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附着收缩标签的容器及筒状收缩标签 本发明涉及在玻璃瓶或塑料罐等容器的筒部外嵌着收缩标签的、整体附着收缩标签的容器及该筒状收缩标签。特别涉及高收缩性的筒状收缩标签和整体附着该筒状标签的容器。
现有技术中,这种容器是公知的,例如在装饮料等的玻璃瓶的瓶身上,外嵌着收缩标签。把预先印刷着图案或文字的收缩标签装在容器上,覆盖玻璃瓶的筒部表面。
但是,上述现有的带标签容器,位于筒部上方的比筒部直径细的颈部,不被收缩标签覆盖而露出,所以,得不到玻璃瓶与收缩标签在外观上的整体感,尤其是充填咖啡等的茶色玻璃瓶,茶色地表面露出,得不到整体感这一外观问题就更为显著。
近年来,闭塞容器开口部的塞子,多采用容易开启性和封闭性好的可撕裂易开盖代替汽水瓶盖和螺旋式盖。在该可撕裂易开盖上,从开口部向下方形成作为开封用拉起部的拉环,将手指插入该拉环往上拉,就可以使可撕裂易开盖从开口部脱离,将开口部打开。
但是,在容器的搬运时和使用时,上述拉环容易被碰而变形和损伤。
这样,已往的容器,仅在筒部装着收缩标签,颈部和拉环露出,所以产生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当颈部直径为筒部直径的约1/3、即颈部比筒部小很多时,对于收缩薄膜仅在周方向要求高收缩性。因此,已往,很难用一张收缩薄膜整体地一直覆盖到颈部,不能低价且稳定地批量生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从筒部到颈部用一个收缩标签一体地覆盖,提高外观性,并且在搬运等时可切实防止塞子拉起部的变形和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整体附着收缩标签的容器的特征是,容器的开口部被具有开封用拉起部的塞子闭塞着,该容器具有筒部和颈部,上述筒部上外嵌着具有热收缩性的收缩标签,上述颈部的周围长度比上述筒部的短;上述容器,从下端部到上端部被上述收缩标签覆盖着,并且,该收缩标签覆盖着上述拉起部,在收缩标签上,形成可露出拉起部的切离部。
该整体附着收缩标签的容器,由于拉起部被收缩标签覆盖着不露出,所以,在搬运等时,拉起部不被碰,而且由于用收缩标签一体地覆盖至颈部,所以容器的表面不露出。
另外,从切离部切离标签,使塞子的拉起部露出,把露出的拉起部往上方拉,就可以使塞子脱离容器的开口部,打开开口部。
另外,本发明的筒状标签,由具有热收缩的聚酯薄膜构成,在85℃热水中经过约5秒钟后,标签周方向的收缩率为73%。
这样,把筒状收缩标签装到具有颈部(该颈部的周围比筒部的短)的容器上,使其热收缩,由于标签周方向的热收缩率大,所以能一直覆盖到颈部。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整体附着收缩标签容器的实施例。图中,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当的部件,注以同一标记,其说明从略。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之整体附着收缩标签的容器的局部剖切正面图。
图2是表示把标签往图1容器上安装状态的正面图。
图3是图1容器所用的、收缩前扁平状收缩标签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收缩前标签的要部正面图。
图5是表示图1的整体附着收缩标签容器的要部正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之整体附着收缩标签的容器要部的局部剖切正面图。
图7(a)是图6容器的颈部断面平面图,图7(b)是图6容器的颈部要部的断面平面图。
图8(a)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之整体附着收缩标签容器的要部断面平面图,图8(b)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之整体附着收缩标签容器的要部断面平面图。
图9(a)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之整体附着收缩标签容器的要部断面平面图,图9(b)是本发明第6实施例之整体附着收缩标签容器的要部断面平面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图10(a)是表示整体附着收缩标签容器的要部正面图,图10(b)是除去盖子后开启状态容器的要部立体图。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第1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整体附着收缩标签容器,是在啤酒用茶色玻璃瓶2上,外嵌着具有热收缩性的筒状收缩标签1。这里使用的收缩标签1,由厚度10至100μm(最好是30至80μm)的、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共聚聚酯等的热收缩性聚酯薄膜构成。该薄膜的一面是印刷着文字或图案等的印刷面,使印刷面作为内侧地将该薄膜的两端部重叠,将该叠合部(图未示)粘接而形成为筒状。
筒状的收缩标签1,在85℃热水中浸渍5秒钟,其周方向收缩率为75%以上。
如图2所示,装着该收缩标签1的玻璃瓶2,其下方侧形成直径为A的略均匀的筒部3,在该筒部3的上方,形成直径小于筒部3的颈部4。颈部4形成为越到上方开口部直径越小的尖细状(锥状),最细部4a的直径B为筒部3的直径A的37%。另外,上述收缩前的收缩标签1的直径C是筒部3的直径A的103~110%。
在玻璃瓶2的上方开口的开口部,用可撕裂易开盖5(例如日本库拉乌可努库株式会社的商品名:Maxi-P盖等)闭塞,该可撕裂易开盖5是具有拉环6(拉起部)的塞子。拉环6形成为使用者手指可插入的环状,垂下到下方颈部4一侧。
在该玻璃瓶2上,外装着图2双点划线所示的筒状收缩标签1,加热时,该玻璃瓶2从下端部2a到上端部2b被收缩标签1覆盖。上述可撕裂易开盖5的上面外周缘和拉环6也被收缩标签1覆盖。即,收缩标签1覆盖整个玻璃瓶2的周围,也覆盖拉环6。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收缩标签1上有切口12,形成了标签开封用的小片7(切离开始部),该收缩标签1外装在容器上时,该小片7位于容器颈部4下方的肩部(颈部4的底部),并且位于拉环6的下方。另外,以该小片7为起点,刻设了针孔线8,该针孔线8作为使拉环6露出的切离部。因此,由于小片7位于容器的细的颈部4,所以,当收缩标签1收缩时,切口12扩开,可防止光从那里进入。
上述小片7是标签1上的无印刷部分。把小片7做成为无印刷部分的理由是,使标签1热收缩时,无印刷部分与其它部分(有印刷层的部分)相比,不受因热收缩而变厚了的印刷层的影响,所以,可保持薄膜本来具有的柔软性和伸缩性。尤其是,由于该无印刷部分上没有墨水覆盖膜的硬的白印刷层,所以,可防止小片7的硬化,可保持小片7的柔软手感。
上述针孔线8由作为纵切离部的一对纵针孔线9和作为横切离部的横针孔10构成。一对纵针孔线9以小片7为起点形成在上方,将标签1从下侧往上方开启。横针孔线10以小片7为起点,刻设在玻璃瓶2的周方向。
上述一对纵针孔线9,从玻璃瓶2的肩部附近一直刻设到收缩标签1的上端附近,越到上方其相互距离越窄。所说的一直刻设到标签1的上端附近,意味着纵针孔线9不形成到收缩标签1的上端缘。
在标签1收缩前,上述一对纵针孔线9如图4所示地为平行状,上述切口12由中央的直线部12a和两侧的弯曲部12b构成。直线部的宽度W2相对于切口12全宽W1的比例是0~80%(最好是30~60%)。
之所以把直线部宽度W2设定为平的,是因为与把上述小片7作为无印刷部分配合,防止小片7刺手,更加保持柔软的手感。
之所以把上述一对纵针孔线9不一直形成到收缩标签1的上端缘,是因为收缩标签1的上端缘覆盖着盖5的上面周缘部时,不使上述一对纵针孔线9间的部分立起成为突起物,手接触时没有扎手的感觉。
另外,上述一对纵针孔线9和横针孔线10,各设有若干条(本实施例中是2条)。即,上述一对纵针孔线9分别有相互接近且平行的主纵针孔线(外侧纵针孔线)9a和辅助针孔线(内侧纵针孔线)9b。各外侧纵针孔线9a分别与上述切口12的弯曲部12b连设,各内侧纵针孔线9b不与弯曲部12b连设。各针孔线9a、9b的孔位置,彼此在纵方向呈交错状(见图4和图5)。
上述横针孔线10有相互接近且平行的主横针孔线(上侧横针孔线)10a和辅助横针孔线(下侧横针孔线)10b。上侧横针孔线10a分别与切口12的弯曲部12b连设,下侧横针孔线10b不与弯曲部12b连设。各针孔线10a、10b的孔位置,相互在横方向呈交错状。
上述横针孔线10的靠近切口12部分的孔(称为切入部分)的大小,比其它部分的孔大,即切入部长,其余部短。该大孔部分的长度L为横针孔线全长的15~35%(最好为25%)。之所以改变了横针孔线10的形式,是为了在横针孔线10破断后,被拉裂的部分不脱开横针孔线10,并且通过留下短孔的部分,在把标签1装到玻璃瓶2上时,不会因张力而不小心使收缩标签从横针孔线10破断。
在上述标签1的里面(与容器相接侧)并且包含上述纵针孔线9间及其下方的收缩标签1的全长范围内,通过感压粘接剂或热融粘接剂等,粘贴着带状的切断带13。切断带13是用聚丙烯(PP)或丙烯乙烯共聚物等的聚丙烯系树脂形成的、双屈折性为0.015~0.035(最好0.020~0.03)的聚丙烯薄膜为基材构成的。
之所以把切断带13的双屈折性限定为上述值,是基于以下理由。即,如果切断带13的双屈折性不足0.015,则带13容易伸长,开封不稳定。如果双屈折性大于0.03,则使标签1收缩时的加热,会使带13在长度方向(上下方向)收缩。
在形成上述纵针孔线9和横针孔线10及切口12时,如图3所示,将收缩前的标签1折叠为扁平状。这时,使切断带13不位于折缝线15上地位于折缝线15的附近,通过上述粘接剂粘贴。在粘贴着扁平状标签1的切断带13的折缝线15侧,把纵针孔线9、切口12和横针孔线10从折叠成扁平状的标签1表面侧贯通到背面侧,这样形成了上述各针孔线和切口12。针孔线10的短孔部分,孔与相邻孔间的距离例如为0.5~2mm,最好为0.7mm。
上述那样构成的整体附着收缩标签的容器,把筒状的收缩标签1外装在玻璃瓶2上。接着,用蒸汽加热器(用水蒸汽和水蒸汽结露的雾气加热的加热器),以80~90℃的温度将该收缩标签1加热5秒至15秒,使其在周方向收缩。
在装该标签时,由于上述标签1在周方向有很高的热收缩性,所以,能切实地覆盖住相对于筒3直径差大的颈部4,并且一直能覆盖到最细部4a,能得到均匀的覆盖状态,并确保一定的收缩。从这一点而言,本发明的容器适合于稳定且批量地生产。
上述那样制造成的整体附着收缩标签的容器,玻璃瓶2整个周围被收缩标签1覆盖住,玻璃瓶2的颜色(茶色)不露出,所以,整体附着收缩标签的容器能得到外观上的整体感,具有良好的外观性。
另外,由于拉环6也被收缩标签1覆盖住,所以,在搬运时或使用时,拉环6不会因碰到周边物体等而变形或损伤,也能防止意外的开封。
在开封标签1时,将小片7和切断带13往上拉,沿着纵针孔线9将颈部4的标签1左右分离后,沿着横针孔线10把该标签1与筒部3的标签1分离。
即,在标签1的开封时,例如,对于习惯用右手者,由于有把标签1朝右上方向开封的倾向,所以,开封时的力作用在上述一对纵针孔线9中的左侧一方上,左侧的纵针孔线9朝着开封方向(右上方向),所以可切实地将标签拉断。另外,上述一对纵针孔线9的各外侧纵针孔线9a与上述切口12连设着,所以,标签1沿着外侧纵针孔线9a破断,即使脱离外侧纵针孔线9a而朝内侧方向时,也可沿着内侧纵针孔线9b将标签1拉断。
另外,在上述一对纵针孔线9间设置切断带13,可强化破断部分。切断带13是采用双屈折性为0.015~0.035的聚丙烯薄膜,所以不容易伸缩,可减少安装时的加热引起的收缩。这样,可与小片7一起容易捏住带13的端部,并且切断带13也不变脆。另外,借助设定在该双屈折范围内的切断带13,在收缩标签1的破断时,收缩标签1在主收缩方向即周方向不容易裂开,而在沿着针孔线9的纵方向被拉裂。
另外,由于容器筒部3的外形尺寸与颈部4的外形尺寸有较大差异,所以,筒部3部分与颈部4部分的标签收缩量也有较大差异。结果,收缩后的标签1,在颈部4的部分比筒部3的部分厚,而且,由于颈部4是尖细状,所以收缩后的标签越到上侧越厚。但是,由于切断带13沿着纵针孔线9形成,所以,可充分得到破断部分的强度。另外,由于把朝上方开封的小片7设在厚度薄的下侧,所以,标签1不会中途拉断,与从上侧向下方开封时相比,能容易且顺利地开封。
这样,通过切除颈部4的标签1,使被覆盖住的拉环6露出,使用者将手指插入该拉环6内往上方拉,就可以使可撕裂易开盖5脱离开口部,将开口部打开。第2实施例
图6和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上述收缩标签1由标签本体23构成,该标签本体23由热收缩性的聚酯薄膜20、印刷着文字或图案等的印刷层21构成。使印刷层21位于内侧地将薄膜20的两端部叠合,该叠合部1a被粘接而形成为筒状。
上述印刷层21如图7(b)所示,由着色墨水层25和白印刷层26构成。着色层25在靠近薄膜20侧,有图案或适当的色彩。白印刷层26由含有氧化钛等颜料的白色墨水形成。
在该标签1的预定位置,设有无印刷部分28。该无印刷部分28在叠合部1a以外的部分,具有预定宽度L1,并且,在与薄膜20的主收缩方向交叉的方向、即从收缩标签1的上端到玻璃瓶2的肩部,略呈带状地设置着(图6的斜线部分)。
预定的宽度L1并非是固定的,也可以朝着上方或下方渐渐增大。
在该无印刷部分28的宽度L1内且在其下部,设有上述小片7。以该小片7为起点刻设上述针孔线8,这一点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
纵针孔线9的间隔L2,设定为上述无印刷部分28的宽度L1以下。具体地说,印刷层21的端缘21a与外侧缘针孔线9a的间隔L3,最好为0.5~3mm,但也可以使印刷层21的端缘21a与外侧纵针孔线9a一致。
本第2实施例的带收缩标签容器,用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的条件加热,使标签在周方向收缩而制成。
在该标签的安装时,由于上述标签1在周方向有较高热收缩性,所以,能切实地覆盖住相对于筒3直径差大的颈部4,并且一直能覆盖到最细部4a,能得到均匀的覆盖状态。
另外,在使收缩标签1热收缩时,无印刷部分28与其它部分(设有印刷层21的部分)相比,不受因热收缩而变厚的印刷层21的影响,所以,可保持薄膜本来具有的柔软性和伸缩性。尤其是使收缩标签1加热收缩时,虽然印刷层变厚变硬,但由于没有墨水覆盖的硬白印刷层26,所以,切离部即外侧纵针孔线9a不受印刷层的影响,形成可保持收缩标签本来的柔软性和伸缩性的部分。
因此,本实施例中,由于筒部3的外形尺寸与颈部4的外形尺寸有较大差异,所以筒部3部分和颈部4部分的标签收缩量也有较大差异。结果,收缩后的标签1,在颈部4的部分比筒部3的部分厚。但是,由于外侧纵针孔线9a形成在上述无印刷部分28,所以,拉动小片7开封时,虽然使薄膜高收缩,但薄膜中途不断开,可容易且切实地一直开启到薄膜20的上端。第3实施例
图8(a)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即,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设有无印刷部分28,而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印刷层21内、着色墨水层25设在整个标签1上,取消了白印刷层26,构成薄层部30。
因此,由于取消了在标签的热收缩时容易产生影响的白印刷层26,所以可提高标签1的开封性。第4实施例
图8(b)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即通过将构成上述印刷层21的着色墨水层25和白印刷层26的层厚减薄,构成薄层部30。该构造中,白印刷层26产生的影响比其它部分少,所以可提高标签1的开封性。第5实施例
图9(a)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例。即,在薄膜20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无印刷的区域9,这样形成无印刷部分28。这时,标签1的叠合部1a位于上述一对纵针孔线9之间,标签1成为双重的,所以,可确保开封部分的标签1的强度。第6实施例
图9(b)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将上述无印刷部分(或薄层部)28与各针孔线9a对应地设有若干条。第7实施例
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不设置纵针孔线9,而仅将横针孔线10加大。本实施例中,把标签1中的覆盖玻璃瓶2颈部4的部分(盖部分)35扭转,就可沿着横针孔线10拉断除去标签1。另外,在除去盖部分35时,由于颈部4呈锥状,所以通过扭转盖部分35,可容易且切实地从颈部4离开。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例如,筒状收缩标签1的周方向热收缩率不限定于上述的75%,可根据最细部4a的直径B与筒部3直径A的差设定。例如,当上述最细部4a的直径B为筒部3的直径A的37%时,可使用收缩率为65%的收缩标签,只要在73%以上都可得到均匀的收缩。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将收缩标签的热收缩率设定为75%以上,可得到更加稳定且均匀的收缩状态,可稳定且低价地安装标签。
另外,如果最细部4a的直径B为30%至40%,则用周方向热收缩率为73%以上的收缩标签1,能一直覆盖到最细部4a。如果筒部3的直径不均匀时,则以其最大径为基准设定最细部4a的直径B。
容器也可以是上述玻璃瓶2以外的塑料罐或金属制容器等。另外,容器的外形也可以是矩形断面。即,当容器的外形是矩形断面时,筒部3、颈部4和最细部4a的关系以其周围长度决定。
上述实施例中,是采用针孔线作为切离部,但切离部的形状和构造并无特别限定,可适当变更。
本发明的整体附着收缩标签的容器中,由于塞子的开启用拉起部不露出,所以可切实防止搬运等时拉起部的损伤等,而且,由于用收缩标签一体地一直覆盖到颈部,所以可得到外观上的整体感,具有良好的外观。
另外,由于在收缩标签上形成可露出拉起部的切离部,所以,可容易且切实地露出拉起部。
本发明的筒状收缩标签,由于标签的周方向热收缩率大,所以,能将周围长度不同的筒部和颈部整体地覆盖住,而且能容易且稳定地得到均匀的收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