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pdf

上传人:梁腾 文档编号:8853018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712596.8

申请日:

20150909

公开号:

CN205062058U

公开日:

201603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M1/107

主分类号:

C12M1/107

申请人:

方青海,方韦睿博

发明人:

方青海,方韦睿博

地址:

242600 安徽省旌德县孙村乡石井村舒家51号

优先权:

CN201520712596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是一种具有黑膜沼气池产生沼气与农业用肥的储液灌溉两用功能的池子。其特征在于:土坑、边沟和压膜沟是挖掘机施工而成,土坑建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和全地上,边沟与压膜沟建在池堤上口四周,土坑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通液管安装在池堤上口以下1米处,目的是为了让池内与边沟相通,沼气收集管安装在储气盖膜内池堤上口最高处平台上,土坑挖好后,底膜和储气盖膜施工结束,整个膜边安放在压膜沟内固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原来黑膜沼气池,储气盖膜不能设计的太高,沼气池内沼液不能向外抽取灌溉,储气盖膜四周容易损坏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主要包括土坑,边沟,抽液管,通液管,底膜,沼气收集管,压膜沟,储气盖膜,水平面,水边带;其特征在于:土坑、边沟和压膜沟是挖掘机施工而成,土坑建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和全地上,边沟与压膜沟建在池堤上口四周,土坑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通液管安装在池堤上口以下1米处,目的是为了让池内与边沟相通,沼气收集管安装在储气盖膜内池堤上口最高处平台上,土坑挖好后,底膜和储气盖膜施工结束,整个膜边安放在压膜沟内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上面描述的一种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其所描述在黑膜沼气池,储气盖膜四周边沟内设计水边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是一种具有黑膜沼气池产生沼气与农业用肥储存灌溉两用功能 的池子,是通过改进黑膜沼气池土坑施工和储气盖膜特殊设计,使沼气池产生沼气,同时又能满足农业用肥 储存灌溉生产需求的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黑膜沼气池,储气盖膜施工通常是底膜施工结束,进污水,待水满池后,再从水面上进行储气盖 膜施工,目的是工程运行产沼气后,储气盖膜高度适中。否则在储气盖膜储气不足情况下,大风吹动储气 盖膜,储气盖膜周边的膜与土堤不停地拉扯摩擦,容易破损漏气,当沼气池没有产气时,储气盖膜飘浮在 水平面上,有水平面支撑,不容易破损。黑膜沼气池水平面需要保持满池状态,无法从黑膜池内抽水灌溉 农业作物,若强制抽取黑膜池内沼液,造成水平面过低,储气盖膜没有水平面支撑,十几吨的储气盖膜重 量拉扯四周压膜沟的膜,使原来平整的储气盖膜纠结变形,容易损坏黑膜沼气池。经过理论技术研究和实 际经验结合,研究开发了一种根据农业储存灌溉生产用沼液肥的需求,通过改进黑膜沼气池土坑四周的施 工和储气盖膜特殊设计,利用池面向下1米处,池堤四周安装的通液管与土坑边沟相通,进料水平面达到 一定的高度时,料液不受平台土堤限制,通过通液管流入四周边沟的储气盖膜内,当水平面上升到池面, 水的冲力把储气盖膜向外四周拉伸,储气盖膜在黑膜沼气池堤四周形成一个水边带,当产生一定量的沼气 时,储气盖膜会鼓成很高的半球型,大风季节,风力拉扯储气盖膜,四周的水边带可以根据拉力强弱伸缩, 起到缓冲作用,当农业作物需要灌溉时,池内沼液通过池底抽液管向外抽水,池内水平面下降,池堤四周 水边带内水回流入池,储气盖膜随着池内水平面下降向池内回降,一直到池内沼液水抽尽,储气盖膜回落 池底。该实用新型解决了黑膜沼气池,原来不能抽空池内沼液水灌溉农业作物和产沼气时,大风容易拉扯 损坏储气盖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现有黑膜沼气池存在的问题和功能不足,提供的一种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解决 了黑膜沼气池,原来不能抽空池内沼液水灌溉农业作物,产沼气时,大风容易拉扯损坏储气盖膜等质量问 题和功能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来实现的: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主要包括土坑,边沟,抽液管,通液管, 底膜,沼气收集管,压膜沟,储气盖膜,水平面,水边带。所描述的土坑、边沟和压膜沟是用挖掘机施工 而成,土坑建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和全地上,边沟与压膜沟沿池堤上口四周建设,土坑深度根据设计要 求确定,通液管安装在池堤上口以下1米处,目的是为了让池内与边沟相通,沼气收集管安装在储气盖膜 内池堤上口最高处平台上,土坑挖好后,底膜和储气盖膜施工后,整个膜边安放在压膜沟内固定;

上面描述的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其所描述的土坑、边沟和压膜沟是挖掘机施工而成,土坑建在地平面 以下或半地下和全地上,边沟与压膜沟池堤上口四周建造。

上面描述的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其所描述的通液管安装在池堤上口以下1米处的四周,目的是为了让 池内与边沟相通。

上面描述的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其所描述的底膜和储气盖膜施工后,整个膜边安放在压膜沟内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是黑膜沼气池的功能改进,对土坑格局、工艺设计和建设施工进行改进,在池堤上口四 周边增加了边沟,安装通液管,整个建造成本低、施工方便简易。

(2)本实用新型建成后主要是利用池堤四周边沟储气盖膜内进水,池堤四周形成了一个水边带,利用自 然的水压力,保证储气盖膜在大风天不会损坏,技术实用、方便、安全。

(3)本实用新型是根据黑膜沼气工程与农业生产用沼液水灌溉的需求,把黑膜沼气池建成同时具备沼液 储存袋的储存和灌溉功能,黑膜沼气池产生沼气发电,同时又能进行农业灌溉施肥,项目运行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原来常规黑膜沼气池对比图

其中1-土坑2-边沟3-抽液管4-通液管5-底膜6-沼气收集管7-储气盖膜8-压 膜沟9-水平面10-水边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如下:

从图2和图3可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主要包括:1-土坑2-边沟3-抽液 管4-通液管5-底膜6-沼气收集管7-储气盖膜8-压膜沟9-水平面10-水边带; 图中所描述的1土坑和8压膜沟是黑膜沼气池共有相同特征,因此不再进一步描述。池堤上口四周挖一条 2边沟,4通液管安装在池堤上口以下1米处的,目的是为了让池内与2边沟相通,6沼气收集管安装在储 气盖膜内池堤上口最高处平台上,1土坑挖好后,5底膜和7储气盖膜施工结束,整个膜边安放在8压膜 沟内固定。当进料9水平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料液不受平台土堤限制,通过4通液管流入四周2边沟的 储气盖膜内,当9水平面上升到池面,水的压力把7储气盖膜向四周外拉伸,使7储气盖膜在黑膜沼气池 堤四周的边沟内形成一个10水边带,产生一定量的沼气时,7储气盖膜会鼓成很高的半球型,大风季节, 风力吹动对7储气盖膜进行拉扯,四周的10水边带可以根据拉力强弱伸缩,起到缓冲作用,当农业作物 需要灌溉时,池内沼液水通过池底3抽液管向外抽水,池内9水平面下降,池堤四周10水边带内水回流 入池,7储气盖膜随着池内9水平面下降向池内回落,一直到池内沼液水抽尽,7储气盖膜回落池底。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对黑膜沼气池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进行了有效的技术革新,使之同时具备沼气生 产发电和农业生产用肥储存灌溉功能。

这种实用新型可以从图2看出:该技术实用新型黑膜沼气与储存袋两用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黑膜沼气池 上口四周,增加了一个2边沟,2边沟通过4通液管与池内相通,当沼气池内进料9水平面上升,达到一 定的水位时,料液不受平台土堤限制,通过通液管流入2边沟储气盖膜内,9水平面上升到池面,水的压 力把7储气盖膜向四周外拉伸,使7储气盖膜在黑膜沼气池堤四周形成一个10水边带,当风力吹动对7 储气盖膜进行拉扯,四周的10水边带可以根据拉力强弱伸缩,起到缓冲作用,当农业作物需要灌溉时, 池内沼液水通过池底3抽液管向外抽水,池内9水平面下降,池堤四周10水边带内水回流入池,7储气盖 膜随着池内9水平面下降向池内回位,一直到池内沼液水抽尽,7储气盖膜回落池底。本实用新型解决了 原来黑膜沼气池,储气盖膜不能设计的太高,沼气池内沼液水不能向外抽取灌溉,储气盖膜四周容易损坏 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是可再生能源工程和农业生产项目的功能组合。通过以上描述,不难 看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和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工作中,经过多年运行实践、不 断摸索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实用新型发明成果。

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712596.8 (22)申请日 2015.09.09 C12M 1/107(2006.01) (73)专利权人 方青海 地址 242600 安徽省旌德县孙村乡石井村舒 家 51 号 专利权人 方韦睿博 (72)发明人 方青海 方韦睿博 (54) 实用新型名称 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 是 一种具有黑膜沼气池产生沼气与农业用肥的储液 灌溉两用功能的池子。其特征在于 : 土坑、 边沟和 压膜沟是挖掘机施工而成, 土坑建在地平面以下 或半地下和全地上, 边沟与压膜沟建在池堤上口 四。

2、周, 土坑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通液管安装在 池堤上口以下 1 米处, 目的是为了让池内与边沟 相通, 沼气收集管安装在储气盖膜内池堤上口最 高处平台上, 土坑挖好后, 底膜和储气盖膜施工结 束, 整个膜边安放在压膜沟内固定。 本实用新型解 决了原来黑膜沼气池, 储气盖膜不能设计的太高, 沼气池内沼液不能向外抽取灌溉, 储气盖膜四周 容易损坏等问题。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062058 U 2016.03.02 CN 205062058 。

3、U 1/1 页 2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 主要包括土坑, 边沟, 抽液管, 通液管, 底 膜, 沼气收集管, 压膜沟, 储气盖膜, 水平面, 水边带 ; 其特征在于 : 土坑、 边沟和压膜沟是挖 掘机施工而成, 土坑建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和全地上, 边沟与压膜沟建在池堤上口四周, 土坑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通液管安装在池堤上口以下 1 米处, 目的是为了让池内与边 沟相通, 沼气收集管安装在储气盖膜内池堤上口最高处平台上, 土坑挖好后, 底膜和储气盖 膜施工结束, 整个膜边安放在压膜沟内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 1 上面描述的一种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 其所描述在黑膜沼。

4、气池, 储气盖膜四周边沟内设计水边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5062058 U 2 1/3 页 3 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 是一种具有黑膜沼气池产生沼气与农 业用肥储存灌溉两用功能的池子, 是通过改进黑膜沼气池土坑施工和储气盖膜特殊设计, 使沼气池产生沼气, 同时又能满足农业用肥储存灌溉生产需求的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我国黑膜沼气池, 储气盖膜施工通常是底膜施工结束, 进污水, 待水满池后, 再从水面上进行储气盖膜施工, 目的是工程运行产沼气后, 储气盖膜高度适中。 否则在储气 盖膜储气不足情况下, 。

5、大风吹动储气盖膜, 储气盖膜周边的膜与土堤不停地拉扯摩擦, 容易 破损漏气, 当沼气池没有产气时, 储气盖膜飘浮在水平面上, 有水平面支撑, 不容易破损。 黑 膜沼气池水平面需要保持满池状态, 无法从黑膜池内抽水灌溉农业作物, 若强制抽取黑膜 池内沼液, 造成水平面过低, 储气盖膜没有水平面支撑, 十几吨的储气盖膜重量拉扯四周压 膜沟的膜, 使原来平整的储气盖膜纠结变形, 容易损坏黑膜沼气池。 经过理论技术研究和实 际经验结合, 研究开发了一种根据农业储存灌溉生产用沼液肥的需求, 通过改进黑膜沼气 池土坑四周的施工和储气盖膜特殊设计, 利用池面向下 1 米处, 池堤四周安装的通液管与 土坑边沟。

6、相通, 进料水平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时, 料液不受平台土堤限制, 通过通液管流入四 周边沟的储气盖膜内, 当水平面上升到池面, 水的冲力把储气盖膜向外四周拉伸, 储气盖膜 在黑膜沼气池堤四周形成一个水边带, 当产生一定量的沼气时, 储气盖膜会鼓成很高的半 球型, 大风季节, 风力拉扯储气盖膜, 四周的水边带可以根据拉力强弱伸缩, 起到缓冲作用, 当农业作物需要灌溉时, 池内沼液通过池底抽液管向外抽水, 池内水平面下降, 池堤四周水 边带内水回流入池, 储气盖膜随着池内水平面下降向池内回降, 一直到池内沼液水抽尽, 储 气盖膜回落池底。该实用新型解决了黑膜沼气池, 原来不能抽空池内沼液水灌溉农业作物。

7、 和产沼气时, 大风容易拉扯损坏储气盖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现有黑膜沼气池存在的问题和功能不足, 提供的一种黑膜 沼气与储液两用池, 解决了黑膜沼气池, 原来不能抽空池内沼液水灌溉农业作物, 产沼气 时, 大风容易拉扯损坏储气盖膜等质量问题和功能的不足。 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来实现的 : 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 主要包括土坑, 边沟, 抽液管, 通液管, 底膜, 沼气收集管, 压膜沟, 储气盖膜, 水平面, 水边带。所描述的土 坑、 边沟和压膜沟是用挖掘机施工而成, 土坑建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和全地上, 边沟与压 膜沟沿池堤上口四周建设, 土坑。

8、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通液管安装在池堤上口以下 1 米 处, 目的是为了让池内与边沟相通, 沼气收集管安装在储气盖膜内池堤上口最高处平台上, 土坑挖好后, 底膜和储气盖膜施工后, 整个膜边安放在压膜沟内固定 ; 0005 上面描述的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 其所描述的土坑、 边沟和压膜沟是挖掘机施 工而成, 土坑建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和全地上, 边沟与压膜沟池堤上口四周建造。 说 明 书 CN 205062058 U 3 2/3 页 4 0006 上面描述的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 其所描述的通液管安装在池堤上口以下 1 米 处的四周, 目的是为了让池内与边沟相通。 0007 上面描述的黑膜沼气。

9、与储液两用池, 其所描述的底膜和储气盖膜施工后, 整个膜 边安放在压膜沟内固定。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 0008 (1) 本实用新型是黑膜沼气池的功能改进, 对土坑格局、 工艺设计和建设施工进行 改进, 在池堤上口四周边增加了边沟, 安装通液管, 整个建造成本低、 施工方便简易。 0009 (2) 本实用新型建成后主要是利用池堤四周边沟储气盖膜内进水, 池堤四周形成 了一个水边带, 利用自然的水压力, 保证储气盖膜在大风天不会损坏, 技术实用、 方便、 安 全。 0010 (3)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黑膜沼气工程与农业生产用沼液水灌溉的需求, 把黑膜沼 气池建成同时具备沼液储存。

10、袋的储存和灌溉功能, 黑膜沼气池产生沼气发电, 同时又能进 行农业灌溉施肥, 项目运行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图 ; 0012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 0013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分解图 : 0014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与原来常规黑膜沼气池对比图 0015 其中 1- 土坑 2- 边沟 3- 抽液管 4- 通液管 5- 底膜 6- 沼气收集管 7- 储气盖膜 8- 压膜沟 9- 水平面 10- 水边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描述如下 : 0017 从图 2 和图 3 可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黑膜沼气与储液。

11、两用池, 主要包括 : 1- 土坑 2- 边沟 3- 抽液管 4- 通液管 5- 底膜 6- 沼气收集管 7- 储气盖膜 8- 压膜沟 9- 水平面 10- 水边带 ; 图中所描述的 1 土坑和 8 压膜沟是黑膜沼气池共有相同特征, 因此不再进一步 描述。池堤上口四周挖一条 2 边沟, 4 通液管安装在池堤上口以下 1 米处的, 目的是为了让 池内与2边沟相通, 6沼气收集管安装在储气盖膜内池堤上口最高处平台上, 1土坑挖好后, 5 底膜和 7 储气盖膜施工结束, 整个膜边安放在 8 压膜沟内固定。当进料 9 水平面达到一定 的高度时, 料液不受平台土堤限制, 通过 4 通液管流入四周 2 边。

12、沟的储气盖膜内, 当 9 水平 面上升到池面, 水的压力把7储气盖膜向四周外拉伸, 使7储气盖膜在黑膜沼气池堤四周的 边沟内形成一个 10 水边带, 产生一定量的沼气时, 7 储气盖膜会鼓成很高的半球型, 大风季 节, 风力吹动对7储气盖膜进行拉扯, 四周的10水边带可以根据拉力强弱伸缩, 起到缓冲作 用, 当农业作物需要灌溉时, 池内沼液水通过池底3抽液管向外抽水, 池内9水平面下降, 池 堤四周10水边带内水回流入池, 7储气盖膜随着池内9水平面下降向池内回落, 一直到池内 沼液水抽尽, 7 储气盖膜回落池底。 0018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 对黑膜沼气池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 进行了有效的。

13、技术革 新, 使之同时具备沼气生产发电和农业生产用肥储存灌溉功能。 0019 这种实用新型可以从图 2 看出 : 该技术实用新型黑膜沼气与储存袋两用池的工作 说 明 书 CN 205062058 U 4 3/3 页 5 原理, 主要是黑膜沼气池上口四周, 增加了一个 2 边沟, 2 边沟通过 4 通液管与池内相通, 当 沼气池内进料 9 水平面上升, 达到一定的水位时, 料液不受平台土堤限制, 通过通液管流入 2 边沟储气盖膜内, 9 水平面上升到池面, 水的压力把 7 储气盖膜向四周外拉伸, 使 7 储气盖 膜在黑膜沼气池堤四周形成一个 10 水边带, 当风力吹动对 7 储气盖膜进行拉扯, 。

14、四周的 10 水边带可以根据拉力强弱伸缩, 起到缓冲作用, 当农业作物需要灌溉时, 池内沼液水通过池 底 3 抽液管向外抽水, 池内 9 水平面下降, 池堤四周 10 水边带内水回流入池, 7 储气盖膜随 着池内 9 水平面下降向池内回位, 一直到池内沼液水抽尽, 7 储气盖膜回落池底。本实用新 型解决了原来黑膜沼气池, 储气盖膜不能设计的太高, 沼气池内沼液水不能向外抽取灌溉, 储气盖膜四周容易损坏等问题。 0020 本实用新型黑膜沼气与储液两用池, 是可再生能源工程和农业生产项目的功能组 合。通过以上描述, 不难看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和农业生态循环 经济建设工作中, 经过多年运行实践、 不断摸索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实用新型发明成果。 说 明 书 CN 205062058 U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62058 U 6 2/2 页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62058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