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吸气负压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吸气管内吸气通道的吸气负压的内燃机的吸气负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上述内燃机的吸气负压检测装置中,有以前的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平8-277733号所述的装置。
根据上述公报的装置,内燃机具有:从具有气缸和活塞的内燃机主体延伸并相互连通其内部吸气通道与形成于上述内燃机主体的吸气通道的吸气管;向上述内燃机主体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检测上述吸气管吸气通道内地吸气负压的吸气负压传感器;根据该吸气负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由上述燃料供给装置向上述内燃机主体的燃料供给量的控制装置。
在上述内燃机的运转时,用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检测上述吸气通道的吸气负压,将其检测信号输入到上述控制装置。于是,用该控制装置控制上述燃料供给装置,用上述燃料供给装置将对应于上述吸气负压的量的燃料供给到上述内燃机主体。
通过由上述控制装置的燃料供给装置的控制,内燃机的燃料费提高,并且排气成分中含有有害物质得到抑制。
可是,在上述已有技术中,由吸气负压传感器的吸气负压的检测位置位于比上述燃料供给装置更上游,远离于上述内燃机主体。
因此,由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的吸气负压的检测值,和在用该吸气负压传感器检测时的上述内燃机主体吸气通道中的吸气负压值之间容易产生大的误差。其结果,产生不能供给对应于上述内燃机主体吸气通道的吸气负压的量的燃料的危险。即,上述已有技术就提高内燃机的燃料费和防止有害物质的排出,还留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那样的事情而成的,其目的是,进一步正确地检测内燃机主体吸气通道中的吸气负压值,通过根据该检测值,进一步提高内燃机的燃料费,而且进一步减少排气中的有害物质。
此外,其目的是用简单的结构达到上述的目的。
本发明是,一种内燃机的吸气负压检测装置,其中内燃机具有:从内燃机主体延伸并相互连通其内部的吸气通道与在上述内燃机主体上形成的吸气通道的吸气管;向上述内燃机主体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检测上述吸气管的吸气通道内的吸气负压的吸气负压传感器;根据该吸气负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由上述燃料供给装置向上述内燃机主体的燃料供给量的控制装置,
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检测上述吸气管的吸气通道的下游端的吸气负压。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用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检测在内燃机主体的吸气通道附近的吸气管的下游端的吸气负压,所以根据该吸气负压传感器,能更正确地检测上述内燃机主体的吸气通道中的吸气负压值。
因而,根据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用上述控制装置控制该燃料供给装置,以便上述燃料供给装置对上述内燃机主体供给适当量的燃料,因此,内燃机的燃料费进一步提高,而且排气中的有害物质进一步减少。
还有,也可以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以规定的曲柄转角检测上述吸气负压。
此外,也可以在上述吸气管的外面侧直接安装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在上述吸气管上形成连通上述吸气管的吸气通道与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的连通道。
此外,在上述连通道中,与构成上述吸气通道侧的上游连通道的横断面积相比,构成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侧的下游连通道的横断面积更大;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具有构成其外壳并安装在上述吸气管外面侧的壳体和收容在该壳体的内部并检测吸气负压的传感器主体;在上述壳体上形成可将吸气负压从上述下游连通道传递到上述传感器主体侧的压力传递通道;相对于上述上游连通道中的向上述下游连通道内的开口的孔心,也可以将上述压力传递通道中的向上述下游连通道内的开口在上述孔心的直交方向偏移。
此外,以某假想点为大致中心弯曲形成该吸气管,以使上述吸气管弯曲成圆弧状,在该吸气管的吸气通道的下游端上,将上述连通道中的上述吸气通道侧端部的开口位于距上述假想点更近的内周面部分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图2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2是车辆的整体侧视图;
图3是图1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内燃机运转状态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说明。
在图中,符号1是以乘鞍型摩托车例示的车辆,箭头Fr表示该车辆1的前方。
上述车辆1的车体2具备:以车架为主体的车体主体3;转向自如地支承在该车体主体3的前端部的前叉4;支承在该前叉4的下端部的前车轮5;支承在上述前叉4的上端部的手把6;配置在上述车体主体3的下部后方并在前后方向延伸,前部侧用枢轴7轴支承在上述车体主体3的后下部,将其后部侧能自由上下摇动的后臂8;支承在该后臂8后端部的后车轮9;将上述后臂8后部侧弹性地支承在上述车体主体3的后上部的缓冲器10,上述车体2由上述前、后车轮支承在路面11上。
上述车辆1具有支承在上述车体主体3后上部的上面的车座14和头盔等小物品用的装物空间15,该装物空间15位于上述后车轮9的上方且上述车座14的下方,形成在上述车体主体3的后上部内并向上方开口。上述车座14可自由开关上述车体主体3的后上部上面,由该车座14的打开动作,上述装物空间15向其上方开放,对于该装物空间15,可放入取出头盔等小物品。
车辆1被搭载在上述车体主体3上,并具有成为车辆1的行驶驱动源的4行程内燃机18。该内燃机18具有构成上述后臂8的前部的内燃机主体19,该内燃机主体19具有:由上述枢轴7轴支承在车体主体3上的曲柄箱20;从曲柄箱20向前上方突出的气缸21;嵌入在该气缸21内的活塞22;将由上述曲柄箱20支承的曲柄与上述活塞22相互连动连接的连接棒23。由构成上述气缸21的突出端部的气缸盖24和活塞22所包围的气缸21内的空间形成燃烧室25。
在上述气缸21的气缸盖24上形成有从该气缸盖24的上方连通于上述燃烧室25的吸气通道27。该吸气通道27从其上端开口向下方延伸并在上述燃烧室25开口,自由开关向该燃烧室25的开口的吸气阀28被支承在上述气缸盖24上。此外,在上述气缸盖24上形成将上述燃烧室25连通于上述气缸盖24下方的排气通道30,自由开关该排气通道30的排气阀31被支承在上述气缸盖24上。上述吸气阀28和排气阀31,通过未图示的气门机构与上述曲柄连动连接,而进行适宜开关阀动作。
上述内燃机18具有:从上述内燃机主体19的上面侧向上方延伸,并其内部的吸气通道33和在上述内燃机主体19的吸气通道27形成的吸气通道27相互连通的吸气管34;在该吸气管34的长度方向的中途部分插设,并可调整该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的开度的节流阀35;在比该节流阀35更上游,通过上述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可向上述内燃机主体19的燃烧室25供给燃料的作为燃料喷射阀的燃料供给装置36;安装在上述吸气管34的延伸端部的空气过滤器37。在上述燃料供给装置36的前方附近配置蓄存向上述燃料供给装置36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罐38,该燃料罐38支承在上述车体主体3上。
上述后臂8是振动式驱动单元。即,该后臂8具有构成该后臂8的前部的上述内燃机主体19,以及在连设于该内燃机主体19后部的同时支承上述后车轮9并将该后车轮9与上述内燃机主体19连动连接的动力传递装置41。
上述内燃机18具有:检测上述内燃机主体19的曲柄轴的曲柄转角θ的曲柄转角传感器39;检测上述节流阀35的吸气通道的开度(节流阀开度)的节流阀开度传感器40;检测上述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下游端的吸气负压P的吸气负压传感器43;根据这些各传感器39、40、43的检测信号,电子控制由上述燃料供给装置36向上述内燃机主体19的燃烧室25供给的燃料喷射量的控制装置44。
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用连结工具46可自由装卸地连结在与上述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下游端42对应的上述吸气管34下游端部的外面侧,并直接安装在该吸气管34的外面侧。在上述吸气管34的下游端部,形成有将该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的下游端42与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连通的连通道47。
在上述连通道47中,与构成上述吸气通道33侧的上游连通道48的横断面积S1相比,构成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侧的下游连通道49的横断面积面S2更大,即,上述下游连通道49形成容积大的空气室。上述上游连通道48从上述吸气通道33的下游端42侧向上述下游连通道49侧直线延伸,上述上游连通道48,其长度方向的各部断面遍及其长度方向大致全体而形成为相同大小的圆形。
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具有:构成其外壳并通过衬垫直接安装在上述吸气管34外面侧的壳体51;收容在该壳体51内部并检测上述吸气通道33的下游端42的吸气负压P的变形传感器等的传感器主体52。
上述壳体51具有将上述传感器主体52收容在其内部的壳体主体53和从该壳体主体53向上述下游连通道49内直线延伸的压力传递管54。从上述下游连通道49向上述传感器主体52侧连通并可将吸气负压P从上述下游连通道49向传感器主体52传递的压力传递通道55形成在上述压力传递管54的内部。上述压力传递通道55的长度方向的各部断面遍及其长度方向的大致全体而形成为相同大小的圆形。
相对于在上述上游连通道48中的向上述下游连通道49内的开口57的孔心58,在上述压力传递通道55中的向上述下游连通道49内的开口59,在孔心58的直交方向位移。
在上述内燃机18运转时,随着内燃机主体19的动作,大气侧的空气62依次通过上述空气过滤器37、燃料供给装置36和各吸气通道27、33被吸入到燃烧室25。这时,由上述燃料供给装置36向上述吸气通道33供给燃料,并生成混合气。该混合气流入到上述燃烧室25,在这里供给燃烧,因而,从内燃机18的内燃机主体19输出驱动力。由上述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作为排气63通过上述排气通道30排出到内燃机18的外部。并且,上述驱动力通过上述动力传递装置41传递到后车轮9,车辆1能在路面11上行驶。
在图4中,根据上述各传感器39、40、43的检测信号,根据上述控制装置44的控制,以确定燃料供给装置36的燃料的喷射时期(曲柄转角θ)和喷射A的期间T、即喷射量。
即,由上述燃料供给装置36的燃料喷射A的时期,由从内燃机18的压缩行程向吸入行程过渡时期中的相互几乎相同的规定的曲柄转角θ而被确定,并进行各喷射A,且其喷射A的期间T如下那样进行控制。即,以从内燃机18的压缩行程向爆发行程的过渡时期(相互相同行程)中的相互几乎相同的规定的曲柄转角θ1,相应于由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检测的吸气负压P的大小,确定上述燃料喷射A的期间T。还有,图4中,各P1-P6和各A1-A6相互分别对应。
更具体地说,所说的上述吸气负压P如P1、P2那样的大(或者,如P3-P6那样的小),意味着由节流阀开度传感器40检测的节流阀开度是关(或开),需要小(或大)的动力输出。因此,上述燃料喷射A的期间T,如喷射A1、A2中的期间T1那样较短(或者,如喷射A3-A6中的期间T2那样较长)。
关于内燃机18是否在被加速,如下面那样进行判断。
即,以从排气行程向吸入行程的过渡时期(相互相同行程)中的相互几乎相同的曲柄转角θ2,用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分别成为上述那样并检测吸气负压P,当时间上相互相邻的吸气负压P7、P8的差ΔP=P8-P7超过了预定的设定值时,判断内燃机2在被加速。并且,根据该判断,确定燃料喷射A的期间T。
由于由上述控制装置44的对燃料供给装置36的控制,可提高内燃机18的燃料费,同时抑制排气63的成分中含有有害物质。
根据上述结构,吸气负压传感器43检测上述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的下游端42的吸气负压P。
因此,由于由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检测在上述内燃机主体19的吸气通道27附近的上述吸气管34的下游端42的吸气负压P,所以根据该吸气负压传感器43,可更正确地检测上述内燃机主体19的吸气通道27中的吸气负压P的值。
因而,根据由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的检测信号,由上述控制装置44控制该燃料供给装置36,以使上述燃料供给装置36对上述内燃机主体19供给适当量的燃料,因此,内燃机的燃料费进一步提高,而且排气63中的有害物质进一步减少。
此外,如上述那样,吸气负压传感器43以规定的曲柄转角θ1检测上述吸气负压P。
因此,在上述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的下游端42中的吸气负压P之中,若设其值比更大时的曲柄转角θ为上述规定的曲柄转角θ1,则能进一步减小由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检测的值的误差。
因而,根据由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的检测信号,上述内燃机18的燃料费进一步提高,而且排气63中的有害物质进一步减少。
此外,如上述那样,在吸气管34的外面侧直接安装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在上述吸气管34上形成有将上述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与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连通的连通道47。
因此,上述吸气通道33的吸气管34的吸气负压P由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更直接地被检测,所以,可由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更正确地检测在上述内燃机主体19的吸气通道27中的吸气负压P的值。
因而,相应地,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燃料供给装置36对上述内燃机主体19供给更适当量的燃料,内燃机18的燃料费进一步提高,而且排气63的有害物质进一步减少。
此外,由于如上述那样在吸气管34的外面侧直接安装了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所以,与用管道等连接这些34、43的情况相比,内燃机18的零件件数减少,因而,上述燃料费的提高等可用简单的结构就能达到。
此外,如上述那样,内燃机18为:与在连通道47中的构成上述吸气通道33侧的上游连通道48的横断面积S1相比,构成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侧的下游连通道49的横断面积S2更大;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具有构成其外壳并安装在上述吸气管34外面侧的壳体51,以及收容在该壳体51的内部并检测吸气负压P的传感器主体52;上述壳体51具有能将吸气负压P从上述下游连通道49传递到上述传感器主体52侧的压力传递通道55;相对于上述上游连通道48中的向上述下游连通道49内的开口57的孔心58,将上述压力传递通道55中的向上述下游连通道49内的开口59在上述孔心58的直交方向上偏移。
因此,通过上述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的燃料的一部分,即使依次从该吸气通道33通过上述上游连通道48和下游连通道49,并想要向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的压力传递通道55的开口59飞散,也能抑制所说的上述燃料从上述上游连通道48的开口57直接向着上述压力传递通道55的开口59的情况,相应地,可防止燃料通过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的压力传递通道55附着在传感器主体52上的情况。
因而,根据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内燃机主体19的吸气通道27中的吸气负压P的值不妨碍到燃料,变为可能更正确地检测,能更正确地达到内燃机18的燃料费的提高等。此外,抑制燃料附着在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的传感器主体52上,相应地进一步提高该吸气负压传感器43的寿命。
在图1、3中,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大致以位于上述吸气管34的下游端后方的假想点65为中心该吸气管34被弯曲成形,以使上述吸气管34向后方弯曲成圆弧状。而且,在该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下游端42上,将上述连通道47中的上述吸气通道33侧端部的开口66位于距上述假想点65更近内周面的部分上。
这里,当如上述那样弯曲吸气管34时,在该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中向上述内燃机主体19侧流动的燃料,由于其惯性力流动到上述吸气通道33的内周面之中、更远离于上述假想点65的地方。
因此,如上述那样,在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的下游端42上,将上述连通道47的上游连通道48中的上述吸气通道33侧端部的开口66位于距上述假想点65更近的部分上时,在上述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流动的燃料的一部分容易进入到上述连通道47内的情况被抑制,相应地,可防止通过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的压力传递通道55流入的燃料附着在上述传感器主体52上。
因而,根据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3,内燃机主体19的吸气通道27中的吸气负压P的值不妨碍到燃料,变为可更正确地检测,更正确地达到内燃机18的燃料费提高等,此外,抑制燃料附着在上述吸气负压传感器42的传感器主体52上,相应地提高该吸气负压传感器43的寿命。
在上述情况,连通道47对吸气管34的吸气通道33下游端42的开口66,可以位于上述下游端42的内周面之中、更接近上述假想点65的半圆周之中的任意一个部位。
在图3中,如图中用双点划线所示,上述燃料供给装置36也可以是向比节流阀35更下游的吸气通道33喷射燃料的装置。
还有,以上是根据图示的例子的,但内燃机18并不局限于在车辆1所搭载的,也可以是2行程的。此外,燃料供给装置36也可以是上述内燃机主体19的气缸21内直接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也可以是气化器。
并且,本发明也可以是通过适宜组合上述各个结构构件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