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用作形成构成以光学透镜、光学膜为代表的光学构件的树脂(光学树脂)的单体、且加工性、生产率优异的新型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结晶多形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等联萘类作为原料单体的聚碳酸酯、聚酯、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环氧等树脂材料由于光学特性、耐热性等优异,因此近年来作为光学透镜、光学片等新的光学材料受到关注。
作为获得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茶的方法,在日本特开2011-15324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在其合成例1中公开有如下的方法,即,使1,1’-二-2-萘酚与过量的碳酸亚乙酯在氢氧化钾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将所得的反应产物溶解于甲基异丁基酮中,用水清洗后,除去甲基异丁基酮而得到树脂状物。在日本特开2010-01875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在其实施例1中公开有如下的方法,即,使1,1’-二-2-萘酚与过量的碳酸亚乙酯在碳酸钾催化剂存在下、在甲苯溶剂中反应,将所得的反应产物用1%氢氧化钠水溶液及水清洗后,在减压下除去溶剂而得到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但是,这些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方法是从溶解有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溶液中除去全部溶剂的方法,是难以在工业上实施的方法。此外,在1,1’-二-2-萘酚与过量的碳酸亚乙酯的反应中除了目的物以外,还会副生成1,1’-二-2-萘酚1分子与碳酸亚乙酯1分子反应而得的化合物、1,1’-二-2-萘酚1分子与碳酸亚乙酯3分子以上反应而得的化合物或目的物利用碳酸酯键等聚合2摩尔以上而得的化合物等。因此,在像所述专利文献记载的那样从反应产物中蒸馏除去溶剂、作为其浓缩残余物得到目的物的方法中,会变成树脂状的块,只能得到纯度、色相不充分的物质。
另一方面,作为利用柱色谱得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晶体,已知有熔点为112~113℃的外消旋体晶体〔J.Org.Chem.,Vol.42,No.26,1977,4173-4184(非专利文献1)〕。因此本发明人等在碱催化剂下使1,1’-二-2-萘酚与过量的碳酸亚乙酯反应后,使反应产物溶解于甲苯中,利用常法进行了析晶,结果与该文献记载相同地得到熔点112~113℃(差示扫描热分析的最大熔融吸热峰在114~116℃)的晶体。本晶体的晶体形状为针状晶体。
然而,在进行所述析晶操作时,无法在晶体析出的同时进行搅拌。因此,为了设为能够搅拌的状态,需要追加大量的溶剂,使析出的晶体的一部分再次溶解,形成可以再次开始搅拌的状态。另外,过滤性、晶体清洗时的排液差,其结果是,干燥前的晶体含有大量的溶剂,因此判明非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的生产率明显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32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01875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Org.Chem.,Vol.42,No.26,1977,4173-4184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作为晶体取得适于作为以光学树脂为首的各种树脂的原料单体使用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工业上能够实施的制造方法、以及能够在工业上有利地取得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晶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若利用特定的析晶条件,则能够析出具有给定的晶形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晶体,由此能够作为该晶体在工业上有利地获得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发明。
[1]一种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晶体,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得到的最大熔融吸热峰在109~112℃。
[2]一种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晶体,利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中的衍射角2θ在10.4±0.2°、12.1±0.2°、14.8±0.2°及22.3±0.2°具有峰。
[3]一种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晶体,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得到的最大熔融吸热峰在106~108℃。
[4]一种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晶体,利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中的衍射角2θ在10.0±0.2°、19.2±0.2°、19.7±0.2°及22.2±0.2°具有峰。
[5]一种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晶体,其为板状晶体,基于光学显微镜照片求出的最大晶体长度L与宽度W的比L/W为1~8。
[6]根据[1]~[4]中任一项记载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晶体,其为板状晶体,基于光学显微镜照片求出的最大晶体长度L与宽度W的比L/W为1~8。
[7]根据[5]或[6]中记载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晶体,其中,板状晶体的宽度W为3μm以上。
[8]一种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晶体,是块状晶体,众数直径Dmode与中数直径Dmedian的比Dmode/Dmedian为2.0以下,基于光学显微镜照片求出的最大晶体长度L与宽度W的比L/W为1~8。
[9]根据[8]中记载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晶体,其中,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得到的最大熔融吸热峰在114~116℃。
[10]根据[1]~[7]中任一项记载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晶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从在选自芳香族烃中的至少1种的溶剂中溶解有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第一溶液中析出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第一晶体后,进行固液分离而得到母液的工序;
使用所述母液的至少一部分制备溶解有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第二溶液的工序、
从所述第二溶液中在60℃以下的温度使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第二晶体析出的工序。
[11]根据[10]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从所述第二溶液中,在50~60℃的温度使所述第二晶体析出。
[12]根据[10]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从所述第二溶液中,在48℃以下的温度使所述第二晶体析出。
[13]根据[10]~[12]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在获得所述母液的工序中,溶解于选自芳香族烃中的至少1种的溶剂中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是利用1,1’-二-2-萘酚与碳酸亚乙酯的反应得到。
[14]一种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块状晶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准备[1]~[7]中任一项记载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晶体的工序、和
将所述晶体加热到40~108℃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高收率且操作性良好的方法得到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晶体。具体而言,利用本发明得到的新型的板状晶体、或块状晶体与以往公知的针状晶体不同,在利用析晶来分离晶体的情况下,在晶体析出时能够以少量的溶剂进行搅拌,因此能够以比分离公知的分离针状晶体的情况更少量的溶剂利用析晶高效地获得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晶体,此外过滤性良好,干燥前的晶体中所含的溶剂量少,因此能够实现基于过滤·干燥时间的缩短的生产率的改善。
另外由于所得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板状晶体或块状晶体具有与公知的针状晶体相比着色少、纯度高的特征,因此可以作为光学树脂用单体合适地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制造例1中得到的晶体(多形体A)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曲线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3中得到的晶体(多形体B)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曲线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中得到的晶体(多形体C)的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曲线的图。
图4是表示制造例1中得到的晶体(多形体A)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3中得到的晶体(多形体B)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中得到的晶体(多形体C)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图。
图7是制造例1中得到的晶体(多形体A)的数码显微镜照片。
图8是实施例3中得到的晶体(多形体B)的数码显微镜照片。
图9是实施例1中得到的晶体(多形体C)的数码显微镜照片。
图10是实施例6中得到的块状晶体的数码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
本发明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具有与以往公知的针状晶体不同的晶形,根据其形状,大致上分为板状晶体和块状晶体两种。首先对板状晶体进行详述。
本发明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板状晶体是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新型的结晶多形体。本发明的所谓板状晶体,是纵横比小的晶体,具体而言,由利用光学显微镜(数码显微镜)拍摄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晶体的最大晶体长度L与宽度W的比L/W(纵横比)定义。此处所说的所谓最大晶体长度L,是根据利用光学显微镜拍摄的晶体照片由晶体的长度达到最长的晶体的长度定义,另外所谓宽度W是由与最大晶体长度形成90°的角度、并且达到最大长度的长度定义。而且,最大晶体长度L和宽度W是对从光学显微镜照片中随机选择的至少30个晶体进行测定并算出的平均值。
本发明的所谓板状晶体,是如上所述地定义的将最大晶体长度L除以宽度W而得的值L/W(纵横比)为1~8、优选为1~5的晶体。若纵横比大,则加工性、生产率变差,而且纯度、色相等品质可能降低。另外,本发明的板状晶体的宽度W通常为3μm以上,优选为5μm以上。若晶体的宽度W小于3μm、纵横比大于8,则变为针状晶体。
本发明的板状晶体是与以往公知的针状晶体(本申请中称作多形体A)的晶形不同的晶形,具有可以利用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DSC)得到的最大熔融吸热峰、以及粉末X射线衍射图中的衍射角2θ的至少1个特征来区别的新型的2种晶形(本申请中分别称作多形体B、多形体C)。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多形体B的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得到的最大熔融吸热峰在109~112℃,本发明的多形体C的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得到的最大熔融吸热峰在106~108℃。本发明的所谓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得到的最大熔融吸热峰,是指在利用后述的条件实施差示扫描热分析时可以观测到最大吸热峰的温度。而且,本发明的多形体B及多形体C所显示的最大熔融吸热峰有时会因为几个要因而上下发生变动。作为与这样的偏差有关的要因,有实施分析时的试样的加热速度、所使用的校正标准、设备的校正方法、分析环境的相对湿度及试样的化学的纯度。虽然对所提供的试样观察到的最大熔融吸热峰会随装置而不同,然而一般而言,若装置被相同地校正,则在本申请中所定义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多形体B的利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中的衍射角2θ在10.4±0.2°、12.1±0.2°、14.8±0.2°及22.3±0.2°具有特征性的峰。另外,衍射角2θ在22.3±0.2°具有最大峰。
本发明的多形体C的利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中的衍射角2θ在10.0°±0.2°、19.2°±0.2°、19.7±0.2°及22.2±0.2°具有特征性的峰。另外,衍射角2θ在10.0°±0.2°具有最大峰。
虽然本发明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板状晶体(多形体B、多形体C)为外消旋体,然而只要是上述的体现本申请的效果的范围中则无论较多地含有哪种光学活性体都可以。R体与S体的比率优选为R体/S体=45/55~55/45。
对于本发明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板状晶体的纯度,后述的HPLC纯度通常为90%以上,优选为95%以上,更优选为98%以上。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块状晶体进行详述。
本发明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块状晶体是具有新的形状的晶体,至少具有以下的两个特征。
(1)众数直径Dmode与中数直径Dmedian的比Dmode/Dmedian为2.0以下,
(2)基于光学显微镜照片求出的最大晶体长度L与宽度W的比L/W为1~8。
本发明的所谓众数直径(Dmode)和中数直径(Dmedian),是基于利用激光衍射法的粒度测定得到的数值,所谓众数直径,是显示最高的频度值的最频直径,所谓中数直径是表示在累积粒度分布中累积值为50%的粒径。而且,本发明中,利用后述的方法测定众数直径和中数直径,算出其比值(Dmode/Dmedian)。
本发明的所谓块状晶体,是利用上述的方法得到的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为2.0以下、优选为1.0~1.6的晶体。在高于2.0的情况下,所得的晶体成为公知的针状晶体,不会体现出上述的本申请效果。
本发明的所谓块状晶体,是基于光学显微镜照片求出的最大晶体长度L与宽度W的比L/W(纵横比)为1~8、优选为1~3的晶体。若纵横比大,则加工性、生产率变差,而且纯度、色相等品质可能降低。另外,本发明的块状晶体的宽度W通常为3μm以上,优选为5μm以上。若晶体的宽度W小于3μm、纵横比大于8,则变为针状晶体。纵横比利用与上述的板状晶体相同的方法测定。
对于本发明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块状晶体的纯度,后述的HPLC纯度通常为90%以上,优选为95%以上,更优选为98%以上。
本发明的块状晶体可以利用后述的方法制造,然而由于在制造中多形体B或多形体C转变为多形体A,因此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得到的最大熔融吸热峰在114~116℃,利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显示出与多形体A相同的图。然而,如前所述,通过制成块状晶体,与公知的针状晶体相比着色少、纯度高,因此是工业上的处置性优异的晶体。而且,块状晶体也可以含有板状晶体(多形体B和/或多形体C)。
<关于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板状及块状晶体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上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板状及块状晶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详述。本发明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例如可以利用1,1’-二-2-萘酚与碳酸亚乙酯的反应得到。以下,对由1,1’-二-2-萘酚和碳酸亚乙酯来制造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作为目标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是1,1’-二-2-萘酚1摩尔与碳酸亚乙酯2摩尔进行反应而得的化合物,然而除此以外作为副反应物会生成1,1’-二-2-萘酚1摩尔与碳酸亚乙酯1摩尔进行反应而得的化合物(以下有时记作1摩尔加成物)、1,1’-二-2-萘酚1摩尔与碳酸亚乙酯3摩尔进行反应而得的化合物(以下有时记作3摩尔加成物)、1,1’-二-2-萘酚类1摩尔与碳酸亚乙酯4摩尔以上进行反应而得的化合物(以下有时记作4摩尔以上加成物)、目的物利用碳酸酯键聚合2摩尔以上而得的化合物(以下有时记作聚合物)等。
1,1’-二-2-萘酚和碳酸亚乙酯的使用量也会随着是否使用后述的溶剂而不同,然而通常1,1’-二-2-萘酚与碳酸亚乙酯的比率(摩尔比)为1,1’-二-2-萘酚/碳酸亚乙酯=1/1.9~1/2.4,优选为1/2.0~1/2.4,更优选为1/2.0~1/2.3。在碳酸亚乙酯的使用量少于1/1.9的情况下,搅拌变得困难,会有反应不进行、或反应延迟的情况。即使在反应进行的情况下未反应1,1’-二-2-萘酚、1摩尔加成物等副反应物也很多,会有收率或纯度降低的情况。若碳酸亚乙酯的使用量多于1/2.4,则会因3摩尔加成物、4摩尔以上加成物或聚合物等副反应物的增加,而有收率或纯度降低的情况。
虽然可使用也可不使用溶剂,然而优选在惰性有机溶剂共存下进行反应。惰性有机溶剂的使用量通常相对于1,1’-二-2-萘酚为0.1~4重量倍,优选为0.5~2重量倍。
所谓惰性有机溶剂,只要是不阻碍反应的有机溶剂即可,例如可以使用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芳香族烃、戊烷、己烷、庚烷等脂肪族烃、氯苯、二氯苯等卤代芳香族烃、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等卤代脂肪族烃等。优选为芳香族烃、卤代芳香族烃,特别优选甲苯、二甲苯。
在反应时,根据需要使用催化剂。所使用的催化剂可以是碱催化剂、酸催化剂的任意一种,然而从反应的进行快、杂质变少的方面考虑优选碱催化剂。作为碱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氧化镁、碳酸钠、碳酸钾等。其中优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钾。在使用酸催化剂的情况下,作为能够使用的酸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硫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等。催化剂的使用量通常相对于1,1’-二-2-萘酚1摩尔为0.01~0.2摩尔,优选为0.05~0.2摩尔。
反应温度通常为150℃以下,优选为140~40℃,更优选为130~70℃,特别优选为120~90℃。若反应温度过高,则会有由副反应物的增加造成的导致收率降低、色相恶化的情况。若反应温度过低,则会有反应不会快速地进行的情况。
虽然在大气下也可以实施反应,然而从安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在氮、氩等非活性气体气氛下进行。可以利用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追踪反应。
反应后,在反应混合物为浆料状态的情况下,最好加入溶剂而溶解后,为了将未反应的碳酸亚乙酯或聚合物分解、除去而用碱水溶液和/或水进行清洗。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适当地实施脱水、过滤、吸附处理等后处理操作。
接下来,对上述反应中得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析晶工序进行详述。使利用上述的方法得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析晶,由此可以得到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晶体,然而在不是利用后述的方法制造该晶体的情况下,会变为公知的针状晶体,无法利用高收率且操作性良好的方法得到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晶体。
本发明的板状晶体(多形体B或C)可以利用如下的工序得到,即,从在选自芳香族烃中的至少1种溶剂中溶解有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第一溶液(析晶溶液)中析出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茶的第一晶体后,进行固液分离而得到母液;使用该母液的至少一部分制备溶解有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第二溶液;和在60℃以下的温度从该第二溶液中析出第二晶体。该第二晶体为板状晶体(多形体B或C)。在第二溶液的制备时,可以还使用选自芳香族烃中的至少1种溶剂。另外,在第二溶液的制备时,优选还使用含有利用1,1’-二-2-萘酚与碳酸亚乙酯的反应得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反应液。该情况下,作为制备第二溶液的工序中所使用的上述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至少一部分使用该反应液。
在从不含有母液而以选自芳香族烃中的至少1种作为溶剂的溶液中使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析晶时、或从以芳香族烃以外的物质作为溶剂的溶液中析晶时等,利用没有依照本发明的条件进行析晶、在高于60℃的温度使晶体析出的情况下,所得的晶体变为针状晶体(多形体A)。另一方面,在利用依照本发明的条件进行析晶、并且析出晶体的温度为50~60℃的情况下,在板状晶体中也会析出多形体B,在析出晶体的温度为48℃以下的情况下,在板状晶体中也会析出多形体C。以下,通过详述获得各多形体的条件,来详述获得本发明的板状晶体的条件。
对获得多形体C的方法进行说明。多形体C可以通过从上述第二溶液中在48℃以下、优选为20~48℃、更优选为30~45℃的温度使晶体析出而得到。
首先,对没有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母液时的母液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晶体的制造方法中的获得母液的工序)进行详述。母液可以通过使含有利用上述的1,1’-二-2-萘酚与碳酸亚乙酯的反应得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反应液析晶、对晶体和母液进行固液分离而得到。因而,对用于获得母液的析晶条件进行详述。
作为获得母液的工序中所用的选自芳香族烃中的至少1种溶剂,例如可以举出苯、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氯苯、二氯苯等。优选为甲苯、二甲苯,更优选为甲苯。这些溶剂可以使用1种,或者作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在使用不含有芳香族烃的溶剂进行析晶而得到母液、使用所得的母液进行析晶的情况下,所得的晶体会变为针状晶体(多形体A),因此上述第一溶液中的溶剂中的芳香族烃至少设为10重量%以上,优选设为50重量%以上。溶剂的使用量只要是可以实施析晶的量即可,相对于第一溶液中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1重量倍例如使用12~50重量倍。
优选在第一溶液的析晶前将晶体完全加热溶解。溶解时的温度通常为65℃以上、且为溶剂的沸点以下,优选为80℃~110℃。另外,溶解时间通常在搅拌下为0.5~5小时,优选为1~3小时。
冷却速度通常为每分钟0.05~1℃,优选为每分钟0.1~0.5℃,更优选为每分钟0.1~0.3℃。若冷却速度过快,则容易在晶体中混入杂质,导致纯度降低,因此不优选。
晶体析出后,可将浆料液进一步冷却。冷却终点的温度通常为-10~40℃,优选为0~30℃,更优选为10~30℃。
对如上所述地得到的含有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第一晶体的浆料液进行固液分离而得到母液。固液分离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例示出使用过滤机的方法、使用离心分离机的方法等。利用固液分离得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第一晶体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干燥等操作,作为光学树脂用单体等各种原料使用,然而由于使仅由含有利用1,1’-二-2-萘酚与碳酸亚乙酯的反应得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反应液构成的第一溶液析晶而得的第一晶体为多形体A,因此在该情况下,优选使第一晶体与所得的母液一起在后述的条件下再次析晶。
接下来,对制备第二溶液的工序及使第二晶体析出的工序(以下有时也将它们总称为再次使用母液的工序)进行详述。
虽然第二溶液也可以包含母液的至少一部分,然而优选通过包含母液的至少一部分、和与母液中所含的芳香族烃不同的选自芳香族烃中的至少1种溶剂而制备。该情况下,母液与另外的上述溶剂的合计中的母液的量通常为10重量%以上,优选为2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4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50重量%以上。若所含的母液的量少于10重量%,则会有无法获得多形体C的情况。而且,在母液中,为了对固液分离时分离出的晶体进一步清洗,也可以含有所使用的溶剂。再次使用的母液可以使用由多形体A、多形体B、多形体C的任意一种晶形分离出的母液,然而为了稳定地获得多形体C,优选为生成多形体B或多形体C并分离而得的母液,特别优选为由多形体C分离出的母液。最初得到的母液(使仅由含有利用1,1’-二-2-萘酚与碳酸亚乙酯的反应得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反应液构成的第一溶液析晶而得的母液)是由多形体A分离出的母液,而对该母液再次进行使用、析晶而得的母液就成为由多形体B或多形体C分离出的母液。
只要在进行使第二晶体析出的工序时含有所使用的母液即可,可以在使第二晶体析出的工序的析晶之前不久添加,也可以在更前面的工序中添加。所使用的母液可以是一次也没有使用过的母液,也可以是反复使用过的母液。另外,也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母液混合使用。
能够与母液一起使用的选自芳香族烃中的至少1种溶剂无论与前述的用于获得母液的工序中使用的母液相同种类、还是不同种类都可以。另外,对于使用该溶剂时的使用量,优选被调整为使添加母液后、析晶前的第二溶液(析晶溶液)中所含的选自芳香族烃中的至少1种的总量(母液中所含的芳香族烃类与新加入的芳香族烃类的和)相对于第二溶液中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为3~20重量倍,更优选被调整为5~12重量倍。这些溶剂可以是新添加,也可以不是新添加,而是直接使用反应或提纯工序中所用的溶剂。
优选在第二溶液的析晶前将晶体完全加热溶解。溶解时的温度通常为65℃以上、且为溶剂的沸点以下,优选为80℃~110℃。另外,溶解时间通常在搅拌下为0.5~5小时,优选为1~3小时。
使晶体析出的温度为48℃以下,优选为20~48℃,更优选为30~45℃。在高于48℃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多形体A或多形体B。特别是在晶体析出温度高于60℃的情况下,会变为针状晶体(多形体A),体现不出上述的本申请效果。
晶体析出前及晶体析出后的冷却速度通常为每分钟0.05~1℃,优选为每分钟0.1~0.5℃,特别优选为每分钟0.1~0.3℃。若冷却速度过慢,则容易在高于60℃的温度析出晶体,其结果是得到针状晶体。若冷却速度过快,则容易在晶体中混入杂质,可能导致纯度降低。
晶体析出后,可将浆料液进一步冷却。冷却终点的温度通常为-10~40℃,优选为0~30℃,更优选为10~30℃。
浆料液中所含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第二晶体被利用过滤、离心分离等固液分离加以回收。所得的晶体可以使用上述的析晶中所用的溶剂等进行清洗,也可以进行干燥。如此得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晶体为板状晶体,且为多形体C。其纯度通常为95%以上。利用上述固液分离所分离出的母液可以作为制备第二溶液的工序中使用的母液再次利用。
下面对获得多形体B的方法进行说明。多形体B可以通过从上述第二溶液中在50~60℃使晶体析出而得到。
对于用于获得母液的析晶条件及操作、以及再次使用母液的工序的析晶条件及操作,除了下述方面以外,可以利用与获得多形体C的工序相同的条件来实施。作为第一个不同点是如下的方面,即,再次使用的母液无论使用由多形体A、多形体B、多形体C的任意一个晶形分离出的母液都可以,然而为了稳定地获得多形体B,优选生成多形体B或多形体C并分离而得的母液,特别优选为由多形体B分离出的母液。
作为第二个不同点是如下的方面,即,需要在50~60℃的温度使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第二晶体析出,为此优选添加晶种。具体而言,在冷却的途中优选在50~60℃、更优选在52~58℃的温度作为晶种添加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晶体,在相同温度使晶体析出,更优选在添加晶种后在50℃以上的温度搅拌一定时间(例如1~5小时,优选为1~3小时)。作为晶种使用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晶体无论是多形体A、多形体B、多形体C的任意一种晶形都可以,然而优选为多形体B或多形体C,特别优选为多形体B。所添加的晶种的量通常相对于第二溶液(析晶溶液)中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为0.001~5重量%,优选为0.005~1重量%,更优选为0.01~0.5重量%。
如此析出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第二晶体被利用过滤、离心分离等固液分离加以回收。所得的晶体可以使用上述的析晶中所用的溶剂等进行清洗,也可以进行干燥。如此得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晶体为板状晶体,且为多形体B。其纯度通常为95%以上。利用上述固液分离所分离出的母液可以作为制备第二溶液的工序中使用的母液再次利用。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块状晶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详述。本发明的块状晶体可以通过对板状晶体(多形体B和/或多形体C)在40~108℃、优选在60~102℃加热通常6小时以上、优选12~72小时、更优选12~48小时而得到。优选在放入了晶体的容器中使晶体受到搅拌的条件下实施加热。而且,在低于40℃的温度下即使加热也无法获得块状晶体,在高于108℃的温度下加热时,由于板状晶体熔融,因此无法获得块状晶体。另外,即使对针状晶体(多形体A)在上述温度范围中进行加热也不会变为块状晶体,保持针状晶体不变地存在。
在制造块状晶体时,在板状晶体中可以含有上述的析晶中所用的溶剂。在含有溶剂的情况下,将溶剂含量设为40重量%以下,优选设为20重量%以下。若板状晶体中所含的溶剂大于40重量%,则加热时会有晶体溶解而变为针状晶体的情况。而且,在晶体中含有溶剂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地进行减压干燥等溶剂除去操作。
实施例
以下将举出实施例及试验例而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然而本发明不受它们的任何限定。而且,例中各种测定是利用下述的方法实施。另外,以下实施例、比较例中的收率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就是相对于反应中使用的1,1’-二-2-萘酚而言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有姿收率(假定所得的晶体全都是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时的收率),HPLC纯度是在下述条件下测定出的HPLC的面积百分率。
<HPLC纯度>
装置:岛津制作所制LC-2010A、
色谱柱:SUMIPAX ODS A-211(5μm、4.6mmφ×250mm)、
流动相:纯水/乙腈(乙腈30%→100%)、
流量:1.0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UV 254nm。
<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
在铝盘中精密地称取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各晶体5mg,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SIINANOTECHNOLOGY株式会社:DSC7020),以氧化铝为对照在下述操作条件下进行了测定。
(操作条件)
升温速度:10℃/min、
测定范围:30-200℃、
气氛:开放、氮40ml/min。
<粉末X射线衍射>
将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各晶体150mg填充到玻璃试验板的试样填充部,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装置(Spectris制:X’PertPRO)在下述的条件下进行了测定。
X射线源:CuKα、
输出功率:1.8kW(45kV-40mA)、
测定范围:2θ=5°~70°、
扫描速度:2θ=2°/min、
狭缝:DS=1°、掩模=15mm、RS=可变(0.1mm~)。
<YI值>
将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各晶体以使所得的溶液为28.6质量%的方式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以下的条件下测定出所得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YI值(黄变度)。
装置:色差计(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SE6000)、
使用比色池:光路长度33mm石英池。
<纵横比、绝对宽度、晶体形状>
使用下述装置测定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各晶体的最大晶体长度L及宽度W,将所得的最大晶体长度L除以宽度W,将所得的值作为纵横比。最大晶体长度L及宽度W的定义如上所述,分别作为从光学显微镜照片中随机选择的30个的平均值求出。
装置:数码显微镜(株式会社KEYENCE制、VHX-1000)、
各照片的测定倍率:600倍。
<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
在下述条件下测定众数直径和中数直径,基于所得的值算出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
测定装置:岛津制作所制SALD-2200(激光衍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
测定范围:1000~0.030μm、
分散溶剂:蒸馏水+中性洗剂、
分散方法:超声波分散。
<过滤条件>
在下述条件下实施各制造例、实施例、比较例中的过滤·清洗操作。
过滤器:桐山制作所制SU-95、
滤纸:桐山制作所制No.5C、
接受器减压度:4.67kPa。
<制造例1(母液的制造)>
向具备搅拌器、冷却器、以及温度计的玻璃制反应器中,加入(RS)-1,1’-二-2-萘酚180g(0.629mol)、碳酸亚乙酯127g(1.439mol)、碳酸钾9.0g及甲苯180g,在110℃搅拌10小时。向该反应产物中加入甲苯1300g后,在将有机溶剂层保持为80℃的同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清洗。然后对该有机溶剂层进行水洗,直至清洗水为中性为止。对所得的有机溶剂层使用Dean-Stark装置在回流下进行脱水,得到溶解有(RS)-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甲苯溶液(析晶溶液)。其后,将析晶溶液冷却,在63℃晶体迅速析出,搅拌变得困难。于是在相同温度加入甲苯1200g而设为含有晶体的浆料状态,形成能够搅拌的状态后,再冷却到30℃。将其在前述的条件下过滤后,再用甲苯200g清洗晶体,分离为晶体部和母液。该过滤清洗操作需要40分钟。另外,采集所得的晶体的一部分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晶体中的溶剂含量为50重量%,晶体的形状为针状晶体。另外,利用过滤分离出的母液为2630g。然后,对利用过滤操作得到的晶体进行干燥而得到(RS)-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淡黄色晶体198g(收率84.1%、HPLC纯度99.1%、YI值:11)。所得的晶体的物性如下所示[DSC最大熔融吸热峰:116℃、粉末X射线衍射图:多形体A、晶体形状:针状晶体、纵横比:68.0(宽度的绝对值:2μm)、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2.5]。
将DSC分析图列举在图1中,将粉末X射线的图列举在图4中,将粉末X射线的主要的峰(具有大于5%的相对强度的峰)列举在表1中。另外,将数码显微镜照片表示于图7中。
<实施例1>
向具备搅拌器、冷却器、以及温度计的玻璃制反应器中,加入(RS)-1,1’-二-2-萘酚180g(0.629mol)、碳酸亚乙酯127g(1.439mol)、碳酸钾9.0g及甲苯180g,在110℃搅拌10小时。向该反应产物中加入甲苯200g及制造例1中得到的母液1100g后,将有机溶剂层保持为80℃,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了清洗。然后对该有机溶剂层进行水洗,直至清洗水为中性为止。对所得的有机溶剂层使用Dean-Stark装置在回流下进行脱水而得到析晶溶液,8小时后冷却到30℃,由此在39℃使晶体析出。将如此得到的浆料液在前述的条件下进行过滤后,再用甲苯200g清洗晶体,分离为晶体部和母液。该过滤清洗操作需要10分钟。另外,采集所得的晶体的一部分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晶体中的溶剂含量为15重量%,晶体的形状为板状晶体。利用过滤分离出的母液为1603g。然后,对利用过滤操作得到的晶体进行干燥而得到(RS)-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白色晶体211g(收率89.5%、HPLC纯度99.7%、YI值:4)。所得的晶体的物性如下所示[DSC最大熔融吸热峰:107℃、粉末X射线衍射图:多形体C、晶体形状:板状晶体、纵横比:1.3(宽度的绝对值:70μm)、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1.0]。
将DSC分析图列举在图3中,将粉末X射线的图列举在图6中,将粉末X射线的主要的峰(具有大于5%的相对强度的峰)列举在表3中。多形体C在衍射角2θ为10.0±0.2°、19.2±0.2°、19.7±0.2°及22.2±0.2°处显示出特征性的衍射峰。另外,将数码显微镜照片表示于图9中。
<实施例2>
除了取代制造例1中得到的母液1100g而加入实施例1中得到的母液1100g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得到析晶溶液。对该析晶溶液以使冷却开始后10小时变为30℃的方式进行了冷却,由此在36℃使晶体析出。将如此得到的浆料液在前述的条件下进行过滤后,再用甲苯200g清洗晶体,分离为晶体部和母液。该过滤清洗操作需要10分钟。另外,采集所得的晶体的一部分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晶体中的溶剂含量为14.5重量%,晶体的形状为板状晶体。利用过滤分离出的母液为1610g。然后,对利用过滤操作得到的晶体进行干燥而得到(RS)-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白色晶体212g(收率90.0%、HPLC纯度99.8%、YI值:3)。所得的晶体的物性如下所示[DSC最大熔融吸热峰:108℃、粉末X射线衍射图:多形体C、晶体形状:板状晶体、纵横比:1.9(宽度的绝对值:45μm)、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1.1]。
<实施例3>
向具备搅拌器、冷却器、以及温度计的玻璃制反应器中,加入(RS)-1,1’-二-2-萘酚180g(0.629mol)、碳酸亚乙酯127g(1.439mol)、碳酸钾9.0g及甲苯180g,在110℃搅拌10小时。向该反应产物中加入甲苯760g及实施例2中得到的母液410g而稀释后,将有机溶剂层保持为80℃,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了清洗。然后对该有机溶剂层进行水洗,直至清洗水为中性为止。对所得的有机溶剂层使用Dean-Stark装置在回流下进行脱水而得到析晶溶液。将该析晶溶液用5小时冷却到55℃后,在相同温度下,作为晶种添加实施例2中得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多形体C)0.085g,再在相同温度搅拌2小时而使晶体析出后,用3小时冷却到30℃。对其在前述的条件下进行过滤后,再用甲苯200g清洗晶体,分离为晶体部和母液。该过滤清洗操作需要10分钟。另外,采集所得的晶体的一部分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晶体中的溶剂含量为14重量%,晶体的形状为板状晶体。利用过滤分离出的母液为1510g。然后,对利用过滤操作得到的晶体进行干燥而得到(RS)-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白色晶体211g(收率89.7%、HPLC纯度99.7%、YI值:2)。所得的晶体的物性如下所示[DSC最大熔融吸热峰:110℃、粉末X射线衍射图:多形体B、晶体形状:板状晶体、纵横比:1.7(宽度的绝对值:97μm)、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1.0]。
将DSC分析图列举在图2中,将粉末X射线的图列举在图5中,将粉末X射线的主要的峰(具有大于5%的相对强度的峰)列举在表2中。多形体B在衍射角2θ为10.4±0.2°、12.1±0.2°、14.8±0.2°及22.3±0.2°处显示出特征性的衍射峰。另外,将数码显微镜照片表示于图8中。
<实施例4>
向具备搅拌器、冷凝器、以及温度计的玻璃制反应器中,加入(RS)-1,1’-二-2-萘酚270g(0.943mol)、碳酸亚乙酯190g(2.158mol)、碳酸钾13.5g及甲苯270g,在110℃搅拌10小时。向该反应产物中加入甲苯1080g及实施例3中得到的母液1350g而稀释后,将有机溶剂层保持为80℃,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了清洗。然后对该有机溶剂层进行水洗,直至清洗水为中性为止。对所得的有机溶剂层使用Dean-Stark装置在回流下进行脱水而得到析晶溶液。将该析晶溶液用5小时冷却到55℃后,在相同温度下,作为晶种添加实施例3中得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多形体B)0.270g,再在相同温度搅拌2小时而使晶体析出后,用4小时冷却到30℃。对其在前述的条件下进行过滤后,再用甲苯300g清洗晶体,分离为晶体部和母液。该过滤清洗操作需要15分钟。另外,采集所得的晶体的一部分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晶体中的溶剂含量为15重量%,晶体的形状为板状晶体。利用过滤分离出的母液为2990g。然后,对利用过滤操作得到的晶体部进行干燥而得到(RS)-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白色晶体315g(收率89.2%、HPLC纯度99.8%、YI值:2)。所得的晶体的物性如下所示[DSC最大熔融吸热峰:110℃、粉末X射线衍射图:多形体B、晶体形状:板状晶体、纵横比:1.9(宽度的绝对值:48μm)、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1.1]。
<实施例5>
向具备搅拌器、冷凝器、以及温度计的玻璃制反应器中,加入(RS)-1,1’-二-2-萘酚180g(0.629mol)、碳酸亚乙酯127g(1.439mol)、碳酸钾9.0g及二甲苯180g,在110℃搅拌10小时。向该反应产物中加入二甲苯670g及实施例4中得到的母液500g而稀释后,将有机溶剂层保持为80℃,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了清洗。然后对该有机溶剂层进行水洗,直至清洗水为中性为止。对所得的有机溶剂层使用Dean-Stark装置在回流下进行脱水而得到析晶溶液。将该析晶溶液用5小时冷却到55℃后,在相同温度下,作为晶种添加实施例4中得到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多形体B)0.900g,再在相同温度搅拌2小时而使晶体析出后,用4小时冷却到30℃。对其在前述的条件下进行过滤后,再用二甲苯200g清洗晶体,分离为晶体部和母液。该过滤清洗操作需要10分钟。另外,采集所得的晶体的一部分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晶体中的溶剂含量为18重量%,晶体的形状为板状晶体。利用过滤分离出的母液为1541g。然后,对利用过滤操作得到的晶体进行干燥而得到(RS)-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白色晶体208g(收率88.5%、HPLC纯度99.8%、YI值:3)。所得的晶体的物性如下所示[DSC最大熔融吸热峰:110℃、粉末X射线衍射图:多形体B、晶体形状:板状晶体、纵横比:1.8(宽度的绝对值:20μm)、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1.0]。
<实施例6>
在旋转蒸发仪中在外温95℃对实施例1中得到的板状晶体(多形体C)50g搅拌36小时,由此得到块状晶体50g。所得的块状晶体的物性如下所示[HPLC纯度99.7%、YI值:3、DSC最大熔融吸热峰:115℃、(粉末X射线衍射图:多形体A)、晶体形状:块状晶体、纵横比:1.8(宽度的绝对值:50μm)、众数直径:91.15μm、中数直径:74.63μm、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1.2]。将所得的块状晶体的数码显微镜照片表示于图10中。
<比较例1>
向具备搅拌器、冷凝器、以及温度计的玻璃制反应器中,加入(RS)-1,1’-二-2-萘酚180g(0.629mol)、碳酸亚乙酯127g(1.439mol)、碳酸钾9.0g及甲苯180g,在110℃搅拌10小时。向该反应产物中加入甲苯1300g而稀释后,将含有反应产物的有机溶剂层保持为80℃,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了清洗。然后对该有机溶剂层进行水洗,直至清洗水为中性为止。浓缩所得的有机溶剂层,除去水及甲苯后,向残渣中加入丙酮540g,在56℃加热溶解。然后对该溶液以使冷却开始后3小时变为30℃的方式进行了冷却,结果在35℃析出晶体。将如此得到的浆料液在前述的过滤条件下过滤,分离为晶体部和母液。该过滤操作需要30分钟。另外,采集所得的晶体的一部分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晶体中的溶剂含量为48重量%,晶体的形状为针状晶体。然后,对利用过滤操作得到的晶体进行干燥而得到(RS)-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白色晶体110g(收率46.7%、HPLC纯度99.5%、YI值:7)。所得的晶体的物性如下所示[DSC最大熔融吸热峰:116℃、粉末X射线衍射图:多形体A、晶体形状:针状晶体、纵横比:65(宽度的绝对值:2μm)、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2.1]。
<比较例2>
向具备搅拌器、冷凝器、以及温度计的玻璃制反应器中,加入(RS)-1,1’-二-2-萘酚180g(0.629mol)、碳酸亚乙酯127g(1.439mol)、碳酸钾9.0g及甲苯180g,在110℃搅拌10小时。向该反应产物中加入甲苯1300g而稀释后,将有机溶剂层保持为80℃,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了清洗。然后对该有机溶剂层进行水洗,直至清洗水为中性为止。浓缩所得的有机溶剂层并除去水及甲苯后,向残渣中加入甲醇540g,在64℃加热溶解。然后对该溶液以使冷却开始后3小时变为30℃的方式进行了冷却,结果在32℃析出晶体。将所得的浆料液在前述的过滤条件下过滤后,分离为晶体部和母液。该过滤操作需要30分钟。另外,采集所得的晶体的一部分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晶体中的溶剂含量为45重量%,晶体的形状为针状晶体。然后,将利用过滤操作得到的晶体部干燥而得到(RS)-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淡黄色晶体125g(收率53%、HPLC纯度99.3%、YI值:8)。所得的晶体的物性如下所示[DSC最大熔融吸热峰:116℃、粉末X射线衍射图:多形体A、晶体形状:针状晶体、纵横比:11(宽度的绝对值:2μm)、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2.4]。
<比较例3>
向具备搅拌器、冷凝器、以及温度计的玻璃制反应器中,加入(RS)-1,1’-二-2-萘酚180g(0.629mol)、碳酸亚乙酯127g(1.439mol)、碳酸钾9.0g及甲苯180g,在110℃搅拌10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甲苯1300g而稀释后,将有机溶剂层保持为80℃,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了清洗。然后对该有机溶剂层进行水洗,直至清洗水为中性为止。对所得的有机溶剂层在回流下进行了脱水。向其中加入甲苯400g及己烷800g并冷却,结果在65℃立刻析出晶体。将其用4小时冷却到30℃,将所得的浆料液在前述的过滤条件下过滤后,再用甲苯/己烷=140g/60g的混合溶剂清洗晶体,分离为含有溶剂的晶体和母液。该过滤操作需要40分钟。另外,采集所得的晶体的一部分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晶体中的溶剂含量为52重量%,晶体的形状为针状晶体。然后将利用固液分离得到的含有溶剂的晶体干燥,得到(RS)-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淡黄色晶体197g(收率83.9%、HPLC纯度98.2%、YI值:13)。所得的晶体的物性如下所示[DSC最大熔融吸热峰:116℃、粉末X射线衍射图:多形体A、晶体形状:针状晶体、纵横比:17(宽度的绝对值:2μm)、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2.1]。
<比较例4>
向具备搅拌器、冷凝器、以及温度计的玻璃制反应器中,加入制造例1中得到的晶体100g及甲苯1200g,在110℃搅拌1小时而使之完全溶解后,以用6小时变为25℃的方式进行了冷却,结果在52℃析出晶体。再冷却到25℃。将所得的浆料液在前述的条件下过滤后,再用甲苯150g清洗晶体,分离为晶体部和母液。该过滤清洗操作需要35分钟。另外,采集所得的晶体的一部分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晶体中的溶剂含量为50重量%,晶体的形状为针状晶体。然后,对利用过滤操作得到的晶体进行干燥而得到(RS)-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的淡黄色晶体84.2g(回收率84.2%、HPLC纯度99.5%、YI值:10)。所得的晶体的物性如下所示[DSC最大熔融吸热峰:116℃、粉末X射线衍射图:多形体A、晶体形状:针状晶体、纵横比:70.0(宽度的绝对值:2μm)、众数直径与中数直径的比(Dmode/Dmedian):2.1]。
<参考例1>
依照日本特开2011-153248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1)合成例1,向具备搅拌器、冷凝器、以及温度计的玻璃制反应器中,加入(RS)-1,1’-二-2-萘酚180g(0.629mol)、碳酸亚乙酯132.9g(1.510mol)、48%氢氧化钾5.0g,在170℃搅拌4小时。其后,加入甲基异丁基酮315g并溶解后,用水210g进行2次水洗。将所得的有机层在150℃浓缩并除去溶剂,结果得到淡黄色的树脂状物220g。该树脂状物是含有1,1’-二-2-萘酚类1摩尔与碳酸亚乙酯3摩尔进行反应而得的缩聚物、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利用碳酸酯键聚合2摩尔而得的碳酸酯体及盐的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HPLC纯度94.1%)。
[表1]
[表2]
[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