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界面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热界面材料及 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电子产品向短、小、轻、薄发展的同时,其在高功能、 高传输速率下工作,各种元件(如CPU等)的工作温度相对大幅升高, 电子元件与整机的发热功率也越来越大。如Intel酷睿i7四核心CPU的 工作功率已高达130W,单颗AMDPhenomII965(羿龙二代)四核心 CPU的工作功率更是高达140W,由此带来的过高温度将降低芯片的 工作稳定性,增加出错率,同时模块内部与其外部环境间所形成的热 应力将直接影响到芯片的电性能、工作频率、机械强度及可靠性,并 缩短其使用寿命。事实上,不仅仅是计算机芯片,对于大功率军民用 电子设备、光电器件以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微/纳电子机械系统等先 进设备,都存在着类似的广泛而迫切的散热冷却需要,因此高效地带 走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热量变得异常重要。
通常解决散热主要依靠加装散热片或风扇来提高散热效率,随着 整机功能及功率的提高,热管理技术的要求相对也越来越苛刻。在电 子产品各个元器件由内向外散热途径中,除了要求发热元件本身应具 备低热阻特性之外,还应尽量减少接触面间的接触热阻。如散热片底 座与CPU之间的接触,无论两个接触面有多么平滑,之间还是有空隙 的,即存在空气,而空气的导热性能很差,除了利用抓紧力强大的扣 具来将散热片紧密地扣在CPU上,还需要用一些导热性能更好且能变 形的东西代替空气来填补这些空隙,即热界面材料,以便填补两种材 料接合或接触时产生的微空隙及表面凹凸不平的孔洞,进而降低热传 递的阻抗,提高散热性。然而随着对微处理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微电子芯片集成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的芯片散热需求日益加大, 以有机聚合物为主体的传统热界面材料,由于较低的导热系数,即使 添加了导热金属粉的高分子材料的导热率也仅为7W/mK,已经远远 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因此研制新型的高性能热界面材料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液态金属镓及其合金具有熔点低、热导率高以及流动 性好等优点,特别是其导热率更是远高出常规热界面材料如硅油或其 添加有高导热纳米颗粒材料1个量级,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热界面材料。 现有的纳米流体的基液为液态金属自身或其合金,且种类及组分有 限,相应材料与芯片基底的润湿性尚不够理想,填充于界面后仍会有 部分接触面存在一定空隙,因而会影响导热性能。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热界面材料种类及组分有 限,相应材料与芯片基底的润湿性尚不够理想,填充于界面后仍会有 部分接触面存在一定空隙。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界面材料,所述热界 面材料由金属镓、铟、汞、钠、钾、铯或其二元、多元合金经过加热、 氧化之后形成。
优选地,所述热界面材料中加入外表层包覆有氧化硅膜的纳米颗 粒,所加入的纳米颗粒与金属/合金的质量比为(0~90%)∶1,不包括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界面材料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步骤S1,选择金属镓、铟、汞、钠、钾、铯或其二元、多元合 金,通过加热使金属或者合金变成液态;
步骤S2,将液态金属或合金置于空气或氧气环境中,对其加热温 度为25~1000℃,并对其进行搅拌,搅拌速率为0~500rpm,搅拌时间 为0.1h~10h,形成液态热界面材料。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之后还包括加入纳米颗粒步骤,将外表层 包覆有氧化硅膜的纳米颗粒加入液态金属/合金中,所加入的纳米颗 粒与液态金属/合金的质量比为(0~90%)∶1,不包括0。
优选地,所述包覆有氧化硅膜的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900纳米。
优选地,所述纳米颗粒为金属纳米颗粒或非金属纳米颗粒
优选地,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为铜、铝、铁、金、银、镁、钙、钡、 镍、锌、铬、镉或锑,或者是上述至少两种金属的合金。
优选地,所述的非金属纳米颗粒为碳纳米管,金刚石纳米颗粒材 料,石墨材料纳米颗粒,硼、硅、锗或砷的纳米颗粒,氧化铝、氧化 铜、氧化锌、氧化镁或碳化硅纳米颗粒。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的合金包括镓铟、镓锡、镓汞、镓钠、 镓钾、镓铯二元合金;镓铟锡、镓铟汞、镓铟钠、镓铟钾、镓铟铯、 镓锡汞、镓锡钠、镓锡钾、镓锡铯、镓汞钠、镓汞钾、镓汞铯、镓钠 钾三元合金;镓铟锡汞、镓铟锡钠、镓铟锡钾、镓铟锡铯、镓铟汞钠、 镓铟汞钾、镓铟汞铯、镓锡汞钠、镓锡汞钾、镓锡汞铯、镓铟钠钾、 镓锡钠钾、镓汞钠钾、镓铯钠钾四元合金;以及由铅、铋、锡、铜、 铝或铬中的一种或多种与上述合金配制而成的中低温多元合金。
优选地,所述包覆有氧化硅膜的纳米颗粒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化 学镀法、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成。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金属镓、铟、汞、钠、钾、 铯或其二元、多元合金,置于空气或氧气环境中氧化而形成热界面材 料,可大大提升金属基流体与各种界面间的润湿性,从而较好满足热 界面材料的要求,且多元合金的组合可形成不同熔点的金属液体或其 氧化物,从而满足更宽温度范围的使用。本发明采用氧化后的纳米液 态金属及其合金作为热界面材料,有效克服常规液态金属表面张力大 而引起的界面润湿性差的问题,较之常规硅油基热界面材料其导热性 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且超越了以往纳米金属流体的润湿特性,使得填 充更加有效方便,界面热阻大大减小,能较好确保散热效果。由于其 优良的热学性能以及润湿性能,在低温工程以及计算机、卫星、火箭 推进器及激光器等领域的电子芯片热传导方面均可望发挥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热界面材料置于金属铜上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添有纳米颗粒的液态金属基液示意图。
其中,1:热界面材料;2:铜片;3:液态金属基液;4:氧化硅; 5:纳米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 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热界面材料的制作方法流程 图,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选择金属镓、铟、汞、钠、钾、铯或其二元、多元合金, 通过加热使金属或者合金变成液态;
步骤S2,将液态金属或合金置于空气或氧气环境中,对其加热温 度为25~1000℃,并对其进行搅拌,搅拌速率为0~500rpm(rpm是 revolutionsperminute简称,表示每分钟转数),搅拌时间为0.1h~10h, 形成液态热界面材料。本发明通过将金属镓、铟、汞、钠、钾、铯或 其二元、多元合金置于空气或氧气环境中氧化而形成热界面材料,可 大大提升金属基流体与各种界面间的润湿性,从而较好满足热界面材 料的要求,在低温工程以及计算机、卫星、火箭推进器及激光器等领 域的电子芯片热传导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加大液态金属或合金的润湿性,优选地,所述步骤S1之后 还包括加入纳米颗粒步骤,将外表层包覆有氧化硅膜的纳米颗粒加入 液态金属/合金中,所加入的纳米颗粒与液态金属/合金的质量比为 (0~90%)∶1,不包括0。更优地为(10%~50%)∶1,例如20%∶1、 40%∶1、50%∶1、60%∶1、或者80%∶1。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添加有纳米颗粒的液态金属基液示意 图,液态金属基液3中添加有包覆氧化硅膜的纳米颗粒,在纳米颗粒5 的周围包覆有氧化硅4,通过氧化硅来包覆纳米颗粒5。未包覆氧化硅 层的纳米颗粒与液态金属基液的润湿性较差,很难均匀分散在液态金 属基液中,本发明的方法实现纳米颗粒与液态金属的完全润湿。优选 地,所述包覆有氧化硅膜的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900纳米。更优地为 300~500纳米,例如400纳米、600纳米、800纳米。纳米颗粒可以为金 属纳米颗粒或非金属纳米颗粒。优选地,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为铜、铝、 铁、金、银、镁、钙、钡、镍、锌、铬、镉或锑,或者是上述至少两 种金属的合金。优选地,所述的非金属纳米颗粒为碳纳米管,金刚石 纳米颗粒材料,石墨材料纳米颗粒,硼、硅、锗或砷的纳米颗粒,氧 化铝、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镁或碳化硅纳米颗粒。
本发明制作热界面材料的步骤S1中合金可以是二元合金或者多 元合金,包括镓铟、镓锡、镓汞、镓钠、镓钾、镓铯等二元合金;镓 铟锡、镓铟汞、镓铟钠、镓铟钾、镓铟铯、镓锡汞、镓锡钠、镓锡钾、 镓锡铯、镓汞钠、镓汞钾、镓汞铯、镓钠钾等三元合金;镓铟锡汞、 镓铟锡钠、镓铟锡钾、镓铟锡铯、镓铟汞钠、镓铟汞钾、镓铟汞铯、 镓锡汞钠、镓锡汞钾、镓锡汞铯、镓铟钠钾、镓锡钠钾、镓汞钠钾、 镓铯钠钾等四元合金;以及由铅、铋、锡、铜、铝或铬中的一种或多 种与上述合金配制而成的中低温多元合金。
本发明的氧化硅膜的纳米颗粒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来实现,实现纳 米颗粒与液态金属的完全润湿。优选地,所述包覆有氧化硅膜的纳米 颗粒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化学镀法、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成。在一 种实施例中,利用TEOS的水解特性制备氧化硅包覆层。首先在锥形 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纳米颗粒和无水乙醇,于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至少 30min,使纳米颗粒得以充分分散。再向锥形瓶中加入氨水作为催化 剂以及一定量的TEOS(正硅酸乙酯),继续超声反应数小时后,将产 物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洗涤数次直至上层清夜的pH值约为7,最后 用无水乙醇洗涤一次,在60℃下真空干燥3h,从而形成包覆有氧化硅 膜的纳米颗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界面材料,该热界面材料是由金属镓、铟、 汞、钠、钾、铯或其二元、多元合金经过加热、氧化之后形成。优选 地,所述热界面材料中加入外表层包覆有氧化硅膜的纳米颗粒,所加 入的纳米颗粒与金属/合金的质量比为(0~90%)∶1,不包括0。所加 入的纳米颗粒可以是金属纳米或者非金属纳米,可以选择在金属/合 金处于液态的过程进行加入,从而便于两者融合,具体可以参照上文 描述。本发明的热界面材料可以提升金属基流体与各种界面间的润湿 性,从而较好满足热界面材料的要求,在低温工程以及计算机、卫星、 火箭推进器及激光器等领域的电子芯片热传导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 用。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热界面材料置于金属铜片上的示意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热界面材料1设置在铜片2上之后,热界 面材料1涂覆在铜片2上,并形成较为均匀的涂层,两者之间的润湿 性较好。
以下是本发明制造热界面材料的过程之中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将称取40克金属镓,将其予以水浴加热熔化为液态,于空气中持 续加热,加热温度为100℃,利用机械搅拌器均匀搅拌,搅拌速率为 150rpm,使其逐步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镓,并将其 均匀分散在液态金属镓中,搅拌3h后,冷却到室温即得到具有一定粘 度的液态金属镓基热界面材料。
实施例2:
按照实例1的制备方法,只是将空气换为高纯氧气环境。
实施例3:
按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只是将液态金属镓换为镓铟系列合金(如 62.5%Ga,21.5%In,16%Sn)。
实施例4:
按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只是将液态金属镓换为中低温下的低熔 点合金(镓与其他中温下或低温下的低熔点金属形成的二元或多元合 金,包括镓汞、镓钠、镓钾、镓铯等二元合金;镓铟汞、镓铟钠、镓 铟钾、镓铟铯、镓锡汞、镓锡钠、镓锡钾、镓锡铯、镓汞钠、镓汞钾、 镓汞铯、镓钠钾等三元合金;镓铟锡汞、镓铟锡钠、镓铟锡钾、镓铟 锡铯、镓铟汞钠、镓铟汞钾、镓铟汞铯、镓锡汞钠、镓锡汞钾、镓锡 汞铯、镓铟钠钾、镓锡钠钾、镓汞钠钾、镓铯钠钾等四元合金;以及 由铅、铋、锡、铜、铝或铬中的一种或多种与上述合金配制而成的中 低温多元合金)。
实施例5:
将10%的外表层包覆有氧化硅的金刚石纳米颗粒掺混到液态金 属镓中,经机械搅拌器混合15分钟,再用超声分散15分钟,最后进行 机械搅拌15分钟,使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到液态金属镓中,再于空气中 将其置于加热台上,加热温度为50℃,并利用机械搅拌器均匀搅拌, 转速为100rpm,使镓发生一定的氧化反应,持续搅拌,使生成的氧化 镓均匀分散到液态金属中,搅拌5h后冷却到室温,得到具有一定粘度 的液态金属镓基热界面材料。
实施例6:
按照实例5的制备方法,只是将空气换为高纯氧气。
实施例7:
按实施例5的制备方法,只是将液态金属镓换为镓铟系列合金(如 62.5%Ga,21.5%In,16%Sn)。
实施例8:
按实施例5的制备方法,只是将液态金属镓换为中低温下的低熔 点合金(镓与其他中温下或低温下的低熔点金属形成的二元或多元合 金,包括镓汞、镓钠、镓钾、镓铯等二元合金;镓铟汞、镓铟钠、镓 铟钾、镓铟铯、镓锡汞、镓锡钠、镓锡钾、镓锡铯、镓汞钠、镓汞钾、 镓汞铯、镓钠钾等三元合金;镓铟锡汞、镓铟锡钠、镓铟锡钾、镓铟 锡铯、镓铟汞钠、镓铟汞钾、镓铟汞铯、镓锡汞钠、镓锡汞钾、镓锡 汞铯、镓铟钠钾、镓锡钠钾、镓汞钠钾、镓铯钠钾等四元合金;以及 由铅、铋、锡、铜、铝或铬中的一种或多种与上述合金配制而成的中 低温多元合金。)。
实施例9:
将20%的外表层包覆有氧化硅薄膜的纳米铜颗粒掺混到液态金 属镓中,经机械搅拌器混合15分钟,再用超声分散15分钟,最后进行 机械搅拌15分钟,使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到液态金属镓中,再于空气中 将其置于加热台上,加热温度为150℃,并利用机械搅拌器均匀搅拌, 转速为80rpm,使镓发生一定的氧化反应,持续搅拌,使生成的氧化 镓均匀分散到液态金属中,搅拌3h后冷却到室温,得到具有一定粘度 的液态金属镓基热界面材料。
实施例10:
按照实例9的制备方法,只是将空气换为高纯氧气。
实施例11:
按实施例9的制备方法,只是将液态金属镓换为镓铟系列合金(如 62.5%Ga,21.5%In,16%Sn)。
实施例12:
按实施例9的制备方法,只是将液态金属镓换为中低温下的低熔 点合金(镓与其他中温下或低温下的低熔点金属形成的二元或多元合 金,包括镓汞、镓钠、镓钾、镓铯等二元合金;镓铟汞、镓铟钠、镓 铟钾、镓铟铯、镓锡汞、镓锡钠、镓锡钾、镓锡铯、镓汞钠、镓汞钾、 镓汞铯、镓钠钾等三元合金;镓铟锡汞、镓铟锡钠、镓铟锡钾、镓铟 锡铯、镓铟汞钠、镓铟汞钾、镓铟汞铯、镓锡汞钠、镓锡汞钾、镓锡 汞铯、镓铟钠钾、镓锡钠钾、镓汞钠钾、镓铯钠钾等四元合金;以及 由铅、铋、锡、铜、铝或铬中的一种或多种与上述合金配制而成的中 低温多元合金。)。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将金属镓、铟、 汞、钠、钾、铯或其二元、多元合金经过加热、氧化之后形成热界面 材料,可大大提升金属基流体与各种界面间的润湿性,从而较好满足 热界面材料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 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