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510055543.4
2005.03.16
CN1834468A
2006.09.20
终止
无权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04D 25/14申请日:20050316授权公告日:20090826终止日期:2013031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F04D25/14(2006.01); F04D29/64(2006.01)
F04D25/14
郑宗殷;
郑宗殷
台湾省彰化县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董惠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风扇,具有一马达,及二呈上、下叠接于该马达顶、底侧上的风扇组,该马达具有一托架,及一自该托架二相反端面穿出的转轴,该二风扇组的一扇叶分别轴固于该转轴上,该支撑单元具有一立杆,及一形成于该立杆顶部且固定在位于下方的该风扇组底部的定位体。
1. 一种电风扇,包含一风扇单元,及一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单元,具有一马达,及二呈上、下叠接于该马达上的风扇组,该马达具有一托架,及一自该托架二相反端面穿出的转轴,该二风扇组的一扇叶分别轴固于该转轴上;及该支撑单元,具有一立杆,及一形成于该立杆顶部且固定在位于下方的该风扇组底部的定位体。2. 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还具有一螺帽,该风扇单元位于下方的风扇组具有一网罩,该网罩具有一穿孔,而该定位体具有一基部、一自该基部的一顶面向外延伸的螺接部,及一自该基部的一底面向外延伸并固定于该立杆上的套接部,该螺接部穿设于该风扇组的穿孔,再通过该螺帽锁固于该网罩上。3. 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单元还具有一固定在该马达的托架外周面的补强支架,所述风扇组具有一轴固于该转轴上的扇叶,及一罩设在该扇叶外侧且与该补强支架衔接的半球状网罩,而该定位体具有一基部、一自该基部的一顶面向外延伸的半球状中空承篮,及一自该基部的一底面向外延伸并固定于该立杆上的套接部,该风扇单元是安置于该中空承篮上。4. 依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马达还具有二位于外周侧且相互间隔界定出一槽室的凸部,该肋板固定于该槽室内。5. 依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风扇,其特征在于:该补强支架是由两个相互对合的中空框板组构成具有一内圈、一外圈、多个等间隔衔接在该内、外圈间的肋条,及多个自该外圈底部向下延伸的卡接块,该半球状网罩的内周顶侧相对所述卡接块设有等数的卡接孔部。6. 一种电风扇,包含一风扇单元,及一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风扇单元,具有一马达,及二呈上、下叠接于该马达上的风扇组,该马达具有一托架、一自该托架二相反端面穿出的转轴,及二分别自该托架左、右两侧向外延伸的枢接部,该二风扇组的一扇叶分别轴固于该转轴上;及该支撑单元,具有一立杆,及一自该立杆向上环绕并朝马达方向延伸且界定出一空间的定位框,该定位框的二端部分别枢设在该马达的枢接部。
电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风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风扇3为一种单头且可呈固定旋转角度转动的结构型态,这种电风扇虽能变化扰动气流的风向,却只能获致直吹方式的单一方向性的气流扰动效果,因此,在室内使用时,并无法有效迅速带走热温度,所以散热效果并不佳。 此外,本案发明人已创作有一种双头的电风扇,是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92206738号『散热风扇』的新型专利案,这种电风扇是将两风扇组呈左、右对称方式枢结于马达两侧,使用时可产生两股呈相反方向的轴向气流,以改善现有单头风扇散热效果不佳的缺点。 本发明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上述内容仅仅是为了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所进行的理解,不应当认为是承认或是任何一种暗示此信息构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业已明了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涉及一种扰流效果佳的电风扇。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涉及一种方便调整吹拂方向的电风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风扇,其具有一马达,及二呈上、下叠接于该马达顶、底侧上的风扇组,该马达具有一托架,及一自该托架二相反端面穿出的转轴,该二风扇组的一扇叶分别轴固于该转轴上,该支撑单元具有一立杆,及一形成于该立杆顶部且固定在位于下方的该风扇组底部的定位体。 该支撑单元还具有一螺帽,该风扇单元位于下方的风扇组具有一网罩,该网罩具有一穿孔,而该定位体具有一基部、一自该基部的一顶面向外延伸的螺接部,及一自该基部的一底面向外延伸并固定于该立杆上的套接部,该螺接部穿设于该风扇组的穿孔,再通过该螺帽锁固于该网罩上。 该风扇单元还具有一固定在该马达的托架外周面的补强支架,所述风扇组具有一轴固于该转轴上的扇叶,及一罩设在该扇叶外侧且与该补强支架衔接的半球状网罩,而该定位体具有一基部、一自该基部的一顶面向外延伸的半球状中空承篮,及一自该基部的一底面向外延伸并固定于该立杆上的套接部,该风扇单元是安置于该中空承篮上。 该马达还具有二位于外周侧且相互间隔界定出一槽室的凸部,该肋板固定于该槽室内。 该补强支架是由两个相互对合的中空框板组构成具有一内圈、一外圈、数等间隔衔接在该内、外国间的肋条,及多个自该外圈底部向下延伸的卡接块,该半球状网罩的内周顶侧相对所述卡接块设有等数的卡接孔部。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电风扇,包含一风扇单元,及一支撑单元,该风扇单元,具有一马达,及二呈上、下叠接于该马达上的风扇组,该马达具有一托架、一自该托架二相反端面穿出的转轴,及二分别自该托架左、右两侧向外延伸的枢接部,该二风扇组的一扇叶分别轴固于该转轴上;及该支撑单元,具有一立杆,及一自该立杆向上环绕并朝马达方向延伸且界定出一空间的定位框,该定位框的二端部分别枢设在该马达的枢接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电风扇,是借由上、下位置相互对应的二风扇组的配置,当扇叶同步转动时可产生上下对流的风量,以提增气流的扰动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立体图,说明一种现有的电风扇; 图2是组合剖视图,说明本发明电风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组合剖视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4是平面图,说明一补强支架; 图5是组合剖视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及 图6是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说明已调整吹拂方向的一风扇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本发明电风扇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包含一风扇单元1及一支撑单元2。 该风扇单元1具有一马达11,二呈上、下叠接于该马达11顶、底两侧上的风扇组12,及一包覆在该马达11外侧的外壳13。该马达11具有一托架111,及一自该托架111二相反端面穿出的转轴112。该二风扇组12各具有一轴固在该转轴112上的扇叶121、122,及一围绕在该扇叶121外侧的网罩123、124,而该等网罩123、124分别具有一穿孔1231、1241,利用一盖板125以卡接封固于上方网罩123的穿孔1231上。 该支撑单元2具有一供支撑在平面(地面)上的立杆21、一定位体22,及一螺帽23,该定位体22具有一基部221、一自该基部221的一顶面向外延伸地螺接部222,及一自该基部221的一底面向外延伸并套固于该立杆21上的套接部223,而该螺接部222是穿设于该下方网罩124的穿孔1241,再配合该螺帽23的锁接,以固定于该网罩124上。 当引接外部电力以驱动马达11,则借助该转轴112同步驱动该二扇叶121、122旋转,此时因该二扇叶121、122的螺旋状的叶片的倾斜方向设成相反,因此风向能达到相反扰动的效果,所以,当位于下方的扇叶121扰动而产生下吹风量时,风力直击地面后,再由下往上吹(扬)起,而该上方的扇叶122向上吹风时,会与该下方扇叶122扬起的风量产生相互交流,而使风量倍增,因此,本发明借由位于上、下对应位置的二组风扇组12的设计,风量的扰动效果凉爽、扰动范围广大,的确有效改善现有直吹式风扇风量不足的缺失。 参阅图3与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也包含有一风扇单元1及一支撑单元2。 该风扇单元1具有一马达11,二呈上、下叠接于该马达11顶、底两侧上的风扇组12,及一固定在该马达11的一托架111外周面的补强支架13。该二风扇组12各具有一轴固在自该托架111二相反端面穿出的一转轴112上的扇叶121、122,及一罩设在该二扇叶121、122外侧且与该补强支架13衔接的半球状网罩126、127。该补强支架13是由两个相互对合的中空框板130配合二螺栓14及二螺帽15锁紧在该马达11的托架111外侧,并组构成具有一内圈131、一外圈132、数个等间隔衔接在该内、外圈131、132间的肋条133,及数个自该外圈132底部向下延伸的卡接块134,而位于下方的该半球状网罩127的内周顶侧相对该等卡接块134设有等数的卡接孔部1271,借此对应的卡制组合,由该补强支架13的托持作用,达到稳固支撑该马达11及该二扇叶121、122的使用目的。 该支撑单元2具有一支撑在平面(地面)上的立杆21、一定位体22。该定位体22具有一基部221、一自该基部221的一顶面向外延伸的半球状中空承篮224,及一自该基部221的一底面向外延伸并固定于该立杆21上的套接部223,该风扇单元1是安置于该中空承篮224上。 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风向吹拂方式以及预期达到风量倍增的功效与目的皆相同,然而,异于该第一实施例的地方,只是将风扇网罩采以对合成圆球状的网罩126、127搭配安置于该支撑单元2的半球状的中空承篮224上的设作而已,至于这种球状结构的网罩126、127,由于是单纯摆置于该半球状的中空承篮224,因此,在图3中,该二风扇组12的扇叶121、122虽呈上、下对应,当然,若要改变成左、右对应或斜角对应皆可,只要捧起该球状风扇单元1就可快速转向,借此,能满足不同使用场所或特殊吹拂风向的需求。 进一步地,参阅图5与图6,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包含有一风扇单元1及一支撑单元2。 该风扇单元1具有一马达11,及二呈上、下叠接于该马达11顶、底侧上的风扇组12,该马达11具有一托架111、一自该托架111二相反端面穿出的转轴112,及二分别自该托架111左、右两侧向外延伸的枢接部113。该二风扇组12各具有一轴固在该转轴112上的扇叶121、122,及一围绕在该扇叶121外侧的网罩123、124,而该等网罩123、124分别具有一穿孔1231、1241,再分别利用一盖板125卡接封固于该等穿孔1231、1241上。 该支撑单元2具有一立杆21,及一自该立杆21向上环绕并朝马达11方向延伸且界定出一空间20的定位框24,该定位框24的二端部241分别枢设在该马达11的枢接部113上。 在第三具体实施例中,借由图5中呈现上、下对应的该二风扇组12的使用模式,同样能达到与第一具体实施例相同的使用目的功效,还进一步地,参阅图6,再利用该等枢接部113与定位框24的轴接关系,以该定位框24为准基点,将该风扇单元1万向转动(见图6箭头I所示),就可达到相同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调整扇叶吹拂方向的使用目的,而且,还优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是,该第三具体实施例不必双手捧拿风扇单元1,只以简单推转方式,就可达到调整风向的使用目的,操作上还简便、好用。 归纳上述,相较于单头直吹式的现有风扇,本发明的电风扇的风向吹拂范围广大、扰动效果确实还佳,可有效且快速地带走热空气,而使环境中的空气迅速变得凉爽舒适。
《电风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风扇.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风扇,具有一马达,及二呈上、下叠接于该马达顶、底侧上的风扇组,该马达具有一托架,及一自该托架二相反端面穿出的转轴,该二风扇组的一扇叶分别轴固于该转轴上,该支撑单元具有一立杆,及一形成于该立杆顶部且固定在位于下方的该风扇组底部的定位体。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