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调和油.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13324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5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78586.X

申请日:

2009.09.29

公开号:

CN102028045A

公开日:

2011.04.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D 9/04申请日:20090929|||公开

IPC分类号:

A23D9/04

主分类号:

A23D9/04

申请人:

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

发明人:

吉村和马; 江凤玲; 龟谷刚; 笠井通雄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蒋亭;苗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调和油,其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却能够消除或减少由所配合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带来的令人不快的风味(苦味、涩味、呛嗓味、发粘感、油腻感)。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配合有合计90.0重量%以上的选自葵花籽油、高油酸葵花籽油、菜籽油、高油酸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及棕榈系油脂中的1种或1种以上的植物油,还配合有合计0.2重量%~6.5重量%、且其配合比(焙炒芝麻油/花生油)为0.13~1.0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食用调和油, 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其特征在于, 配合有合计 90.0 重量% 以上的选自葵花籽油、 高油酸葵花籽油、 菜籽油、 高油酸菜籽油、 大豆油、 玉米油及棕榈系油 脂中的 1 种或 1 种以上的植物油, 还配合有合计 0.2 重量%~ 6.5 重量%、 且其配合比即焙 炒芝麻油 / 花生油为 0.13 ~ 1.0 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配合合计 95.0 重量%以上的所述 植物油, 且配合合计 5.0 重量%以下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植物油, 配合 50.0 重量% 以上的葵花籽油。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植物油, 配合 95.0 重量% 以上的菜籽油。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植物油, 配合 95.0 重量% 以上的大豆油。 6. 根据权利要求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的配合比即焙炒芝麻油 / 花生油为 0.3 ~ 0.33。 7. 根据权利要求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焙炒芝麻油是 使用罗维朋比色计、 1/2 英寸玻璃比色槽在 20℃进行测定而求出的色泽即 Y+10R+10B 为 100 以上的强焙炒油。 8. 根据权利要求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含有 0.05 ~ 1.0 重 量%的乳化剂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所述乳化剂为聚甘油脂肪酸酯。
5: 0 重量%以上的所述 植物油, 且配合合计 5.0 重量%以下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植物油, 配合 50.0 重量% 以上的葵花籽油。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植物油, 配合 95.0 重量% 以上的菜籽油。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植物油, 配合 95.0 重量% 以上的大豆油。 6. 根据权利要求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的配合比即焙炒芝麻油 / 花生油为 0.3 ~ 0.33。 7. 根据权利要求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焙炒芝麻油是 使用罗维朋比色计、 1/2 英寸玻璃比色槽在 20℃进行测定而求出的色泽即 Y+10R+10B 为 100 以上的强焙炒油。 8. 根据权利要求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含有 0.05 ~ 1.0 重 量%的乳化剂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所述乳化剂为聚甘油脂肪酸酯。
6: 5 重量%、 且其配合比即焙 炒芝麻油 / 花生油为 0.13 ~ 1.0 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配合合计 95.0 重量%以上的所述 植物油, 且配合合计 5.0 重量%以下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植物油, 配合 50.0 重量% 以上的葵花籽油。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植物油, 配合 95.0 重量% 以上的菜籽油。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植物油, 配合 95.0 重量% 以上的大豆油。 6. 根据权利要求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的配合比即焙炒芝麻油 / 花生油为 0.3 ~ 0.33。
7: 根据权利要求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焙炒芝麻油是 使用罗维朋比色计、 1/2 英寸玻璃比色槽在 20℃进行测定而求出的色泽即 Y+10R+10B 为 100 以上的强焙炒油。
8: 根据权利要求 1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含有 0.05 ~ 1.0 重 量%的乳化剂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所述乳化剂为聚甘油脂肪酸酯。

说明书


食用调和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调和油, 特别是涉及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食用调和油。背景技术 作为含有芝麻油和 / 或花生油的食用调和油, 例如已知一种脂肪酸比例合理的植 物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 各植物油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菜籽油 20-65%、 玉米胚芽油或 花生油或葵花籽油或红花籽油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15-71%、 大豆油或亚麻籽油或它们的任 意组合 2-42%、 芝麻油 0-5% ( 参照专利文献 1)。
     专利文献 1 中, 记载了其发明的主旨 “本发明是在中国营养学会对中国居民脂肪 及脂肪酸的推荐摄入量和推荐比例的基础上设计的, 其脂肪酸比例合理, 非常适合中国居 民, 可使中国居民对脂肪的摄入更加合理, 对于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另外价廉物美。 ” 作为具体的配合, 例如公开了 “实施例六 : 精炼菜籽油 510Kg、 花 生油 50Kg、 精炼葵花籽油 400kg、 精炼亚麻籽油 35Kg、 芝麻油 5kg。
     专利文献 1CN1448061A 公报
     发明内容 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经配合后风味变得更加良好, 但另一方面, 配合后的调和油 会增加由来于焙炒芝麻油的苦味、 涩味和呛嗓味, 以及由来于花生油的发粘感、 油腻感这些 令人不快的风味。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在以上述专利文献 1 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并未公开。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却能够消除或减少由所 配合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带来的令人不快风味 ( 苦味、 涩味、 呛嗓味、 发粘感、 油腻感 ) 的 食用调和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调和油, 一种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的食用调和油, 其特征在于, 配合有合计 90.0 重量%以上的选自葵花籽油、 高油酸葵花籽 油、 菜籽油、 高油酸菜籽油、 大豆油、 玉米油及棕榈系油脂中的 1 种或 1 种以上的植物油, 还 配合有合计 0.2 重量%~ 6.5 重量%、 且配合比 ( 焙炒芝麻油 / 花生油 ) 为 0.13 ~ 1.0 的 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根据本发明, 可以提供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却能够消除或减少由所配合的 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带来的令人不快风味 ( 苦味、 涩味、 呛嗓味、 发粘感、 油腻感 ) 的食用调 和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制。
     [ 食用调和油的配合及配合比 ]
     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 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其特征在于, 配合有合计 90.0重量%以上的选自葵花籽油、 高油酸葵花籽油、 菜籽油、 高油酸菜籽油、 大豆油、 玉米油及棕 榈系油脂中的 1 种或 1 种以上的植物油, 还配合有合计 0.2 重量%~ 6.5 重量%、 且配合比 ( 焙炒芝麻油 / 花生油 ) 为 0.13 ~ 1.0 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 焙炒芝麻油 )
     作为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中配合的焙炒芝麻油没有特别限制, 优选未经脱臭工序 的焙炒芝麻油 ( 未脱臭焙炒芝麻油 )。
     焙炒芝麻油通过如下方法加工而得, 例如, 在对芝麻的油脂原料芝麻籽进行榨油 之前, 在空气的存在下、 通过平锅、 旋转炉或微波加热等加热处理方式、 于 150 ~ 220℃对芝 麻籽进行 2 ~ 60 分钟的焙炒, 将焙炒后的芝麻籽直接、 或使用适当的粉碎机制成粉碎物后, 使用常用的压榨装置 ( 例如, 压榨器、 小磨香油机等 ),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压榨。
     本实施方式中, 可以使用在各种温度下进行焙炒的芝麻油, 但由于通过高温 ( 约 190 ~ 220 ℃ ) 和 / 或长时间 (20 ~ 60 分钟 ) 的焙炒而制成的颜色较浓的焙炒芝麻油既 可保持本发明的效果又可减少高价位的焙炒芝麻油的使用量, 因此从成本方面出发是优选 的, 而且颜色较浓的焙炒芝麻油在风味方面也是优选的。
     具体来说, 优选按照罗维朋比色法 (GB5525-2008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 色泽、 气 味、 滋味鉴定法 )、 使用罗维朋比色计、 1/2 英寸玻璃比色槽进行测定 (20℃ ) 而求出的色泽 (Y+10R+10B) 为 100 以上的颜色较浓的焙炒芝麻油, 更优选色泽为 100 ~ 125, 进一步优选 色泽为 105 ~ 125 的焙炒芝麻油。其中, Y 为黄色槽的观测数值, R 为红色槽的观测数值, B 为蓝色槽的观测数值。 ( 花生油 )
     花生油由花生的果实 ( 花生仁 ) 通过压榨法或预压浸提法而得。虽然也可以使用 精制花生油, 但是优选香味浓郁的芳香花生油。
     具体来说, 优选上述使用罗维朋比色计、 1/2 英寸玻璃比色槽进行测定 (20℃ ) 而 求出的色泽 (Y+10R+10B) 为 25 ~ 60 的花生油, 更优选色泽为 30 ~ 60, 进一步优选色泽为 30 ~ 50 的花生油。
     ( 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配合量 )
     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含有合计 0.2 重量%~ 6.5 重量%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 优选含有 0.35 重量%~ 6.0 重量%, 更优选含有 0.35 重量%~ 5.0 重量%, 进一步优选含 有 0.35 重量%~ 4.0 重量%的配合量。
     ( 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配合比 )
     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所含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配合比 ( 焙炒芝麻油 / 花生油 ) 为 0.13 ~ 1.00。优选 0.17 ~ 0.67, 更优选 0.20 ~ 0.40, 进一步优选 0.30 ~ 0.33 的配合 比。
     按照上述范围内的配合量及配合比制成的食用调和油, 能够消除或减少由所配合 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带来的令人不快的风味 ( 苦味、 涩味、 呛嗓味、 发粘感、 油腻感 )。
     (1 种或 1 种以上的植物油 )
     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含有合计 90.0 重量%以上的选自葵花籽油、 高油酸葵花籽 油、 菜籽油、 高油酸菜籽油、 大豆油、 玉米油及棕榈系油脂中的 1 种或 1 种以上的植物油。优 选配合合计 95.0 重量%以上的上述植物油, 这时, 上述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合计重量百
     分比含量为 5.0 重量%以下。
     作为上述棕榈系油脂, 只要是棕榈油或棕榈油的分馏油就均可使用。使用分馏油 时优选碘价 (IV) 为 56 以上的分馏油。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 作为上述植物油, 配合 50.0 重量%以上的葵花籽 油。此外, 在本发明的其它优选实施方式中, 作为上述植物油, 配合 95.0 重量%以上的菜籽 油, 这时, 上述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合计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5.0 重量%以下。另外, 在本 发明的其它优选实施方式中, 作为上述植物油, 配合 95.0 重量%以上的大豆油, 这时, 上述 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合计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5.0 重量%以下。
     ( 其它食用油 )
     本食用调和油还可以含有下列其它食用油 : 紫苏油、 亚麻籽油、 红花籽油、 高油酸 红花籽油、 棉籽油、 精制芝麻油、 葡萄籽油、 澳大利亚坚果油、 榛子油、 南瓜籽油、 核桃油、 山 茶油、 茶籽油、 荏子油、 琉璃苣油、 橄榄油、 米糠油、 小麦胚芽油、 棕榈仁油、 椰子油、 可可脂、 牛油、 猪油、 鸡油、 乳脂、 鱼油、 海豹油、 藻类油、 通过品种改良而低饱和化的这些油脂以及它 们的混合油脂、 酯交换油脂、 氢化油脂、 分馏油脂等。
     ( 乳化剂 )
     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优选的乳化剂含量为 0.05 ~ 1.0 重量%。更优选 0.1 ~ 1.0 重量%, 进一步优选 0.2 ~ 1.0 重量%的配合量。
     作为乳化剂, 可举出例如聚甘油脂肪酸酯、 蔗糖脂肪酸酯、 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 聚甘油蓖麻醇酯、 单甘油脂肪酸酯、 有机酸单甘油酯等、 大豆 卵磷脂、 卵黄卵磷脂、 大豆溶血卵磷脂、 卵黄溶血卵磷脂、 酶处理卵黄、 皂角苷、 植物甾醇类、 乳脂肪球皮膜等。本发明特别优选聚甘油脂肪酸酯, 更优选 HLB 为 2 ~ 10 的聚甘油脂肪酸 酯。
     [ 食用调和油的制造方法 ]
     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可以通过混合上述焙炒芝麻油、 花生油及 1 种或 1 种以上的 植物油来制造。优选在其中配合乳化剂。
     [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效果 ]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可以提供一种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食用调和油, 该食用调和油既能够维持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良好风味、 加热时的香味, 又能够消除或 减少所配合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带来的令人不快的风味 ( 苦味、 涩味、 呛嗓味、 发粘感、 油腻感 )。
     此外,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可以提供一种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食用调 和油, 该食用调和油能够制作出风味优异的烹调品。 进而, 根据配合乳化剂的本发明的优选 实施方式, 可以提供既能够使烹调品的风味变得更加良好、 又能够使烹调品的外观看起来 良好 ( 整体有光泽 ) 的食用调和油, 因此能够消除或降低因减少烹调用油量时所带来的缺 点 ( 油的风味变弱、 烹调品的光泽变差 )。也就是说, 能够减少烹调时油的使用量。
     下面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
     按照下述表 1 ~ 3 中记载的配合比例制造了实施例 1 ~ 26 和比较例 1 ~ 21 的食 用调和油。此外, 作为对照油, 准备了葵花籽油 ( 对照 1)、 菜籽油 ( 对照 2) 及大豆油 ( 对照3)。 上述食用调和油的配合油脂及对照油所使用的原料油为 : 葵花籽油 ( 上海嘉里粮 油工业有限公司制, 商品名 : 阳光葵花籽油 )、 玉米油 ( 上海日清油脂有限公司制, 商品名 : 日清一级玉米油 )、 大豆油 ( 上海日清油脂有限公司制, 商品名 : 日清一级大豆油 )、 菜籽油 ( 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制, 商品名 : 日清キヤノ一ラ油 )、 焙炒芝麻油 [( 上海日清油脂 有限公司制, 商品名 : 日清纯正芝麻香油, 用后述的色泽测定法测定其色泽 (Y+10R+10B) 为 118)] 花生油 ( 上海日清油脂有限公司制, 商品名 : 日清一级压榨花生油 )。
     对于实施例 1 ~ 26 和比较例 1 ~ 21 的食用调和油以及对照油, 通过以下方法对 口感和滋味、 加热时的香味及令人不快的风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列于表 1 ~ 3。
     另外, 实施例 1 ~ 14 和比较例 1 ~ 13 的食用调和油, 以葵花籽油 ( 对照 1) 作为 对照 ; 实施例 15 ~ 20 和比较例 14 ~ 17 的食用调和油, 以菜籽油 ( 对照 2) 作为对照 ; 实施 例 21 ~ 26 和比较例 18 ~ 21 的食用调和油, 以大豆油 ( 对照 3) 作为对照。
     < 口感和滋味的评价方法 >
     将室温 (20℃ ) 的试验油 1 ~ 2ml 含于口中, 将此时的风味按下述 3 个等级由 5 名 专业评审员进行评价并打出分数, 将它们的平均分 ( 四舍五入 ) 作为评价结果。
     1: 未感到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良好风味
     2: 感到焙炒芝麻油或花生油的良好风味
     3: 强烈感到焙炒芝麻油或花生油的良好风味
     < 加热时的香味的评价方法 >
     量取试验油 50ml 于 100ml 的烧杯中, 加热至 120℃, 将此时的香味按下述 3 个等级 由 5 名专业评审员进行评价并打出分数, 将它们的平均分 ( 四舍五入 ) 作为评价结果。
     1: 未感到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良好香味
     2: 感到焙炒芝麻油或花生油的良好香味
     3: 强烈感到焙炒芝麻油或花生油的良好香味
     < 令人不快的风味的评价方法 >
     与口感和滋味的评价一并实施。即, 将室温 (20℃ ) 的试验油 1 ~ 2ml 含于口中, 将此时的令人不快的风味 (A : 呛嗓味、 苦味、 涩味, B: 发粘感、 油腻感 ) 按下述 3 个等级由 5 名专业评审员进行评价并打出分数, 将它们的平均分 ( 四舍五入 ) 作为评价结果。
     对于 A
     1: 感到呛嗓味、 苦味或涩味
     2: 稍感到呛嗓味、 苦味或涩味
     3: 未感到呛嗓味、 苦味或涩味
     对于 B
     1: 感到发粘感或油腻感
     2: 稍感到发粘感或油腻感
     3: 未感到发粘感或油腻感
     < 综合评价方法 >
     由口感和滋味、 加热时的香味及令人不快的风味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 全部评价结果为 3
     ×: 只要其中有一个为 1 的评价结果 △: 上述○和 × 以外 表1 表 1 配合、 配合比及评价结果
     表2 表 2 配合、 配合比及评价结果
     表3 表 3 配合、 配合比及评价结果接着, 按照下述表 4 中记载的配合比例制造或准备了实施例 27 ~ 38 和比较例 22 ~ 30 的食用调和油。
     所使用的葵花籽油、 玉米油、 大豆油、 焙炒芝麻油、 花生油为上记所叙述的植物油。 所使用的乳化剂为聚甘油脂肪酸酯 ( 三菱化学食品公司制, 商品名 : RYOTO-POLYGLYESTER O-50D)。
     对于实施例 27 ~ 38 和比较例 22 ~ 30 的食用调和油 ( 或食用油 ), 通过以下方法 进行烹调, 对做好的烹调品分别进行风味及外观的评价。评价结果列于表 4。
     < 烹调方法 >
     将青菜 230 ~ 250g 切成一口大小, 在充分预热的炒锅中加入试验油 (12.5g、 仅比 较例 22 中加入 25g)、 青菜、 调味料 ( 盐 1g), 充分翻炒。
     < 烹调品的风味的评价方法 >试食烹调品, 将其风味按下述 3 个等级由 5 名专业评审员进行评价, 将最多的评价 作为评价结果。
     ○: 良好的风味 ( 浓郁的味道 ) 充分。并且未感到令人不快的风味
     △: 稍感良好的风味 ( 浓郁的味道 ), 但不充分, 或者稍感到令人不快的风味
     ×: 良好的风味 ( 浓郁的味道 ) 不充分, 或者感到令人不快的风味
     < 烹调品的外观的评价方法 >
     观察烹调品, 按如下所述由 5 名专业评审员进行评价其外观, 将最多的评价作为 评价结果。
     ○: 光泽充分
     ×: 光泽不足
     表4
     表 4 配合、 配合比及评价结果
     由表 4 可知, 在实施例中, 通过配合以乳化剂后, 不仅烹调品的风味变得更加良 好, 而且烹调品的外观看起来良好。此外还可知, 通过配合以乳化剂后, 能够以少量 ( 一半 量 ) 的油使烹调品的外观看起来良好。
     接着, 按照下述表 5 中记载的配合比例制造了实施例 39 ~ 46 和比较例 31 ~ 32 的食用调和油。此外, 准备了葵花籽油 ( 对照 1) 作为对照油。
     所使用的葵花籽油、 焙炒芝麻油 A、 花生油为上记所叙述的植物油。焙炒芝麻油 B 为竹本油脂株式会社制的颜色浓的焙炒芝麻油, 焙炒芝麻油 C 为竹本油脂株式会社制的颜
     色淡的温焙炒芝麻油。
     对焙炒芝麻油 A ~ C, 采用以下方法测定色泽, 其结果 (Y+10R+10B) 为, 焙炒芝麻油 A118, 焙炒芝麻油 B107, 焙炒芝麻油 C86。
     < 色泽测定方法 >
     测定仪器 : 使用罗维朋比色计模型 E(LOVIBOND TINTOMETER MODEL E)、 1/2 英寸玻 璃比色槽测定色泽 (20℃ )。将得到的 Y、 R、 B 导入 Y+10R+10B 式中, 求出色泽。
     对于实施例 39 ~ 46 和比较例 31 ~ 32 的食用调和油以及对照油, 采用上述方法 对口感和滋味、 加热时的香味及令人不快的风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列于表 5。
     表5
     表 5 配合、 配会比及评价结果
     由表 5 可知, 使用颜色浓的焙炒芝麻油时, 即使以使用颜色淡的焙炒芝麻油时约 2/3 的配合量也可得到同等良好的评价结果。 也就是说, 可以判定使用颜色浓的芝麻油时可 以比使用颜色淡的焙炒芝麻油时减少焙炒芝麻油的配合量。
     10

食用调和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食用调和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食用调和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用调和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调和油.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28045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7CN102028045ACN102028045A21申请号200910178586X22申请日20090929A23D9/0420060171申请人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吉村和马江凤玲龟谷刚笠井通雄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蒋亭苗堃54发明名称食用调和油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调和油,其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却能够消除或减少由所配合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带来的令人不快的风味苦味、涩味、呛嗓味、发粘感、油腻感。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配合有合计900重。

2、量以上的选自葵花籽油、高油酸葵花籽油、菜籽油、高油酸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及棕榈系油脂中的1种或1种以上的植物油,还配合有合计02重量65重量、且其配合比焙炒芝麻油/花生油为01310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CN102028046A1/1页21一种食用调和油,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其特征在于,配合有合计900重量以上的选自葵花籽油、高油酸葵花籽油、菜籽油、高油酸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及棕榈系油脂中的1种或1种以上的植物油,还配合有合计02重量65重量、且其配合比即焙炒芝麻油/花生油为01310的焙炒芝麻油和花。

3、生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配合合计950重量以上的所述植物油,且配合合计50重量以下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植物油,配合500重量以上的葵花籽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植物油,配合950重量以上的菜籽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植物油,配合950重量以上的大豆油。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配合比即焙炒芝麻油/花生油为03033。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炒芝麻油是使用罗维。

4、朋比色计、1/2英寸玻璃比色槽在20进行测定而求出的色泽即Y10R10B为100以上的强焙炒油。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含有00510重量的乳化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聚甘油脂肪酸酯。权利要求书CN102028045ACN102028046A1/8页3食用调和油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食用调和油,特别是涉及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食用调和油。背景技术0002作为含有芝麻油和/或花生油的食用调和油,例如已知一种脂肪酸比例合理的植物调和油,其特征在于各植物油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菜籽油2065、玉米胚芽油或花生油或葵花籽油或红花。

5、籽油或它们的任意组合1571、大豆油或亚麻籽油或它们的任意组合242、芝麻油05参照专利文献1。0003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其发明的主旨“本发明是在中国营养学会对中国居民脂肪及脂肪酸的推荐摄入量和推荐比例的基础上设计的,其脂肪酸比例合理,非常适合中国居民,可使中国居民对脂肪的摄入更加合理,对于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价廉物美。”作为具体的配合,例如公开了“实施例六精炼菜籽油510KG、花生油50KG、精炼葵花籽油400KG、精炼亚麻籽油35KG、芝麻油5KG。0004专利文献1CN1448061A公报发明内容0005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经配合后风味变得更加良好,但另一方。

6、面,配合后的调和油会增加由来于焙炒芝麻油的苦味、涩味和呛嗓味,以及由来于花生油的发粘感、油腻感这些令人不快的风味。0006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在以上述专利文献1为代表的现有技术中并未公开。000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却能够消除或减少由所配合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带来的令人不快风味苦味、涩味、呛嗓味、发粘感、油腻感的食用调和油。0008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调和油,一种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配合有合计900重量以上的选自葵花籽油、高油酸葵花籽油、菜籽油、高油酸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及棕榈系油脂中的1种或1种以上的植物油,还配合有。

7、合计02重量65重量、且配合比焙炒芝麻油/花生油为01310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0009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却能够消除或减少由所配合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带来的令人不快风味苦味、涩味、呛嗓味、发粘感、油腻感的食用调和油。具体实施方式0010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制。0011食用调和油的配合及配合比0012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其特征在于,配合有合计900说明书CN102028045ACN102028046A2/8页4重量以上的选自葵花籽油、高油酸葵花籽油、菜籽油、高油酸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及棕榈系油脂中的1种。

8、或1种以上的植物油,还配合有合计02重量65重量、且配合比焙炒芝麻油/花生油为01310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0013焙炒芝麻油0014作为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中配合的焙炒芝麻油没有特别限制,优选未经脱臭工序的焙炒芝麻油未脱臭焙炒芝麻油。0015焙炒芝麻油通过如下方法加工而得,例如,在对芝麻的油脂原料芝麻籽进行榨油之前,在空气的存在下、通过平锅、旋转炉或微波加热等加热处理方式、于150220对芝麻籽进行260分钟的焙炒,将焙炒后的芝麻籽直接、或使用适当的粉碎机制成粉碎物后,使用常用的压榨装置例如,压榨器、小磨香油机等,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压榨。0016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在各种温度下进行焙炒的芝麻。

9、油,但由于通过高温约190220和/或长时间2060分钟的焙炒而制成的颜色较浓的焙炒芝麻油既可保持本发明的效果又可减少高价位的焙炒芝麻油的使用量,因此从成本方面出发是优选的,而且颜色较浓的焙炒芝麻油在风味方面也是优选的。0017具体来说,优选按照罗维朋比色法GB55252008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使用罗维朋比色计、1/2英寸玻璃比色槽进行测定20而求出的色泽Y10R10B为100以上的颜色较浓的焙炒芝麻油,更优选色泽为100125,进一步优选色泽为105125的焙炒芝麻油。其中,Y为黄色槽的观测数值,R为红色槽的观测数值,B为蓝色槽的观测数值。0018花生油0019花生。

10、油由花生的果实花生仁通过压榨法或预压浸提法而得。虽然也可以使用精制花生油,但是优选香味浓郁的芳香花生油。0020具体来说,优选上述使用罗维朋比色计、1/2英寸玻璃比色槽进行测定20而求出的色泽Y10R10B为2560的花生油,更优选色泽为3060,进一步优选色泽为3050的花生油。0021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配合量0022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含有合计02重量65重量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优选含有035重量60重量,更优选含有035重量50重量,进一步优选含有035重量40重量的配合量。0023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配合比0024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所含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配合比焙炒芝麻油/花生油为0。

11、13100。优选017067,更优选020040,进一步优选030033的配合比。0025按照上述范围内的配合量及配合比制成的食用调和油,能够消除或减少由所配合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带来的令人不快的风味苦味、涩味、呛嗓味、发粘感、油腻感。00261种或1种以上的植物油0027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含有合计900重量以上的选自葵花籽油、高油酸葵花籽油、菜籽油、高油酸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及棕榈系油脂中的1种或1种以上的植物油。优选配合合计950重量以上的上述植物油,这时,上述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合计重量百说明书CN102028045ACN102028046A3/8页5分比含量为50重量以下。0028作。

12、为上述棕榈系油脂,只要是棕榈油或棕榈油的分馏油就均可使用。使用分馏油时优选碘价IV为56以上的分馏油。0029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植物油,配合500重量以上的葵花籽油。此外,在本发明的其它优选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植物油,配合950重量以上的菜籽油,这时,上述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合计重量百分比含量为50重量以下。另外,在本发明的其它优选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植物油,配合950重量以上的大豆油,这时,上述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合计重量百分比含量为50重量以下。0030其它食用油0031本食用调和油还可以含有下列其它食用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红花籽油、高油酸红花籽油、棉籽油、精制芝麻油、葡萄。

13、籽油、澳大利亚坚果油、榛子油、南瓜籽油、核桃油、山茶油、茶籽油、荏子油、琉璃苣油、橄榄油、米糠油、小麦胚芽油、棕榈仁油、椰子油、可可脂、牛油、猪油、鸡油、乳脂、鱼油、海豹油、藻类油、通过品种改良而低饱和化的这些油脂以及它们的混合油脂、酯交换油脂、氢化油脂、分馏油脂等。0032乳化剂0033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优选的乳化剂含量为00510重量。更优选0110重量,进一步优选0210重量的配合量。0034作为乳化剂,可举出例如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甘油蓖麻醇酯、单甘油脂肪酸酯、有机酸单甘油酯等、大豆卵磷脂、卵黄卵磷脂、大豆溶血卵磷脂、卵黄溶血卵。

14、磷脂、酶处理卵黄、皂角苷、植物甾醇类、乳脂肪球皮膜等。本发明特别优选聚甘油脂肪酸酯,更优选HLB为210的聚甘油脂肪酸酯。0035食用调和油的制造方法0036本发明的食用调和油可以通过混合上述焙炒芝麻油、花生油及1种或1种以上的植物油来制造。优选在其中配合乳化剂。0037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效果003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含有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食用调和油,该食用调和油既能够维持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良好风味、加热时的香味,又能够消除或减少所配合的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带来的令人不快的风味苦味、涩味、呛嗓味、发粘感、油腻感。0039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含有焙炒芝麻油和。

15、花生油的食用调和油,该食用调和油能够制作出风味优异的烹调品。进而,根据配合乳化剂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提供既能够使烹调品的风味变得更加良好、又能够使烹调品的外观看起来良好整体有光泽的食用调和油,因此能够消除或降低因减少烹调用油量时所带来的缺点油的风味变弱、烹调品的光泽变差。也就是说,能够减少烹调时油的使用量。0040下面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0041实施例0042按照下述表13中记载的配合比例制造了实施例126和比较例121的食用调和油。此外,作为对照油,准备了葵花籽油对照1、菜籽油对照2及大豆油对照说明书CN102028045ACN102028046A4/。

16、8页63。0043上述食用调和油的配合油脂及对照油所使用的原料油为葵花籽油上海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制,商品名阳光葵花籽油、玉米油上海日清油脂有限公司制,商品名日清一级玉米油、大豆油上海日清油脂有限公司制,商品名日清一级大豆油、菜籽油日清奥利友集团株式会社制,商品名日清一油、焙炒芝麻油上海日清油脂有限公司制,商品名日清纯正芝麻香油,用后述的色泽测定法测定其色泽Y10R10B为118花生油上海日清油脂有限公司制,商品名日清一级压榨花生油。0044对于实施例126和比较例121的食用调和油以及对照油,通过以下方法对口感和滋味、加热时的香味及令人不快的风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列于表13。0045另外,。

17、实施例114和比较例113的食用调和油,以葵花籽油对照1作为对照;实施例1520和比较例1417的食用调和油,以菜籽油对照2作为对照;实施例2126和比较例1821的食用调和油,以大豆油对照3作为对照。00460047将室温20的试验油12ML含于口中,将此时的风味按下述3个等级由5名专业评审员进行评价并打出分数,将它们的平均分四舍五入作为评价结果。00481未感到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良好风味00492感到焙炒芝麻油或花生油的良好风味00503强烈感到焙炒芝麻油或花生油的良好风味00510052量取试验油50ML于100ML的烧杯中,加热至120,将此时的香味按下述3个等级由5名专业评审员进行。

18、评价并打出分数,将它们的平均分四舍五入作为评价结果。00531未感到焙炒芝麻油和花生油的良好香味00542感到焙炒芝麻油或花生油的良好香味00553强烈感到焙炒芝麻油或花生油的良好香味00560057与口感和滋味的评价一并实施。即,将室温20的试验油12ML含于口中,将此时的令人不快的风味A呛嗓味、苦味、涩味,B发粘感、油腻感按下述3个等级由5名专业评审员进行评价并打出分数,将它们的平均分四舍五入作为评价结果。0058对于A00591感到呛嗓味、苦味或涩味00602稍感到呛嗓味、苦味或涩味00613未感到呛嗓味、苦味或涩味0062对于B00631感到发粘感或油腻感00642稍感到发粘感或油腻感。

19、00653未感到发粘感或油腻感00660067由口感和滋味、加热时的香味及令人不快的风味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0068全部评价结果为3说明书CN102028045ACN102028046A5/8页70069只要其中有一个为1的评价结果0070上述和以外0071表10072表1配合、配合比及评价结果00730074表20075表2配合、配合比及评价结果说明书CN102028045ACN102028046A6/8页800760077表30078表3配合、配合比及评价结果00790080接着,按照下述表4中记载的配合比例制造或准备了实施例2738和比较例2230的食用调和油。0081所使用的葵花。

20、籽油、玉米油、大豆油、焙炒芝麻油、花生油为上记所叙述的植物油。所使用的乳化剂为聚甘油脂肪酸酯三菱化学食品公司制,商品名RYOTOPOLYGLYESTERO50D。0082对于实施例2738和比较例2230的食用调和油或食用油,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烹调,对做好的烹调品分别进行风味及外观的评价。评价结果列于表4。00830084将青菜230250G切成一口大小,在充分预热的炒锅中加入试验油125G、仅比较例22中加入25G、青菜、调味料盐1G,充分翻炒。0085说明书CN102028045ACN102028046A7/8页90086试食烹调品,将其风味按下述3个等级由5名专业评审员进行评价,将最多的评。

21、价作为评价结果。0087良好的风味浓郁的味道充分。并且未感到令人不快的风味0088稍感良好的风味浓郁的味道,但不充分,或者稍感到令人不快的风味0089良好的风味浓郁的味道不充分,或者感到令人不快的风味00900091观察烹调品,按如下所述由5名专业评审员进行评价其外观,将最多的评价作为评价结果。0092光泽充分0093光泽不足0094表40095表4配合、配合比及评价结果00960097由表4可知,在实施例中,通过配合以乳化剂后,不仅烹调品的风味变得更加良好,而且烹调品的外观看起来良好。此外还可知,通过配合以乳化剂后,能够以少量一半量的油使烹调品的外观看起来良好。0098接着,按照下述表5中记。

22、载的配合比例制造了实施例3946和比较例3132的食用调和油。此外,准备了葵花籽油对照1作为对照油。0099所使用的葵花籽油、焙炒芝麻油A、花生油为上记所叙述的植物油。焙炒芝麻油B为竹本油脂株式会社制的颜色浓的焙炒芝麻油,焙炒芝麻油C为竹本油脂株式会社制的颜说明书CN102028045ACN102028046A8/8页10色淡的温焙炒芝麻油。0100对焙炒芝麻油AC,采用以下方法测定色泽,其结果Y10R10B为,焙炒芝麻油A118,焙炒芝麻油B107,焙炒芝麻油C86。01010102测定仪器使用罗维朋比色计模型ELOVIBONDTINTOMETERMODELE、1/2英寸玻璃比色槽测定色泽20。将得到的Y、R、B导入Y10R10B式中,求出色泽。0103对于实施例3946和比较例3132的食用调和油以及对照油,采用上述方法对口感和滋味、加热时的香味及令人不快的风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列于表5。0104表50105表5配合、配会比及评价结果01060107由表5可知,使用颜色浓的焙炒芝麻油时,即使以使用颜色淡的焙炒芝麻油时约2/3的配合量也可得到同等良好的评价结果。也就是说,可以判定使用颜色浓的芝麻油时可以比使用颜色淡的焙炒芝麻油时减少焙炒芝麻油的配合量。说明书CN10202804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