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洗方法和溶剂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对服装、织物、纺织品等进行干洗的一般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更为独特的方法和设备,用于干洗织物,采用一种以前不曾在干洗机中使用过的溶剂。该发明特别地作用于干洗设备,使用硅氧烷基溶剂,这种溶剂有着理想的闪点值(超过140华氏度),在特别设计的干洗过程中,对织物安全可靠(不掉色,不起皱),并且具有上好的溶解脂肪酸、油垢、油脂的特性。在先技术
干洗是一种遍及世界的重要行业。仅在美国就有4万多家干洗店(其中许多有连锁店)。
干洗是当今经济中不可缺少的行业。许多衣物(及其他物品)必须进行干洗,以除去身体分泌油脂,保持清洁,同时防止缩水及褪色。
迄今为止普遍采用的干洗剂是全氯乙烯(PERC)。它的使用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包括其自身的毒性和气味。迄今为止,广泛使用的机器设备,都是专为使用全氯乙烯设计的。这也是在工业中的另一个限制因素。
在该领域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同的织物需要不同的系统,以防止织物在干洗过程中被损坏。
先前的干洗工艺包括使用各式溶剂及适合的机器来完成洗涤。过去最普遍采用的溶剂是全氯乙烯(通常称为PERC)。全氯乙烯有着非常好的洗涤效果,但其主要缺陷是危害健康,污染环境(即,它的使用会导致许多种癌症,污染地下水,损害水生物)。在一些地区,全氯乙烯已被禁用。此外,过去也曾尝试使用其他溶剂,例如石油基溶剂、乙二醇酯、醚类。所述各类溶剂的洗涤效果及与织物的适用,可与全氯乙烯进行类比。
本发明与传统工艺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它采用的非全氯乙烯溶剂,如下所述,有着良好的特性,并且,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为所述地溶剂专门设计的干洗机设备。
唯一将环状硅氧烷组分用于洗涤目的描述,在美国专利4,685,930号中由Kasprzak披露。然而,该披露仅就斑点清洗提出申请。既没有披露在环状硅氧烷中浸泡衣物,也没有任何关于在干洗机中使用环状硅氧烷的建议。此外,没有建议涉及诸如将纺织品浸泡于环状硅氧烷中,搅动,旋转,部分抽真空及加热等连续过程,以批量方式干燥、清洁衣物,从大量衣物上去除脂肪、油脂和其他污物。发明简述
本发明包括一种新的干洗系统和方法,在本发明中,改进的干洗机与特制溶剂结合使用,所述的溶剂源于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物(有机硅氧烷)。在此类有机硅氧烷中,有一组已知为环状硅氧烷。这类环状硅氧烷作为溶剂材料的基本化学组分,使干洗系统更为有效。所述的环状硅氧烷基溶剂,使该系统应用对环境保护更为有利,同时,在洗涤织物等方面也较以往系统更为有效。所述的硅氧烷组分被用于干洗机,以贯彻本发明的方法。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将衣物放置于洗涤筐;洗涤物浸泡于硅氧烷组分中,搅动洗涤物;除去绝大部分硅氧烷组分;离心甩干洗涤物;对洗涤物施以负压,升温;冷却并恢复常压后,将洗涤物从筐中取出。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提供了一种无害于环境的干洗溶剂和技术。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的一种所用的溶剂不损伤衣物的干洗方法。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提供了一种不沉淀或积聚于衣物,同时是低应变源的干洗溶剂。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提供了一种有着独特的可燃性特征,其闪点和燃点至少分离10华氏度,因而在闪点和燃点间可以自熄的干洗溶剂。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提供的干洗溶剂可以加热到室温,(70华氏度以上),进一步改进和加速洗涤过程,而不会损伤织物。
本发明第六个目的,提供的干洗溶剂具有小于18达因/平方厘米的低表面张力,能更好地穿透织物纤维,去掉污渍,并更易于从衣物上去除溶剂。
前述的目的和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及优点,结合对以下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对本行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附图简要描述
前述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以及附加的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下文的发明详细描述、优选实施例,以及附图得到更好的理解。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框流程图。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所述的干洗方法是独特的,采用了常见的液态的、环状硅氧烷溶剂,该溶剂普遍用于化妆品和制药行业。以下环状硅氧烷更为独特: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四聚物),十甲基环戊硅氧烷(五聚物),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六聚物)。这种液体从不曾作为用于干洗机或作为干洗溶剂被披露过。上述四聚物和五聚物的合成物,其自身的单纯形式是无法完全适应干洗过程的。在优选实施例的干洗方法中对其进行了改良。改良形式有:加入沙土悬浮添加剂,防止尘土等脏物在洗涤、漂洗过程中再沉淀;加入水溶性污渍清洗剂;及消毒、灭菌剂,以消灭所有衣物中存在的微生物和细菌。
下列步骤更明确地描述了优选实施例的干洗方法:
在步骤1中,服装或要干洗的其他物品,被放入一个垂直的洗涤、干燥一体机中,带有一个水平搅动洗衣筐(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筐筒有许多孔洞,优选的是每孔直径1/8-3/8英寸。
在步骤2中,洗涤循环被引入由环状硅氧烷四聚物和五聚物组成的溶剂。优选的组合是占重量80%四聚物和20%五聚物。用来对前述混合物做调整的添加剂,可在洗涤循环前加入,不必作为溶剂的组成部分。所述的添加剂,也就是清洁剂和悬浮制剂,允许溶剂完成服装的整个洗涤过程。溶剂从储存罐中被泵入洗涤筐。洗涤物被搅动,对衣物进行机械揉搓,渗入的溶剂去除织物纤维中的尘垢和身体脂肪,所述的搅动持续3-10分钟。然后,通过一个阀门,溶剂泵出洗涤筐,通过活性炭或粘土过滤器系统,去除洗涤过程中混入的污物,流入保存罐。
在步骤3中,将被洗净的衣物甩干,优选的是3-5分钟,转速大约为350-1000RPM(转数/分钟);最好是450转/分钟-750转/分钟。此过程使洗涤物中残存溶剂不超过3%。转速越高,离心力作用于旋转筐,去除溶剂速度越快。所述溶剂的低表面张力,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离心过程去除溶剂的效力。
在步骤4中,服装在盛衣筐中翻滚,加热至120-140华氏度。通过蛇形管注入加压蒸汽,使用一个循环通风器,加热盛衣筐中的空气,完成加热过程。与此同时,可在机器内产生部分真空,提供500-600毫米汞柱(大气压为760毫米汞柱)的负压。在此加热循环中,溶剂混合物被汽化,被循环空气带入冷凝蛇形管中,主气流中蒸汽被冷凝成液态,进行收集。气流可在闭环系统中被再次加热。一般是用15-20分钟,溶剂混合物从洗涤物中去除。
步骤5中,加热循环停止,冷却循环开始。温度会从140华氏度降至100华氏度。此过程是通过去除真空,将空气在冷却管中循环,直至完成冷却过程。
在接近或低于体温的条件下,从机器内取出衣物,结束洗涤过程,可以减少二次起皱。温度较高时取出,则会引起褶皱。
在此披露的本发明方法和设备的优选实施例,应理解为是示范性描述,而非限定性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