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装置.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91472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27716.3

申请日:

2002.12.25

公开号:

CN1617684A

公开日:

2005.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47L23/20; D06F58/10

主分类号:

A47L23/20; D06F58/10

申请人:

斯特克斯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木村隆行

地址:

日本鸟取县

优先权:

2001.12.28 JP 401114/200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何腾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具有收纳部(2)、送风部(3)与加热部(3b)的干燥装置(1)。前述收纳部(2)将可取出地收容被干燥物的干燥室形成为多层;前述送风部(3)将前述收纳部(2)内的空气横向从一侧送到另一侧使其循环;前述加热部(3b)加热在收纳部(2)内循环的空气。将前述送风部(3)形成中空的上下方向的送风室(30);同时在该送风室(30)内,设置用于形成将加热部(3b)加热的空气从上下任一方干燥室侧送到另一侧干燥室的独立的筒状风路(71)的送风筒(7)。在上述送风筒(7)内设加热部(3b),在送风筒(7)的上游侧设送风风扇(32)。前述收纳部(2)与送风部(3)被分割形成于上部本体(1a)侧与下部本体(1b)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干燥装置,该干燥装置(1)具有将可取出地收容被干燥物的干燥室形成多层的收纳部(2)、使该收纳部(2)内的空气从一侧向另一侧横向送风循环的送风部(3)、对在收纳部(2)内循环的空气加热的加热器部(3b),其特征在于,将前述送风部(3)形成为中空的上下方向的送风室(30),同时,在该送风室(30)内,设置用以形成将加热器部(3b)加热的空气从上下任一方的干燥室一侧送到另一方侧的干燥室的独立的筒状风路(71)的送风筒(7)。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加热部(3b)设置于送风筒(7)内。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送风风扇(32)设置于送风筒(7)的上游侧。

4.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收纳部(2)与送风部(3)分割形成于上部本体(1a)与下部本体(1b),在上部本体(1a)侧的送风室(30)内设置除湿机(3a),同时在下部本体(1b)侧的送风室(30)内设置送风筒(7),使下部本体(1b)与上部本体(1a)相接合,并使送风筒(7)与除湿机(3a)的排气侧相连通。

5.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收纳部(2)的一侧与另一侧连接通往各干燥室的送风部(3)与送风导向部(4)。

6.
  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送风导向部(4)内,设置对流通的空气进行空气的杀菌处理、脱臭处理、着香处理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处理的空气处理部。

7.
  按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多层干燥室中,在特定区域的干燥室内设以翻转姿势支承作为被干燥物的鞋类(W)的翻转支承机构(6),在该干燥室以翻转姿势干燥被干燥物。

8.
  按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多层干燥室中,在特定区域的干燥室内设以翻转姿势支承作为被干燥物的鞋类(W)的翻转支承机构(6),在由上述翻转支承机构(6)以翻转姿势所支承的鞋类(W)的下方,设置接收从鞋类(W)滴下的水并从收纳部(2)排出的排水机构(5b)。

9.
  按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多层干燥室中,在特定区域的干燥室内设以翻转姿势支承作为被干燥物的鞋类(W)的翻转支承机构(6),在最下层的干燥室中设翻转支承机构(6)并形成最急速干燥室(21)。

10.
  按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干燥室,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收纳部(2)的多层干燥室中,将最下层的干燥室做成设有翻转支承机构(6)的最急速干燥室(21);同时,在最上层干燥室的上方设向下方送风的风扇(18),使最上层的干燥室形成为急速干燥室(22),以急速干燥被干燥物;而将其他干燥室形成为以通常干燥状态收容被干燥物的通常干燥室(23)。

说明书

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长靴或衣服等着装品或者烹调用具等被干燥物可取出地收容于收纳部内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将具有门与搁板的干燥室形成为多层的收纳部内、可取出地收容着作为被干燥物的许多长靴并进行干燥的干燥装置,已知有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1-30479号公报中所展示的构成的干燥装置。
该干燥装置构成为:在通向各干燥室的一侧设置具有吸气风扇与送风风扇的中空状送风部,同时,在另一侧设置将送入干燥室的空气送到另一方干燥室侧的送风导向部,以加热部对循环于收纳部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上述公报中所展示的构成的干燥装置,由于做成以中空状送风部内为直接的风路、将从一方干燥室吸入的空气送入另一方的干燥室,除了从形成该风路的周侧壁散热较多之外,在送风室内还容易产生空气紊流,有着难以对多个干燥室以整流状态均等送风的问题。
另外,由上述这样的构成,如将收纳部构成为多层宽度较宽的结构、并同时干燥许多长靴的话,由于每种长靴干燥时间差异很大,故难以均匀干燥。如使所有的靴鞋充分干燥,则有加大运营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收纳部内的空气从一方干燥室吸入、通过在送风室内由室壁分别形成设置的送风筒、将由其加热部加热了的空气送到另一方的干燥室,由此,在防止加热空气散热的同时高效地向干燥室内送风、使收纳部内的空气循环、有效地进行对被干燥物的干燥。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由除湿机对为了使被干燥物干燥而送入上层侧的多湿状态的空气进行除湿,将除湿空气送入下方送风筒的加热部加热,再送向下层的干燥室,由此对收纳部内被干燥物有效进行干燥。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干燥装置:由于将被除湿的空气导入送风筒内、以加热部进行加热,所以可将预先加热的干燥空气送入干燥室,而且可更好地将加热部集中设置在送风筒内,可提高在送风部内被除湿干燥的加热状态的空气的绝热性。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通过将连接于送风筒的送风扇设置于上部本体侧,可在下部本体侧自由设置形成送风筒,实现将从除湿机侧来的除了湿的空气送入送风筒内、并简化大型干燥装置的构成与组装。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这样的装置:由设在作为收纳部的循环路的送风导向部的中空室内的杂菌处理部或芳香处理部、在无障碍物的中空室内进行空气中的杂菌处理与空气清净处理,并防止从闭锁的送风导向部处理时的紫外线等的漏出,并可简单进行维护作业。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与效果,从下述的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即可明了。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是对干燥装置1的改进,干燥装置1具有收纳部2、送风部3和加热部3b。前述收纳部2形成了多层可取出地收容被干燥物地干燥室;送风部3从一侧将该收纳部2内的空气横向送到另一方侧使之循环;加热部3b对在收纳部2内循环的空气进行加热。
对干燥装置1的第一点改进为,以中空形式将前述送风部3形成上下方向的送风室30。同时,在该送风室30内,设置送风筒7,该送风筒7形成独立的筒状的风路71,在该独立的筒状风路71中将由加热部3b加热的空气从上下任一方干燥室侧送到另一侧的干燥室。加热部3b设于送风筒7内。另外,在送风筒7的上游侧设置送风风扇32。
前述收纳部2与送风部3分割形成于上部本体1a侧与下部本体1b侧,在上部本体1a侧的送风室30内设除湿机3a。在另一方下部本体1b侧的送风室30内设置送风筒7,使下部本体1b与上部本体1a相接合,将送风筒7与除湿机3a的排气侧相连通。
再在收纳部2的一方侧与另一方侧连接通往各干燥室的送风部3与送风导向部4,在送风导向部4内设对流通的空气进行杀菌处理、脱臭处理、着香处理中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处理的空气处理部。
在多层干燥室中,在特定区域的干燥室中设以翻转姿势支承作为被干燥物的鞋类W的翻转支承机构6,并在该干燥室内以翻转姿势干燥被干燥物。在由上述翻转支承机构6以翻转姿势支承的鞋类W的下方,设置接收从鞋类W滴下的水并从收纳部2排出的排水机构5b。
另外,在多层干燥室中,在特定区域的干燥室中设以翻转姿势支承作为被干燥物的鞋类W的翻转支承机构6、并在该干燥室内以翻转姿势干燥被干燥物,在最下层的干燥室设翻转支承机构6并形成最急速干燥室21。
在形成于收纳部2的多层干燥室中,将最下层的干燥室做成设有翻转支承机构6的最急速干燥室21,同时,在最上层干燥室上方设置向下送风的风扇18,使被干燥物急速干燥,使最上层的干燥室形成为急速干燥室22;使其他的干燥室形成为以通常干燥状态收容被干燥物的通常干燥室23。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局部剖表示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之构成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干燥装置的上部本体和下部本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3A是以局部剖表示上部本体的收纳部的构成的正视图。
图3B是图3A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表示收纳部与送风部的构成的正视剖面图。
图5是表示图4的送风部的构成的侧视剖面图。
图6是加热部的平面剖面图。
图7是表示送风筒的分支风路的构成的平面剖面图。
图8是表示搁板与翻转支承构造等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8的搁板与翻转支承构造等的构成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搁板与翻转支承构造等的构成的侧视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图8的搁板与翻转支承构造等的其他实施例之构成的侧视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搁板的其他实施例之构成的侧视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搁板的其他实施例之构成的侧视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将干燥装置纵向分割的其他实施例之构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边根据附图来说明用于干燥长靴所制作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符号1是本发明的干燥装置,图1所示的干燥装置具有收纳部2和送风部3。前述收纳部2成中空室状,该收纳部2用来一对对收容并干燥多个作为被干燥物的长靴W,该长靴W在食堂或饭店等烹调场所、食品加工厂等作业中使用;前述送风部3设置于前述收纳部2的一侧(右侧)、将干燥空气送入收纳部2内。干燥装置1还在前述收纳部2的另一侧(左侧)于上下方向设送风导向部4,该送风导向部4使收纳部2内的空气转向、通入收纳部2内,并使其在送风部3侧循环。
该实施例的干燥装置1,如图2所示,将上述构成要素上下横、直线状分割开,由此成部件(unit)状分割形成为上部本体部1a侧与下部本体部1b侧。由于是这种构造,使得在收纳部2内各收容众多长靴W的搁板5的设置构造与其制作等变得简单化。另外,由于将大型的干燥装置1上下分割开,而可更有效地进行装置的搬运与安装等的操作。
上部本体1a的下部面与下部本体1b的上部面分别形成平坦面,借使两面重合并接合固定,串连形成前述送风部3、收纳部2与送风导向部4的空气循环路,可有效地进行许多长靴W的干燥。
上部本体1a与下部本体1b,通过由上下横框11连结构成支柱的多个纵框10而形成立方体形状的箱框。设有收容长靴W的收容间隔地以纵框10连结起前面侧的上下横框11,由此在左右方向分隔形成长靴W的出入口。在该纵框10间可以合叶为支点开闭转动地安装着由透明板构成的门20。在门20的周围安装密封构件,将内部做成气密构造,可开闭地关闭起来,防止由气压引起的内部空气的漏出。
在除正面以外的外周面安装由不锈钢板等构成的壁板,由此做成形成各周壁13的气密性箱框体。
在左右周壁13内侧,留有规定间隔地平行于周壁13张设内侧壁14、15,该内侧壁14、15穿设有多个通气口14a、15a,将前述送风导向部4与送风部3的各室形成于收纳部2的两侧。
如图3A所示,上部本体1a,将与收纳部2内最下部的横框11大致同位置并载置长靴W的搁板部5、和该搁板部5上方相同构造的搁板部5设于纵框10的中途部,由此形成兼作横向空气流通路的上下两层的干燥室;下部本体1b,借在收纳部2内设置三个搁板部5,而形成上中下三层干燥室。
由此,图示例的干燥装置1,在下部本体1b上连结着上部本体1a的状态下,在收纳部2内形成五层横向流通路,最下层的流通路形成最急速干燥室21。对此,最上层的流通路也形成急速干燥室22,其间的三层流通路则形成为通常干燥室23。由上述构成,可自由选择收纳部2内集中设置的各干燥室的干燥形态地进行适合各种长靴W的含水状况等使用者要求的干燥。
在上部本体1a内的侧壁14的各通气口14a设送风风扇16(图1),在另一方内侧壁15的通气口15a设吸气风扇17(见图4),由此,在上部本体1a的急速干燥室22和下部的通常干燥室23中,如图1箭头所示,在收纳部2内形成整齐有序的从送风导向部4至送风部3的送风流。
这时,对应于上述各干燥室的左右设置的送风风扇16与吸气风扇17相互分离,而搁板部5兼用作风路的上侧或下侧的隔壁导向件形成送风流。由于从一方侧向另一方侧的搁板部5从搁板间隙、也由送风流的风压将其一部分向相邻的干燥室侧向上下方向送风,所以形成左右方向的空气流,且促进在各室内的空气流通,可望取得收纳部2内的干燥空气的均质化并可有效地干燥长靴W。
下边参照图1、图3、图8~图10来说明上述搁板部5的构成。图示的搁板部5在搁板设置位置以前后方向的横杆25连结前后纵框10、10构成,该前后纵框10、10具有在收纳部2内可载置二只长靴W左右的间隔立设着。在相对的横杆25、25上前后方向拉开间隔插通并安装支承着圆管状的多个搁杆50(图示例中为三根)。在各搁杆50上可装卸地载置着形成为一只长靴宽度大小的搁板51,在相邻的搁板51间形成图1所示的搁板间的间隙,由于可使上下方向通气,而可促进干燥室内上下方向的通风。
在上述搁板部5上,在长靴W收纳空间的上方,设置载置例如拖鞋或其他任意小物件的被干燥物的辅助搁板部5a。
在图示的辅助搁板部5a中,在横杆25上安装并支承着由多根(三根)小直径杆构成的搁杆50。搁杆50设置于收纳部2的里侧(后方侧),在搁板51上以载置长靴的靴底的通常的使用姿势(以下称通常姿势)收容长靴时、在干燥室内可收容拖鞋等其他鞋类进行干燥。
搁板部5的搁板51,由于前后左右形成通风间隙,不仅在左右方向、而且在上下方向也形成了在各干燥室内的空气流动,故可对各长靴W内进行充分干燥。
在这样的收纳部2内,构成其最上层的前述急速干燥室22,如图3所示,通过安装于成为其顶部的周壁(顶板)13的托架13a将送风风扇18对着每个下方的搁板51向下设置,使横过急速干燥室22的送风流的一部分从顶板13侧向下方的每只长靴W的筒部内强制送风。
由此,在最上层的急速干燥室22内,即使是内部含有大量水分的长靴W,也可迅速将其干燥,在水分少的情况下,也可以比通常干燥室23的长靴W更短时间使其急速干燥。
另一方面,在下部本体1b的收纳部2的最下层也设有最急速干燥室21。在该最急速干燥室21内,串连形成与前述干燥室相同的搁板部5,在该干燥室中设长靴W的翻转支承机构6,在其通常姿势与翻转支承姿势两姿势下向长靴W送入高温及低湿度的空气,由此可在收纳部2内以最短时间对长靴W进行干燥处理。
即,在最急速干燥室21中,如图4、图5所示,由送风风扇16将被除湿和加热的空气从送风部3的上下直线状的风路下部送出,由设于搁板部51的下部的加热部55加热,由此即在收纳部2的最下层设置能比其他区域以最短时间最急速干燥的区域。在该区域,即使是湿态的长靴W也可有效地干燥。
如图4所示,加热部55,像点划线所示的那样,将板状或块状加热器设置于底板13上,也可通过用棒状加热器等一体设置于搁杆50上,不占有大的加热器空间且不妨碍空气的流动地有效加热室内的空气。
当然也不限于上述装置,例如也可以将板状加热器等设置于搁板51的里侧。也可以像图4点划线所表示的那样,在搁板部5与底板13间形成的空间路内设置旁通路76,有选择地导入送进从送风部3送出的被除湿加热的空气。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构成为像图8所示的那样,在各干燥室横设的搁杆50的管内,和现有的结构一样设置管式加热器或绳索式加热器等的加热器3h,在热风加热的基础上可局部接触加热。
下边参照图8~图10来说明设在最急速干燥室21内的翻转支承机构6。
翻转支承机构6构成为,将弯曲形成槽状的杆状构件构成的支承杆60的两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于左右横杆25,可切换为图9、图10实线所表示的那样使支承杆60的支承部61突出于最急速干燥室21内的支承姿势和以点划线表示的那样,使其转动退避、沿横杆25成存入状态的存入姿势。
另外,与翻转支承机构6相对应的部分的辅助搁板部5a也构成为:借支承杆60的切换动作时使搁杆50退避动作的可进退构造,可防止支承部61与搁杆50的抵接,可平滑进行支承杆60的姿势变换与长靴W的翻转支承等。
即,图示的搁板部5a,在处于通常使用姿势的三根搁杆50中,前侧二根搁杆50的两端以作动构件62一体连结起来;同时,将该作动构件62可滑动地配插入并支承于在横杆25上形成的导向沟25a内。
像上述这样构成的最急速干燥室21内的翻转支承机构6与辅助搁板部5a,在图8、图10中的虚线所示的通常姿势下,由于支承杆60取沿横杆25的存入姿势、以作动构件62连结的搁杆50向前侧引出,则处于可与后方搁杆50一起收容拖鞋等的状态。由该构造可以将长靴W载置于搁板部5上的通常姿势收容,可在使长靴W的筒部不抵接于辅助搁板部5a的情况下进行收纳。
另外,像图8~图10中的实线所示那样,在使翻转支承机构6成翻转姿势时,首先使辅助搁板部5a的前侧二根搁杆50向后方推入、使之退避,在搁板部5的前侧上方形成大的空间部。在该状态下如使支承杆60从切换构件65克服其弹性脱开并使其转到近前侧,不致使支承杆60抵接辅助搁板部5a,可进行向支承姿势的切换动作。
而后,长靴W,使其靴底翻转向上,在使脚尖部载挂于辅助搁板部5a上的状态下,如在形成长靴W的后部的脚踵部上结合支承杆60的支承部61,长靴W即由搁杆50与支承杆60以向上的姿势支承于脚尖部与脚踵部。
从而,如依该构成,可简单地进行长靴W的翻转支承,同时,可由搁板部5向下吊起状态下使长靴W的筒部扩张开口。
另外,翻转被支承起来的长靴W,由于不像现有的干燥装置那样在长靴W内插入支承构件,使以最急速干燥室21的加热部55加热的空气流入处于向下姿势的筒部内,同时,靴内的水分可向下方滴下,因此,即使是洗刷之后的长靴W,也可在短时间内使之干燥。
从而如图10所示,即使在洗涤了长靴W内部张设有5mm左右厚的毡等的防塞构件W1的防寒用长靴的情况下,或者是其他使用之后弄湿了的滑雪靴或运动靴的情况下,都可由具有翻转支承机构6的最急速干燥室21迅速干燥。
而且,切换构件65是在横杆25上将支承杆60支承于干燥室内的弹性或橡胶材料等构成的可弹性变形的制动构造。
辅助搁板部5a的搁杆50,做成为可在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构造,但也不限于这种构造,也可以是借使搁杆50向上下方向转动来切换辅助搁板部5a的通常使用姿势与退避姿势。
另外,在被翻转支承的长靴W的下方设有排水机构5b,在该排水机构5b中,将水分收集于在底板13上形成的谷沟状排水沟部57中,再排到机外。
这时,在进行长靴W的翻转支承干燥时,也可取下搁板51来使用。
下边,参照图11~图13来说明搁板部5与翻转支承机构6的其他实施例。
翻转支承机构6的切换构件65设于辅助搁板部5a的搁杆50上。在搁板51上从靠前侧的中途部穿设多个通气孔51a,从该通气孔51a向上对被翻转支承的长靴W的筒部内吹送热风,干燥长靴W。
这时搁板51,如图12、图13所示,弯曲成沟形,一边收集、排出滴下的水,同时可确保长靴W的靴底与搁板51间的通气空间,促进靴底的干燥。
下面再来说明设置于收纳部2内的送风部3与送风导向部4。
首先,在设置于收纳部2右侧的送风部3中,在下部本体1b侧,由前述内侧壁15、周壁13、底板13以及正面侧的可开关的盖部19等形成密闭形的送风室30,在其内部与上述周壁13间留有规定的绝热间隔立设着方筒状的送风筒7。在形成于上部本体1a侧的密闭形除湿室31内,设置低温除湿型的除湿机3a,在连接下部本体1b与上部本体1a状态下,对从上部本体1a的急速干燥室22与通常干燥室23吸入的高湿度空气通过除湿机3a进行除湿。除湿过的干燥空气从送风筒7被送到下部本体1b的下层侧的通常干燥室23与最急速干燥室21侧。下部本体1b的上层侧的通常干燥室23可吸气地与送风筒7的上部相连通。
在上述盖部19上,设置操作盘9,以自动或手动操作的方法从机外对干燥装置1的运转操作和各机器的控制进行操作。操作盘9与图中未示出的微机与各种调节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机器相连结,可依各种设定进行干燥装置1的运转。
如图4所示,在送风筒7中,在大致垂直方向形成的风路70的上端设送风风扇32,将该送风风扇32的吸气口开设于上述除湿室31内,在其下端向最急速干燥室21一侧弯曲、形成宽1的最下层风路71,该最下层风路71的端部连结着安装于内侧壁15的送风风扇16。
在风路70的中途部,分别分支形成和前述通常干燥室23、23的吸气风扇17、送风风扇16相连结的中层风路72、73;同时,在上述中层风路72与中层风路73间,形成正面看比前述最下层风路71的风路宽1要大的风路宽L,在其内部设置加热空气的加热部3b。
由此,由于在加热部3b形成兼用作风路构成构件的直线形风路70、且将加热部3b设置于风路70内的送风上游侧,故可提高加热部3b的加热效率,可防止整个送风筒7向机外的散热,可望提高绝热性能。由该机构可均衡从各送风风扇16向各干燥室的送风。
另外,在从风路70大致成直角分支的风路71、72、73的分支部分,像图4所示的那样,借设置规定形状与数量的导风板75,可对各对应的干燥室以整流状态大致均衡等量地送风。
即,导风板75,可借从分支部分的角中心夹有规定的间隔以大致同心圆状弯曲形成的构件多层设置,将从送风扇32向风路70内的送风以整流状态导向各对应的干燥室侧等的下游侧。
接下来,参照图4、图6、图7说明上述加热部3b的一实施例。该加热部3b由内装加热线的块状加热器35和在该加热器35周面上纵向形成许多散热片并由铝等具有高导热率的构件制的散热构件36构成,以左右散热构件36一体夹持固定加热器35,同时将加热部3b可装拆地安装支承于加热筒33的中央部,在加热筒33的内周与散热片间形成通风间隙。
由此,由上方的送风风扇32送出的例如约35℃左右的空气,在通过加热筒33内时,接触许多散热片,被加热到大致45℃左右,从送风筒7的下方被送入通常干燥室23与最急速干燥室21。
这时,由于空气不直接接触作为发热部的高温的加热器35、而是接触并通过间接加热的纵向散热片,故可防止混在空气中的尘埃的附着或堆积,同时可防止由附着物等引起的发火等故障。
另外,加热筒33,形成为其上下长度与加热部3b的长度大致相同,通过设在其上下端的法兰状安装片,连结上下分割的风路70a、70b,作为串联部件构成了送风筒7。
即,上述这样构成的送风筒7,由于是分开形成上下风路70a、70b,以兼作风路内装加热部3b的加热筒33将两者连结起来,故即使是上下较长、形状复杂的送风筒7,也可简单制作单独的风路,并可简单进行组装作业。
另外,对于送风筒7,可作为预先安装的零件安装上加热部3b后,作为可装拆地单独构成的加热筒33组装于送风筒7。
而且,如图6所示,加热筒33,可由形成于其端部的开口部进行加热部3b的清扫或修理等维护作业,不需分解送风筒7即可简单地进行维护作业。
另外,上述这样构成的送风筒7可小型化,以便收入下部本体1b内,不会使风路复杂,可做成为送风阻力较小的简单构成。
还有,使上述连接筒74的下端与送风筒7的上端和上部本体1a与下部本体1b的接合部(下部框34)相一致或大致一致,由此,上部本体1a与下部本体1b从相互接合面不会由两者的接合端突出出其他的构件,在搬运或组装时可防止其变形或损坏,也可以简单进行组装作业。
下边参照图4、图5说明除湿机3a。该除湿机3a由众所周知的低温除湿方式的除湿构造构成,在上部本体1a的送风部3内,使其吸气口37对着急速干燥室22与通常干燥室23,同时将除湿空气的送出口38连通送风风扇32侧设置,在该吸气口37侧与送出口38侧之间,通过适当的隔壁部39隔开。
送风部3,通过在形成和体外壁的周壁13等的内面上进行张设或喷镀施工将送风部3内做成绝热构造,防止热损失。
另外,也可由对下部本体1b侧的送风筒7的外周组装绝热构件,而省略对周壁13等的绝热施工。
由上述构成,以在送风室30内对从上部干燥室吸入的空气除湿的除湿机3a进行除湿的空气被加热并送至下部各干燥室。上述待除湿空气由除湿机3a除湿后,经加热部3b加热过的空气从作为送风室30内的绝热空间的送风筒7送到下部干燥室。其结果,被加热了的干燥空气一边循环于由多层干燥室构成的收纳部2内,一边对被干燥物进行干燥。干燥装置1可在节能状态下运转,也可降低运营成本。
下面再参照图1说明送风导向部4。送风导向部4,由和前述送风部3大致相同的构成形成具有可开闭的盖部的闭锁起来的中空室。在该中空室内的下部本体1b侧设置第二除湿机3c。在上部本体1a侧的中空室内,除设置对空气中的杂菌进行杀菌抑菌处理的例如由紫外线灯或放电式臭氧发生器等构成的臭氧处理部(臭氧发生器)8之外,还设置了以芳香发生器等产生芳香作用而除去或防止空气中的异臭的芳香处理部8a、喷雾杀菌液的杀菌剂喷雾部8b等空气处理部。
由于臭氧处理部8设置在成为循环路的送风导向部4的中空室内上部,在送风导向部4的无障碍物的中空室内,可供给由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在空气中,由于由臭氧发生器产生的紫外线等不会从闭锁的送风导向部4漏出,故可防止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在上述的空气清净处理中,芳香处理部8a,是在臭氧处理等的杂菌、脱臭处理结束之后工作,对清净化了的空气赋予芳香。
杂菌处理部8、芳香处理部8a以及杀菌剂喷雾处理部8b等,紧凑地集中设置于可保足够的维护空间的送风导向部4内。
上述第二除湿机3c,在送风导向部4的下方,设置在和送风部3的除湿机3a的对角线上,吸入从最急速干燥室21与通常干燥室23侧排出的含有湿气的空气,对这些空气除湿之后,为使其与流向上层通常干燥室23的空气混合,而向上部本体1a侧的通常干燥室23与急速干燥室22侧等送风。空气被循环送风于上部本体1a侧的收纳部2内,与下部本体1b的收纳部2同样进行该部的长靴W的干燥,整体上由除湿机3a与除湿机3c均匀地进行收纳部2内的除湿。
由使空气在干燥装置1内循环,混杂在空气中的浮游尘埃类,由除湿机3a与第二除湿机3c所具有的过滤器或随着或混合于除湿时产生的水滴中而除去,可促使收纳部2内的空气的净化。另外,在除湿机3a侧不设过滤器,只在上部本体1a侧的送风风扇16上设过滤器,由此可望除湿机3a的小型化及除湿能力的提高,同时可提高空气的净化能力。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第二除湿机3c,在收纳部2为小容量的情况下,或在加热器性能充分的情况下,可省略它的设置;同样,在加大加热部3b的容量、被干燥物不需在空气中进行大的除湿的情况下,也可不设置除湿机3a。
如使用本发明的装置,收容于通常干燥室23内的长靴W可在数小时内被干燥,但收容在急速干燥室22内的长靴W,由于处在收缩部2的最上层以及由送风风扇18对长靴W内强制吹风,可以以比通常的时间要短的时间被急速干燥。
收容于最急速干燥室21内的长靴W,由于在收纳部2的最下层从送风筒7的下部直接送去经由除湿机3a与加热部3b的除湿干燥空气、和由加热部55对该空气再加热,也可以比停止送风风扇18情况下的急速干燥室22更短的时间将其干燥。
另外,在上述这样的长靴W的干燥中,可有选择地使杂菌处理部8、芳香处理部8a以及杀菌剂喷雾处理部8b等工作,以进行相应于作为被干燥物的长靴W的状况的各种处理。
如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干燥装置1,例如在收纳部2内大致以38℃左右的设定温度运转,在将一般的长靴W洗涤后,以通常的载置姿势收容于急速干燥室22,通常干燥室23和最急速干燥室21的情况下,在急速干燥室22中大约1~3小时,在通常干燥室23中大约2~4小时,在最急速干燥室21中大约1~3小时左右即可分别干燥到规定的状态。
其次,来说明由这种干燥运转形式来干燥洗涤后张设有厚的毡的前述防寒用长靴W的情况。将长靴W干燥到规定的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在以通常姿势将长靴W收容于急速干燥室22时约为2日~4日左右,同样地在通常干燥室23中约为3日~7日左右,在以翻转姿势将长靴W收容于最急速干燥室21中为半日~1.5日左右。
依上述实验,可确认最急速干燥室21中的高干燥性能,在寒冷地域、冷库内、冬季等的寒冷环境中的作业也是常有的,而且在卫生条件上也有难点,使用最急速干燥室21可促使对难干燥且洗涤发怵的防寒用长靴W的洗涤。
而且,本发明的干燥装置1,示出了干燥长靴W为被干燥物的例子,但被干燥物也不仅限于长靴W,例如也可用于衣物类其他洗涤物等。这样,在干燥其他身边用品或物品的情况下,必须依这些物品的形状与大小以及干燥形式等来设定收纳部2与搁板部5的构成,或除湿、干燥其他需要的各种处理部的性能。
另外,干燥装置1,如图14所示,可在左右每规定宽度,纵向成部件状分割形成收纳部2等的构成要素,这样即可简单做成在收纳部2内各收容载置许多长靴W等被干燥物的干燥室的设置构造,并可制成低成本的构成。另外,由于将大型化的良好干燥装置1沿纵向分割成紧凑构成,可有效进行干燥装置的制造、搬运与安装等作业。
本发明的干燥装置可作为例如大型食堂或饭店的烹调间、食品加工厂、水产品处理现场及其他场所穿着的长靴等的鞋类、衣物及其他洗涤物等进行干燥的干燥机进行制造或使用。

干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干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干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干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燥装置.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具有收纳部(2)、送风部(3)与加热部(3b)的干燥装置(1)。前述收纳部(2)将可取出地收容被干燥物的干燥室形成为多层;前述送风部(3)将前述收纳部(2)内的空气横向从一侧送到另一侧使其循环;前述加热部(3b)加热在收纳部(2)内循环的空气。将前述送风部(3)形成中空的上下方向的送风室(30);同时在该送风室(30)内,设置用于形成将加热部(3b)加热的空气从上下任一方干燥室侧送到另一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