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醇共混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乙烯醇共混物.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210439314.2 (22)申请日 2012.10.26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37885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14 (73)专利权人 厦门加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 361022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翁角路 289号816 (72)发明人 董绍胜 (51)Int.Cl. C08L 29/04(2006.01) C08L 33/14(2006.01) C08F 120/28(2006.01) C08F 220/28(。
2、2006.01) C09D 129/04(2006.01) C09D 133/14(2006.01) C09J 129/04(2006.01) C09J 133/14(2006.01) C09D 11/00(2014.01) C09K 3/10(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2325852 A,2012.01.18, CN 102292404 A,2011.12.21, CN 102633949 A,2012.08.15, JP S61204254 A,1986.09.10, CN 1658833 A,2005.08.24, CN 102379773 A,2012.03.21,。
3、 CN 101007881 A,2007.08.01, CN 102633948 A,2012.08.15, 审查员 杜超 (54)发明名称 聚乙烯醇共混物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醇共混物, 其包含30 98重量的聚乙烯醇和270重量的带有亲 水性醇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 使用上述带有 亲水性醇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增塑剂 对聚乙烯醇进行增塑后得到的聚乙烯醇共混物 具有更高的物理性能, 如更快的水溶性, 更高的 吸水性和柔软性。 因此, 这些共混物可以广泛应 用于动物伤口, 尤其是人体伤口或组织上。 由该 聚乙烯醇共混物所形成的薄膜的柔软性保证了 材料不会损伤伤口。 权利。
4、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CN 103788552 B 2016.12.21 CN 103788552 B 1.一种聚乙烯醇共混物, 其包含6098重量%的聚乙烯醇和240重量%的带有亲水性 醇羟基的聚 (甲基) 丙烯酸酯, 其中所述聚乙烯醇共混物中所使用的聚乙烯醇的分子量至少 要高于5,000g/mol、 但不高于1,000,000g/mol, 其中所述带有亲水性醇羟基的聚 (甲基) 丙烯酸酯是由70100重量%的通式 (1) 所示的 (甲基) 丙烯酸羟烷基酯和030重量%的其它不饱和单体聚合而成的, (1) 通式 (1) 中, R1是氢基或甲基; R2是亚乙基或亚丙基, 所述带有亲水性醇羟基。
5、的聚 (甲基) 丙烯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低于25,000g/mol, 其中所述其它不饱和单体是 (甲基) 丙烯酸甲酯、(甲基) 丙烯酸乙酯、(甲基) 丙烯酸丁 酯、(甲基) 丙烯酸己酯、(甲基) 丙烯酸辛酯、(甲基) 丙烯酸月桂酸酯、(甲基) 丙烯酸十六酯、 (甲基) 丙烯酸十八酯、 3-丙烯酸酯基丙基-3- (三甲基硅氧基) 硅烷、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 基氯化铵、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丙烯酰胺、 二甲基丙烯酰胺、 异丙基丙烯酰胺之中 的一种或多种, 用量为030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醇共混物, 其中所述聚乙烯醇的含量为6090重量%、 所述带有亲水性醇羟基的聚 。
6、(甲基) 丙烯酸酯的含量为1040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醇共混物, 其中所述通式 (1) 所示的 (甲基) 丙烯酸羟烷 基酯是丙烯酸羟乙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醇共混物, 其中所述聚合是自由基聚合。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聚乙烯醇共混物用于涂层、 粘合剂、 油墨或密封胶配 方的用途。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3788552 B 2 聚乙烯醇共混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醇共混物, 更具体地说, 涉及由聚乙烯醇和特定增塑剂形 成的共聚物, 该共混物可以用来生产具有高柔韧性和水溶性的功能薄膜。 背景技术 0。
7、002 一直以来, 聚乙烯醇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 生物相容的无毒高分子, 被广泛地应用 于制造纤维、 胶体、 涂料、 造纸、 胶水、 板材、 功能膜以及手术用缝合线等领域。 聚乙烯醇具有 优秀的机械性能、 极低的氧气透过率、 耐油、 耐大部分有机溶剂、 容易溶于水、 生物降解性和 生物相容性。 此外, 聚乙烯醇由于含有大量的醇羟基, 使得该材料可以进一步化学改性, 如 接枝和交联等。 同时, 现有文献中也报道了聚乙烯醇与其它高分子如聚烷烃、 聚丙烯酸、 聚 天冬氨酸钠、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酰胺等形成共混物, 这些共混物具有优异的性能。 0003 为了使聚乙烯醇满足更多的用途, 可以在聚。
8、乙烯醇的聚合过程中或聚合后对其进 行改性。 聚合过程中进行的改性包括采用具有所需功能度的单体与醋酸乙烯酯共聚, 然后 对产物水解皂化。 而对聚乙烯醇的改性主要是利用醇羟基进一步进行化学反应, 如接枝反 应等。 0004 此外, 聚乙烯醇在高于180的情况下会缓慢降解, 而其软化温度高于降解温度。 因此, 很难通过传统的注塑、 吹塑等方法制得纯聚乙烯醇板材或片材。 所以聚乙烯醇板材或 片材的加工的方法基本还是以从水溶液中干燥成膜为主。 0005 尽管聚乙烯醇的机械强度比较高, 但其的柔软性较差。 针对这一问题, 在使用过程 中通常在聚乙烯醇中加入水或其它带醇羟基的增塑剂如乙二醇、 甘油、 低聚聚。
9、乙二醇(聚合 度9)。 但是这些增塑后的聚乙烯醇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受使用环境的湿度影响比较大, 而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增塑剂会逐渐析出, 造成了性能的不稳定。 0006 为了改善聚乙烯醇的可加工性, 聚乙烯醇被进一步制成了不同的衍生物, 如聚乙 烯醇缩甲醛、 聚乙烯醇缩丁醛等。 这些衍生物再进一步用于制造板材、 片材或其它的用途。 但是这种化学改性不可避免地降低了聚乙烯醇固有的性能, 如水溶性、 不透气性和生物降 解性等。 0007 因此, 在提高聚乙烯醇的柔软性方面, 除了化学改性之外, 通常采用用增塑剂对聚 乙烯醇进行增塑的方法。 常用的增塑剂有甘油等。 增塑剂能有效地降低聚乙烯醇的软。
10、化温 度, 从而使软化温度低于降解温度, 因此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用聚乙烯醇加工各种器具。 0008 但是这些增塑剂是小分子增塑剂, 很容易被一些溶剂萃取出来或在使用过程中逐 渐地从材料中析出、 扩散到表面。 此外, 在进行传统的挤出、 注塑高温加工时, 这些增塑剂会 大量挥发, 既影响了产品的性能又污染了环境。 0009 对聚乙烯醇进行增塑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 所采用的增塑剂必须与聚乙烯醇进行 充分混合来制得结构均匀的材料。 现在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在高温下从聚乙烯醇颗粒表面渗 透增塑剂, 该方法往往造成增塑剂在材料中分布不均匀。 针对这一问题, 人们采用了其它不 同的方法使聚乙烯醇树脂能更充分地。
11、吸收增塑剂。 比如, 将增塑剂溶解在可挥发的载体中, 说明书 1/8 页 3 CN 103788552 B 3 帮助增塑剂往树脂内部扩散, 但是在加工时这些载体必须彻底除掉。 另一个常用方法是在 大量增塑剂存在的情况下, 对聚乙烯醇树脂进行加热、 冷却处理, 使聚乙烯醇颗粒能充分地 吸收增塑剂, 并发生膨胀、 结块, 但是在材料的最终加工前对这些结块粉碎。 其它方法往往 需要大量的溶剂、 较高的能耗或较长的增塑过程。 因此, 总的来说, 现有增塑方法对温度等 条件的要求比较苛刻。 0010 针对上述对聚乙烯醇进行增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 作。 如在日本发明申请特开昭51。
12、-123257阐述了使用多元醇和多元羧酸的酯化物作为增塑 剂; 日本发明申请特开昭49-120946阐述了使用甘油和对苯二甲酸的酯化物作为增塑剂。 但 这些增塑剂的使用并没有带来令人满意的性能。 美国专利No.5,922,808中Hanada等人介绍 了通过聚乙烯醇引发环己内酯达到了通过接枝法改性聚乙烯醇的目的。 改性后的聚乙烯醇 硬度下降, 软化点降低, 熔体粘度和柔韧性均下降。 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 这个增塑过 程包括了化学改性聚乙烯醇和反应后纯化, 成本过高。 Tsuchiya等人在日本专利 No.2858869介绍了用乙二醇增塑后的聚乙烯醇来进行挤出成型。 这类聚乙烯醇的结构参数 。
13、要求比较苛刻: 水溶液粘度在18cps2, 皂化度在86.5-89mol之间, 乙二醇的用量在10- 43份。 Tsuchiya等人还列举了甘油、 三甘醇和其它的多元醇, 如聚乙二醇。 但是该专利中没 有明确指出聚乙二醇的具体细节(如分子量), 并且也没有提供除了乙二醇之外其它增塑剂 的作用。 Takigawa等人在美国专利No.3,607,812中阐述了聚乙烯醇熔体挤出成型工艺, 其 中, 聚乙烯醇在低于40时不溶于水。 具体的组份如下: 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在700到1500之 间, 皂化度高于97mol, 在配方中占87-95份, 多元醇增塑剂占5-13份。 增塑剂包括聚乙二 醇(分子量大概。
14、在200左右)。 Monaghan等人在美国专利No.3,365,413描述了采用吹塑成型 法、 利用聚乙烯醇制造溶于水的全透明薄膜。 他们明确指出增塑剂的结构是聚乙二醇的单 苯基醚, 其中聚乙二醇的聚合度在2-7之间。 另一方面, 他们强调指出, 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 使用甘油类增塑剂。 他们明确指出了必须使用聚乙二醇单苯醚(聚合度为5)作为增塑剂。 他 们还用25份的无水甘油作为增塑剂。 所以共混物都是采用了熔体注塑的加工工艺。 Wysong 等人在美国专利No.4,156,047中阐述了采用聚乙二醇增塑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聚乙烯醇 混合物的方法, 然后通过注塑或溶液成膜。 同时, 混合物中使。
15、用了乙烯醇/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来改善材料的性能。 但是在200的高温挤出过程中材料变黄, 说明有部分的热降 解。 Salzburg等人在美国专利No.4,529,666中阐述了分别用1, 4-单失水己糖醇和1, 4-3, 6- 二失水己糖醇来增塑聚乙烯醇, 并使用增塑后的聚乙烯醇来通过共挤出、 涂层法、 夹层法制 造复合膜, 但是没有讨论材料的长期稳定性。 Newman等人在美国专利No.4,849,256中描述 了在聚乙烯醇颗粒表面涂覆常规的增塑剂, 如水, 甘油, 三甲醇基丙烷, 新戊二醇, 聚乙二 醇, 以及这些增塑剂的混合物, 其中主要集中于在不加热、 冷却或挤出的情况下确保增塑剂。
16、 与聚乙烯醇能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专利中没有提及在使用过程中增塑剂在混合物中的稳定 性。 0011 综上所述, 现在仍需要开发新的对聚乙烯醇进行增塑的增塑剂, 使该增塑剂与聚 乙烯醇能充分均匀地混合, 而且使增塑后得到的聚乙烯醇共混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更高 的柔韧性和柔软性。 发明内容 说明书 2/8 页 4 CN 103788552 B 4 0012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柔韧性和柔软性的聚乙烯醇共 混物, 其能够适用于生物医药、 食品、 化妆品和其它领域, 尤其是适用于生物医药和化妆品 领域。 0013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醇共混物, 。
17、其包含3098重 量的聚乙烯醇和270重量的带有亲水性醇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 0014 在上述聚乙烯醇共混物中优选聚乙烯醇的含量为6090重量、 带有亲水性醇羟 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为1040重量。 0015 上述带有亲水性醇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优选是由70100重量的通式(1) 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和030重量的其它不饱和单体聚合而成的, 0016 0017 通式(1)中, R1是氢基或甲基; R2是亚乙基或亚丙基。 0018 上述带有亲水性醇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进一步优选由85-100重量的通式 (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和0-15重量的其它不饱和单体。
18、聚合而成的。 0019 上述通式(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优选是丙烯酸羟乙酯和/或甲基丙烯 酸羟乙酯。 0020 上述其它不饱和单体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 (甲基)丙烯 酸羟乙酯、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甲基)丙烯酸羟丁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 己酯、 (甲基)丙烯酸辛酯、 (甲基)丙烯酸月桂酸酯、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 (甲基)丙烯酸十 八酯、 (聚)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 3-丙烯酸酯基丙基-3-(三甲基硅氧基)硅烷、 甲基丙烯酰 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丙烯酰胺、 二甲基丙烯酰胺、 异丙基丙 烯酰胺之。
19、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 上述其它不饱和单体可以是通式(2)所示的化合物。 0022 0023 通式(2)中R3是氢基或甲基, R4是乙基或丙基; R5是羧基、 季铵盐或硅烷基。 0024 上述带有亲水性醇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低于50,000g/ mol, 更优选低于25,000g/mol, 进一步优选低于10,000g/mol。 0025 本发明的聚乙烯醇共混物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优选的是至少要高于5, 000g/mol、 但不高于1,000,000g/mol。 0026 上述聚合优选是自由基聚合。 0027 本发明的聚乙烯醇共混物可以用于涂层、 粘合剂、 油墨、 。
20、密封胶配方等。 0028 发明效果 0029 本发明使用上述带有亲水性醇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增塑剂对聚乙烯醇 进行增塑后得到的聚乙烯醇共混物具有更高的物理性能, 如更快的水溶性, 更高的吸水性 和柔软性。 因此, 这些共混物可以广泛应用于动物伤口, 尤其是人体伤口或组织上。 由该聚 乙烯醇共混物所形成的薄膜的柔软性保证了材料不会损伤伤口。 说明书 3/8 页 5 CN 103788552 B 5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本发明的聚乙烯醇共混物包含3098重量的聚乙烯醇和270重量的带有亲 水性醇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 在上述聚乙烯醇共混物中优选聚乙烯醇的含量为6090 重量、 带有。
21、亲水性醇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为1040重量。 0031 上述带有亲水性醇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优选是由70100重量的通式(1) 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和030重量的其它不饱和单体聚合而成的, 0032 0033 通式(1)中, R1是氢基或甲基; R2是亚乙基或亚丙基。 0034 上述带有亲水性醇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进一步优选由85-100重量的通式 (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和0-15重量的其它不饱和单体聚合而成的。 0035 上述通式(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优选是丙烯酸羟乙酯和/或甲基丙烯 酸羟乙酯。 0036 上述其它不饱和单体可以是通式(2)所。
22、示的化合物。 0037 0038 通式(2)中R3是氢基或甲基, R4是乙基或丙基; R5是羧基、 季铵盐或硅烷基。 0039 上述通式(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羟烷基酯可以与上述其它不饱和单体以不同的 比例进行共聚反应, 上述其它不饱和单体例如下述化合物之中的一种或多种: (甲基)丙烯 酸酯类, 如(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甲基)丙烯酸羟 丙酯、 (甲基)丙烯酸羟丁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己酯、 (甲基)丙烯酸辛酯、 (甲基)丙烯酸月桂酸酯、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 (聚)乙二醇单醚丙烯 酸酯; 3-丙烯酸。
23、酯基丙基-3-(三甲基硅氧基)硅烷;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2-丙 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丙烯酰胺; 二甲基丙烯酰胺; 异丙基丙烯酰胺。 0040 上述带有亲水性醇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低于50,000g/ mol, 更优选低于25,000g/mol, 进一步优选低于10,000g/mol。 0041 本发明的聚乙烯醇共混物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优选的是至少要高于5, 000g/mol、 但不高于1,000,000g/mol。 0042 本发明所涉及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优选由常规的自由基聚合而制得。 为了调节分子 量, 可以加入适当的链转移剂如十二烷基硫醇等硫醇。
24、类化合物, 用量一般不超过反应单体 的5重量。 可以采用几种聚合方法来制得上述共聚物或多聚体, 如溶液聚合、 水基乳液聚 合、 分散聚合、 悬浮聚合、 本体聚合、 非水基乳液聚合等。 反应可以在不同的反应器中完成, 这类反应器包括一次投料反应器, 管道反应器等。 反应所用溶剂可以选用去离子水、 醇类如 乙醇和异丙醇、 二甲基亚砜、 二甲基甲酰胺等。 从提纯的角度考虑, 优选乙醇或异丙醇。 引发 剂为油溶性引发剂, 偶氮类如偶氮二异丁氰; 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 其中偶 氮类引发剂的引发温度从室温到80; 过氧化物类引发剂的引发温度在80到100之间。 说明书 4/8 页 6 CN 。
25、103788552 B 6 温度的控制可以是分阶段控温, 也可以是整个反应过程恒温。 分阶段控温和恒温对反应物 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不大。 因此, 优选恒温反应。 本发明优选偶氮类引发剂。 反应产物的提纯 包括加热减压蒸馏、 析出及半透膜有选择过滤。 本发明优选考虑加热减压蒸馏, 以有效去除 挥发性单体。 0043 虽然本发明不受任何理论的限制, 但据认为本发明中的作为增塑剂的带有亲水性 醇羟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通过大量的醇羟基与聚乙烯醇中的醇羟基形成了大量的氢键, 促进了两个材料的共混, 并形成了均匀稳定的共混物。 这些氢键有效地防止了相分离, 并防 止了增塑剂的扩散流失。 同时, 基于高分子。
26、增塑剂与聚乙烯醇形成了有效的链缠结, 进一步 阻止了相分离或某一相挥发、 损失。 换句话说, 本发明中的增塑剂降低了聚乙烯醇中分子链 与分子链之间的作用, 因而进一步降低聚乙烯醇的结晶度。 上述看法被共混物更高的柔软 性间接证明了。 0044 在本发明中, 聚乙烯醇是指纯聚乙烯醇或聚乙烯醇的共聚物或聚乙烯醇的共混 物, 包括一切可能的配比, 一切可能的分子量, 一切可能的水解度。 聚乙烯醇的供应商有Air Products的107( 重均分子量为2 ,00031 ,000, 水解度为98-98 .8 ), Polysciences4397(MW25,000, 水解度为98.5), ChanCh。
27、un的BF14, DuPont 90-50和Unitika的UF-120。 其它供应商还有NipponGohseiMonsanto WackerKuraray、 Deriki和Shin-Etsu。 0045 此外, 聚乙烯醇可以是由聚醋酸乙烯酯水解而来, 这样的话, 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 中共聚单体的用量较少, 水解后的高分子也可以具有聚乙烯醇的性能, 因此可以使用完全 或部分水解的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如完全水解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吡咯烷酮-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 其它共聚 物的生产商有BASF如LuviskolVA37。
28、HM, LuviskolVA37EandLuviskol VA28.还有Hoechst的Mowilith30。 0046 聚乙烯醇的链段通常是以头尾形式链接, 但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乙烯醇也可以含有 少量的头头链接。 0047 聚乙烯醇可以是完全水解, 所有的重复基团为-CH2-CH(OH), 也可以是部分水解 (1-25的侧基为酯基。 部分水解的聚乙烯醇含有以下的重复单元-CH2-CH(OR), 其中R是 COCH3或更长的烷基。 但要确保不影响聚乙烯醇的水溶性。 这些酯基可以被乙醛或丁醛取 代, 赋予材料一定的疏水性和机械强度。 用于氧化环境的聚乙烯醇可以通过用NaClO4-KMnO4 氧化而。
29、制得低分子量的聚乙烯醇。 0048 本发明的聚乙烯醇共混物中可以加入各种添加剂, 如杀菌剂、 抗生素等。 加入方法 则是采用众所周知的一些方法。 0049 本发明的聚乙烯醇共混物可以用在不同领域不同的表面上, 这些领域包括生物医 药, 视频, 美容产品等。 适用表面包括动物皮肤、 人类的皮肤、 伤口、 金属表面、 钢铁表面、 镀 锌钢件表面、 各种处理或未处理过的铝器件表面、 玻璃、 木头、 纸张、 环氧类复合材料、 高分 子材料如PET、 PBT、 改性后的PP、 PE、 金、 铜、 银、 锌、 镍等金属的表面。 涂覆方法包括喷雾法、 粉刷法、 滚刷法、 浸润法等。 0050 如上所述, 本。
30、发明的聚乙烯醇共混物可以用于涂层、 粘合剂、 油墨、 密封胶配方等。 配方的组份包括水基涂料、 油基涂料、 粉末涂料、 色料、 透明涂料等。 这些配方可以广泛应用 说明书 5/8 页 7 CN 103788552 B 7 于生物医药, 化妆品, 食品和其它工业用途。 这些配方的突出优点是所形成的薄膜的柔软性 和吸水性, 因而可以有效地保护表面免受擦伤或更严重的破坏。 0051 本发明的聚乙烯醇共混物具有更高的物理性能, 如更快的水溶性, 更高的吸水性 和柔软性。 因此, 这些共混物可以广泛应用于动物伤口, 尤其是人体伤口或组织上。 所成膜 的柔软性保证了材料不会损伤伤口, 而纯聚乙烯醇将会形成。
31、较硬的膜, 对伤口或组织造成 不可避免的伤害。 0052 以下, 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地说明, 但这些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例示, 本 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53 实施例1 0054 向装有冷凝管的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g的丙烯酸羟乙酯, 200ml无水乙醇, 1.1g偶氮二异丁腈, 0.2ml十二烷基硫醇。 在磁力搅拌的情况下, 用氮气排氧30分钟, 然后在 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将反应温度升至75, 反应24小时。 0055 反应完毕后, 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 用旋转甩干仪把溶剂除掉。 干燥后的高分子储 存备用。 0056 实施例2 0057 向装有冷凝管的500ml圆底烧瓶中。
32、加入100g的丙烯酸羟乙酯, 10g丙烯酸丁酯, 200ml无水乙醇, 1.1g偶氮二异丁腈, 0.2ml十二烷基硫醇。 在磁力搅拌的情况下, 用氮气排 氧30分钟, 然后在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将反应温度升至75, 反应24小时。 0058 反应完毕后, 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 用旋转甩干仪把溶剂除掉。 干燥后的高分子储 存备用。 0059 实施例3 0060 向装有冷凝管的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g的丙烯酸羟乙酯, 10g2-乙基己基丙烯 酸酯, 200ml无水乙醇, 1.1g偶氮二异丁腈, 0.2ml十二烷基硫醇。 在磁力搅拌的情况下, 用氮 气排氧30分钟, 然后在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将反应。
33、温度升至75, 反应24小时。 0061 反应完毕后, 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 用旋转甩干仪把溶剂除掉。 干燥后的高分子储 存备用。 0062 实施例4 0063 向装有冷凝管的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g的丙烯酸羟乙酯, 4g甲基丙烯酸月桂 酸酯, 200ml无水乙醇, 1.1g偶氮二异丁腈, 0.2ml十二烷基硫醇。 在磁力搅拌的情况下, 用氮 气排氧30分钟, 然后在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将反应温度升至75, 反应24小时。 0064 反应完毕后, 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 用旋转甩干仪把溶剂除掉。 干燥后的高分子储 存备用。 0065 实施例5 0066 反应条件及设备如实施例1, 反应混合物。
34、包括100g的丙烯酸羟乙酯, 5g的3-丙烯酸 酯基丙基-3-(三甲基硅氧基)硅烷。 其它反应条件同实施例1。 0067 实施例6 0068 向装有冷凝管的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g的丙烯酸羟乙酯, 10g丙烯酸, 200ml无 水乙醇, 1.1g偶氮二异丁腈, 0.2ml十二烷基硫醇。 在磁力搅拌的情况下, 用氮气排氧30分 钟, 然后在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将反应温度升至75, 反应24小时。 说明书 6/8 页 8 CN 103788552 B 8 0069 反应完毕后, 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 用旋转甩干仪把溶剂除掉。 干燥后的高分子储 存备用。 0070 实施例7 0071 向装有冷凝。
35、管的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g的丙烯酸羟乙酯, 10ml甲基丙烯酰氧 乙基三甲基氯化铵(75重量水溶液), 200ml无水乙醇, 1.1g偶氮二异丁腈, 0.2ml十二烷基 硫醇。 在磁力搅拌的情况下, 用氮气排氧30分钟, 然后在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将反应温度升至 75, 反应24小时。 0072 反应完毕后, 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 用旋转甩干仪把溶剂除掉。 干燥后的高分子储 存备用。 0073 实施例8 0074 向装有冷凝管的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g的丙烯酸羟乙酯, 10ml甲基丙烯酸羟 乙酯, 200ml无水乙醇, 1.1g偶氮二异丁腈, 0.2ml十二烷基硫醇。 在磁力搅拌。
36、的情况下, 用氮 气排氧30分钟, 然后在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将反应温度升至75, 反应24小时。 0075 实施例9 0076 向装有冷凝管的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g的丙烯酸羟乙酯, 10g丙烯酰胺, 200ml 无水乙醇, 1.1g偶氮二异丁腈, 0.2ml十二烷基硫醇。 在磁力搅拌的情况下, 用氮气排氧30分 钟, 然后在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将反应温度升至75, 反应24小时。 0077 实施例10 0078 向装有冷凝管的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0g的丙烯酸羟乙酯, 5g2-丙烯酰胺基-2- 甲基丙磺酸, 200ml无水乙醇, 1.1g偶氮二异丁腈, 0.2ml十二烷基硫醇。 在磁。
37、力搅拌的情况 下, 用氮气排氧30分钟, 然后在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将反应温度升至75, 反应24小时。 0079 实施例11 0080 聚乙烯醇(PVA)来自台湾的长春ChangChunChemicalCo.Ltd., 水解度为86- 89, 数均分子量在2.7kg/mol3.6kg/mol之间。 在室温下将20g的PVA(BP-05)溶于1000ml 的去离子水中, 搅拌4小时。 然后将2g实施例1中的高分子溶于上述溶液, 继续搅拌2小时直 至形成均匀的液体。 然后加入0.2g的水杨酸作为稳定剂。 该溶液可以用做定妆喷雾, 潮湿的 环境下把妆容固定好, 以免汗水、 泪水、 雨水引起的化妆或破妆。
38、。 0081 实施例12 0082 实施例1-10中所合成的高分子分别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 混合条件如实施例11。 所得的混合溶液的粘度由乌氏粘度计在38的条件下测试, 如下表所示: 0083 0084 实施例13 0085 10重量份PVA(四川维尼纶厂制2699)在80、 剧烈搅拌的情况下溶于100重量份的 去离子水中, 搅拌6个小时。 然后将4重量份实施例3中的高分子和0.2重量份的水杨酸加入 到上述溶液中搅拌1小时形成用于创伤护理的胶体。 说明书 7/8 页 9 CN 103788552 B 9 0086 实施例14 0087 10重量份PVA(四川维尼纶厂制2699)在80、 剧烈搅。
39、拌的情况下溶于100重量份的 去离子水中, 搅拌6个小时。 然后将4重量份实施例4中的高分子和0.2重量份的水杨酸加入 到上述溶液中搅拌1小时形成用于创伤护理的胶体。 0088 实施例15 0089 10重量份PVA(四川维尼纶厂2899)在80、 剧烈搅拌的情况下溶于100重量份的去 离子水中, 搅拌6个小时。 然后将4重量份实施例5中的高分子和0.2重量份的水杨酸加入到 上述溶液中搅拌1小时形成用于创伤护理的胶体。 0090 实施例16 0091 在实施例16中, 用本发明中所合成的高分子增塑剂如聚丙烯酸酯羟乙酯对聚乙烯 醇进行增塑, 采用以水为溶剂的方法, 用量为10重量。 该混合物的稳定性与用传统的聚乙 二醇(数均分子量400g/mol)增塑后的聚乙烯醇进行比较(用量为10重量)。 结果表明本发 明中的聚丙烯酸羟乙酯与聚乙烯醇共混均匀, 混合物在储存三个月后无明显相分离; 而当 聚乙烯醇的用量到了10重量时, 增塑后的聚乙烯醇出现了明显的相分离, 材料变白, 低粘 度的聚乙二醇浮在共混物的表面。 说明书 8/8 页 10 CN 103788552 B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