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出元件.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909145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8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96263.4

申请日:

1997.05.29

公开号:

CN1226868A

公开日:

1999.08.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1.2.28|||著录事项变更变更项目:发明人 专利权人变更前:马里奥·加布里埃利;克里斯多夫·梅勒 SIG孔比布劳克有限公司变更后:马里奥·加布里埃利;克里斯多夫·梅勒;马修斯·德梅雷茨;歇尔·努帕尼 GIG比布劳克两合公司|||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65D5/74

主分类号:

B65D5/74

申请人:

SIG孔比布劳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利奥·加布里埃利; 克里斯多夫·梅勒

地址:

联邦德国林尼希

优先权:

1996.06.01 DE 19622144.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孙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固定在包装上的倒出元件,该元件带有一个基座(2),基座具有一个对准包装开口面安放的,可切开的,在切开后形成出口的倒出口(7),倒出元件带有可翻开的固定在基座(2)上的外盖(5),通过外盖倒出口(7)可以被封闭,还带有一个开口元件(10),通过开口元件开口表面是可切开的,此外通过外盖(5)的动作开口元件(10)通过装在外盖(5)上的元件可顶入包装,在此当未切开开口表面时支撑元件(16)保持在一基本上平行于开口表面安放的位置上,用来操纵开口元件(10)的元件由支撑元件(16)构成,该元件在其保持去除后自然的竖起进入外盖(5)的翻开轨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固定在包装上的倒出元件,该元件带有一个基座(2,52,
102,152),基座具有一个对准包装开口面安放的、等于可切开的、在
切开后形成倒出孔的倒出口(7,57,107,157),倒出元件带有可摆动
的固定在基座(2,52,102,152)上的外盖(5,55,105,155),
通过外盖倒出口(7,57,107,157)可以被封闭,还带有一个开口元件
(10,60,110,160),通过开口元件可切开开口表面,此外通过外盖
(5,55,105,155)的动作可由装在外盖(5,55,105,155)上的元
件将开口元件(10,60,110,160)压入包装,其中当未切开开口表面
时支撑元件(16,66,163)保持在一基本上与开口表面平行的位置上,
其特征在于,用来操纵开口元件(10,60,110,160)的元件由支撑元
件(16,66,163)构成,该元件在去除保持元件后自动地竖起进入外盖
(5,55,105,155)的摆动轨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当未切开开口表面时开
口元件(10,60)安置在倒出口(7,57)上并与基座(2,52)铰接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支撑元件(16,66)固
定在开口元件(10,60)上,保持元件通过外盖(5,55)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在支撑元件(173)上至
少形成一个保持件(180),保持件在支撑元件进入到通过开口元件(174)打
开的倒出口(170)时自动地摆向支撑元件(173)并由完全进入倒出口(170)
的开口元件(174)自动地相互分开,从而使其自由端支撑在包装(171)的内
壁上,支撑元件(173)和通过支撑元件使开口元件(174)一起被保持在全部
顶入包装(171)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2至4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开口元件(10,
60)配有锁定件(116),通过锁定件将开口元件锁在全部顶入包装的位置
上。
6.如权利要求2至5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在安放开口元件
(10,60)的外盖(5,55)上表面设有用于支撑元件(16,66)的挡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挡块可以通过在封闭倒
出口(7,57)时将其密封的环边来构成。
8.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支撑元件(16,66)
与开口元件(10,60)连成一个整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支撑元件(16,66)固
定在外盖(5,55)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开口元件(10,60)设
在支撑元件(16,66)的自由端上。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支撑元件(16,
66)与外盖(5,55)连成一个整体。
12.如权利要求9至11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支撑元件(16,
66)与外盖(5,55)锁紧。
13.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开口元件(10,60)
以人字尖形状构成。
14.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支撑元件(16,66)
由棒状构成。
15.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倒出元件,其特征为,包装为长方形的平
壁包装,这种包装由纸或纸板构成的基层,粘接剂层,阻隔层,尤其是
由铝构成的隔层和双面由塑料层构成的复合材料来制造。

说明书

倒出元件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固定在包装上的倒出元件,该元件带有一个基座,
基座具有一个对准包装开口面安放的、等于可切开的、在切开后形成倒
出孔的倒出口,倒出元件带有可摆动地固定在基座上的外盖,通过外盖
倒出口被封闭,还带有一个在未切开开口面主要通过其扩通的开口元
件,通过开口元件可切开开口面,此外通过外盖的动作可由安装在外盖
上的元件将开口元件顶入包装,当未切开开口面时支撑元件保持在一基
本上与开口表面平行的位置上。

这种形式的倒出元件用于流体包装,尤其是与冷灌装,冷无菌灌装,
热灌装和外观灌装有关的流体包装。这种包装经常涉及长方形的平壁包
装,这种包装由纸或纸板构成的基层,粘接剂层,阻隔层,尤其是由铝
构成的隔层和两面为塑料层的复合材料来制造。

在德国专利DE 4409 947A1上阐述的一种为公众所知的倒出元件具
有一可粘在包装上的基座,其上放置可翻开的外盖。其中一切削刃形成
在包装上部所对着的外盖的一侧。在外盖第一次开口动作中向包装方向
翻开并切开开口表面。这种公开的倒出元件的优点在于仅开有一个相对
来说较小的倒出口。而另一个重要的缺陷在于,切削刃作为外盖的一部
分在每次倒出元件打开时被重新翻进包装里。这一点使包装物被聚集在
打开的外盖上半部中的污物交叉污染。

上述形式的另一种倒出元件由英国的专利文献GB 2 267 896 A为公
众所知。在这种倒出元件中开口元件由一个与倒出口环边连接的转向板
件构成,该板件在未切开开口表面时安放在倒出口中并位于开口表面
上。在未打开包装存放期间外盖遮盖倒出口,以防止倒出口,开口部件
和开口表面的污染。为了切开开口面无论如何要求借助于手指的压力压
向包装,以带来相应的穿孔开口面。这种以直接皮肤接触产生的开口元
件按压带来粘在皮肤上的污染物进入包装或粘在倒出口区域,使包装物
在倒出时被污染。

由WO 90/14280另一种倒出元件为公众所知,在这种倒出元件上开
口元件通过安置在外盖上的硬元件来操纵外盖并可顶入包装。这种已知
的倒出元件在功能和卫生方面是有缺点的。这种用于开口面加压的固定
在外盖上的可转向元件在运输和贮藏期间没有被保护,因此造成,尤其
是由于其对于污染物的复杂的几何结构,使得包装物在打开过程中的交
叉污染是不可排除的。在这里尽管已经恰当的考虑到了这种状况,包装
物不能直接与开口人的手指接触,但仍不能排除包装物的污染。此外这
种已知的倒出元件的缺点在于,在打开过程中固定在外盖上的转向元件
几乎被偏转180°。这意味着,开口面的包装连接部分得同时弯过180°。
由此产生可能导致粘在包装上的倒出元件脱落的回复力。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有针对性的改善这种上述和先前详细阐述形式的
倒出元件,以方便的使用和结构来实现一种卫生的无缺陷的包装开口面
的切开。

按照本发明这个任务由此被解决,用来打开开口的元件由一支撑元件
构成,该元件在去除保持元件后自动地竖起进入外盖的摆动轨迹。

按照本发明,开口元件通过支撑元件实现动作,支撑元件在去除保持
元件之后自动地竖起。此外当外盖被移动到其关闭位置时,才产生与外
盖的连接。而这种连接既与开口元件无关也与支撑元件无关,以非常简
单的结构和使用实现一种卫生的无缺陷的包装开口。

按照本发明第一个具有优点的结构是当未切开开口面时开口元件安
置在倒出口中并与基座铰接相连。另外支撑元件最好能固定在开口元件
上并通过外盖构成保持元件。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倒出元件的倒出口在未
打开包装的贮存期间通过外盖被封闭。这个外盖同时在开口元件与外盖
之间差不多平行于包装上表面的位置上固定支撑元件。一旦外盖被翻到
其打开位置,支持元件自动地竖起。紧接着外盖又被翻到其关闭位置并
接触到由开口元件展开的支撑元件,以使开口元件参与下面的翻开并切
开包装开口面。在切开后开口元件保留在其在伸入包装的最终位置。支
撑元件同样也伸入包装。然而不必顾虑到两个元件的卫生问题,因为在
未打开包装的贮存期间不仅开口元件而且包括支撑元件都是通过外盖来
封闭的并保护不受污染。

包含在包装内的介质无障碍的倒出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成形在支撑元
件上的保持来保证,保持在支撑元件进入到通过开口元件打开的倒出孔
时自动地摆向支撑元件并由完全进入倒出口的开口元件自动地相互分
开,从而使其自由端支撑在包装的内壁上,支撑元件和通过支撑元件使
开口元件一起被保持在全部顶入包装的位置上。

另外在包装打开后通过开口元件的倒出阻力也可通过开口元件配有
的锁紧元件来避免,通过锁紧元件在其全部顶入包装位置时可形成锁
紧。

按照本发明的倒出元件的使用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被简化,在安放开
口元件的外盖上表面上设有用于支撑元件的挡块。例如这个挡块可以通
过一个在封闭倒出口时在外盖边缘处密封倒出口的环绕环边来构成。

当支撑元件与开口元件连成一体时在制造时是有利的。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种结构支撑元件固定在外盖上,在这种情况下支撑
元件由外盖支撑并在未打开包装和直到其第一次打开封闭外盖时安置在
外盖与开口元件或者说包装之间。支撑元件随着外盖的打开竖起,直到
离开外盖并当重新翻转到其关闭位置方向上的时候顶进倒出口。如在前
面阐述的第一种结构那样,此时开口元件安置在倒出口上,支撑元件在
翻开过程中接触到开口元件,使得在进一步的关闭动作中将开口面切口
切进包装里面。当支撑元件与外盖又由包装上打开时,开口元件被保持
在此位置。

第二种结构的另一具有优点的结构是开口元件形成于支撑元件的自
由端。在这种形式构成的倒出元件中在不利的条件下也能可靠的实现,
用于开口面切开的开口元件通过支撑元件在外盖关闭运动中顶进倒出
口。这一点当开口元件以人字尖形状构成时尤其有效。为了减少制造费
用,当支撑元件与外盖连成一体时这种连接也是有利的。

开口面切开以后可以通过将支撑工具与外盖锁紧来防止在包装物倒
出期间支撑工具的干扰。在这种倒出元件结构中当支撑元件被用来切开
开口面以后,支撑元件可以折叠到外盖的倒出口底面并锁在这个不碍事
的位置。另外外盖与支撑元件之间的连接也可以这样来构成,支撑元件
与外盖是可分开的。通过这两个措施可以进一步防止污染物在支撑元件
上积聚并进入包装里面。

支撑元件最好由棒状构成。通过这种形式的支撑元件可以使用来切开
包装以及施加在外盖上的压力可靠的传递到开口元件上。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图来详细阐述本发明。

图1为倒出元件打开位置的侧视图;

图2为图1倒出元件的俯视图;

图3为另一倒出元件打开位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3倒出元件的俯视图;

图5为嵌入在图3和图4倒出元件上的支撑元件的正视图;

图6为第三种倒出工具结构的侧视图;

图7为由第四种倒出工具结构构成的未打开包装的纵向截面图;

图8为图7的未打开包装在打开时与图7相应的视图;

图9为图7,8中的包装具有打开的倒出口但封闭的倒出元件的与图
7,8相应的视图;

图10为图9包装的横向截面图。

在图示中由塑料制成的倒出元件1,50,100,150具有相同的基
本为矩形的底面的基座2,52,102,152。在基座2,52,102,
152的一个短边4,54,104,154上各形成一整体外盖5,55,105,
155。在基座2,52,102,152与外盖5,55,105,155之间的连
接区中设有薄膜铰链6,56,106,156,该铰链实现外盖5,55,
105,155由图1,2,6,8所示的打开位置翻到关闭位置,在此位置
外盖5,55,105,155覆盖在基座2,52,102,152上。

在基座2,52,102,152上形成倒出口7,57,107,157,倒
出嘴8,58,108,158与倒出口连接。倒出嘴8,58,108,158
分别通至与薄膜铰链6,56,106,156相对的基座2,52,102,
152的短边9,59,109上。

外盖5,55,105,155在其对着倒出口7,57,107,157的
底面12,62,112,162上带有一环边13,63,113,163,其分
布和尺寸应这样选取,使其在关闭外盖5,55,105,155时平齐地位
于倒出口7,57,105,157的边缘14,64,164上。另外在外盖5,
55,105,155的自由的短边形成一卡口15,65,115,165,卡口
在关闭外盖5,55,105,155时围卡住倒出嘴8,58,108,158,
以防止倒出元件1,50,100,150意外打开。

图1至图5给出在外盖5,55,105,155第一次打开后在还没有
切开未画出的开口面时倒出元件1,50,100,150的状态。

在图1,2所给出的倒出元件1中在此状态下在倒出口7中沿虚线形
成一开口元件10,其通过另一个薄膜铰链11与基座2连成一个整体。
此外开口元件10按照压板方式包括对着没有画出的开口面的切口18。
在前部,对着倒出嘴8的开口元件10的边缘处在其上形成一整体的棒状
支撑元件16。在支撑元件16与开口元件10之间的连接区同样也由薄膜
铰链构成。

在贮存状态,此时外盖5封闭带倒出嘴8的倒出口7,支撑元件16
位于对着外盖5的开口元件10上表面的折叠位置,在此位置支撑元件基
本上是平行于没有画出的开口面安放的。此外通过薄膜铰链17变形产生
的力向支撑元件16施加一绕其轴作用的复位力矩R。在外盖5为倒出口
7的打开而被翻开以后,这个复位力矩R使支撑元件16自然移到图1,
2所示的竖起位置。在这个位置支撑元件几乎是垂直于开口元件10的上
表面安放的。

当外盖接着翻转时支撑元件16的自由端19卡进由环边13围成的空
间里并沿着外盖5的底面12滑动直至支撑于环边13的内边20上。在外
盖5继续关闭的运动中开口元件10在切开没有画出的开口面时被移进同
样没有画出的包装里,直到外盖5紧密的覆盖在基座2上。如果紧接着
外盖5被重新打开,开口元件10保持不动,支撑元件16与其一起保持
在其顶进包装里的最后位置上,在此支撑元件16由于薄膜铰链17区域
上的弹性力继续弹进包装内,以使包装内的液体不受阻碍的倒出。

在图3,4,5中画出的倒出元件50与前面所述的不同,在图1,
2所示的倒出元件1中支撑元件66以完全的人字尖形构成。支撑元件以
其加宽段在由环边63围成的平面对着自由短边的部分中整体地设置于外
盖55的底面62上。此外在连接区也形成一薄膜铰链67,使支撑元件66
能反折进由环边63围成的空间里。

在支撑元件66的自由端通过加厚构成一具有沿外盖55长度方向延
伸的切割部分70的开口元件60。在包装贮存中,此时当未切开包装的
开口面时倒出元件50通过外盖55封闭,支撑元件66与开口元件60位
于外盖55与没有画出的开口面之间的紧贴外盖55的位置上。一旦外盖
55被首次打开,支撑元件66和与其一起的开口元件60自然由外盖55
的底面62翻起,直到如图3,4所示位于与外盖55几乎成90°的站立位
置。其后外盖55又向其关闭方向运动,这样开口元件60进入倒出元件
50的倒出开口57。一旦到达没有画出的包装开口面,开口面通过开口元
件60被切开,在此支撑元件66的人字形状和开口元件60可靠的实现开
口面最大可能的扩口。在外盖55重新打开后,支撑元件66与开口元件
60一起反折进外盖55的底面并锁在那里,使在下次应用时包装里的液体
的倒出不受阻碍。

在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没有表示支撑元件。在图6中代替
支撑元件表示了开口元件110的两个翻开位置Ⅰ和Ⅱ。开口元件110被制
成外盖元件,在其底面形成切刃114。在包装倒出口还未打开的翻开位
置Ⅰ,开口元件110的上表面几乎与倒出口107边缘的上边对齐。

开口元件110通过薄膜铰链115与倒出元件100的基座102这样可
摆动的连接,开口元件由外盖105带着一起摆动Ⅴ通过同样没有画出的
倒出口的切开摆入没有画出的包装。在其摆入包装的终端位置Ⅱ处,开口
元件110通过卡槽116被卡住,卡槽成型于对着短边104的切刃114的
末端而且由与倒出口107的内边相应构成的卡槽凸起117将其锁在这种
状态中。

在图7至10所示的实施例中包装171的出口170在未打开贮存状态
中通过复合包装的穿孔段封闭。同时外盖155位于基座152上并封闭倒
出元件150的倒出口157。

棒状支撑元件173通过薄膜铰链175与开口元件174的对着倒出嘴
158的前自由端连接。开口元件174按照外盖元件的形状构成并在其对着
包装171的底面具有切刃177。此外开口元件174通过另一个薄膜铰链
178可摆动地与基座152连接。在支撑元件173上形成一整体的侧向突出
的分叉180,并以倒钩的形状从支撑元件173的中间指向其自由端。

在图7所示的封闭状态,关闭倒出口157的外盖155作为支撑元件
173的压紧装置,支撑元件173支承在开口元件174的上表面。随着外盖
155的打开,在薄膜铰链175中产生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支撑元件173
自然摆到图8所示的位置,在此外盖155的环边163构成一挡板,其上
支撑着支撑元件173的自由端。

接着外盖155又回复到其关闭位置。同时通过支撑元件173与开口元
件174一起以切开封闭出口170的连接段切入包装171。由于出口170
侧面相对边缘的距离小于分叉180自由端叉开状态的距离,当支撑元件
173摆入出口170时分叉180通过出口170的边缘自动摆到支撑元件173
上。一旦分叉180的自由端通过出口170的边缘,由于其自身的弹性分
叉将自然相互叉开,分叉180将支撑元件173卡在其顶入包装后的位置
上(见图10)。

倒出元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倒出元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倒出元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倒出元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出元件.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固定在包装上的倒出元件,该元件带有一个基座(2),基座具有一个对准包装开口面安放的,可切开的,在切开后形成出口的倒出口(7),倒出元件带有可翻开的固定在基座(2)上的外盖(5),通过外盖倒出口(7)可以被封闭,还带有一个开口元件(10),通过开口元件开口表面是可切开的,此外通过外盖(5)的动作开口元件(10)通过装在外盖(5)上的元件可顶入包装,在此当未切开开口表面时支撑元件(16)保持在一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