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序合并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11211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86856.1

申请日:

2009.12.28

公开号:

CN101786127A

公开日:

2010.07.2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21D 51/18申请公布日:20100728|||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21D 51/1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吴江市华源印铁制罐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苏州华源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15236 江苏省吴江市桃源镇经济开发区变更后:215236 江苏省吴江市桃源镇九里桥|||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1D 51/18申请日:20091228|||公开

IPC分类号:

B21D51/18; B21D37/10

主分类号:

B21D51/18

申请人:

吴江市华源印铁制罐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李炳兴

地址:

215236 江苏省吴江市桃源镇经济开发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孙仿卫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工序合并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该底板上并与所要加工的罐子外形相匹配的冲身模模芯、与底板通过固定轴相转动连接并可做相对开合运动的左下模外框和右下模外框、位于冲身模模芯上方并与冲身模模芯相上下正对的上模卷线板。左下模外框和右下模外框分别包围在冲身模模芯的左、右两侧,左下模外框和右下模外框有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处于打开状态时,左下模外框和右下模外框与冲身模模芯完全分离;处于闭合状态时,左下模外框和右下模外框围成的空腔与冲身模模芯相匹配。使用本发明的多工序合并装置,可一次性完成对成品罐上口卷线、罐身压筋、罐身打点和下口翻边共四道工序的加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工序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板(12)、设置在该底板(12)上并与所要加工的罐子外形相匹配的冲身模模芯(10)、与所述的底板(12)通过固定轴(4)相转动连接并可做相对开合运动的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位于所述的冲身模模芯(10)上方并与所述的冲身模模芯相上下正对的上模卷线板(2),所述的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分别包围在所述的冲身模模芯(10)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有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当所述的左下模外框(3)和所述的右下模外框(5)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的左下模外框(3)和所述的右下模外框(5)与所述的冲身模模芯(10)完全分离;当所述的左下模外框(3)和所述的右下模外框(5)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的左下模外框(3)和所述的右下模外框(5)围成的空腔与所述的冲身模模芯(10)相匹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序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下模外框(3)上设置有左插销孔(8),所述的右下模外框(5)上设有右插销孔(9),所述的左插销孔(8)和右插销孔(9)上至少有一处配有插销(11),当所述的左下模外框(3)和所述的右下模外框(5)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的左插销孔(8)和右插销孔(9)重合,所述的左下模外框(3)和所述的右下模外框(5)围成空腔并将所述的模芯冲身模模芯(10)包围在内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序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下模外框(3)上设置有左开口手柄(6)。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序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下模外框(5)上设置有右开口手柄(7)。

说明书


多工序合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金属罐子的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2所示的金属罐子在制作时包括以下工艺:上口卷线21,罐身打点22、压筋23,下口翻边24,而现有制罐行业中对于此类的罐形通常采用单独的卷线工序,压筋工序,打点工艺,翻边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配备操作人员单工序完成,员工的劳动强度和次品率较高,人员和能源的浪费较大,设备保养和维护任务比较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将上述四道工序一次性加工完成的多工序合并装置。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序合并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该底板上并与所要加工的罐子外形相匹配的冲身模模芯、与所述的底板通过固定轴相转动连接并可做相对开合运动的左下模外框和右下模外框、位于所述的冲身模模芯上方并与所述的冲身模模芯相上下正对的上模卷线板,所述的左下模外框和右下模外框分别包围在所述的冲身模模芯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左下模外框和右下模外框有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当所述的左下模外框和所述的右下模外框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的左下模外框和所述的右下模外框与所述的冲身模模芯完全分离;当所述的左下模外框和所述的右下模外框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的左下模外框和所述的右下模外框围成的空腔与所述的冲身模模芯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的左下模外框上设置有左插销孔,所述的右下模外框上设有右插销孔,所述的左插销孔和右插销孔上至少有一处配有插销,当所述的左下模外框和所述的右下模外框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的左插销孔和右插销孔重合,所述的左下模外框和所述的右下模外框围成空腔并将所述的模芯冲身模模芯包围在内侧。

    优选地,所述的左下模外框上设置有左开口手柄,所述的右下模外框上设置有右开口手柄。

    使用本发明的多工序合并装置,可一次性完成对成品罐上口卷线、罐身压筋、罐身打点和下口翻边共四道工序的加工,减少了人员的参与,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避免了原有操作、传递中的损耗与质量问题,减少了上述工序的设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多工序合并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2为该装置加工出的罐子的示意图。

    其中:1、模柄;2、上模卷线板;3、左下模外框;4、固定轴;5、右下模外框;6、左开口手柄;7、右开口手柄;8、左插销孔;9、右插销孔;10、冲身模模芯;11、插销;12、底板;13、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多工序合并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12、设置在该底板12上并与所要加工的罐子外形相匹配的冲身模模芯10、与底板12通过固定轴4相转动连接并可做相对开合运动的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位于冲身模模芯10上方并与冲身模模芯相上下正对的上模卷线板2。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分别包围在冲身模模芯10地左、右两侧,左下模外框3上设置有左开口手柄6,右下模外框5上设置有右开口手柄7。

    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有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当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处于打开状态时,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与冲身模模芯10完全分离;当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处于闭合状态时,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围成的空腔与冲身模模芯10相匹配。左下模外框3上设置有左插销孔8,右下模外框5上设有右插销孔9,左插销孔8处配有插销11,当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处于闭合状态时,左插销孔8和右插销孔9重合,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围成空腔并将模芯冲身模模芯10包围在内侧。

    当需要加工成品罐时,向外推动左开口手柄6和右开口手柄7,使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处于打开状态,将已结合好的罐身套在冲身模模芯10处,然后用力向内转动左开口手柄6和右开口手柄7,使左下模外框3和右下模外框5处于闭合状态,并用插销9插入左插销孔8和右插销孔9内固定;然后向下压托板13,使得上模卷线板2冲压冲身模模芯10,如图2所示,成品罐就完成了上口卷线、罐身压筋、罐身打点和下口翻边共四道工序的加工。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多工序合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工序合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工序合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工序合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工序合并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工序合并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该底板上并与所要加工的罐子外形相匹配的冲身模模芯、与底板通过固定轴相转动连接并可做相对开合运动的左下模外框和右下模外框、位于冲身模模芯上方并与冲身模模芯相上下正对的上模卷线板。左下模外框和右下模外框分别包围在冲身模模芯的左、右两侧,左下模外框和右下模外框有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处于打开状态时,左下模外框和右下模外框与冲身模模芯完全分离;处于闭合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