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8082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01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07051.7

申请日:

2000.04.19

公开号:

CN1282863A

公开日:

2001.02.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25D 11/02登记生效日:20160819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东芝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变更后权利人:日本东京|||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F25D 11/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东芝株式会社变更后:东芝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神奈川县变更后:日本东京|||授权|||公开|||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4.19

IPC分类号:

F25D11/02; F25C1/22

主分类号:

F25D11/02; F25C1/22

申请人:

东芝株式会社;

发明人:

新居邦男; 隅田敬治郎; 内田佳秀; 住广胜志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优先权:

1999.08.03 JP 219975/1999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方晓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给水装置利用泵将设在冰箱冷藏室的给水罐中的水吸上并暂时由接水部接收,再通过给水管道从蔬菜室下部的隔热分隔板的开口部向冷冻室内的制冰盘给水。给水管道插入引导管道内,可与接水部一同装拆。泵固定在盖部上并设置在给水罐内。对泵的叶轮进行驱动的电动机被分隔板隔开而设在深处,并用磁吸力使之旋转。给水罐结构简单,给水管道可取下,都可简单迅速地进行清扫,方便了对给水管道和给水罐的清扫。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通过给水泵将贮存在给水容器中的水经过给水 路径向制冰盘给水, 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路径由供给水流通用的给水管道和保持该给水管道的 引导装置构成, 构成所述给水路径的给水管道可装拆地保持在所述引导装置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给水 路径的引导装置由将所述给水管道插入其中以对其进行保持的引导管道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道 具有前端缩径部分,该前端缩径部分形成与给水管道的前端部外径大致相同尺寸 的内径,当所述给水管道插入后,该给水管道的前端部在通往所述制冰盘的给水 口一侧成为接触状态而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配设所述给 水路径的配设部壁面上一体地设有将所述引导管道保持在规定部位的保持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给水 路径的引导装置是为了将所述给水管道保持在配设部壁面而在壁面上一体形成 的引导槽。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给水路 径做成如下形状,即,从所述给水容器注入水的那一侧的部分弯曲成与插入所述 给水容器的一侧对置的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给水泵 而从所述给水容器经所述给水路径供给水的部分设有广口的接水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路径设 在为了使从所述给水容器注入水的部分与插入所述给水容器的一侧对置而设置 的倾斜面上。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路径 的被从所述给水容器注入水的部分的位置设置在低于所述给水容器高度的位置 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给水 路径的给水管道用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做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路径 在从所述接水部分与所述给水管道连接的部分设有比该给水管道的内径还细的 缩径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路 径的通往所述制冰盘的给水口一侧部分呈直线状。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容器 做成上面开口的矩形容器状,且用盖部封闭其上面开口部, 所述给水泵由配置在所述给水容器内的底面部且叶轮可用磁吸力旋转驱动的 泵部和在该给水容器的外部与所述泵部对置且对所述叶轮用磁吸力使之旋转驱 动的电动机部构成, 还设有为将所述泵部和所述盖部之间连接而一体设置、将从所述泵部吐出的 水从所述给水容器引导到所述给水路径的吐出路径。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容器 在插入方向的前方下部形成向下部凸出的凸部,通过使该凸部落入在容纳部深处 形成的凹部而定位地装入, 所述给水容器内的泵部在装入容纳部后与所述电动机部对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给水 容器的容纳部底面部处,在所述凹部的前侧设置从前侧向深处升高的倾斜面, 在将所述给水容器装入所述容纳部时所述凸部越过所述倾斜面而落入所述容 纳部的凹部。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容 器在所述凸部前后的面部形成与所述容纳部的倾斜面对应的倾斜面。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容 器具有可将设在所述盖部的、注入制冰用水的注入口进行开闭的弹开式注水盖。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给水 容器的注水盖做成在关闭状态下解除卡合时可利用弹簧的复位力打开的结构。
1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部一 体地设有出口盖,在给水容器安装后,以出水管道的吐出口插入的状态进行覆 盖。
2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容器 在所述出口管道的吐出口部分一体地设有在装入容纳部后封闭所述接水部的上 面开口部的封闭构件。

说明书


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

    本发明涉及将给水容器中贮存的水用给水泵吸上后经给水路径向制冰盘给水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

    作为这种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有一种设置在如图14所示的冰箱中的自动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冰箱1从上至下设有冷藏室2、蔬菜室3及冷冻室4,各室之间用分隔板5及隔热分隔板6隔开。给水装置7由设在冷藏室1深处的给水泵8、从前侧插入的给水罐9以及设在蔬菜室3内背面一侧的给水管10构成。

    在冷冻室5内设有制冰盘11,经过给水管10输送的制冰用水经过隔热分隔板6的开口部供给。在制冰盘11的一端设有脱冰机构11a,一旦制冰结束制冰盘11就被该脱冰机构11a转动到倒转位置,再被施加扭力而进行脱冰。在制冰盘11的下方设有贮冰箱,贮存掉落的冰。

    给水罐9由透明的竖式矩形容器状罐主体9a和安装在其上面开口部、以将其封闭的罐盖9b构成,在该罐盖9b上,一体地安装有将从罐主体9a内吸上的制冰用水通过给水泵8吸入地吸入侧管道9c和设在该吸入侧管道9c前端的净水用过滤器9d。给水泵8用于将经过吸入侧管道9c而吸上的水向给水管道10吐出,在其吐出部分设有吐水管道12。

    在上述结构中,贮存在给水罐9内的制冰用水通过给水泵8而被吸入,并经过给水管道10向制冰盘11供给。通过以规定时间驱动给水泵8,向制冰盘11供给所需的制冰用水,一旦制冰结束,就通过脱冰动作使在制冰盘11中生成的冰下落贮存。然后,再重复与上述同样的动作,自动地作制冰动作。

    然而,以上的传统结构有以下缺点。即,首先,一般来说,从给水罐9到制冰盘11的给水管道10是固定设置的,这种结构并不以便于清扫为前提。关于这一点,为保证生成的冰的清洁性,进入给水罐9内的制冰用水原则上使用通常含灭菌用氯的一般自来水,并最好以适当的频度对给水罐9进行清扫。

    然而,近年来的冰箱大多是在装入给水罐9的冷藏室2与设置制冰盘11的冷冻室4之间设置蔬菜室3,构成给水路径的给水管道10必然较长,因此更有必要对给水管道10内的污垢进行清扫以保持清洁状态。

    另外,传统的结构是利用设置在容纳部深处的给水泵8将给水罐9的水吸出,故必须将给水罐9可靠地与给水泵9的吸入口连接。因此,需要设置防止半插入状态用的机构,导致结构复杂。还有,开闭给水罐9的注水口的盖子一般是扭入式或滑动式的,由于其结构关系,不能用一只手打开,使用者不能手拿着水壶打开盖子注水,使用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清扫给水路径、而且能简单地装拆给水容器、能更简单地行注水作业和清扫作业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用如下结构。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通过给水泵将贮存在给水容器中的水经过给水路径向制冰盘给水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其特点是,前述给水路径由供给水流通用的给水管道和保持该给水管道的引导装置构成,构成前述给水路径的给水管道可装拆地保持在前述引导装置上。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可在给水路径的给水管道被可装拆的引导装置保持的状态下使用,故在进行清扫时,可以将给水管道从引导装置上取下,而且可根据污垢的程度在必要时简单地进行更换,可提高清扫时的作业效率,从而可进行令使用者在卫生方面放心的制冰动作。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点是,构成前述给水路径的引导装置由将前述给水管道插入其中以对其进行保持的引导管道构成。采用这种结构,在安装给水管道时,只要将其插入引导管道即可,故可提高装拆时的作业效率。清扫时能迅速简单地装拆给水管道。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点是,前述引导管道具有前端缩径部分,该前端缩径部分形成与给水管道的前端部外径大致相同尺寸的内径,当前述给水管道插入后,该给水管道的前端部在通往前述制冰盘的给水口一侧成为接触状态而固定。采用这种结构,在将给水管道插入引导管道内安装时,是在前端部接触的状态下固定的,故在为了防止给水管道前端部的水在通往制冰盘的给水口部分冻结堵塞而设置加热器时,可使导热效果良好,能有效防止冻结。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点是,在配设前述给水路径的配设部壁面上一体地设有将前述引导管道保持在规定部位的保持部。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点是,构成前述给水路径的引导装置是为了将前述给水管道保持在配设部壁面而在壁面上一体形成的引导槽。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通过将给水管道装入引导槽来对其进行配设,故只需简单地设置给水管道即可。

    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点是,将前述给水路径做成如下形状,即,从前述给水容器注入水的那一侧的部分弯曲成与插入前述给水容器的一侧对置的面。采用这种结构,在插入配设给水路径时,一旦从对置的面部插入前端部,就能一边弯曲一边被引入内部,便于作业。

    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点是,在通过给水泵从前述给水容器经前述给水路径供水的部分设有广口的接水部。采用这种结构,在给水泵吸上的水供给到给水路径时是向广口的接水部注水,在这一部分就不必使通往给水路径的连接部分具有水密性,可简化装入用的结构和连接部的结构。

    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特点是,将前述路径设在为了使从前述给水容器注入水的部分与插入前述给水容器的一侧对置而设置的倾斜面上。采用这种结构,在装拆给水路径时,由于其安装部设在与给水容器的插入侧对置的部分的倾斜面上,故即使是狭窄的配设部分,也只须将给水路径拉向手边即可简单地进行装拆作业,可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特点是,前述给水路径的被从前述给水容器注水的部分的位置设置在低于前述给水容器高度的位置上。

    技术方案10的发明的特点是,用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制造构成前述给水路径的给水管道。采用这种结构,给水管道的污垢容易看清,容易估算清扫的大致目标,可选择适当的清扫时间。

    技术方案11的发明的特点是,前述给水路径在从前述接水部分与前述给水管道连接的部分处设有比该给水管道的内径还细的缩径部。采用这种结构,注入接水部的制冰用水通过缩径部而流入给水路径,由于在该缩径部分流动的水量受到限制,故从给水路径向制冰盘的给水量受到限制,可抑制制冰盘溅水等。

    技术方案12的发明的特点是,前述给水路径做成如下形状,即通往前述制冰盘的给水口一侧的部分呈直线状。采用这种结构,在将给水管道插入引导管道时,由于没有前端侧弯曲的部分,故不会妨碍安装时的插入,且可提高清扫时等的装拆作业的效率。

    技术方案13的发明的特点是,前述给水容器做成上面开口的矩形容器状,且用盖部封闭其上面开口部,前述给水泵由配置在前述给水容器内的底面部且叶轮可用磁吸力旋转驱动的泵部和在该给水容器的外部与前述泵部对置且对前述叶轮用磁吸力使之旋转驱动的电动机部构成,还设有为将前述泵部和前述盖部之间连接而一体设置、将从前述泵部吐出的水从前述给水容器引导到前述给水路径的吐出路径。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装拆给水容器盖部,可同时装拆给水泵的泵部,在清扫给水容器时也可简化其作业,另外,由于无须设置将泵部固定在给水容器内等的固定部位,故便于给水容器的清扫,且制冰用水不易滞留,可减少清扫次数。

    技术方案14的发明的特点是,前述给水容器在插入方向的前方下部形成向下部凸出的凸部,通过使该凸部落入在容纳部深处形成的凹部而定位装入,前述给水容器内的泵部在装入容纳部后与前述电动机部对置。

    采用这种结构,一旦将给水容器插入容纳部,在其前方侧下部形成的凸部即落入容纳部深处的凹部并定位在规定位置。由此,给水容器内的泵部即处于与电动机部对置的位置,故通过从给水容器的外部驱动电动机,能可靠地驱动泵部使之作给水动作。而如果放置在未准确定位的位置上,则电动机部不与泵部对置,故不会发生对泵进行误驱动的情况。

    技术方案15的发明的特点是,在前述给水容器的容纳部底面部处,在前述凹部的前侧设置从前侧向深处升高的倾斜面,在将前述给水容器装入前述容纳部时前述凸部越过前述倾斜面而落入前述容纳部的凹部。另外,技术方案16的发明的特点是,前述给水容器在前述凸部前后的面部形成与前述容纳部的倾斜面对应的倾斜面。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可增大给水容器的高度,故可增大制冰用水的容纳容积,而且在将给水容器插入容纳部时,在其前方下部形成的凸部是沿容纳部的倾斜面上升后落入,故能可靠地装入容纳部,另外,在未到达装入位置、即处于不完全插入状态时,给水容器载于倾斜面上,故会被推回到使用者跟前,从而引起使用者注意。

    技术方案17的发明的特点是,前述给水容器具有可将设在前述盖部的、注入制冰用水的注入口进行开闭的弹开式注水盖。采用这种结构,在注入制冰用水时,可以将给水容器从装入位置拉出后使注水盖向上弹开,由此,使用者用一只手也能将给水容器拉出后打开注水盖,能简单可靠地注入制冰用水。

    技术方案18的发明的特点是,将前述给水容器的注水盖做成在关闭状态下解除卡合时可利用弹簧的复位力打开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通过单触操作利用弹簧的复位力打开注水盖,可更加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方案19的发明的特点是,前述接水部一体地设有出口盖,在给水容器安装后,以出水管道的吐出口插入的状态进行覆盖。采用这种结构,可以简化清扫次数多的给水容器方面的结构,提高清扫作业的效率。

    技术方案20的发明的特点是,前述给水容器在前述出口管道的吐出口部分一体地设有在装入容纳部后封闭前述接水部的上面开口部的封闭构件。采用这种结构,在装入给水容器后,能可靠地将接水部的上面部分封闭,防止空气中浮游的尘埃或细菌等通过接水部的上面开口部进入给水路径。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是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3是将给水罐拉出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与图1对应的图。

    图5是引导管道的保持部的横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与图1对应的图。

    图7是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图8是与图5对应的图。

    图9是本发明第5实施形态的与图8对应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第6实施形态的与图1对应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第7实施形态的与图2对应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第8实施形态的与图2对应的图。

    图13是本发明第9实施形态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4是传统例的与图1对应的图。

    以下结合图1到图3说明将本发明用于设在冰箱中的自动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时的第1实施形态。

    图1是以设在冰箱主体21内部的制冰装置、即自动制冰装置22的组成部分为中心而从侧面表示的剖视图,在该冰箱主体21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冷藏室23、蔬菜室24及冷冻室25。而且在冷藏室23与蔬菜室24之间设有分隔板26,在蔬菜室24与冷冻室25之间设有隔热分隔板27。

    在冷藏室23的内部设有多块搁板28(图中只示出1块),食品可分多层放置。在蔬菜室24内,设有存放蔬菜用的保鲜盒29以及设在上层的存放小物品用的保鲜盒30。在冷冻室25的上部设有构成自动制冰装置22的制冰盘31以及脱冰机构32。后述的给水装置33从隔热分隔板27上开口的给水用开口部27a向制冰盘31给水。在检测到贮存于制冰盘31中的制冰用水已冻结时,脱冰机构32一边使制冰盘31作上下倒转一边施加扭力脱冰,使冰落入设置在下方的贮冰容器(未图示)贮存。

    以下结合图2及图3说明给水装置33的结构。给水装置33由设置在冷藏室23的一个侧壁部分的给水容器、即给水罐34以及将从该给水罐34吸上的制冰用水引导到制冰盘31用的给水路径35构成。给水罐34是透明的竖式矩形容器,装有将可其上面的开口部封闭的可拆卸盖部35。

    给水罐34的内底面深处形成向下凸出的凸部34a,在分隔板26上装入给水罐34的位置上形成与该凸部34a对应的凹部26a。另外,给水罐34内底面的比凸部34a更靠前的一侧经过倾斜面34b而与容器底面34c连接。在给水罐34的底面的前侧处一体地形成脚部34d,在装入状态和拉出状态下成为平行状态。

    另外,在分隔板26的凹部26a的前侧设有沿给水罐34的倾斜面34b形成的倾斜面26b,同时在其前侧通过比倾斜面26b更平缓的倾斜面26c而形成与凹部26a相同的高度。

    给水罐34的盖部35在与深处的卡合部卡合后可将其前侧上下方向转动以进行开闭,在关闭状态下,用扣合部35a在给水罐34的前侧卡合。在盖部35上装有未图示的衬垫,从而能更加紧密地封闭。

    另外,在给水罐35的盖部35上,一体地固定着给水泵装置36。泵装置36由位于给水罐34的底面凹部34a部分的泵部37和使从泵部37排出的制冰用水吐出用的吐出管道38及向外部供给的出口管道39构成。在泵部37内,装有安装在圆盘状磁铁板上的叶轮(未图示),被设在外部的电动机部40用磁吸引力旋转驱动。从设在泵部37的侧面中央部的吸入口37吸入给水罐34内的水后向吐出管道38吐出。

    出口管道39向下方开口,当安装于给水罐34中时,其开口部面对接水部41的上面开口部41a的内部。在盖部35上形成补给制冰用水用的注水口42,该注水口42用注水盖43开闭。注水盖43安装在铰链部43a处,可上下方向转动,且被未图示的弹簧向打开方向加力。注水盖43在卡合状态下将注水口42封闭,在解除卡合的状态下由于弹簧的弹力而向上打开。

    前述的电动机部40隔着分隔板26而在深处呈水平方向配置,在其旋转轴上固定着使泵部37的叶轮旋转用的磁铁板40a,前述电动机40隔着分隔板26及给水罐34的壁面而作用磁吸引力,使泵的叶轮旋转驱动。另外,当给水罐34设于装入位置时,电动机部40的磁铁板40a和泵部37的叶轮处于对置状态。

    分隔板26在冷藏室23的深处、在电动机40上方的部分形成倾斜面26d。在该倾斜面26d上固定着构成给水路径的引导管道44的上端部,其前端沿着蔬菜室24的深处壁面延伸到下方。引导管道44的前端部向冷冻室25的前侧弯曲,并隔着在隔热分隔板27上形成的开口部而面对制冰盘31。另外,在这一部分,在蔬菜室24的内底面部设有保护引导管道44用的盖体45。

    前述的接水部41为上面开口的漏斗形,在其下部一体地形成小直径的吐出管道41b。另外,在该接水部41上设有装拆时便于从冷藏室23的前侧进行操作的把手41c。在接水部41的吐出管道41b的前端部装有构成给水路径的、透明可变形的树脂制给水管道46。给水管道46插入引导管道44内后,其前端部如图所示,位于引导管道44的直线部分。

    在这种场合,一旦抓住接水部41的把手41c拉出,就可与给水管道46一起从引导管道44拉出。另外,在安装时,是抓住接水部41的把手41c,一边将给水管道46从前端部插入引导管道44内一边进行安装。而且,接水部41的上端部以嵌入在深处的壁面形成的卡合凸部47的状态固定并定位。

    在上述结构中,当要向给水罐34内补充制冰用水时,如图3所示,要将给水罐34从冷藏室23内拉出。这时,在给水罐34的前端下部形成的凸部34a被沿着分隔板26的倾斜面26b、26c上提后拉出。由此,通过将盖部35的出口管道39暂时上提后拉出,即可使之越过接水部41的开口部41a的边缘部而脱出。

    一旦这样将给水罐34拉出,并如图所示,使注水口42位于比搁板28更靠前的位置,注水盖43就成为可开闭的状态。在此,一旦解除注水盖43的卡合,弹簧的复位力就使之向上弹开,使注水口42呈敞开状态。在此状态下,从注水口42补充制冰用水。

    一旦关闭注水盖43并再度使给水罐34向冷藏室23的深处移动,凸部34a就沿着分隔板26的倾斜面26c、26b移动并落入凹部26a内定位。另外,在此状态下,泵部37成为与电动机部40对置的状态,电动机部40的驱动使泵部37的叶轮可旋转驱动。

    以下说明给水动作。在自动制冰时,一旦为了向制冰盘31供给制冰用水而驱动电动机部40,给水罐34内的制冰用水就从开口部37a被吸出后经过吐出管道38而从出口管道38上吸到接水部41。在接水部41,流入的制冰用水在贮留的状态下从下方的吐出管道41b在给水管道46内流动,并经过引导管道44的前端部而向制冰盘31滴下制冰用水。通过在规定时间内驱动泵部37,向制冰盘31内供给适量的水。然后,一旦在冷冻室25内制冰完毕,就用脱冰机构32作脱冰动作,使制冰盘31内的冰脱落,并再度进行前述的给水动作。

    以下说明进行清扫作业的情况。清扫给水罐34时,从冷藏室23拉出,解除扣合部35a的卡合后取下盖部35,就可将泵部37及吐出管道38一同取出,故可以方便地清扫给水罐34。

    另外,在清扫给水管道46时,一旦将接水部41的把手41c向斜上方的前侧拉出,就可与给水管道46一起从引导管道44内拉出。由此即可方便地清扫给水管道46和接水部41。安装时也是抓着接水部41的把手41c将给水管道46的前端部插入引导管道44内,以接水部41嵌入深处壁面的卡合部47内的状态固定。

    采用上述实施形态,由于给水管道46以可插入拔出的状态插入引导管道444内,由此构成给水路径,故可将供制冰用水流通的给水管道46方便地取下进行清扫,使用者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清扫作业。

    另外,由于作为给水泵的泵部37装入给水罐34内,故在从给水罐34通往给水路径的连接部分不必将给水管道水密地连接,装入给水罐34内时无需可靠的连接结构,故整体上结构简单。

    由于将构成给水路径的引导管道44安装在冷藏室23深处的倾斜面26d上,故易于将接水部41及给水管道46从前侧装拆,便于清扫作业。

    另外,由于在给水罐34的内底面设置凸部34a,同时在该凸部34a处放置泵部37,故可增大给水罐容量,同时可以有效地将制冰用水吸上。另外,由于将该凸部34a置于容纳部的分隔板26上所设的凹部26a内,故能可靠地定位装入。

    由于给水罐34的盖部35上开闭注水口42用的注水盖43采用单触式上下转动开闭的结构,故在补充制冰用水时,使用者可用一只手将给水容器34拉出,同时打开注水盖43以进行注水,使用更加方便。

    (第2实施形态)

    图4及图5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与第1实施形态不同的是将固定引导管道44的保持部48一体地设在蔬菜室24的深处壁面的冷却器罩49上。在图示的状态时,譬如在上下2个部位设置保持部48。该保持部48如图5的剖视俯视图所示,可通过将引导管道44压入保持在不脱落的状态。采用本实施形态,可以简单引导管道44的安装结构。

    (第3实施形态)

    图6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与第1实施形态不同的是在接水部41的吐出管道41b设置局部缩径的缩径部41d、以及将给水管道46延伸到引导管道44的下部出口附近。

    即,在本实施形态中,第1,通过在接水部41设置缩径部41d,减少从给水罐34通过泵部37供给的制冰用水向下方的流量。这样,可防止一次有过多的水从接水部41流经给水管道46而导致制冰盘31中发生溅水现象。

    第2,在引导管道44下方的前端部分,设有内径与给水管道46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或略小的缩径部44a,并将给水管道46延长到该缩径部44a,在装入状态下,给水管道46的前端部与缩径部44a接触。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如图所示,在引导管道41的前端部分外周绕有防冻结加热器50,防止来自冷冻室25的冷气将给水管道46内的水冻结而导致不能给水。而且,在这种场合,给水管道46的前端部是与引导管道44的缩径部44a接触的,故防冻结加热器50的热量容易传递,提高了热效率。

    采用该第3实施形态也可得到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同时可以通过设在接水部的缩径部41d限制给水量以防止制冰盘31中的水溅出,并防止水在冷冻室25内飞溅,而且通过使给水管道46的前端部与引导管道44的前端部44a接触来提高导热系数,可提高防冻结加热器50的热效率。再有,如果在给水管道46的前端部设置抑制水势的构件,也能与上述同样地防止制冰盘31中的水溅出,通过用Al等导热系数高的材料来制作该构件,还可防止前端部结冰。

    (第4实施形态)

    图7和图8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与第3实施形态不同的是,不用引导管道44,而是在冷却器罩49上一体地形成作为引导装置的引导部51a、51b、51c,并将给水管道46插入在分隔板26的倾斜而26d上形成的安装孔26e中进行安装。

    即,在上述结构中,在与第3实施形态中引导管道44的前端部44a对应的部分设置供给水管道46的前端部分插入的管道安装部52,从接水部41的下部到管道安装部52之间不设引导管道。

    而且,在从接水部41的下部到管道安装部52的区间,给水管道46从上到下依次被引导部51a、51b、51c保持。引导部51a、51c为了与给水管道46的配设位置对应而形成弯曲形状,而引导部51b则形成直线状(剖面见图8)。另外,在前述的实施形态中省略了图示和说明的一点是,在管道安装部52的周围,为了确保与冷冻室25之间的密封,还涂有密封材料53。

    采用上述结构,在安装给水管道46时,是在将给水管道46插入接水部41的吐出管道41a的状态下,将给水管道46的前端部插入分隔板26的安装孔26e中。利用引导部51a的引导而将给水管道46向下方引导,使之沿引导部51b、51c而插入管道安装部52。在给水管道46的前端部分与管道安装部52的缩径部52a接触的状态下完成安装。

    采用该第4实施形态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同时因不设引导管道44而使结构简单。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接水部41未设缩径部41d,但不言而喻,当然也可设置缩径部41d

    (第5实施形态)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与第3实施形态不同的是,给水路径的下部不弯曲,而是笔直向下。即,如图所示,引导管道44及给水管道46在沿着蔬菜室24深处的壁面笔直向下的位置从在隔热分隔板27上形成的开口部27b向制冰盘给水。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泵部37的驱动而从给水罐34流入接水部41的制冰用水在缩径部41d处受到限制而以有限的流量流过给水管道46内而流向下方并滴落到制冰盘31上。这时,由于水不易残留在给水管道46内,故可抑制在内部发生水垢和粘液,可更加减少清扫次数。另外,在装拆给水管道46时,与前述实施形态的结构一样,由于前端部分不是弯曲的,故更便于安装,便于清扫时的装拆作业。

    (第6实施形态)

    图10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形态,与第5实施形态不同的是,是用于那种在冷藏室23和冷冻室25之间不设蔬菜室24的冰箱中。由于这处结构可缩短从给水罐34通往制冰盘31的给水路径长度,故可缩短插入引导管道44内的给水管道46的长度。另外,由于给水路径的结构与第5实施形态相同,下端部不弯曲,故给水路径短,水不易滞留。

    因此,能更加减少给水管道46的清扫次数,而且因给水管道46很短,很容易清扫,大大提高了清扫效率。

    (第7实施形态)

    图11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形态,与第1实施形态不同的是,使用有横向出口的出口管道54来代替给水罐34的出口39,而且,同时设置接水部55来代替接水部41。接水部55为了接受从出口管道54横向吐出的制冰用水而一体地设有将该出口54包围的出口盖55a。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给水罐34内的制冰用水净化用的净水过滤器56一体地固定在盖部35的泵装置36的吐出管道38上。该净水过滤器56是含活性炭等成分的浸入式过滤器,通过浸入给水罐34内,将其内部的制冰用水净化。

    上述第7实施形态可得到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效果,同时可简化给水罐34和盖部35的结构,便于清扫。另外,由于在接水部55上一体地设有出口盖55a,故从出口管道54吐出的水不会四处乱流,能可靠地接水。    

    再有,由于出口盖55a具有横向开口部,故空气中的尘埃或浮游细菌等不易进入接水部55内。另外,由于将净水过滤器56一体地安装在泵装置36上,故可通过装拆盖部35而同时装拆净水过滤器56,不仅简化了给水罐34的结构,而且更便于装拆和清扫。

    (第8实施形态)

    图12表示本发明第8实施形态,与第1实施形态不同的是,设置接水部57来代替接水部41,并用与给水罐34的盖部35一体形成的接水盖58在给水罐34装入时将该接水部57的上面开口部57a封闭。

    在上述结构中,利用盖部35的深处部分伸出而一体形成的接水盖58围住出口管道39向下方弯曲的部分。在将盖部35安装于给水罐34后一旦将其放置于容纳部,出口管道39就从接水部57的上面开口部57a上方落入其中。这时,接水盖58就将接水部57的上面开口部57a封闭,与外部之间呈密封状态。上述第8实施形态可得到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效果,同时能可靠地封闭接水部57的上面开口部57a,防止外部的尘埃或浮游细菌进入其中。

    (第9实施形态)

    图13表示本发明第9实施形态,与第1实施形态不同的是,不设给水罐34的脚部34d,而是设置只将前侧部分做成平板状的脚部34e,同时在冷藏室23与蔬菜室24之间用分隔板59来代替分隔板26,改变了给水罐34装入时的装入结构。

    即,分隔板59具有与给水罐34的凸部34a对应的凹部59a(相当于第1实施形态中的分隔板26的凹部26a)及倾斜面59b(相当于该分隔板26的倾斜面26b),但其倾斜面59b保持其上部一侧的高度位置而一直延伸到前侧,相应地,让给水罐34的脚部34e落入的凹部59c对应给水罐34的装入位置形成。

    采用上述结构,在装入给水罐34时,一旦使其向深处移动,给水罐34就保持平行状态移动,当到达装入位置时,凸部34a就沿分隔板59的倾斜而59b下降并落入凹部59b,脚部34e落入凹部59c,可在此位置可靠地保持正确的装入位置,可得到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还可作如下变形。

    作为给水路径的给水管道,以上所述是透明的,但也可用不透明的。另外,引导管道44也可用硬质材料做成,也可用可随应力而变形的软质材料做成。

    也可设置通水式的净水过滤器来代替浸入给水罐34中使用的净水过滤器56。在这种场合,可以在泵部37的开口部37a部分一体地设置安装部。

    设置在给水罐34的盖部35的注水盖43可以做成适宜的形状。

    各实施形态的结构可根据需要组合,以得到另外的结构。

    本发明不限于自动制冰,而适合于任何通过泵来给水的给水装置。另外,不限于设在冰箱中,也适用于专用制冰装置中所用的给水装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具有如下效果。

    技术方案1的发明可以在用引导装置保持给水管道的状态下进行拆装,故可简单地将给水管道从引导装置上取下进行清扫,另外,在根据污垢程度而需要更换给水管道本身时,作业也非常简单,可提高清扫或维修保养的作业效率。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将给水管道插入引导管道内进行安装,故提高了装拆的作业效率,清扫时可简单迅速地拆装给水管道。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将给水管道的前端部在引导管道内以接触状态进行固定,故在设置防止通往制冰盘的给水口部分冻结用的加热器的场合,加热器的导热性能良好,能有效地防止冻结。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将给水管道以装入引导槽的状态进行安装,故只须设置给水管道,结构简单。另外,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在将给水路径插入时,一旦从对置的面部插入前端部,就能边弯曲边引入内部,可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将用给水泵吸上的水向广口的接水部注水以供给给水路径,故通往给水路径的连接部分无需做成水密结构,可简化容纳用的结构和连接部的结构。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装拆给水路径时,其安装部设在与给水容器对置的倾斜面上,故即使在狭窄的部位也能将给水路径拉到前侧后简单地进行装拆,提高了作业效率。

    技术方案10的发明容易看清给水管道中的污垢、估算清扫的目标,能确切地选择清扫时间。技术方案11的发明是用缩径部限制地已注入接水部的制冰用水流通,故可限制向制冰盘的给水量并防止溅水。采用技术方案13的发明,在将给水管道插入引导管道时,由于前端侧没有弯曲部分,故不会妨碍安装时的插入,提高了清扫时等的装拆作业效率。

    技术方案13的发明可通过装拆给水容器的盖部同时装拆给水泵的泵部,在清扫给水容器时作业简单,另外,由于无须将泵部固定在给水容器内的固定部位,故便于清扫给水容器,且制冰用水不易滞留,故可减少清扫次数。

    技术方案14的发明是将给水容器在装入位置落入以将其定位,故能确保给水容器的泵部与电动机部对置以进行给水动作。技术方案15及16的发明可以增大给水容器的高度,故可增大制冰用水的容积,而且在将给水容器插入容纳部时,在前侧下部形成的凸部沿倾斜而上升后落入其中,故能可靠地装入容纳位置,另外,在未到达容纳位置的不完全插入状态下,给水容器载于倾斜面上,故会被推回插入方向的前侧而引起使用者的注意。

    技术方案17的发明可用一只手简单地开闭给水容器的注水盖,故可提高补充制冰用水时的作业性,使用方便。技术方案18的发明是利用弹簧的复原力使注水盖打开,故可进一步提高作业性。

    技术方案19的发明可以简化清扫次数多的给水容器的结构,故可提高清扫作业效率。技术方案20的发明在给水容器的安装状态下,能可靠地将接水部的上面部分封闭,可防止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或细菌通过接水部的上面开口部进入给水路径。

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制冰装置的给水装置,给水装置利用泵将设在冰箱冷藏室的给水罐中的水吸上并暂时由接水部接收,再通过给水管道从蔬菜室下部的隔热分隔板的开口部向冷冻室内的制冰盘给水。给水管道插入引导管道内,可与接水部一同装拆。泵固定在盖部上并设置在给水罐内。对泵的叶轮进行驱动的电动机被分隔板隔开而设在深处,并用磁吸力使之旋转。给水罐结构简单,给水管道可取下,都可简单迅速地进行清扫,方便了对给水管道和给水罐的清扫。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