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应用上述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元件和应用上述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95040 上传时间:2021-01-1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80107121.6

申请日:

20031210

公开号:

CN1729198A

公开日:

200602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F15/00,C09K11/06

主分类号:

C07F15/00,C09K11/06

申请人: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明人:

井上英子,濑尾哲史,德田笃史,野村亮二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厚木市

优先权:

368990/200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郭煜;庞立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通过合成能使三重态激发状态转换为发光的有机金属配合物,提供一种有磷光成分的白色系发光材料。尤其是通过采用上述有机金属配合物制造白色系电致发光元件,提供发光效率高,且便于制造的白色电致发光元件。提供采用上述电致发光元件,耗电低的发光装置。合成通式2代表的荧光·磷光发光物质。因为这种物质在可见光范围内能够发出荧光·磷光两种成分,所以能够达到发白色系发光。其应用于电致发光元件或发光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有机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配合物是由下述通式2表示的,式中,R表示烷基、或芳基、或有取代基的芳基、或杂环残基、或者表示有取代基的杂环残基;R表示氢、或烷基、或芳基、或有取代基的芳基、或杂环残基、或有取代基的杂环残基;R、R、R、R分别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卤素、烷基、烷氧基、芳基、有取代基的芳基、或杂环残基;或者表示有取代基的杂环残基;M表示第9族元素或第10族元素,上述M为第9族元素时,n=2;为第10族元素时,n=1;L表示有β-二酮结构的单阴离子性配体;或者有羧基的单阴离子性二啮螯合剂配体;或者有酚性羟基的单阴离子性二啮螯合剂配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其中上述M为铱元素或铂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其中上述L为下述结构式3至9中所示的单阴离子性配体的任意一个。 4.一种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发光元件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金属配合物。 5.一种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发光元件使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金属配合物。 6.一种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发光元件使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金属配合物。 7.一种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发光元件把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体使用。 8.一种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发光元件把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体使用。 9.一种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发光元件把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作为发光体使用。 10.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装置采用权利要求4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元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把三重态激发状态转换成发光的化合物。本发明还 涉及具有阳极、阴极和包含通过施加电场而实现发光的有机化合物的 层(下面称为“电致发光层”),而且上述电致发光层包含能把三重 态激发状态转换成发光的化合物的电致发光元件,以及应用上述电致 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化合物(有机分子)一吸收光,就变成具有能量的状态(激 发状态)。通过经过这种激发状态,有时会产生种种的反应(光化学 反应)或有时会发光,可以应用于各种用途。尤其,作为发光化合物 的应用领域,可举电致发光元件(通过施加电场而发光的元件)为例。

把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体使用时,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机理是载 流子注入型。即,通过在电极间夹持电致发光层而施加电压,从阴极 注入的电子及从阳极注入的空穴在电致发光层中复合,形成激发状态 的分子(下面称为“分子激子”),该分子激子返回基态时放出能量而 发光。

这种电致发光元件,通常,电致发光层是由小于1μm的薄膜形 成的。而且,由于这样的电致发光元件是电致发光层本身放出光的自 发光型元件,所以不需要用于目前液晶显示器那样的背光照明。因此 能够制造得极其薄而轻,这是一大优点。

另外,例如在100~200nm左右的电致发光层中,考虑到电致发 光层的载流移动度,从载流子注入到复合的时间是数十纳秒左右,即 使从载流子复合到发光的过程也包括在内,也仅用微秒水平即达到发 光。因此,响应速度非常快,也是优点之一。

进而,因为这样的电致发光元件是载流子注入型的发光元件,所 以能用直流电压驱动,不容易产生噪声。关于驱动电压,首先要使电 致发光层为厚度100nm左右的均匀超薄膜,还要选择对于电致发光 层,载流子注入阻碍小的电极材料,进一步通过引入异质结构(二层 结构),使其在5.5V的条件下达到100cd/m2的充分亮度(例如参照 非专利文献1)。

(非专利文献1)

C.W.Tang和S.A.VanSlyke,“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ode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第51卷,No.12,913-915(1987)。

由于有这种薄而轻、快速响应性、直流低电压驱动等特性,所以 电致发光元件,作为下一代平板显示器引起注目。而且,由于是自发 光型的,视场角广,所以视觉辨识性也比较良好,认为用作便携仪器 显示画面的元件是有用的。

可是,在这样的电致发光元件中所见到的发光,是分子激子返回 基态时的发光现象。这时,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分子激子的种类,可以 是单重态激发状态(S*)和三重态激发状态(T*)。另外,还认为 电致发光元件中它们的统计生成比率为S*∶T*=1∶3(例如非专利 文献2)

(非专利文献2)

筒井哲夫、“应用物理学会有机分子·生物电子学分科会·第3 次讲习会讲义”,第31-37页(1993)。

但是,普通的有机化合物在室温下观测不到来自三重态激发状态 的发光(磷光),通常只能观测到来自单重态激发状态的发光(荧光)。 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基态通常是单线态(S0),所以T*(S0跃迁(磷光 过程))成为强度禁戒跃迁,S*(S0跃迁(荧光过程))成为容许跃 迁。即,通常只有单重态激发状态对发光有用。

因此,根据S*∶T*=1∶3,电致发光元件中内量子效率(相对 于注入的载流子而产生的光子的比例)的理论极限为25%。

另外,产生的光并不是全部向外部释放,一部分光由于电致发光 元件的构成材料(电致发光层材料、电极材料)或衬底材料固有的折 射率的原因而不能提取出来。发生的光中,向外部提取出的效率称为 光提取效率,而有玻璃衬底的电致发光元件中,其提取效率据认为约 20%左右。

由于上述原因,注入的载流子即使全部形成分子激子,相应于该 注入载流子数,最终向外部提取出的光子的比例(下面称为“外量子 效率”)的理论极限被认为是25%×20%=5%。即,即使全部的载 流子复合,据计算其中也仅有5%的光能被提取出来。

然而近年来,相继发表了能把从三重态激发状态(T*)返回到基 态时放出的能量(下面称为“三重态激发能量”)转换成发光的电致 发光元件,其发光效率之高被引起注目(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非 专利文献4)。

(非专利文献3)

D.F.O’Brien,M.A.Baldo,M.E.Thompson和S.R.Forrest, “Improved energy transfer in slctrophosphorescent deVices”,Applide Physics Letters,第74卷,No.3,第442-444页(1999)。

(非专利文献4)

Tetsuo TSUTSUI,Moon-Jae YANG,Masayuki YAHIRO,Kenii NAKAMURA,Teruichi WATANABE,Taishi TSUJI,Yoshinori FUKUDA,Takeo WAKIMOTO和Satoshi MIYAGUCHI,“High Quantum Efficiency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Iridium-Complex as a Triplet Emissive Center”,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第38卷,第L1502-L1504页(1999)。

在非专利文献3和非专利文献4中,分别使用了以铂为中心金属 的卟啉配合物和以铱为中心金属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任何一个配合物 都是把第3过渡系列元素作为中心金属而引入的磷光发光物质。其中 也存在着十足超过前面所述的外量子效率理论极限值5%的物质。也 就是说,使用磷光发光物质的电致发光元件能达到比以往更高的外量 子效率。而且,外量子效率越高发光亮度就越高。

因此,使用磷光发光物质的电致发光元件,作为达到高亮度发光、 高发光效率的方法,估计在今后的开发中将占重要地位。

如上所述,磷光发光物质在电致发光元件方面的应用是很有益 的,是人们期待着的,然而,现状是其数量太少。非专利文献4中使 用的铱配合物是称为邻位金属配合物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的一种。这种 配合物的磷光寿命为数百纳秒,而且,磷光子收率也高,所以与上述 卟啉配合物比较,伴随亮度提高而效率降低的问题不大。从这个意义 上来说,使用这样的重金属的有机金属配合物是合成磷光发光物质时 的一个指导。

但是,最近,盛行着电致发光元件用于显示器方面的开发。其中, 能发白色光的元件的开发非常引人注目。这是因为除了单色显示、背 光照明等照明用途之外,如果在显示装置上安置滤色器,就能够进行 彩色显示。

由于在通过滤色器的发光装置中,光的利用效率低,强烈要求能 够达到更低耗电、发出高亮度白色光的元件。另外,从照明那样的用 途考虑,需要更高的亮度是没错的。因此可以说,借助使用磷光发光 物质的电致发光元件,实现发白色光是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使用磷光发光物质的发白色光的电致发光元件,考虑了混合 按R(红)、G(绿)、B(蓝)发光的材料并薄膜化的方法;把分 别按R(红)、G(绿)、B(蓝)发光的层积层的方法;或者组合 补色关系(例如蓝绿色和橙色)的方法(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等, 任何一种均可,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因为为得到白色光谱,需要有多 种不同发光波长的发光材料,所以造成驱动电压太高。而且,为了经 采用磷光发光物质的电致发光元件得到高发光效率,需要组合空穴阻 挡层,所以需要非常复杂的元件结构。

(非专利文献5)

Brian W.D’Andrade,Jason Brooks,Vadim Adamovich,Mark E.Thompson,和Stephen R.Forrest,“White Light Emission Using Triplet Excimers in Electro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Advanced Materials,14,No.15,第1032-1036页(2002)。

这样,由于白色面发光源是极其复杂组合的多种材料构成的,制 造工艺难以控制,并且其工艺也十分繁杂。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中把通过合成能使三重态激发状态转换为发光的有机金 属配合物而提供新的白色系材料作为课题。

而且,特别地把通过使用上述有机金属配合物来制造有简单的元 件结构的白色系电致发光元件而提供发光效率高,且能简单制造的白 色电致发光元件作为课题。

进而,把通过使用上述电致发光元件来制造发光装置而提供耗电 低的发光装置作为课题。再者,本说明书中的发光装置,是指使用电 致发光元件的发光器件或图像显示器件。另外,对电致发光元件安装 连接器例如各向异性导电性薄膜(FPC:柔性印刷电路)或TAB(带 式自动键合)的模块、安装了TAB带或TCP(载带封装)的模块、 在TAB带或TCP的端头设置了印刷布线板的模块,或者在电致发光 元件上利用COG(玻板基芯片)方式直接安装IC(集成电路)的模 块也全都包括在发光装置中。

本发明者在使用下述通式1所示的配体时,着眼于能够形成以第 9族元素或第10族元素为中心的有机金属配合物。

然后,本发明者发现把通式1的配体邻位金属化而合成的下述通 式2所表示的配合物,在可见光区域中有荧光·磷光的两个发光成分。 由于这种配合物的荧光·磷光的各个发光波长分别在短波长侧和长波 长侧观测到,因此其特点为发光色为白色系的。

式中R1表示烷基、或芳基、或有取代基的芳基、或杂环残基; 或者表示有取代基的杂环残基。R2表示氢、或烷基、或芳基、或有取 代基的芳基、或杂环残基、或有取代基的杂环残基。R3、R4、R5、R6可以分别相同或者不同,表示氢、卤素、烷基、烷氧基、芳基、有取 代基的芳基、或杂环残基;或者表示有取代基的杂环残基。另外,M 表示第9族元素或第10族元素,上述M为第9族元素时,n=2;为 第10族元素时,n=1。而L表示有β-二酮结构的单阴离子性配体; 或者有羧基的单阴离子性二啮螯合剂配体;或者有酚性羟基的单阴离 子性二啮螯合剂配体。

因此本发明的构成是提供上述通式2所表示的有机金属配合物。

为了使磷光发光的效率更高,从重原子效果的观点来看,作为中 心金属,优选重的金属。因而本发明的特征是,上述通式中,中心金 属M为铱或铂。

另外,在上述通式2中,配体L可以是有β-二酮结构的单阴离 子性配体;或者有羧基的单阴离子性二啮螯合剂配体;或者有酚性羟 基的单阴离子性二啮螯合剂配体中的任意一种,但是优选下面结构式 3~9所示的单阴离子性配体中的任一种。

然而,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因为能够把三重态激发能转换 成发光,所以应用于电致发光元件,就能使元件高效化以及发白色系 光,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在本发明中也包含使用本发明的有机金属 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元件。

再者,由于这样得到的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元件能够实现高发光效 率,所以把它作为发光元件用的发光装置(图像显示器件或发光器件) 能够实现低耗电。因此,在本发明中也包含使用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 合物的发光装置。

实施本发明,可以提供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而且,通过用上述 有机金属化合物制造电致发光元件,能够提供发光效率高的电致发光 元件。进而,通过用上述有机金属配合物制造发光装置和电子装置, 能够提供耗电低的发光装置和电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实施方式1中电致发光元件的元件结构的图。

图2为说明实施方式2中电致发光元件的元件结构的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吸收、激发、发光光谱的 图。

图4(A)、4(B)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示意图。

图5(A)~5(G)为采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电子装置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配体,可以按下述合成方案10合成。

(式10)

用这样得到的通式1的配体,形成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通 式2)。这时的邻位金属化反应,可以用众所周知的合成法。

例如当合成以铱为中心金属的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时,使用 氯化铱的水合物作原料,与通式1的配体混合,在氮气的气氛下经回 流,首先合成氯桥联的双核配合物(下述合成方案11)。接着,把得 到的上述双核配合物和配体L的原料混合,在氮气的气氛下经回流, 用配位子L切断氯桥联,获得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下述合成方 案12)。

(式11)

本发明使用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所示 的合成法。

另外,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虽然可以作为荧光·磷光发光物 质使用,但是为了有效实现荧光和磷光两成分,上述通式2中的取代 基R2,考虑最好不是氢,而是优选烷基等电子给予性取代基。

下面叙述关于本发明的荧光·磷光发光物质应用于电致发光元件 的方案。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1中,用图1说明具有含有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 物的发光层、包含低分子系材料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阻 挡层及电子传输层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元件构成。

图1中有如下构造:在衬底100上形成第1电极101、在第1电 极101上形成电致发光层102、在其上形成第2电极103。

在此,用于衬底100的材料,若是目前电致发光元件所用的就可 以,例如可以使用玻璃、石英、透明塑料等构成的。

本实施方式1中第1电极101作为阳极起作用,第2电极103作 为阴极起作用。

即,第1电极101是用阳极材料形成的,在此可以使用的阳极材 料是优选功函大的(功函为4.0eV以上)金属、合金、导电性化合物 及其混合物等。再者,作为阳极材料的具体例子,除了可以使用ITO (氧化铟锡)、在氧化铟中混合了2~20[%]的氧化锌(ZnO)的IZO (氧化铟锌)之外,还可以使用金(Au)、铂(Pt)、镍(Ni)、钨(W)、 铬(Cr)、钼(Mo)、铁(Fe)、钴(Co)、铜(Cu)、钯(Pd)或者 金属材料的氮化物(TiN)等。

另一方面,形成第2电极103使用的阴极材料,是优选功函小的 (功函为3.8eV以下)金属、合金、导电性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等。再 者,作为阴极材料的具体例子,可以用属于元素周期表1族或2族的 元素,即,除了使用Li和Cs等碱金属及Mg、Ca、Sr等碱土类金属 及含有这些的合金(Mg∶Ag、Al∶Li)和化合物(LiF、CsF、CaF2) 形成之外,还可以用稀土类金属形成,但是也可以由与Al、Ag、ITO 等金属(也包含合金)的叠层形成。

上述的阳极材料及阴极材料用蒸镀法、溅射法等形成薄膜,而分 别形成第1电极101及第2电极103。膜厚优选10~500nm。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元件中,其构成为:由电致发光层中 载流子的复合而产生的光从第1电极101或第2电极103的一方或双 方向外部射出。也就是说,当使光从第1电极101一侧射出时,用透 光性材料形成第1电极101;当使光从第2电极103一侧射出时,用 透光性材料形成第2电极103。

电致发光层102是用单层或多层叠层形成,而本实施方式1中是 由空穴注入层111、空穴传输层112、发光层113、空穴阻挡层114及 电子传输层115叠层形成。

形成空穴注入层111的空穴注入材料,使用酞菁系化合物是有效 的。例如可以使用酞菁(简称:H2-Pc)、酞菁铜(简称:Cu-Pc)等。

形成空穴传输层112的空穴传输材料是芳香族胺系(即,有苯环 -氮键合的)的化合物是适宜的。广泛使用的材料可以举出,如4,4’ -双[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联苯(简称:TPD) 及其衍生物4,4’-双[N-(1-萘基)-N-苯基-氨基[-联苯(简 称:α-NPD),或者4,4’,4”-三(N,N-二苯基-氨基)三苯 基胺(简称:TDATA)、4,4’,4”-三[N-(3-甲基苯基)-N- 苯基-氨基[-三苯基胺(简称:MTDATA)等星爆(star burst)型 芳香族胺化合物。

发光层113含有前面通式2所示的有机金属配合物,是把该有机 金属配合物和主体材料共蒸镀而形成的。主体材料可以使用众所周知 的材料,可以举出:4,4’-双(N-咔唑基)-联苯(简称:CBP) 和2,2’,2”-(1,3,5-苯三基)-三[1-苯基-1H苯并咪唑](简 称:TPBI)等。

形成空穴阻挡层114的空穴阻挡性材料,可以使用双(2-甲基 -8-羟基喹啉合)-4-苯基苯酚合铝(简称:BAlq)、1,3-双[5 -(p-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基]苯(简称:OXD- 7)、3-(4-叔丁基苯基)-4-苯基-5-(4-联苯基)-1,2,4 -三唑(简称:TAZ)、3-(4-叔丁基苯基)-4-(4-乙基苯基) -5-(4-联苯基)-1,2,4-三唑(简称:p-EtTAZ)、红菲绕 啉(简称:BPhen)、浴铜灵(简称:BCP)等。

形成电子传输层115时的电子传输性材料,使用三(8-羟基喹 啉合)铝(简称:Alq3)、三(5-甲基-8-羟基喹啉合)铝(简称: Almq3)、双(10-羟基苯并[h]-喹啉合)铍(简称:BeBq2)等有喹 啉骨架或者苯并喹啉骨架的金属配合物和前面所述的BAlq等是适宜 的。另外,还有双[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合]锌(简称:Zn (BTZ)2)等有噁唑系、噻唑系配体的金属配合物。进而,除了金属 配合物以外,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 -噁二唑(简称:PBD)和前面所述的OXD-7、TAZ、p-EtTAZ、 BPhen、BCP等也可以作为电子传输性材料使用。

如上述那样,可以形成有包含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发光层 113、包含低分子系材料的空穴注入层111、空穴传输层112、空穴阻 挡层114及电子传输层115的电致发光元件。

本实施方式1中,在发光层113中,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作 为客体材料使用,是使由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获得的发光为发光 色的发光元件。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2中,用图2说明关于有包含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 合物的发光层和包含高分子系材料的空穴注入层,并且用湿式工序形 成这些层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元件构造。

因为衬底200、第1电极201、第2电极203可以使用与实施方 式1同样的材料,同样形成,所以省略其说明。

电致发光层202是由多层叠层形成的,而在本实施方式2中,是 由空穴注入层211、发光层212叠层形成。

作为形成空穴注入层211的空穴注入性材料,可以使用掺杂有聚 苯乙烯磺酸(简称:PSS)的聚噻吩二氧噻吩(简称:PEDOT)或聚 苯胺、聚乙烯咔唑(简称:PVK)等。

发光层212作为客体化合物含有前面通式2所示的本发明的有机 金属配合物。主体材料可以是双极性材料,但也可以把空穴传输材料 和电子传输材料混合,形成双极性的。在此,首先把空穴传输性的高 分子化合物(例如PVK)和上述的电子传输材料(例如PBD)以7∶ 3(摩尔比)溶解在同一溶剂中,再添加适量(5wt%左右)本发明的有 机金属配合物调制溶液。将此溶液进行湿式涂布,经烧成,可以得到 发光层212。

按上述那样,可以得到有包含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发光层 212和包含高分子材料的空穴注入层211,并且经湿式工序形成这些 层的电致发光元件。

本实施方式2中,在发光层212中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作为 客体材料使用,是使由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获得的发光为发光色 的发光元件。

(实施例)

(合成例)

在本合成例中,用下述结构式13所示的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 物的合成法为示例。

(式13)

首先,使乙酰苯和苯胺,按等摩尔量在乙醇中回流48小时后, 馏去溶剂,获得下述结构式14所示的配体(红褐色油状)。

(式14)

接着,使氯化铱(IrCl3·HCl·H2O)和2.5当量的结构式14, 在3∶1的2-乙氧基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回流16 小时,得到下述结构式15的双核配合物。滤取得到的粉末,用乙醇 及丙酮洗涤后,风干。

(式15)

进而,使结构式15和3当量的吡啶甲酸及10当量的碳酸钠在2 -乙氧基乙醇中,在氮气气氛下回流16小时,馏去溶剂后,用二氯 甲烷的开柱进行精制,用三氯甲烷/甲醇进行重结晶,获得目的物上 述结构式13的化合物。

获得的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结构式13)的吸收光谱、激发 光谱及发光光谱(PL)如图3所示。在图3中也同时记载了配体(结 构式14)的吸收光谱。

如图3所示,把吸收光谱2和配体光谱1比较,长波长一方(420nm 附近及500~600nm)有吸收,特别是500~600nm的宽幅吸收,暗 示着三重态MLCT(金属向配体的电荷迁移)跃迁。激发光谱3观测 到两个峰,发光光谱4是在402nm左右和585nm左右有峰的蓝白色 发光。认为短波长一侧经荧光过程发光,长波长一侧经磷光过程发光。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用图4(A)、图4(B)说明关于象素部分有本发 明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图4(A)是发光装置的顶视图,图4 (B)为沿A-A’截切图4(A)的剖面图。虚线所示的401为驱动 电路部分(源极侧驱动电路),402为象素部分,403为驱动电路部分 (门极侧驱动电路),404为密封衬底,405为密封剂,密封剂405包 围的内侧407形成空间。

408是传送输入源极侧驱动电路401及门极侧驱动电路403的信 号的布线,从外部输入端子FPC(柔性印刷电路)409接收视频信号、 时钟信号、起始信号、复位信号等。在此虽然只表示出FPC,但是也 可以在该FPC上安装印刷布线基板(PWB)。本说明书中的发光装置 不仅包括发光装置主体,还包括在其上安装FPC或PWB的状态。

下面,用图4(B)就断面构造进行说明。在元件衬底410上形 成驱动电路部分及象素部分,在此表示出作为驱动电路部分的源极侧 驱动电路401和象素部分402。

源极侧驱动电路401上形成n沟道TFT423和p沟道TFT424组 合的CMOS电路。形成驱动电路的TFT也可以用众所周知的CMOS 电路、PMOS电路、或者NMOS电路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表示在元 件衬底上形成驱动电路的驱动器一体型,但并不是必须如此,也可以 不在元件衬底上而在外部形成。

象素部分402是由包括开关用TFT411和电流控制用TFT412和 电连接到其漏极的第1电极413的多个象素形成。把第1电极413的 端部包覆而形成绝缘物414。在此是由正型的感光性丙烯酸树脂膜形 成的。

另外,为了使覆盖能力更好,在绝缘物414的上端部或下端部形 成有曲率的曲面。例如当绝缘物414的材料使用正型的感光性丙烯酸 材料时,优选只在绝缘物414的上端部保持有曲率半径(0.2μm~3 μm)的曲面。而且,绝缘物414不论使用因感光性光而变得不溶解 于蚀刻剂的负型或者因光而变得溶解于蚀刻剂的正型都可以。

在第1电极413上,分别形成电致发光层416及第2电极417。 在此起阳极作用的第1电极413采用的材料,优选功函大的材料。可 以采用如ITO(铟锡氧化物)膜、铟锌氧化物(IZO)膜、氮化钛膜、 铬膜、钨膜、Zn膜、Pt膜等单层膜,此外,可以采用氮化钛和铝为 主要成分的膜的叠层、氮化钛膜和铝为主要成分的膜和氮化钛膜的3 层结构等。再者,当作为叠层构造时,布线的电阻低,形成良好的欧 姆接触,能够进一步发挥其阳极作用。

电致发光层416采用使用蒸镀掩模的蒸镀法或者喷墨法形成。电 致发光层416中采用本发明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上述通式2)作为其 一部分,此外,作为可以组合使用的材料,不论是低分子系材料,还 是高分子系材料都可以。另外,作为电致发光层使用的材料,通常, 有机化合物单层使用或叠层使用的情形很多,而在本发明中,也包括 包含有机化合物的膜的一部分使用无机化合物的构成。

进而,作为电致发光层416上形成的第2电极(阴极)417采用 的材料,可以使用功函小的材料(Al、Ag、Li、Ca或它们的合金MgAg、 Mgln、AlLi、CaF2或者CaN)。当电致发光层416产生的光透过第2 电极417时,第2电极(阴极)417可以采用膜厚度薄的金属薄膜和 透明导电膜(ITO(氧化铟氧化锡合金)、氧化铟氧化锌合金 (In2O3-ZnO)、氧化锌(ZnO)等)的叠层。

进一步用密封剂405把密封衬底404和元件衬底410粘贴在一起, 这样,由元件衬底410、密封衬底404及密封剂405包围的空间407 中形成具有电致发光元件418的结构。在空间407除填充非活性气体 (氮气或氩气等)之外,也包含用密封剂405填充的结构。

密封剂405优选使用环氧系树脂。而且,这些材料优选尽量不透 水分和不透氧气的材料。另外,密封衬底404采用的材料可以是玻璃 衬底或石英衬底,此外,可以是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PVF(聚 氟乙烯)、マイラ一、聚酯或丙烯酸等构成的塑料衬底。

象以上所述的那样,可以得到有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 置。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关于用有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 完成的各种电子装置。

用有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制造的电子装置可以举出 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护目镜型显示器(头戴式显示器)、导航系统、 音响再生装置(汽车音响、组合音响等)、笔记本电脑、游戏机、便 携式信息终端(移动计算机、移动电话、掌上游戏机或电子书籍等)、 配备记录介质的图像再生装置(具体是数字万用盘(DVD))等配备 有使记录介质再生,而能显示其图像的显示装置的装置)等。这些电 子装置的具体例子如图5(A)~图5(G)所示。

图5(A)是显示装置,包括框体5101、支持底座5102、显示部 分5103、扬声器部分5104、视频输入端子5105等。把有本发明的电 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用于其显示部分2003而制造。而且,显示装 置包含个人计算机用、TV播放接收用、广告显示用等所有的信息显 示用装置。

图5(B)为笔记本电脑,包括主体5201、框体5202、显示部分 5203、键盘5204、外部连接口5205、针点鼠标5206等。把有本发明 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用于其显示部分5203而制造的。

图5(C)为移动式计算机,包括主体5301、显示部分5302、开 关5303、操作键5304、红外线口5305等。把有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元 件的发光装置用于其显示部分5302而制造的。

图5(D)为配备记录介质的便携式图像再生装置(具体是DVD 再生装置),包括主体5401、框体5402、显示部分A5403、显示部分 B5404、记录介质(DVD等)读入部分5405、操作键5406、扬声器 部分5407等。显示部分A5403主要显示图像信息,显示部分B5404 主要显示文字信息,把有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用于这些 显示部分A5403、显示部分B5404而制造的。而且,配备记录介质的 图像再生装置也包含家庭用游戏机等。

图5(E)为护目镜型显示器(头戴式显示器),包括主体5501、 显示部分5502、镜臂部分5503。把有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 装置用于其显示部分5502而制造的。

图5(F)为摄像机,包括主体5601、显示部分5602、框体5603、 外部连接5604、遥控接收信号部分5605、摄影部分5606、电池5607、 声音输入部分5608、操作键5609、目视观察部分5610等。把有本发 明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用于其显示部分5602而制造的。

图5(G)为移动电话,包括主体5701、框体5702、显示部分5703、 声音输入部分5704、声音输出部分5705、操作键5706、外部连接口 5707、天线5708等。把有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用于其 显示部分5703而制造的。而且,显示部分5703通过在黑色背景上显 示白色文字,可以降低移动电话的耗电。

象以上那样,有本发明的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的应用范围极 广,可以把这种发光装置应用于一切领域的电子装置中。

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应用上述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元件和应用上述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应用上述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元件和应用上述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应用上述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元件和应用上述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应用上述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元件和应用上述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金属配合物及应用上述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电致发光元件和应用上述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装置.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通过合成能使三重态激发状态转换为发光的有机金属配合物,提供一种有磷光成分的白色系发光材料。尤其是通过采用上述有机金属配合物制造白色系电致发光元件,提供发光效率高,且便于制造的白色电致发光元件。提供采用上述电致发光元件,耗电低的发光装置。合成通式2代表的荧光磷光发光物质。因为这种物质在可见光范围内能够发出荧光磷光两种成分,所以能够达到发白色系发光。其应用于电致发光元件或发光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