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状容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改进的倾倒口的袋状容器。
日本7-2260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加强体的袋状容器,它包括一个在倾倒口处的直线形薄片,用于防止在倾倒液体时倾倒口被阻塞。
但是该加强体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布置的,即构成独立直立的袋状容器的两个薄片设置有两个相互间排成直线的加强体,即对称布置。因此倾倒口有可能阻塞,常常不能稳定地倒出所装物质。
现有的自支撑袋状容器包括一个由粘结膜构成的袋形部分,并在袋形部分的上部有一个倾倒口密封部分。当自支撑袋状容器充满液体并被直立放置时,由于所装液体的压力,从紧靠液面下的中部到袋形部分底部的外部形状被稳定地保持,而从袋形部分中部到顶部的外部形状易于起皱或向内吸入,因此不具有令人满意的自支撑性能。
另外,当握住自支撑袋状容器从它的倾倒口倾倒所装液体时,在袋形部分的侧密封部分与倾倒口密封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易于弯曲和变形,因此削弱了它的可握持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袋状容器,它易于形成一个倾倒口,并能向一个稳定方向无阻塞地倾倒出所装物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改进自支撑性能和袋状容器的可握持性能。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包括相互叠置地两个侧壁膜并带有一倾倒口的袋状容器来实现上述目的,其中,侧壁膜每个都设置有一个加强体,加强体向着倾倒方向以非对称方式布置。
另外,本发明通过提供这样一种袋状容器达到上面提到的目的,其中,两个侧壁膜相互粘结起来形成袋形部分,袋形部分的一侧设置有一侧密封部分,一倾倒口密封部分设置在与侧密封部分相连的一上拐角处,侧密封部分的密封宽度向上逐渐增大,并且侧密封部分和倾倒口密封部分与一曲线密封部分连续地连接起来。
根据本发明的袋状容器,可以很容易地形成一个倾倒口,所装物质能够稳定且无阻塞地被倾倒出来。
此外,如果侧密封部分的密封宽度向上逐渐增大,并且侧密封部分与倾倒口密封部分通过一曲线密封部分以连续方式连接起来,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自支撑性能和可握持性能。
图1是显示有关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自支撑袋状容器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截取的横截面图,显示倾倒口的打开状态。
图3是显示有关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自支撑袋状容器的平面图。
如图1所示,在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自支撑袋状容器10中,都由如聚乙烯这样的塑性膜材料构成的一对侧壁膜11和一个底壁膜12在它们的边缘部分封合起来构成一个袋状整体,这样便形成了装液体的部分16。在袋状容器10的上端角处,设置了一个从边缘部分倾斜向上凸出的倾倒部分13。当倾倒部分13的末端部分沿A-A线被切掉以后,就凸出地形成一个带有末端开口的倾倒口14。
在倾倒口14处,一对侧壁膜11中的一侧(图1中该侧可见)设置有一个第一加强条17,该加强条从断面上看呈凸状,从中心线X-X向上偏移并以曲线形式延伸。该对侧壁膜11中的另一侧(图1中该侧不可见)设置有一个第二加强条18,该加强条从断面上看呈凸状,从中心线X-X向下偏移并以曲线形式延伸。
第一加强条17以凸状线形式向上弯曲,并在超过纵向中心线Z-Z后继续向前延伸。
第二加强条18首先以凹状线形式向下弯曲,然后在与侧壁膜11的纵向中心线Z-Z相交点变为向上弯曲的凸状线,并继续延伸形成一个S形曲线。第二加强条18的终端位于自支撑袋状容器10的主体部分近似中心区域的侧边缘附近。
第一加强条17和第二加强条18相交于纵向中心线Z-Z附近。
例如通过在使用加热的阴阳压模的砧座槽中挤压侧壁膜11或借助于加热密封,可以使第一加强条17和第二加强条18断面凸形形状很容易地形成为断面呈向外凸出形的直线加强体,并不使它们成对称方式布置。另外,借助于压模法加强条17和18可以形成为断面为一弓形形状的凸出部分。
根据图2所示的该实施例,加强条17,18相对于侧壁膜11的密封中心线Y-Y的对称轴以非对称方式布置在中心线X-X相对的两侧,加强条17,18通过改变作用在侧壁膜11的表面和背侧面的力的方向使倾倒口14开启。这种结构在倾倒所装物的时候有助于倾倒口14的开启,从而有效地避免倾倒口14的阻塞。根据第一加强条17和第二加强条18之间的非对称关系,在倾倒口14处形成一个虚构的曲折通道,因此所装物质以曲折状态流动并保持一个稳定的倾倒方向,从而改善倾倒性能。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第一加强条17和第二加强条18在倾倒口14处相对于中心线X-X相互向着不同侧面弯曲,因此所装物质呈螺旋形倒出,使倾倒性能和流出方向进一步被稳定。
更进一步地,根据该实施例,第一加强条17和第二加强条18延伸到每个侧壁膜11的纵向中心线Z-Z之外至自支撑袋状容器10的主体部分的近似中心区域附近,因此,由所装物质的重量产生的推动和扩张主体部分的力通过加强条17和加强条18被导向开口14,并转化为打开倾倒口14的力,这样更为有效地避免了倾倒口14的阻塞,并改进倾倒性能。
而且,加强条17和18延伸到自支撑袋状容器10的主体部分的中心区域附近,由此增加了袋状容器的刚度,改进了袋状容器被用手握持的性能,并增强了自支撑性能。此外,还改进了自支撑袋状容器10的外观,并且加强条还起倾倒口14的增强条和一个握持导向体的作用。
图3显示了有关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自支撑袋状容器20,其中两个侧壁膜21和底壁膜22构成了盛装物质的袋形部分23。膜21和22可为塑性材料层压薄片。
在自支撑袋状容器20中,两侧壁膜21在各自边缘处通过加热密封在袋形部分23的两边形成侧密封部分24,两个折叠的底膜22的相对外边缘部分与两个主体薄片21的底边缘部分分别通过加热密封在一起以形成底密封部分25。在袋形部分23与侧密封部分24连接的一个上拐角处形成一个倾倒口密封部分26。在从自支撑袋状容器20的袋形部分23的上部开口部分灌入所装物质之后,两个主体薄片21的上边缘部分相互加热密封起来,以形成袋形部分23的顶密封部分27。
当两个折叠的底壁膜22展开时,自支撑袋状容器20的袋形部分23就能独立直立。在自支撑袋状容器20的实际运用中,通过倾倒口密封部分26的切口26A可撕下倾倒口密封部分26并将其打开,以形成倾倒所装物质的倾倒口。
因此,正如自支撑袋状容器10一样,在自支撑袋状容器20中,从倾倒口14越过侧壁膜21的纵向中心线Z-Z形成了第一加强条17和第二加强条18。此外,在袋形部分23的倾倒口密封部分26形成的一侧,侧密封部分24和倾倒口密封部分26采用这样一种方式连接,即侧密封部分24的至少中间部分的密封宽度W向上逐渐增大,侧密封部分24和倾倒口密封部分26通过曲线密封部分28保持连续。在袋形部分23的此侧,侧密封部分24的外边线为直线,在低于中间部分的部分的侧密封部分24的内边线形成一曲线部分(RA),它凸向袋状容器的内侧,高于中间部分的部分的内边线形成凹向袋状容器内侧的曲线部分(RB)。
在倾倒口密封部分26紧靠侧密封部分24的一个部位以及它紧靠顶密封部分27的另一部位都收缩变窄成一倾斜线部分(TA,TB),从而改进倾倒性能。另外,倾倒口密封部分26紧靠顶密封部分27的倾斜线部分TB从顶密封部分27向里凹进,因此倾倒口密封部分26的末端边缘可以和顶密封部分27的延伸部分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这样在袋状容器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利用材料。
在袋形部分23不具有倾倒口密封部分26的另一侧,侧密封部分24的外边线是直线,它的内边线是凸向袋内侧的曲线部分(RC)。
因此,除了具有前面提到的自支撑袋状容器10的有利效果外,该实施例的自支撑袋状容器20还有以下有利效果:
(1)当自支撑袋状容器充满液体并被直立放置的时候,由于所装液体的压力作用,从紧靠液面下的中间部位到袋底部的袋形部分23的外形可以稳定地保持。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袋形部分23的侧密封部分24的密封宽度W至少从中间部位开始向上逐渐加大变得更宽,因此袋形部分23中间部分以上部分的刚度得到加强,从而避免自支撑袋状容器20起皱或向内吸入,以显示提高的自支撑性能。
(2)由于侧密封部分24和袋形部分23的倾倒口密封部分26的连接部位呈曲线形(曲线密封部分28),因此当打开倾倒口并用手握住自支撑袋状容器20从里倾倒液体时,力不集中在该连接部位。结果,可防止弯曲和变形,自支撑袋状容器20的握持性能得以改进。
在袋形部分23相对的侧密封部分24处,两个内边线为凸向袋内侧的曲线部分(RA,RC),相对的侧密封部分24的内边线之间的空间在袋形部分23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处最小。从而能够保证袋形部分23的刚度。
本发明可有不同的变形。例如,第一加强条17和第二加强条18可以是直线或直线的组合,可以位于中心线X-X的同一侧。曲线或弯曲方向可在同一侧或在相反侧。至少在倾倒口14处设置有第一加强条17和第二加强条18,但不总是需要将它延长到主体部分的中心部分。倾倒口14不总是需要向上凸出,它可以在袋状容器上部中心向上凸出在上边缘之上或者不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