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液混合系统和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液混合系统和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320306.5 (22)申请日 2015.05.18 C12M 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1102 北京市丰台区富锦嘉园 2 区 3 号楼 2 单元 604 (72)发明人 郑劲林 李朝文 (54) 实用新型名称 培养液混合系统和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培养液混合系统和全 自动艾姆斯实验仪。该培养液混合系统可包括 : 混合槽 ; 多个烟样试管, 用于盛放不同浓度的烟 样 ; 烟样取样装置, 配置成从一个烟样试管中取 出烟样并将取出的烟样输送。
2、至混合槽内 ; 多个溶 液存储装置, 分别用于盛放一种用于混合的溶液 ; 和多个微量进样器, 分别配置成从一个相应溶液 存储装置中取出相应溶液并将取出的相应溶液输 送至混合槽内, 以使多种溶液和取出的烟样在混 合槽内混合, 以形成培养液 ; 以及培养液输送装 置, 配置成从混合槽中取出培养液并输送。 本实用 新型的培养液混合系统和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可 方便烟样的取放和对烟样管路的清洗, 有效地提 高了进行实验的效率。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4页 CN 205011737 U 2016.02.03 CN。
3、 205011737 U 1/2 页 2 1.一种用于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的培养液混合系统, 包括混合槽, 其特征在于, 还包 括 : 多个烟样试管, 用于盛放不同浓度的烟样 ; 烟样取样装置, 配置成从一个所述烟样试管中取出烟样并将取出的烟样输送至所述混 合槽内 ; 多个溶液存储装置, 分别用于盛放一种用于混合的溶液 ; 和 多个微量进样器, 分别配置成从一个相应溶液存储装置中取出相应溶液并将取出的相 应溶液输送至所述混合槽内, 以使多种溶液和取出的烟样在所述混合槽内混合, 以形成培 养液 ; 以及 培养液输送装置, 配置成从所述混合槽中取出所述培养液并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培养。
4、液混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烟样取样装置包括第一 柱塞泵、 阀门装置、 烟样中间管和烟样进出管以及旋转升降装置 ; 所述烟样中间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柱塞泵与所述阀门装置的一个阀口 ; 所述烟样进出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阀门装置的另一阀口 ; 所述旋转升降装置配置成将所述烟样进出管的另一端插入或抽出一个所述烟样试管 中。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培养液混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柱塞泵上具有与其泵腔连通的辅助进口, 其通过清洗液管路经由阀门可通断 地连通至清洗液箱体。 4.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培养液混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升降装置包括 : 旋转轮盘 ; 旋转电机, 配置成带。
5、动所述旋转轮盘转动 ; 旋转升降轴, 可上下移动且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旋转轮盘的中央通孔内 ; 旋转臂, 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升降轴的上端, 另一端与所述烟样进出管固定连接 ; 和 驱动轴, 其下端固定于所述旋转轮盘, 其上端穿过所述旋转臂上的上下延伸的孔洞内, 以在所述旋转轮盘转动地情况下带动所述旋转臂绕所述旋转升降轴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培养液混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升降装置还包括摇杆、 连接杆和用于带动摇杆摆动的电机, 所述连接杆连接 在所述旋转升降轴的下端和所述摇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培养液混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升降装置还包括配重块, 所。
6、述摇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杆, 所述摇杆的另 一端安装所述配重块。 7.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培养液混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微量进样器包括第 二柱塞泵、 第二三通阀、 溶液进管、 溶液出管和溶液中间管, 其中 所述溶液进管的入口配置成从相应所述溶液存储装置中吸入相应溶液, 所述溶液进管 的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一个阀口 ; 所述溶液中间管连接在所述第二柱塞泵与所述 第二三通阀的另一阀口之间 ; 所述溶液出管的进口连接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又一阀口, 所 述溶液出管的出口用于向所述混合槽输送液体。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5011737 U 2 2/2 页 3 8.根据权利要求。
7、 7 所述的培养液混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二柱塞泵上具有与其泵腔连通的辅助进口, 其通过清洗液管路经由阀门可 通断地连通至清洗液箱体。 9.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培养液混合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培养液输送装置包括混合进管、 蠕动泵和混合出管。 10.一种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 1 至 9 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 液混合系统, 配置成通过所述培养液混合系统的培养液输送装置将混合液输送到所述艾姆 斯实验仪的培养皿的皿盘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5011737 U 3 1/8 页 4 培养液混合系统和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
8、涉及艾姆斯实验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培养液混合系统和全自动 艾姆斯实验仪。 背景技术 0002 BNAmes 等经十余年努力, 于 1975 年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沙门氏菌回复突 变实验 (亦称 Ames 实验、 艾姆斯实验) 已被世界各国广为采用。该法比较快速、 简便、 敏感、 经济, 且适用于测试混合物, 反映多种污染物的综合效应。可以用 Ames 实验检测食品添加 剂、 化妆品等的致突变性, 由此推测其致癌性 ; 用 Ames 实验检测水源水和饮用水的致突变 性, 探索较现行方法更加卫生安全的消毒措施 ; 或检测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致突变性, 结 合化学分析, 追踪污染源, 为研究防。
9、治对策提供依据 ; 检测土壤、 污泥、 工业废渣堆肥、 废物 灰烬的致突变性, 以防止维系生命的土壤受致突变物污染后, 通过农作物危害人类 ; 检测气 态污染物的致突变性, 防止污染物经由大气, 通过呼吸对人体发生潜在危害 ; 用 Ames 实验 研究化合物结构与致变性的关系, 为合成对环境无潜在危害的新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 检 测农药在微生物降解前后的致突变性, 了解农药在施用后代谢过程中对人类有无隐患 ; 还 有用 Ames 实验筛选抗突变物, 研究开发新的抗癌药等等。现有的艾姆斯实验都是实验人 员采用滴管向培养皿内添加试剂, 自动化程度低, 人工成本高, 虽然能够保证一定的实验精 度,。
10、 但也会由于人的失误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差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培养液混合系统和全自动艾姆斯实验 仪, 显著提高了实验的自动化程度、 人工成本低, 且实验精度高。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的培养液混 合系统, 包括混合槽, 特别地, 其还包括 : 0005 多个烟样试管, 用于盛放不同浓度的烟样 ; 0006 烟样取样装置, 配置成从一个所述烟样试管中取出烟样并将取出的烟样输送至所 述混合槽内 ; 0007 多个溶液存储装置, 分别用于盛放一种用于混合的溶液 ; 和 0008 多个微量进样器, 分别配置成。
11、从一个相应溶液存储装置中取出相应溶液并将取出 的相应溶液输送至所述混合槽内, 以使多种溶液和取出的烟样在所述混合槽内混合, 以形 成培养液 ; 以及 0009 培养液输送装置, 配置成从所述混合槽中取出所述培养液并输送。 0010 可选地, 所述烟样取样装置包括第一柱塞泵、 阀门装置、 烟样中间管和烟样进出管 以及旋转升降装置 ; 0011 所述烟样中间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柱塞泵与所述阀门装置的一个阀口 ; 0012 所述烟样进出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阀门装置的另一阀口 ; 说 明 书 CN 205011737 U 4 2/8 页 5 0013 所述旋转升降装置配置成将所述烟样进出管的另一端插入或抽。
12、出一个所述烟样 试管中。 0014 可选地, 所述第一柱塞泵上具有与其泵腔连通的辅助进口, 其通过清洗液管路经 由阀门可通断地连通至清洗液箱体。 0015 可选地, 所述旋转升降装置包括 : 0016 旋转轮盘 ; 0017 旋转电机, 配置成带动所述旋转轮盘转动 ; 0018 旋转升降轴, 可上下移动且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旋转轮盘的中央通孔内 ; 0019 旋转臂, 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升降轴的上端, 另一端与所述烟样进出管固定连 接 ; 和 0020 驱动轴, 其下端固定于所述旋转轮盘, 其上端穿过所述旋转臂上的上下延伸的孔 洞内, 以在所述旋转轮盘转动地情况下带动所述旋转臂绕所述旋转升降轴旋。
13、转。 0021 可选地, 所述旋转升降装置还包括摇杆、 连接杆和用于带动摇杆摆动的电机, 所述 连接杆连接在所述旋转升降轴的下端和所述摇杆之间。 0022 可选地, 所述旋转升降装置还包括配重块, 所述摇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杆, 所 述摇杆的另一端安装所述配重块。 0023 可选地, 每个所述微量进样器包括第二柱塞泵、 第二三通阀、 溶液进管、 溶液出管 和溶液中间管, 其中 0024 所述溶液进管的入口配置成从相应所述溶液存储装置中吸入相应溶液, 所述溶液 进管的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一个阀口 ; 所述溶液中间管连接在所述第二柱塞泵与 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另一阀口之间 ; 所述溶液出管的进。
14、口连接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又一阀 口, 所述溶液出管的出口用于向所述混合槽输送液体。 0025 可选地, 每个所述第二柱塞泵上具有与其泵腔连通的辅助进口, 其通过清洗液管 路经由阀门可通断地连通至清洗液箱体。 0026 可选地, 所述培养液输送装置包括混合进管、 蠕动泵和混合出管。 002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 其包括上述任一种培养液混合系 统, 其配置成通过所述培养液混合系统的培养液输送装置将混合液输送到所述艾姆斯实验 仪的培养皿的皿盘内。 0028 本实用新型的培养液混合系统和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中, 由于烟样取样装置的特 殊的结构, 特别方便烟样的取放和对烟样管路的清。
15、洗, 有效地提高了进行实验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9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 施例。 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 0030 图 1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培养液混合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 0031 图 2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培养液混合系统中烟样取样装置的示意性 结构图 ; 0032 图 3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的整体结构图 ; 说 明 书 CN 205011737 U 5 3/8 页 6 0033 图 4 是根据本实。
16、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的局部结构图 ; 0034 图 5 是图 4 所示 A 处的示意性放大图 ; 0035 图 6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的局部结构图 ; 0036 图 7 是图 6 所示 B 处的示意性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 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 优点和特征。 0038 图 1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培养液混合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 1 所 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的培养液混合系统, 其包括混 合槽30。 特别地, 。
17、该培养液混合系统还包括多个烟样试管41、 烟样取样装置40、 多个溶液存 储装置 51 和多个微量进样器 50 以及培养液输送装置 60。具体地, 多个烟样试管 41 用于盛 放不同浓度的烟样。烟样取样装置 40 配置成从一个烟样试管 41 中取出烟样并将取出的烟 样输送至混合槽 30 内。多个溶液存储装置 51 分别用于盛放一种用于混合的溶液。多个微 量进样器50分别配置成从一个相应溶液存储装置51中取出相应溶液并将取出的相应溶液 输送至混合槽 30 内, 以使多种溶液和取出的烟样在混合槽 30 内混合, 以形成培养液。培养 液输送装置 60 配置成从混合槽 30 中取出培养液并输送, 以将。
18、培养液输送至培养皿 11 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培养液混合系统能够把烟样和多个其他溶液进行快速有效地混合, 特 别适用于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 0039 图 2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培养液混合系统中烟样取样装置 40 的示意 性结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培养液混合系统中烟样取样装置 40 可从一个相应的烟样 试管 41 中抽取预定量的烟样, 并将该预定量的烟样吐出至混合槽 30 内。例如, 烟样取样装 置 40 可包括 : 第一柱塞泵 45、 阀门装置 42、 清洗液进管 (图中未示出) 、 烟样中间管 (图中未 示出) 和烟样进出管 43 以及旋转升降装置 44, 其中烟样中间管用于。
19、连接第一柱塞泵 45 与 阀门装置 42 的一个阀口 ; 烟样进出管的一端 (在下文中称其为烟样进出管的第一端) 连接 于阀门装置 42 的另一阀口 ; 旋转升降装置配置成将烟样进出管的另一端插入或抽出相应 烟样试管 41 中。 0040 具体地, 旋转升降装置 44 配置成将烟样进出管的另一端 (在下文中称其为烟样进 出管的第二端) 插入烟样试管 41 中以在第二柱塞泵 45 的作用下吸入预定量的烟样后提升 烟样进出管的另一端, 并使烟样进出管的另一端在被提至烟样试管 41 外后转动到混合槽 30 的上方, 以使预定量的烟样在第一柱塞泵 45 的作用下进入混合槽 30 内。烟样中间管可 沿螺。
20、旋线延伸。清洗液进管的入口配置成从清洗液箱体中吸入清洗溶液, 清洗液进管的出 口经由阀门连接于第一柱塞泵的辅助进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 阀门装置 42 可 为第一三通阀, 烟样中间管用于连接第一柱塞泵与阀门装置的一个阀口 ; 烟样进出管的一 端连接于阀门装置的另一阀口, 第一三通阀的其余端口封闭。 0041 上述烟样取样装置 40 的特殊结构可允许同时对多种烟样进行艾姆斯实验, 烟样 试管 41 的数量可为 10 个, 以放置 10 种烟样。当以第一烟样进行实验时, 旋转升降装置 44 将烟样进出管 43 的第二端转动至第一烟样试管 41 的上方, 接着使其下降插入第一烟样试 管41。
21、内的第一烟样液面的下方, 控制阀门装置42连通烟样中间管和烟样进出管43, 第一柱 说 明 书 CN 205011737 U 6 4/8 页 7 塞泵 45 吸气以使烟样进出管 43 中吸入预定量的第一烟样。旋转升降装置 44 将烟样进出 管 43 的第二端带至第一烟样试管 41 的上方, 接着使其转动到混合槽 30 的上方, 并使其下 降到预定位置。第一柱塞泵 45 吐气以使烟样进出管 43 中吸入的预定量的第一烟样吐出至 混合槽 30 内。 0042 在将混合槽30内的培养液输送至培养皿11的皿盘内后, 若需要更换烟样 (如更换 第一烟样为第二烟样进行实验) , 则断开烟样中间管和烟样进出。
22、管, 打开第一柱塞泵45的辅 助进口, 第一柱塞泵 45 吸气以使清洗溶液经过清洗液进管进入第一柱塞泵内, 接通烟样中 间管和烟样进出管, 关闭第一柱塞泵的辅助进口, 第一柱塞泵 45 吐气以将其内的清洗溶液 吐出至混合槽 30 内, 以对烟样进出管进行清洗, 进入混合槽 30 内的清洗溶液对混合槽 30 进行清洗, 培养液输送装置60从混合槽30内吸入清洗溶液并输送出, 以对培养液输送装置 60的输送管路进行清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柱塞泵45的泵腔体内和烟样 中间管内预先吸入并储存一些清洗液, 即第一柱塞泵 45 先吸入清洗液, 然后控制阀门装置 42 连通烟样中间管和烟样。
23、进出管, 当需要对烟样进出管进行清洗时, 第一柱塞泵 45 直接将 其腔体内和烟样中间管内储存的清洗液经烟样进出管输出至混合槽 30, 实现对烟样进出管 的清洗。 当需要洗入烟样时, 由于烟样进出管内的烟样和清洗液体之间具有空气隔离柱, 因 此清洗液不会对烟样造成影响。 0043 当以第二烟样进行实验时, 旋转升降装置 44 将烟样进出管 43 的第二端转动至第 二烟样试管41的上方, 接着使其下降插入第二烟样试管41内的第二烟样液面的下方, 控制 阀门装置42连通烟样中间管和烟样进出管43, 第一柱塞泵45吸气以使烟样进出管43中吸 入预定量的第二烟样。旋转升降装置 44 将烟样进出管 43。
24、 的第二端带至第二烟样试管 41 的上方, 接着使其转动到混合槽 30 的上方, 并使其下降到预定位置。第一柱塞泵 45 吐气以 使烟样进出管 43 中吸入的预定量的第二烟样吐出至混合槽 30 内。 004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 2 所示, 旋转升降装置可包括旋转轮盘 441、 旋转电机 442、 旋转升降轴 443、 旋转臂 444 和驱动轴 445。旋转电机 442 配置成带动旋转轮 盘 441 转动, 例如带传动。旋转升降轴 443 可上下移动且转动地安装在旋转轮盘 441 的中 央通孔内。旋转臂 444 的一端固定于旋转升降轴 443 的上端, 另一端与烟样进出管 43。
25、 固定 连接。 驱动轴445的下端固定于旋转轮盘441, 其上端穿过旋转臂444上的上下延伸的孔洞 内, 以在旋转轮盘 441 转动地情况下带动旋转臂 444 绕旋转升降轴 443 旋转。旋转升降装 置还可包用于带动摇杆 447 摆动的电机 446、 摇杆 447 和连接杆 448 以及配重块 449, 连接 杆 448 连接在旋转升降轴 443 的下端和摇杆 447 之间。用于带动摇杆 447 摆动的电机 446 的输出轴固定于摇杆 447, 且摇杆 447 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杆 448, 摇杆 447 的另一端安装配 重块 449。 0045 多个微量进样器50分别配置成从一个相应溶液存储装。
26、置51中取出相应溶液并将 取出的相应溶液输送至混合槽 30 内, 以使多种溶液和取出的烟样在混合槽 30 内混合。多 个微量进样器 50 的数量可为 5 个, 以分别输送 S9 补足液体、 菌液、 溶剂、 S9 和顶层胶。顶层 胶也可被称为上层软琼脂。S9 也可被称为 S9 混合液。需要注意的是, 实验时, 实验用的底 层胶是事先已经配好并已经平铺在了培养皿 11 的皿盘底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中, 每个微量进样器 50 包括第二柱塞泵 55、 第二三通阀 52、 溶液进管 53、 溶液出管 54 和溶 液中间管56, 其中溶液进管53的入口配置成从相应溶液存储装置51中吸入相应溶液,。
27、 溶液 说 明 书 CN 205011737 U 7 5/8 页 8 进管 53 的出口连接于第二三通阀 52 的一个阀口 ; 溶液中间管 56 用于连接第二柱塞泵 55 与第二三通阀 52 的另一阀口 ; 溶液出管 54 的进口连接于第二三通阀 52 的又一阀口, 溶液 出管 54 的出口用于向混合槽 30 输送液体。溶液中间管 56 可沿螺旋线延伸, 以增大体积, 防止溶液被吸入第二柱塞泵内。多个微量进样器 50 的溶液出管 54 的末端被固定在一固定 块上, 且该固定块上形成有凹槽, 以限定烟样进出管43的第二端转动至混合槽30上方的位 置。 0046 每个微量进样器 50 还可包括清洗。
28、液进管, 其入口配置成从清洗液箱体中吸入清 洗溶液, 清洗液进管的出口经由阀门连接于第二柱塞泵的辅助进口。 0047 每个微量进样器 50 工作时, 控制第二三通阀 52 连通溶液进管 53 和溶液中间管 56, 第二柱塞泵55吸气以使溶液进管53中吸入预定量的相应溶液, 其中预定量的部分溶液 进入溶液中间管 56 内, 再控制第二三通阀 52 连通溶液中间管 56 和溶液出管 54, 第一柱塞 泵 55 吐气以使溶液中间管 56 中吸入的溶液吐出至混合槽 30 内, 以与烟样进行混合。当需 要清洗时, 打开第二柱塞泵的辅助进口, 断开溶液中间管56和溶液进管53、 溶液出管54, 第 二柱塞。
29、泵 55 吸气以使清洗溶液经过清洗液进管进入第二柱塞泵 55 内, 关闭第二柱塞泵的 辅助进口, 接通溶液中间管56和溶液进管53, 第二柱塞泵55吐气以将其内的清洗溶液吐出 至相应溶液存储装置 51 内, 以对溶液进管 53 进行清洗。然后, 接通溶液中间管 56 和溶液 出管 54, 第二柱塞泵 55 吐气以将其内的清洗溶液吐出至混合槽 30 内, 以对溶液出管 54 进 行清洗。 0048 培养液输送装置 60 配置成在培养皿 11 处于培养液添加工位时从混合槽 30 中取 出培养液并将取出的培养液输送至培养皿 11 的皿盘内。培养液输送装置 60 包括混合进管 61、 蠕动泵 62 和。
30、混合出管 63 以及竖直升降装置 64。 0049 竖直升降装置 64 配置成在向培养皿 11 内输送培养液后, 使混合出管 63 的末端向 下移动至废液槽内, 以将混合槽 30 内的清洗溶液输送至废液槽内, 从而利用管路流至废液 收集装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废液槽位于处于培养液添加工位的培养皿 11 的下方, 废液槽接收来自混合出管内的多余的培养液和来自混合出管的清洗溶液, 并利用管路使多 余的培养液和清洗溶液流出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 005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 如图3所示, 并参考图4和 图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 其使艾姆。
31、斯实验实现了自动化, 在降低了人工成本的基础上, 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实验精度。该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可包括 培养皿运输系统 20 和培养液混合系统。 0051 具体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注意的是, 一些管路在图示中仅仅被示出部 分管段, 一些管路在图中未被示出。培养皿运输系统 20 配置成将培养皿 11 运送到各个预 定的工位处, 其至少将培养皿11运送到培养液添加工位, 待培养皿11内被添加培养液之后 带走培养皿11至下一个工位。 例如, 培养皿运输系统20在其初始工位接收培养皿11, 并将 培养皿 11 从其初始工位运送到添加培养液的培养液添加工位, 然后再将该培养皿 11 运送 到结。
32、束工位, 以使该培养皿 11 被取走 ; 然后再回到初始工位接收下一个培养皿 11。 0052 培养液混合系统的培养液输送装置60配置成在培养皿11处于培养液添加工位时 从混合槽 30 中取出培养液并将取出的培养液输送至培养皿 11 的皿盘内。进一步地, 培养 液输送装置 60 还配置成利用所述混合出管从处于混合液添加工位的所述培养皿的皿盘内 说 明 书 CN 205011737 U 8 6/8 页 9 抽吸混合液, 并将抽吸的混合液吐至该培养皿的皿盘, 以使该培养皿的皿盘内的培养皿混 合均匀。 0053 由于培养皿 11 包括皿盘和皿盖, 因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全自动艾姆斯实验 仪还包。
33、括开合盖装置 70, 其配置成 : 在培养液输送装置 60 向培养皿 11 的皿盘内输送培养 液前, 使培养皿 11 的皿盖脱离皿盘, 以向皿盘内输送培养液 ; 且在培养液输送装置 60 向皿 盘内输送培养液后, 使皿盖盖设于皿盘。具体地, 开合盖装置可包括真空吸盘 72 和带动真 空吸盘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 71 以及泵。开盖时, 真空吸盘 72 向下移动, 挤出其内的空气后 或泵抽吸真空吸盘 72 内的空气后, 升降机构 71 带动皿盖向上运动。合盖时, 真空吸盘 72 带动皿盖向下运动, 皿盖盖设于皿盘后, 培养皿 11 移动, 从而使真空吸盘与皿盖脱离 ; 或皿 盖盖设于皿盘后, 泵向真。
34、空吸盘 72 内输送空气, 使皿盖与真空吸盘脱离。 005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 6 至图 7 所示, 培养皿运输系统 20 包括横向 运动机构, 配置成使培养皿11沿横向方向移动, 以将培养皿11从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的一 头转移到另外一头即可, 培养液添加工位可位于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中间的某一位置。 0055 为了使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的布局更加合理和便于将培养液输送装置 60 的混合 出管中的废液或者清洗液排放到底座 10 上的废液槽内, 培养皿运输系统 20 还包括纵向运 动机构, 安装于横向运动机构, 以随培养皿 11 沿横向方向移动, 其具有用于放置培养皿 11 的容纳。
35、部, 配置成使培养皿 11 沿纵向方向移动。具体地, 培养皿 11 从初始位置沿横向方向 移动预定距离后, 再沿纵向方向移动预定距离达到培养液添加工位, 开合盖机构 70 取走皿 盖, 培养液输送装置 60 将取出的培养液输送至培养皿 11 的皿盘内, 然后开合盖机构 70 盖 上皿盖。培养皿 11 沿纵向方向返回预定距离后, 再沿横向方向移动到结束工位。为了使混 合液平铺在培养皿的皿盘上, 可通过折返的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 例如, 其内具有混合液的 培养皿可沿纵向方向来回运动两次, 然后再沿横向方向来回运动两次, 最后停在结束工位。 通过横向和纵向移动装置实现, 使得混合液平铺在培养皿的皿盘。
36、上, 也可称此过程为对混 合液的摇匀过程。培养皿 11 沿纵向方向返回预定距离后, 培养液输送装置 60 向废液槽内 输送废液或者清洗溶液。 0056 具体地, 横向运动机构包括横向导轨 21, 设置在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的底座 10 上 ; 横向滑块, 可滑动地安装于横向导轨 21 ; 和传送带, 配置成带动横向滑块沿横向导轨移 动。纵向运动机构可包括 : 纵向导轨, 固定于横向滑块, 以随横向滑块沿横向方向移动 ; 具 有容纳部的底盘 22, 可滑动地安装于纵向导轨, 配置成放置培养皿 11 ; 和丝杆传动机构, 配 置成带动底盘 22 沿纵向导轨移动。 0057 培养液输送装置 60、 多。
37、个微量进样器 50 和培养液输送装置 60 沿横向导轨的长度 方向间隔地安装于横向导轨的上方。混合槽 30、 烟样试管 41、 烟样取样装置 40 和多个溶液 存储装置 51 可设置于底座 10 上, 且位于横向导轨的前方。 0058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 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的培养皿运输系统还包 括两个培养皿分拣堆叠装置 80, 每个培养皿分拣堆叠装置 80 配置成将沿竖直方向放置的 一组培养皿 11 中的最下部的培养皿 11 放置到培养皿运输系统 20 的底盘 22 上, 或将培养 皿运输系统 20 的底盘 22 上的培养皿 11 叠放到沿竖直方向放置的一组培养皿 11 中的最下。
38、 部的培养皿 11 的下方。两个培养皿分拣堆叠装置 80 可安装在横向导轨 21 两端, 以将一组 培养皿11中的最下部的培养皿11放置到培养皿运输系统20的底盘22, 和将培养皿运输系 说 明 书 CN 205011737 U 9 7/8 页 10 统 20 的底盘 22 上的培养皿 11 叠放到沿竖直方向放置的一组培养皿 11 中的最下部的培养 皿 11 的下方, 从而自动地完成了培养皿 11 的取放。 005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如图 7 所示, 培养皿分拣堆叠装置 80 包括 夹持装置 81 和可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皿托 82, 可由升降机构带动皿托 82 沿竖直方向移动。
39、。 夹持装置 81 和皿托 82 配置成 : 在皿托 82 托住一组培养皿 11, 且夹持装置 81 夹持住一组 培养皿 11 中的、 与最下部的皿盖上方接触的皿盘的情况下, 皿托 82 带着一组培养皿 11 中 的最下部的培养皿 11 向下移动直至该培养皿 11 的底壁与底盘 22 接触, 从而将沿竖直方向 放置的一组培养皿 11 中的最下部的培养皿 11 放置到底盘 22 上 ; 其中, 底盘 22 上设置有容 纳皿托的容纳凹槽, 以使培养皿 11 的底壁与底盘 22 接触, 且在底盘 22 超远离皿托的方向 移动时皿托从容纳凹槽抽出。在夹持装置 81 夹持住一组培养皿 11 中的最下部的。
40、皿盘, 皿 托 82 位于预定位置以允许在底盘 22 移动靠近皿托时插入底盘 22 上的容纳凹槽, 且在皿托 82插入容纳凹槽的情况下, 皿托82携载其上的培养皿11向上运动直至携载的培养皿11的 皿盖与一组培养皿 11 中的最下部的皿盘接触, 以使皿托 82 携载的培养皿 11 成为新的一组 培养皿 11 中的最下部的培养皿 11, 夹持装置 81 松开夹持, 皿托 82 继续向上运动以使夹持 装置 81 夹持住新的一组培养皿 11 中的最下部的培养皿 11, 从而将底盘 22 上的培养皿 11 叠放到沿竖直方向放置的一组培养皿 11 中的最下部的培养皿 11 的下方, 以成为新的一组 培养。
41、皿11。 例如, 夹持装置8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V型夹持件和两个纵向夹持导轨以及夹 持驱动装置 85, 两个相对设置的 V 型夹持件在夹持驱动装置 85 的作用下沿相应纵向夹持 导轨相向运动以夹持住相应培养皿11的皿盘, 两个相对设置的V型夹持件在夹持驱动装置 85 的作用下沿相应纵向夹持导轨相背运动以松开夹持相应培养皿 11 的皿盘。 0060 两个培养皿分拣堆叠装置 80 分别位于横向导轨 21 的两端, 一个培养皿分拣堆叠 装置用于将沿竖直方向放置的一组培养皿11中的最下部的培养皿11放置到培养皿运输系 统 20 的底盘 22 上, 另外一个培养皿分拣堆叠装置用于将培养皿运输系统 20 。
42、的底盘 22 上 的培养皿 11 叠放到沿竖直方向放置的一组培养皿 11 中的最下部的培养皿 11 的下方。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每个培养皿 11 放置 80 装置还包括弧形挡板 83, 以便于一组培养皿 11 的放置, 保证一组培养皿 11 的稳定性。 0061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 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还包括至少一个磁力搅 拌装置、 至少一个恒温装置和喷码装置 90。每个磁力搅拌装置配置成使一个溶液存储装置 51 内的溶液产生震荡, 以防止沉淀。每个恒温装置配置成使一个溶液存储装置 51 内的溶 液保持在恒定温度。磁力搅拌装置的数量可为 2 个, 分别用于对上层软琼脂和 S-。
43、9 混合液 进行搅拌。恒温装置的数量为 2 个, 别用于对上层软琼脂和 S-9 混合液进行保温, 其中保存 S-9 混合液的恒温装置为 4制冷装置, 具体为半导体制冷装置 ; 保存上层软琼脂的恒温装 置为 45加热装置, 具体为水浴装置。喷码装置配置成对培养皿 11 进行喷码, 以区分培养 皿 11。 0062 具体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 将一组培养皿 11 放置在全自动艾姆斯 实验仪的左侧部的培养皿分拣堆叠装置 80 的皿托 82 上, 调整使皿托 82 托住一组培养皿 11, 且夹持装置 81 夹持住一组培养皿 11 中的、 与最下部的皿盖上方接触的皿盘, 皿托 82 下 。
44、移, 将一组培养皿 11 中最下方的培养皿 11 放置在底盘 22 上, 传送带带动底盘 22 沿横向导 轨移动预定距离, 开合盖装置70带走皿盖, 丝杆传动机构带动底盘22沿纵向导轨前移预定 说 明 书 CN 205011737 U 10 8/8 页 11 距离, 使培养皿 11 处于培养液添加工位。 0063 烟样取样装置 40 和 5 个微量进样器 50 按照预定的实验次序向混合槽 30 内添加 烟样或相应溶液。培养液输送装置 60 将混合后的培养液输送到培养皿 11 的皿盘内。丝杆 传动机构带动底盘 22 沿纵向导轨后移预定距离, 使培养皿 11 处于横向导轨的上方。开合 盖装置 70。
45、 盖上皿盖。传送带带动底盘 22 沿横向导轨移动至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的右侧部 的培养皿分拣堆叠装置 80, 使夹持装置 81 夹持住该培养皿 11。且在传送带带动底盘 22 沿 横向导轨移动至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的右侧部的培养皿分拣堆叠装置的过程中, 使用喷码 装置 90 对培养皿 11 进行喷码。依次将一组培养皿 11 中每个皿盘内添加培养液后, 取走右 侧的完成添加培养液的一摞 (一组) 培养皿 11, 完成。 0064 在完成向一个培养皿 11 的皿盘内添加培养液后, 可对培养液输送装置 60、 烟样取 样装置 40 和混合槽 30 进行清洗。 006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自动埃姆实验仪。
46、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 0066 1)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由于能够自动将培养皿运送到预定的位置 处, 自动向混合槽内添加试剂, 并将混合后的试剂输送到培养皿内, 使艾姆斯实验实现了自 动化, 在降低了人工成本的基础上, 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实验精度。 0067 2)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由于能够向一组培养皿中的每个培养皿内 添加试剂, 并将添加试剂后的培养皿摞成一组, 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实验便利性。 0068 3)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由于能够将多种不同浓度的烟样与各种试 剂进行混合, 使在同一个设备中进行多组实验成为可能, 且便于实验结果的对比。 0069 。
47、4)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由于能够完全自动在无菌环境下完成艾姆 斯实验, 并采用6组独立控制的高精度微量陶瓷泵 (柱塞泵) 完成移液操作, 避免了由于外界 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实验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交叉污染, 从而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0070 5)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的艾姆斯实验仪由于能够按照实验人员定制的实验方案 要求对各个实验用培养皿进行区分标记, 使实验人员能够方便的识别区分各组实验对应的 培养皿, 极大减少了实验人员的工作量和提高了实验结果的便利性。 0071 6)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由于能够采用独立温控系统对实验相关辅 助溶剂进行水浴加热保温 (艾姆斯。
48、实验用顶层胶溶液) 和冰浴制冷保温 (艾姆斯实验用S9溶 液) , 使得相关辅助溶剂的性质能够始终保持稳定, 进一步减小了实验误差, 提高了实验的 准确性。 0072 7)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艾姆斯实验仪由于能够采用先进的混匀和摇匀技术, 对实 验用各种溶液进行充分混匀, 并均匀平铺到培养皿上, 使得实验更加贴近理想模型, 进一步 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07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 所做出的任何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5011737 U 11 1/4 页 12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11737 U 12 2/4 页 13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11737 U 13 3/4 页 1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11737 U 14 4/4 页 15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11737 U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