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纺羽绒、羽丝混纺材料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混纺材料及其加工方法,特别是一种可纺羽绒、羽丝混纺材料及其加工方法。
羽绒是人们公认的最好的天然保暖材料,具有软、轻、暖等其它任何材料不能替代的优势。在世界纺织领域中最常用的天然纤维是棉、毛、麻、蚕丝四大类。我国羽绒、羽毛的产量仅次于四种天然纤维棉和毛(羊毛)的产量之后排在第三位,超过麻和蚕丝的产量。然而却不能像棉、毛、麻、蚕丝那样既能充当填充物做保暖材料用,还能做为纺织材料,形成多种纺织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用品中。多年来羽绒、羽毛却只能作为蓬散填充物用在服装和寝具上。天然纤维棉、毛、麻、蚕丝的物理特性是单根细丝状,并带有自然卷曲,粗细长短均适合于纺织加工,这是羽绒、羽毛所不具备的。由于羽绒的物理特性:呈朵状,单根绒丝无卷曲度,且滑、短,单根绒丝相互之间无抱和力;羽毛的形态呈片状,单根羽丝带有毛刺,无卷曲、无抱和力,呈蓬散状态,无法喂入现有的纺织设备中。即使喂入也不能机械铺层来与其它纤维混合,故羽绒、羽毛均不属于纺织纤维的概念,单根的绒丝、羽丝均不属可纺性纤维。人们一直都无法将其用传统的纺织工艺进行有纺加工用以制作服装和床上用品等等,从而使羽绒、羽毛在应用范围上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羽绒、羽丝从不可纺变为可纺性的可纺羽绒、羽丝混纺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地是提供一种把羽绒、羽丝加工成具有可纺性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纺羽绒、羽丝混纺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原材料组成(W/W%计):羽绒(羽丝)40%-80%,纺织纤维20%-60%。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纺羽绒、羽丝混合材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羽绒(羽丝)和开松后的纺织纤维放在密封的混合室(机)内充分混合后,再将混合后的羽绒(羽丝)送入开松机内开松,使羽绒(羽丝)与纺织纤维均匀交叉自然抱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可纺材料。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把羽绒、羽丝加工,使羽绒、羽丝由不可纺性变为可纺性的材料,适用于纺织、针织或非织造工艺的加工,从而制成服装或床上用品,该产品具有透气性、吸湿性和保暖性能好,穿、盖舒适,从而大大拓宽了羽绒、羽丝的使用范围。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一种可纺羽绒、羽丝混纺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原材料组成(W/W%计):羽绒(羽丝)40%-80%,纺织纤维20%-60%;或羽绒40-80%,长度为30毫米以上的纺织纤维20-60%组成;或羽丝40-90%,纺织纤维10-60%;一种可纺羽绒、羽丝混纺材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羽绒(羽丝)和开松后的纺织纤维放在密封的混合室(机)内充分混合后,再将混合后的羽绒(羽丝)送入开松机内开松混合,使羽绒(羽丝)与纺织纤维均匀交叉自然抱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可纺材料。将按一定比例配好重量的纤维开松,喂入专用的羽绒、羽毛封闭式混合机内,再将配比好的羽绒或羽丝通过负压气流管道,同时吸入混合机内,在气流的作用下羽绒或羽丝与纤维在混合机内往复循环,在循环过程中由搅拌器进行正、反方向的搅拌,使羽绒或羽丝与纤维充分混合在一起,在混合机内设有雾化合毛油喷洒器,均匀喷洒按比例配制好的乳化合毛油,将喷洒过合毛油的混合比例均匀的羽绒或羽丝与纤维的混合料再次进行“开松混合”,使绒丝或羽丝与纤维充分均匀结合并自然抱和在一起。
制备乳化合毛油→纤维开松→混和(同时喷洒乳化合毛油)→再开松混合→纺织或非织造工艺加工。
本发明所指的羽绒是指鹅绒、鸭绒;羽丝是指羽毛毛片通过机械或手工去梗加工成的羽枝单丝;纤维是指化学纺织纤维和天然纺织纤维。
实施例1:取羽绒50%,超细化学纤维50%,设定克重为200克/M2,羽绒与开松好的超细纤维按所述工艺方法喂入混合机内混合,再经开松、梳理、机械杂乱成网,径水刺或针刺固结法固结,形成羽绒超细纤维二合一非织造布,该发明通过仿麂皮整理加工形成具有独特优点的仿麂皮绒保暖新面料,可用来制作高档保暖时装。
实施例2:羽绒80%,羊毛绒纤维20%,羽绒与开松好的羊毛绒纤维按所述工艺方法喂入混合机内混合,再经开松、梳理、气流成网机成网,经针刺固结法固结,形成高含绒量的保暖服装内衬,该发明具有轻、透气、吸湿,热传导极低等优点,属热的不良导体服装材料。
实施例3:羽丝70%,羊绒30%,羽丝与开松好的羊绒纤维按所述工艺方法喂入混合机内混合,再经开松、梳理、机械杂乱成网,经针刺固结法固结,形成天然羽丝合成革基布,由于羽丝中空度大,羽丝表面软毛刺多而长,形成的材料静止空气含量多,又具有吸湿性好,绝热性能强等天然物理特性,采用现有工艺中的干法或湿法合成革加工工艺制成的各种鞋革、服装革不仅具有天然皮革的吸湿、透气性,还具有天然皮革所不具备的保暖、轻便等特殊性能。
实施例4:羽绒55%和纤维45%靠水刺机的水针或针刺方法穿刺使其穿过复合层纺织布的经、纬纱线和纱线与纱线之间隙与纺织布的纱线交织缠绕在一起;同理,羽绒和纤维穿过复合层针织布的纱线和纱线与纱线之间隙与针织布的纱线交织缠绕在一起。
实施例5:采用羽绒60%、睛纶30%、胶粘剂10%,按重量配比加工而成。
(1)乳化合毛油制备:合毛油采用动物油、植物油、矿物油按油/水=1/3—6重量比例配制,乳化而成。
(2)羽绒喷洒乳化合毛油:在密闭室内将2—3%是以合毛油计算;乳化合毛油均匀喷洒在羽绒上。
(3)堆放浸润:将工序(2)的羽绒用塑料布密封堆放12—24小时等油充分浸润羽绒止。
(4)纤维开松:采用开松机将纤维充分开松。
(5)混合:将堆放浸润羽绒和开松纤维在封闭式混合机内进行混和。
(6)开松:采用开松机将工序(5)混和羽绒纤维进一步开松混合。
(7)梳理:采用现有梳理设备进行。
(8)辅网:采用现有铺网设备机械铺网或气流成网。
(9)喷胶粘剂:采用喷胶棉设备,在工序(8)羽绒纤维网上、下分别喷洒雾状胶粘剂,使胶粘剂均匀分布并非饱和的渗透到羽绒、纤维内部,粘附在混和纤维的交叉点上,混和纤维的大部分区域不被胶粘剂粘连。
(10)热烘:采用隧道式烘干箱,热烘温度为110℃—130℃,使胶粘剂完全固结,但是,混合纤维大部分区域不被粘连结固。
(11)切边:采用切边机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6:羽绒50%、蚕丝短纤维30%、低熔点热熔纤维17%、胶粘剂3%加工而成。
(1)纤维开松:蚕丝短纤维和低熔点热熔纤维分别开松。
(2)热烘:热烘温度为130℃—150℃,使低熔点热熔纤维熔解,冷却后能与羽绒、蚕丝短纤维交点粘固。
实施例7:羽丝80%,热熔纤维20%加工而成。
(1)乳化合毛油制备:合毛油采用动物油、植物油、矿物油按油/水=1/3—6重量比例配制,乳化而成。
(2)羽绒喷洒乳化合毛油:在密闭室内将(2—3%是以合毛油计算);乳化合毛油均匀喷洒在羽绒上。
(3)堆放浸润:将工序(2)的羽绒用塑料布密封堆放12—24小时等乳化合毛油充分浸润羽绒止。
(4)纤维开松:采用开松机将纤维充分开松。
(5)混合;将堆放浸润羽绒和开松纤维在封闭式混合机内进行混合。
(6)开松:采用开松机将工序(5)混和羽绒纤维进一步开松。
(7)梳理:采用现有梳理设备进行。
(8)辅网:采用现有铺网设备机械铺网或气流成网。
(9)喷胶粘剂:采用喷胶棉设备,在工序(8)羽绒纤维网上、下分别喷洒雾状胶粘剂,使胶粘剂均匀分布并非饱和的渗透到羽绒、纤维内部,粘附固结在混和纤维的交叉点上,混和纤维的大部分区域不被胶粘剂粘连固结。
(10)热烘定型,由热熔纤维熔化时,羽丝的交叉点被热熔纤维粘结结固。
(11)切边:采用切边机与现有技术相同。
实施例8:羽绒或羽丝60%,羊绒20%,涤纶20%。
(1)羊绒、涤纶分别开松后按和羽绒或羽丝设定比例喂入羽绒混合机,参照前述实施例的纺织工艺进行纺纱,该纱线可制造纺织或针织品,具有手感暖,蓬松度好、轻等独特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