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特定官能化颗粒作为电泳显示颗粒的用途,包含官能化 颗粒的电泳分散体,包含官能化颗粒的电泳显示器以及新型官能化颗 粒。
电泳显示器一般都包含在固体(带电颗粒)和液体(分散介质)之间界 面内生成的偶电层,在其中通过用电场所施的力为驱动力,使带电颗粒 迁移到极性与带电颗粒所具有的电荷相反的电极上。
对于电泳显示器,尤其电子纸,重要的是一旦有些内容物被显示, 即使不再施加电压,显示仍能保留较长时间。
本发明提供能用于这类显示器并能覆盖整个颜色范围的带电颗粒。
关于电子纸的现有技术状态是已存在用电子油墨的黑白电子纸作 为显示器。电子油墨是为集成进电子显示器而加工成膜的材料。电子油 墨的主要组分是数百万微小的微胶囊,其直径约等于人类的头发。在一 个实施方案中,每个微胶囊含有带正电荷的白色颗粒和带负电荷的黑色 颗粒,悬浮在透明流体内。当在上电极上施加负电压(电场)时,白色颗 粒移向微胶囊的顶部,在这里它们变成用户可看得见的。这使表面在那 个点上呈现白色。同时,相反的正电压把带负电的黑色颗粒拉到微胶囊 的底部,在这里它们被隐藏。通过颠倒该过程,黑色颗粒出现在胶囊的 顶部,使表面在那个点上呈深色。以这种方法,可以在显示器表面看到 图象或文字。
现有技术的缺点主要是只产生黑白显示器。为提供彩色电子纸显示 器,需要有适当尺寸和均匀分散性的彩色颗粒(绿、蓝、红或品红、黄、 青),当它们被夹在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时,能象上述黑白颗粒一样受电 泳移动导向。
本发明的主旨基于下述想法:使用表面改性过的二氧化硅或氧化铝 纳米-、亚微观-或微观颗粒,如果还需要化学键合的阴离子或阳离子基 团,则用至少一种化学键合染料改性,而且如果需要使它们与有机溶剂 相容,则用增容基团改性。以这种方法并通过使用不同的彩色染料,有 可能合成具有任何所需颜色,具有宽阔范围Z电势而且在分散体内是稳 定的相当均匀分散的颗粒。由于颗粒尺寸在窄颗粒尺寸分布内易调节, 有可能生成透明或不透明彩色颗粒。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对于不同的显 示法,会需要透明或不透明彩色颗粒。
因此,本发明涉及官能化颗粒作为电泳显示颗粒的用途,其中官能 化颗粒是SiO2、Al2O3或混合的SiO2和Al2O3颗粒,包含与表面上的氧 原子共价键合的通式(1)的基团
其中
R1和R2彼此独立地是氢、颗粒表面-O-或取代基,
n是1、2、3、4、5、6、7或8,
B是直接键或桥连元素,和
D是有机生色团的残基。
包含共价键合的通式(1)的基团的官能化颗粒应带正或负电荷。优选 颗粒包含阳离子铵或鏻基团或阴离子羧基、硫酸根合、磺酸根合或磷酸 根合基团。
阳离子铵基的实例是通式为-N(R1*)3的那些,其中3个基团R1*可具 有相同或不同的含义,以及R1*是氢;C1~C12烷基,可以被-O-所中断 且可以被羟基或苯基所取代,以及其中,苯基还可以被C1~C8烷基、 C1~C8烷氧基或卤原子所取代;或苯基,可以被C1~C8烷基、C1~C8烷氧基或卤原子所取代。优选R1*是氢或C1~C12烷基,尤其C1~C12烷 基。
阳离子鏻基的实例是通式-P(R1*)3的那些,其中3个基团R1*可具有 相同或不同的含义,且定义如上。
优选的阴离子基是羧基、硫酸根合或磺酸根合基团,尤其羧基或磺 酸根合。
在本发明的内容中,应理解,阳离子和阴离子基团也可包含相应的 反离子。
例如,阳离子基团还可包含相应的阴离子反离子。阴离子反离子是 指,例如,有机或无机阴离子,如卤化物,优选氯化物和氟化物,硫酸 盐,硫酸氢盐,磷酸盐,六氟化磷,四氟化硼,四苯硼,碳酸盐,碳酸 氢盐、草酸盐或C1~C8烷基硫酸酯的阴离子,尤其硫酸二甲酯或硫酸 二乙酯的阴离子;阴离子反离子也指乳酸酯、甲酸酯、乙酸酯、丙酸 酯或复合阴离子,如氯化锌复盐的阴离子。阴离子反离子尤其是卤化 物,优选氯化物或氟化物、硫酸盐、硫酸氢盐、硫酸二甲酯、硫酸二 乙酯、磷酸酯、甲酸酯、乙酸酯或乳酸酯的阴离子。阴离子反离子更 尤其是氟化物、氯化物、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甲酸酯或乙酸酯 的阴离子。
此外,阴离子基团还包含阳离子反离子,如通式N(R2*)4+、P(R3*)4+或碱金属离子的那些,其中4个基团R2*和4个基团R3*可具有相同或不 同的含义。关于R2*和R3*,以上对R1*给出的定义和优选均适用。碱金 属离子的实例是锂、钠、钾和铯。
R1和R2彼此独立地是,例如,氢;C1~C25烷基,可以被-O-或-S- 所中断;C2~C24链烯基;苯基;C7~C9苯基烷基;-OR5;
R5是氢;C1~C25烷基,可以被-O-或-S-所中断;C2~C24链烯基; 苯基;
C7~C9苯基烷基;或颗粒表面,
R6和R7彼此独立地是氢;C1~C25烷基,可以被-O-或-S-所中断; C2~C24链烯基;苯基;C7~C9苯基烷基;-OR5,和
R8、R9和R10彼此独立地是氢;C1~C25烷基,可以被-O-或-S-所中 断;C2~C24链烯基;苯基;或C7~C9苯基烷基。
R1、R2、R5、R6、R7、R8、R9和R10,作为C1~C25烷基,可以是 支化或未支化基团,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 基、异丁基、叔丁基、2-乙基丁基、正戊基、异戊基、1-甲基丁基、1,3- 二甲基丁基、正己基、1-甲基己基、正庚基、异庚基、1,1,3,3-四甲基丁 基、1-甲基庚基、3-甲基庚基、正辛基、2-乙基己基、1,1,3-三甲基己基、 1,1,3,3-四甲基戊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1-甲基十一烷基、十二烷 基、1,1,3,3,5,5-六甲基己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 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或二十二烷基。烷基基团可以是未 中断或被-O-或-S-所中断的。被-O-或-S-所中断的C2~C25烷基,尤其C3~ C25烷基之类的烷基是,例如,CH3-O-CH2CH2-、CH3-S-CH2CH2-、 CH3-O-CH2CH2-O-CH2CH2-、CH3-O-CH2CH2-O-CH2CH2-、 CH3-(O-CH2CH2-)2O-CH2CH2-、CH3-(O-CH2CH2-)3O-CH2CH2-或 CH3-(O-CH2CH2-)4O-CH2CH2-。优选C1~C12烷基,尤其C1~C8烷基, 这些烷基可以是未中断或被-O-中断的。
R1、R2、R5、R6、R7、R8、R9和R10,作为含2~24个碳原子的链 烯基,可以是支化或未支化基团,例如,乙烯基、丙烯基、2-丁烯基、 3-丁烯基、异丁烯基、正2,4-戊二烯基、3-甲基-2-丁烯基、正-2-辛烯基、 正-2-十二碳烯基、异十二碳烯基、油基、正-2-十八碳烯基或正-4-十八 碳烯基。优选含3~18个,尤其3~12个,例如,3~6个,尤其3~4 个碳原子的链烯基。
R1、R2、R5、R6、R7、R8、R9和R10,作为C7~C9苯基烷基,是, 例如,苄基、α-甲基苄基、α,α-二甲基苄基或2-苯基乙基。优选苄基。
R5优选是氢、C1~C4烷基或颗粒表面,尤其颗粒表面,如Al2O3表 面或SiO2表面。R5非常优选的含义是SiO2表面。
R6、R7、R8、R9和R10优选是C1~C4烷基,尤其甲基。
优选R1和R2是-OR5;或 尤其通式为-OR5的基团,其中对于R5、R6和 R7,上述含义和优选均适用。
更优选R1和R2是通式为-OR5的基团,其中R5是颗粒表面,如Al2O3表面或SiO2表面,优选SiO2表面。
n优选是2、3或4,尤其3。
B是,例如,直接键、-NH-SO2-、-NH-CO-、-NH-CO-NH-CO-或C1~ C25亚烷基,其中亚烷基可以被选自下列一组的至少一个基团键合和/或 中断:-O-、-S-、-N(R3)-、-N+(R3)2-、-CO-、-O-CO-、-CO-O-、-N(R3)-CO-、 -CO-N(R3)-和亚苯基,其中R3是氢或任选取代的C1~C12烷基。C1~C25亚烷基可以是未取代或被,例如,前述阳离子或阴离子基团或被羟基取 代,优选被羟基所取代的。上述亚苯基可以是未取代或被,例如,羟基、 卤原子、羧基、磺酸根合、氨基、乙酰氨基或单-或二(C1~C8烷基)氨基 所取代的。
R3作为烷基可以被前述阳离子或阴离子基团,尤其被阳离子铵基或 阴离子羧基、硫酸根合基团或磺酸根合基团所取代。
优选R3是氢或C1~C12烷基,尤其氢或C1~C4烷基。R3非常优选 的含义是氢。
优选B是直接键或通式为-A1-C1~C25亚烷基-A2-、-A1-C1~C25亚烷 基-亚苯基-A2-或-A1-亚苯基-C1~C25亚烷基-A2-的桥连元素,其中C1~ C25亚烷基可以是如上给出的未中断或中断的,以及A1和A2是直接键或 如上给出的基团。A1和A2的优选含义是直接键、-O-、-S-、-N(R3)-、-CO-、 -O-CO-、-CO-O-、-N(R3)-CO-、-CO-N(R3)-,尤其-N(R3)-、-O-或-S-,其 中R3定义如上。A1和A2非常优选的含义是直接键或-N(R3)-,尤其直接 键或-NH-。至于C1~C25亚烷基,优选它是未中断或被选自下列一组的 至少一个基团所中断的:-O-、-N(R3)-、-N+(R3)2-、-CO-、-CO-O-、 -CO-N(R3)-和亚苯基,尤其-O-、-NH-、-CO-O-、-CO-NH-和亚苯基,更 优选-CO-O-、-CO-NH-和亚苯基。C1~C25亚烷基和亚苯基可以是取代的, 如上给出,或优选是未取代的。对于C1~C25亚烷基,一般优选C2~C25亚烷基,尤其C1~C16亚烷基。
更优选B是直接键或通式为-A1-C1~C25亚烷基-A2-、-A1-C1~C25亚烷基-亚苯基-A2-或-A1-亚苯基-C1~C25亚烷基-A2-的桥连元素,其中 A1和A2是直接键、-O-、-S-、-N(R3)-、-CO-、-O-CO-、-CO-O-、-N(R3)-CO- 或-CO-N(R3)-,
C1~C25亚烷基是未中断或被选自下列一组的至少一个基团所中断 的:-O-、-S-、-N(R3)-、-N+(R3)2-、-CO-、-O-CO-、-CO-O-、-N(R3)-CO-、 -CO-N(R3)-和亚苯基,以及
其中R3定义如上。
B的重要含义是直接键或通式为-A1-C1~C25亚烷基-A2-、-A1-C1~ C25亚烷基-亚苯基-A2-或-A1-亚苯基-C1~C25亚烷基-A2-的桥连元素,其 中
A1和A2是直接键、-N(R3)-、-O-或-S-,其中R3如上定义,以及
C1~C25亚烷基是未中断或被选自下列一组的至少一个基团所中断 的:-O-、-S-、-NH-、-CO-、-O-CO-、-CO-O-、-NH-CO-、-CO-NH-和亚 苯基。
B的非常重要的含义是直接键或通式为-NH-C1~C25亚烷基-A2-或 -NH-C1~C25亚烷基-亚苯基-A2-的桥连元素,其中A2是直接键或-NH-, 以及
C1~C25亚烷基是未中断或被选自下列一组的至少一个基团所中断 的:-CO-O-、-CO-NH-和亚苯基。
C1~C25亚烷基和亚苯基可以是取代的,如上给出,或优选是未取 代的。
D优选是吖啶、蒽醌、氮杂次甲基、单偶氮、双偶氮、多偶氮、苯 并二呋喃酮、香豆素、二羰代吡咯并吡咯、二噁嗪、二苯基甲烷、甲(formazan)、靛蓝、次甲基、聚次甲基、萘二甲酰亚胺、萘醌、硝基 芳基、噁嗪、紫环酮、苝、吩嗪、酞菁、芘醌、喹吖啶酮、醌亚胺、奎 诺酞酮、芪、苯乙烯基、噻嗪、噻吨、三芳基甲烷、呫吨或金属配合物 染料的基团,更优选单偶氮、双偶氮、多偶氮、蒽醌、酞菁、甲(formazan)、二噁嗪或金属配合物染料的基团。
基团D可带有含阳离子或阴离子电荷的基团,如前文所给出的那 些。按照优选实施方案,基团D不含这类基团(如阳离子铵基或鏻基或 阴离子羧基、硫酸根合、磺酸根合或磷酸根合基团)。
优选的单偶氮染料的基团D如下:
其中,
B1和B2彼此独立地是苯基、萘基或杂环基,它们中每个都可以是 未取代或取代的。这类取代基的实例是C1~C8烷基;羟基-、磺酸根- 或硫酸根-取代的C1~C8烷基;C1~C8烷氧基;羟基-、磺酸根-或硫酸 根-取代的C1~C8烷氧基;三氟甲基;羟基、卤原子;羧基;磺酸根; 硫酸根;氰基;硝基;脲基;氨基甲酸酯基;氨基;乙酰氨基;单-或二 (C1~C8烷基)氨基;阳离子铵基,如前述那些;或苯基或苯甲酰基,每 个又都可以是未取代或在苯环内被以上给出的至少一个取代基,尤其被 C1~C8烷基、C1~C8烷氧基、卤原子或磺酸根所取代的。优选的杂环基 是咪唑、哒嗪、吡唑啉酮和6-羟基吡啶-2-酮基。
优选的双偶氮染料的基团D是通式(3)的那些
其中B1和B2如上在通式(2a)和(2b)中所定义,以及
B3是亚苯基或亚萘基,它们中每个都可以是取代的,如以上对B1和B2在通式(2a)和(2b)中所给出。
优选的酞菁染料的基团D是通式(4)的那些
其中,
MePhC是金属酞菁的基团,
X1是直接键、-O-、-S-或-N(R101)-,其中R101是氢或C1~C12烷基,
R100是氢、C1~C25烷基或羟基取代的C1~C25烷基;C1~C25烷氧 基或羟基取代的C1~C25烷氧基;卤原子;羧基;磺酸根;氨基、乙酰 氨基;单-或二(C1~C8烷基)氨基;氰基或羟基,和
x是1、2、3、4、5、6、7或8。
Me优选是选自铜、镍或钴,尤其铜的金属。
优选的蒽醌染料的基团D如下:
其中
R102、R105和R108是氢;C1~C12烷基或羟基取代的C1~C12烷基,
R103、R104、R106和R107是氢;C1~C12烷基或羟基取代的C1~C12烷基;C1~C12烷氧基或羟基取代的C1~C12烷氧基;卤原子;羧基;磺 酸根;氨基;脲基;氨基甲酸酯基;乙酰氨基;单-或二(C1~C8烷基) 氨基;氰基;硝基或羟基,和
R109是氢;C1~C12烷基或羟基取代的C1~C12烷基;或苯基,是未 取代或被至少一个以上对R103、R104、R106和R107给出的基团,尤其被 C1~C8烷基、C1~C8烷氧基、卤原子或磺酸根所取代的。
优选R102、R105以及R108和R109中至少之一是氢。
优选的金属配合物染料的基团D是包含三联吡啶配体的那些。
优选的金属是铁,尤其Fe2+。
优选的三联吡啶配体是通式(6)的那些
其中
R110是氢或C1~C12烷基;
R111、R112和R113彼此独立地是其它氢;C1~C12烷基;C1~C12烷 氧基;羟基;苯基,未取代或被C1~C8烷基、C1~C8烷氧基、苯基或 被羟基所取代;肼基;氨基;N-单-或N,N-二-C1~C4烷基氨基,未取代 或在烷基部分被羟基所取代;或未取代或C1~C8烷基取代的吡咯烷、 哌啶、哌嗪、吗啉或氮杂环庚烷环。
R110优选是C1~C12烷基,更优选C1~C4烷基。R111、R112和R113优选是氢。
优选用官能化颗粒作为绿、蓝、红、品红、黄或青组分。
更优选用官能化颗粒的组合以及用官能化颗粒作为绿、蓝和红组 分,或用官能化颗粒作为品红、黄和青组分。
非常优选用官能化颗粒作为绿组分和其中D是酞菁染料的基团,或
用官能化颗粒作为蓝组分以及D是金属配合物染料或1,4-二氨基蒽 醌染料的基团,或
用官能化颗粒作为红组分和D是1-氨基蒽醌染料的基团。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官能化颗粒除包含通式(1)的基团外 还可包含与表面上的氧原子共价键合的通式(7)的基团
其中
R12和R13具有以上在R1和R2的通式下所给出的含义,
R11是C1~C25烷基或C2~C24链烯基,它们中每个都是未取代或被 氨基、巯基、苯基或羟基所取代的,而且是未中断或被-O-、-S-、-N(R14)-、 -CO-、-O-CO-、-CO-O-、-N(R14)-CO-、-CO-N(R14)-或亚苯基所中断的; C5~C12环烷基;C5~C12环烯基;或可聚合基团或聚合物,它们中每个 都可以通过桥连元素被键合,和
R14是氢或未取代或取代C1~C12烷基,尤其氢、C1~C12烷基或羟 基取代的C1~C12烷基,更优选氢或C1~C4烷基。
为了使颗粒与分散介质相容,可在颗粒中引进通式(7)的基团。因此, 在这类情况下,可以不用另外的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就制造分散体。
至于R12和R13,前文对R1和R2所给出的定义和优选适用。
R14优选是氢或甲基,尤其氢。
关于R11,在作为C1~C25烷基或C2~C24链烯基的含义中,以上对 R1、R2、R5、R6、R7、R8、R9和R10所给出的定义和优选适用。R11的 优选定义是C2~C12烷基,尤其C2~C8烷基。
R11,作为羟基取代的C1~C25烷基,是优选含1~3个,特别1或2 个羟基的支化或未支化基团,例如,羟乙基、3-羟丙基、2-羟丙基、4- 羟丁基、3-羟丁基、2-羟丁基、5-羟戊基、4-羟戊基、3-羟戊基、2-羟戊 基、6-羟己基、5-羟己基、4-羟己基、3-羟己基、2-羟己基、7-羟庚基、 6-羟庚基、5-羟庚基、4-羟庚基、3-羟庚基、2-羟庚基、8-羟辛基、7-羟 辛基、6-羟辛基、5-羟辛基、4-羟辛基、3-羟辛基、2-羟辛基、9-羟壬基、 10-羟癸基、11-羟十一烷基、12-羟十二烷基、13-羟十三烷基、14-羟十 四烷基、15-羟十五烷基、16-羟十六烷基、17-羟十七烷基、18-羟十八烷 基、20-羟二十烷基或22-羟二十二烷基。R11的优选定义是羟基取代的 C2~C12烷基,尤其羟基取代的C4~C8烷基。
R11,作为被-O-、-S-、-N(R14)-、-CO-、-O-CO-或-CO-O-所中断的 烷基,是相应的C2~C25烷基基团,例如,
CH3-O-CH2CH2-,CH3-NH-CH2CH2-,CH3-N(CH3)-CH2CH2-,CH3-S-CH2CH2-,
CH3-O-CH2CH2-O-CH2CH2-,CH3-O-CH2CH2-O-CH2CH2-,
CH3-(O-CH2CH2-)2O-CH2CH2-,CH3-(O-CH2CH2-)3O-CH2CH2-,
CH3-(O-CH2CH2-)4O-CH2CH2-,CH3-(O-CH2CH2-)4O-CH2CH2-O(CO)-CH2CH2-,
CH3CH2-(O-CH2CH2-)4O-CH2CH2-O(CO)-CH2CH2-或
CH3-(CH2)11-O(CO)-CH2CH2-。
R11,作为被羟基取代且被-O-、-S-、-N(R14)-、-CO-、-O-CO-或-CO-O- 所中断的烷基,是相应的C2~C25烷基基团,例如,
-CH2-CH(OH)-CH2-O-CH3,-CH2-CH(OH)-CH2-O-CH2CH3,
-CH2-CH(OH)-CH2-O-CH(CH3)2或-CH2CH2-CO-O-CH2CH2-O-CO-(CH2)5-O-CO-(CH2)5-OH。
R11,作为被氨基-、巯基-或羟基取代且被-O-、-S-、-N(R14)-、-CO-、 -O-CO-或-CO-O-所中断的烷基,是相应的C2~C25烷基基团,例如,
HO-CH2CH2-O-CH2CH2-,H2NCH2CH2-NH-CH2CH2-,
HOCH2CH2-NH(CH3)-CH2CH2-,HOCH2CH2-S-CH2CH2-,
H2NCH2CH2-O-CH2CH2-O-CH2CH2-,HOCH2CH2-O-CH2CH2-O-CH2CH2-,
HSCH2CH2-(O-CH2CH2-)2O-CH2CH2-,H2NCH2CH2-(O-CH2CH2-)3O-CH2CH2-,
H2NCH2CH2-(O-CH2CH2-)4O-CH2CH2-,
HSCH2CH2-(O-CH2CH2-)4O-CH2CH2-O(CO)-CH2CH2-或
HOCH2CH2CH2CH2-(O-CH2CH2-)4O-CH2CH2-O(CO)-CH2CH2-。
R11,作为C5~C12环烷基,是,例如,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 辛基、环壬基、环癸基、环十一烷基或环十二烷基。优选环己基。
R11,作为C5~C12环烯基,是,例如,环戊烯基、环己烯基、环庚烯 基、环辛烯基、环壬烯基、环癸烯基、环十一碳烯基、环十二碳烯烷基。 优选环己烯基。
R11,作为可聚合基团,是,例如,
R11,作为聚合物,是如上给出的可聚合基团聚合时的聚合产物。此 外,R11,可考虑为聚有机硅氧烷,如聚二甲基硅氧烷。优选通式如下的 聚二甲基硅氧烷
其中,优选n是1~100,尤其10~80,更优选40~70的数字。
聚合物R11可通过桥连基键合。关于桥连基,以上对B给出的定义 和优选适用。
R11优选是未取代或被羟基取代且未中断或被-O-、-S-、-N(R14)-、 -CO-、-O-CO-或-CO-O-,尤其被-N(R14)-、-CO-、-O-CO-或-CO-O-所中 断的C1~C25烷基,
或R11是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丙烯酸酯基团、或聚硅氧烷,它 们通过C1~C25亚烷基被键接,后者又可以被选自下列一组的至少一个 基团键接和/或中断:-O-、-S-、-N(R14)-、-CO-、-O-CO-或-CO-O-,尤其 -NH-、-CO-、-O-CO-或-CO-O-。
更优选R11是C1~C12烷基;被羟基所取代的C1~C12烷基;被可聚 合基团所取代的C1~C12烷基,如以上给出的那些;被-NH-、-CO-、-O-CO- 或-CO-O-所中断且被羟基任意取代的C2~C25烷基;或聚乙二醇、聚丙 二醇或聚丙烯酸酯基,或聚硅氧烷,它们通过C1~C25亚烷基被键接, 后者又转而被选自-NH-、-CO-、-O-CO-或-CO-O-的至少一个基团键接和 /或中断。优选聚合物通过-O-CO-或-CO-O-键接到亚烷基上。关于亚烷基, 优选直接键接到通式(7)所示的Si原子上。进一步,优选亚烷基被-O-、 -S-、-NH-、-CO-、-O-CO-或-CO-O-,尤其被-NH-、-CO-、-O-CO-或-CO-O-, 更优选被-NH-、-O-CO-或-CO-O-中至少之一所中断。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官能化颗粒除包含通式(1)的基团或 通式(1)和(7)的基团以外,还可包含与表面上的氧原子共价键合的通式 (8)的基团
其中,
R16和R17具有以上在R1和R2的通式(1)下所给出的含义,
R15是C1~C25烷基或C2~C24链烯基,它们中每个都是未取代或被 氨基、巯基、苯基或羟基所取代且是未中断或被-O-、-S-、-N(R18)-、 -N+(R18)2-、-CO-、-O-CO-、-CO-O-、-N(R18)-CO-或-CO-N(R18)-或亚苯基 所中断的;C5~C12环烷基;C5~C12环烯基;或可聚合基团或聚合物, 它们中每个都可以通过桥连元素被键合,
R18是氢或未取代或取代C1~C12烷基,和
其中R15或R18还包含前述阳离子或阴离子基团,尤其阳离子铵基 或鏻基或阴离子羧基、硫酸根、磺酸根或磷酸根基团。
为使颗粒具有所需的电荷,可以在颗粒中引进通式(8)的基团。在已 存在提供电荷的基团,如基团D的情况下,可引进通式(8)的基团,以把 电荷调节到所期望的水平。
关于阴离子和阳离子基团,前文给出的定义和优选适用。
关于R16和R17,前文对R1和R2给出的定义和优选适用。
R18,作为烷基基团,可以被前面在通式(8)下提到的阳离子或阴离 子基团,尤其被阳离子铵基或阴离子羧基、硫酸根或磺酸根所取代。优 选R18是氢或C1~C12烷基,尤其氢或C1~C4烷基。R18非常优选的含 义是氢。
关于R15,前文对R11给出的定义和优选适用。应理解,R15可以被 前面在通式(8)下提到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基所取代。优选R15还包含阳离 子铵或鏻基或阴离子羧基、硫酸根、磺酸根或磷酸根基。
优选的阴离子基团是羧基、硫酸根或磺酸根,尤其羧基和磺酸根。
按照本发明的官能化颗粒优选呈球状。
优选官能化颗粒的平均颗粒尺寸为1~1000nm,尤其1~600nm且 更优选1~400nm。优选平均颗粒尺寸为1~300nm,尤其1~200nm。 平均颗粒尺寸为1~100nm的颗粒非常重要。优选平均颗粒尺寸的下限 为10nm,尤其20nm。颗粒尺寸可以用,例如,电镜测定。
按照本发明的颗粒的有机含量,相对于颗粒的总量是,例如,5~ 90wt%,尤其20~90wt%,更优选40~90wt%。
颗粒一般是二氧化硅、氧化铝、它们的不均匀混合物或作为混合氧 化物的硅铝氧化物。按照本发明的硅铝氧化物颗粒的硅含量可以为1~ 99金属原子%。
优选官能化颗粒是二氧化硅(SiO2)或氧化铝(Al2O3)颗粒,尤其二氧 化硅颗粒。
未改性颗粒,特别这类纳米颗粒,可作为粉末或分散体获自不同的 供应商,如Degussa、Hanse Chemie、Nissan Chemicals、Clariant、 H.C.Starck、Nanoproducts或Nyacol Nano Technologies。商品二氧化硅 纳米颗粒的实例是来自Degussa的来自杜邦的来自 Nissan Chemical的来自Bayer的或来自Fuji Silysia Chemical的商品Al2O3纳米颗粒的实例是来自Nyacol Nano Technologies Inc.的产品或来自Sasol的产品。技术人 员知道使颗粒具有不同尺寸、不同物理性能和不同组成的各种不同的成 熟方法,如适用于气相或固相反应的火焰水解法(Aerosil法)、等离子体 法、电弧法和热壁式反应器法或适用于溶液基反应的离子交换法和沉淀 法。参考描述详细方法的几篇文献,如EP-A-1 236 765,US-B-5,851,507, US-B-6,719,821,US-A-2004-178530或US-B-2,244,325,WO-A-05/026068, EP-A-1 048 617。
表面上包含至少一种通式(1)的基团的官能化颗粒的制备优选用相 应颗粒(如未官能化二氧化硅或氧化铝颗粒)与通式(1a)的化合物发生反 应来进行。
其中,
X是氧、硫或之类的基团,
R0是C1~C25烷基,
R’1是氢,
R’2和R’3彼此独立地是氢、C1~C25烷基、被氧或硫中断的C3~C25烷基;C2~C24链烯基、苯基、C7~C9苯基烷基或-OR’5,
R’4是氢、C1~C25烷基或被氧或硫中断的C3~C25烷基,
R’5是氢或C1~C25烷基,和
n是1、2、3、4、5、6、7或8。
通式(1a)的化合物与颗粒的反应能类似于已知方法进行。例如,反 应可以在有机介质或优选在水和有机介质的混合物内进行。作为有机介 质,可以用醇,尤其甲醇或乙醇之类的溶剂。优选在如20~90℃,尤其 40~6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关于通式(1a)的化合物,优选用其中R0、 R’2和R’3中至少之一是甲氧基或乙氧基,尤其R0、R’2和R’3都是甲氧 基和乙氧基的那些。非常优选R0、R’2和R’3都是甲氧基。如果需要, 可以把所得产物再分散在合适的介质如乙醇、甲苯或混合二甲苯中。
在另一个步骤中,能用已知方法,如酯化、酰胺化、迈克尔加成或 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很易衍生颗粒与通式(1a)的化合物的反应产物,以 获得包含通式(1)的基团的颗粒。
下面以概括地给出这类反应的实例:
a)具有活泼键基如-SH或-NH2的颗粒很容易用带有,例如,酯-、环 氧基-、羧基-、羰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卤-、烷基硫酸酯-、 酸酐-、端双键-、腈-和,例如,α,β-不饱和羰基之类的离析物进行表 面改性。这些物质的化学和分子有机合成(如亲核取代、亲核加成、迈克 尔加成、开环反应、基团加成等)是周知的并很易应用于固相有机化学。
b)表面上具有官能团,如酯-、环氧基-、羧基-、羰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烷基卤-、烷基硫酸酯-、酸酐-、端双键-、腈-和,例如, α,β-不饱和羰基等的颗粒很容易与带有-SH、-RNH(R=有机基团)或 -NH2基的离析物以以上a)中所述的化学反应进一步反应。
c)具有-OH、-RNH(R=有机基团)或-NH2的离析物能用烯丙酰氯在碱 性条件下活化,以产生离析物-丙烯酸酯(酰化),后者易用迈克尔加成与 带有-SH或-NH2基的颗粒发生反应。导致a)和b)中所提到的官能团的其 它合成方法是周知的。
d)离析物能用带官能团的反应性烷氧基硅烷和a)、b)或c)中提到的 机理进行官能化,然后用现有技术硅烷化反应被接枝到颗粒表面。
按照制造包含通式(1)的基团官能化颗粒的另一个方法,相应的未官 能化颗粒,如商品二氧化硅或Al2O3颗粒,能与通式(1b)的化合物发生 反应
其中,R0、R’2和R’3如上在通式(1a)中定义,以及n、B和D如上在通 式(1)中定义。用该路线,能直接获得包含通式(1)的基团的颗粒,而无需 进一步衍生。反应条件可选为以上为未官能化颗粒与通式(1a)的化合物 反应所给出的条件。反应可以类似于WO-A-03/002652中所述的制造方 法进行。
通式(7)和(8)的基团能类似于上述制造方法引进。这些反应能与引进 通式(1)的基团同时进行或逐步进行。
关于以上概述的制造方法,要指出,未官能化颗粒(如二氧化硅或氧 化铝颗粒)在表面上包含游离羟基。为了获得按照本发明所用的官能化颗 粒,要使这些基团发生反应,这一点也能用以下通式来描述,
其中Z是通式(1)的基团,垂线对应于颗粒表面。此外,通式(7)和/或(8) 的基团能以前面对Z给出的相同方式连接到羟基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包含与表面上的氧原子共价键合的通式为 (1’)的基团的新型官能化SiO2 Al2O3或混合的SiO2和Al2O3颗粒,
其中
R1和R2彼此独立地是氢、颗粒表面-O-或取代基,
n是1、2、3、4、5、6、7或8,
B是直接键或桥连元素,和
D是未荷电单偶氮、双偶氮、多偶氮、蒽醌、甲(formazan)、 二噁嗪或金属配合物染料的基团,条件是不包括酞菁染料在内。关于官 能化颗粒,前文给出的定义和优选适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包含液态分散介质和包含通式(1)的基团的 官能化颗粒的电泳分散体。关于官能化颗粒,前文给出的定义和优选适 用。
对于这类电泳分散体,重要的是颗粒不发生沉降。因此,优选官能 化颗粒除了包含通式(1)的基团以外还包含通式(7)的基团,后者能用来使 颗粒与分散介质相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另外的分散剂和表面 活性剂就能制造分散体。
优选高度绝热的有机溶剂作为液态分散介质。这些溶剂包括芳烃, 如甲苯、二甲苯和烷基苯;脂肪烃,如戊烷、己烷、辛烷或十二烷;脂 环烃,如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卤代烃,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 和1,2-二氯乙烷;矿物油,如硅油和氟碳油;植物油如橄榄油;和长链 脂肪酸酯。这些溶剂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优选脂肪烃和芳烃。
液态分散介质中按照本发明的官能化颗粒的含量可以为0.01~25 wt%,尤其0.1~10wt%。
此外,本发明还旨在把按照本发明的官能化颗粒用于电泳显示器, 优选用于电子纸。关于官能化颗粒,以上给出的定义和优选适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标是包含按照本发明的官能化颗粒作为电泳显 示颗粒的电泳显示器,尤其电子纸。关于官能化颗粒,以上给出的定义 和优选适用。
包括电泳设备的电泳显示系统是已知的(见,例如,US-B-5,914,806、 US-A-2004/0094422、WO-A-02/079869)。电泳显示系统常包含很多此类 电泳设备。
电泳显示系统包括电泳设备,每个设备包括一对底基和置于底基之 间的电泳分散体,其中至少底基之一包含透明材料,底基之间具有预定 的距离,以及电泳分散体含至少液态分散介质和带表面电荷的电泳颗 粒。当在底基间施加电压时,电泳颗粒以电泳方式迁移,取决于表面电 荷和电场方向,从而改变电泳颗粒的分布。因此,当从透明底基侧观察 时,电泳设备的颜色发生变化。即,当带电颗粒移向起显示表面作用的 底基之一时,就观察到带电颗粒所具有的颜色。因此,通过控制所施的 电压,就能显示所需的图象。
优选一些显示设备含红颗粒,一些显示设备含绿颗粒和一些显示设 备含蓝颗粒。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优选一些显示设备含青颗粒,一些 显示设备含品红颗粒和一些显示设备含黄颗粒。通过分别设计显示设 备,就能产生以所选亮度水平给出对应于所选颜色的显示器。
电泳显示器的重要类型是所谓的微极化池电泳显示器。在微极化池 电泳显示器中,含分散介质的颗粒被留在载体介质内所形成的很多凹坑 内(见,例如,WO-A-02/01281)。
优选的电泳显示器是电子纸。它一般是包含层状显示功能层的层状 显示器。
下列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份数和百分数都指重量。
实施例1:
a)式(101)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01)的化合物获自已知的1-氟-蒽醌(D.J.Milner Synth. Commun.1992,22(1),72),产率为95%。把7.5g 1-氟-蒽醌、4.5g商品碳 酸钾和25ml烯丙胺在150ml 40℃的二噁烷内搅拌24h,直到所有的起 始氟化物都耗尽。过滤该反应混合物并通过蒸发除去二噁烷。把所得残 余物吸进乙酸乙酯内,然后依次用为除去过量烯丙胺的0.1N盐酸、饱 和碳酸氢钠溶液和盐水洗涤之。溶剂的蒸发留下8.3g式(101)的红色化 合物。
1H-NMR(CDCl3,300MHz):3.77(m,2H);5.09(dq,1H);5.18dq,1H);5.75-5.88(m,1H); 6.76(dd,1H);7.26(dd,1H);7.34(dd,1H);7.46-7.56(m,2H);8.02(ddd,2H);9.58 (宽t,1H).
13C-NMR(CDCl3,75MHz):45.47;113.30;115.96;116.81;118.16;126.74;126.79;132.97; 133.08;133.97;133.92;134.62;134.99;135.18;151.47;183.50;184.89.
b)式(102)的化合物的合成
用商品三甲氧基硅烷,在有Speier催化剂-六氯铂酸(Riedel-de- Haen)存在下氢化硅烷化式(101)的化合物-(J.W.Ryan等,J.Org Chem 1966,31,2698),以得到式(102)的化合物。在干燥氩气氛下,把6.0g式(101) 的化合物、3.9ml三甲氧基硅烷(FLUKA)和0.5ml六氯铂酸在四氢呋喃 (THF)中的1%溶液(w/v)的催化剂溶解在150ml干燥甲苯内并加热到约 70℃,恒温24h,直到起始材料都耗尽。溶剂的挥发留下所需的式(102) 的红色化合物(8.7g)。
1H-NMR(CDCl3,300MHz):0.75(dd,2H);1.80(五重峰,2H);3.27(q,2H);3.52(s,9H); 6.97(dd,1H);7.42(dd,1H);7.47(dd,1H);7.56-7.75(m,2H);8.16(ddd,2H);9.69 (宽t,1H).
13C-NMR(CDCl3,75MHz):7.06;22.93;45.68;50.93;113.09;115.77;118.09;126.83; 126.87;133.14(2 x C);134.05(2 x C);135.40(2 x C);151.98;184.00;184.59.
实施例2:
a)式(103)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03)的化合物,以类似于实施例1a)方法,获自1.50g 1-氟-蒽醌 和1.00ml乙醇胺。产率为1.30g式(103)的红色化合物。
1H-NMR(CDCl3,300MHz):1.65(s,宽,2H);3.47(t,2H);3.90(t,2H);7.01(dd,1H); 7.43(dd,1H);7.50(dd,1H);7.57-7.68(m,2H);8.14(m,2H);9.56(宽t,1H).
13C-NMR(S(O)(CD3)2,75MHz):39.39;60.11;112.57;115.51;119.14;126.70;126.88; 132.82;133.80;134.36;134.87;134.90;135.92;151.92;183.26;184.13.
b)式(104)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04)的化合物,以类似于实施例5b)方法,获自0.25g式(103) 的化合物和1.00ml丙烯酸甲酯。式(104)的红色化合物的产率为0.24g。
1H-NMR(CDCl3,300MHz):3.49(dt,2H;4.31(t,2H);5.76(dd,1H);6.05(dd,1H);6.35 (dd,1H);6.90(dd,1H);7.33(dd,1H);7.39(dd,1H);7.54(m,2H);8.04(m,2H);9.67 (宽t,1H).
13C-NMR(CDCl3,75MHz):41.85;62.90;113.59;116.19;117.57;126.75;126.84;128.19; 131.63;133.04;133.09;133.96;134.75;134.91;135.37;151.37;166.06;183.42;185.00.
实施例3:式(105)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05)的化合物,以类似于实施例2b)方法,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获 得。
1H-NMR(CDCl3,300MHz):1.90(s,3H);3.62(dt,2H);4.36(t,2H);5.52(t,1H);6.11(s,1 H);7.06(dd,1H);7.50(m,2H);7.65(m,2H);8.17(m,2H);9.83(宽t,1H).
13C-NMR(CDCl3,75MHz):17.24;40.43;61.67;112.32;114.85;116.29;124.99;125.43; 125.49;131.72;132.61;132.65;133.50;133.63;134.04;134.67;136.55;150.14;165.91; 182.22;183.79.
实施例4:式(106)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06)的化合物以类似于实施例2b)方法获得。
1H-NMR(C6D6,300MHz):2.79(dt,2H);3.92(t,2H);4.81(d,1H);5.29(dd,1H);6.15(dd, 1H);6.32(dd,1H);6.78-6.88(m,5H);7.47(dd,1H);7.87(m,2H);7.96(m,2H);9.78 (宽t,1H).
13C-NMR(CCl2D2,75MHz):42.11;63.48;113.87;116.14;116.77;117.93;126.45;126.79; 126.96;127.73;128.05;128.37;129.36;130.27;133.25;133.31;134.12;135.20;135.53; 136.22;142.46;151.77;166.27;183.59;185.27.
实施例5:
a)式(107)的化合物的合成
把6.0g 1-氟-蒽醌、3.4g己醇胺(FLUKA)和4.0g碳酸钾的混合物边 搅拌边加热到95℃,恒温25h,直到起始氟化物都耗尽。然后过滤该反 应混合物并蒸发去二噁烷。把红色残余溶解在乙酸乙酯内并依次用1N 盐酸(3次)、饱和氯氢钠溶液和盐水萃取之。溶剂的挥发留下红色残余, 经二氧化硅短凝胶柱(230-400目,FLUKA)和洗脱剂(己烷-乙酸乙酯 10∶2(V/V))纯化,得到6.3g所需的式(107)的红色化合物。
1H-NMR(CDCl3,300MHz):1.40-1.81(m,8H);3.26(ddd,2H);3.66(t,2H);6.98(dd,1 H);7.45(ddd,1H);7.50(dd,1H);7.62-773(m,2H);8.15-8.22(m,2H).
13C-NMR(CDCl3,75MHz):25.85;27.29;29.34;32.79;43.06;62.70;112.94;115.76;118.11; 126.78;126.83;133.05;133.13;134.13;134.74;135.18;135.45;151.78;184.06;184.99.
b)式(108)的化合物的合成
在有生物催化剂NOVO 435(Novozymes,Denmark)存在下酯化式 (107)的化合物。在50℃和约450mbar的真空下,使10.0g式(107)的化 合物、22.2ml丙烯酸甲酯和5.0g生物催化剂在75ml甲苯中反应24h, 直到所有式(107)的起始化合物都耗尽。然后过滤该混合物,用二氯甲烷 洗涤并蒸发去溶剂。真空干燥后,得到11.5g所需的式(108)的红色丙烯 酸酯。
1H-NMR(CDCl3,300MHz):1.35-1.77(m,8H);3.25(dt,2H);4.10(t,2H);5.73(dd,1H); 6.04(dd,1H);6.28(dd,1H);6.96(dd,1H);7.44(dd,1H);7.50(dd,1H);7.60dt,1H); 7.66(dt,1H);8.14(m,2H);9.64(宽,t,1H).
13C-NMR(CDCl3,75MHz):26.15;27.23;28.93;29.40;43.19;64.77;113.11;115.77;117.98; 126.83;126.88;128.78;130.67;133.04;133.22;134.06;134.87;135.22;135.43;151.90; 166.40;183.87;185.04.
实施例6:式(109)的化合物的合成
以类似于实施例5b)的方法,从10.0g式(107)的醇和8.0g生物催化 剂在60ml甲苯内获得10.5g式(109)的酯。
1H-NMR(CDCl3,300MHz):1.36-168(m,8H);1.87(dd,3H);3.8(m,2H);4.08(t,2H); 5.45(m,1H);6.01(m,1H);6.76(dd,1H);7.23(ddd,1H);7.35(ddd,1H);7.48-7.60(m, 2H);8.02(m,2H);9.44宽t,1H).
13C-NMR(CDCl3,75MHz):18.65;26.14;27.16;28.89;29.90;40.05;64.79;112.95;115.47; 117.70;125.31;126.56;126.65;132.77;132.99;133.78;134.50;134.97;135.09;136.59; 151.51;167.38;183.31;184.49.
实施例7:式(110)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10)的化合物以类似于实施例5b)的方法获得。
1H-NMR(CDCl3,300MHz):1.20-165(m,8H);3.17(q,2H);4.23(t,2H);2.26(dd,1H); 5.73(dd,1H);6.59(dd,1H);6.87(dd,1H);7.28-7.44(m,4H);7.50-7.62(m,2H);7.84 (m,2H);8.09(m,2H);9.56(宽t,1H).
13C-NMR(CDCl3,75MHz):24.78;25.76;27.57;27.91;41.68;63.67;111.55;114.22;115.15; 116.45;124.80(2 x C);125.33(2 x C);128.27;128.54(2 x C);131.48;131.70;132.51; 133.27;133.68;133.86;134.71;140.55;150.32;165.00;182.24;183.40.
实施例8:
a)式(111)的化合物的合成
把6.75g N-Boc-1,6-二氨基己烷(ALFA AESAR)、3.60g碳酸钾和 5.80g 1-氟-蒽醌在70ml 75℃的二噁烷内搅拌23h,直到起始1-氟-蒽醌 都耗尽。然后过滤该反应混合物并把残余物溶解在乙酸乙酯内,并依次 用1N盐酸(3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盐水洗涤。溶剂的蒸发留下10.2 g式(111)的红色化合物。
1H-NMR(CDCl3,300MHz):1.30-1.52(m,15H);1.66-1.74(m,2H);3.06(宽q,2H); 3.25(dq,2H);4.45(宽s,1H);6.97(dd,1H);7.44(dd,1H);7.50(dd,1H);7.61(dt,1 H);7.67(dd,1H);8.14(m,2H);9,64(宽t,1H).
13C-NMR(CDCl3,75MHz):26.89;27.23;28.80;29.39;30.40;40.08;43.20;79.78;111.84; 115.77;118.03;126.85;126.88;133.04;133.13;134.07;134.84;135.18;135.45;151.08; 184.00;184.59.
b)式(112)的化合物的合成
在室温下,把10.2g Boc-被护的式(111)的化合物溶解在50ml二噁 烷内。然后在该混合物内加入50ml 4N盐酸在少量二噁烷内的溶液, 同时剧烈搅拌,直到式(111)的起始化合物都耗尽。滤出式(112)的化合物, 氯氢盐,并依次用二噁烷、己烷和二氯甲烷洗涤之,最后在高真空下干 燥,得到8.4g红色粉末。
1H-NMR(CD3OD,300MHz):1.26-1.85(m,6H);2.94(t,2H);3.24(dt,2H);6.96(dd,1H); 7.43(dd,1H);7.49(dd,1H);7.60(dt,1H);7.67(dd,1H);8.16(m,2H);9,64(宽t,1H).
13C-NMR(CD3OD,75MHz):27.03;27.45;29.48;34.08;42.51;43.27;113.09;115.74; 118.03;126.83;126.88;133.03;133.24;134.07;134.89;135.24;135.43;151.95;183.91; 184.05.
c)式(113)的化合物的合成
把式(112)的化合物(6.50g)与10.1ml三乙胺一起完全溶解在120ml 室温干燥二氯甲烷内(约1h),然后冷却到-40℃~-50℃。在该温度下, 于45min内,加入1.80ml溶于50ml二氯甲烷的氯丙烯酸。在该反应混 合物内再加入另外的二氯甲烷(100ml)。然后依次用1N盐酸(3次)、饱 和碳氢酸钠溶液和盐水洗涤有机相。在硫酸钠上干燥该有机相,过滤并 蒸发之,得到6.7g所需的式(113)的丙烯酰胺。
1H-NMR(CDCl3,300MHz):1.20-1.58(m,6H);1.64-1.74(m,2H);3.19-3.32(m,4H); 5.54(dd,1H);5.71(宽,s,1H);6.02(dd,1H);6.18(dd,1H);6.94(dd,1H);7.42(dd,1 H);7.47(dd,1H);7.56-7.68(m,2H);8.14(m,2H);9.61(宽t,1H).
13C-NMR(CDCl3,75MHz):27.01;27.18;29.29;29.82;39.81;43.11;112.95;115.72;117.99; 126.24;126.76;126.80;131.25;133.01;133.12;134.03;134.71;135.12;135.38;M 151.80; 165.77;183.77;184.90.
实施例9:式(114)的化合物的合成
以类似于实施例8c)的方法,用2.10ml氯甲基丙烯酸把5.20g式(112) 的胺转化为1.7g式(114)的酰胺。式(114)的化合物在二氧化硅短凝胶 (230-400目,FLUKA)柱上用己烷-乙酸乙酯1∶1(V/V)纯化.
1H-NMR(CDCl3,300MHz):1.20-1.83(m,8H);1.96(dd,3H);3.33(dt,2H);5.29(五重峰,1 H);5.65(五重峰,1H);5.85(宽,1H);7.05(dd,1H);7.52(dd,1H);7.47(dd,1H);7.57 (dd,1H);7.63(dd,1H);7.74(dd,1H);8.24(m,2H);9.71(宽t,1H).
13C-NMR(CDCl3,75MHz):19..09;27.03;27.21;29.34;29.91;39.91;43.17;113.10;115.78; 118.03;119.25;126.83;126.88;133.06;133.22;134.07;134.85;135.22;135.46;140.48; 151.91;168.55;183.88;185.07.
实施例10:
a)式(115)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15)的化合物获自按照K.S.Chamberlain,Synth.Commun.1995, 25,2731合成的1-N-甲基-4-溴蒽醌。在50ml二噁烷内加入20.0g 1-N- 甲基-4-溴蒽醌、50.0ml已在氢氧化钾上新蒸馏的烯丙胺(FLUKA)、16.8 g碳酸钾和0.5g铜粉,并在剧烈搅拌下加热到55℃。26h后,冷却并过 滤该反应混合物。用二氯甲烷稀释有机相并依次用1N盐酸、饱和碳氢 酸钠溶液和盐水萃取。溶剂的蒸发留下16.6g所需的式(115)的烯丙基化 合物。
1H-NMR(CDCl3,300MHz):3.02(d,3H);3.97(m,2H);5.14(ddd;1H);5.23(ddd,1H); 5.91(ddd,1H);7.09(s,2H);7.59(m,2H);8.23(m,2H);10.45(宽1H);10.68(宽t, 1H).
13C-NMR(CDCl3,75MHz):29.72;45.36;110.03;110.25;116.64;122.81;123.71;126.13; 126.17;132.02;132.10;134.54;134.62;135.25;145.79;146.95;182.22;182.56.
b)式(116)的化合物的合成
以类似于实施例1b)的方法氢化硅烷化式(115)的化合物(6.0g),得到 8.3g式(116)的甲硅烷基化合物.
1H-NMR(CDCl3,300MHz):0.75(dd,2H);1.79(五重峰,2H);3.00(d,3H);3.31(dt,2H); 3.51(s 9H);7.10(d,1H);7.15(d,1H);7.58(m,2H);8.23(m,2H);10.51(宽q,1H); 10.68(宽t,1H).
13C-NMR(CDCl3,75MHz):7.06;23.52;29.78;45.60;50.92;109.88;110.07;123.08;123.66; 126.13(2 x C);132.01(2 x C);134.63;134.68;146.17;146.95;182.25(2 x C).
实施例11:
a)式(117)的化合物的合成
把1-N-甲基-4-溴蒽醌(5.0g)、2.0ml乙醇胺(FLUKA)、0.1g铜粉和 1.8g乙酸钠加进15ml甲苯并边剧烈搅拌边加热到80℃。3h后,把该 混合物放进二氧化硅凝胶(230-400目,FLUKA)柱并用10∶1(V/V)的二氯 甲烷-甲醇洗脱,得到1.7g所需的式(117)的醇。
1H-NMR(CDCl3,300MHz):3.01(s,3H);3.52(t,2H);3.88(t,2H);7.08(d,1H);7.18(d,1 H);7.57(m,2v H);8.22(m,2H);10.48(宽,1H);10.74(宽,1H).
13C-NMR(S(O)(CD3)2,75MHz):30.00;45.53;60.71;109.06;109.11;124.54;125.25; 126.22;126.26;132.73(2 x C);134.47;134.51;146.62;147.28;181.06(2 x C).
b)式(118)的化合物的合成
以类似于实施例5b)的方法,用1.0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5g在 5ml 60℃甲苯内的生物催化剂酯化0.25g式(117)的化合物,在二氧化硅 凝胶(230-400目,FLUKA)柱上用洗脱剂乙酸乙酯洗脱后,得到0.25g 式(118)的蓝色酯。
1H-NMR(CDCl3,300MHz):1.96(dd,3H);2.89(d,3H);3.53(dt,2H);4.32(t,2H);5.55 (dq,1H);6.14(dq,1H);6.90(d,1H);7.00(d,1H);7.75(m,2H);8.18(m,2H);10.32 (宽q,1H);10.61(宽t,1H).
13C-NMR(CDCl3,75MHz):18.69;29.66;41.63;63.45;110.06;110.54;122.75;122.99; 126.07;126.15;126.40;131.96;132.11;134.42;134.56;136.10;145.37;146.85;167.33; 182.15;182.61.
实施例12:
a)式(119)的化合物的合成
以类似于实施例11a)的方法,把1.0g 1-N-甲基-4-溴蒽醌、1.0g 6- 氨基己醇(FLUKA)、0.6g碳酸钾和0.2g铜粉在5ml甲苯中加热到100 ℃,恒温26h。过滤该反应混合物,用丙酮洗涤并把残余物溶解在二氯 甲烷内。把该蓝色溶液加进二氧化硅凝胶(230-400目,FLUKA)柱并用 10∶2(v/v)的二氯甲烷-甲醇洗脱,得到0.5g所需的式(119)的蓝色醇。
1H-NMR(CDCl3,300MHz):1.32-1.61(m,6H);1.69(五重峰,2H);2.99(d,3H);3.29(q,2 H);3.58(t,2H);7.10(dd,2H);7.60(dd,2H);8.21(dd,2H);10.51(宽,1H);10.64 (宽t.1H).
13C-NMR(CDCl3,75MHz):25.86;27.27;29.83;29.88;32.95;43.11;63.04;109.90;110.09 123.24;123.69;126.17(2 x C);132.10(2 x C);134.03;134.68;146.34;147.03;182.35(2 x C).
b)式(120)的化合物的合成
以类似于实施例5b)的方法,在有4.0g生物催化剂存在下,把5.0g 式(119)的醇转化为式(120)的酯。在滤出催化剂并用二氯甲烷洗涤生物催 化剂后,得到5.8g式(120)的酯。
1H-NMR(CDCl3,300MHz):1.35-1.76(m,8H);3.02(d,3H);3.32(dt,2H);4.09(t,2H); 5.74(dd,1H);6.04(dd,1H);6.28(dd,1H);7.15(s,2H);7.61(m,2H);8.23(m,2H); 10.53(宽q,1H);10.66(宽t,1H).
13C-NMR(CDCl3,75MHz):26.15;27.21;28.91;29.76;29.90;43.08;64.77;109.84; 110.99;123.09;123.55;126.14(2 x C);128.77;130.66;132.01;132.03;134.63; 134.67;146.17;146.93;166.39;182.22(2 x C).
实施例13:式(121)的化合物的合成
以类似于实施例5b)的方法,在有2.5g生物催化剂存在下,把1.7g 式(119)的醇转化为式(121)的酯。在滤去催化剂,用二氯甲烷洗涤生物催 化剂并在二氧化硅凝胶(230-400目,FLUKA)柱(洗脱液:10∶3(v/v)的己 烷-乙酸乙酯)上纯化后,得到1.8g式(121)的酯。
1H-NMR(CDCl3,300MHz):1.37-1.52(m,4H);1.60-1.77(m,4H);1.87(dd,3H);3.02 (s,3H);3.32(dt,2H);4.08(t,2H);5.45(五重峰,1H);6.00五重峰,1H);7.15(m,2H);7.61 (m,2H);8.23(m,2H);10.50(宽,1H);10.70(宽,1H).
13C-NMR(CDCl3,75MHz):18.69;26.19;27.21;28.91;29.75;29.90;43.08;64.88; 109.83;110.04;123.05;123.50;125.38;126.12(2 x C);128.80;131.99;134.62; 134.66;136.65;146.14;146.90;167.57;182.20(2 x C).
实施例14:
a)式(122)的化合物的合成
在70ml甲苯内加进1-N-甲基-4-溴蒽醌(11.0g)、4.8g碳酸钾、0.5g 铜粉和8.3g N-Boc-1,6-二氨基己烷(ALFA AESAR)并边剧烈搅拌边加热 到75℃。2.5天后,加入另一份0.8g被护二胺。3.5天后,再加入另一 份1.0g被护二胺并继续搅拌24小时。过滤该混合物并依次用2N盐酸 (2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盐水洗涤有机相。溶剂的蒸发留下11.5g 式(122)的被护胺,无需进一步纯化就进行加工。
1H-NMR(CDCl3,300MHz):1.37-1.57(m,15H);1.72-1.81(m,2H);3.06-3.16(m,5H); 3.37(dt,2H);4.60(宽s,1H);7.20(s,2H);7.64-7.69(m,2H);8.32(m,2H);10.60 (宽q,1H);10,72(宽t,1H).
13C-NMR(CDCl3,75MHz):26.88;27.19;28.81;29.85;29.90;40.11;43.12;79.78;109.96; 110.14;123.24;123.70;126.20(2xC);132.12(2xC);134.68(2xC);146.31;147.04;153.08; 182.44(2xC).
b)式(123)的化合物的合成
在室温下,把2.2g Boc-被护的式(122)的化合物溶解在5ml二噁烷 内。然后在该混合物内加入10ml 4N盐酸在少量二噁烷内的溶液,同 时剧烈搅拌,直到式(122)的起始化合物都耗尽。然后蒸发该混合物并把 所得残余物溶解在水中。用二氯甲烷萃取水相,然后用4N氢氧化钠溶 液把pH值调到10,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和用硫酸钠干燥有机相,以回收 所需的蓝色胺。溶剂的蒸发留下1.3g式(123)的化合物。
1H-NMR(CDCl3,300MHz):1.31-1.52(m,4H);1.68-1.77(m,2H);2.68(宽t,2H); 3.02(d,3H);3.30(dq,2H);7.08(d,2H);7.60-7.65(m,2H);8.27(m,2H);10.53(宽 q,1H);10.65(宽t,1H).
13C-NMR(CDCl3,75MHz):27.03;27.44;29.78;29.98;34.07;42.49;43.16;109.82;110.04; 123.08;123.60;126.12;131.95;132.02;134.63;134.68;146.22;146.92;153.08;182.20; 182.24.
c)式(124)的化合物的合成
把式(123)的化合物(3.20g)与2.8ml三乙胺一起溶解在45ml室温干 燥二氯甲烷内,然后冷却到-40℃~-50℃。在该温度下把0.88ml溶解在 5ml二氯甲烷内的氯丙烯酸滴加进该混合物。在式(123)的所有起始胺都 耗尽后,依次用1N盐酸(3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盐水萃取有机相。 有机相的蒸发留下蓝色残余,在二氧化硅凝胶(230-400目,FLUKA)柱 上用8∶2(v/v)的洗脱剂纯化后,得到1.7g式(124)的酰胺。
1H-NMR(CDCl3,300MHz):1.33-1.58(m,4H);1.65-1.75(m,2H);3.03(s,3H);3.24- 3.37(m,4H);5.54(dd,1H);5.60(宽s,1H);6.00(dd,1H);6.18(dd,1H);7.17(d,2H); 7.58(m,2H);8.23(m,2H);10.56(宽q,1H);10.68(宽t,1H).
13C-NMR(CDCl3,75MHz):26.94;27.84;29.72;29.75;29.84;39.75;42.93;109.57;109.75; 123.13;123.51;126.00;126.08(2xC);128.97;131.30;131.93(2xC);134.54;146.19; 146.91;165.91;182.32;182.37.
实施例15:式(125)的化合物的合成
以类似于实施例8c)的方法,用1.7ml氯甲基丙烯酸和5.5ml三乙 胺把3.50g式(123)的胺转化为式(125)的酰胺。加热到室温后,依次用1 N盐酸(3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盐水萃取有机相。在硫酸钠上干燥 有机相并蒸发,得到蓝色残余,在二氧化硅凝胶(230-400目,FLUKA)柱 上用洗脱剂乙酸乙酯纯化之,得到2.3g式(125)的蓝色酰胺。
1H-NMR(CDCl3,300MHz):1.36-1.62(m,6H);1.71(五重峰,2H);1.94(dd,3H);3.02(d,3 H);3.29(m,4H);5.26(宽q,1H);5.64(宽q,1H);6.01(宽t,1H);7.08(s,2H); 7.64(m,2H);8.26(m,2H);10.54(宽q,1H);10.65(宽t,1H).
13C-NMR(CDCl3,75MHz):19.09;26.99;27.1;29.73;29.77;29.81;39.89;43.00;109.72; 109.91;119.28;123.10;123.54;126.06;126.10;131.96(2 x C);134.60;134.61;140.42; 146.17;146.91;168.62;182.05(2 x C).
实施例16:式(126)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26)的化合物获得如下:用14ml在70ml甲苯内的甲基丙烯酸 甲酯和3.5g生物催化剂NOVO 435(Novozymes,Denmark)在60℃和450 mbar下酰化相应前体醇(2.5g)(见WO-A-02/088289)24h。滤出固体并用 甲苯洗涤之。然后蒸发有机相并把残余物溶解在异丙醇内。加入二氯甲 烷,以获得透明溶液,再加入20.0g碱性离子交换树脂(Ambersep 900 OH(FLUKA))。在室温下搅拌30min后,滤出树脂并蒸发去有机相,得 到3.0g式(126)的酯。
1H-NMR(CDCl3,300MHz):1.96(dd,3H);3.24(s,2H);3.91(t,2H);4.43(t,3H);5.46(dq, 1H);6.06(dq,1H);7.28(dd,1H);7.31(dd,1H);7.82(m,4H);8.63(dt,2H);8.67(ddd,2 H).
13C-NMR(CDCl3,75MHz):18.57;38.77;50.42;62.46;104.22;121.72;123.67;126.23; 136.01;136.97;148.83;155.55;155.80;156.99;167.48.
实施例17:式(127)的化合物的合成
把7.0g式(128)的化合物的异构混合物[见WO-A-02/083796]
溶解在70ml 0℃的二氯甲烷内并用1.0ml氯丙烯酸、2.3ml二异丙 基乙胺(FLUKA)和50mg二甲基氨基吡啶(FLUKA)处理之。搅拌该混合 物并在24h内加热到室温。用二氯甲烷稀释该反应混合物并依次用1N 盐酸、饱和碳氢酸钠溶液和盐水萃取。蒸发去溶剂并在二氧化硅凝胶 (230-400目,FLUKA)柱上用2∶10(v/v)的乙酸乙酯-己烷洗脱剂纯化绿色 残余物,得到4.5g式(127)的化合物。
IR:2959;2925;2872;1740(C=O);1586(C=N);1499(C=C);1256;1177;1088;799;745.
实施例18: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氧化铝纳米颗粒
把150g氧化铝纳米颗粒(Nyacol Corp.,Nyacol Al20 DW,22%纳米氧 化铝在水中的分散体)与250ml乙醇(EtOH)混合。在该均匀混合物中滴 加进27g 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Fluka purum)。加完后,加热该混合 物到50℃,恒温15h。然后通过在旋转蒸发器内蒸发EtOH/H2O,使混 合物的体积减小到约1L。把所得的固体再分散在EtOH内,形成11.4 wt%的不透明分散体。
分析:
热重分析(TGA;从50℃~800℃的升温速率:10℃/min):失重:27.9 wt%,对应于有机材料。
元素分析:发现:N:4.16wt%:对应于17.3wt%的有机含量。
TGA和EA结果之间的差别是因为在热处理期间从无机基体失水和 表面上缩合过程产生水。
透射电镜(TEM):对于各初级纳米颗粒,得到平均直径为50~60nm。
动态光散射(DLS):平均直径d=164nm。
实施例19: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把510g Ludox TMA(Helm AG,34%纳米二氧化硅在水中的分散体) 与2490g乙醇混合。在该均匀混合物内滴加进345g 3-氨基丙基三甲氧 基硅烷(Fluka purum)。加完后,加热该混合物到50℃,恒温18h。然后 通过在旋转蒸发器内蒸发EtOH/H2O,使混合物的体积减小到约1L。加 入共4L己烷,剧烈摇晃该混合物,在分离漏斗内分离两相,以除去未 反应的氨基硅烷。在旋转蒸发器内在真空下把水/乙醇底相浓缩成湿糊,然 后把它再悬浮在1L EtOH中。获得共1199g溶液,其固体含量为27.3wt%。
分析:
热重分析(TGA;从50℃~600℃的升温速率:10℃/min):失重:25.2 %,对应于有机材料。
元素分析:发现:C:17.68%,H:4.65%,N:6.73%,对应于28.1 %有机含量,与TGA值吻合较好。
透射电镜(TEM):对于各纳米颗粒,得到平均直径为35~40nm。
动态光散射(DLS):平均直径d=90~110nm。
实施例20:3-巯基丙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把510g Ludox TMA(Helm AG,34%纳米二氧化硅在水中的分散体) 与2490g乙醇混合。在该均匀混合物内滴加进188g 3-巯基丙基甲基二 甲氧基硅烷(ABCR Gelest)。加完后,加热该混合物到50℃,恒温18h。 然后通过在旋转蒸发器内蒸发乙醇和水,使混合物的体积减小到约1L。 加入共4L正己烷,剧烈摇晃该混合物,在分离漏斗内分离两相,以除 去未反应的巯基丙基甲基硅烷。在旋转蒸发器内在真空下把水/乙醇底相 浓缩成湿糊,然后把它再悬浮在1.5L EtOH内。获得共1508g溶液,其 固体含量为19.4wt%。
分析:
热重分析(TGA;从50℃~600℃的升温速率:10℃/min):失重:14.4 wt%,对应于有机材料。
元素分析:发现:S:5.04wt%,对应于14.2wt%有机含量,与TGA 值吻合良好。
透射电镜(TEM):对于各纳米颗粒,得到平均直径为35~40nm。
动态光散射(DLS):平均直径d=38nm。
实施例21:彩色和离子式带电纳米颗粒的制备
(把蒽醌、十二烷基和羧酸酯基化学键接到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
在6.5g 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固体含量 为26.2wt%)(按照实施例19可获得)内加入30g二甲基乙酰胺(DMA)。 把1.55g(4.1mmol)按照实施例5b)可获得的式(108)的蒽醌染料溶解在 10g DMA内并在室温下加进纳米颗粒分散体。在反应中加入催化剂 NaOMe。在50℃下搅拌该反应分散体15h。然后,用1H-NMR验证无残 余丙烯酸双键留下。然后,在分散体内加入0.54g(2.05mmol)丙烯酸十 二烷基酯(Fluka,Mw=240g/mol)。在50℃下再搅拌该反应分散体15h。 然后,用1H-NMR验证无残余丙烯酸双键留下。冷却该反应分散体后, 加入0.2g(2.05mmol)琥珀酸酐并在室温下搅拌3h。最后,在分散体 内加入0.18g NaHCO3并搅拌30min。在从分散体中滤出固体后,在旋 转蒸发器内蒸发去溶剂,得到红色树脂。把树指分散在丙酮内并以2000 rpm离心20min。把所得固体再分散在新鲜丙酮内并再用离心法分离。 重复该澄清步骤直到丙酮相为无色透明。在真空下干燥固体并分散在甲 苯内,同时加入0.3ml Arquad 18/50(Akzo Nobel),获得稳定的红色分散 体。
分析:
热重分析(TGA;从50℃~800℃的升温速率:10℃/min):失重:82.7 wt%,对应于有机材料。
动态光散射(DLS):平均直径d=194nm。
透射电镜(TEM):约30nm。
Z电势:-30.9mV
迁移率:0.076*10-8m2/Vs
实施例22:彩色和离子式带电纳米颗粒的制备
(把蒽醌、十二烷基和磺酸酯基化学键接到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
在3.1g 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固体含量 为26.2wt%)(按照实施例19可获得)中加入20g DMA。把0.75g(1.97 mmol)按照实施例5b可获得的式(108)的蒽醌染料溶解在10g DMA中并 在室温下加进纳米颗粒分散体。加入NaOMe作为催化剂。在50℃下搅 拌该反应分散体15h。然后用1H-NMR验证无残余丙烯酸双键留下。然 后,在该分散体中加入0.47g(1.96mmol)丙烯酸十二烷基酯(Fluka, Mw=240g/mol)。在50℃下再搅拌该反应分散体15h。然后用1H-NMR 验证无残余丙烯酸双键留下。在冷却该反应分散体后,加入0.5g(3.93 mmol)1,3-丙烷砜并在50℃下搅拌16h。在高真空旋转蒸发器内蒸发去 溶剂,得到红色树脂。把该树指分散在丙酮内并以2000rpm离心20min。 把所得固体再分散在新鲜丙酮内并用离心法再分离。重复该澄清步骤直 到丙酮相为无色透明。在真空下干燥固体并分散在甲苯中,同时加入0.3 ml Arquad 18/50(Akzo Nobel),获得稳定的红色分散体。
分析:
热重分析(TGA;从50℃~800℃的升温速率:10℃/min):失重:76 wt%,对应于有机材料。
动态光散射(DLS):平均直径d=81nm。
透射电镜(TEM):d=30nm。
Z电势:-7.0mV
迁移率:-0.01*10-8m2/Vs
实施例21和22中表面改性的分散带电颗粒的Z电势ξ(mV)用 Malvern Zetasizer Nanoseries测定,电泳迁移率μ(cm2/Vs)从 Smoluchowsky关系(ξ=μη/ε,其中μ是迁移率,η(cP)是介质的粘度, ε是介电常数)计算。
实施例21和22中给出的Z电势和迁移率说明相应颗粒作为电泳显 示颗粒的适用性。
以类似于实施例21和22的方法,用按照实施例18的3-氨基丙基 硅烷改性的氧化铝纳米颗粒或按照实施例20的3-巯基丙基硅烷改性的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得到相应的颗粒。
实施例1~4和6~17给出了能用来制备官能化二氧化硅颗粒或氧 化铝颗粒的其它染料。
实施例23:式(129)的化合物的合成
把商品(Fluka)1-氨基-蒽醌(8.9g)和碳酸钠(4.4g)溶解在200ml邻二 氯苯内并加热到150℃~160℃。在30min内,边搅拌边把溶解在20ml 邻二氯苯内的氯甲基丙烯酸(4.6g)加进该混合物。然后在160℃下再搅 拌该反应混合物1h,直到起始材料都耗尽,然后冷却到室温。过滤该 混合物并用己烷处理滤出物以沉淀粗产物,过滤粗产物并用甲醇洗涤 之。从苯内结晶粗产物,得到8.8g所需的化合物。
1H-NMR(CDCl3,300MHz):2.20(dd,3H);5.65(宽q,1H);6.14(宽q,1H);7.72- 7.82(m,3H);8.03(dd,1H);8.21-8.30(m,2H);9.19(dd,1H);12.76(宽s,1H).
13C-NMR(CDCl3,75MHz):18.97;118.04;122.16;122.72(2 x C),126.25;127.20;127.55; 132.98;134.18;134.42;134.51;135.96;140.77;142.42;167.65;182.67;187.40.
实施例24:
a)式(130)的化合物的合成
把商品(Fluka)溴-胺酸(20.0g)、碳酸钾(8.6g)、6-氨基己-1-醇(12.5g) 和硫酸铜(0.8g)溶解在100ml去离子水中并加热到80℃,恒温3~4h, 直到起始化合物都耗尽。然后冷却该反应混合物到50℃并过滤之。用水 (50℃)洗涤残余物并把组合的冷却含水相溶解在二氯甲烷内。弃去有机 相并把含水相与氯化钠一起研磨,以沉淀出所需的化合物,过滤并在60 ℃/0.1乇下干燥之,得到9.0g式(130)的纯化合物。
1H-NMR(CD3OD300MHz):1.42-1.65(m,6H);1.74-1.82(m,2H);3.47(t,2H);3.58(t, 2H);7.32(m,2H);7.92(s,1H);8.26-8.32(m,2H).
13C-NMR(DMSO-D6,75MHz):26.05;27.25;29.98;33.27;42.93;61.41;109.45;109.83; 121.59;126.34;126.50;126.77;133.01;133.12;134.56;143.60;143.98;145.88;181.31; 182.14.
b)式(131)的化合物的合成
把式(130)的化合物(0.5g)、甲基丙烯酸甲酯(1.0ml)和脂酶NOVO 435(Novozymes,Denmark)加进5ml叔丁醇并在450mbar下加热到60 ℃。搅拌该混合物48h,有时补给溶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3次5ml溶剂 和1ml酯)。然后过滤该混合物,用甲醇洗涤并蒸发滤出物,以得到粗 产物,在二氧化硅凝胶柱上纯化之(洗脱剂:10-1的二氯甲烷-甲醇),得 到0.23g式(131)的纯化合物。
1H-NMR(DMSO-D6,300MHz):1.21-1.43(m,6H);1.65-1.85(m,2H);2.49(s,3H);3.39 (t,2H);4.08(t,2H);5.62(宽q,1H);5.99(宽q,1H);7.74-7.77(m,3H);8.19- 8.24(m,2H);10.69(宽1H).
13C-NMR(DMSO-D6,75MHz):18.83;25.98;26.95;28.85;29.77;42.86;65.00;109.44; 109.78;121.54;126.14;126.37;126.52;133.03;133.12;134.61(2 x C);136.13;143.66; 144.19;145.92;167.16;181.32;182.12.
实施例25:
a)式(132)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32)的化合物以类似于实施例1中合成化合物(101)的方法获得。 把1-氟-蒽醌(20.0g)、商品(Fluka)己胺(14.0ml)、碳酸钾(15.0g)和铜(0.3 g)加进200ml二噁烷并回流20h,直到所有的起始材料都耗尽。冷却该 混合物并过滤之。然后把残余物溶解在乙酸乙酯内并依次用1N盐酸、 饱和碳氢酸钠溶液和盐水洗涤之。溶剂的过滤和蒸发留下26.2g式(132) 的纯化合物供下一步用。
1H-NMR(CDCl3,300MHz):0.84(t,3H);1.25-1.32(m,4H);1.36-1.46(m,2H);1.69 (五重峰,2H);3.23(t,2H);6.96(dd,1H);7.44(dd,1H);7.49(dd,1H);7.56-7.68(m,2H); 8.12-8.19(m,2H).
13C-NMR(CDCl3,75MHz):14.41;22.95;27.23;29.44;31.91;43.55;113.13;115.91;118.28; 126.84;126.88;133.04;133.22;134.06;134.84;135.21;135.41;151.73;183.85;185.02.
b)式(133)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33)的化合物按文献方法(K.S.Chamberlain,Synth.Commun.1995, 25,27)获得。把式(132)的化合物(15.3g)和48%氢溴酸(8.5g)溶解在-10℃ 的85ml乙酸和50ml丙酸的混合物内。在1h内在该混合物内加入商品 (Fluka)溴(2.8ml)。继续搅拌又1h,直到起始材料都耗尽。然后加入饱 和硫化氢钠(50ml),得到粘性残余物,把它溶解在二氯甲烷内。依次用 饱和碳酸氢钠、使之呈中性的1N氢氧化钠和盐水洗涤。常规操作留下 式(133)的化合物,是慢慢固化的油(18.1g)。
1H-NMR(CDCl3,300MHz):0.84(t,3H);1.24-1.31(m,4H);1.34-1.43(m,2H);1.65 (五重峰,2H);3.18(t,2H);6.95(dd,1H);7.54-7.62(m,3H);8.06-8.10(m,2H);10.00 (宽,1H).
13C-NMR(CDCl3,75MHz):14.40;22.93;27.20;29.38;31.88;43.74;108.46;114.58;118.62; 126.33;127.04;131.64;133.25;133.58;133.78;134.06;142.40;151.63;182.98;184.25.
c)式(134)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34)的化合物,按实施例12中对化合物(119)给出的方法,从4.0 g式(133)的化合物、2.4g氨基-己醇、2.2g碳酸钾和0.1g铜,在无溶剂 条件下获得。在100℃下经过24h后,冷却该混合物并溶解在乙酸乙酯 内,过滤并依次用1N盐酸、饱和碳酸钠和盐水萃取有机相。常规操作 得到粗产物,在二氧化硅凝胶柱(洗脱剂:10-3~0-1的己烷-乙酸乙酯) 上纯化之,得到2.7g蓝色固体。
1H-NMR(CDCl3,300MHz):0.84(t,3H);1.26-1.31(m,4H);1.36-1.46(m,6H);1.54 (五重峰,2H);1.70(五重峰,4H);3.30(t,2H);3.32(t,2H);3.59(t,2H);7.17(s,2H);7.56- 7.62(m,2H);8.20-8.26(m,2H).
d)式(135)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35)的化合物,按照实施例5中对化合物(108)给出的方法,从 3.4g式(134)的化合物、3.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和3.0g NOVO 435在20 ml甲苯内获得。常规操作和在二氧化硅凝胶柱(洗脱剂:10-3的己烷-乙 酸乙酯)上的纯化产生3.5g蓝色酯。
1H-NMR(CDCl3,300MHz):0.91(t,3H);1.34-1.39(m,4H);1.43-1.57(m,6H);1.68- 1.84(m,4H);1.94(q,3H);3.36(dt,4H);4.15(t,2H);5.53(五重峰,1H);6.08(五重峰,1H); 7.18(s,2H);7.63-7.68(m,2H);8.28-8.33(m,2H);10.76(宽,2H).
13C-NMR(CDCl3,75MHz):14.41;18.69;22.93;26.19;27.20;27.23;28.92;29.91;29.99; 31.93;43.24;43.42;64.88;110.07;110.13;123.66;123.80;125.37;126.18(2 x C);132.09; 132.11;134.66;134.69;136.67;146.09;146.16;167.59;182.32;182.39.
实施例26:
a)式(136)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36)的化合物,按实施例25中对式(132)的化合物所给出的方法, 从15.0g 1-氟-蒽醌、0.2g十八烷基胺(Fluka)、10.0g碳酸钾和0.25g铜 在200ml己烷内获得。常规操作产生28.5g式(136)的红色胺。
1H-NMR(CDCl3,300MHz):0.80(t,3H);1.15-1.45(m,30H);1.68(五重峰,2H);3.22(t,2 H);6.95(dd,1H);7.42(dd,1H);7.48(dd,1H);7.56-7.68(m,2H);8.11-8.18(m,2H).
13C-NMR(CDCl3,75MHz):14.49;23.06;27.56;29.48;29.73;29.91;29.97;30.02(2 x C); 30.06(7 x C);32.29;43.49;113.17;115.84;118.20;126.83;126.87;133.01;133.22;134.03; 134.83;135.22;135.39;151.78;183.84;164.98.
b)式(137)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37)的化合物,按实施例25中对式(133)的化合物所给出的方法, 从28.0g式(136)的化合物、10.0g 48%氢溴酸和3.3ml溴,在60ml丙 酸和100ml乙酸内获得。类似的操作产生26.8g式(137)的溴化物。
1H-NMR(CDCl3,300MHz):0.80(t,3H);1.15-1.45(m,30H);1.64(五重峰,2H);3.18(dt,2 H);6.74(d,1H);7.54-7.65(m,3H);8.05-8.15(m,2H);10.00(宽,1H).
13C-NMR(CDCl3,75MHz):14.49;23.06;27.52;29.41;29.47;29.73;29.89;29.97;30.02(2 x C);30.07(6 x C);32.29;43.46;108.46;114.57;118.61;126.33;127.05;131.64;133.25; 133.59;133.79;135.36;142.41;151.64;182.97;184.25.
c)式(138)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38)的化合物,按实施例25中对式(134)的化合物所给出的方法, 从19.0g式(137)的化合物、8.6g氨基己醇、40mg铜和8.0g碳酸钾获 得。粗物质通过柱色谱术(洗脱剂:乙烷-乙酸乙酯:10-2~10-6)的纯化 产生6.6g式(138)的化合物。
1H-NMR(CDCl3,300MHz):0.80(t,3H);1.26-1.60(m,36H);1.65-1.78(m,4H);3.30 (dt,4H);3.59(t,2H);7.20(s,2H);7.58-7.64(m,2H);8.21-8.27(m,2H).
13C-NMR(CDCl3,75MHz):14.49;23.06;25.83;27.20;27.50;29.64;29.71;29.79;29.8; 29.97;30.02(2 x C);30.06(6 x C);32.28;32.94;43.92;44.08;63.07;108.46;114.57; 118.61;124.24;124.15;126.35(2 x C);132.51(2 x C);134.49;134.53;145.33;151.64; 182.83;182.93.
d)式(139)的化合物的合成
式(139)的化合物,按实施例25中对式(135)的化合物所给出的方法, 从6.6g式(138)的化合物、5.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和5.0g NOVO 435获 得。粗物质通过柱色谱术(洗脱剂:乙烷-乙酸乙酯:10-1~1-2)的纯化产 生6.2g式(139)的化合物。
1H-NMR(CDCl3,300MHz):0.89(t,3H);1.26-1.60(m,36H);1.65-1.78(m,4H);1.95 (dd,3H);3.30-3.41(m,4H);4.16(t,2H);5.53(m,1H);6.09(m,1H);7.23(s 2H);7.64- 7.69(m,2H);8.29-8.37(m,2H).
13C-NMR(CDCl3,75MHz):14.49;18.69;23.06;26.19;27.20;27.54;28.92;29.71;29.74; 29.86;29.89;29.97;30.02(2 x C);30.06(6 x C);32.28;43.42;43.63;64.88;110.04;123.78; 123.95;125.38(2 x C);126.24(2 x C);126.89;132.23(2 x C);134.62;134.65;136.67; 145.93;167.60;182.51;182.58.
实施例27:下式化合物的合成
在23.6g 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固体含 量26.2wt%)(按照实施例18获得)内加入30g水、0.15g Cu(I)Cl(Fluka puriss.)和0.38g LiOH(Fluka puriss.)。边搅拌边在该反应分散体内加入11 g下式化合物。
在70℃下搅拌该反应15h。然后,加入50ml乙醇以沉淀产物。然后以 2000rpm离心该混合物15min并再悬浮在乙醇中,共3次。中间产物 是发黄-棕色粉末,而且可再分散在水中。
分析
热重分析(TGA:50℃~800℃的升温速率:10℃/min):失重:36.5 wt%,对应于有机材料。
在水中的Z电势:-42.3mV
迁移率:-3.3*10-8m2/Vs
然后,把1/4上述中间产物粉末再悬浮在乙醇内以获得均匀悬浮体。 在其中加入2.4g丙烯酸硬脂酯(Aldrich,CAS 4813-57-4),以痕量甲醇钠 (Fluka,CAS 124-41-4)作为催化剂。在50℃下搅拌该反应15h。然后以 2000rpm离心所得带棕色悬浮体15min。把残余物再分散在甲苯内并用 硫酸钠干燥之。过滤、蒸发去溶剂并在真空下干燥后,得到发黄-棕色粉 末。把它再分散在Isopar G中,得到固体含量为5wt%的黄色透明分散 体。
分析:
热重分析(TGA:50℃~800℃的升温速率:10℃/min):失重:63wt%, 对应于有机材料。
动态光散射(DLS):平均直径d=207nm
Z电势:-40mV
迁移率:-0.05*10-8m2/Vs
实施例28:下式化合物的合成
在5.9g 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固体含量 为26.2wt%)(按照实施例18获得)内加入50g DMA。然后,用旋转蒸发器 除去乙醇,得到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DMA分散体。 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37g下式化合物、
2.24g下式化合物、
0.1g LiOH(Fluka puriss.)和10g水。在105℃下搅拌该反应15h。然后用 旋转蒸发器蒸发去溶剂。然后用乙醇3次和用水2次再分散所得绿色粉 末并在2000rpm下离心15min。蒸发去溶剂并在真空下干燥绿色粉末。 得到4.6g绿色粉末。
分析:
热重分析(TGA:50℃~800℃的升温速率:10℃/min):失重:51.3 wt%,对应于有机材料。
然后,把0.5g绿色中间产物再分散在30g水中并加入0.2g丙烯 酸2-苯氧基乙酯(Aldrich,CAS 48145-04-6)。在70℃下搅拌该反应15h。 通过加入二乙基醚除去过量的丙烯酸酯并用分离漏斗分离两相。该步骤 重复4次。然后,把含水相与50ml碳酸异丙烯酯混合并加入0.5ml氢 氧化二甲基十二烷基乙基铵(Fluka,CAS 19184-59-9)。以该步骤把纳米颗 粒分散在有机相内并除去水。然后依次用水洗涤该碳酸异丙烯酯分散体 4次。干燥后,含硫酸钠的碳酸异丙烯酯分散体导致1.5wt%纳米颗粒的 绿色透明分散体。
分析:
动态光散射(DLS):平均直径d=147nm
在碳酸异丙烯酯内的Z电势:-52.2mV
迁移率:-1.2*10-8m2/Vs
实施例29:下式化合物的合成
在23g 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固体含量 为26.2wt%)(按照实施例18获得)中加入50ml DMA。然后,用旋转蒸发 器除去乙醇,得到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DMA分散 体。然后边搅拌边加入11.8g下式化合物、
0.38g LiOH(Fluka puriss.)和10g水。在105℃下搅拌该反应15h。然后 通过蒸发3/4溶剂浓缩该反应混合物。然后用20ml乙醇稀释所得的红 色分散体并超声处理30min。然后,在2000rpm下离心处理该混合物 20min。把所得残余物再分散在乙醇内并再进行离心。重复该处理4次。 然后蒸发去溶剂并在真空下干燥红色粉末。得到14g红色粉末。再分散 该产物在水中,得到透明的红色分散体。
分析:
热重分析(TGA:50℃~800℃的升温速率:10℃/min):失重:51.3 wt%,对应于有机材料。
动态光散射(DLS):平均直径d=106nm
Z电势:-48.3mV
迁移率:-1.1*10-8m2/Vs
然后,把0.5g红色中间产物再分散在30g水中并加入0.2g丙烯 酸2-苯氧基乙酯(Aldrich,CAS 48145-04-6)。在70℃下搅拌该反应15h。 通过加入二乙基醚除去过量的丙烯酸酯并用分离漏斗分离两相。该步骤 重复4次。然后,把含水相与50ml碳酸异丙烯酯混合并加入0.5ml氢 氧化二甲基十二烷基乙基铵(Fluka,CAS 19184-59-9)。以该步骤把纳米颗 粒分散在有机相内并除去水。然后用水依次洗涤该碳酸异丙烯酯分散体 4次。干燥后,含硫酸钠的碳酸异丙烯酯(Aldrich,CAS 108-32-7)分散体 导致呈绿色的1.3wt%纳米颗粒透明分散体。
分析:
热重分析(TGA:50℃~800℃的升温速率:10℃/min):失重:86wt%, 对应于有机材料。
动态光散射(DLS):平均直径d=86nm
在碳酸异丙烯酯内的Z电势:-52.3mV
迁移率:-1.2*10-8m2/Vs
实施例30:下式化合物的合成
在1.5g 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固体含量 为26.2wt%)(按照实施例18获得)内加入20g甲醇和10g二氯甲烷。搅 拌该分散体并加入1.96g聚二甲基硅氧烷单丙烯酸酯(Mw约为1000 g/mol)。在50℃搅拌该反应15h。在反应混合物冷却下来后,挥发去溶 剂并在真空下干燥无色树脂。然后把所得树脂再分散在Isopar G中,得 到15wt%透明分散体。
分析:
动态光散射(DLS):平均直径d=152nm
然后,将100ml以上制成的分散体与10g水、0.4g下式化合物
和0.013g LiOH(Fluka puriss.)进行混合。用超声均化该混合物,以得到 均匀乳液,然后在50℃下超声处理其4h。冷却下来后,用分离漏斗把 两相彼此分离开。用水充分洗涤有机相。最后蒸发去溶剂并得到红色树 脂,真空干燥所得的树脂。把最终产物再分散在十甲基四硅氧烷 (Aldrich,CAS 142-62-8)内,得到5wt%红色透明分散体。。
分析:
热重分析(TGA:50℃~800℃的升温速率:10℃/min):失重:86wt%, 对应于有机材料。
动态光散射(DLS):平均直径d=82nm
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内的Z电势:-17.9mV
迁移率:-0.007*10-8m2/Vs
实施例31:合成下式化合物
在2g 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固体含量为 26.2wt%)(按照实施例18获得)内加入20g甲醇和10g二氯甲烷。搅拌 该分散体并加入8.2g聚二甲基硅氧烷单丙烯酸酯(Mw约5000g/mol)。 在50℃搅拌该反应15h。在反应混合物冷却下来后,蒸发去溶剂并在真 空下干燥无色树脂。然后,把4.2g树脂分散在30g甲苯内。边搅拌边 在分散体内加入0.34g相应染料(见上面)。然后在100℃搅拌该反应4h。 冷却下来后,用水彻底洗涤所得的分散体。最后蒸发去溶剂并在真空下 干燥所得的蓝色树脂。把最终产物再分散在十甲基四硅氧烷 (Aldrich,CAS 142-62-8)内,得到15wt%红色透明分散体。
分析:
热重分析(TGA:50℃~800℃的升温速率:10℃/min):失重:88.6 wt%,对应于有机材料。
动态光散射(DLS):平均直径d=97nm
迁移率:-0.005*10-8m2/Vs
实施例32:合成下式化合物
在5g 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固体含量为 26.2wt%)(按照实施例18获得)内加入80g DMA和1.51g化合物(135)。 在50℃搅拌该分散体15h。然后加入0.5g丙烯酸硬脂酯(Aldrich,CAS 4813-57-4)。在50℃搅拌该反应15h。反应混合物冷却下来后,加入0.16 g琥珀酸酐(Fluka,108-30-5)。搅拌该反应溶液3h后,加入2ml氢氧化 二甲基十二烷基乙基铵(Fluka,CAS 19184-59-9)。然后蒸发去溶剂并在真 空下干燥所得的蓝色粉末。把最终产物再分散在十二烷(Fluka,CAS 140-70-3)内,得到15wt%蓝色透明分散体。
分析:
在十二烷中的Z电势:-9mV
迁移率:-0.008*10-8m2/Vs
实施例33:合成下式化合物
在2.5g 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固体含量 为26.2wt%)(按照实施例18获得)内加入80g DMA和1.52g化合物 (139)。在50℃搅拌该分散体15h。反应混合物冷却下来后,加入0.16g 琥珀酸酐(Fluka,108-30-5)。搅拌该反应溶液4h后,加入0.065g NaHCO3并搅拌1h。在3000rpm下离心所得蓝色悬浮体10min。用DMA洗涤 蓝色固体,然后再悬浮在水中。然后过滤该悬浮体并用水洗涤蓝色滤出 物。在真空下干燥固体。得到1.7g蓝色粉末。然后,通过加入0.7ml苯 扎氯铵(CAS 68424-85-1)并超声处理2h,使0.5g产物再分散在40ml 2- 丙醇内。过滤该悬浮体并依次用2-丙醇、乙醇和水洗涤滤出物。在真空 下干燥粉末后,把它再分散在十二烷内,得到2.5wt%透明的蓝色分散体。
分析:
Z电势:-20.5mV
迁移率:-0.018*10-8m2/Vs
实施例34:合成下式化合物
在5g 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固体含量为 26.2wt%)(按照实施例18获得)内加入80g DMA和0.9g化合物(129)。 在50℃搅拌该分散体15h。然后加入0.5g丙烯酸硬脂酯(Aldrich CAS 4813-57-4)。在50℃搅拌该反应15h。反应混合物冷却下来后,加入0.16 g琥珀酸酐(Fluka,108-30-5)。搅拌该反应溶液3h后,加入2ml氢氧化 二甲基十二烷基乙基铵(Fluka,CAS 19184-59-9)。然后,蒸发去溶剂并依 次用乙醇和水洗涤所得到的发黄-棕色粉末。然后在真空下干燥之。把最 终产物再分散在十二烷(Fluka,CAS 140-70-3)内,得到15wt%黄色透明分 散体。
分析:
Z电势:-14mV
迁移率:-0.013*10-8m2/Vs
实施例35:合成下式化合物
在5g 3-氨基丙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固体含量为 26.2wt%)(按照实施例18获得)内加入80g DMA和2g化合物(139)。在 50℃搅拌该分散体15h。然后,加入0.5g丙烯酸硬脂酯(Aldrich CAS 4813-57-4)。在50℃搅拌该反应15h。反应混合物冷却下来后,加入0.16 g琥珀酸酐(Fluka,108-30-5)。搅拌该反应溶液3h后,加入过量乙醇。然 后离心该混合物并用DMA和乙醇洗涤4次。然后,蒸发去溶剂并在真 空下干燥所得到的蓝色粉末。把最终产物再分散在十二烷(Fluka,CAS 140-70-3)内。然后在分散体内加入NaHCO3。过滤出固体后,得到产物 含量为15wt%的蓝色透明分散体。
分析:
在十二烷内的Z电势:-12mV
迁移率:-0.01*10-8m2/Vs
调节所述产物Z电势的方法:
为使本发明纳米颗粒分散体,尤其前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那些,获 得更好的电泳性能,它们可包含不同的添加剂,如带酸性或碱性基团的 聚合物或小分子,它们能保证有效的电荷分离并提高颗粒的Z电势和电 泳迁移率。
通过在含酸性基团的分散纳米颗粒中加入电子给体或质子受体化 合物,能改善分散体的开关性能。
这类材料的实例是包括胺(伯、仲、叔);与仲或叔单-、齐聚-或聚- 胺的共聚物;饱和的、不饱和的及芳族N-杂环;以及苯基和萘基的小分 子或聚合物,如氨基官能化(甲基)丙烯酸酯,如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 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 酸叔丁基氨基乙酯、2-、3-或4-乙烯基吡啶,4-二甲基氨基苯乙烯,N- 乙烯基咪唑或它们与有机或无机酸的盐;聚乙烯亚胺等。
通过在含碱性基团的分散纳米颗粒中加入电子受体或质子给体化 合物,能改善分散体的开关性能。这类材料的实例是包括酸的小分子或 聚合物,如烷基、芳基、烷芳基羧酸;磺酸和它们的盐;水杨酸、马来 酸、丙烯酸和它们的盐;伯和仲酰胺聚酰亚胺;聚琥珀酰亚胺和类似物; 季铵盐和类似物。
通过在分散纳米颗粒中加入无机或有机酸或可溶性酸的金属盐或 配合物,分散体内颗粒的Z电势分布变窄而Z电势值和相关的迁移率增 高。这类材料的实例是适用的电荷控制剂,如烷基化芳基磺酸盐,如 Basic Barium、Neutral Barium、Calcium和类似物(可获自 Chemtura)。另一类电荷控制剂包括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如Chevron’s Oloa 11000和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