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柱式单向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烧发动机的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动机与被起动之间的传动装置,即一种滚柱式单向离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起动机用的单向离合器主要有以下几种:1、滚柱式单向离合器;2、摩擦片式单向离合器;3、棘轮式单向离合器。
滚柱式单向离合器结构简单,其广泛运用于汽车起动机上。参见图1、2,现有滚柱式单向离合器由驱动齿轮(1)、套筒(2)、滚柱(3)、弹簧(4)、半圆卡片(5)、外罩(6)等构成。目前滚柱式单向离合器在使用中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在超越时,弹簧易被滚柱卡死、变形、收缩不能回弹而失效,致使起动机在起动时,滚柱(3)与驱动齿轮(1)工作面即d面(见图1)表面产生打滑现象,而无法带动发动机齿环旋转。第二、起动机在起动传动时,容易打滑,失去应有的单向离合功能。产生第一种现象的原因是目前设计单向离合器的套筒(2)滚柱室曲面c面(见图3)内有二个r点即a点和b点,滚柱室曲c面内装有弹簧及滚柱(见图1、2)。当起动机工作时,通过单向离合器带动发动机齿环旋转;发动后转速升高到某一限度时,单向离合实现超越,驱动齿轮(1)在超越时,驱动齿轮(1)工作面即d面会带动滚柱(3)表面向不同方向的转动(见图3、4),滚柱(3)转动时会把弹簧(4)一端面带到两个r点即a点和b点上挤压,因滚柱(3)转动速度很快,很容易把弹簧(4)挤压到b点上,导致磨损、卡死、变形、收缩,不仅致使滚柱(3)与驱动齿轮(1)工作面产生打滑而无法带动发动机齿环旋转,而且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产生第二种现象的原因是驱动齿轮(1)的工作面d面与套筒(2)滚柱室曲面c限制空间比较大,当驱动齿轮(1)在超越时,驱动齿轮(1)会偏离套筒(2)的中心点距离较大,使弹簧(4)在套筒(2)滚柱室曲面c内顶在滚柱(3)上的力度受力不均。当起动机再次工作时,因转速太快不能及时调整弹簧的受力状况,容易使驱动齿轮(1)的工作面d面与滚柱表面产生打滑现象,失去起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柱式单向离合器,其解决了现有单向离合器存在起动时容易打滑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滚柱式单向离合器,包括套筒、滚柱、弹簧及驱动齿轮,套筒的滚柱室内壁均布多个内弧面,内弧面的内径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由大变小;套筒的滚柱室内固定安装一弹簧保持架,弹簧保持架呈圆筒状,弹簧保持架的轴孔伸入并转动配合所述的驱动齿轮,弹簧保持架的内圈与驱动齿轮的工作面相适配;弹簧保持架的筒壁均匀地开有数个通孔,通孔径向穿通弹簧保持架,相邻通孔间设一凸起,数个凸起沿圆周方向同向布设;所述的凸起外套一弹簧,弹簧的一端顶压弹簧保持架,另一端顶压所述的滚柱,滚柱装入弹簧保持架的通孔内,滚柱处于套筒的一个内弧面与驱动齿轮的工作面之间。
优选的,弹簧保持架外圈形成多个外弧面,外弧面与套筒的内弧面相适配,外弧面对应套筒的内弧面而压固。
优选的,弹簧保持架的相邻通孔间由隔块隔开,所述凸起设于隔块上。
优选的,套筒装有弹簧保持架的一侧面由圆环形卡片封住。
优选的,套筒的外圈由外罩罩住,外罩的一侧面内折,外罩的内折部将卡片压实于套筒的侧面。
优选的,通孔设6-10个。
优选的,滚柱采用轴承钢材料经过热处理淬火回火后,外表面经过精磨加工而成。
优选的,弹簧采用SWPB材料螺旋形状回火后制成。
优选的,弹簧采用扁弹簧。
优选的,弹簧保持架采用耐热性材料的增强尼龙整体形成。
本发明单向离合器改变现有套筒滚柱室曲面,而增设一只弹簧保持架,从而在超越时,弹簧不会被损坏,使单向离合器寿命大大延长;并且当驱动齿轮在超越时,弹簧顶在滚柱上的力度受力均匀,再次起动时不易打滑,工作更加稳定、可靠;此外,本发明套筒的结构简单,其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单向离合器局部剖视图。
图2是现有单向离合器在正常工作时的横截面图。
图3是现有套筒横截面图。
图4是现有单向离合器的套筒与驱动齿轮在超越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单向离合器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单向离合器的横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单向离合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套筒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套筒的横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单向离合器的套筒与驱动齿轮在超越时的横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单向离合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弹簧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C向视图。
图14是弹簧保持架装上扁弹簧及滚柱的结构图。
图15是弹簧保持架压入套筒的结构图。
图中:1、驱动齿轮,2、套筒,3、滚柱,4、扁弹簧,5、卡片,6、外罩,7、弹簧保持架,8、凸起,9、外弧面,10、内圆面,11、内弧面,12、通孔,13、隔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5-15,本发明滚柱式单向离合器包括驱动齿轮1、套筒2、滚柱3、扁弹簧4、圆环形卡片5、外罩6、弹簧保持架7,套筒2地滚柱室内壁均匀地形成十二个沿圆周同向布置的内弧面11,参见图9,本实施例中,内弧面11段的内径沿逆时针方向由大变小,使套筒2的内圈不等径。套筒2滚柱室内壁固定安装弹簧保持架7,弹簧保持架7采用耐热性材料的增强尼龙整体形成,呈笼型圆筒状,参见图12、13,弹簧保持架7的筒壁均匀地开有六个通孔12,通孔12径向穿通弹簧保持架7,但轴向未切断弹簧保持架7。相邻通孔12由隔块13隔开,隔块13形成一凸起8,六个凸起8沿圆周方向同向布置。凸起8外套扁弹簧4,扁弹簧4的一端头顶压弹簧保持架7的隔块13,另一端头顶压滚柱3,滚柱3装入通孔12内,每组弹簧4与滚柱3刚好处于套筒2其中的一个内弧面11上。滚柱3采用轴承钢材料经过热处理淬火回火后,外表面经过精磨加工而成;扁弹簧4采用SWPB材料螺旋形状回火后制成。
弹簧保持架7外圈形成十二个外弧面9,外弧面9与套筒2的内弧面11相适配,当弹簧保持架7安装于套筒2内时,外弧面9对应压入套筒2的内弧面11上。弹簧保持架7的内圈由六个等径的内圆面10构成,六个内圆面10沿圆周呈等距布设,内圆面10与驱动齿轮1的工作面即d面相适配即内圆面10与驱动齿轮1工作面d面的间隙很小;弹簧保持架7的轴孔伸入驱动齿轮1,两者间可相对转动;滚柱3处于套筒2的一个内弧面11与驱动齿轮1的工作面之间。
套筒2装有弹簧保持架7的一侧面由圆环形卡片5封住,套筒2的外圈由外罩6罩住,外罩6的一侧面内折,内折部将卡片5压实于套筒2的侧面。
安装时,在弹簧保持架7的通孔12内置入滚柱3后,再将扁弹簧4一头套入弹簧保持架7的凸起8,扁弹簧4的一部分外套于凸起8,扁弹簧4的一端头顶于弹簧保持架7,另一端头顶压在滚柱3表面上,滚柱3和扁弹簧4内表面注入高低温油脂,使两者的接触部位滚动更加润滑;再把弹簧保持架7外表面的外弧面9与套筒2的内弧面11相对应,而将两者压固,使两者之间紧密地结合成一体状(参见图1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参照图5、图10,当起动机工作时,起动机的转子轴会带动弹簧保持架7和套筒2同步旋转,带动滚柱3滚动至被套筒2的内弧面11与驱动齿轮1的工作面d面卡住时,带动驱动齿轮1旋转;驱动齿轮1会带动发动机发动,当发动机发动后,转速升高到某一限度转速而超过起动机的转速时,单向离合实现超越,驱动齿轮1在超越时,参见图10、11,驱动齿轮1工作面d面会带动滚柱3向不同方向转动。滚柱3因转动太快,会把扁弹簧4向后挤压,有了弹簧保持架7上的凸起8,滚柱3挤压扁弹簧4到凸起8就不能再向后挤压(参见图10),使扁弹簧4留有回弹的空间,从而扁弹簧4就不容易损坏而失效。弹簧保持架7内孔设计成内圆面10,内圆面10与驱动齿轮1工作面d面的间隙很小,驱动齿轮1在超越时,不会与套筒2中心产生偏离,滚柱3就会在扁弹簧4的涨力下回到套筒2内弧面11上,使多条扁弹簧4受力力度均匀;当起动机再次工作时,驱动齿轮1的工作面d面不会与滚柱表面产生打滑现象。
在现有技术中,套筒的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因其内螺纹段的螺旋方向必须与凸起、滚柱等设置方向相配合,从而在套筒压固成型后,在加工内螺纹段时,其螺纹段必须确定为某一螺旋方向,而无法改变。这对套筒的制造工艺、加工模具有相当高的要求。而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套筒2的结构简单,套筒2压固成型后,在加工内螺纹段(即图5的e段)时,其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改变它的左右旋向;而在安装时,可以根据内螺纹段的旋向,通过调整弹簧保持架7的安装方向,即可使所设的凸起、滚柱等方向与内螺纹段的螺旋方向相配合,从而简化了套筒2的制造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对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提供的思想,在本发明具体的实施方式和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