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部件.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10710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97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115293.0

申请日:

2008.10.31

公开号:

CN101855148A

公开日:

2010.10.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85/68申请日:20081031|||公开

IPC分类号:

B65D85/68; B65D81/113

主分类号:

B65D85/68

申请人: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西徹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7.11.08 JP 2007-29063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党晓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缓冲部件。抑制室内机的罩部件在层叠时变形。缓冲部件(1a)具有在空调机(2)的室内机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2a)装配的嵌合凹部(10a)。在该缓冲部件(1a)中,在室内机(2)的一个端部(2a)装配于嵌合凹部(10a)的状态下,在与下侧罩部(22a)的缘部(221a)对置的嵌合凹部(10a)内的底面部(15)设置凹部(15a),并且,在与上侧罩部(22b)的缘部对置的嵌合凹部(10a)内的底面部(15)设置凹部(15b),所述下侧罩部(22a)沿着室内机(2)的长度方向且壁挂时配置于室内机(2)的下侧,所述上侧罩部(22b)沿着室内机(2)的长度方向且壁挂时配置于室内机(2)的上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缓冲部件, 该缓冲部件具有在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装配的嵌合凹 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内机的端部装配于所述嵌合凹部的状态下, 在所述室内机的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和所述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中与所述第 1 缘部对置的第 1 部分之间、 以及所述室内机的 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和所述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中与所述第 2 缘部对置的第 2 部分之间的至 少一方设置有间隙, 所述下侧罩部沿着所述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且壁挂时配置于所述室内机 的下侧, 所述上侧罩部沿着所述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且壁挂时配置于所述室内机的上侧。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缓冲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凹部内的底面包括构成为高于所述第 1 部分和所述第 2 部分中的至少一方的 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缓冲部件,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 1 部分和所述第 2 部分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凹部。
4: 一种缓冲部件, 该缓冲部件具有在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壁挂时配置于下侧的下侧角部 中装配的嵌合凹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内机的下侧角部装配于所述嵌合凹部的状态下, 在所述室内机的下侧罩部的 第 1 缘部和所述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中与所述第 1 缘部对置的第 1 部分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 述下侧罩部沿着所述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且壁挂时配置于所述室内机的下侧。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缓冲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凹部内的底面包括构成为高于所述第 1 部分的部分。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5 所述的缓冲部件,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 1 部分形成有凹部。
7: 一种缓冲部件, 该缓冲部件具有在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壁挂时配置于上侧的上侧角部 中装配的嵌合凹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内机的上侧角部装配于所述嵌合凹部的状态下, 在所述室内机的上侧罩部的 第 2 缘部和所述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中与所述第 2 缘部对置的第 2 部分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 述上侧罩部沿着所述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且壁挂时配置于所述室内机的上侧。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缓冲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凹部内的底面包括构成为高于所述第 2 部分的部分。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或 8 所述的缓冲部件,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 2 部分形成有凹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 9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缓冲部件,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中的第 3 部分形成有凸部, 该第 3 部分与所述室内机的侧面 罩部的第 3 缘部对置, 所述侧面罩部沿着与所述室内机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且壁挂时配 置于所述室内机的长度方向的端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 1 ~ 9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缓冲部件, 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所述室内机的端部的侧面罩部的第 3 缘部和所述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中与所 述第 3 缘部对置的第 3 部分之间设置有凹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缓冲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件被分割为在所述室内机的端部的背面侧的角部装配的第 1 部件、 以及在 2 所述室内机的端部的前面侧的角部装配的第 2 部件, 在与所述第 3 缘部对置的第 3 部分之间设置的凹部设于所述第 1 部件。

说明书


缓冲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缓冲部件, 特别涉及具有在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端部或角部装配的嵌合 凹部的缓冲部件。
     背景技术 通常, 在空调机的室内机从工厂出厂时, 在室内机的端部或角部装配有由泡沫苯 乙烯等构成的缓冲部件, 以使由于在运输时等产生的振动而引起的冲击不会传递到室内机 (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 和专利文献 2)。
     在上述专利文献 1 中公开了如下技术 : 一对缓冲部件具有在室内机的一个端部和 另一个端部分别装配的嵌合凹部, 其中, 使在接近室内机的重心位置的一个端部装配的缓 冲部件的厚度大于在另一个端部装配的缓冲部件的厚度。这样, 缓和了装配有一对缓冲部 件的室内机落下时对室内机施加的冲击载荷。并且, 在上述专利文献 2 中公开了如下的缓 冲部件 : 在装配于室内机的端部的嵌合凹部中形成有在进深方向凹陷的凹部。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7-137464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实开昭 60-115885 号公报
     装配有上述专利文献 1 和 2 所公开的缓冲部件的室内机一般如图 13 所示, 由纸板 箱 903 包装, 多层堆积来保管。此时, 在下层的室内机 902b 上, 施加来自在上层层叠的室内 机 902a 的载荷。 因此, 存在如下不良情况 : 由于来自上层的室内机 902a 的载荷, 下层的室内 机 902b 按压于缓冲部件 901 的底面部 915。此时, 存在如下问题 : 形成室内机 902b 的外观 的罩部件 922 按压于缓冲部件 901 的底面部 915 而变形。特别地, 沿着室内机 902b 的长度 方向且壁挂时配置于室内机 902b 下侧的下侧罩部 922a、 以及沿着室内机 902b 的长度方向 且壁挂时配置于室内机 902b 上侧的上侧罩部 922b 为薄壁且容易挠曲, 变形显著。另外, 沿 着与室内机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且壁挂时配置于室内机的两侧面的侧面罩部 ( 未图示 ) 与缓冲部件 901 抵接, 由此抑制变形。 并且, 以往, 有时利用胶带 ( 未图示 ) 等来固定下侧罩 部 922a 和上侧罩部 922b, 以便即使下侧罩部 922a 和上侧罩部 922b 按压于底面部 915 也不 会挠曲, 但是, 存在如下问题 : 增加了粘贴胶带的作业, 并且在剥离胶带时在产品 ( 室内机 ) 上残留胶带的痕迹。
     发明内容 因此,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 其目的在于, 提供能够抑制室内机的 罩部件在层叠时变形的缓冲部件。
     第 1 方面的缓冲部件具有在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装配的嵌合凹部, 其中, 在室内机的端部装配于嵌合凹部的状态下, 在所述室内机的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和 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中与第 1 缘部对置的第 1 部分之间、 以及所述室内机的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和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中与第 2 缘部对置的第 2 部分之间的至少一方设置有间隙, 所述 下侧罩部沿着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且壁挂时配置于室内机的下侧, 所述上侧罩部沿着室内机
     的长度方向且壁挂时配置于室内机的上侧。
     在该缓冲部件中, 在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和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之间、 以及上侧罩 部的第 2 缘部和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之间的至少一方设置有间隙, 所以, 在室内机的层叠时, 即使从在上层堆积的室内机承受载荷, 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和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中的至 少一方也不会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接触。因此, 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和上侧罩部的第 2 缘 部的至少一方不会按压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 所以, 能够抑制下侧罩部和上侧罩部的至少 一方挠曲。因此, 能够抑制室内机的下侧罩部和上侧罩部中的至少一方在层叠时变形。
     并且, 在该缓冲部件中, 即使室内机的下侧罩部或上侧罩部为薄壁且容易挠曲的 结构, 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和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中的至少一方也不会与嵌合凹部内的底 面接触, 所以不会变形。 因此, 不需要为了抑制下侧罩部或上侧罩部的变形而变更材料和厚 度等来提高下侧罩部或上侧罩部的强度。进而, 也不需要变更材料和厚度等来提高缓冲部 件的强度。
     另外, 在该缓冲部件中, 仅通过在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和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的至 少一方与嵌合凹部的底面之间设置间隙, 就能够抑制下侧罩部和上侧罩部中的至少一方变 形, 所以, 不需要粘贴用于固定下侧罩部和上侧罩部的胶带的作业。因此, 能够防止在剥离 胶带时在产品 ( 室内机 ) 上残留胶带的痕迹。
     第 2 方面的缓冲部件在第 1 方面的缓冲部件中, 嵌合凹部内的底面包括构成为高 于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中的至少一方的部分。
     在该缓冲部件中, 即使从在上层堆积的室内机承受载荷, 在高于第 1 部分和第 2 部 分的至少一方的部分中, 也能够支承该室内机的载荷。由此, 能够容易地使上侧罩部的第 1 缘部和下侧罩部的第 2 缘部中的至少一方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不接触。
     第 3 方面的缓冲部件在第 1 方面或第 2 方面的缓冲部件中, 在第 1 部分和第 2 部 分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凹部。
     在该缓冲部件中, 利用在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中的至少一方形成凹部这样的简单 结构, 能够实现上述在嵌合凹部内的底面设有高于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中的至少一方的部 分的缓冲部件。
     第 4 方面的缓冲部件具有在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壁挂时配置于下侧的下侧角部中 装配的嵌合凹部, 其中, 在室内机的下侧角部装配于嵌合凹部的状态下, 在所述室内机的下 侧罩部的第 1 缘部和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中与第 1 缘部对置的第 1 部分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 述下侧罩部沿着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且壁挂时配置于室内机的下侧。
     在该缓冲部件中, 在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和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以, 在室内机的层叠时, 即使从在上层堆积的室内机承受载荷, 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也不 会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接触。因此, 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不会按压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 所 以, 能够抑制下侧罩部挠曲。 因此, 能够抑制室内机的下侧罩部在层叠时变形。 并且, 与第 1 方面的缓冲部件同样, 不需要变更材料和厚度等来提高下侧罩部和缓冲部件的强度, 并且, 省略了粘贴胶带的作业, 能够防止在产品 ( 室内机 ) 上残留胶带的痕迹。
     第 5 方面的缓冲部件在第 4 方面的缓冲部件中, 嵌合凹部内的底面包括构成为高 于第 1 部分的部分。
     在该缓冲部件中, 即使从在上层堆积的室内机承受载荷, 在高于第 1 部分的部分中, 也能够支承该室内机的载荷。由此, 能够容易地使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与嵌合凹部内的 底面不接触。
     第 6 方面的缓冲部件在第 4 方面或第 5 方面的缓冲部件中, 在第 1 部分形成有凹 部。
     在该缓冲部件中, 利用在第 1 部分形成凹部这样的简单结构, 能够实现上述在嵌 合凹部内的底面设有高于第 1 部分的部分的缓冲部件。
     第 7 方面的缓冲部件具有在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壁挂时配置于上侧的上侧角部中 装配的嵌合凹部, 其中, 在室内机的上侧角部装配于嵌合凹部的状态下, 在所述室内机的上 侧罩部的第 2 缘部和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中与第 2 缘部对置的第 2 部分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 述上侧罩部沿着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且壁挂时配置于室内机的上侧。
     在该缓冲部件中, 在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和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以, 在室内机的层叠时, 即使从在上层堆积的室内机承受载荷, 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也不 会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接触。因此, 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不会按压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 所 以, 能够抑制上侧罩部挠曲。 因此, 能够抑制室内机的上侧罩部在层叠时变形。 并且, 与第 1 方面的缓冲部件同样, 不需要变更材料和厚度等来提高上侧罩部和缓冲部件的强度, 并且, 省略了粘贴胶带的作业, 能够防止在产品 ( 室内机 ) 上残留胶带的痕迹。 第 8 方面的缓冲部件在第 7 方面的缓冲部件中, 嵌合凹部内的底面包括构成为高 于第 2 部分的部分。
     在该缓冲部件中, 即使从在上层堆积的室内机承受载荷, 在高于第 2 部分的部分 中, 也能够支承该室内机的载荷。由此, 能够容易地使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与嵌合凹部内的 底面不接触。
     第 9 方面的缓冲部件在第 7 方面或第 8 方面的缓冲部件中, 在第 2 部分形成有凹 部。
     在该缓冲部件中, 利用在第 2 部分形成凹部这样的简单结构, 能够实现上述在嵌 合凹部内的底面设有高于第 2 部分的部分的缓冲部件。
     第 10 方面的缓冲部件在第 1 方面~第 9 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缓冲部件中, 在嵌合凹 部内的底面中的第 3 部分形成有凸部, 该第 3 部分与侧面罩部的第 3 缘部对置, 所述侧面罩 部沿着与室内机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且壁挂时配置于室内机的长度方向的端部。
     在该缓冲部件中, 如果在与侧面罩部的第 3 缘部对置的嵌合凹部内的底面的第 3 部分形成凸部, 则能够利用该凸部支承侧面罩部, 所以, 能够在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与底面 之间设置间隙。
     第 11 方面的缓冲部件在第 1 方面~第 9 方面的任一方面的缓冲部件中, 在配置于 室内机的端部的侧面罩部的第 3 缘部和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中与第 3 缘部对置的第 3 部分之 间设置有凹部。
     在该缓冲部件中, 侧面罩部的第 3 缘部不会按压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 所以, 除了 上述下侧罩部和上侧罩部以外, 还能够抑制该侧面罩部挠曲。 因此, 能够抑制室内机的下侧 罩部、 上侧罩部和侧面罩部在层叠时变形。
     第 12 方面的缓冲部件在第 11 方面的缓冲部件中, 缓冲部件被分割为在室内机的 端部的背面侧的角部装配的第 1 部件、 以及在室内机的端部的前面侧的角部装配的第 2 部
     件, 在与第 3 缘部对置的第 3 部分之间设置的凹部设于第 1 部件。
     在该缓冲部件中, 在通过模具来形成在与第 3 缘部对置的第 3 部分之间设置的凹 部的情况下, 将缓冲部件分割为第 1 部件和第 2 部件, 由此, 能够拔出该模具, 该凹部的形成 容易。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所述, 根据本发明, 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在第 1 方面中, 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和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中的至少一方不会按 压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 所以, 能够抑制下侧罩部和上侧罩部中的至少一方挠曲。因此, 能 够抑制室内机的下侧罩部和上侧罩部中的至少一方在层叠时变形。并且, 在第 1 方面中, 即 使室内机的下侧罩部和上侧罩部为薄壁且容易挠曲的结构, 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和上侧罩 部的第 2 缘部中的至少一方也不会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接触, 所以不会变形。因此, 不需要 为了抑制下侧罩部或上侧罩部的变形而变更材料和厚度等来提高下侧罩部或上侧罩部的 强度。进而, 也不需要变更材料和厚度等来提高缓冲部件的强度。另外, 在第 1 方面中, 不 需要粘贴用于固定下侧罩部和上侧罩部的胶带的作业。因此, 能够防止在剥离胶带时在产 品 ( 室内机 ) 上残留胶带的痕迹。 并且, 在第 2 方面中, 即使从在上层堆积的室内机承受载荷, 在高于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的至少一方的部分中, 也能够支承该室内机的载荷。由此, 能够容易地使上侧罩部的 第 1 缘部和下侧罩部的第 2 缘部中的至少一方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不接触。
     并且, 在第 3 方面中, 利用在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中的至少一方形成凹部这样的简 单结构, 能够实现上述在嵌合凹部内的底面设有高于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中的至少一方的 部分的缓冲部件。
     在第 4 方面中, 在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和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 以, 在室内机的层叠时, 即使从在上层堆积的室内机承受载荷, 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也不会 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接触。因此, 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不会按压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 所 以, 能够抑制下侧罩部挠曲。 因此, 能够抑制室内机的下侧罩部在层叠时变形。 并且, 与第 1 方面的缓冲部件同样, 不需要变更材料和厚度等来提高下侧罩部和缓冲部件的强度, 并且, 省略了粘贴胶带的作业, 能够防止在产品 ( 室内机 ) 上残留胶带的痕迹。
     并且, 在第 5 方面中, 即使从在上层堆积的室内机承受载荷, 在高于第 1 部分的部 分中, 也能够支承该室内机的载荷。由此, 能够容易地使下侧罩部的第 1 缘部与嵌合凹部内 的底面不接触。
     并且, 在第 6 方面中, 利用在第 1 部分形成凹部这样的简单结构, 能够实现上述在 嵌合凹部内的底面设有高于第 1 部分的部分的缓冲部件。
     在第 7 方面中, 在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和嵌合凹部内的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 以, 在室内机的层叠时, 即使从在上层堆积的室内机承受载荷, 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也不会 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接触。因此, 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不会按压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 所 以, 能够抑制上侧罩部挠曲。 因此, 能够抑制室内机的上侧罩部在层叠时变形。 并且, 与第 1 方面的缓冲部件同样, 不需要变更材料和厚度等来提高上侧罩部和缓冲部件的强度, 并且, 省略了粘贴胶带的作业, 能够防止在产品 ( 室内机 ) 上残留胶带的痕迹。
     并且, 在第 8 方面中, 即使从在上层堆积的室内机承受载荷, 在高于第 2 部分的部
     分中, 也能够支承该室内机的载荷。由此, 能够容易地使上侧罩部的第 2 缘部与嵌合凹部内 的底面不接触。
     并且, 在第 9 方面中, 利用在第 2 部分形成凹部这样的简单结构, 能够实现上述在 嵌合凹部内的底面设有高于第 2 部分的部分的缓冲部件。
     并且, 在第 10 方面中, 如果在与侧面罩部的第 3 缘部对置的嵌合凹部内的底面的 第 3 部分形成凸部, 则能够利用该凸部支承侧面罩部, 所以, 能够在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与 底面之间设置间隙。
     并且, 在第 11 方面中, 侧面罩部的第 3 缘部不会按压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 所以, 除了上述下侧罩部和上侧罩部以外, 还能够抑制该侧面罩部挠曲。 因此, 能够抑制室内机的 下侧罩部、 上侧罩部和侧面罩部在层叠时变形。
     并且, 在第 12 方面中, 在通过模具来形成在与第 3 缘部对置的第 3 部分之间设置 的凹部的情况下, 通过预先将缓冲部件分割为第 1 部件和第 2 部件, 由此, 能够拔出该模具, 该凹部的形成容易。 附图说明
     图 1 是示出装配有本发明的第 1 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室内机的层叠状态的剖视图。 图 2 是示出将缓冲部件装配于室内机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 3 是示出缓冲部件装配于室内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 4 是缓冲部件的主视图。
     图 5 是沿着图 4 所示的 D-D 线的剖视图。
     图 6 是示出本发明的第 2 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装配于室内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 7 是示出第 1 变形例的缓冲部件的立体图。
     图 8 是示出第 2 变形例的缓冲部件的立体图。
     图 9 是示出第 3 变形例的缓冲部件的立体图。
     图 10 是示出第 4 变形例的缓冲部件的立体图。
     图 11 是示出第 5 变形例的缓冲部件的剖视图。
     图 12 是示出第 6 变形例的缓冲部件装配于室内机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 13 是示出装配有现有的缓冲部件的室内机的层叠状态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a、 1b、 101a ~ 101d、 201a、 301a、 401a、 501a、 601a、 701a : 缓冲部件 ; 2、 102、 702 : 室 内机 ; 10a、 110a : 嵌合凹部 ; 15a、 15b、 115a、 315a、 315b、 415a、 415b、 515a、 515b、 615a、 615b、 615c、 715a : 凹部 ; 215a : 凸部 ; 22a、 122a、 722a : 下侧罩部 ; 221a、 1221a、 7221a : 缘部 ( 第 1 缘部 ) ; 22b、 722b : 上侧罩部 ; 221b、 7221b : 缘部 ( 第 2 缘部 ) ; 22d : 侧面罩部 ; 501a : 第1部 件; 501b : 第 2 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缓冲部件的实施方式。
     ( 第 1 实施方式 )图 1 是示出装配有本发明的第 1 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室内机的层叠状态的剖视 图。图 2 是示出将缓冲部件装配于室内机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 3 是示出缓冲部件装配 于室内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 4 是缓冲部件的主视图, 图 5 是沿着图 4 所示的 D-D 线的剖 视图。
     [ 室内机的结构 ]
     首先, 参照图 1 和图 2, 说明装配有缓冲部件 1a 和 1b 的室内机 2 的结构。如图 1 所示, 空调机的室内机 2 具有 : 热交换器、 风扇电动机和风扇等的设备类 21 ; 能够收纳该设 备类 21 的罩部件 22 ; 以及用于将室内机 2 安装于壁面的安装板 23。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罩 部件 22 包括 : 配置于室内机 2 的下侧的下侧罩部 22a ; 配置于上侧的上侧罩部 22b ; 配置于 前面的前面罩部 22c ; 以及配置于两侧面的侧面罩部 22d。该罩部件 22 在背面侧设有开口 22e, 该开口 22e 中设有上述安装板 23。另外, 上述 “上侧” 、 “下侧” 、 “前面” 、 “侧面” 的用语 表示室内机 2 的壁挂时的位置。
     下侧罩部 22a、 上侧罩部 22b 和侧面罩部 22d 在壁挂时与壁面的间隔小, 以使在壁 挂时室内机 2 的设备类 21 不会从壁面与罩部件 22 的间隙中露出而损害美观。
     [ 缓冲部件的结构 ]
     接着, 参照图 1 ~图 5 说明缓冲部件 1a 和 1b 的结构。另外, 装配于室内机 2 的一 个端部 2a 的缓冲部件 1a 和装配于另一个端部 2b 的缓冲部件 1b 为对称形状且材料相同, 所以, 省略对装配于另一个端部 2b 的缓冲部件 1b 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 1a 由泡沫苯乙烯等构成,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装配于大致 长方体的室内机 2 的长度方向 (L 方向 ) 的一个端部 2a。如图 1 所示, 室内机 2 的包装以如 下形式进行 : 使室内机 2 的壁挂时的背面侧朝下, 在室内机 2 的一个端部 2a 和另一个端部 2b 分别装配缓冲部件 1a 和 1b, 利用纸板箱 3 等进行外装。然后, 包装后的室内机 2 在运输 时和保管时多层层叠。
     缓冲部件 1a 为具有供室内机 2 的一个端部 2a 嵌入的嵌合凹部 10a 的箱状, 通过在 该嵌合凹部 10a 中插入室内机 2 的一个端部 2a, 由此来装配缓冲部件 1a( 参照图 3)。如图 4 所示, 该缓冲部件 1a 具有 : 与下侧罩部 22a 和上侧罩部 22b 分别对置的侧面部 11 和 12 ; 与前面罩部 22c 对置的顶面部 13 ; 与侧面罩部 22d 对置的端面部 14 ; 以及与安装板 23 对置 的底面部 15。该顶面部 13 或底面部 15、 侧面部 11 和 12 以及端面部 14 相互正交连接, 由 此, 如上所述, 缓冲部件 1a 形成为箱状。另外, 上述 “侧面” 、 “顶面” 、 “端面” 、 “底面” 的用语 表示室内机 2 的保管时的位置。
     这里,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底面部 15 中, 如图 5 所示, 与下侧罩部 22a 的在壁挂时 面对壁面的缘部 221a( 参照图 1 和图 3) 对置的部分 A1( 粗斜线区域 ) 和与上侧罩部 22b 的在壁挂时面对壁面的缘部 221b( 参照图 1) 对置的部分 A2( 粗斜线区域 ) 与除此之外的 部分 B( 细斜线区域 ) 之间设有高度差, 部分 B 构成为高于部分 A1 和 A2。具体而言, 如图 2 和图 4 所示, 沿着室内机 2 的长度方向 (L 方向 ) 在底面部 15 的部分 A1 和 A2 分别形成凹 部 15a 和 15b, 由此, 部分 B 构成为高于部分 A1 和 A2。因此, 在将室内机 2 的一个端部 2a 装配于嵌合凹部 10a 的状态下, 在下侧罩部 22a 的缘部 221a 和底面部 15 之间、 以及上侧罩 部 22b 的缘部 221b 和底面部 15 之间设置间隙。由此, 如图 1 所示, 在层叠时, 即使在下层 的室内机 2 从上层的室内机 2 承受载荷的情况下, 在部分 A1( 凹部 15a) 和 A2( 凹部 15b)中, 也不会支承室内机 2( 下侧罩部 22a 和上侧罩部 22b)。此时, 在部分 A1 和 A2 以外的部 分即部分 B 中, 支承室内机 2( 安装板 23)。并且, 侧面罩部 22d 整面与缓冲部件 1a 的端面 部 14 的内表面抵接, 所以抑制了变形。
     [ 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特征 ]
     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 1a 和 1b 具有如下特征。
     在该缓冲部件 1a 和 1b 中, 在室内机 2 的层叠时, 即使从在上层堆积的室内机 2 承 受载荷, 下侧罩部 22a 的缘部 221a 和上侧罩部 22b 的缘部 221b 也不会与底面部 15 接触。 因此, 下侧罩部 22a 的缘部 221a 和上侧罩部 22b 的缘部 221b 不会按压于底面部 15, 所以, 能够抑制下侧罩部 22a 和上侧罩部 22b 挠曲。因此, 能够抑制室内机 2 的下侧罩部 22a 和 上侧罩部 22b 在层叠时变形。
     并且, 在缓冲部件 1a 和 1b 中, 即使室内机 2 的下侧罩部 22a 和上侧罩部 22b 为薄 壁且容易挠曲的结构, 下侧罩部 22a 的缘部 221a 和上侧罩部 22b 的缘部 221b 也不会与底 面部 15 接触, 所以不会变形。因此, 不需要为了抑制下侧罩部 22a 和上侧罩部 22b 的变形 而变更材料和厚度等来提高罩部件 22 的强度。进而, 也不需要变更材料和厚度等来提高缓 冲部件 1a 和 1b 的强度。 ( 第 2 实施方式 )
     图 6 是示出本发明的第 2 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装配于室内机的状态的立体图。在 该第 2 实施方式中, 与上述装配于室内机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的第 1 实施方式的缓冲 部件 1a 和 1b 不同, 说明装配于室内机 102 的角部的缓冲部件 101a ~ 101d。
     如图 6 所示, 本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 101a 和 101b 装配于在室内机 102 的壁挂时 配置于下侧的下侧角部, 并且, 缓冲部件 101c 和 101d 装配于在室内机 102 的壁挂时配置于 上侧的上侧角部。另外, 装配于室内机 102 的一个端部 102a 侧的角部的缓冲部件 101a 和 101c、 与装配于室内机 102 的另一个端部 102b 侧的角部的缓冲部件 101b 和 101d 分别为对 称形状且材料相同, 所以, 省略对另一个端部 102b 侧的缓冲部件 101b 和 101d 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缓冲部件 101a 的底面部 115, 在与下侧罩部 122a 的缘部 1221a 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凹部 115a, 在室内机 102 的下侧角部装配于嵌合凹部 110a 的状态 下, 在下侧罩部 122a 的缘部 1221a 和底面部 115 之间设置有间隙。并且, 同样地, 在缓冲部 件 101c 的底面部, 在与上侧罩部的缘部对置的部分也形成有凹部 ( 省略图示 ), 在室内机 102 的上侧角部装配于嵌合凹部的状态下, 在上侧罩部的缘部和底面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以上, 根据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但是, 应该认为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这些 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范围不仅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示出, 而且也由权利要求范围示出, 进 而, 还包括与权利要求范围同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如下的例子 : 在底面部中, 在与下侧罩部的缘部 和上侧罩部的缘部对置的部分形成凹部, 由此在底面部和罩部件之间设置间隙, 但是, 本发 明不限于此, 也可以在底面部中, 在与安装板对应的任意部分 ( 与下侧罩部的缘部和上侧 罩部的缘部对置的部分以外的部分 ) 设置凸部, 由此在底面部和罩部件之间设置间隙。
     并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如下的例子 : 为了在下侧罩部的缘部和上侧罩部 的缘部与底面部之间设置间隙, 而在底面部设置凹部, 但是, 本发明不限于此, 也可以如图 7 所示的第 1 变形例的缓冲部件 201a 那样, 在底面部 215 的一部分设置凸部 215a, 该底面部
     215 的一部分与侧面罩部的缘部相对置, 所述侧面罩部沿着与室内机的长度方向 (L 方向 ) 正交的方向 (S 方向 ) 且壁挂时配置于室内机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该情况下, 也能够在下侧 罩部的缘部和上侧罩部的缘部与底面部之间设置间隙。
     并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在与下侧罩部的缘部和上侧罩部的缘部对置的 部分设置凹部的例子, 但是, 本发明不限于此, 只要在下侧罩部的缘部和上侧罩部的缘部与 底面部之间设置间隙, 则凹部的形状没有限定。例如, 也可以如图 8 所示的第 2 变形例的缓 冲部件 301a 那样, 形成分别具有比第 1 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 1a 的凹部 15a、 15b 的宽度大的 宽度 W1 和 W2 的凹部 315a、 315b。并且, 也可以如图 9 所示的第 3 变形例的缓冲部件 401a 那样, 除了与上述第 3 变形例的缓冲部件 301a 的凹部 315a、 315b 相同的凹部 415a、 415b 以 外, 在支承安装板的部分形成凹部 415c。 该情况下, 关于增大凹部 315a、 315b、 415a、 415b 的 宽度的部分和设置凹部 415c 的部分, 能够削减缓冲部件的材料。
     并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以覆盖室内机 2 的一个端部 2a 和另一个端部 2b 的方式装配的缓冲部件 1a 和 1b, 但是, 本发明不限于此, 如图 10 所示的第 4 变形例的缓冲 部件 ( 第 1 部件 )501a 那样, 装配于室内机的端部的背面侧的角部。而且, 在该缓冲部件 501a 中, 在与下侧罩部的缘部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凹部 515a, 在与上侧罩部的缘部对置的部 分形成有凹部 515b, 并且在与侧面罩部的缘部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凹部 515c。该凹部 515a、 515b 和 515c 形成为大致コ字状。另外, 该缓冲部件 501a 与装配于室内机的端部的前面侧 的角部的缓冲部件 501b( 第 2 部件 ) 作为一对来使用。 由此, 在通过模具来形成凹部 515c 的情况下, 通过分割为缓冲部件 501a 和 501b, 由此, 能够拔出该模具, 该凹部 515c 的形成容易。
     并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设置与下侧罩部的缘部和上侧罩部的缘部对置 的凹部的例子, 但是, 本发明不限于此, 也可以如图 11 所示的第 5 变形例的缓冲部件 601a 那样, 除了与下侧罩部的缘部对置的凹部 615a 和与上侧罩部的缘部对置的凹部 615b 以外, 在与配置于室内机的端部的侧面罩部的缘部对置的部分进一步设置凹部 615c。
     如果这样构成, 则侧面罩部的缘部不会按压于嵌合凹部内的底面 615, 所以, 除了 下侧罩部和上侧罩部以外, 还能够抑制侧面罩部挠曲。因此, 能够抑制室内机的下侧罩部、 上侧罩部和侧面罩部在层叠时变形。
     并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如下的例子 : 上侧罩部在壁挂时与壁面的间隔形 成为很小, 所以, 在底面部中, 在与上侧罩部的缘部对置的部分设置凹部, 但是, 本发明不限 于此, 如图 12 所示的第 6 变形例的缓冲部件 701a 那样, 在形成为在与室内机 702 的下侧罩 部 722a 的缘部 7221a 对置的部分设置凹部 715a、 另一方面上侧罩部 722b 的缘部 7221b 在壁 挂时与壁面之间设有较大间隙的情况下, 在底面部 715 中, 也可以不设置与上侧罩部 722b 的缘部 7221b 对置的凹部。在上侧罩部 722b 的缘部 7221b 与壁面之间设有较大间隙的理 由是, 相对于安装于壁面的安装板 723, 容易安装室内机 702。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果利用本发明, 则能够抑制室内机的罩部件在层叠时变形。
    

缓冲部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缓冲部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缓冲部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缓冲部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缓冲部件.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缓冲部件。抑制室内机的罩部件在层叠时变形。缓冲部件(1a)具有在空调机(2)的室内机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2a)装配的嵌合凹部(10a)。在该缓冲部件(1a)中,在室内机(2)的一个端部(2a)装配于嵌合凹部(10a)的状态下,在与下侧罩部(22a)的缘部(221a)对置的嵌合凹部(10a)内的底面部(15)设置凹部(15a),并且,在与上侧罩部(22b)的缘部对置的嵌合凹部(10a)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