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底、大底喷胶加工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885046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7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19593.X

申请日:

2000.08.11

公开号:

CN1280803A

公开日:

2001.01.2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2.11.20|||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8.11

IPC分类号:

A43D95/06

主分类号:

A43D95/06

申请人:

蔡淑媛; 纪英禄

发明人:

蔡淑缓; 纪英禄

地址:

台湾省台中县沙鹿镇福禄街27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新天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褚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底、大底喷胶加工方法,主要包括涂布加工,将中底、大底的周缘包含数个着色区喷上一层胶膜,切割加工,利用电热棒或圆钝刀口划在着色区的界线位置上的胶膜,使胶膜切断,并加以撕裂,露出着色区,着色加工,利用颜色料涂布在着色区,除膜加工,颜料干后即可将胶膜去除,利用上述的涂布加工、切割加工、着色加工及除膜加工的方式,可快速且完美将颜色涂布在中底、大底的周缘,无须再做善后的处理工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中底、大底喷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涂布加工(10):将中底、大底(60)的周缘,包含数个着色 区(61)喷上一层胶膜(62); b.切割加工(20):利用电热棒或圆钝刀口划在着色区(61)的 界线(611)位置上的胶膜(62),使胶膜(62)被切断,并另以撕裂, 露出着色区(61); c.着色加工(30):利用颜色料涂布在着色区(61); d.除膜(40):颜料干后即可将胶膜(62)去除,即可快速且完 美将颜色涂布在中底、大底(60)的周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底、大底喷胶加工方法,其特征是 胶膜(62)为热可塑性的熔胶或可熔有机物的胶质。

说明书


中底、大底喷胶加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鞋方法,特别是一种装饰加工处理鞋部件的方法。

    一般鞋底的中底、大底周缘具有不同的颜色(如图1所示),以增添鞋子的整体美观,而其喷色漆加工生产方式可分为模具方式、贴胶方式、人工着色方式。

    模具方式:是将中底、大底置放在预设相同形状的模具中(如图2所示),该模具将中底、大底预定着色区的位置形成镂空,再利用喷射枪将颜色涂布在着色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鞋子中底、大底本身在发泡成形时,因气候、温度的变化,而使每一只鞋子的中底、大底尺寸有所误差,或在中底、大底置放在模具时因人员操作疏忽,相对使中底、大底的着色区无法对准模具的镂空位置,造成在喷涂颜色时,会有涂布不足或超过该着色区的界线(如图3所示),从而产生不良品,需要以人工方式加以补足或消除其多余部分,且又因中底、大底的材质具有不易清除的特性,以致浪费后处理的人工成本。

    贴胶方式(一):利用具有粘性的胶带贴附在着色区的外围,但该着色区是具有三维空间(X、Y、Z三轴座标)的曲线,胶带将无法随三维曲线贴准,会产生皱折的不良品,因此这种方式不适用在曲线复杂或着色区细窄的处所。

    贴胶方式(二):直接利用胶带裁切成着色区外围部分加以贴置,同样存在三维空间曲线问题,无法随曲线贴准,又因胶带裁切后,其胶带因形状、角度不同而使胶带硬度不均匀,从而产生皱折或空隙,而使在着色时同样会有涂布不足或超过着色区的界线,相对产生不良品,需要以人工方式加以补足或消除多余部分,浪费人工成本。

    人工着色方式:是由操作人员直接将颜料着于着色区内,但由于目前人工工资昂贵,且操作者熟练度不够时,手会抖动,而产生不美观的抖动曲线,且易产生颜料着成不均匀的不良品。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地中底、大底喷胶加工方法,它能快速且完美地将颜色涂布在中底、大底的周缘,不再需要做善后的处理工作,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中底、大底喷胶加工方法的特点包括下列步骤:

    涂布加工:将中底、大底的周缘,包含数个着色区喷上一层胶膜;

    切割加工:利用电热棒或圆钝刀口划在着色区的界线位置上的胶膜,使胶膜被切断,并加以撕裂,露出着色区;

    着色加工:利用颜色料涂布在着色区;

    除膜:颜料干后即可将胶膜去除;

    利用上述的涂布加工、切割加工、着色加工及除膜的加工方式,可快速且完美地将颜色涂布在中底、大底的周缘。

    本发明不需要使用模具,可节省制备模具的昂贵费用,同时又能避免传统无模具的中、大底着色所产生的缺陷或超过该着色区的界限等问题,而传统方法相对产生的不良品,需要以人工方法加以补足或消除多余部分,浪费人工成本,本发明可适用更复杂的三维空间的曲线或着色区的细窄区域,且传统的贴胶无法随曲线变化贴准,也产生不良品,因此本发明无须贴胶,也没有涂布不足或超过着色区的界线而相对产生不良品,从而须以人工方式加以补充或消除其多余部分,浪费人工成本;本发明无须利用工资昂贵的人工以细心且慢的方式加以着色,不仅成本可降低,同时不会有以人工方式产生不美观的抖动曲线,或因颜料不均匀产生色差;本发明可运用于大量生产,且迅速完成,可节省成本,缩短加工时间,相对可降低售价,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一般鞋子轴测图。

    图2是传统中底、大底及加工模具轴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颜色差色在以着色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中底、大底未加工的轴测示意图。

    图5是中底、大底涂布胶膜示意图。

    图6是中底、大底裁切局部胶膜示意图。

    图7是中底、大底涂布颜色示意图。

    图8是中底、大底加工完成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加工流程图。

    参照图3至图9,本发明为一种中底、大底的喷胶加工方法,主要经过涂布加工10、切割加工20、着色加工30及除膜加工40的加工方式(如图9所示):

    涂布加工10:先将热可塑性的胶体或可熔有机物的胶质呈于熔胶机内熔融,再利用涂布机(图未示),再喷在中底、大底60的周缘,并包含数个着色区61,又因胶体本身液态状待冷却成为固态薄膜,因此可以顺治三维空间的曲线,使其服贴在大底、中底形成一层胶膜62(如图5所示)。

    切割加工20:由于中底、大底60本身因具有着色区61的明显凹条的界线611(如图5所示),可以利用电热棒或圆钝刀口行于明显凹条的界线611中,划于着色区61的界线611位置上的胶膜62,使胶膜62被切断,并将着色区61部分的胶膜62加以撕裂,露出着色区61,换言之,形成只有着色区61无胶膜62(如图6所示)。

    着色加工30:再利用喷枪将颜色料涂布在着色区61(如图7所示),由于着色区61的界线611以外均有胶膜62,可直接快速地进行着色加工30,而不需要顾虑不慎而将颜色料涂布超过或不足于着色区61(如图3所示),而图3的情况,是需要作后处理,即需再利用清除剂(如去渍油、洒精等)加以清除,或因为颜色不足时,需再以人工方式涂布修补。

    除膜40:着色加工工序完成后,待颜料干燥,即可将中底、大底60的周缘一层胶膜62加以去除,即为完成该中底、大底60的喷胶加工成为一个成品(如图8所示)。

    综上所述,利用上述的涂布加工、切割加工、着色加工及除膜加工的加工方式,可快速且完美将颜色涂布在中底、大底的周缘,无须再做善后的处理工作。

中底、大底喷胶加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底、大底喷胶加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底、大底喷胶加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底、大底喷胶加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底、大底喷胶加工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底、大底喷胶加工方法,主要包括涂布加工,将中底、大底的周缘包含数个着色区喷上一层胶膜,切割加工,利用电热棒或圆钝刀口划在着色区的界线位置上的胶膜,使胶膜切断,并加以撕裂,露出着色区,着色加工,利用颜色料涂布在着色区,除膜加工,颜料干后即可将胶膜去除,利用上述的涂布加工、切割加工、着色加工及除膜加工的方式,可快速且完美将颜色涂布在中底、大底的周缘,无须再做善后的处理工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鞋类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