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加热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细管加热盒.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202169.0 (22)申请日 2017.09.19 (73)专利权人 德诺杰亿 (北京) 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 地址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 开发区科创十四街99号5号楼2层 (72)发明人 曹健荣林小靖王承钱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慧智兴达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615 代理人 韩龙王晨曦 (51)Int.Cl. C12M 1/00(2006.01) C12M 1/38(2006.01) C12M 1/34(2006.01) (54)实用。
2、新型名称 毛细管加热盒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毛细管加热盒, 其 中, 该毛细管加热盒包括: 隔离组件; 加热组件, 加热组件设置在隔离组件的内部; 其中, 隔离组 件与毛细管电泳组件相互接触并可进行热传递, 加热组件可对毛细管电泳组件中的毛细管进行 温度调节并维持毛细管中的工作温度。 本实用新 型的毛细管加热盒能够应用于DNA一体化分析系 统中, 以解决其小型化和自动化难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6页 CN 207210406 U 2018.04.10 CN 207210406 U 1.一种毛细管加热盒, 其特征在于, 包括: 隔离组件; 加热组件, 加热组件设置在隔。
3、离组件的内部; 其中, 隔离组件与毛细管电泳组件相互接触并可进行热传递, 加热组件可对毛细管电 泳组件中的毛细管进行温度调节并维持毛细管中的工作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加热盒, 其特征在于, 隔离组件为板式结构, 隔离组件 和毛细管电泳组件相互贴合设置, 隔离组件中的加热组件可通过贴合部位与毛细管电泳组 件中的毛细管进行热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毛细管加热盒, 其特征在于, 加热组件为板式结构, 加热组件 设置在隔离组件上与毛细管电泳组件相贴合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加热盒, 其特征在于, 隔离组件固定设置在毛细管电泳 分离系统中, 毛细管电泳组件安装到毛。
4、细管电泳分离系统中后, 隔离组件和毛细管电泳组 件相互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细管加热盒, 其特征在于, 隔离组件和毛细管电泳组件之间 设置有导热垫片, 导热垫片可使毛细管电泳组件中的毛细管受热均匀。 6.一种毛细管加热盒, 其特征在于, 包括加热盒体, 加热盒体为板式结构, 加热板设置 在加热盒体的内部, 加热盒体与毛细管电泳组件相互贴合并可进行热传递, 加热板可对毛 细管电泳组件中的毛细管进行温度调节并维持毛细管中的工作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毛细管加热盒, 其特征在于, 加热盒体包括底板、 支撑框架和 保护壳体, 加热板为板式结构, 加热板固定设置在底板上, 支撑框架与。
5、底板固定连接, 保护 壳体套设在底板和支撑框架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毛细管加热盒, 其特征在于, 加热盒体的底板与毛细管电泳组 件相互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毛细管加热盒, 其特征在于, 加热板与温度传感器相连, 温度 传感器通过信号接线与控制系统连接, 以对加热板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毛细管加热盒, 其特征在于, 支撑框架和底板上的加热板、 温 度传感器之间设置有保护垫层。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7210406 U 2 毛细管加热盒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DNA自动化检测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DNA一体化分析仪的。
6、 毛细管加热盒。 背景技术 0002 毛细管电泳(CE)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或毛细管电分离法(CESM), 它是离子或荷电粒子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 力, 在毛细管中按其淌度或/和分配系数不同进行高效、 快速分离的一种新技术。 0003 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经典电泳技术与现代微柱分离有机结合的新兴分离技术,近 年来发展迅猛并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毛细管电泳显示了对生物分子如氨基酸、 蛋白质、 核苷 酸、 核酸分离分析等的巨大潜力,符合以生物工程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对各种对象的分离分 析和微量制备的需求,所以它。
7、正逐步成为一种常用分析手段。 0004 其中, 毛细管是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的核心, 理想的毛细管必须是电绝缘、 紫外/ 可见光透明且富有弹性的, 目前可以使用的有玻璃、 熔融石英或聚四氟乙烯塑料等。 根据被 分离的溶质及检测系统的需要选择毛细管的制作材料及内径, 毛细管内径一般为10100 m。 其中, 弹性熔融石英毛细管已有大量商品出售, 因而被普遍使用, 由熔融石英拉制的毛细 管很脆, 易折断, 而用一层保护性的聚酰亚胺薄膜包盖毛细管外壁, 就可使其富有弹性, 这 就是商品毛细管。 0005 对于生物检测分析领域的集成式设备, 例如目前较为前沿的DNA一体化分析系统, 基于其小型化、 自动。
8、化的特点, 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具有天然的优势, 但如何实现毛细管分 离系统的结构简化、 如何解决脆弱的毛细管快速更换以及精准温度控制的问题显得尤为突 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DNA一体化分析系统中, 以解决其小 型化和自动化难题的毛细管加热盒。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加热盒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8 一种毛细管加热盒, 其中, 包括: 隔离组件; 加热组件, 加热组件设置在隔离组件的 内部; 其中, 隔离组件与毛细管电泳组件相互接触并可进行热传递, 加热组件可对毛细管电 泳组件中的毛细管进行温度调节并维持毛细管中的工作温度。。
9、 0009 进一步, 隔离组件为板式结构, 隔离组件和毛细管电泳组件相互贴合设置, 隔离组 件中的加热组件可通过贴合部位与毛细管电泳组件中的毛细管进行热传递。 0010 进一步, 加热组件为板式结构, 加热组件设置在隔离组件上与毛细管电泳组件相 贴合的一侧。 0011 进一步, 隔离组件固定设置在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中, 毛细管电泳组件安装到毛 细管电泳分离系统中后, 隔离组件和毛细管电泳组件相互接触。 说明书 1/7 页 3 CN 207210406 U 3 0012 进一步, 隔离组件和毛细管电泳组件之间设置有导热垫片, 导热垫片可使毛细管 电泳组件中的毛细管受热均匀。 0013 一种毛细管。
10、加热盒, 其中, 包括加热盒体, 加热盒体为板式结构, 加热板设置在加 热盒体的内部, 加热盒体与毛细管电泳组件相互贴合并可进行热传递, 加热板可对毛细管 电泳组件中的毛细管进行温度调节并维持毛细管中的工作温度。 0014 进一步, 加热盒体包括底板、 支撑框架和保护壳体, 加热板为板式结构, 加热板固 定设置在底板上, 支撑框架与底板固定连接, 保护壳体套设在底板和支撑框架的外侧。 0015 进一步, 加热盒体的底板与毛细管电泳组件相互贴合。 0016 进一步, 加热板与温度传感器相连, 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接线与控制系统连接, 以 对加热板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0017 进一步, 支撑框架和。
11、底板上的加热板、 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有保护垫层。 0018 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加热盒具有以下优点: 0019 1)毛细管加热盒与毛细管电泳盒尺寸相近, 在工作状态下, 可与毛细管电泳盒贴 合, 提高加热效率。 0020 2)采用超薄加热板作为热源, 在实现所需加热效果的情况下, 能显著降低能耗和 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图1中的毛细管电泳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图1中的毛细管电泳盒的拆分图; 0024 图4为图1中的毛细管加热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图1中的毛细管加热盒的拆分图; 0026。
12、 图6为图1中的卡式电磁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为图1中的卡式电磁锁定装置的拆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结构及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 一种毛细管加热盒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9 传统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主要部件有电源、 毛细管、 电极槽、 检测器和进样装 置。 其中, 电源可选用030kV可调稳压稳流电源, 毛细管可选用内径小于100 m(常用50 75 m)、 长度一般为30100cm的石英毛细管, 检测器可选用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 激光诱 导荧光检测器和电化学检测器。 另外, 成套仪器一般还配有自动冲洗、 自动进样。
13、、 温度控制、 数据采集和处理等部件。 本实用新型中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主要关注的是毛细管部分, 尤其关注的是毛细管的防护、 更换, 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加热问题, 以便能够适用于一体化 DNA分析系统中。 0030 本实用新型中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包括毛细管电泳组件、 温度控制组件以及快 速锁定组件。 其中, 毛细管电泳组件用于容置毛细管, 为电泳分离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环 境, 避免毛细管在使用过程中或在更换时损坏。 温度控制组件可以为毛细管电泳组件提供 说明书 2/7 页 4 CN 207210406 U 4 在电泳分离时的温度控制, 以保证电泳分离的顺利进行。 快速锁定组件是为了将毛细管电 。
14、泳组件临时锁定在整体设备中, 如DNA一体化分析仪, 以方便毛细管的更换。 0031 其中, 毛细管电泳组件包括毛细管和用于保护毛细管的防护组件, 毛细管可以采 用市售产品, 如Polymicro Technologies(PT)公司生产的弹性熔融石英毛细管, 一般是采 用人造熔融石英半成品拉制而成, 类似的也可以使用天热石英、 硼硅玻璃、 多种塑料或熔融 硅材料合成物质来制造, 这主要取决于实际的应用需求。 0032 毛细管作为电泳分离的载体, 优选弯曲设置在防护组件的内部, 形成平滑的弧度, 达到电泳分离的最佳效果, 当然, 也可以将毛细管采用其他方式置放在防护组件的内部, 如 直接将呈直。
15、线型的毛细管设置在防护组件的内部等。 另外, 通常来说, 一个毛细管电泳组件 内部仅设置有一根毛细管, 但有的时候, 为了提高分析通量或分析效率, 也会采用将多根毛 细管并行排列成毛细管束的形式。 0033 毛细管外部的防护组件主要是起到保护毛细管的作用, 其具体形式可以采用保护 壳体, 毛细管直接置放在保护壳体的内部, 保护壳体和毛细管形成一个整体, 这样不仅能够 起到保护毛细管避免损伤的效果, 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毛细管的更换方式。 如果在毛细管电 泳分离系统中直接使用裸露的毛细管, 由于毛细管属于消耗品, 当需要更换时, 要极其小心 以避免其折断或破碎, 但当毛细管设置在保护壳体的内部形成一。
16、个整体时, 直接更换该整 体组件即可。 0034 当然, 这种方式可能会存在浪费资源的问题, 但考虑到使用的目的性和便捷性, 其 也是可以接受的, 优选的是, 保护壳体应尽量选用廉价的材料制成, 如ABS材料等, 因为其主 要是用于毛细管的防护, 只要是能够保证一定的强度即可, 同时,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对毛细 管的加热方式进行了设计, 所以保护壳体如果能够具有导热性会更好。 此外, 如果考虑材料 回收利用的话, 也可以将防护组件做成可重复使用的结构形式, 如扣合式结构, 当需要更换 毛细管时, 将毛细管电泳组件从整体设备上卸下, 打开防护组件即可更换内部的毛细管。 0035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在。
17、毛细管的外侧设置有一个防护组件, 所以为了满足后续检测 的需要, 防护组件上应设置有检测用窗口, 通过该检测用窗口可以使检测装置对毛细管中 的电泳分离进行检测分析。 其中, 毛细管电泳有许多潜在的检测方法, 比如光吸收法、 电化 学方法、 电导法以及化学发光、 磷光、 荧光、 质谱技术等,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采用荧光检测方 法, 具体结构申请人已单独提出专利申请。 0036 毛细管电泳组件是可替换地设置在整体设备上, 为了方便更换, 整体设备上应设 置有快速锁定组件, 利用快速锁定组件能够使毛细管电泳组件快速地锁定在整体设备上, 且当需要更换时, 也能方便地将毛细管电泳组件从整体设备上取下。 其。
18、中, 快速锁定组件可 以是现有的弹性卡锁结构, 毛细管电泳组件直接插入到该弹性卡锁结构即可实现锁定, 或 者快速锁定组件也可以是普通螺纹锁合结构, 毛细管电泳组件直接拧入该螺纹锁合结构即 可实现锁定, 当然类似结构还有很多, 只要是能够实现快速锁定即可。 0037 考虑到本实用新型中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是使用在DNA一体化分析仪等对精细 化控制要求较高的设备中, 所以优选的是, 毛细管电泳组件的锁合由自动控制装置来实现, 如螺线管组件, 这样能够避免因为空间过小或操作不当而造成更换困难的问题出现。 0038 对应的, 毛细管电泳组件上也应设置有与快速锁定组件相配合的结构, 如快速锁 定组件采用。
19、螺线管组件控制的弹性卡锁结构, 则毛细管电泳组件上就需要设置与锁头组件 说明书 3/7 页 5 CN 207210406 U 5 相扣合的锁合孔, 该锁合孔的位置应根据毛细管电泳组件在整体设备上的安装位置来决 定, 一般都是设置在毛细管电泳组件的边缘处。 由此, 通过上述配合使用的锁合结构, 可以 实现毛细管电泳组件的快速更换。 0039 毛细管电泳过程中会对温度有特别的要求, 例如, 温度可影响分离重现性和分离 效率, 控制温度可以调控电渗流的大小, 温度升高, 缓冲液粘度降低, 管壁硅轻基解离能力 增强, 电渗速度变大, 分析时间减短, 分析效率提高, 但如温度过高, 则会引起毛细管柱内径。
20、 向温差增大, 焦耳热效应增强, 柱效降低, 分离效率也会降低。 所以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中 也都会设置有温度控制组件, 温度控制组件主要是对毛细管的温度进行调节, 以保证电泳 过程的顺利进行。 0040 其中,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毛细管是设置在了防护组件的内部, 所以温度控制就 会变得跟现有方式不太一样, 例如可采用在防护组件的外侧直接贴设温度控制组件的方 式, 此种方式不仅可以缩短热传递路径, 方便对毛细管的温度进行快速的调节控制, 大大降 低了实验时间, 而且还能够起到对毛细管电泳组件进行支撑的效果, 因为温度控制组件一 般都是直接固定在整体上。 0041 温度控制组件优选是位于整体设备上。
21、毛细管电泳组件的一侧, 形状与毛细管电泳 组件的形状相匹配, 当毛细管电泳组件锁定在整体设备上时, 温度控制组件与毛细管电泳 组件相贴合, 利用接触热传导来对毛细管的温度进行控制。 其中, 温度控制组件中的加热组 件可采用本领域中常见的加热结构, 如电阻式加热板, 且优选的是采用超薄电阻加热板, 以 在实现所需加热效果的情况下, 能显著降低能耗和节省空间, 为整体设备的小型化提供支 持。 0042 由于整体设备的小型化特点, 设备中各部件的距离会相对较小, 为了避免对整体 设备的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加热组件的外部应设置有隔离组件, 隔离组件主要是能够起到 支撑加热组件, 以及为加热组件提供相对。
22、封闭的环境。 其中, 隔离组件的设置方式可以类比 于上述毛细管外部的防护壳体的设置方式, 做成整体式结构或可拆卸式结构等, 且在使用 时温度控制组件的隔离组件和毛细管电泳组件的防护组件会相互接触并进行热传递。 0043 为了保证热传递效果, 温度控制组件的隔离组件和毛细管电泳组件的防护组件都 应选用传热效果比较的材料制作, 且尽量使毛细管和加热组件靠近相互接触的一侧, 以缩 短热传递路径。 同时, 在温度控制组件和毛细管电泳组件之间还可设置有导热垫片, 导热垫 片可设置在毛细管电泳组件上, 也可设置在温度控制组件上, 考虑到使用效果, 导热垫片最 好是设置在毛细管电泳组件上, 以便将温度均匀的。
23、传递到毛细管上。 0044 如图1至图7所示, 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 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包括毛细管电泳盒1、 毛细管加热盒 2和快速锁定机构3, 其中, 毛细管电泳盒1是容纳有毛细管的组合件, 为电泳分离的执行部 件; 毛细管加热盒2是容纳有加热板的组合件, 为电泳分离提供温度调节的部件; 快速锁定 机构3为将毛细管电泳盒可拆卸式的锁定在整体设备上的部件, 以方便毛细管电泳盒的更 换。 0046 进一步, 如图2和图3所示, 毛细管电泳盒1包括电泳盒体10, 电泳盒体10呈片状, 内 部形成有容纳空间, 毛。
24、细管11设置在电泳盒体10的容纳空间中, 电泳盒体10可对毛细管11 说明书 4/7 页 6 CN 207210406 U 6 起到保护作用。 其中, 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 电泳盒体10是由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2组 合而成, 毛细管11位于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2之间, 且在第一壳体13和毛细管11之间还 可设置有保护垫片14, 保护垫片14可以选用泡沫垫或者是由其他弹性材料制成的垫片, 以 用于对毛细管11提供进一步的保护。 应注意是, 本实施例中仅是在第一壳体13和毛细管11 之间设置保护垫片14, 因为第二壳体12需要与毛细管加热盒2相接触, 以对毛细管11的温度 进行控制,。
25、 所以优选不设置保护垫片, 以免影响热量的传递。 0047 毛细管11呈U型弯曲状, 毛细管11的主体部分都位于电泳盒体10中, 其中, 毛细管 11的流体入口端的长度大于流体出口端的长度, 由此, 当毛细管11设置在电泳盒体10中时, 毛细管11的流体入口端可从电泳盒体10中伸出, 以方便毛细管中流体的加注。 同时, 由于毛 细管11的流体入口端从电泳盒体10中伸出, 所以毛细管11的流体入口端上优选套设有保护 套管18, 保护套管18可对毛细管11的流体入口端进行保护, 避免在使用或移动过程中造成 毛细管的损坏。 0048 对应于毛细管11的U型弯曲, 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2上在U型弯。
26、曲的中间位置形 成有固定连接孔17, 图2中所示为三个, 通过该位置处的三个固定连接孔17可以使毛细管11 在电泳盒体10中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 避免了毛细管11在电泳盒体10中的移动。 当然, 在第 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2的边缘处也应相应的设置有多个固定连接孔, 以便实现第一壳体13 和第二壳体12的固定连接。 0049 另外, 对应于毛细管11的流体出口端的位置处, 电泳盒体10上设置有检测窗口18, 检测窗口18是为了方便毛细管电泳分离系统中的检测装置对毛细管中的电泳分离进行观 测, 如检测装置可以是荧光检测装置, 则激光便可通过检测窗口18进入以进行信号的检测。 相应地, 由于毛细管。
27、11在检测窗口18处是相对裸露的, 所以检测窗口18处应设置有闭合组 件16, 在需要进行检测时, 移除该闭合组件16, 使检测窗口18呈打开状态, 荧光检测装置中 的激光便可进入, 以进行信号的检测, 当检测完毕后, 将闭合组件16安装到检测窗口18处, 以使检测窗口18呈关闭状态, 避免毛细管11遭受意外损坏。 0050 第二壳体12上靠近毛细管加热盒2的一侧设置有导热垫片15, 导热垫片15上也可 对应的形成三个固定连接孔17, 以方便与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 当毛细管电泳盒1安装到整 体设备上时, 毛细管电泳盒1上设置有导热垫片15的一侧可与毛细管加热盒2相互贴合, 通 过设置导热垫片。
28、15, 可使毛细管11在工作过程中受热均匀, 而且导热垫片15与毛细管11之 间的距离较短, 可大大提高加热效率, 进而提高实验效率。 当然, 导热垫片15也可设置在毛 细管加热盒2上, 但整体效果可能不如直接设置在毛细管电泳盒1上。 0051 此外, 电泳盒体10上还可设置有快速卡接槽19, 快速卡接槽19用于与整体设备上 的快速卡接件进行连接, 以便于毛细管电泳盒1在整体设备上的快速拆卸和安装。 0052 本实施例中, 毛细管被安装在电泳盒体内, 电泳盒体可保护其不易受到损坏。 而 且, 毛细管与电泳盒体形成整体, 当需要更换毛细管时, 直接整体更换即可, 大大简化了更 换步骤, 更无需操。
29、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才能更换。 0053 进一步, 如图4和图5所示, 毛细管加热盒2包括加热盒体20, 加热盒体20的形状优 选与上述电泳盒体10的形状相匹配, 也呈片状, 加热盒体20的内部形成容纳腔室, 加热板22 设置在该容纳腔室中, 加热盒体20可对加热板22起到防护作用, 避免加热板22受到破坏, 而 且还能够防止加热板22的温度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说明书 5/7 页 7 CN 207210406 U 7 0054 其中, 如图5所示, 加热盒体20包括底板21, 底板21具有传热性能, 当加热盒体20与 上述电泳盒体10相接触时, 底板21可与电泳盒体10上的导热垫片15相。
30、接触, 以实现热量的 传递。 优选的是, 加热板22固定设置在底板21上, 以尽量缩短与毛细管之间的热传递路径, 加热板22位于底板21的中间位置处, 并与温度传感器27相连, 温度传感器27通过信号接线 28与控制系统连接, 以实现对加热板22的温度的实时监测。 其中, 本实施例中, 加热板22优 选采用超薄电阻加热板, 其厚度可设计为10-20mm, 在实现所需加热效果的情况下, 不仅能 显著降低能耗, 而且可以实现小型化的目的。 0055 底板21与支撑框架23相连, 支撑框架23为框体式结构, 底板21与支撑框架23的边 缘处对应设置有锁定组件26, 通过锁定组件26可将底板21和支撑。
31、框架23固定连接。 其中, 支 撑框架23上对应于加热板22的位置处形成有空腔, 支撑框架23与底板21连接后, 底板21上 的加热板22位于支撑框架23的中部空腔处, 优选的是, 底板21和支撑框架23之间设置有保 护垫层24, 保护垫层24可以采用泡沫板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 保护垫层24可对加热板22、 温 度传感器27形成保护。 0056 底板21和支撑框架23固定连接后可在外侧套设有保护壳体25, 保护壳体与底板21 和支撑框架23可以采用扣接或卡和的方式相连, 保护壳体25使底板21上的加热板22和温度 传感器27处于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避免了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干扰。 此外, 支。
32、撑框架23 的边缘处还可设置有锁定连接件29, 通过该锁定连接件29可将毛细管加热盒2固定在整体 设备上。 0057 本实施例中, 将毛细管加热盒设计成与毛细管电泳盒的尺寸相当的盒体形状, 且 在毛细管电泳盒安装到整体设备上时, 毛细管加热盒可与毛细管电泳盒相互贴合, 保证了 热传递的顺利进行, 缩短了热传递路径, 提高了加热效率, 同时也避免了对整体设备上其他 部件的影响。 0058 进一步, 如图6和图7所示, 快速锁定机构3包括锁定底框30, 锁定底框30的一端设 置有锁扣摆动槽31, 锁扣摆动槽31中活动设置有锁扣件32, 锁扣件32与上述毛细管电泳盒1 上的快速卡接槽19配合使用, 。
33、锁扣件32可在锁扣摆动槽31中往复移动, 以实现对毛细管电 泳盒1的释放和锁定。 其中, 如图7所示, 锁扣件32的底部和锁扣摆动槽31上的对应位置处分 别形成有转动轴孔, 转动轴孔内部设置有转轴, 锁扣件32可绕该转轴往复摆动。 0059 锁定底框30上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件安装板33, 螺线管组件34的端部可穿过驱动 件安装板33上的安装孔后与锁紧组件35固定连接, 以将螺线管组件34固定在锁定底框30 上。 其中, 螺线管组件34的柱塞36的端部设置有驱动连接件37, 锁扣件32的中上部设置有驱 动连接孔, 驱动连接件37可与锁扣件32上的驱动连接孔相连, 螺线管组件34的柱塞36可通 过。
34、驱动连接件37带动锁扣件32摆动, 以释放毛细管电泳盒1。 0060 螺线管组件34的柱塞36上靠近锁扣件32的位置处设置有挡止垫圈38, 挡止垫圈38 的一侧与锁扣件32相接触, 另一侧与驱动件安装板3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9, 复位弹簧39 套设在螺线管组件34的柱塞36上。 由此, 当需要打开锁扣件32时, 螺线管组件34的柱塞36可 通过驱动连接件37带动锁扣件32摆动, 锁扣件32会与挡止垫圈38相接触, 并挤压挡止垫圈 38和复位弹簧39, 使复位弹簧39处于压缩形变状态; 当需要闭合锁扣件32时, 可直接利用复 位弹簧39积攒的形变力来推动挡止垫圈38, 进而使锁扣件32复位。 。
35、0061 本实施例中, 通过螺线管组件的移动带动锁扣件移动来达到快速锁定毛细管电泳 说明书 6/7 页 8 CN 207210406 U 8 盒的目的, 提高了毛细管电泳盒的锁定效率, 方便毛细管电泳盒的更换, 自动化程度高。 0062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 但是应该理解的是, 这里具 体的描述, 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 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 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说明书 7/7 页 9 CN 207210406 U 9 图1 说明书附图 1/6 页 10 CN 207210406 U 10 图2 说明书附图 2/6 页 11 CN 207210406 U 11 图3 说明书附图 3/6 页 12 CN 207210406 U 12 图4 说明书附图 4/6 页 13 CN 207210406 U 13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5/6 页 14 CN 207210406 U 14 图7 说明书附图 6/6 页 15 CN 207210406 U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