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576506.7 (22)申请日 2014.10.24 (73)专利权人 无锡中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214142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太科园大 学科技园清源路530大厦A区312室 (72)发明人 黄新东刘天人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代理人 李纪昌 (51)Int.Cl. C08L 33/02(2006.01) C08K 13/02(2006.01) C08K 5/3475(2006.01) C08K 5/526(2006.0。
2、1) C08K 5/098(2006.01) C08K 3/28(2006.01) H01L 31/049(2014.01) 审查员 韩晶 (54)发明名称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及其制 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 丙烯酸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该用于太阳能电池背 板的丙烯酸涂层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苯并 三氮唑1080份、 丙烯酸2060份、 苄基三苯基 氯化膦4080份、 亚铁氰酸盐70100份、 硅烷偶 联剂100120份、 亚磷酸酯40100份、 硬脂酸盐 2090份。 制备方法: 将苯并三氮唑、 丙烯酸、 苄 基三苯基氯化膦、 亚铁氰酸盐、 亚。
3、磷酸酯、 硬脂酸 盐混合均匀, 干燥, 加热至200600, 加入硅烷 偶联剂, 混合均匀; 挤出造粒, 利用吹膜机制成薄 膜。 本发明中的苯并三氮唑明显降低了背板的黄 变指数, 而且使其在湿热条件下不易脱层变黄, 提高耐湿热老化能力, 延长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4327432 B 2016.08.17 CN 104327432 B 1.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苯并三 氮唑50份、 丙烯酸40份、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60份、 亚铁氰酸盐90份、 硅烷偶联剂110份、 亚磷 酸酯60份、 硬脂酸盐50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
4、以下步骤, (1) 将苯并三氮唑、 丙烯酸、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 亚铁氰酸盐、 亚磷酸酯、 硬脂酸盐混合 均匀, 干燥, 加热至200600, 加入硅烷偶联剂, 混合均匀;(2) 挤出造粒, 利用吹膜机制成 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其特征在于, 硅烷偶联剂 是乙烯基硅烷、 氨基硅烷、 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其特征在于, 亚铁氰酸盐 是亚铁氰化钠、 亚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铁、 亚铁氰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其特征。
5、在于, 亚磷酸酯是 亚磷酸二苯一癸酯或亚磷酸一苯二癸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其特征在于, 硬脂酸盐是 硬脂酸锌、 硬脂酸镁或硬脂酸钙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其特征在于, 步骤 (1) 加 热至4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挤 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挤 出温度为260300。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4327432 B 2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
6、丙烯酸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背板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 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太阳能背板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 对电池片起保护和支撑作用, 具有可靠的 绝缘性、 阻水性、 耐老化性。 一般具有三层结构, 外层保护层具有良好的抗环境侵蚀能力。 0003 申请号为2012101442109, 名称为 “一种耐磨涂覆型太阳能电池背板” 的中国专利 申请公开了一种耐磨涂覆型太阳能电池背板, 包括底层、 两含氟树脂层及聚合物层。 两含氟 树脂层位于底层上包括具有反射率的填料以及环氧树脂。 聚合物层位于两含氟树脂层之 间。 采。
7、用该发明的耐磨涂覆型太阳能电池背板具有高反射率和耐磨性, 并且可以节约成本。 虽然具有高反射率,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结晶老化, 但是效果不理想, 紫外线的照射会提 高分子内部的结晶度, 从而加速老化。 0004 申请号为2009100478900, 名称为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 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 包含: 不透水性片材的基层、 形成在所述基层的至少一面上的膜状保 护层, 该保护层包含由含氟聚合物涂料形成的含氟涂层。 所述的保护层还包含涂覆在所述 含氟涂层的与所述基层相面对的表面上的粘结层, 该粘结层由双组分高温固化胶系固化而 成, 包含含有固化性官能团的树脂基体和固。
8、化剂。 在基层与含氟涂层之间增设粘结层用以 增强基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粘结牢固程度, 这样在封装和使用时保护层不易剥离, 粘结十分 可靠。 同时, 在含氟涂层中就无需共聚大量含固化性官能团的其他单体, 从而保证保护层的 使用效果。 含氟涂层的耐老化能力虽然较好, 但是制备原料昂贵, 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及其制 备方法,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耐老化性能较好。 0006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苯并三氮唑10 80份、 丙烯酸2060份、 苄。
9、基三苯基氯化膦4080份、 亚铁氰酸盐70100份、 硅烷偶联剂 100120份、 亚磷酸酯40100份、 硬脂酸盐2090份。 0008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苯并三氮唑50份、 丙烯酸 40份、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60份、 亚铁氰酸盐90份、 硅烷偶联剂110份、 亚磷酸酯60份、 硬脂酸 盐50份。 0009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硅烷偶联剂是乙烯基硅烷、 氨基硅烷、 甲基丙烯酰氧 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0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亚铁氰酸盐是亚铁氰化钠、 亚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 铁、 亚铁氰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说明书 1。
10、/4 页 3 CN 104327432 B 3 0011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亚磷酸酯是亚磷酸二苯一癸酯或亚磷酸一苯二癸 酯。 0012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硬脂酸盐是硬脂酸锌、 硬脂酸镁或硬脂酸钙中的一 种。 0013 上述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14 (1)将苯并三氮唑、 丙烯酸、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 亚铁氰酸盐、 亚磷酸酯、 硬脂酸盐 混合均匀, 干燥, 加热至200600, 加入硅烷偶联剂, 混合均匀; 0015 (2)挤出造粒, 利用吹膜机制成薄膜。 0016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步骤(1)加热至400。 0017 作为。
11、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步骤(2)挤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0018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步骤(2)挤出温度为260300。 0019 原理: 苯并三氮唑的加入可以降低丙烯酸的结晶度, 防止结晶, 提高耐老化能力。 0020 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的黄变指数b2.32.7, 是因为苯并三氮唑明显降低了背板的黄变指 数, 而且使其在湿热条件下不易脱层变黄, 提高耐湿热老化能力, 延长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但不局限于此。 0023 实施例1 0024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苯并三氮唑50。
12、份、 丙烯酸40份、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60份、 亚铁氰酸盐90份、 硅烷偶联剂110份、 亚磷酸酯60份、 硬脂酸盐50份。 0025 硅烷偶联剂是氨基硅烷。 0026 亚铁氰酸盐是质量比为1: 1: 2的亚铁氰化钠、 亚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铁。 0027 亚磷酸酯是亚磷酸二苯一癸酯。 0028 硬脂酸盐是硬脂酸锌。 0029 上述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30 (1)将苯并三氮唑、 丙烯酸、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 亚铁氰酸盐、 亚磷酸酯、 硬脂酸盐 混合均匀, 干燥, 加热至400, 加入硅烷偶联剂, 混合均匀; 0031 (2)挤出造粒, 利用吹膜机制成。
13、薄膜。 0032 步骤(2)挤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0033 步骤(2)挤出温度为280。 0034 实施例2 0035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苯并三氮唑10份、 丙烯酸20份、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40份、 亚铁氰酸盐70份、 硅烷偶联剂100份、 亚磷酸酯40份、 硬脂酸盐20份。 0036 硅烷偶联剂是乙烯基硅烷。 0037 亚铁氰酸盐是亚铁氰化铜。 0038 亚磷酸酯是亚磷酸一苯二癸酯。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4327432 B 4 0039 硬脂酸盐是硬脂酸锌。 0040 上述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4、 0041 (1)将苯并三氮唑、 丙烯酸、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 亚铁氰酸盐、 亚磷酸酯、 硬脂酸盐 混合均匀, 干燥, 加热至200, 加入硅烷偶联剂, 混合均匀; 0042 (2)挤出造粒, 利用吹膜机制成薄膜。 0043 步骤(2)挤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0044 步骤(2)挤出温度为260。 0045 实施例3 0046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苯并三氮唑80份、 丙烯酸60份、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80份、 亚铁氰酸盐100份、 硅烷偶联剂100份、 亚磷酸酯40份、 硬脂酸盐20份。 0047 硅烷偶联剂是质量比为1: 2的乙烯基硅烷、 氨基硅烷。。
15、 0048 亚铁氰酸盐是质量比为1: 2的亚铁氰化钠、 亚铁氰化铁。 0049 亚磷酸酯是亚磷酸一苯二癸酯。 0050 硬脂酸盐是硬脂酸钙。 0051 上述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52 (1)将苯并三氮唑、 丙烯酸、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 亚铁氰酸盐、 亚磷酸酯、 硬脂酸盐 混合均匀, 干燥, 加热至600, 加入硅烷偶联剂, 混合均匀; 0053 (2)挤出造粒, 利用吹膜机制成薄膜。 0054 步骤(2)挤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0055 步骤(2)挤出温度为300。 0056 实施例4 0057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
16、组分: 苯并三氮唑20份、 丙烯酸30份、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50份、 亚铁氰酸盐80份、 硅烷偶联剂105份、 亚磷酸酯50份、 硬脂酸盐30份。 0058 硅烷偶联剂是质量比为1: 1的氨基硅烷、 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 0059 亚铁氰酸盐是质量比为1: 1: 1的亚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铁、 亚铁氰化铜。 0060 亚磷酸酯是亚磷酸一苯二癸酯。 0061 硬脂酸盐是硬脂酸镁。 0062 上述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63 (1)将苯并三氮唑、 丙烯酸、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 亚铁氰酸盐、 亚磷酸酯、 硬脂酸盐 混合均匀, 干燥, 加热至300, 加入硅烷偶。
17、联剂, 混合均匀; 0064 (2)挤出造粒, 利用吹膜机制成薄膜。 0065 步骤(2)挤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0066 步骤(2)挤出温度为270。 0067 实施例5 0068 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 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 苯并三氮唑70份、 丙烯酸50份、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70份、 亚铁氰酸盐90份、 硅烷偶联剂115份、 亚磷酸酯90份、 硬脂酸盐80份。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4327432 B 5 0069 硅烷偶联剂是乙烯基硅烷。 0070 亚铁氰酸盐是亚铁氰化钠。 0071 亚磷酸酯是亚磷酸二苯一癸酯。 0072 硬脂酸盐是硬脂酸锌。 0073 。
18、上述用于太阳能电池背板的丙烯酸涂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74 (1)将苯并三氮唑、 丙烯酸、 苄基三苯基氯化膦、 亚铁氰酸盐、 亚磷酸酯、 硬脂酸盐 混合均匀, 干燥, 加热至500, 加入硅烷偶联剂, 混合均匀; 0075 (2)挤出造粒, 利用吹膜机制成薄膜。 0076 步骤(2)挤出造粒采用双螺杆挤出机。 0077 步骤(2)挤出温度为290。 0078 对比例1 0079 与实施例1相同, 不同在于: 组成中不含苯并三氮唑。 0080 性能测试 0081 对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涂层涂布在太阳能电池背板的基材上, 进行性能测试, 结果 见表1。 0082 黄变指数b: 单位: 无。
19、。 检测标准: ASTME313-05(UV照射1000h)。 0083 耐湿热老化: 试验条件为温度85、 RH85, 时间2000h。 观察脱层、 变黄情况。 0084 表1 0085 黄变指数耐湿热老化 对比例15.3脱层, 变黄 实施例12.3无脱层, 无变黄 实施例22.5无脱层, 无变黄 实施例32.8无脱层, 无变黄 实施例42.6无脱层, 无变黄 实施例52.7无脱层, 无变黄 0086 结论: 对比例1的黄变指数b5.3, 湿热条件下易脱层变黄。 实施例的黄变指数 b2.32.7。 本发明的苯并三氮唑明显降低了背板的黄变指数, 而且使其在湿热条件下 不易脱层变黄, 提高耐湿热老化能力, 延长使用寿命。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4327432 B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