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运输容器.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897718 上传时间:2018-03-1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04769.6

申请日:

2006.02.10

公开号:

CN1827486A

公开日:

2006.09.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5D81/18(2006.01); B65D81/38(2006.01); B65D25/02(2006.01)

主分类号:

B65D81/18

申请人: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发明人:

关谷祯夫; 藤居达郎; 黑梅弘嗣; 井沼俊明; 切通祐介; 松岛弘章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5.02.25 JP 2005-04992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陈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恒温运输容器中,只在规定时间内将运输品温度保持在规定温度。恒温运输容器(30),具有绝热容器(1)和可密封该绝热容器的盖(15)。绝热容器在内周面侧重叠设置多个绝热部件(3)。在绝热部件形成的绝热容器内设置导热部件(4)。导热部件可将在内部收容蓄热材料(5)和运输品(6)的多个逐个包装容器(8)层叠收容。可将一个逐个包装容器的蓄热材料的热通过导热部件传送到其他逐个包装容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恒温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热容器和可密封该绝热容器的盖,上述绝热容器在内周面侧重叠设置多个绝热部件,在该绝热部件形成的绝热容器空间内设置导热部件,该导热部件被设置成可将在内部收容蓄热材料和运输品的多个逐个包装容器层叠收容,同时,与该逐个包装容器热连接,可将一个逐个包装容器的蓄热材料的热通过导热部件传送到其他容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导热部件的上端部形成为弯曲形状,使用者可利用该弯曲形状部取出上述逐个包装容器。

3.
  一种恒温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热容器和可密封该绝热容器的盖,上述绝热容器在内周面侧重叠设置多个绝热部件,在该绝热部件形成的绝热容器内设置导热部件,该导热部件被设置成可将具有在内部收容运输品的绝热材料的容器和蓄热材料交错层叠收容的同时,与该容器以及蓄热材料热连接,可将蓄热材料的热通过导热部件传送到容器。

4.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恒温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用第二导热部件覆盖上述运输品的外表面。

5.
  一种恒温运输容器的逐个包装容器,用于具有绝热容器和可密封该绝热容器的盖的恒温运输容器、在内部收容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开关的盖;与该盖一起形成密封容器的箱部;以及在盖和箱部形成的空间内收容蓄热材料、与上述盖之间在其对合面分别密封空间的挠性膜,在各个膜的中央部形成可保管运输品的空间,在上述盖和箱部形成的空间分别形成多个棱。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逐个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用导热部件覆盖外表面。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逐个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棱从蓄热材料收容部的外侧壁面向内侧突出设置。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逐个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使形成在上述盖上的棱的高度大于形成在上述箱部上的棱的高度。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逐个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蓄热材料被密封在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材料构成的容器中。

10.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恒温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热容器的内面形状是圆筒形状,上述绝热材料是垫子状的真空绝热材料,沿着该圆筒面层叠多个真空绝热材料,在层叠方向上改变该真空绝热材料的周方向端部。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恒温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真空绝热材料的下侧端面低于上述绝热容器的内底面。

12.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恒温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在盖的背面设置温度传感器,在盖的表面设置显示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的显示部。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恒温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温度传感器与上述导热部件连接。

14.
  一种恒温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热容器和可密封该绝热容器的盖,上述绝热容器在内周面侧重叠设置多个绝热部件,在该绝热部件形成的绝热容器空间内设置导热部件,在该导热部件的内面侧设置蓄热材料,该蓄热材料可收容运输对象,所述运输对象是层叠多个在内部收容运输品的逐个包装容器并由第二导热部件覆盖。

15.
  一种恒温运输容器的搬运容器,是可收容多个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运输容器的绝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显示各恒温运输容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的温度显示装置。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恒温运输容器的搬运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恒温运输容器的温度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发出警报的装置。

说明书

恒温运输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容器以及收容在容器中的逐个包装容器,涉及将运输对象的温度保持在规定温度的恒温运输容器以及逐个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将细胞组织等物质进行保温并运输的恒温运输容器的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有所记载。在该公报中所述的运输容器中,为了在室温区域运输细胞组织医疗用具,将运输容器形成为内侧容器和外侧容器的双重结构。并且,在内侧容器上设置蓄热和缓冲热移动的功能,在外侧容器上设置绝热功能。这样,可以进行在室温区域的运输。
【专利文献1】特开2004-217290号公报
上述现有的医疗用具的运输容器可以简便地将运输对象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但是,由于抑制了运输容器中的热移动,因此,有可能形成运输容器内的温度分布非常不均匀。例如,如果从运输容器底面的散热量过大,则底面侧的温度降低,底面侧的蓄热材料温度过早降低。这种情况下,即使考虑到从底面侧的散热、在上面侧设置具有足够蓄热量的蓄热材料,由于绝热功能,很难将蓄热量传递到散热部,不能有效地利用该热量。运输对象的温度从底面侧开始降低。
在运输多个运输对象时,由于各运输对象之间热移动困难,因此,在各运输品的温度间产生偏差。其结果,有可能出现不能保持在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内的运输品。并且,由于在外部温度低或运输时间长等的情况下散热量增加,因此,为了补充散热需要追加蓄热量,但是由于绝热功能,有可能不能有效地利用追加的蓄热材料。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形成,其目的在于在简便地构成的恒温运输容器中,长时间地保持规定温度范围。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可以将运输对象长期地恒温运输。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实现上述的目的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恒温运输容器中,具有绝热容器和可密封该绝热容器的盖,上述绝热容器在内周面侧重叠设置多个绝热部件,在该绝热部件形成的绝热容器空间内设置导热部件,该导热部件被设置成可将在内部收容蓄热材料和运输品的多个逐个包装容器层叠收容的同时,与该逐个包装容器热连接,可将一个逐个包装容器的蓄热材料的热通过导热部件传送到其他容器。
在该恒温运输容器中,将上述导热部件的上端部形成弯曲形状,使用者可利用该弯曲形状部取出上述逐个包装容器,也可用第二导热部件覆盖运输品的外表面。并且,绝热容器的内面形状是圆筒形状,上述绝热材料是垫子状的真空绝热材料,沿着该圆筒面层叠多张真空绝热材料,也可在层叠方向改变该真空绝热材料的周方向端部,也可使真空绝热材料的下侧端面低于上述绝热容器的内底面。可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盖的背面,在盖的表面设置显示部,显示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温度传感器也可与上述导热部件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恒温运输容器中,具有绝热容器和可密封该绝热容器的盖,上述绝热容器在内周面侧重叠设置多个绝热部件,在该绝热部件形成的绝热容器空间内设置导热部件,该导热部件被设置成可将具有在内部收容运输品的绝热材料的容器和蓄热材料交错层叠收容的同时,与该容器以及蓄热材料热连接,可将蓄热材料的热通过导热部件传送到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恒温运输容器中,具有绝热容器和可密封该绝热容器的盖,上述绝热容器在内周面侧重叠设置多个绝热部件,在该绝热部件形成的绝热容器空间内设置导热部件,在该导热部件的内面侧设置蓄热材料,该蓄热材料可收容运输对象,该运输对象是层叠多个在内部收容运输品的逐个包装容器,并由第二导热部件覆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用于恒温运输容器的逐个包装容器具有绝热容器和可密封该绝热容器的盖,在内部收容蓄热材料。并且,具有:可开关的盖;与该盖一起形成密封容器的箱部;以及在盖和箱部形成的空间内收容蓄热材料、与上述盖之间在其对合面分别密封空间的挠性膜,在各个膜的中央部形成可保管运输品的空间,在上述盖和箱部形成的空间分别形成多个棱。
在该逐个包装容器中,可用导热部件覆盖外表面,也可将上述棱从蓄热材料收容部的外侧壁面向内侧突出设置。可使形成在上述盖上地棱的高度大于形成在上述箱部上的棱的高度,蓄热材料也可被密封在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材料构成的容器中。
而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恒温运输容器的搬运容器是可收容多个恒温运输容器的绝热容器,具有显示各恒温运输容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的温度显示装置,恒温运输容器的温度也可具有在恒温运输容器的温度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发出警报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恒温运输容器内适当地设置导热部件,因此,通过导热对恒温运输容器内的温度分布进行控制,使恒温运输容器内的温度分布均匀。并且,促进来自运输容器内的蓄热材料的热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蓄热材料的保有蓄热量,因此,可以长时间地将运输品的温度保持为一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恒温运输容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2是收存在图1所示的恒温运输容器中的逐个包装容器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恒温运输容器的横剖视图。
图4是收容图1所示的恒温运输容器的搬运容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恒温运输容器的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恒温运输容器的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4就本发明的恒温运输容器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表示恒温运输容器30的纵剖视图,图2表示收容在恒温运输容器30中的逐个包装容器8的详细立体图,图3是表示恒温运输容器30的横剖视图。恒温运输容器30具有圆柱状的绝热容器1和覆盖该绝热容器1的上面的盖15。
绝热容器1由外形为圆柱状的绝热材料的容器2形成,沿着该容器2的内壁设置双重真空绝热材料3。在真空绝热材料3的内侧沿着上下方向设置板被弯曲的形状的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的导热部件4。导热部件4的下端部位于真空绝热材料3的稍上方、形成底面部4a。在盖15的内侧的面上贴有导热部件4b。在盖15的一部分上安装有与导热部件4连接、检测导热部件4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0。在盖15的上面设置温度显示器21、显示温度传感器20检测出的温度。
如图3所示,导热部件4是相对设置的两张板在下端部连接的形状。形成在导热部件4的两张板之间的空间是层叠收容多个逐个包装容器8、在图1中是层叠三个的空间。在收容该逐个包装容器8的空间的外部、与真空绝热材料3之间的空间填充有聚氨酯,具有绝热作用的同时保持导热部件4。逐个包装装置8是在角部形成圆角的长方体,具有与导热部件4形成的空间一致的大小。由于使逐个包装容器8的大小与导热部件4一致,因此,可防止运输中在恒温运输容器30内的逐个包装容器8产生移位。在逐个包装容器8的内部保持有被第二导热部件7覆盖的长方体的运输品6,在第二导热部件7和逐个包装容器8之间的间隙上填充有蓄热材料5。
在此,真空绝热材料3是用薄板或薄膜将用于保持形状的纤维状的芯部件的周围密封,将内部抽成真空而形成的,作为芯部件例如使用细金属丝或玻璃纤维,作为薄膜材料使用铝或不锈钢薄板或薄膜。导热部件4例如是铜板,逐个包装容器8使用透明的树脂制品,可以把握内部的状态。真空绝热材料3形成垫子状,由于沿着绝热容器1的内周卷起,因此,在真空绝热材料3的周方向端部只形成很小的间隙。因此,进一步将其他的真空绝热材料3卷向内侧、覆盖该端部。这种情况下,使内侧的真空绝热材料3的周方向端部位置与外侧的真空绝热材料3的周方向端部位置不同。
图2具体表示了将运输品6保持在逐个包装容器8中的详细内容。逐个包装容器8具有大致相同形状的盖部10和箱部11。盖部10的顶板部10a的内侧形成多根上棱12,在箱部11的底板部11a的内侧形成多根下棱13。上棱12和下棱13分别与侧壁10b、11b平行地形成。盖部10与箱部11的对合面以及箱部11与盖部10的对合面被具有挠性的膜16覆盖。在形成该膜16的空间内保持有蓄热材料5。蓄热材料5最好是磷酸钠或石蜡、水等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固态液态的相变的潜热蓄热材料。
在膜16、16的中央部附近形成保持运输品6的空间。运输品被导热性良好的第二导热部件7覆盖,保持在该空间内。该第二导热部件7例如使用薄膜或薄板形的铜。
以下就这样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恒温运输容器30的作用及动作进行说明。导热部件4的导热率比设置在内侧的逐个包装容器8或蓄热材料5高得多,来自绝热容器1底部1a的热量输入大于来自侧面1b的热量输入。即使底部1a的温度上升,从底部1a进入的热也通过导热部件4传向绝热容器1内。即使将运输品6上下方向地层叠在绝热容器1的内部,也可抑制上下方向的温度偏差。并且,由于可以抑制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在收容在绝热容器1内的所有的逐个包装容器8上,蓄热材料均匀地吸热、可抑制蓄热材料5的吸热量的偏差。
蓄热材料5进行蓄热的蓄热量的剩余量在每个逐个包装容器8上都不同,即使绝热容器1的底部1a侧的逐个包装容器8的蓄热材料5的保有蓄热量过早丧失,也可以通过热传导传递收容于其他逐个包装容器8的蓄热材料5的蓄热量,因此,可以抑制导热部件4的温度上升。通过这样,可以抑制设置在绝热容器1的底部1a侧的运输品6的温度上升。
由于蓄热材料5和运输品6被保持在逐个包装容器8的内部,蓄热材料5被设置在运输品6的周围,即使热量输入从逐个包装容器8的外部进入,只要蓄热材料5的温度不上升,运输品6的温度也不会上升。由于设置蓄热材料5,可以将运输品6的温度长时间地保持在规定范围。由于各逐个包装容器8的热被传送到导热部件4上,因此,导热部件4可以使各逐个包装容器8的温度均匀化。因此,可以避免因对蓄热材料5的热量输入的地点不同产生的偏差或蓄热材料5的一部分没有熔化等问题。可以有效地利用蓄热材料5的热量。在本实施例中就用绝热容器1对运输品6进行保冷的示例进行了说明,用绝热容器1对运输品6进行保温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由于用第二导热部件7覆盖运输品6,因此,即使只有设置在运输品6的下侧的蓄热材料5损失蓄热热量,可以利用残留在该运输品6上方或侧方的蓄热热量抑制运输品6的温度上升。另外,考虑到生产效率,收容在逐个包装容器8内部的蓄热材料5的量可以是定量,也可以根据各运输品6而改变。使蓄热材料5的量一定的情况下,以需要的蓄热量最多的条件进行设定。如果准备改变蓄热材料5保有量的逐个包装容器8,则可容易地对应运输品6的运输时间的变化等。此时,少量的蓄热材料5也够的情况下,可以缩短在蓄热材料5上蓄热的时间,并且可以抑制热量。另外,即使改变蓄热材料5的种类等也可以进行对应。
如果只在一部分的逐个包装容器8中改变收容在内部的蓄热材料5的量,则虽然蓄热量的剩余量有偏差,但其他逐个包装容器8内的蓄热材料5的蓄热通过导热部件4向绝热容器1内传送。因此,可以使绝热容器1内的温度长期均匀化。
由于在逐个包装容器8内部形成蓄热材料5的收容空间,在膜16的对合面之间保持运输品6,因此,可以容易并且确实地在运输品6的周围设置蓄热材料5。这样,可以防止由于蓄热材料5的不均匀等使运输品6的温度一部分超出适当范围的问题。由于形成在盖部10和箱部11上的上棱12、下棱13向着蓄热材料5,因此,蓄热材料5和逐个包装容器8的接触面积增加。促进了蓄热材料5和逐个包装容器8的热交换,促进了逐个包装容器8的温度均匀化。由于逐个包装容器8由透明的树脂成型,因此,可以视觉上容易确认蓄热材料5的熔融状态。因此,运输逐个包装容器时,可以视觉上把握蓄热状态,可以防止错误使用没有被充分蓄热的逐个包装容器8。
蓄热材料5一旦进行在蓄热时是液体、在散热时是固体的相变,散热进行后蓄热材料5积存在收容蓄热材料5的空间内的下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由于蓄热材料5和顶板部10a,以及蓄热材料5和底板部11a的距离变得不同,因此,使上棱12长于下棱13。这样,上棱12和下棱13确实可以够到蓄热材料5的内部。一旦使上棱12的端面和下棱13的端面与膜16接触,则蓄热材料5的温度上升之前,运输品6的温度通过各棱12、13上升。因此,各棱12、13形成只与逐个包装容器8的顶板部10a或底板部11a连接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成形聚氨酯的逐个包装容器8的保持部40上设置弯曲形状的导热部件4,因此,从绝热容器1中取出逐个包装容器8时,只要抬起导热部件4的上端边缘部即可。因此,即使层叠多个逐个包装容器8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地取出运输品6,提高了操作效率。另外,为了使构成简单,可用如铜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覆盖逐个包装容器8的外表面,同时兼用作导热部件4,抑制绝热容器1内的温度分布不均。
真空绝热材料3的绝热性在面垂直方向上最佳。但是由于真空绝热材料3的外表面被金属覆盖,因此,热容易从边缘部泄漏。使同一个真空绝热材料3的边缘部在周方向尽量接近的同时,使真空绝热材料3为双重结构,使内外层的边缘部在周方向不一样。这样,可以抑制从周方向边缘部进入的热量。由于使真空绝热材料3的下边缘部低于绝热容器1的内底面1c,抑制从下边缘部进入的热,因此提高了绝热容器1的绝热性能。
由于在盖部15设置温度显示器21,因此,不打开盖部15就可以确认内部的温度是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另外,由于将温度传感器20设置在盖部15的内部、将温度显示器21设置在表面部,因此,连接两者的电线不露在外部,容易操作。由于温度传感器20的温度超出规定范围后,运输品6的温度也超出了规定范围,因此,如果温度传感器20的值在规定的范围内,运输品6的温度则也在规定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导热部件4的温度作为绝热容器1内的代表性温度,因此,总是可以在安全范围对绝热容器1进行管理。
图4是表示将多个图1所示的恒温运输容器30收容在搬运用容器31内进行搬运的状态。在该图4中,多个收容运输品6的逐个包装容器8被保管在各恒温运输容器30内。搬运用容器31是可开关的箱状容器,具有本体33和盖34,本体33形成有多个与恒温运输容器30的高度相同高度的孔,盖34覆盖收容后的恒温运输容器30的上面。在前面的侧面具有温度显示部32,可同时显示将保管在内部的各恒温运输容器30的温度传感器20检测出的温度。
根据本实施例,不用开关搬运用容器31的盖34就可以把握各恒温运输容器30内的温度。该搬运用容器31由于发挥搬运用容器31的周围的绝热材料的功能,因此,减少开关盖34的次数有利于保持绝热性,可以将运输品6的温度长时间地保持在规定温度。另外,各恒温运输容器30的温度传感器20测量的温度切换无图示的切换器的接点、显示在搬运用容器31的温度显示部32上。该温度显示部32当然也可以显示多个温度。
温度显示器21和温度显示部32具有将各温度传感器20检测出的温度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通知运输者的警报。通过警报,运输者可以更换蓄热材料5或确认搬运用容器31、恒温运输容器30以及逐个包装容器8的密封状态,可以迅速进行必要的对应,避免运输品异常的温度上升或温度下降。
在温度显示器21或温度显示部32上也设置预测运输品6温度的装置。预测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20检测出的温度值及其时间变化率,预测以后的温度变化。并且,预测的温度一旦超出规定范围则事先向运输者发出通知。在该预测装置上可使用例如用于电子体温计等的仪器。如果利用电子体温计,则成本低又容易设置。运输者在运输品6的温度超过规定的范围前可改善搬运用容器31周围的状况,或者可与运输目的地或运输出发地联系等采取适当的措施。这样,可以将由于运输品的温度变化带来的损害抑制在最小限度。并且,也可在温度显示器21或温度显示部32上附加将温度预测结果通知运输目的地或运输出发地的功能,也可存储运输品6的温度变化记录。
图5的纵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恒温运输容器30的其他实施例。与本实施例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不同之处是用绝热材料9代替逐个包装容器8来覆盖运输品6,层叠用该绝热材料9覆盖的运输品6时,在绝热材料9的上下方向之间穿插蓄热材料5。蓄热材料5也可层叠在最下层的绝热材料9的下侧以及最上层的绝热材料9的上侧。绝热材料9可使用上述真空绝热材料,也可使用市面销售的绝热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使用专用的绝热容器8,因此容易制作。由于可将蓄热材料5形成为板状,因此,事先将蓄热材料5凝固或溶解使用的情况下可缩小容积,可确保增加加热或冷却面积。因此,可缩短凝固或溶解所需要的处理时间。运输品6数量少的情况下,可容易地将绝热材料9或蓄热材料5填充到恒温运输容器30的内部多余的空间。如果填充蓄热材料5则蓄热量增加,容易增强运输品的保温性能。适用于外部空气等温度条件差的情况或运输时间长的情况等。这种情况下,例如在上方多设置蓄热材料5。即使蓄热量有差别,也可以通过导热部件4使温度均匀,可长期利用蓄热效果。可确实延长运输时间,无需过多地使用蓄热材料5。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相互交错地层叠蓄热材料5和运输品6,但不是必须交错层叠,例如可用一层蓄热材料5,只层叠运输品6。
图6是本发明的恒温运输容器的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层叠用绝热材料9覆盖的运输品6,用金属制的第二导热部件7覆盖整个层叠的绝热材料9,在该第二导热部件7的外周部填充蓄热材料5。由于将密封在板状的容器内的蓄热材料5设置在多个绝热容器1内,因此,可以缩小蓄热材料5单体的体积。并且,由于在蓄热材料5的内侧也设置第二导热部件7,在其内侧设置绝热材料9,因此,即使蓄热材料5的一部分温度低于规定温度,由于其他蓄热材料5的保有热量通过第二导热部件7传送,因此,可以避免在第二导热部件7的内侧产生局部的温度降低。
在图1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虽然导热部件4覆盖运输品6的上下左右所有面,但也可如本实施例,只在一部分上设置导热部件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减少了导热部件4的量,因此可使恒温运输容器30轻型化。

恒温运输容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恒温运输容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恒温运输容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恒温运输容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温运输容器.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恒温运输容器中,只在规定时间内将运输品温度保持在规定温度。恒温运输容器(30),具有绝热容器(1)和可密封该绝热容器的盖(15)。绝热容器在内周面侧重叠设置多个绝热部件(3)。在绝热部件形成的绝热容器内设置导热部件(4)。导热部件可将在内部收容蓄热材料(5)和运输品(6)的多个逐个包装容器(8)层叠收容。可将一个逐个包装容器的蓄热材料的热通过导热部件传送到其他逐个包装容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