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途盒 (MULTIPURPOSE CASE), 适用于腮红刷、 唇刷等化妆用具 或笔具等文具。
更具体地说, 本发明凭借下盖运动进行开闭操作的多用途盒在盒内部配置开闭件 后不必另外配置盒盖也可以实现芯件的引出与收纳功能及保护功能, 不仅适用于特定形 态, 还能适用于各种尺寸与类型的芯件, 从而提高盒的应用性, 凭借零件数量的减少而降低 成本, 而且只要简单地旋转或拉开盒的下部就能实现芯件的引出与收纳动作。
如今, 腮红刷、 唇刷及眼刷之类的化妆用具适用于女性装扮美丽的用途, 已经成为 化妆的女人需要随时携带的所谓必需品, 但, 所述化妆用品的形态只是露出刷子后为了携 带方便并防止刷子污染而在刷子上覆盖盒盖 ; 最近提出的改善的方案则通过在盒上另外结 合零件而消除了使用不方便且容易丢失的盒盖, 并且交由位于盒内部且包裹刷子的开闭件 发挥盒盖作用。
背景技术 如前所述的现有技术可以例举由本申请人申请专利并获得注册的实用新型 注 册 第 0175523 号 (2000.01.07)“不 需 盒 盖 的 化 妆 用 品 盒” 、 专 利 注 册 第 0393302 号 (2003.07.21)“多用途盒” 及专利注册第 0494640 号 (2005.06.01)“可以引出与收纳的多 用途容器” 。
实用新型注册第 0175523 号公开的化妆用品盒有下列问题, 该实用新型的内部零 件不仅较多, 而且盒本身采取了上部、 中间部及下部的 3 段结构而进一步增加了零件数量, 分解组装过程也比较复杂。而且, 可以使刷子暴露于外或隐藏于内的芯盖以夹入结合的方 式配置在操作部, 使用时容易施加过多力量引出刷子而造成芯盖脱离操作部的现象。
后来由本申请人申请专利并获得注册的专利注册第 0393302 号所公开的多用途 盒及专利注册第 0494640 号所公开的 “可以引出与收纳的多用途容器” 虽然改善了实用新 型注册第 175523 号所公开的化妆用品盒的结构, 但所述问题却依然存在。
而且, 所述现有技术的盒外形局限于圆形而无法实现椭圆形之类的各种形状, 由 于无法实现各种截面形状, 因此无法引出或收纳各种类型与尺寸的刷子。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盒, 除了在盒内部配置开闭件后不 必另外配置盒盖也可以实现刷子的自动引出与收纳功能并从而提供使用上的便利, 还凭借 消除中间盒后形成上盖与下盖的两段并且在上盖形成能够收纳芯件及转动件的结构, 从而 减少整体零件数量、 组装方便、 使用便利、 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盒, 具有所述紧凑型结构, 只要简单地旋转或拉 开下部就能使刷子开闭, 不仅保证芯件前进后退动作及开闭件前进后退动作的稳定性, 还能提高使用便利性, 盒外形也不必限定于圆形而得以实现椭圆形等各种形状, 从而可以收 纳各种类型与尺寸的芯件。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盒, 不仅减少零件数量, 还能保障各零件的构成 要素之间的紧密连接, 即使反复使用也不会发生故障。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途盒, 不仅适用于刷子等化妆用具, 还能轻 易地适用于笔具等文具。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可以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多用途盒, 其外观包括 : 上盖, 具有收纳部 ; 及下盖, 以 收纳所述上盖下部的形态在前方形成开口, 其内部则包括 : 开闭件, 固定于所述下盖, 能够 把上盖的出入口打开或关闭 ; 转动件, 被所述下盖收纳 ; 及芯件, 被所述转动件收纳, 凭借 下盖运动而沿着转动件上的螺旋槽顺着转动件被引出。
而且, 所述转动件包括 : 转动部, 能够收纳进行升降运动的芯件并且在内柱面上形 成了所述螺旋槽 ; 及转动螺旋突起部, 位于所述转动部的下部, 外柱面上形成了能够使开闭 件顺其移动的转动螺旋突起 ; 所述转动螺旋突起部固定在下盖并且连动于下盖的旋转运动 而一起旋转。
而且, 所述下盖形成了挡块, 所述开闭件固定在所述挡块的上部面并且连动于所 述下盖的运动而上下移动, 更具体地说, 所述下盖的挡块内侧形成了转动突起, 所述转动件 的外柱面形成了能够使所述转动突起顺其移动的转动槽。
【有益效果】
本发明多用途盒只要简单地旋转或拉开下盖就能使连动的转动件旋转, 进而引出 芯件并且使刷子开闭, 不仅保证芯件前进后退动作及开闭件前进后退动作的稳定性, 还能 提高使用便利性。
本发明中间盒消除了中间盒后形成上盖与下盖的两段并且在上盖形成能够收纳 芯件及转动件的结构, 从而减少整体零件数量、 组装方便、 使用便利、 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还能保障各零件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紧密连接, 即使反复使用也不会发生故 障。
本发明的盒外形不限定于圆形, 还能实现椭圆形等各种形状, 可以适用于各种类 型与尺寸的芯件。
本发明多用途盒不仅适用于刷子等化妆用具, 还能适用于笔具等文具。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分解立体图 . 图 2 是本发明的芯件处于被引出状态的动作立体图。 图 3 是本发明的芯件处于被收纳状态的动作立体图。 图 4 是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 5 是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盒的芯件处于被引出状态的动作立体图。 图 6 是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盒的芯件处于被收纳状态的动作立体图。 图 7 和图 8 是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盒的转动件与下盖的其它实现例的分解立体图。图 9 是本发明的上盖的其它实现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 10 是本发明的上盖的另一个其它实现例的外观立体图。 < 主要图形标记的说明 > 10 : 上盖 20 : 开闭件 30 : 转动件 40 : 盖件 50 : 芯件 10a : 收纳部 11 : 导引槽 13 : 环状槽 15 : 旋转防止槽 220 : 开闭头 240 : 滑动板 260 : 插入部 22 : 转动螺旋槽 25 : 旋转防止突起 320 : 转动部 340 : 转动螺旋突起部 360 : 止挡部 30a : 止挡部 33 : 环状突起 34 : 螺旋槽 36 : 转动突起 42 : 转动槽 45 : 挡块 51 : 导引突起 54 : 螺旋突起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说明本发明的盒时, 将参考图 2 与图 3 指定方向基准, 把排列着芯件 50 的一侧 指定为前方或上部, 其相反侧则指定为后方或下部。图 6 到图 10 显示了本发明其它实施例 的多用途盒, 对于其功能及作用如同图 1 到图 5 的部分将赋予同一名称及同一图形标记。
首先, 如图所示, 本发明的外观盒 ( 盖, cap) 扬弃了复杂的多段结构而采取了两段 型结构, 如图 10 所示, 盖的外形不限于现有技术所揭示盒的圆柱形状, 下盖的外形即使是 圆柱形状, 其上部的外廓截面也可以是矩形, 也可以使其外廓截面成为图 9 所示椭圆形或 三角形等各种截面形状。 其结果, 使用者在使用盒时容易用手抓住, 即使盒掉到地上也不会 轻易地滚动, 在各方面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而且, 具有所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外观仅由上盖与下盖构成了两段型结构, 不仅容 易实现, 而且得益于其两段结构而得以减少零件数量, 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 所述盖 (cap) 的各种外观形状允许本发明多用途盒收纳各种类型的芯件。 下面结合图 1 并且以芯件为刷子的情形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刷子可以随着使用者身体的部位而有各种形状, 例如, 刷毛 520a 较多且刷毛支撑 部 520b 较厚的腮用刷子、 刷毛支撑部 520b 的厚度比所述腮用刷子薄且刷毛支撑部 520b 的截面不是圆形而是瘪瘪的椭圆形的一般眼影用刷子、 或者刷毛 520a 较少且刷毛支撑部 520b 的厚度较薄的唇刷等具有各种尺寸形状的刷子。 其中, 腮用或眼影用刷子的刷毛较多, 其刷毛支撑部的截面形状也比限定于圆形, 因此现有的盒不容易适用。 然而, 本发明的盒外 观中芯件 50 收纳部位的上盖 10 外廓截面并不限定于圆形, 可以根据芯件类型实现矩形及 椭圆形等各种形状, 整体上扩大了芯件收纳空间而得以收纳各种芯件, 克服了现有盒的局 限。
下面结合图 1 详细说明本发明多用途盒的内部结构。
本发明主要包括上盖 10、 开闭件 20、 转动件 30、 下盖 40 及芯件 50。
所述下盖 40 为了与上盖 10 局部结合而在前方形成开口形态, 上盖 10 也为了与下 盖 40 结合而在后方形成开口形态, 前方也为了引出芯件 50 而形成开口形态, 内部则形成收
纳部 10a。较佳地, 上盖 10 前方的内外径逐渐缩小且引出芯件的出入口 18 呈平头圆锥形, 上盖 10 与下盖 40 通常使用管状, 但如前所述, 上盖 10 的外廓截面不限定于圆形, 可以根据 芯件类型而实现矩形及椭圆形等各种截面的管状。
也就是说, 本发明的上盖 10 内部形成了可以收纳芯件 50 与转动件 30 的结构, 有 别于为了收纳芯件 50 与转动件 30 而需要另外添加构成零件的现有多用途盒。
构成本发明的零件数量可以通过所述结构缩减为 5 种, 与复杂而零件数量较多的 现有技术相比, 其生产成本低廉、 制造及组装便利、 产品也比较简单。
而且, 本发明的所述转动件 30 包括 : 转动部 320, 在其内柱面形成螺旋槽 34 并且 可以收纳进行升降运动的芯件 50 ; 及转动螺旋突起部 340, 连接所述转动部 320, 外柱面上 形成了转动螺旋突起 32。所述转动螺旋突起部 340 固定在下盖 40 并且随着下盖 40 的旋转 而一起旋转。
而且, 所述转动件 30 的转动部 320 外柱面上形成了环状突起 33 并且与上盖 10 内 柱上的环状槽 13 结合, 下盖 40 旋转时在上盖 10 固定的状态下只有所述转动件空转。也 可以如下配置, 在所述转动件的转动部 320 外柱面上形成环状槽、 在上盖 10 内柱面上形成 环状突起后把它们结合, 但为了提高组装便利性而以转动部 320 的外柱面上形成环状突起 33、 上盖 10 的内柱面上形成环状槽 13 后把它们加以结合较佳。 芯件 50 包括芯 520 与推杆 540, 如果本发明的盒是适用于化妆用刷子的盒, 所述 芯 520 可以由接触使用者身体的刷毛 520a 与刷毛支撑部 520b 构成。下面将会说明, 本发 明的盒作为文具用笔具的盒使用时, 可以由圆珠笔芯或铅笔芯等替代所述刷毛 520a。
所述芯件 50 的推杆 540 下部外柱面形成了螺旋突起 54, 收纳该螺旋突起 54 的转 动件 30 的转动部 320 内柱面则形成螺旋槽 34, 下盖 40 旋转时转动件 30 会一起旋转, 所述 螺旋突起 54 则顺着螺旋槽 34 使芯件 50 移动。
此时, 即使所述转动件 30 旋转, 与其连接的芯件 50 也会通过直线运动进行升降, 这是因为, 上盖 10 内部形成了为所述芯件 50 提供移动路径的导引槽 11, 所述芯件 50, 尤其 是推杆 540 上部的外柱面则形成了顺着所述导引槽 11 滑动的导引突起 51, 从而形成可以把 转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芯件直线运动的结构。
也就是说, 芯件推杆 540 下部的螺旋突起 54 沿着转动件 30 的转动部 320 内柱面 上的螺旋槽 34 在转动部内部移动。此时, 虽然转动件 30 会受到上盖上的直线型导引槽 11 影响而旋转, 但芯件 50 顺着所述转动件的螺旋槽 34、 导引突起 51 顺着上盖 10 的导引槽 11, 使芯件最终进行直线升降运动。
较佳地, 即使所述芯件 50 被引出到出入口 18 外部, 由于在转动件 30 的最上端形 成了止挡部 360 而使得所述芯件的螺旋突起 54 经过转动件的转动部 320 后最终被所述止 挡部 360 挡住而得以防止脱离, 在所述转动件 30 的螺旋槽 34 上端另外形成允许芯件的螺 旋突起 54 滞留的槽型滞留空间 ( 未图示 ), 使得经过所述上盖出入口 18 后暴露于前方的芯 件 50 只有在超过一定压力的情形下才会重新被收纳到上盖内部。
较佳地, 所述芯件的导引突起 51 与螺旋突起 54 没有位于上下同一位置而以方向 错开的方式形成, 不仅能够轻易地把芯件结合在转动件与上盖上, 最后还能使螺旋突起 54 被所述止挡部 360 挡住而无法脱离。
下面说明可以发挥出现有盒的盒盖作用的开闭件 20。
本发明的开闭件 20 包括 : 开闭头 220, 其截面尺寸对应于所述上盖出入口 18 内 径; 滑动板 240, 连接在所述开闭头 ; 及插入部 260, 结合在所述滑动板的下端。
所述插入部 260 的内柱面上形成了和所述转动件 30 的转动螺旋突起 32 相对应的 转动螺旋槽 22, 使所述插入部 260 顺着转动螺旋突起部 340 进行升降运动。
因此, 转动螺旋突起部 340 的旋转也会导致与其连接的插入部 260 也进行旋转运 动, 从而需要另外具备可以防止插入部 260 旋转并诱导其沿着直线方向升降的结构。
所述插入部 260 的外柱面形成了旋转防止突起 25, 所述上盖 10 的内柱面则形成了 可以收纳所述旋转防止突起 25 的直线型旋转防止槽 15, 即使转动螺旋突起部 340 旋转, 也 会诱导所述旋转防止突起 25 顺着旋转防止槽 15 进行直线运动而使得所述开闭件, 亦即插 入部 260 人为地沿着直线方向进行升降运动。
较佳地, 为了使所述开闭头有效率地打开或关闭上盖的出入口 18, 所述上盖 10 是 内外径朝前方逐渐缩小的平头圆锥形并且形成出入口 18, 所述出入口 18 被所述开闭头 220 封闭, 之后, 当所述下盖 40 与转动件 30 旋转时, 所述开闭件 20 的旋转防止突起 25 顺着上 盖内柱面的旋转防止槽 15 自然下降并开放所述出入口。
前文说明所述本发明时虽然以化妆用刷子为基准进行了说明, 本发明的盒也能作 为笔具盒使用, 此时, 较佳地, 为了稳定固定住处于被引出状态的芯件而在芯件 50 的外柱 面上配置弹簧。 也就是说, 不适用于化妆用刷子而适用于笔具时, 可能会因为使用者对盒或芯件 施加更大压力而无法稳定地提供笔具, 本发明则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在芯件外柱面, 更具 体地说, 在螺旋突起 54 上部推杆 540 外柱面具备了缠绕两次左右的弹簧, 当芯件 50 的螺旋 突起 54 被滞留槽 ( 未图示 ) 卡住而使得芯件处于被引出的状态时, 凭借着位于螺旋突起上 部与转动件止挡部 360 下部的弹簧而更加弹性地使芯件被固定引出。
下面结合图 2 与图 3 详细说明所述本发明多用途盒的作用。
图 2 是芯件被引出的状态, 驱使下盖 40 旋转就能使与其连动的转动件 30 在被夹 入上盖 10 环状槽 13 的状态下空转, 从而使得收纳在转动件的转动部 320 内柱面的芯件 50 的螺旋突起 54 顺着螺旋槽 34、 芯件的导引突起 51 则顺着上盖的导引槽 11 朝直线方向上 升, 芯件则贯穿上盖出入口 18 后被引出到外部。
此时, 开闭件 20 将相反于所述芯件的移动方向而下降, 开闭件 20 的插入部 260 内 柱面上的转动螺旋槽 22 顺着转动件的转动螺旋突起 32 下降, 开闭头 220 也会下降而使得 上盖的出入口开放, 芯件 50 则被引出到外部。
当然, 如前所述, 所述开闭件也会凭借旋转防止突起 25 与上盖内柱面上的旋转防 止槽 15 而进行直线运动并下降。
驱使下盖 40 朝相反方向旋转时所述芯件将如图 3 所示下降, 开闭件则凭借插入部 260 顺着转动螺旋突起 32 上升而封闭所述上盖的出入口 18。
有鉴于所述动作, 为了收纳多样化的各种芯件并且提高使用便利性, 即使上盖的 外廓截面不是圆形而形成了各种形状, 实现旋转运动的部位的截面应该形成圆形。
也就是说, 作为各零件互相结合后进行旋转运动的部位的上盖 10 中收纳转动件 的部位、 转动件 30、 及对应于所述转动螺旋突起部的开闭件的插入部 260 内柱面由于旋转 特性而需要把截面形态限定在圆形, 除此之外的其它部位可以根据芯件的各种尺寸与形
状、 以及使用时的外观与便利性而形成各种形状的截面。
下面结合图 4 到图 8 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与前述多用途盒不同的是, 下面 说明的本发明多用途盒通过拉开下盖而驱使转动件转动并且引出收纳在内部的芯件。
亦即如图 4 所示, 其包括 : 上盖 10 ; 下盖 40, 与所述上盖 10 下部的一部分重叠并加 以包裹的方式结合上盖, 还具有可以安置所述上盖的挡块 45 ; 转动件 30, 形成了转动突起 36, 顺着所述下盖 40 的挡块 45 内侧 45a 的转动槽 42 在所述下盖 40 后退时旋转前进 ; 芯件 50, 被收纳在所述上盖 10 的收纳部 15 并且凭借转动件 30 的旋转而被引出 ; 开闭件 20, 由 开闭头 220、 连结在所述开闭头的连接板 240 及可以把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下盖挡块 45 的插入部 260 组成, 在所述下盖 40 后退时与其成为一体升降。
下面说明转动件 30 的结构。
转动件的内柱面形成了螺旋槽 34, 后述芯件 50 的螺旋突起 54 顺着螺旋槽 34 进行 上下移动, 转动件的外柱面形成了转动突起 36, 下盖 40 的挡块 45 内侧面 45a 上的转动槽 42 顺着所述转动突起 36 使下盖上下移动, 较佳地, 不必为了让所述转动件顺畅地进行旋转 运动而使得下盖的挡块内侧面 45a 上的转动槽 42 形成于整个挡块内侧面上, 仅仅形成于内 侧面的上部。
亦即在本发明中, 用手抓住上盖 10 后使用另一只手往下拉下盖 40 时, 转动件 30 上的转动突起 36 将顺着下盖挡块内侧 45a 上的转动槽 42 移动, 通过所述移动引出收纳在 转动件内部的芯件 50, 因此当所述下盖 40 的转动槽 42 位于转动件 30 上部的转动突起 36 时本发明盒将处于整体长度最短的状态 ; 为了引出芯件而使转动突起 36 顺着转动槽 42 让 转动件一边旋转一边上升时盒的整体长度就会变长。
因此, 采取了所述结构后, 不必像现有技术一样具备适用于转动用途的公螺纹型 螺纹旋转运动部, 从而在芯件被收纳的状态下盒的整体长度可以按照现有技术所具有的公 螺纹长度减少。
当然, 所述转动件 30 及收纳该转动件 30 的下盖 40 的结构可以采取图 7 所示结构, 在图 7 中, 转动件外柱面的下端部上形成了转动突起 36a, 下盖挡块的内侧面 45a 的前面则 形成相应的转动槽 42a, 往下拉下盖 40 时转动件 30 可以一边旋转一边上升, 较佳地, 为了使 转动件顺畅地旋转而让转动突起 36a 按照单段方式形成于转动件的外柱面下端。
也可以如图 8 所示另外具备与转动件本体 320 间隔的转动板 340, 并且在所述转动 板的外柱面上形成转动突起 36a, 从而允许转动件的旋转升降运动。
下面说明开闭件 20。
所述开闭件 20 包括 : 开闭头 220, 其截面尺寸对应于所述上盖出入口 18 内径 ; 连 接板 240, 连接在所述开闭头 ; 及插入部 260, 结合在所述连接板的下端。
所述插入部 260 固定结合在下盖 40 的挡块上部面 45b, 拉开下盖时所述开闭件 20 将一起朝下移动而使上盖 10 的出入口 18 开放。
较佳地, 为了使所述开闭头有效率地打开或关闭上盖的出入口 18, 所述上盖 10 是 内外径朝前方逐渐缩小的平头圆锥形并且形成出入口 18。
下面结合图 5 与图 6 详细说明所述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多用途盒的作用。
图 5 显示了芯件 50 被引出到外部的状态。 使用者一只手抓住上盖 10, 另一只手抓 住下盖 40 后朝下拉下盖 40。朝下拉下盖 40 时, 与下盖结合成一体的开闭件 20 将一起朝下后退, 开闭件的开闭头 220 则被朝下拉而使得处于封闭状态的上盖的出入口 18 开放。
下盖 40 朝下后退时, 收纳在下盖里的转动件 30 的转动突起 36 将顺着下盖挡块内 侧面 45a 上的转动槽 42 朝上前进, 而且, 收纳在转动件 30 内部的芯件 50 的螺旋突起 54 则 顺着转动件 30 的螺旋槽 34 上升而使芯件 50 被引出到外部, 芯件 50 被转动件的螺旋槽 34 上端上的滞留槽 ( 未图示 ) 卡住, 除非施加超过一定数值的压力否则不会下降。
与此相反的是, 如图 6 所示, 在上盖 10 固定的状态下把朝下拉开的下盖 40 举升 时, 固定在下盖的开闭件 20 也会一起上升, 开闭件的开闭头 220 则封闭出入口 18。
随着下盖 40 的上升, 位于下盖挡块上端的转动件 30 将由转动件的转动突起 36 顺 着挡块内侧面 45a 上的转动槽 42 下降, 与其连接的芯件的螺旋突起 54 也会顺着转动件的 螺旋槽 34 下降, 最后如图 3 所示驱使芯件 50 与转动件 30 全部被下面的下盖 40 收纳而使 得盒形成最短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