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916897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75817.3

申请日:

2010.12.07

公开号:

CN101985723A

公开日:

2011.03.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2C 38/50申请日:20101207|||公开

IPC分类号:

C22C38/50; C22C33/04; C21D1/78

主分类号:

C22C38/50

申请人:

吉林大学

发明人:

姜启川; 方建儒; 尚尔原; 隋贺龙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代理人:

朱世林;王寿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在采用ZL 200410010656.8的化学成分,进行二次电渣重熔熔炼,电渣熔炼的热作模具钢锭采用三镦三拔的锻造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消除严重影响热作模具钢强韧性的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制备工艺、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的制备工艺和在低碳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纳米尺寸碳化物的制备工艺。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克服了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对强韧性的严重危害,解决了热作模具因早期沿晶界开裂或热疲劳裂纹沿晶界快速萌生与扩展而失效的关键问题;(2)在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直径仅为10~20nm的MC和M23C6型碳化物组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 在对由以下主要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的 : C: 0.200 ~ 0.350, Cr : 7.000 ~ 1
2: 224, Mo : 0.800 ~ 2.000, Ni : 0.600 ~ 1.500, V: 0.300 ~ 1.200, Mn : 0.200 ~ 0.600, Si : 0.700 ~ 1.500, S ≤ 0.040, P ≤ 0.040, N: 0.005 ~ 0.100, Ti : 0.050 ~ 0.200, Ca : 0.001 ~ 0.050, Ce : 0.000 ~ 0.100, Y: 0.000 ~ 0.100, Fe : 余量进 行二次电渣重熔熔炼, 电渣熔炼的热作模具钢锭采用三镦三拔的锻造工艺的基础上, 其特征在于, 采用消除严重影响热作模具钢强韧性的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制备 工艺、 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的制备工艺和在低碳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纳米尺寸碳化 物的制备工艺, 具体工艺如下 : 步骤一, 所述的消除严重影响热作模具钢强韧性的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制 备工艺 : 将热作模具钢加热到 1060-1260 摄氏度, 然后空冷或油冷或水冷 ; 随后加热到 1040-1100 摄氏度, 空冷 ; 再加热到 840-1000 摄氏度, 炉冷到 700-740 摄氏度, 再炉冷到 480-520 摄氏度, 然后出炉空冷 ; 步骤二, 所述的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的制备工艺 : 将经步骤一处理的热作模具钢 加热到 1050-1100 摄氏度, 然后油冷 ; 步骤三, 所述的获得在低碳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纳米尺寸碳化物的制备工艺 : 将 经步骤二处理的热作模具钢加热到 540-600 摄氏度, 出炉空冷 ; 再将热作模具钢加热到 540-600 摄氏度, 出炉空冷。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金相组织为 : 在低碳马氏体占 95%以上的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直径仅为 10 ~ 20nm 的 MC 和 M23C6 型碳化物组织。

说明书


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 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
     世界模具市场总销售额近几年来一直在 600 ~ 650 亿美元左右波动。 2007 年我国 模具销售额约 870 亿元, 比 2006 年增长 21%左右, 其中, 热作模具每年消耗近百亿元。我 国每年消耗进口与国产热作模具钢 7 ~ 10 万吨 ( 为各种合金工模具钢产量的首位 ), 价值 20 ~ 30 亿元 ( 高端进口热作模具钢的价格是国产热作模具钢的 4 倍左右 )。目前, 国产热 作模具钢制造的热作模具的寿命仅是进口的 1/2-1/5, 因此, 大型、 复杂、 重要的高端热作模 具几乎全部采用进口热作模具钢。 近年来, 我国自主开发的新型热作模具钢很少, 而国外却 开发出不少高性能热作模具钢。因此, 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寿命热作模具钢已是 热作模具制造业的重大关键问题, 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ZL 200410010656.8 在提高热作模具钢使用寿命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其使用寿命 显著高于国产 H13 热作模具钢, 与进口 H13 系列热作模具钢相当, 但其价格大大低于进口热 作模具钢。因此, ZL 200410010656.8 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和强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但 ZL 200410010656.8 必须采用强有力的、 合适的强韧化制备技术, 否则不是早期断裂, 就是因耐 磨性低或早期产生热疲劳裂纹, 乃至开裂而失效, 不能发挥出其意想不到的效果。本发明 “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 就是针对 ZL 200410010656.8 发明的强韧化制备技术。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 ZL 200410010656.8 专利存在的早期断裂、 耐磨性低或 早期产生热疲劳裂纹, 乃至开裂而失效的不足, 提供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
     采用消除严重影响热作模具钢强韧性的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制备工艺 ( 下文简称 “工艺 1” )、 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的制备工艺 ( 下文简称 “工艺 2” ) 和在低 碳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纳米尺寸碳化物的制备工艺 ( 下文简称 “工艺 3” ), 达到提高热作 模具钢的强韧性、 耐磨性和抗热疲劳性能的目的。
     通过采用采用工艺 1, 得到晶界干净、 合金元素分布均匀、 晶粒细化的强韧性组织 ; 采用工艺 2, 获得晶粒细小、 马氏体板条细化的低碳板条马氏体 ( 低碳马氏体占 95%以上 ) 的强韧性组织 ; 采用工艺 3, 得到在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直径仅为 10 ~ 20nm 的 MC 和 M23C6 型碳化物的强韧性组织。提高热作模具钢的强韧性、 耐磨性和抗热疲劳 性能, 实现提高热作模具使用寿命的目的。该发明将会大大的促进热作模具制造水平的提 高, 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工艺 1( 参阅图 1) : 将热作模具钢加热 到 1060-1260 摄氏度, 然后空冷或油冷或水冷 ; 随后加热到 1040-1100 摄氏度, 空冷 ; 再加 热到 840-1000 摄氏度, 炉冷到 700-740 摄氏度, 再炉冷到 480-520 摄氏度, 然后出炉空冷,消除严重影响热作模具钢强韧性的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 ; 采用工艺 2( 参阅图 2) : 将热 作模具钢加热到 1050-1100 摄氏度, 然后油冷, 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和采用工艺 3( 参 阅图 3) : 将热作模具钢加热到 540-600 摄氏度, 出炉空冷 ; 再将热作模具钢加热到 540-600 摄氏度, 出炉空冷, 意想不到地获得了在低碳板条马氏体 ( 低碳马氏体占 95%以上 ) 基体上 弥散分布大量直径仅为 10 ~ 20nm 的 MC 和 M23C6 型碳化物组织。
     有益效果 : (1) 克服了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对强韧性的严重危害, 有效地解 决了热作模具因早期沿晶界开裂或热疲劳裂纹沿晶界快速萌生与扩展而失效的关键问题 ; (2) 在低碳板条马氏体 ( 低碳马氏体占 95%以上 ) 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直径仅为 10 ~ 20nm 的 MC 和 M23C6 型碳化物组织, 大大地提高了热作模具钢的强韧性、 耐磨性和抗热疲劳性能, 使热作模具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高。 附图说明 :
     图 1 工艺 1。
     图 2 工艺 2。
     图 3 工艺 3。
     图 4(a) 实施例 1 金相组织 ; 图 4(b) 实施例 2 金相组织 ; 图 4(c) 实施例 3 金相组织 ; 图 4(d) 实施例 4 金相组织。 图 5 实施例 2 微观组织 ; 图 5(a) 低碳马氏体 ; 图 5(b) 和图 5(c) 弥散碳化物 ; 图 5(d) 碳化物 X 衍射分析。 图 6 两种模具钢 2500 次热循环后的疲劳裂纹形貌 ; 图 6(a) 实施例 2 强韧化的热作模具钢 ; 图 6(b) 进口 ASSAB8407 钢。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
     采用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技术 ( 工艺 1-3, 参阅图 1-3), 获得的金相组织 为: 在低碳板条马氏体 ( 低碳马氏体占 95%以上 ) 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直径仅为 10 ~ 20nm 的 MC 和 M23C6 型碳化物组织。大大地提高了热作模具的强韧性、 耐磨性和抗热疲劳性能, 使 热作模具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高。
     实施例 1-4
     采用 ZL 200410010656.8 的化学成分, 进行二次电渣重熔熔炼, 电渣熔炼的热作 模具钢锭通过三镦三拔的锻造工艺制作的热作模具钢, 在真空热处理炉中, 进行消除严重 影响热作模具钢强韧性的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强韧化制备工艺 1、 获得低碳板条马 氏体基体的强韧化制备工艺 2 和低碳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纳米尺寸碳化物的强韧化制 备工艺 3, 得到了在低碳板条马氏体 ( 低碳马氏体占 95%以上 ) 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直径仅为 10 ~ 20nm 的 MC 和 M23C6 型碳化物组织。 达到提高热作模具钢的强韧性、 耐磨性和抗热 疲劳性能的目的。本发明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例 1-4, 如表 1-2 和图 4-6 所示。
     表 1 具体实施例 1-4
     说明 :
     ①热作模具钢在真空热处理炉中的加热速率小于 50℃ / 分钟。
     ②热疲劳实验是在自制的冷热疲劳实验机上进行的, 自动控温、 自动记录冷热循 环次数。试样加热到 600 摄氏度, 保温 6 秒钟, 然后在室温水中冷却 4 秒钟, 再加热到 600 摄氏度, 整个过程为全自动。 热疲劳试样尺寸为 : 14×6×55mm, 采用线切割机床在试样的一 端预制一个长 6mm 的缺口, 缺口直径为 0.18mm。
     ③冲击试样为尺寸 10×7×55mm( 无缺口 )。
     采用实施例 2 强韧化的热作模具钢与瑞典进口的 ASSAB8407 钢 (H13 系列热作模 具钢 ) 进行了热疲劳性能对比实验。 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2500 次热循环后, 实施例 2 强 韧化的热作模具钢的网状热疲劳裂纹仅为 1 级, 而瑞典进口的 ASSAB8407 钢的为 6 级 ; 主裂 纹长度不到 ASSAB8407 钢的二分之一, 参阅图 6 所示。
     采用实施例 2 强韧化的热作模具钢与瑞典进口的 ASSAB8407 钢和 ASSAB DIEVAR 钢 (H13 系列热作模具钢 ) 进行了耐磨性对比实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实施例 2 强韧 化的热作模具钢的耐磨性分别是进口 ASSAB 8407 钢和 ASSAB DIEVAR 钢的 3.58 倍和 1.62 倍。
     表 2 实施例 2 强韧化的热作模具钢与 ASSAB 8407 钢和 ASSAB DIEVAR 钢在 150℃ 干滑动磨损的失重
     ( 单位 : mg, 载荷 : 20kg, 对磨环 : 45# 钢 )
    

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85723A43申请公布日20110316CN101985723ACN101985723A21申请号201010575817322申请日20101207C22C38/50200601C22C33/04200601C21D1/7820060171申请人吉林大学地址130012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72发明人姜启川方建儒尚尔原隋贺龙74专利代理机构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代理人朱世林王寿珍54发明名称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在采用ZL2004100106568的化学成分,进行二。

2、次电渣重熔熔炼,电渣熔炼的热作模具钢锭采用三镦三拔的锻造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消除严重影响热作模具钢强韧性的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制备工艺、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的制备工艺和在低碳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纳米尺寸碳化物的制备工艺。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克服了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对强韧性的严重危害,解决了热作模具因早期沿晶界开裂或热疲劳裂纹沿晶界快速萌生与扩展而失效的关键问题;2在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直径仅为1020NM的MC和M23C6型碳化物组织。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CN101985723A1/1页21一种热作。

3、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在对由以下主要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的C02000350,CR700012224,MO08002000,NI06001500,V03001200,MN02000600,SI07001500,S0040,P0040,N00050100,TI00500200,CA00010050,CE00000100,Y00000100,FE余量进行二次电渣重熔熔炼,电渣熔炼的热作模具钢锭采用三镦三拔的锻造工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采用消除严重影响热作模具钢强韧性的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制备工艺、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的制备工艺和在低碳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纳米尺寸碳化物的制备工艺,具体工。

4、艺如下步骤一,所述的消除严重影响热作模具钢强韧性的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制备工艺将热作模具钢加热到10601260摄氏度,然后空冷或油冷或水冷;随后加热到10401100摄氏度,空冷;再加热到8401000摄氏度,炉冷到700740摄氏度,再炉冷到480520摄氏度,然后出炉空冷;步骤二,所述的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的制备工艺将经步骤一处理的热作模具钢加热到10501100摄氏度,然后油冷;步骤三,所述的获得在低碳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纳米尺寸碳化物的制备工艺将经步骤二处理的热作模具钢加热到540600摄氏度,出炉空冷;再将热作模具钢加热到540600摄氏度,出炉空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5、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金相组织为在低碳马氏体占95以上的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直径仅为1020NM的MC和M23C6型碳化物组织。权利要求书CN101985723A1/4页3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世界模具市场总销售额近几年来一直在600650亿美元左右波动。2007年我国模具销售额约870亿元,比2006年增长21左右,其中,热作模具每年消耗近百亿元。我国每年消耗进口与国产热作模具钢710万吨为各种合金工模具钢产量的首位,价值2030亿元高端进口热作模具钢的价格是国产热作。

6、模具钢的4倍左右。目前,国产热作模具钢制造的热作模具的寿命仅是进口的1/21/5,因此,大型、复杂、重要的高端热作模具几乎全部采用进口热作模具钢。近年来,我国自主开发的新型热作模具钢很少,而国外却开发出不少高性能热作模具钢。因此,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寿命热作模具钢已是热作模具制造业的重大关键问题,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0003ZL2004100106568在提高热作模具钢使用寿命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使用寿命显著高于国产H13热作模具钢,与进口H13系列热作模具钢相当,但其价格大大低于进口热作模具钢。因此,ZL2004100106568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和强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但ZL。

7、2004100106568必须采用强有力的、合适的强韧化制备技术,否则不是早期断裂,就是因耐磨性低或早期产生热疲劳裂纹,乃至开裂而失效,不能发挥出其意想不到的效果。本发明“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就是针对ZL2004100106568发明的强韧化制备技术。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ZL2004100106568专利存在的早期断裂、耐磨性低或早期产生热疲劳裂纹,乃至开裂而失效的不足,提供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说明如下0006采用消除严重影响热作模具钢强韧性的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制备工艺下文简称“工艺1”、获得低碳。

8、板条马氏体基体的制备工艺下文简称“工艺2”和在低碳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纳米尺寸碳化物的制备工艺下文简称“工艺3”,达到提高热作模具钢的强韧性、耐磨性和抗热疲劳性能的目的。0007通过采用采用工艺1,得到晶界干净、合金元素分布均匀、晶粒细化的强韧性组织;采用工艺2,获得晶粒细小、马氏体板条细化的低碳板条马氏体低碳马氏体占95以上的强韧性组织;采用工艺3,得到在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直径仅为1020NM的MC和M23C6型碳化物的强韧性组织。提高热作模具钢的强韧性、耐磨性和抗热疲劳性能,实现提高热作模具使用寿命的目的。该发明将会大大的促进热作模具制造水平的提高,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

9、益。0008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工艺1参阅图1将热作模具钢加热到10601260摄氏度,然后空冷或油冷或水冷;随后加热到10401100摄氏度,空冷;再加热到8401000摄氏度,炉冷到700740摄氏度,再炉冷到480520摄氏度,然后出炉空冷,说明书CN101985723A2/4页4消除严重影响热作模具钢强韧性的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采用工艺2参阅图2将热作模具钢加热到10501100摄氏度,然后油冷,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和采用工艺3参阅图3将热作模具钢加热到540600摄氏度,出炉空冷;再将热作模具钢加热到540600摄氏度,出炉空冷,意想不到地获得了在低碳板条马氏体。

10、低碳马氏体占95以上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直径仅为1020NM的MC和M23C6型碳化物组织。0009有益效果1克服了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对强韧性的严重危害,有效地解决了热作模具因早期沿晶界开裂或热疲劳裂纹沿晶界快速萌生与扩展而失效的关键问题;2在低碳板条马氏体低碳马氏体占95以上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直径仅为1020NM的MC和M23C6型碳化物组织,大大地提高了热作模具钢的强韧性、耐磨性和抗热疲劳性能,使热作模具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高。附图说明0010图1工艺1。0011图2工艺2。0012图3工艺3。0013图4A实施例1金相组织;0014图4B实施例2金相组织;0015图4C实施例3。

11、金相组织;0016图4D实施例4金相组织。0017图5实施例2微观组织;0018图5A低碳马氏体;0019图5B和图5C弥散碳化物;0020图5D碳化物X衍射分析。0021图6两种模具钢2500次热循环后的疲劳裂纹形貌;0022图6A实施例2强韧化的热作模具钢;0023图6B进口ASSAB8407钢。具体实施方式0024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25采用一种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技术工艺13,参阅图13,获得的金相组织为在低碳板条马氏体低碳马氏体占95以上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直径仅为1020NM的MC和M23C6型碳化物组织。大大地提高了热作模具的强韧性、耐磨性和抗热疲劳。

12、性能,使热作模具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高。0026实施例140027采用ZL2004100106568的化学成分,进行二次电渣重熔熔炼,电渣熔炼的热作模具钢锭通过三镦三拔的锻造工艺制作的热作模具钢,在真空热处理炉中,进行消除严重影响热作模具钢强韧性的铸态晶界网状共晶碳化物的强韧化制备工艺1、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基体的强韧化制备工艺2和低碳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纳米尺寸碳化物的强韧化制备工艺3,得到了在低碳板条马氏体低碳马氏体占95以上基体上弥散分布大量直径说明书CN101985723A3/4页5仅为1020NM的MC和M23C6型碳化物组织。达到提高热作模具钢的强韧性、耐磨性和抗热疲劳性能的。

13、目的。本发明热作模具钢强韧化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例14,如表12和图46所示。0028表1具体实施例14002900300031说明0032热作模具钢在真空热处理炉中的加热速率小于50/分钟。0033热疲劳实验是在自制的冷热疲劳实验机上进行的,自动控温、自动记录冷热循环次数。试样加热到600摄氏度,保温6秒钟,然后在室温水中冷却4秒钟,再加热到600摄氏度,整个过程为全自动。热疲劳试样尺寸为14655MM,采用线切割机床在试样的一端预制一个长6MM的缺口,缺口直径为018MM。说明书CN101985723A4/4页60034冲击试样为尺寸10755MM无缺口。0035采用实施例2强韧化的热作模具。

14、钢与瑞典进口的ASSAB8407钢H13系列热作模具钢进行了热疲劳性能对比实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2500次热循环后,实施例2强韧化的热作模具钢的网状热疲劳裂纹仅为1级,而瑞典进口的ASSAB8407钢的为6级;主裂纹长度不到ASSAB8407钢的二分之一,参阅图6所示。0036采用实施例2强韧化的热作模具钢与瑞典进口的ASSAB8407钢和ASSABDIEVAR钢H13系列热作模具钢进行了耐磨性对比实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实施例2强韧化的热作模具钢的耐磨性分别是进口ASSAB8407钢和ASSABDIEVAR钢的358倍和162倍。0037表2实施例2强韧化的热作模具钢与ASSAB8407钢和ASSABDIEVAR钢在150干滑动磨损的失重0038单位MG,载荷20KG,对磨环45钢0039说明书CN101985723A1/4页7图1图2图3图4A图4B说明书附图CN101985723A2/4页8图4C图4D图5A图5B说明书附图CN101985723A3/4页9图5C图5D说明书附图CN101985723A4/4页10图6A图6B说明书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