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元件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元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薄膜分离技术的过滤元件,该元件可应用于处理废水或在遭遇自然灾害和野外作业时保证饮用水的清洁等场合。
发明背景
在废水处理中已应用了多种多孔过滤膜做为过滤层。这些多孔过滤膜被铺在框架体上以便使用。最重要的是,一种包含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多孔合成树脂膜,由于具有孔隙度高,过滤能力强和经济实惠等优点,已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采用了。(例如,参见日本专利TOKKAI-HEINo.2-232242(1990),TOKKAI-HEI No.5-98065(1993),TOKKAI-HEI No.5-239246(1993)和TOKKAI-HEI No.5-245923(1993))
这种包含具有高孔隙度和优异过滤能力的聚乙烯的多孔合成树脂膜,由于它包含一种高分子量的聚乙烯并且通过高度拉伸制成,因此尽管它具有很高的孔隙度,却仍能使薄膜在机器拉伸方向和横向都具有相当好的抗拉强度;但是由于其中的纤维无纺组织是在厚度方向上形成的,所以这种树脂膜尽管很柔韧但其抗剪强度却很低。因此,当使用这种铺在框架体上的聚乙烯多孔合成树脂膜制作用于薄膜分离的部件以及进而用这种部件制作模件时,加工薄膜时需要特别小心。例如,当薄膜被小的凸出物钩住时就很容易出现与表层分离等问题。而且,当使用这种内装过滤元件的模件进行废水处理时,废水中的异物会滞留在表面层上;而且使用大量液体清污时,过滤元件薄膜中的纤细部分会被冲毁,这样多次冲洗后薄膜本身也会破坏-这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还会出现相同性质的问题。
在使用具有高孔隙度和优异过滤能力的多孔合成树脂膜做成的模件,用于过滤大量液体的过程中出现异常压力时,或在过滤完一定量液体后向组件加压以除去沉积在过滤元件上地污物即“后洗”时,应当使压力分布在整个滤膜表面上。为达到这一要求,薄膜本身要有相当的刚度,从而提高重复使用的耐用性。
通常使用过滤膜时,将其铺在一个支撑体上的做法比较普遍。显然,过滤膜的支撑体要比过滤膜本身更容易使液体渗透过去。目前,使用一种聚脂无仿纤维做支撑体,并对其进行了许多改进。例如,日本专利公报No.TOKKO-HEI No.4-21526(1992)上公开了一种在双层结构上铺多层无纺纤维制成的支撑体,该双层结构包括;前表层,该层上有一较大开口且使用粗纤维表面而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后表层,该层上有一较小开口且具有使用细纤维的紧凑结构。然而,这种由人造纤维组成的多层无纺纤维,用于减小其用作过滤膜支撑体时,在厚度和渗透能力上的差异;而这种多层无纺纤维并未试图解决当该种由具有高孔隙度和优良过滤能力的聚乙烯制成的多孔合成树脂膜用做过滤膜所带来的问题。目前,上述问题仍有待解决。
发明概述
本发明意在解决使用由具有高孔隙度和优良过滤能力的聚乙烯多孔合成树脂膜制成的传统多孔过滤膜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保证在用多孔合成树脂膜制备用以进行薄膜分离的部件和模件时的操作性得到改善,同时使多孔过滤元件具有优异的耐用性,使在长时间处理大量流体时,如废水处理中,仍保证稳定的过滤效果,而不会损坏过滤元件。
本发明的发明者在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可以用在特定的条件下将渗水加强层通过点状粘合的方法层压到多孔合成树脂膜上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一发现导致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几个过滤元件的实施方案:
(1)一种过滤元件,包括一层合成树脂制成的多孔过滤膜和一层层压到过滤膜上的渗水加强层,其中薄膜和渗水层之间通过散布在层压界面相上的点状粘合来连接,界面相任意部分上点状粘合的面积均在0.05~0.35平方厘米每平方厘米界面相的范围内。
(2)一种如(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中点状粘合为圆点形粘合。
(3)一种如(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中点状粘合为线形粘合。
(4)一种如(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中点状粘合为多边形粘合。
(5)一种如(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中点状粘合为具有网状结构的粘合。
(6)一种如(1)到(5)中任一所述的过滤元件,其中过滤薄膜的渗水率为1到10CC/min./cm2。
(7)一种如(6)所述的过滤元件,其中过滤薄膜包含一种分子量在5×105到7×106之间的高分子量聚乙烯,并且其中有大量非常细小的孔,使孔隙度达到60%到90%,而每个孔的直径在0.1至0.2微米之间,该过滤薄膜在机加工方向和横向两个方向至少其一上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分别为3.5kg/5cm以上,5至50克之间。
(8)一种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过滤元件,其中渗水层在机加工方向和横向两方向中至少一个方向上的抗剪强度为0.2kg以上。
(9)一种如(8)所述的过滤元件,其中渗水层是用纤维布制成的。
(10)一种如(9)所述的过滤元件,其中纤维布为机织织物。
(11)一种如(9)所述的过滤元件,其中纤维布为包含连续纤维的无纺织物。
(12)一种如(8)所述的过滤元件,其中渗水层是一层多孔膜。
附图简述
图1是过滤元件一种实施方案的示意透视图,依据本发明该过滤元件上层压了一层机织织物作为渗水加强层;
图2是过滤元件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示意透视图,依据本发明该过滤元件上层压了一层多孔膜作为渗水加强层;
图3是本发明层压界面相上散布的各种形状的点状粘合的示意图;
图4是一种过滤处理部件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部件中装有依本发明原理制成的过滤元件;
图5是图4在A-A处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过滤处理部件中使用的加强条的一种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部件中装有依本发明原理制成的过滤元件;
图7是过滤处理部件中使用的过滤层的一种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部件中装有依本发明原理制成的过滤元件;
图8是过滤处理部件的一种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部件中装有依本发明原理制成的过滤元件;
图9是图8在A-A处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以上各图中,标号分别指代如下部件:
1.过滤元件
2.合成树脂多孔过滤膜
3.渗水加强层(机织织物)
4.渗水加强层(多孔膜)
(a)圆点形点状粘合
(b)线形点状粘合
(c)多边形点状粘合
(d)网状点状粘合
11.框架体
12.网体
13.毛毡
14.出液口
15.渗透孔
16.加强条
17.加强条中的空间
18.过滤处理零件出液口相连的出液口
19.过滤元件
21.袋体
22.定形架
23.出液口
24.密封部分
25.水流通道
发明详述
多孔合成树脂膜可用各种包含聚四氟乙烯、聚砜或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多孔薄膜制成,其渗水率最好在1到10cc/min./cm2之间。这里的渗水率特性是通过将0.5kg/cm2压力下一分钟内渗透过合成树脂膜(面积:4.7cm×4.7cm)的纯水量换算为以“cc/min./cm2”为单位的值得到的。为达到上述渗水率,多孔合成树脂膜最好具有许多非常细小的孔,以使孔隙度达到60%到90%,而孔的直径为0.1至0.2微米。
此处孔隙度依下式计算,其中加工前原料的密度为(ρo),模压后合成树脂膜的密度为(ρ):
孔隙度(%)=(1-ρ/ρo)×100
如果孔的直径过小,会出现堵塞现象且无法保证足够长的使用寿命,而如果孔的直径过大则使过滤能力变差。恰当选择孔的直径和数量,可使多孔合成树脂膜具有适当的孔隙度和切合实际的渗水率。这使本发明多孔过滤元件能够呈现最大的过滤能力。
特别地,最好使用包含具有5×105到7×106分子量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多孔薄膜。如果分子量过大,则较难模压成多孔薄膜,而如果分子量过小,多孔薄膜的强度会变小,很难得到具有优异过滤能力的高孔隙度薄膜。
而且,聚乙烯也可能与少量的(最好为5mol%以下)丙烯、丁烯、正戊烷、正己烷,4-甲基正戊烷-1和正辛烷共聚而成。同样,聚乙烯中也可包含少量的(如25wt%以下)聚丙烯、聚丁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此外,聚乙烯还可能包含常用的添加剂,如稳定剂、色素、阻燃剂和静电消除剂等。
上述具有大量微细孔的多孔聚乙烯薄膜可用日本专利公报已公开的No.TOKKAI-HEI 2-232242(1990),TOKKAI-HEI5-98065(1993)和TOKKAI-HEI 5-239246(1993)中公开的工艺制成。例如,将由具有5×106分子量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溶入一种溶剂,如萘烷中,配得的溶液(浓度:2至30wt%)从一个具有狭长切口的模具中挤压成凝胶膜;随后当凝胶膜上的溶剂被蒸干后,将其以很高的拉伸速率拉伸。
上述聚乙烯多孔合成树脂膜的比重最好在5至15g/m2之间,厚度最好为25至60微米之间。由于这种薄膜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并且在机加工和横向方向上高度拉伸而成,它最好具有高孔隙度,并在机加工方向和横向至少两者之一的方向上的抗拉强度可达3.5kg/5cm以上。
而且,本发明可用的聚乙烯多孔合成树脂膜在厚度方向上呈纤维状无纺组织,但其在机加工和横向两者至少之一的方向上的抗剪强度应为5至50克。为此,最好通过砑光来改善纤维状无纺组织的层间强度,进而确保良好的耐用性。
本发明的过滤元件包括多孔薄膜和层压在其上的一层渗水加强层,以增强抗剪强度,刚度和耐用能力。如果渗水加强层不降低多孔过滤薄膜的高孔隙度和强过滤能力,也就是说,它具有与多孔合成树脂膜相同或更高的渗水率(1至10cc/min/cm2),那么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和形式的渗水加强层。
然而,最好使用在机加工和横向两者至少之一方向上的抗剪强度为0.2kg以上的加强层。这种渗水加强层最好使用纤维布或多孔膜制成。
纤维布可以是纺织的,编织的或无纺织物,而使用机织织物或包含连续纤维的无纺织物为佳。根据需要可以选用诸如聚酯、尼龙、聚烯烃或聚氯乙烯等材料,最好用聚脂或聚烯烃。使用纤维布时,选择比重约为10至150克/米2为好。
使用纤维布作加强层时,可将纤维布绗缝,在布的纵向和/或横向以一定间隔插入高强度金属带,或将带状合成树脂膜粘接在布上。
使用多孔膜时,最好孔的直径为0.1至0.2mm,孔隙度为30至90%,薄膜厚度为5至500微米。特别优选使用聚酯或聚烯烃做多孔膜。
本发明的过滤元件包括:一层合成树脂制成的多孔过滤薄膜和一层层压在薄膜上的渗水加强层,每层都具有上述特性。极为重要的是,薄膜和渗水层是通过散布在界面相上的点状粘合连接起来的,其中点状粘合的面积在界面相任何部分上均为每1cm2界面相0.05-0.35cm2。
不言自明,可以一侧有也可以两侧都有界面相(即,在多孔树脂膜的两侧均压有渗水加强层)。
图1是过滤元件1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透视图,其中多孔合成树脂膜2上层压了一层机织织物3作为渗水加强层。图中,T是构成机织织物3的经线和纬线关系的局部示意图。D,D’是每1cm2层间界面相上散布的点状粘合的局部示意图。
而且,D示出在局部简图S上的点状粘合,其中在层间界面相处的织物3已从薄膜2上剥去;而D’示出层间界面相内部的点状粘合的虚像。并且,D和D’的面积均为1cm2,且在D处薄膜2和渗水层3通过圆点形点状粘合相连(d1、d2、d3、d4),点状粘合的总面积在0.05至0.35cm2之间。
图2是过滤元件1实施方案的另一示意透视图,其中多孔合成树脂膜2上层压了一层多孔膜4作为渗水加强层。图中,P是多孔膜4上所成小孔的局部示意图。L,L’是散布在1cm2层间界面相上的点状粘合的局部示意图。而且,L示出局部示意图S处的点状粘合,其中层间界面相处的薄膜4已从薄膜2上剥去,而L’则示出层间界面相内部的点状粘合的虚像。并且,L和L’的面积均为1cm2,且在L处薄膜2和薄膜4通过线形点状粘合(I1)相连,上述点状粘合的面积在0.05~0.35cm2之间。
本发明的过滤元件中,多孔合成树脂膜的抗剪强度、刚度和耐用性,必须通过确保多孔合成树脂膜的微细孔不会被散布在与渗水加强层之间的层间界面相上的点状粘合所堵塞来改善。这就要求界面相任何部分在1cm2的面积上的点状粘合的面积在0.05至0.35cm2之间。如果点状粘合的面积不到0.05cm2,则不能达到上述连接目标。如果点状粘合的面积超过0.35cm2,渗水率将下降,因而过滤能力会降低--这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如上所述,为确保一定面积的点状粘合同时使对多孔合成树脂膜上微细孔的堵塞程度达到最小,这些点状粘合最好为圆点形、线形、多边形或网状结构。
图3是各种形式的点状粘合的示意图。符号(a)表示面积很小的圆点形点状粘合,将这种圆点形点状粘合散布在界面相上,以使界面相任一部分中面积为1cm2的范围内的粘合面积为一定值。符号(b)表示线形点状粘合,由具有一定宽度和长度的直线((b)-1)或曲线((b)-2)形成。符号(c)表示多边形点状粘合((c)-1),它们由互相连接的具有一定宽度和长度的直线或曲线形成,中间留有空隙,((c)-2)表示多边形点状粘合的压缩形式。符号(d)表示网状点状粘合,该网状结构由具有一定宽度和长度的直线或曲线交织而成。与(a)中点状粘合相似,(b),(c)或(d)中的点状粘合也散布在界面相上,以使界面相任一部分中面积为1cm2的范围内点状粘合的面积为一定值。
就上述各种形式的点状粘合而言,具有大量直线或曲线点状粘合的点状粘合,在点状粘合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其渗透加强效果更好。
因此,由于多边形点状粘合保证了较好的加强效果并且其过滤能力与减少了的点状粘合的面积相适应,所以与圆点形点状粘合相比更优选使用多边形点状粘合。
如上所述,圆点形、线形、多边形或网状结构的点状粘合可用如下方法在层间界面相上形成:在向刻成特定形状的影印辊子上涂上粘结剂后,通加热和加压的办法使其粘在界面相上,或用将细丝状或粉末状的热熔融粘结剂喷到界面相上的办法,也可用超声或其它不用粘结剂的热密封方法。
使用本发明的过滤元件处理废水时,最好将框架体两侧都铺上过滤部件或者将过滤部件模压成袋状。
图4是部件的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部件用于使用本发明的过滤元件进行过滤处理。
图5是该部件在A-A线处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标号1表示本发明的过滤元件,11表示框架体,12表示网体、13是毛毡、14是出液口。
图8是另一种形状的部件的透视图,该部件用于使用本发明的过滤元件进行过滤处理。
图9是该部件在A-A线处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标号1表示本发明的过滤元件,21为该元件形成的袋件,22是袋体21内容纳的定形架,23是袋体21上的出液口,24是元件1的密封部分,25是在定形架上方形成的水流通道。
本发明的过滤元件用于废水处理时,在模件内部排列并安装了许多用于过滤的部件以利薄膜分离,这些部件在框架体的两侧均铺有本发明的过滤元件1,如图4所示;待处理的水,如废水,从外部流入,并被过滤元件1过滤;随后,经过过滤的水由一个吸水泵(未示出)吸出并从出液口14排出。
这时最好在框架体11内安装带有渗透孔5的加强条16,如图6所示。加强条16对过滤元件1起到支撑和加固的作用。而且,由于加强条16上具有渗透孔15,可使由过滤元件1过滤后的水在框架体11内平缓流动,进而实现平缓过滤。图6中,标号17代表加强条16中的空间,18是与部件出液口14相连的出液口。
而且,由于堵塞等必须更换部件的时候,如果部件中存有很多水,部件就会很沉,因而将其从用于薄膜分离的模件上取下要花很大力气。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将装有图7所示的过滤元件19的框架体11内的间隙填满,以保证水不会留在框架体11内。例如,加强条16的空间17可用过滤元件19填满,然后再装入框架体11。最好用具有独立颗粒泡沫的泡沫塑料产品制作这种过滤元件19。例如,优选使用泡沫聚苯乙烯。
进而,当过滤处理用的部件在如图8所示的袋体中形成,本发明的过滤元件可以用于废水处理或类似的方向。袋体21可以用本发明的过滤元件通过压出密封部分24制成,可使用生产粮食包装袋的超声或其它热密封方法进行密封。这种热密封方法成本低并且具有足够好的密封性。例如,在聚乙烯多孔合成树脂膜上层压了聚酯机织织物并用点状粘合连接的过滤元件上,用超声热密封的方法将聚乙烯熔化后,将聚酯机织织物铺在内侧,聚乙烯薄脂铺在外侧制成密封部分可以获得足够的密封性。
进而,如图8所示,可将预先模压成阀门状的出液口23用与上述热密封相似的方法装在袋体21上。出液口23不必总装在如图示的角上;它可以装在中心或其它所需位置上。出液口的数目也不局限为一个,可以安装多个出液口。
定形架22装在袋体21内,以在过滤后的水从出液口23吸出时防止袋体21被压扁。
部件需定期地从被处理的水中取出,以进行检查和更换。这时,部件中的水可能不会立刻排空,由于剩余水重量的影响可能使取出部件的工作较为困难。此外,过滤元件还可能被损坏。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使用一种具有独立颗粒泡沫的轻质不吸水的模压物,如使用具有独立颗粒泡沫的聚苯乙烯模压物,来做定形架22。
进而,当从出液口23将过滤后的水吸出时,优选地在定形架22的表面上方形成水流通道25,以保证袋体21中的平缓的水流和过滤效果,而不会使水流与定形架22紧密接触。
水流通道25,可以制成凹槽形的,如图9所示,或凸凹相间形的。在定形架22整个表面上开一条带网眼的或波纹形的凹槽也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定形架22表面上可以安装网眼纤维部件或塑料部件,从而构成水流通道。
通常,当从出液口23吸出过滤后的水时,仅在出液口23附近发生水的渗透和过滤。因此,最好适当选择水流通道25的形式和布局,以使在整个袋体21上都发生水的渗透和过滤。
当用图8所示的由本发明的过滤元件制成袋体而形成的部件进行废水处理时,将该部件放入水中,如废水中,然后从出液口23往外吸水;水通过制成袋体21的元件1沿图9所示的箭头方向进行过滤,水先被吸入袋体21,然后从出液口23处排出净化水。而且在自然灾害或野外使用中需要净化水时,如饮用水,可将此部件放入河流,池塘或其它此类地方中,从出液口23向外吸水。
特别地,当使用孔隙直径在0.1至0.3微米的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的多孔膜时,细菌几乎全被滤去。这样就可以获得可以饮用的净水了。
本发明解决了用高孔隙度和优质过滤能力的多孔合成树脂膜制成的传统过滤元件存在的问题,改善了用这种多孔合成树脂膜制备用于薄膜分离的部件和模件的可操作性,使多孔过滤元件具有优良的耐用性,可以在长时间内保证,如在废水处理中,大量液体的稳定的过滤效果,而不会损坏过滤元件。
而且,用本发明过滤元件制作的用于过滤处理的部件可用如下方法生产:将过滤元件铺在框架体的两侧,或将过滤元件模压成袋状。特别地,制成袋状的过滤用部件具有重量轻、可操作性好、过滤能力强和无泄漏等优点。此外,袋体拆装简便,并能制成低成本的过滤部件和装有该部件的过滤用模件。这样,除了用于废水处理,该产品还将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包括在自然灾害和野外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
下面参照特性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阐述。以下各例中的渗水率、孔隙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依以下方法测量:
(1)渗水率
渗水率是通过将0.5kg/cm2压力下1分钟内渗过合成树脂膜(面积为:4.7cm×4.7cm)的纯净水量换算成以cc/min./cm2为单位的量得到的。
(2)孔隙度
孔隙度依下式计算:其中模压前材料的密度为(ρo),模压后合成树脂膜的密度为(ρ):
孔隙度(%)=(1-ρ/ρo)×100
(3)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的测量按ASTMD-882进行。
(4)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的测量按JISL-1096进行。
实施例1至4和比较实施例1和2
下列物质用作多孔合成树脂过滤膜(A)和渗透加强层(B):
(A)多孔合成树脂过滤膜
--聚合物:聚乙烯(Mitsui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HizexMillion)
--分子量(平均分子量):3.3×106
--渗水率:5cc/min./cm2
--孔隙度:85%
--孔径(平均):1.0μm
--抗拉强度(机加工方向):3.8kg/5cm
(横向):4.0kg/5cm
--抗剪强度(机加工方向):12gram
(横向):11gram
--比重:10g/m2
--厚度:50μm
(B)渗水加强层
--材料:聚乙烯对苯二酸塔夫绸机织织物(Teijin公司的注册商标Tetron)
--渗水率:50/cc/min./cm2
--抗剪强度(机加工方向):4.0kg
(横向):5.0kg
--比重:105g/m2
将一种尿烷基粘结剂(Daiichikogyoseiyaku公司的注册商标Polyflex BD)用刻有圆点形图案的影印辊子涂到具有上述性质的聚乙烯对苯二酸塔夫绸机织织物(B)一侧的圆点形图案上,在该层织物(B)上层压了一层具有上述特性的多孔过滤膜(A)。它们在160℃温度下进行砑光,并由点状粘合相互粘连。这时,为了估计点状粘合的面积及相应的物理性质和过滤效果,对圆点形凹坑的数目进行了改变。表1给出了估算结果。
实施例5至6
在与实施例3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涂敷,层压、砑光和粘结,不同之处在于影印辊子上的刻纹为线形(实施例5中采用图3中(b)-1所示图案)、六角形(实施例6采用图3中(c)-1图案)和网状(实施例7采用图3中(d)图案)。用与实施例3完全相同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结果示于表1中。
实施例8和9
在与实施例3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涂敷、层压、砑光和粘结,不同之处在于不是使用聚乙烯对苯二酸塔夫绸机织织物而是采用如下材料,即由连续纤维组成的无纺织物(实施例8)或多孔膜(实施例9)作为渗水加强层。用与实施例3完全相同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结果示于表1中。
(B)渗水加强层
o由连续纤维组成的无纺织物
--材料:聚丙烯(Nippon Fushokufu公司的注册商标SPRITOP)
--渗水率:80cc/min./cm2
--抗剪强度(机加工方向):0.6kg
(横向):1.0kg
--比重:50g/m2
o多孔膜
--材料:聚乙烯(Tamapori公司)
--渗水率:30cc/min./cm2
--抗剪强度(机加工方向):0.7kg
(横向):0.9kg
--孔径(平均)0.5mm
--孔隙度:30%
--厚度:100μm
表1点状粘合 面积 渗水率 抗剪强度 耐用性 机加工 方向 横向 cm2cc/min/cm2 kg kg 比较 实施例1 0.04* 3.0 4.2 5.3 × 实施例1 0.06 2.6 4.4 5.5 ○ 实施例2 0.12 2.0 4.6 5.8 ○ 实施例3 0.24 1.7 4.8 6.0 ○ 实施例4 0.34 1.2 5.0 6.2 ○ 比较 实施例2 0.36* 0.8 5.2 6.4 ○ 实施例5 0.24 1.8 5.0 6.3 ○ 实施例6 0.24 1.7 5.2 6.5 ○ 实施例7 0.24 1.9 5.4 6.7 ○ 实施例8 0.24 2.5 0.7 1.2 ○ 实施例9 0.24 2.5 0.8 1.0 ○
注:○:不出现剥离 ×:出现剥离
表中带*号项不在本发明范围内。
耐用性估算方法
图8和9中所示的过滤用部件(长75cm,宽30cm,厚1.1cm)在每个实施例中均用过滤元件制成。用这种部件以0.2kg/cm2的速率吸自来水5分钟后,以0.1kg/cm2的速率后洗5分钟。将上述操作重复10,000次,对过滤元件的剥离状况进行评价。
实施例10
以下如图8和9所示的用于过滤处理的部件由实施例3中的过滤元件制成:
--尺寸:75cm(长)×30cm(宽)
--厚度:1.1cm
在一个过滤用模件内平行地放置10个上述部件。以每天1.8m3的流动速率将洗衣废水倒入模件内。同时,在部件的出液口处以相同的速率吸出净化水。
使用七天后,取出部件进行外观检查。没有发现损坏。对每个部件用0.1kg/cm2的压力进行后洗。没有发现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