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收割机.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80038846.2 (22)申请日 2014.07.09 2013-146763 2013.07.12 JP A01D 41/12(2006.01) F01N 3/24(2006.01) F01N 3/28(2006.01) (71)申请人 洋马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大阪府 (72)发明人 小乡浩行 长崎正晃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李成海 (54) 发明名称 联合收割机 (57) 摘要 一种联合收割, 其以能在驾驶座椅 (10b) 下 面和发动机 (20) 上面之间支承排。
2、出气体净化外 壳 (50), 并能容易地缩小驾驶座椅 (10b) 和发动 机 (20) 的左右方向的设置宽度为课题。联合收 割机具备收割装置 (3)、 脱谷装置 (5)、 装设安装 割装置 (3) 及脱谷装置 (5) 的行驶机体 (1)、 设置 在行驶机体 (1) 上的发动机室 (43) 内的发动机 (20) 和处理发动机 (20) 的排出气体的排出气体 净化外壳 (50), 其中, 在发动机室 (43) 的上面侧 支承驾驶座椅 (10b), 在发动机室 (43) 的机内侧 方配置侧立柱 (15), 并且在驾驶座椅 (10b) 下方 的发动机室 (43) 内部之中的发动机 (20) 上面侧 配。
3、置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从上向下看使排出 气体净化外壳 (50) 的一部分与上述侧立柱 (15) 重叠。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6.01.07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4/068317 2014.07.09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5/005389 JA 2015.01.15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17页 CN 105357953 A 2016.02.24 CN 105357953 A 1/1 页 2 。
4、1.一种联合收割机, 其具备收割装置、 脱谷装置、 安装上述收割装置及脱谷装置的行驶 机体、 设置在上述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和处理上述发动机的排出气体的排出 气体净化外壳, 其特征在于, 是如下的构造 : 在上述发动机室的上面侧支承驾驶座椅, 在上述发动机室的机内侧方 配置侧立柱, 并且在上述驾驶座椅下方的上述发动机室内部之中的上述发动机上面侧配 置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从上向下看使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的一部分与上述侧立柱重 叠。 2.如权利要求 1 记载的联合收割机, 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上述侧立柱上面侧的操作杆设置部和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之间分隔的隔热 板体和形成上述发动机室的。
5、发动机室罩, 在上述发动机室罩的一端侧连续地设置了上述隔 热板体。 3.如权利要求 2 记载的联合收割机, 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 将上述隔热板体形成为二重构造, 由上述发动机的冷却风力对上 述隔热板体的内部空间的空气进行换气。 4.如权利要求 2 记载的联合收割机, 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 具备对二重构造的上述隔热板体的内部空间进行换气的电动换气 风扇, 电动换气风扇相对于按键开关的断开操作在一定时间后可延迟地停止。 5.如权利要求 1 记载的联合收割机, 其特征在于, 是如下的构造 : 设置形成上述发动机室的发动机室罩, 在上述发动机室罩的上面侧配 置驾驶座椅, 由。
6、二重构造的上述发动机室罩覆盖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6.如权利要求 5 记载的联合收割机, 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 在上述驾驶座椅的下方的上述发动机室内设置上述排出气体净化 外壳, 并且在上述驾驶座椅的后方的上述发动机室内设置空气滤清器, 至少上述排出气体 净化外壳的前面侧或者上面侧由上述二重构造的发动机室罩覆盖。 7.如权利要求 5 记载的联合收割机, 其特征在于, 是如下的构造 : 与上述发动机邻接地配置散热器, 使二重构造的上述发动机室罩的内 部空间与散热器的外气吸入侧连通。 8.如权利要求 5 记载的联合收割机, 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 具备对二重构造的上述发动。
7、机室罩的内部空间进行换气的电动换 气风扇, 电动换气风扇相对于按键开关的断开操作在一定时间后可延迟地停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357953 A 2 1/11 页 3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边由收割装置收割田间的未割谷秆一边由脱谷装置对该收割 谷秆进行脱谷而收获谷粒的联合收割机, 更详细地讲, 涉及一种具备扶起田间的未割谷秆 的谷秆扶起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联合收割机, 使排出气体净化外壳的一部分向可升降地配置在行驶机体的 前侧的收割装置侧突出并偏向靠近收割装置地配置了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 参照专利文献 1)。 另外, 将发动机室顶。
8、板部形成为阶梯形状, 在与驾驶座椅下方部相比高的位置配置了排 出气体净化外壳 ( 参照专利文献 2)。 0003 在先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13 1 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13 2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 因为需要在靠近收割装置的发动机室内部配置排出气体净化 外壳, 使排出气体净化外壳的排出气体移动方向朝向机体前后方向, 所以在确保排出气体 净化外壳的安装位置在发动机的上面侧的结构中, 发动机也相对于驾驶座椅被配置成靠近 收割装置, 存在不能容易缩小上下地配置的驾。
9、驶座椅和发动机的左右方向的设置宽度等问 题。 0009 因此, 本申请发明是要提供一种研究这些现状而实施改善的联合收割机的发明。 0010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技术方案 1 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 其具备收割装置、 脱谷装 置、 安装上述收割装置及脱谷装置的行驶机体、 设置在上述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室内的发 动机和处理上述发动机的排出气体的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其中, 是如下的构造 : 在上述发动 机室的上面侧支承驾驶座椅, 在上述发动机室的机内侧方配置侧立柱, 并且在上述驾驶座 椅下方的上述发动机室内部之中的上述发动机上面侧配置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从上向 下看使上。
10、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的一部分与上述侧立柱重叠。 0012 技术方案2的发明, 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 具备将上述侧立柱上面 侧的操作杆设置部和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之间分隔的隔热板体和形成上述发动机室的 发动机室罩, 在上述发动机室罩的一端侧连续地设置了上述隔热板体。 0013 技术方案 3 的发明, 是在技术方案 2 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 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 将 上述隔热板体形成为二重构造, 由上述发动机的冷却风力对上述隔热板体的内部空间的空 气进行换气。 说 明 书 CN 105357953 A 3 2/11 页 4 0014 技术方案 4 的发明, 是在技术方案 2 记载的联合。
11、收割机中, 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 具 备对二重构造的上述隔热板体的内部空间进行换气的电动换气风扇, 电动换气风扇相对于 按键开关的断开操作在一定时间后可延迟地停止。 0015 技术方案 5 的发明, 是在技术方案 1 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 是如下的构造 : 设置形 成上述发动机室的发动机室罩, 在上述发动机室罩的上面侧配置驾驶座椅, 由二重构造的 上述发动机室罩覆盖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0016 技术方案 6 的发明, 是在技术方案 5 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 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 在 上述驾驶座椅的下方的上述发动机室内设置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并且在上述驾驶座椅 的后方的上述发动机室内设置。
12、空气滤清器, 至少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的前面侧或者上面 侧由上述二重构造的发动机室罩覆盖。 0017 技术方案 7 记载的发明, 是在技术方案 5 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 是如下的构造 : 与 上述发动机邻接地配置散热器, 使二重构造的上述发动机室罩的内部空间与散热器的外气 吸入侧连通。 0018 技术方案 8 记载的发明, 是在技术方案 5 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 以如下的方式构 成 : 具备对二重构造的上述发动机室罩的内部空间进行换气的电动换气风扇, 电动换气风 扇相对于按键开关的断开操作在一定时间后可延迟地停止。 0019 发明的效果 0020 根据技术方案 1 的发明, 因为联合收割机具备。
13、收割装置、 脱谷装置、 安装上述收割 装置及脱谷装置的行驶机体、 设置在上述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和处理上述发 动机的排出气体的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其中, 是如下的构造 : 在上述发动机室的上面侧支承 驾驶座椅, 在上述发动机室的机内侧方配置侧立柱, 并且在上述驾驶座椅下方的上述发动 机室内部之中的上述发动机上面侧配置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从上向下看使上述排出气 体净化外壳的一部分与上述侧立柱重叠, 所以能在上述驾驶座椅正下方的发动机室内设置 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能在上述驾驶座椅下面和发动机上面之间设置上述排出气体净化 外壳, 能容易地缩小上述驾驶座椅和发动机的左右方向的设置宽度。
14、, 同时能利用上述发动 机上面侧的空间在其从上向下看的外形内(上述发动机的前后宽度内及左右宽度内)紧凑 地设置排出气体净化外壳。例如, 能在上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上接近地形成上述排出气体 净化外壳的排气入口, 而且能利用上述侧立柱下面侧的空间朝向机体后方简单地延伸设置 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的排气出口管, 能低成本地构成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安装构造或 者其排出气体出入用配管构造等。 0021 根据技术方案 2 的发明, 因为具备将上述侧立柱上面侧的操作杆设置部和上述排 出气体净化外壳之间分隔的隔热板体和形成上述发动机室的发动机室罩, 在上述发动机室 罩的一端侧连续地设置了上述隔热板体, 所以能由上。
15、述隔热板体的绝热作用简单地抑制上 述侧立柱侧的温度上升, 能防止上述侧立柱侧的热气传递给乘坐在上述驾驶座椅上的操作 者。 能顺利地执行将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内的排出气体温度维持在高温的过滤器再生运 转等。 0022 根据技术方案 3 的发明, 因为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 将上述隔热板体形成为二重构 造, 由上述发动机的冷却风力对上述隔热板体的内部空间的空气进行换气, 所以能利用上 述发动机冷却用的散热器 ( 冷却风扇 ) 的外气吸入力对上述隔热板体的内部空间进行换 说 明 书 CN 105357953 A 4 3/11 页 5 气。不需要特别地设置使上述隔热板体的内部空间的空气出入的换气风扇等,。
16、 能低成本地 构成。 0023 根据技术方案 4 的发明, 因为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 具备对二重构造的上述隔热板 体的内部空间进行换气的电动换气风扇, 电动换气风扇相对于按键开关的断开操作在一定 时间后可延迟地停止, 所以即使上述按键开关被进行断开操作而上述发动机的冷却风扇停 止, 也能由上述电动换气风扇继续进行上述隔热板体 ( 内部空间 ) 的换气。能防止在上述 发动机停止后上述隔热板体由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的发热 ( 残热 ) 过度地加热。另外, 也能由上述隔热板体的冷却促进上述侧立柱上面侧的操作杆设置部的温度下降。 0024 根据技术方案 5 的发明, 因为是如下的构造 : 设置形成上述。
17、发动机室的发动机室 罩, 在上述发动机室罩的上面侧配置驾驶座椅, 由二重构造的上述发动机室罩覆盖上述排 出气体净化外壳, 所以能在配置在上述发动机室上面上的驾驶座椅的正下方配置上述排出 气体净化外壳, 能在上述驾驶座椅下面和发动机上面之间支承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能 容易地缩小上述驾驶座椅和发动机的左右方向的设置宽度, 同时能在发动机的上面侧紧凑 地设置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另外, 能抑制上述发动机室罩外侧的温度上升, 能防止上述发动 机室内的热气向乘坐在上述驾驶座椅上的操作者传递。 能顺利地执行将上述排出气体净化 外壳内的排出气体温度维持在高温的过滤器再生运转等。 0025 根据技术方案 6。
18、 的发明, 因为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 在上述驾驶座椅的下方的上述 发动机室内设置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并且在上述驾驶座椅的后方的上述发动机室内设 置空气滤清器, 至少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的前面侧或者上面侧由上述二重构造的发动机 室罩覆盖, 所以能将成为高温的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和取入外气的空气滤清器相互邻接 地紧凑地配置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例如, 能使上述发动机和空气滤清器的双方与上述发 动机的冷却风取入部邻接, 能从上述发动机的冷却风取入部向空气滤清器容易地导入外 气。 0026 根据技术方案 7 的发明, 因为是如下的构造 : 与上述发动机邻接地配置散热器, 使 二重构造的上述发动机室罩。
19、的内部空间与散热器的外气吸入侧连通, 所以能利用上述散热 器 ( 冷却风扇 ) 的外气吸入力对上述发动机室罩的内部空间进行换气。不需要特别地设置 使上述发动机室罩的内部空间的空气出入的换气风扇等, 能低成本地构成。 0027 根据技术方案 8 的发明, 因为以如下的方式构成 : 具备对二重构造的上述发动机 室罩的内部空间进行换气的电动换气风扇, 电动换气风扇相对于按键开关的断开操作在一 定时间后可延迟地停止, 所以即使上述按键开关被进行断开操作而上述发动机的冷却风扇 停止, 也能由上述电动换气风扇继续进行上述发动机室罩 ( 内部空间 ) 的换气。能在上述 发动机停止后防止上述发动机室罩由上述排。
20、出气体净化外壳的发热过度地加热。另外, 也 能由上述发动机室罩的冷却促进上述发动机室内的温度下降。 附图说明 0028 图 1 是本发明的割 4 条垅用的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0029 图 2 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0030 图 3 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0031 图 4 是从左侧后方观看的运转部的立体图。 说 明 书 CN 105357953 A 5 4/11 页 6 0032 图 5 是运转部的左侧视图。 0033 图 6 是图 5 的放大图。 0034 图 7 是发动机室的左侧视图。 0035 图 8 是发动机室的主视图。 0036 图 9 是发动机室的后视图。 0037 图 1。
21、0 是表示变形例的发动机室的主视图。 0038 图 11 是发动机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0039 图 12 是发动机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0040 图 13 是发动机的主视图。 0041 图 14 是发动机的后视图。 0042 图 15 是表示变形例的发动机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0043 图 16 是该发动机的放大说明图。 0044 图 17 是该发动机的上面侧的放大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0046 下面, 基于附图说明将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 另外, 在下面的 说明中, 朝向行驶机体 1 的前进方向地将左侧简单地称为左侧, 同样地朝向前进方向地将 右侧。
22、简单地称为右侧。参照图 1 至图 4,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如图 1 至图 4 所 示, 具备由左右一对的行驶履带 2( 行驶部 ) 支承的行驶机体 1。在行驶机体 1 的前部, 由单 动式的升降用液压缸 4 绕收割转动支点轴 4a 可升降调节地安装了收割谷秆的割 4 条垅用 的收割装置 3。在行驶机体 1 上, 呈横向并列状地搭载了具有进给链条 6 的脱谷装置 5 和贮 存脱谷后的谷粒的粮箱 7。另外, 脱谷装置 5 朝向行驶机体 1 的前进方向地配置在左侧, 粮 箱 7 朝向行驶机体 1 的前进方向地配置右侧 ( 参照图 3)。 0047 从粮箱 7 的后方到上方配设了将粮箱 7 。
23、内的谷粒向机体外部排出的排出螺杆 8。 被构成为能以排出螺杆 8 的纵向螺杆 8a 为中心向机体侧方转动粮箱 8 的前部。在粮箱 7 的前方, 在行驶机体 1 的右侧前部设置了运转部 10。作为运转部 10, 配置了操作者搭乘的 踏板 10a、 驾驶座椅 10b、 设置转向驾驶盘 10C 的驾驶盘立柱 11、 具备主变速杆 12 或者副变 速杆 13 或者作业离合器杆 14 或者开关类等的侧立柱 15。 0048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在驾驶座椅 10b 的下方的行驶机体 1 上, 配置了作为各驱动部 的动力源的柴油发动机 20。另外, 在行驶机体 1 的下面侧配置了左右的履带框架 21。
24、。在履 带框架21上, 设置了向行驶履带2传递发动机20的动力的驱动链轮22、 维持行驶履带2的 张力的张力辊 23 和将行驶履带 2 的接地侧保持成接地状态的多个履带辊 24。由驱动链轮 22支承行驶履带2的前侧, 由张力辊23支承行驶履带2的后侧, 由履带辊24支承行驶履带 2 的接地侧。 0049 如图 1 至图 3 所示, 作为收割装置 3, 具备扶起田间的未割谷秆的 4 条垅量的谷秆 扶起装置 31、 切断田间的未割谷秆的株根的理发推子式的割刀装置 32 和从谷秆扶起装置 31 向进给链条 6 的前端部 ( 输送始端侧 ) 输送收割谷秆的谷秆输送装置 33。由谷秆扶起 装置 31 扶。
25、起田间的未割谷秆, 由割刀装置 32 切断未割谷秆的株根, 由谷秆扶起装置 31 向 说 明 书 CN 105357953 A 6 5/11 页 7 进给链条 6 的前端部输送收割谷秆。 0050 作为脱谷装置 5, 具备谷秆脱谷用的脱粒滚筒 51、 作为分选向脱粒滚筒 51 的下方 落下的脱粒物的摇动分选机构的摇动分选盘 52、 向摇动分选盘 52 供给分选风的风选机风 扇53、 将从脱粒滚筒51的后部取出的脱谷排出物进行再处理的处理滚筒54、 将摇动分选盘 52 的后部的排尘向机外排出的排尘风扇 61。 0051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在进给链条 6 的后端侧 ( 输送终端侧 ), 。
26、配置了排秆链条 62。 从进给链条 6 的后端侧由排秆链条 62 承继的排秆 ( 脱掉了谷粒的秆 ), 以长的状态向行驶 机体 1 的后方排出, 或者由设置在脱谷装置 5 的后方侧的排秆切断器 63 切断成适当短的长 度后, 向行驶机体 1 的后下方排出。 0052 在摇动分选盘 52 的下方侧, 设置了取出由摇动分选盘 52 分选的谷粒 ( 第一分选 物 ) 的第一输送器 55 和取出混合了谷粒、 秆屑、 带支梗的谷粒等的第二分选物的第二输送 器 56。另外, 从行驶机体 1 的行进方向前侧以第一输送器 55、 第二输送器 56 的顺序, 从侧 面看横向设置在行驶履带 2 的后部上方的行驶机。
27、体 1 的上面侧。 0053 摇动分选盘 52, 摇动分选 ( 比重分选 ) 向脱粒滚筒 51 的下方落下的脱谷物。从摇 动分选盘52落下的谷粒(第一分选物), 其谷粒中的粉尘由来自风选机风扇53的分选风除 去, 向第一输送器 55 落下。在从第一输送器 55 之中的靠近脱谷装置 5 中的粮箱 7 的一侧 壁 ( 在实施方式中为右侧壁 ) 向外突出的终端部, 连通并连接了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卸 粮筒 57。从第一输送器 55 取出的谷粒, 由设置在第一卸粮筒 57 内的第一扬谷输送器 ( 省 略图示 ) 向粮箱 7 输入, 被收集在粮箱 7 的内部。 0054 摇动分选盘 52, 以如下的方式。
28、构成 : 通过摇动分选 ( 比重分选 ), 使带支梗的谷粒 等第二分选物 ( 谷粒和秆屑等混合存在的再分选用的还原再处理物 ) 向第二输送器 56 落 下。由第二输送器 56 取出的第二分选物, 经第二还原筒 58 及第二处理部 59 向摇动分选盘 52 的上面侧返回而被进行再分选。另外, 来自脱粒滚筒 51 的脱粒物中的秆屑及粉尘等, 由 来自风选机风扇 53 的分选风和排尘风扇 61 的吸排尘作用, 从行驶机体 1 的后部向田间排 出。 0055 接着, 参照图 4 图 9, 说明柴油发动机 20 的搭载构造。如图 6 图 9 所示, 在运 转部 10 的行驶机体 1 上面之中, 在驾驶座。
29、椅 10b 下方的上面上, 经发动机底座 41 防振支承 柴油发动机20。 向履带框架21前部的行驶驱动用变速箱壳体42或者各部皮带传递柴油发 动机 20 的驱动力。由形成发动机室 43 的前面侧或者上面侧的发动机室罩 44 覆盖柴油发 动机 20 的前面侧和上面侧。而且, 在侧立柱 15 的下方铺设分隔板体 16, 由分隔板体 16 形 成发动机室 43 的上面侧, 由分隔板体 16 覆盖柴油发动机 20 的上面侧。 0056 另外, 如图 6 图 8 所示, 在运转部 10 的行驶机体 1 右侧端部经开闭支点轴 45 直 立设置箱状的风洞壳体 46, 使发动机室罩 44 的右侧端部与风洞壳。
30、体 46 的机内侧面连结。 在风洞壳体 46 机内侧的行驶机体 1 上面侧直立设置水冷用散热器 47, 并使散热器 47 与柴 油发动机 20 的冷却风扇 48 相向配置。从风洞壳体 46 上部的机外侧开口 46a 向风洞壳体 46 内取入外气 ( 冷却风 ), 并且从风洞壳体 46 下部的机内侧开口 46b 经散热器 47, 使由冷 却风扇 48 除尘完了的冷却风向发动机室 43 内移动, 由该除尘完了的冷却风冷却柴油发动 机 20 等。另外, 在机外侧开口 46a 铺设除尘网, 防止秆屑等向风洞壳体 46 内部的侵入。 0057 进而, 如图 6、 图 7、 图 9 所示, 在运转部 10。
31、 后侧的行驶机体 1 上面上直立设置左右 说 明 书 CN 105357953 A 7 6/11 页 8 的发动机室支柱 71, 在左右的发动机室支柱 71 之间铺设背面板体 72。即, 由分隔板体 16、 发动机室罩 44、 风洞壳体 46 和背面板体 72 形成了发动机室 43, 使柴油发动机 20 的输出轴 20a( 曲柄轴 ) 朝向左右, 在发动机室 43 内设置了柴油发动机 20。另外, 在柴油发动机 20 的左侧方突出设置了输出轴 20a 的左侧端部, 在输出轴 20a 的左侧端部连结了行驶驱动皮 带 73 及脱谷驱动皮带 74, 朝向行驶履带 2 及脱谷装置 5 输出柴油发动机 。
32、20 的驱动力。 0058 另一方面, 如图 4 图 9 所示, 在柴油发动机 20 上具备供给新鲜气体的空气滤清 器 49 和处理柴油发动机 20 的排出气体的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将发动机室罩 44 的上面 侧形成为多段台阶状, 在发动机室罩44的上面侧之中, 将前部上面44a形成得低, 将后部上 面 44b 形成得高。在发动机室罩 44 的后部上面 44b 后端和左右的发动机室支柱 71 上端部 之间设置辅助罩体 44c, 在辅助罩体 44c 的下面上固定空气滤清器 49, 在发动机室罩 44 的 后部上面 44b 及辅助罩体 44c 的下面侧配置空气滤清器 49, 并且在辅助罩体 4。
33、4c 的上面侧 搭载消音箱体 40, 使消音箱体 40 内部经新鲜气体取入管体 39 与风洞壳体 46 连通, 使空气 滤清器 49 与消音箱体 40 内部连通。经空气滤清器 49 和新鲜气体取入管 49a, 向柴油发动 机 20 的吸气歧管 19 取入风洞壳体 46 内的空气。另外, 在消音箱体 40 的上面侧设置电气 安装箱 38, 内设发动机控制器等。 0059 另一方面, 在发动机室罩 44 的前部上面 44a 的上方侧经片材支承机构 10d 支承驾 驶座椅10b, 并且在发动机室罩44的前部上面44a及分隔板体16的下面侧配置排出气体净 化外壳 50。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将其外。
34、部形状形成为长尺寸圆筒状, 支承在柴油发动机 20 的上面侧。换言之, 使柴油发动机 20 的输出轴 20a 轴心线方向和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内部的排出气体移动方向一致。长尺寸圆筒状的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被与柴油发动机 20 的输出轴 20a 平行地支承。 0060 即, 如图7、 图8所示, 使配置了排气入口管81的排出气体净化外壳50的排出气体 取入侧位于发动机室罩 44 的前部上面 44a 的下方, 并且使配置了排气出口管 82 的排出气 体净化外壳 50 的排出气体输出侧位于分隔板体 16 的下方。使排气入口管 81 与柴油发动 机 20 的排气歧管 83 连通, 另一方面,。
35、 在行驶机体 1 上面侧之中, 使尾管 84 延伸设置在脱谷 装置 5 和粮箱 7 之间, 使排气出口管 82 与尾管 84 连通。从柴油发动机 20 的排气歧管 83 排出的排出气体, 从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经尾管 84 向机外排出。 0061 而且, 如图 6 图 8 所示, 将分隔板体 16 及发动机室罩 44 形成为二重构造, 使二 重构造的分隔板体 16 的内部空间 16a 的左右端部开口, 并且使二重构造的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 44d 的左右端部开口。将分隔板体 16 的上下厚度尺寸和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 空间44d的上下宽度尺寸形成得大致相等, 使分隔板体16的右。
36、侧端部嵌合插入到发动机室 罩 44 的内部空间 44d 的左侧端部。即, 使发动机室罩 44 的左侧端部覆盖嵌合在分隔板体 16 的右侧端部, 使分隔板体 16 的内部空间 16a 和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 44d 连通。 0062 另外, 使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 44d 的右侧端部突出进入风洞壳体 46 的内部, 使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 44d 与风洞壳体 46 的内部连通, 使二重构造的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 44d 与散热器 47 的外气吸入侧连通, 该散热器 47 的外气吸入侧与柴油发动机 20 邻接。由二重构造的分隔板体 16 和发动机室罩 44 覆盖上述。
37、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由分隔 板体 16 的内部空间 16a 的绝热作用和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 44d 的绝热作用, 抑制了 发动机室 43 侧的热向发动机室罩 44 上面侧的驾驶座椅 10b 或者侧立柱 15 的上面侧传递。 说 明 书 CN 105357953 A 8 7/11 页 9 0063 而且, 如图 8、 图 9 所示, 在侧立柱 15 的水平面部的下面侧之中, 在分隔板体 16 的 上面上方, 配置支承作业离合器杆 14 等的杆支点轴机构 17, 并且将分隔板体 16 的左侧端 部和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的左侧端面设置成垂直齐平面状, 在分隔板体 16 的左侧端部和 排。
38、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的左侧端面的左侧方, 配置与作业离合器杆 14 操作等联动地张紧或 者松弛操作脱谷驱动皮带 74 等的离合器操作连杆机构 18。具备覆盖杆支点轴机构 17 或 者离合器操作连杆机构 18 等的左侧的侧立柱罩 15a, 使侧立柱罩 15a 的上端部与侧立柱 15 的左侧面下端部连结。即, 与分隔板体 16 的内部空间 16a 的左侧开口相向地配置侧立柱罩 15a, 在分隔板体 16 及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和侧立柱罩 15a 的之间配置离合器操作连杆机 构 18。 0064 如图 1、 图 4 图 9 所示, 在具备收割装置 3、 脱谷装置 5、 装设收割装置 3 及脱谷。
39、 装置 5 的行驶机体 1、 设置在行驶机体 1 上的发动机室 43 内的柴油发动机 20 和处理柴油 发动机 20 的排出气体的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的联合收割机中, 是如下的构造 : 使驾驶座 椅10b支承在发动机室43的上面侧, 在发动机室43的机内侧方配置侧立柱15, 并且在驾驶 座椅 10b 下方的发动机室 43 内部之中的柴油发动机 20 上面侧配置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从上向下看使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的一部分与上述侧立柱 15 重叠。因此, 能在驾驶座椅 10b 正下方的发动机室 43 内设置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能在驾驶座椅 10b 下面和柴油发动 机 20 上面。
40、之间设置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能容易地缩小驾驶座椅 10b 和柴油发动机 20 的 左右方向的设置宽度, 同时, 能利用柴油发动机20上面侧的空间, 在其俯视外形内(柴油发 动机20的前后宽度内及左右宽度内)紧凑地设置排出气体净化外壳50。 例如, 能使排出气 体净化外壳 50 的排气入口管 81 与柴油发动机 20 的排气歧管 83 接近地形成, 而且能利用 侧立柱15下面侧的空间朝向机体后方简单地延伸设置排出气体净化外壳50的排气出口管 82, 能低成本地构成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安装构造或者其排出气体出入用配管构造等。 0065 如图 4 图 9 所示, 具备作为将侧立柱 15 上。
41、面侧的作业离合器杆 14( 操作杆 ) 设 置部和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之间分隔的隔热板体的分隔板体 16 和形成发动机室 43 的发 动机室罩44, 在发动机室罩44的一端侧连续地设置了分隔板体16。 因此, 能由分隔板体16 的绝热作用简单地抑制上述侧立柱 15 侧的温度上升, 能防止侧立柱 15 侧的热气传递给乘 坐在驾驶座椅 10b 上的操作者。能顺利地执行将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内的排出气体温度 维持在高温的过滤器再生运转等。 0066 如图 4 图 9 所示, 将分隔板体 16 形成为二重构造, 由柴油发动机 20 的冷却风力 对分隔板体 16 的内部空间的空气进行换气。因此,。
42、 能利用柴油发动机 20 冷却用的散热器 47( 冷却风扇 48) 的外气吸入力, 对分隔板体 16 的内部空间进行换气。不需要特别地设置 使分隔板体 16 的内部空间的空气出入的换气风扇等, 能低成本地构成。 0067 如图1、 图4图9所示, 在具备收割装置3、 脱谷装置5、 装设收割装置3及脱谷装 置5的行驶机体1、 设置在行驶机体1上的发动机室43内的柴油发动机20和处理柴油发动 机20的排出气体的排出气体净化外壳50的联合收割机中, 是如下的构造 : 设置形成发动机 室 43 的发动机室罩 44, 在发动机室罩 44 的上面侧配置驾驶座椅 10b, 由二重构造的发动机 室罩 44 覆。
43、盖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因此, 能在配置在发动机室 43 上面上的驾驶座椅 10b 的正下方配置排出气体净化外壳50, 能在驾驶座椅10b下面和柴油发动机20上面之间支承 上述排出气体净化外壳50, 能容易地缩小驾驶座椅10b和柴油发动机20的左右方向的设置 说 明 书 CN 105357953 A 9 8/11 页 10 宽度, 同时能在柴油发动机 20 的上面侧紧凑地设置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另外, 能抑制发 动机室罩 44 外侧的温度上升, 能防止发动机室 43 内的热气传递给乘坐在驾驶座椅 10b 上 的操作者。能顺利地执行将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内的排出气体温度维持在高温的过滤。
44、器 再生运转等。 0068 如图 4 图 9 所示, 在驾驶座椅 10b 的下方的发动机室 43 内设置排出气体净化外 壳 50, 并且在驾驶座椅 10b 的后方的发动机室 43 内设置空气滤清器 49, 至少排出气体净化 外壳 50 的前面侧或者上面侧由二重构造的发动机室罩 44 覆盖。因此, 能将成为高温的排 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和取入外气的空气滤清器 49 相互邻接地紧凑地配置在柴油发动机 20 的上方。例如, 能使柴油发动机 20 和空气滤清器 49 的双方与柴油发动机 20 的冷却风取入 部邻接, 能从柴油发动机 20 的冷却风取入部向空气滤清器 49 容易地导入外气。 0069 。
45、如图 4 图 9 所示, 作为与柴油发动机 20 邻接地配置散热器 47 的构造, 使二重构 造的发动机室罩44的内部空间与散热器47的外气吸入侧连通。 因此, 能利用散热器47(冷 却风扇 48) 的外气吸入力对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进行换气。不需要特别设置使发动 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的空气出入的换气风扇等, 能低成本地构成。 0070 进而, 参照图 10, 说明图 8 的变形构造。代替使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 44d 与 风洞壳体 46 内部连通的图 8 的结构, 在图 10 所示的发动机室罩 44 构造中, 将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 44d 的右侧端部封闭, 在该。
46、内部空间 44d 的右侧端部设置换气风扇 77, 由电 动马达 78 驱动换气风扇 77, 由使柴油发动机 20 停止的按键开关 79 的断开操作, 将电动马 达78计时驱动到经过一定时间, 由换气风扇77将发动机室43内的空气送给发动机室罩44 的内部空间 44d 的右侧端部, 使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 44d 的暖气从分隔板体 16 的内 部空间 16a 的左侧端部的开口向机外排出。 0071 即, 如图 10 所示, 是具备对二重构造的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 44d 进行换气的 换气风扇 77 的结构, 当操作者接通操作按键开关 79 时, 换气风扇 77 自动地进行接通动作。
47、, 另一方面, 当操作者断开操作按键开关 79 时, 在一定时间后, 使电动换气风扇 77 延迟地自 动地停止。当使柴油发动机 20 停止时, 不存在发动机室 43 的内部温度因排出气体净化外 壳 50 等发热而过度地上升的情况。另外, 也可以构成为在冷却风扇 48 的下风侧设置使一 端侧面对的筒状的送风导向体 76, 使送风导向体 76 的另一端侧与换气风扇 77 的吸入侧连 通, 经送风导向体 76 向分隔板体 16 的内部空间 16a 或者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 44d 取 入冷却风扇 48 风的一部分。 0072 如图 10 所示, 具备对二重构造的分隔板体 16 的内部空间进行。
48、换气的电动换气风 扇77, 电动换气风扇77相对于按键开关79的断开操作在一定时间后可延迟地停止。 因此, 即使按键开关 79 被进行断开操作而柴油发动机 20 的冷却风扇 48 停止, 也能由电动换气风 扇 77 继续进行分隔板体 16( 内部空间 ) 的换气。能防止在柴油发动机 20 停止后分隔板体 16 由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的发热 ( 残热 ) 过度地加热。另外, 也能由分隔板体 16 的冷却 促进侧立柱 15 上面侧的操作杆 ( 作业离合器杆 14) 设置部的温度下降。 0073 如图 10 所示, 因为具备对二重构造的发动机室罩 44 的内部空间进行换气的电动 换气风扇77, 。
49、电动换气风扇77相对于按键开关79的断开操作在一定时间后可延迟地停止, 所以即使按键开关 79 被进行断开操作而柴油发动机 20 的冷却风扇 48 停止, 也能由电动换 气风扇 77 继续进行发动机室罩 44( 内部空间 44d) 的换气。能防止在柴油发动机 20 停止 说 明 书 CN 105357953 A 10 9/11 页 11 后发动机室罩 44 由排出气体净化外壳 50 的发热 ( 残热 ) 过度地加热。另外, 也能由发动 机室罩 44 的冷却促进发动机室 43 内的温度下降。 0074 接着, 一边参照图 11 图 14, 一边对柴油发动机 20 进行说明。如图 11 图 14 所 示, 在柴油发动机 20 的汽缸头 91 的一侧面上配置了吸气歧管 19。汽缸头 91 被载置在内藏 了发动机输出轴 20a 和活塞 ( 省略图示 ) 的汽缸体 92 上。在汽缸头 91 的另一侧面上配置 了排气歧管 83, 并且使发动机输出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