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有生物活性的寡糖的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能用于合成 1→6连接的、具有1,2反式糖苷键的吡喃式寡糖合成方法。
1→6连接的、具有1,2反式糖苷键的吡喃式寡糖存在于很多天然产物中, 如酵母细胞壁多糖含有α1→6连接的甘露寡糖片段,而植物的细胞壁的多糖含有 β1→6连接的半乳寡糖片段,它们都具有1,2反式糖苷键的结构。在已报道的 1→6连接的合成中,都是用保护—去保护的逐步合成策略。我们的研究组首次报 道了通过原酸酯的中间体,用不保护的、或部分保护的糖基受体,能够选择性 地得到1→6连接的、具有1,2反式糖苷键的双糖及三糖(见王为孔繁祚J Org.Chem.63(1998)5744;王为 孔繁祚Angew.Chem.Int.Ed.38(1999) 1247;孔繁祚 王为 中国发明专利971257788.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由活化的糖基供体与不保护的或部分保护的糖基受体直 接偶连,不经过原酸酯的中间体,获得1→6连接的、具有1,2反式糖苷键的 吡喃式寡糖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以酰化的、还原端活化的糖为糖基供体,以不 保护的、或部分保护的糖苷为糖基受体,在LEWIS酸催化下进行偶连,得到保 护的寡糖,按常规方法去除保护,即得到游离的寡糖。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在于:用乙酰化的、1位为活化基团的单糖为糖基供体, 用不保护的单糖苷为糖基受体,所述的糖苷为烷基苷如甲基、乙基、烯丙基、烯 丁基、苄基苷等,将它们溶于有机溶剂中,LEWIS酸催化作用下发生偶连,得 到1→6连接的、具有1,2反式糖苷键的双糖,如下所示:
X=OC(NH)CCl3
将所得的双糖3按常规方法苯甲酰化或乙酰化,然后将还原端活化,即得到 双糖供体,如下所示:
R=酰基 X=OC(NH)CCl3
将所得的双糖3按常规方法苯甲酰化,再选择性地去除乙酰基,即得到双糖 受体,如下所示:
按单糖供体1与单糖受体2的偶连条件,使1与双糖受体7偶连,或双糖供 体5与单糖受体2偶连,都能得到三糖,如下所示:
X=OC(NH)CCl3
按双糖3转化为双糖供体5的条件,三糖8或9可转化为三糖供体11,而按 双糖3转化为双糖受体7的条件,三糖8或9可转化为三糖供体13,如下所示:
R=苯甲酰基 X=OC(NH)CCl3
按单糖供体1与单糖受体2偶连的条件,使双糖供体5与双糖受体7偶连, 或单糖供体1与三糖受体13偶连,或三糖供体11与单糖受体2偶连,都能得到 四糖,如下所示:
R=酰基 X=OC(NH)CCl3
按三糖8转化为三糖供体11及三糖受体13的条件,四糖14分别转化为四糖 供体16及四糖受体18,如下所示:
R=酰基 X=OC(NH)CCl3
按单糖供体1与单糖受体2的偶连条件,使四糖供体16与四糖受体18偶连, 得到八糖19,如下所示:
R=苯甲酰基
按常规方法去除保护,即得到游离的八糖。
用所制备的单、双、三、四糖供体与所制备的单、双、三、四糖受体以适当 方式组合,可方便地制备出五糖、六糖、七糖、八糖、九糖、十糖、十一糖、十 二糖、十四糖、十六糖。
所述的单糖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塔罗糖、塔各糖、古勒糖、依德糖、 阿罗糖。
所述的寡糖或由均一的单糖组成,或由上述的不同的单糖按任意组合方式而 成,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酰胺、卤代烷、醚。
所述的LEWIS酸为银盐、三氟化硼、三甲基硅三氟甲磺酸酯。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1)双糖3的合成
将单糖供体1 492毫克,1毫克分子(按Adv.Carbohydr.Chem.Biochem.50, 1994,21的方法制备)单糖受体2242毫克,1.1毫克分子,溶于干燥的二甲基甲 酰胺20毫升中,冷却至-40℃,在氮气保护下,加入TMSOTf 10微升,使反应 物温度自然升至室温。4小时后加入三乙胺终止反应,按常规方法处理反应液, 用硅胶柱层析法,以乙酸乙酯/石油醚为淋洗剂精制产物,得到3385毫克,产率 70%。
(2)双糖供体5的制备
将双糖3 550毫克,1毫克分子,溶于15毫升吡啶中,室温、搅拌下加入 苯甲酰氯1.3毫升,用TLC监测反应,反应完成后,按常规方法处理反应液, 定量得到双糖4。将4溶于10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二氯化钯100毫克,在 室温、搅拌下进行反应,用TLC监测。反应完成后,用常规方法处理反应液, 产物用硅胶柱层析法精制,得到1位为游离羟基的苯甲酰化双糖744毫克, 产率90%。将此双糖826毫克,1毫克分子溶于15毫升干燥二氯甲烷中,加 入三氯乙睛0.2毫升,2毫克分子,DBU 27微升,在室温、搅拌下进行反应, 用TLC监测。反应完成后,用常规方法处理反应液,产物用硅胶柱层析法精 制,得到双糖供体5 920毫克,产率95%
(3)双糖受体7的合成
将双糖3 554毫克,1毫克分子,溶于15毫升吡啶中,室温、搅拌下加 入苯甲酰氯1.3毫升,用TLC监测反应,反应完成后,按常规方法处理反应 液,定量得到双糖4。将4溶于15毫升无水甲醇中,加入乙酰氯0.75毫升, 用TLC监测。反应完成后,用常规方法处理反应液,产物用硅胶柱层析法精 制,得到双糖受体7 625毫克,产率90%。
(4)三糖8及9的合成
按合成双糖3的基本相同的条件,由1 541毫克,1.1毫克分子与7 694 毫克,1毫克分子(1+2)得到三糖8 720毫克,产率70%。或由5 1066毫克, 1.1毫克分子与2 220毫克,1毫克分子(2+1)得到三糖9 720毫克,产率70%。
(5)三糖供体11的制备
将三糖8 1028毫克,1毫克分子溶于15毫升干燥吡啶,加入苯甲酰氯0.39 毫升,3.3毫克分子,反应在室温、搅拌下进行,用TLC监测。反应完成后, 用常规方法处理反应液,定量得到三糖10,将10溶于15毫升二氯甲烷中, 加入二氯化钯120毫克,在室温、搅拌下进行反应,用TLC监测。反应完成 后,用常规方法处理反应液,产物用硅胶柱层析法精制,得到1位为游离羟基 的三糖1170毫克,产率90%。将此三糖1300毫克,1毫克分子溶于15毫 升干燥二氯甲烷中,加入三氯乙睛0.2毫升,2毫克分子,DBU 27微升,在 室温、搅拌下进行反应,用TLC监测。反应完成后,用常规方法处理反应液, 粗产物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6)三糖受体13的制备
按3转化7的方法,由1028毫克,1毫克分子的三糖8经由10而得到 三糖受体13,两步合并的产率为90%。
(7)四糖的制备
按单糖供体1与单糖受体2偶连的条件,进行双糖供体5与双糖受体7的偶 连,得到四糖14 1501毫克,产率70%。从NMR谱图上可看出,在δ5.17,5.05, 4.82,4.73有四个H-1,在δ2.11,2.03,1.98,1.94四个CH3CO。
(8)四糖供体16的制备
按三糖8转化为三糖供体11的条件,由四糖14 1502毫克,1毫克分子得到 四糖供体16 1729毫克,产率90%。
(9)四糖受体18的制备
按三糖8转化为三糖受体13的条件,由四糖14 1502毫克,1毫克分子得到 四糖受体18 1478毫克,产率90%。
(10)八糖的制备
按单糖供体1与单糖受体2偶连的条件,进行四糖供体16与四糖受体18 的偶连,得到八糖19 3358毫克,产率70%。从NMR谱图上可看出,在δ5.33-4.61 有八个H-1,在δ2.09,2.03,1.97,1.89有四个CH3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