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及其制剂.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8845801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06241.X

申请日:

20130329

公开号:

CN103145734B

公开日:

2016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D501/34,C07D501/04,C07C229/26,C07C227/18,A61K31/546,A61P31/04

主分类号:

C07D501/34,C07D501/04,C07C229/26,C07C227/18,A61K31/546,A61P31/04

申请人: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明华,何雅官,杨磊祥,王永

地址:

276017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罗七路

优先权:

CN201310106241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头孢呋辛赖氨酸化合物,其所述头孢呋辛赖氨酸中含有98~99.99wt%的头孢呋辛赖氨酸,0.01~2%的反式头孢呋辛酸,反式头孢呋辛酸的分子式如式I所示:本发明得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稳定性很强,高于现有技术,杂质含量和聚合物含量均低于现有技术的头孢呋辛赖氨酸,非常适用于临床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中含有99.96~99.99wt%的头孢呋辛赖氨酸,0.01~0.04%的反式头孢呋辛酸,反式头孢呋辛酸的分子式如式I所示:所述头孢呋辛赖氨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a.7-氨基头孢烷酸重结晶:称取7-氨基头孢烷酸加入到30~50倍重量的水中形成悬浊液,加入4mol/l的氨水,搅拌至7-氨基头孢烷酸完全溶解,溶液的pH值为6.8;加入4mol/l的盐酸和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3:1的混合溶剂,所加入有机溶剂的体积为7-氨基头孢烷酸悬浊液体积的2~3倍;当pH值为3.5时,停止滴加盐酸,继续加入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加完后,养晶1~3小时,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7-氨基头孢烷酸晶体;所述的7-氨基头孢烷酸晶体的X射线衍射曲线如图14所示;b.制备7-氨基头孢烷酸溶液:控制溶液体系的温度为0~5℃,在水中加入7-氨基头孢烷酸,再加入15%NaOH溶液调节pH值8.5~9.5,搅拌至7-氨基头孢烷酸完全溶解;c.制备SMIFA酰氯;d.缩合反应:维持7-氨基头孢烷酸溶液的温度为-2~6℃,将酰氯溶液滴加至7-ACA溶液中,同时滴加15%NaOH溶液,调节溶液pH7.0~7.6;维持溶液温度在-2~6℃下搅拌2~2.5h,期间维持溶液的pH为6.5~7.0;取缩合反应溶液有机相,加入冷水,用15%NaOH溶液维持溶液pH为6.5~7.0,取水相,得到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的水溶液,并保持水溶液的温度为0~6℃;(2)制备3-去氨甲酰基-头孢呋辛酸:a.在无水甲醇中加入15%NaOH溶液,降温至-16~-20℃,滴加步骤(1)得到的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的水溶液;维持溶液温度为-16~-20℃,搅拌均匀;b.在步骤a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水浴升温,当溶液温度达到5~10℃时加入保险粉、乙二胺四乙酸,继续搅拌,加入二氯甲烷,调节溶液的pH值为5~6;c.滴加16%HCl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2.3~2.5,然后继续搅拌,降温至1~5℃,搅拌;d.过滤,分别用冷水、二氯甲烷清洗,真空干燥,得到去氨甲酰头孢呋辛酸;(3)制备头孢呋辛酸:a.将无水四氢呋喃降温至1~4℃,充氮条件下加入步骤(2)得到的去氨甲酰头孢呋辛酸,搅拌至完全溶解;b.将溶液降温至-60~-80℃,滴加氯磺酰异氰酸酯,控制溶液温度为-50~-45℃;c.-50~-45℃条件下边搅拌边滴加冷水,维持溶液温度0~5℃下搅拌;d.加入35~4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1.4%NaHCO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6.5~7.0;e.继续搅拌加入乙酸乙酯,调节水相的pH为6.3~6.5;f.水浴升温至20℃,滴加30%HCl溶液调节水相pH为2.3~2.5;g.去有机相,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后与有机相合并;h.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i.将得到的滤液用四氢呋喃和乙酸乙酯1:1体积比混合溶液洗涤1~3次、乙酸乙酯洗涤1~3次,滤液及洗液一并转移至反应瓶中,并降温至5~10℃,真空干燥,得到头孢呋辛酸;(4)制备头孢呋辛钠:a.在步骤(4)制备得到的头孢呋辛钠湿品中加入丙酮和水,滴加30%HCl溶液调节pH值2.0~2.5;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洗涤,减压蒸馏浓缩,结晶,得头孢呋辛酸;b.在水中加入盐酸赖氨酸和三乙胺,搅拌至完全溶解;c.取异丙醇、注射用水体积比为2:1,降温至-10~-5℃,加入头孢呋辛酸、针用活性炭,搅拌均匀,制得混悬液;d.在温度-10~-5℃条件下,将步骤b的无色溶液加入到步骤c的混悬液中,边加边搅拌,得到含黑色活性炭的溶液;e.无菌过滤、养晶、析晶、抽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头孢呋辛赖氨酸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孢呋辛赖氨酸的比旋度为+45°~+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在头孢呋辛酸溶液中加入异辛酸钠的乙醇溶液,维持溶液温度为20℃,加毕,继续搅拌;过滤、洗涤、抽干,得头孢呋辛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其特征在于,将步骤(5)制备头孢呋辛赖氨酸的步骤d得到的溶液过滤后,边搅拌边加入-10~-5℃异丙醇,在-10~-5℃条件下搅拌养晶1~3小时;再加入-10~-5℃异丙醇搅拌析晶1~3小时;加入异丙醇时的搅拌速度为120~180转/分钟;搅拌养晶和搅拌析晶时的搅拌速度为30~90转/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其特征在于,加入异丙醇时的搅拌速度为120转/分钟;搅拌养晶和搅拌析晶时的搅拌速度为60转/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制备头孢呋辛赖氨酸的步骤e中,所述的洗涤步骤为,将抽滤得到的晶体加入-10~-5℃混合洗液,所述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5:4:1的丙酮、乙醇和水,洗涤1~3次。 7.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无菌粉针、冻干粉针、水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具体讲,涉及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及其制剂。

背景技术

头孢呋辛属于第2代广谱头抱菌素类药物,由葛兰素威康(现葛兰素史克)公司开 发成功,1978年在英国、爱尔兰、德国和意大利首先上市,商品名西力欣(Zinacef),随后在 全球许多国家地区销售。1987年12月28日通过美国FDA审批,1988年在美国上市。由于其疗 效确切,且具有抗菌谱广、对肾脏毒性低、渗透性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所以被广泛 应用于对抗敏感菌类引起的多类感染。目前头孢呋辛已经收入《美国药典32版-NF27》、《英 国药典2009年版》、《日本药典JP14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上世纪90年代初,该药已成为世界畅销抗感染药物。头孢呋辛是一种杀菌性的第 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素,可抵抗大多数的β-内酰胺酶,并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细菌有效。由于其疗效确切,且具有抗菌谱广、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肾脏的毒性很低,组织 渗透力强,当脑膜有炎症时,可通过血脑屏障,在骨骼、滑液和眼房水中头孢呋辛的浓度可 超过大多数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等特点,临床上广泛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类感染性 疾病。但在使用过程中,头孢呋辛钠普遍存在稳定性差的质量问题。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近年的临床使用非常普遍。经统计,从2006年至2011年,共计 有24个厂家75个品种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说明这个品种的药品质 量不稳定,需要提高其药品质量。药品检测不合格的主要指标为:溶液的颜色不合格,并且 不合格药品中有关物质及头抱映辛聚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大。样品溶液的颜色是药品内 在质量的客观表征,反映药品纯度。样品的颜色变化通常来源于三个方面:①药物本身的化 学结构,②制备工艺中有色杂质的引入,③药物本身的不稳定降解,内酞胺类抗生素颜色变 化通常和其特定的降解途径有关,抗生素药品多不稳定,贮藏过程中颜色易加深,而注射用 头孢呋辛钠是比较敏感的品种。不合格的样品会使过敏反应、药物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急 性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的药品质量不合格项目集中在溶液的颜色检查项。在质量检查 中,经常发现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均符合标准要求而颜色检查为不合格。通常标准中 规定的有关物质只是指在一定色谱条件下,某一检测波长(通常为紫外光波长)处的测定结 果,因此有关物质检查所得的结果并不一定代表样品中含有的所有杂质,而含量测定项目 由于其限度的相对宽松(一般为90.0%~110.0%),因此常常出现样品已经降解,含量测定 仍然合格的情况。而溶液的颜色检查法是对有色杂质的综合测定,正好弥补了现行有关物 质检查方法的不足。颜色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其检验结果往往与样品中的各种未知杂 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注射剂进行颜色控制对于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有极为重要的意 义。

为了克服头孢呋辛钠稳定性较差,溶液易变色的缺陷,研究开发出了头孢呋辛赖 氨酸,化学名为:L-2,6-二氨基己酸(6R,7R)-7-[2-呋喃基(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3-氨基 甲酰氧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2-甲酸盐,是一种由头孢呋辛酸 与赖氨酸结合形成的盐,在水中(体内)离子化生成头孢呋辛。

关于头孢呋辛赖氨酸,已有一些文献和专利的报道,例如专利ZL201010191440.1, 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结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结晶化合物及 其制备方法,所述化合物的晶型为晶型III。制备方法为:将盐酸赖氨酸和碱加入到溶剂中 连续搅拌至反应溶液澄清;然后再加入头孢呋辛酸,在-5℃~40℃下连续搅拌至反应溶液 澄清,再加入溶析剂析出结晶体,养晶0.5~3小时,再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产品。

然后现有技术中的头孢呋辛赖氨酸晶体中的杂质多,纯度不高,为此,特提出本发 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化合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化合物,所述头孢呋辛赖氨酸中含有98~ 99.99wt%的头孢呋辛赖氨酸,0.01~2%的反式头孢呋辛酸,反式头孢呋辛酸的分子式如式I 所示: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头孢呋辛赖氨酸中含有99~99.99wt%的头孢呋辛 赖氨酸,0.01~1%的反式头孢呋辛酸;优选含有99.8~99.99wt%的头孢呋辛赖氨酸,0.01~ 0.2%的反式头孢呋辛酸;更优选含有99.96~99.99wt%的头孢呋辛赖氨酸,0.01~0.04%的 反式头孢呋辛酸。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比旋度为+45°~+55°。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制备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

(2)制备3-去氨甲酰基-头孢呋辛酸:

(3)制备头孢呋辛酸:

(4)制备头孢呋辛钠:

(5)制备头孢呋辛赖氨酸:

本发明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1)中,采用7-氨基头孢烷酸与SMIFA酰氯 缩合反应制备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具体步骤包括:

a.制备7-氨基头孢烷酸溶液:控制溶液体系的温度为0~5℃,在水中加入7-氨基 头孢烷酸,再加入15%NaOH溶液调节pH值8.5~9.5,搅拌至7-氨基头孢烷酸完全溶解;

b.制备SMIFA酰氯;

c.缩合反应:维持7-氨基头孢烷酸溶液的温度为-2~6℃,将酰氯溶液滴加至7- ACA溶液中,同时滴加15%NaOH溶液,调节溶液pH7.0~7.6;维持溶液温度在-2~6℃下搅拌2 ~2.5h,期间维持溶液的pH为6.5~7.0;取缩合反应溶液有机相,加入冷水,用15%NaOH溶液 维持溶液pH为6.5~7.0,取水相,得到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的水溶液,并保持 水溶液的温度为0~6℃。

本发明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7-氨基头孢烷酸为晶体,其X射线衍射曲线 如图14所示,所述7-氨基头孢烷酸晶体的制备方法为:称取7-氨基头孢烷酸加入到30~50 倍重量的水中形成悬浊液,加入4mol/l的氨水,搅拌至7-氨基头孢烷酸完全溶解,溶液的pH 值为6.8;加入4mol/l的盐酸和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 3:1的混合溶剂,所加入有机溶剂的体积为7-氨基头孢烷酸悬浊液体积的2~3倍;当pH值为 3.5时,停止滴加盐酸,继续加入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加完后,养晶1~3小时,过滤,洗涤、真 空干燥得到7-氨基头孢烷酸晶体。

本发明的第六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2)中,将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 钠脱去乙酰基,再与酸反应制备成3-去氨甲酰基-头孢呋辛酸,具体步骤包括:

a.在无水甲醇中加入15%NaOH溶液,降温至-16~-20℃,滴加步骤(1)得到的3-去 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的水溶液;维持溶液温度为-16~-20℃,搅拌均匀;

b.在步骤a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水浴升温,当溶液温度达到5~10℃时加入保险 粉、乙二胺四乙酸,继续搅拌,加入二氯甲烷,调节溶液的pH值为5~6;

c.滴加16%HCl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2.3~2.5,然后继续搅拌,降温至1~5℃,搅 拌;

d.过滤,分别用冷水、二氯甲烷清洗,真空干燥,得到去氨甲酰头孢呋辛酸。

本发明的第七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3)中,采用3-去氨甲酰基-头孢呋辛酸与 CSI反应制备成头孢呋辛酸,具体步骤包括:

a.将无水四氢呋喃降温至1~4℃,充氮条件下加入步骤(2)得到的去氨甲酰头孢 呋辛酸,搅拌至完全溶解;

b.将溶液降温至-60~-80℃,滴加氯磺酰异氰酸酯,控制溶液温度为-50~-45℃;

c.-50~-45℃条件下边搅拌边滴加冷水,维持溶液温度0~5℃下搅拌;

d.加入35~4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1.4%NaHCO3溶液,调节溶液pH值为6.5~ 7.0;

e.继续搅拌加入乙酸乙酯,调节水相的pH为6.3~6.5;

f.水浴升温至20℃,滴加30%HCl溶液调节水相pH为2.3~2.5;

g.去有机相,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后与有机相合并;

h.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

i.将得到的滤液用四氢呋喃和乙酸乙酯1:1体积比混合溶液洗涤1~3次、乙酸乙 酯洗涤1~3次,滤液及洗液一并转移至反应瓶中,并降温至5~10℃,真空干燥,得到头孢呋 辛酸。

本发明的第八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4)中,在头孢呋辛酸溶液中加入异辛酸钠 的乙醇溶液,维持溶液温度为20℃,加毕,继续搅拌;过滤、洗涤、抽干,得头孢呋辛钠。

本发明的第九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5)中,将头孢呋辛钠与酸反应制备得到头 孢呋辛酸,然后与盐酸赖氨酸反应,得到头孢呋辛赖氨酸后养晶、析晶得到头孢呋辛赖氨酸 晶体,具体步骤包括:

(1)制备头孢呋辛钠:

a.在步骤(4)制备得到的头孢呋辛钠湿品中加入丙酮和水,滴加30%HCl溶液调节 pH值2.0~2.5;加入活性炭脱色,过滤,洗涤,减压蒸馏浓缩,结晶,得头孢呋辛酸;

b.在水中加入盐酸赖氨酸和三乙胺,搅拌至完全溶解;

c.取异丙醇、注射用水体积比为2:1,降温至-10~-5℃,加入头孢呋辛酸、针用活 性炭,搅拌均匀,制得混悬液;

d.在温度-10~-5℃条件下,将步骤b的无色溶液加入到步骤c的混悬液中,边加边 搅拌,得到含黑色活性炭的溶液;

e.无菌过滤、养晶、析晶、抽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头孢呋辛赖氨酸晶体。

本发明的第十优选技术方案为:将步骤d得到的溶液过滤后,边搅拌边加入-10~- 5℃异丙醇,在-10~-5℃条件下搅拌养晶1~3小时;再加入-10~-5℃异丙醇搅拌析晶1~3 小时;加入异丙醇时的搅拌速度为120~180转/分钟,优选120转/分钟;搅拌养晶和搅拌析 晶时的搅拌速度为30~90转/分钟,优选60转/分钟。

本发明的第十一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e中,所述的洗涤步骤为,将抽滤得到的 晶体加入-10~-5℃混合洗液,所述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5:4:1的丙酮、乙醇和水,洗涤1~3 次。

本发明的第十二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制剂为无菌粉针、冻干粉针、水针。所述 的无菌粉针为直接分装得到的无菌粉针。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化合物,所述头孢呋辛赖氨酸中含有99.96~ 99.99wt%的头孢呋辛赖氨酸,0.01~0.04%的反式头孢呋辛酸,反式头孢呋辛酸的分子式如 式I所示:

本发明的头孢呋辛赖氨酸化合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略有引 湿性。在水中易溶,水中的溶解度为0.42g/ml(20℃)。本发明的化合物纯度高,可达到 99.96%以上,仅含有微量的反式头孢呋辛酸;并且经稳定性试验证实,本发明得到的头孢呋 辛赖氨酸的稳定性很强,高于现有技术,杂质含量和聚合物含量均低于现有技术的头孢呋 辛赖氨酸,非常适用于临床应用。

本发明的头孢呋辛赖氨酸化合物可制备成无菌粉针、冻干粉针或水针等注射剂, 并优选制备成无菌粉针。本发明的无菌分装粉针制剂可制备成0.25g、0.75g、1.5g三个规 格,以应用于不同的临床需要。本发明的头孢呋辛赖氨酸制剂中还可以添加稳定剂、防腐剂 或抗氧化剂等,从而进一步改善该制剂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头孢呋辛赖氨酸的差热分析(DSC)图;

图2: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热重分析(TGA)图;

图3: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

图4: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红外光谱图;

图5:头孢呋辛赖氨酸的1H-NMR核磁共振氢谱;

图6:头孢呋辛赖氨酸的13C-NMR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7:头孢呋辛赖氨酸的正离子质谱图;

图8:头孢呋辛赖氨酸的负离子质谱图;

图9:头孢呋辛赖氨酸的高分辨质谱图;

图10:头孢呋辛赖氨酸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

图11:头孢呋辛赖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12:反式头孢呋辛酸的1HNMR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13:反式头孢呋辛酸的高分辨质谱图;

图14:7-氨基头孢烷酸晶体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进一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的内容构 成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的制备:

(1)制备7-氨基头孢烷酸晶体:

a-1.称取7-氨基头孢烷酸加入到30倍重量的水中形成悬浊液,加入4mol/l的氨 水,搅拌至7-氨基头孢烷酸完全溶解,溶液的pH值为6.8;

a-2.加入4mol/l的盐酸和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 2:1的混合溶剂,所加入有机溶剂的体积为7-氨基头孢烷酸悬浊液体积的2倍;当pH值为3.5 时,停止滴加盐酸,继续加入有机溶剂;

a-3.有机溶剂加完后,养晶2小时,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7-氨基头孢烷酸晶 体。其X射线衍射曲线如图14所示;

(2)7-ACA溶液的制备

b-1.反应瓶中加入64ml水,搅拌下水浴冷却至0-2℃;

b-2.往反应瓶中加入7-ACA15.01g,用5ml水洗涤反应瓶口及内壁;

b-3.快速搅拌下加入NaOH溶液(15%)16ml,NaOH溶液滴加过程中控制溶液温度不 超过5℃,确认7-ACA完全溶解。

(3)SMIFA酰氯的制备

c-1.反应瓶中加入110ml二氯甲烷,快速搅拌下加入PCl5细粉15.41g,然后水浴升 温至30℃,搅拌至全溶;

c-2.将溶液降温至-25℃;

c-3.维持温度在-12℃以下滴加DMA22.6ml;加毕,降温至-25℃;

c-4.在充氮、快速搅拌下加入呋喃铵盐(SMIFA)12.41g,控制溶液温度在-12℃~- 15℃继续搅拌1小时,然后降温至-20℃;

c-5.加入2℃水55ml,维持溶液温度在0~1℃,搅拌10分钟后,停止搅拌,静置分 层;

c-6.转移有机相,降温至0℃,弃去水相;

c-7.有机相用2℃冷水洗涤2次,将溶液降温至-5℃,备用。

(4)缩合反应

d-1.维持溶液温度在-2~6℃下,将酰氯溶液滴加至7-ACA溶液中,同时向反应液 中滴加NaOH溶液(15%),以维持溶液pH在7.0~7.6;

d-2.维持溶液温度在-2~6℃下搅拌2.5h,期间溶液pH维持在6.5~7.0,用HPLC监 测,7-ACA应小于2%;

d-3.静置分层,转移有机相,加入2℃冷水12ml,快速搅拌5分钟,期间可用NaOH溶 液(15%)维持溶液pH在6.5~7.0;

d-4.静置分层,弃去有机相;水相合并,并保持溶液温度低于6℃,备用。收率为 65.5%。

实施例2.3-去氨甲酰头孢呋辛酸的制备

a.量取甲醇32ml,NaOH溶液(15%)18ml,搅拌下降温至-16~-20℃,维持在该温度 下,滴加入缩合溶液及2℃水6ml;加毕,在维持该溶液温度为-16~-20℃条件下,搅拌15~ 20分钟;

b.滴加入冰醋酸5.4ml,水浴升温,当溶液温度达到5~10℃时加入保险粉、乙二胺 四乙酸(EDTA)各0.10g,继续搅拌,然后加入二氯甲烷75ml,此时,温度将有所上升,溶液的 pH值在5~6之间;

c.滴加入HCl溶液(16%)26ml,调溶液pH值至2.0,然后继续搅拌30分钟,降温至5 ℃,维持搅拌30分钟;

d.过滤,用2℃水洗涤3次、二氯甲烷洗涤2次、抽干,45℃下真空干燥5小时,至水分 低于0.5%,得3-去氨甲酰头孢呋辛酸。收率80.6%。

实施例3.头孢呋辛酸的制备

a.在反应瓶中加入无水四氢呋喃85ml,降温至1~4℃,充氮条件下加入去氨甲酰 头孢呋辛,搅拌至完全溶解;

b.将溶液降温至-70℃,继续降温的情况下,滴加入氯磺酰异氰酸酯(CSI)5.2ml; 加毕,溶液温度不超过-50~-45℃;

c.-50~-45℃下快速搅拌30分钟,滴加入2℃水18ml,维持溶液温度在0~5℃,继 续搅拌10分钟;

d.反应瓶中加入NaHCO3溶液(NaHCO318.00g+纯水140ml升温至35~40℃下搅拌溶 解),调节溶液pH值在6.5~7.0之间;

e.搅拌10分钟后,加入乙酸乙酯72ml,充分搅拌,水相pH≈6;

f.水浴升温至20℃,滴加入30%HCl溶液调节水相pH为2.0;加毕,搅拌10分钟;

g.分层,水相分离出来后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上相乙酸乙酯相与前面的有机相 合并,将水相弃去;

h.加入活性炭1.82g,搅拌脱色15分钟;

i.过滤,分别用⑴混合溶媒:四氢呋喃/乙酸乙酯1:1各20ml、⑵乙酸乙酯20ml洗 涤,滤液及洗液一并转移至反应瓶中,并降温至5~10℃,真空干燥,得到头孢呋辛酸。收率 为70.5%。

实施例4.头孢呋辛钠的制备

a.将异辛酸钠溶液(异辛酸钠7.50g+乙醇43ml在40℃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在15~ 20分钟内滴加入反应瓶,期间溶液温度维持在20℃,加毕,继续搅拌2小时;

b.过滤,用丙酮42ml洗涤2次、抽干,得头孢呋辛钠。收率为88.5%。

实施例5.头孢呋辛赖氨酸的制备

(1)制备头孢呋辛钠:

a.在反应瓶中,加入头孢呋辛钠湿品、丙酮160ml、水5.8ml,滴加入HCl溶液(30%) 调节pH值至2.0;

b.加入活性炭1.81g,搅拌脱色20分钟;

c.过滤,用18ml含水5%的丙酮洗涤,滤液及洗液一并转移至一洁净的500ml的反 应瓶中;

d.在水浴温度为40℃的条件下对反应瓶中溶液进行抽真空蒸馏浓缩至总体积约 120ml;

e.在20~30分钟内滴加入二氯甲烷120ml,在二氯甲烷加入过程中,将有沉淀出 现;将结晶液冷却至5℃,继续缓慢搅拌4小时;

f.过滤,用二氯甲烷30ml×2洗涤、抽干,湿品在50℃下真空干燥至水分小于1%, 得头孢呋辛酸15.97g。收率68.3%。

(2)合成头孢呋辛赖氨酸

按顺序加入,边加边搅拌。

注射用水23.0mL

盐酸赖氨酸4.31g

三乙胺(缓缓加入)3.3mL

合成头孢呋辛赖氨酸:

a.量取异丙醇20mL、注射用水10mL,混匀,降温至-10~-5°C,加入头孢呋辛酸10g、 针用活性炭1g,搅拌均匀,制得混悬液;将上述澄清无色溶液缓缓加入到该混悬液中,边加 边搅拌,反应30分钟,得到含黑色活性炭的澄清溶液,温度控制在-10~-5℃;

b.无菌过滤:二级过滤,第1级0.45μm,第2级0.22μm,温度控制在-10~-5℃;

c.养晶:将经过过滤的无菌溶液置入结晶罐中,搅拌速度:120rpm,边加边搅拌,缓 缓加入-10~-5℃异丙醇约60mL,待溶液变浑浊,停止加入异丙醇,搅拌60rpm养晶1小时;温 度控制在-10~-5℃;

d.析晶:将经过过滤的-10~-5℃异丙醇600ml置入结晶罐中,搅拌速度:120rpm, 边加边搅拌,加完异丙醇后,60rpm搅拌析晶1小时;温度控制在-10~-5℃;

e.抽滤、洗涤:将结晶液抽滤至无明显液体流出,加入-10~-5℃混合洗液(丙酮: 乙醇:水体积比为75:20:5),洗涤3次,每次浸泡20分钟,真空抽滤;第4次洗涤采用通过三级 过滤系统的-10~-5℃丙酮,浸泡20分钟,真空抽滤;温度控制在-10~-5℃。

f.真空干燥:首先上吹干氮气、下部抽真空2小时,然后关闭下真空,开始抽上真 空,至极限真空-0.1mp,然后升温至40℃,真空干燥,每2小时充热干氮气,挤出残留溶剂,至 水分<3.0%,过30目筛,二次充氮气铝桶包装,密闭干燥处保存。得到头孢呋辛赖氨酸。收率 为86.3%。

实施例6:结构确证

取实施例5制备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1个批次,进行如下鉴定试验:

1.结构

1.1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结构解析

结构确证用样品:头孢呋辛赖氨酸

批号:20100301

精制方法:取原料药20g,溶于40ml2℃纯化水中,加入异丙醇至出现微量乳光,静 置于-18℃冰箱冷冻室内析晶,3小时后取出,过滤,200ml丙酮:乙醇:水(75:20:5,v:v:v)洗 涤,重复3次,然后用200ml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即得。

采用质谱、高分辨质谱、核磁氢谱、核磁碳谱、红外、紫外、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热 重分析等方法对样品进行结构确证,证实了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结构。

头孢呋辛赖氨酸结构解析见表1。

头孢呋辛赖氨酸结构式如下:

分子式:C16H16N4O8S·C6H14N2O2

分子量:570.57

表1:头孢呋辛赖氨酸结构解析

1.2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结构解析图谱

1.2.1差热分析

如图1所示,头孢呋辛赖氨酸以每分钟10℃升温进行差热分析,显示头孢呋辛赖氨 酸在173℃~178℃分解。

1.2.2热重分析

如图2所示,头孢呋辛赖氨酸以每分钟升温5℃进行热重分析,在70.76℃~91.09 ℃,失重2.342%,显示头孢呋辛赖氨酸含有微量吸附水,不含结晶水,在172.37℃~179.15 ℃分解。

1.2.3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检测仪器:岛津UV-24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条件:H2O为溶剂,测试结果如 图3所示。

1.2.4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检测仪器:岛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SHIMADZUFTIR-8400;检测条件:KBr压 片,所得谱图如图4所示:

1.2.5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检测仪器:超导核磁共振波普仪,BrukerAvance400;检测条件:D2O为溶剂。图5为 头孢呋辛赖氨酸的1H-NMR核磁共振氢谱,图6为头孢呋辛赖氨酸的13C-NMR核磁共振碳谱图。

1.2.6质谱分析

检测仪器:Brukeresquire2000质谱仪;检测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方式检 测。其正离子质谱图如图7所示,负离子质谱图如图8所示。

1.2.7高分辨质谱分析

检测仪器:microOTOF-Q125,检测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方式,正离子检测。 高分辨质谱图如图9所示。

1.2.8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检测仪器:D/max-3AX射线衍射仪;检测条件:Cu靶Kα1射线,电压35KV,电流25mA, 发射狭缝1°,防散射狭缝1°,接收狭缝0.3mm,2θ范围2°-50°;检测依据:转靶多晶体X射线衍 射方法通则JY/T009-1996。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本品在2θ范围5°~35°有较明显的特征衍射峰,显示较 确定的衍射谱图,如图10所示,表明本品为结晶性粉末。

实施例7:杂质分析

对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杂质分析,精高效 液相色谱图(图11)所示,本发明制备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中含有1种杂质,为杂质1。

具体色谱条件:

以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pH3.4醋酸盐缓冲液(取醋酸钠0.68g,冰醋酸 5.8g,加水稀释成1000ml,用冰醋酸调节pH3.4)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流速为每分 钟1.5ml,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3nm;柱温为30℃。

表2:洗脱条件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95 5 40 80 20 50 60 40 51 95 5 55 95 5

杂质经结构确认为:杂质为反式头孢呋辛酸,具体如表3所示:

表3:杂质和主峰(头孢呋辛)在高效液相色谱图中的保留时间、色谱峰面积百分 比:

一、反式头孢呋辛酸的结构解析

杂质1为反式头孢呋辛酸,分子量424.4,化学名:(6R,7R)-7-[(E)2-呋喃基(甲氧 亚氨基)乙酰氨基]-3-氨基甲酰氧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2-甲 酸。杂质3结构解析见表4,结构式如下:

表4:反式头孢呋辛酸结构解析

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检测仪器:超导核磁共振波普仪,BrukerAvance400;检测条件:D2O为溶剂。图11 为1H-NMR核磁共振氢谱,图12为13C-NMR核磁共振碳谱图。

2.质谱分析

检测仪器:Brukeresquire2000质谱仪;检测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方式检 测,负离子质谱图如图13所示。

实验例1:本发明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

将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三个批次101、102、103无菌分装、 充氮,制备成粉针剂,模拟上市包装,进行稳定性试验。

1.高温试验

将制备得到的冻干粉针,置密封洁净容器中,于40℃温度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 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结果与0天比较。

2.高湿实验

将制备得到的冻干粉针,置密封洁净容器中,于温度25±2℃,相对湿度90±5%的 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结果与0天比 较。3.强光照射试验

将制备得到的冻干粉针,置密封洁净容器中,于照度为4500lx的条件下放置10天, 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结果与0天比较。

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制备的制剂,在模拟上市包装的条件下,在光照、高温条件下 放置10天,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

实验例2:本发明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稳定性的加速试验

将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三个批次201、202、203,无菌分 装、充氮,制备成粉针剂,于40℃±2℃,75%±5%RH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试验期间分别于 1、2、3、6个月末取样一次,对各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验。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加速试验结果::

实验例5:本发明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稳定性的长期试验

将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3个批次301、302、303,无菌分装、 充氮,制备成粉针剂,模拟上市包装,进行如下稳定性试验:置密封洁净容器中,在30℃±2 ℃,60%±5%RH件下放置24个月,在试验期间分别于第3、6、9、12、18、24个月末取样一次,对 各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验。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长期试验结果:

由长期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头孢呋辛赖氨酸制剂经长期试验24个月考察,各 项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证实本发明的头孢呋辛赖氨酸制剂稳定性能良好。

实验例6:

将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三个批次401、402、403,无菌分 装、充氮,制备成粉针剂,

同时按照专利申请201010191440.1中实施例2中的方法制备头孢呋辛赖氨酸晶 体,取3个批次D01、D02、D03,按同样方法无菌分装,制备成粉针剂;

将本发明药物于40℃±2℃,75%±5%RH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试验期间分别于1、 2、3、6个月末取样一次,对各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验。实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加速试验结果:

根据上述对比试验可知,本发明的得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稳定性好于现有技 术。

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及其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及其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及其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及其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及其制剂.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10106241.X (22)申请日 2013.03.29 C07D 501/34(2006.01) C07D 501/04(2006.01) C07C 229/26(2006.01) C07C 227/18(2006.01) A61K 31/546(2006.01) A61P 31/04(2006.01) (73)专利权人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76017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罗七路 (72)发明人 李明华 何雅官 杨磊祥 王永 CN 101007811 A,2007.08.01, CN 101054386 A,2。

2、007.10.17, CN 101613359 A,2009.12.30, CN 101830914 A,2010.09.15, US 4128715 ,1978.12.05, CN 102134252 A,2011.07.27, 赵卫良 . 头孢呋辛的合成研究 . 中国优秀硕 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 I 辑 .2006, 第 32-37 页 . Zhao, Longshan et al.Thermal kinetic studies on the decompositions of cefuroxime lysine in different atmospheres and heati。

3、ng rates.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2012, 第 108 卷 ( 第 1 期 ), 第 269-270 页 .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及其制剂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头孢呋辛赖氨酸化合物, 其 所述头孢呋辛赖氨酸中含有 98 99.99wt% 的 头孢呋辛赖氨酸, 0.01 2% 的反式头孢呋辛 酸, 反式头孢呋辛酸的分子式如式 I 所示 : 本发 明得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稳定性很强, 高于 现有技术, 杂质含量和聚合物含量均低于现有 技术的头孢呋辛赖氨酸, 非常适用于临床应用。 (51)Int.C。

4、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李莎莎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8页 附图6页 CN 103145734 B 2016.05.04 CN 103145734 B 1.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中含有99.96 99.99wt的头孢呋辛赖氨酸, 0.010.04的反式头孢呋辛酸, 反式头孢呋辛酸的分子式 如式I所示: 所述头孢呋辛赖氨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 a.7-氨基头孢烷酸重结晶: 称取7-氨基头孢烷酸加入到3050倍重量的水中形成悬浊 液, 加入4。

5、mol/l的氨水, 搅拌至7-氨基头孢烷酸完全溶解, 溶液的pH值为6.8; 加入4mol/l的 盐酸和有机溶剂, 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3: 1的混合溶剂, 所加入 有机溶剂的体积为7-氨基头孢烷酸悬浊液体积的23倍; 当pH值为3.5时, 停止滴加盐酸, 继续加入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加完后, 养晶13小时, 过滤, 洗涤、 真空干燥得到7-氨基头孢 烷酸晶体; 所述的7-氨基头孢烷酸晶体的X射线衍射曲线如图14所示; b.制备7-氨基头孢烷酸溶液: 控制溶液体系的温度为05, 在水中加入7-氨基头孢 烷酸, 再加入15NaOH溶液调节pH值8.59.5, 搅拌至7-氨基头。

6、孢烷酸完全溶解; c.制备SMIFA酰氯; d.缩合反应: 维持7-氨基头孢烷酸溶液的温度为-26, 将酰氯溶液滴加至7-ACA溶 液中, 同时滴加15NaOH溶液, 调节溶液pH7.07.6; 维持溶液温度在-26下搅拌2 2.5h, 期间维持溶液的pH为6.57.0; 取缩合反应溶液有机相, 加入冷水, 用15NaOH溶液 维持溶液pH为6.57.0, 取水相, 得到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的水溶液, 并保持 水溶液的温度为06; (2)制备3-去氨甲酰基-头孢呋辛酸: a.在无水甲醇中加入15NaOH溶液, 降温至-16-20, 滴加步骤(1)得到的3-去氨甲 酰基-乙酰基-头。

7、孢呋辛钠的水溶液; 维持溶液温度为-16-20, 搅拌均匀; b.在步骤a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 水浴升温, 当溶液温度达到510时加入保险粉、 乙 二胺四乙酸, 继续搅拌, 加入二氯甲烷, 调节溶液的pH值为56; 权利要求书 1/3 页 2 CN 103145734 B 2 c.滴加16HCl溶液, 调节溶液pH值为2.32.5, 然后继续搅拌, 降温至15, 搅拌; d.过滤, 分别用冷水、 二氯甲烷清洗, 真空干燥, 得到去氨甲酰头孢呋辛酸; (3)制备头孢呋辛酸: a.将无水四氢呋喃降温至14, 充氮条件下加入步骤(2)得到的去氨甲酰头孢呋辛 酸, 搅拌至完全溶解; b.将溶液降温至-。

8、60-80, 滴加氯磺酰异氰酸酯, 控制溶液温度为-50-45; c.-50-45条件下边搅拌边滴加冷水, 维持溶液温度05下搅拌; d.加入354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1.4NaHCO3溶液, 调节溶液pH值为6.57.0; e.继续搅拌加入乙酸乙酯, 调节水相的pH为6.36.5; f.水浴升温至20, 滴加30HCl溶液调节水相pH为2.32.5; g.去有机相, 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后与有机相合并; h.加入活性炭脱色, 过滤; i.将得到的滤液用四氢呋喃和乙酸乙酯1: 1体积比混合溶液洗涤13次、 乙酸乙酯洗 涤13次, 滤液及洗液一并转移至反应瓶中, 并降温至510, 真空干燥, 得。

9、到头孢呋辛 酸; (4)制备头孢呋辛钠: a.在步骤(4)制备得到的头孢呋辛钠湿品中加入丙酮和水, 滴加30HCl溶液调节pH值 2.02.5; 加入活性炭脱色, 过滤, 洗涤, 减压蒸馏浓缩, 结晶, 得头孢呋辛酸; b.在水中加入盐酸赖氨酸和三乙胺, 搅拌至完全溶解; c.取异丙醇、 注射用水体积比为2: 1, 降温至-10-5, 加入头孢呋辛酸、 针用活性炭, 权利要求书 2/3 页 3 CN 103145734 B 3 搅拌均匀, 制得混悬液; d.在温度-10-5条件下, 将步骤b的无色溶液加入到步骤c的混悬液中, 边加边搅 拌, 得到含黑色活性炭的溶液; e.无菌过滤、 养晶、 析。

10、晶、 抽滤、 洗涤、 真空干燥, 得到头孢呋辛赖氨酸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孢呋辛赖氨酸的比 旋度为+45 +5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4)中, 在头孢呋辛 酸溶液中加入异辛酸钠的乙醇溶液, 维持溶液温度为20, 加毕, 继续搅拌; 过滤、 洗涤、 抽 干, 得头孢呋辛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 其特征在于, 将步骤(5)制备头孢呋辛 赖氨酸的步骤d得到的溶液过滤后, 边搅拌边加入-10-5异丙醇, 在-10-5条件下搅 拌养晶13小时; 再加入-10-5异丙醇搅拌析晶。

11、13小时; 加入异丙醇时的搅拌速度为 120180转/分钟; 搅拌养晶和搅拌析晶时的搅拌速度为3090转/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 其特征在于, 加入异丙醇时的搅拌速度 为120转/分钟; 搅拌养晶和搅拌析晶时的搅拌速度为60转/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5)制备头孢呋辛 赖氨酸的步骤e中, 所述的洗涤步骤为, 将抽滤得到的晶体加入-10-5混合洗液, 所述混 合溶液体积比为15:4:1的丙酮、 乙醇和水, 洗涤13次。 7.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产品的制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制剂为 无菌粉针、 。

12、冻干粉针、 水针。 权利要求书 3/3 页 4 CN 103145734 B 4 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及其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 具体讲, 涉及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及其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头孢呋辛属于第2代广谱头抱菌素类药物, 由葛兰素威康 (现葛兰素史克) 公司开 发成功, 1978年在英国、 爱尔兰、 德国和意大利首先上市, 商品名西力欣 (Zinacef) , 随后在 全球许多国家地区销售。 1987年12月28日通过美国FDA审批, 1988年在美国上市。 由于其疗 效确切, 且具有抗菌谱广、 对肾脏毒性低、 渗透性强、 对 -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 所。

13、以被广泛 应用于对抗敏感菌类引起的多类感染。 目前头孢呋辛已经收入 美国药典32版-NF27 、英 国药典2009年版 、日本药典JP14版 、中国药典2010年版 。 0003 上世纪90年代初, 该药已成为世界畅销抗感染药物。 头孢呋辛是一种杀菌性的第 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素, 可抵抗大多数的 -内酰胺酶, 并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细菌有效。 由于其疗效确切, 且具有抗菌谱广、 对 -内酰胺酶稳定、 对肾脏的毒性很低, 组织 渗透力强, 当脑膜有炎症时, 可通过血脑屏障, 在骨骼、 滑液和眼房水中头孢呋辛的浓度可 超过大多数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等特点, 临床上广泛用于敏感菌引起的。

14、各类感染性 疾病。 但在使用过程中, 头孢呋辛钠普遍存在稳定性差的质量问题。 0004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近年的临床使用非常普遍。 经统计, 从2006年至2011年, 共计 有24个厂家75个品种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说明这个品种的药品质 量不稳定, 需要提高其药品质量。 药品检测不合格的主要指标为: 溶液的颜色不合格, 并且 不合格药品中有关物质及头抱映辛聚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大。 样品溶液的颜色是药品内 在质量的客观表征, 反映药品纯度。 样品的颜色变化通常来源于三个方面: 药物本身的化 学结构, 制备工艺中有色杂质的引入, 药物本身的不稳定降解, 内酞胺类抗生素颜色。

15、变 化通常和其特定的降解途径有关, 抗生素药品多不稳定, 贮藏过程中颜色易加深, 而注射用 头孢呋辛钠是比较敏感的品种。 不合格的样品会使过敏反应、 药物热、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 性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 0005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的药品质量不合格项目集中在溶液的颜色检查项。 在质量检查 中, 经常发现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均符合标准要求而颜色检查为不合格。 通常标准中 规定的有关物质只是指在一定色谱条件下, 某一检测波长(通常为紫外光波长)处的测定结 果, 因此有关物质检查所得的结果并不一定代表样品中含有的所有杂质, 而含量测定项目 由于其限度的相对宽松(一般为90.0110.。

16、0), 因此常常出现样品已经降解, 含量测定 仍然合格的情况。 而溶液的颜色检查法是对有色杂质的综合测定, 正好弥补了现行有关物 质检查方法的不足。 颜色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其检验结果往往与样品中的各种未知杂 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对注射剂进行颜色控制对于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有极为重要的意 义。 0006 为了克服头孢呋辛钠稳定性较差, 溶液易变色的缺陷, 研究开发出了头孢呋辛赖 氨酸, 化学名为: L-2, 6-二氨基己酸(6R, 7R)-7-2-呋喃基(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3-氨基 说明书 1/18 页 5 CN 103145734 B 5 甲酰氧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

17、环4.2.0辛-2-烯-2-甲酸盐, 是一种由头孢呋辛酸 与赖氨酸结合形成的盐, 在水中 (体内) 离子化生成头孢呋辛。 0007 关于头孢呋辛赖氨酸, 已有一些文献和专利的报道, 例如专利ZL201010191440.1, 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结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了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结晶化合物及 其制备方法, 所述化合物的晶型为晶型III。 制备方法为: 将盐酸赖氨酸和碱加入到溶剂中 连续搅拌至反应溶液澄清; 然后再加入头孢呋辛酸, 在-540下连续搅拌至反应溶液 澄清, 再加入溶析剂析出结晶体, 养晶0.53小时, 再经过滤、 洗涤、 干燥后得到产品。 0008 然后现有技术中的头。

18、孢呋辛赖氨酸晶体中的杂质多, 纯度不高, 为此, 特提出本发 明。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化合物。 0010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化合物, 所述头孢呋辛赖氨酸中含有98 99.99wt%的头孢呋辛赖氨酸, 0.012%的反式头孢呋辛酸, 反式头孢呋辛酸的分子式如式I 所示: 0012 0013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 头孢呋辛赖氨酸中含有9999.99wt%的头孢呋辛 赖氨酸, 0.011%的反式头孢呋辛酸; 优选含有99.899.99wt%的头孢呋辛赖氨酸, 0.01 0.2%的反式。

19、头孢呋辛酸; 更优选含有99.9699.99wt%的头孢呋辛赖氨酸, 0.010.04%的 反式头孢呋辛酸。 0014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比旋度为+45 +55 。 0015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0016 (1) 制备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 0017 0018 (2) 制备3-去氨甲酰基-头孢呋辛酸: 0019 说明书 2/18 页 6 CN 103145734 B 6 0020 (3) 制备头孢呋辛酸: 0021 0022 (4) 制备头孢呋辛钠: 0023 0024 (5) 制备头孢呋。

20、辛赖氨酸: 0025 0026 本发明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 在步骤 (1) 中, 采用7-氨基头孢烷酸与SMIFA酰氯 缩合反应制备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 具体步骤包括: 0027 a.制备7-氨基头孢烷酸溶液: 控制溶液体系的温度为05, 在水中加入7-氨基 头孢烷酸, 再加入15%NaOH溶液调节pH值8.59.5, 搅拌至7-氨基头孢烷酸完全溶解; 0028 b.制备SMIFA酰氯; 0029 c.缩合反应: 维持7-氨基头孢烷酸溶液的温度为-26, 将酰氯溶液滴加至7- ACA溶液中, 同时滴加15%NaOH溶液, 调节溶液pH7.07.6; 维持溶液温度在-26下搅拌。

21、2 2.5h, 期间维持溶液的pH为6.57.0; 取缩合反应溶液有机相, 加入冷水, 用15%NaOH溶液 维持溶液pH为6.57.0, 取水相, 得到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的水溶液, 并保持 水溶液的温度为06。 0030 本发明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为: 所述的7-氨基头孢烷酸为晶体, 其X射线衍射曲线 如图14所示, 所述7-氨基头孢烷酸晶体的制备方法为: 称取7-氨基头孢烷酸加入到3050 说明书 3/18 页 7 CN 103145734 B 7 倍重量的水中形成悬浊液, 加入4mol/l的氨水, 搅拌至7-氨基头孢烷酸完全溶解, 溶液的pH 值为6.8; 加入4mol/l。

22、的盐酸和有机溶剂, 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 3: 1的混合溶剂, 所加入有机溶剂的体积为7-氨基头孢烷酸悬浊液体积的23倍; 当pH值为 3.5时, 停止滴加盐酸, 继续加入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加完后, 养晶13小时, 过滤, 洗涤、 真 空干燥得到7-氨基头孢烷酸晶体。 0031 本发明的第六优选技术方案为: 在步骤 (2) 中, 将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 钠脱去乙酰基, 再与酸反应制备成3-去氨甲酰基-头孢呋辛酸, 具体步骤包括: 0032 a.在无水甲醇中加入15%NaOH溶液, 降温至-16-20, 滴加步骤 (1) 得到的3-去 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

23、钠的水溶液; 维持溶液温度为-16-20, 搅拌均匀; 0033 b.在步骤a的溶液中滴加冰醋酸, 水浴升温, 当溶液温度达到510时加入保险 粉、 乙二胺四乙酸, 继续搅拌, 加入二氯甲烷, 调节溶液的pH值为56; 0034 c.滴加16%HCl溶液, 调节溶液pH值为2.32.5, 然后继续搅拌, 降温至15, 搅 拌; 0035 d.过滤, 分别用冷水、 二氯甲烷清洗, 真空干燥, 得到去氨甲酰头孢呋辛酸。 0036 本发明的第七优选技术方案为: 在步骤 (3) 中, 采用3-去氨甲酰基-头孢呋辛酸与 CSI反应制备成头孢呋辛酸, 具体步骤包括: 0037 a.将无水四氢呋喃降温至14。

24、, 充氮条件下加入步骤 (2) 得到的去氨甲酰头孢 呋辛酸, 搅拌至完全溶解; 0038 b.将溶液降温至-60-80, 滴加氯磺酰异氰酸酯, 控制溶液温度为-50-45; 0039 c.-50-45条件下边搅拌边滴加冷水, 维持溶液温度05下搅拌; 0040 d.加入354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1.4%NaHCO3溶液, 调节溶液pH值为6.5 7.0; 0041 e.继续搅拌加入乙酸乙酯, 调节水相的pH为6.36.5; 0042 f.水浴升温至20, 滴加30%HCl溶液调节水相pH为2.32.5; 0043 g.去有机相, 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后与有机相合并; 0044 h.加入活性炭脱。

25、色, 过滤; 0045 i.将得到的滤液用四氢呋喃和乙酸乙酯1: 1体积比混合溶液洗涤13次、 乙酸乙 酯洗涤13次, 滤液及洗液一并转移至反应瓶中, 并降温至510, 真空干燥, 得到头孢呋 辛酸。 0046 本发明的第八优选技术方案为: 在步骤 (4) 中, 在头孢呋辛酸溶液中加入异辛酸钠 的乙醇溶液, 维持溶液温度为20, 加毕, 继续搅拌; 过滤、 洗涤、 抽干, 得头孢呋辛钠。 0047 本发明的第九优选技术方案为: 在步骤 (5) 中, 将头孢呋辛钠与酸反应制备得到头 孢呋辛酸, 然后与盐酸赖氨酸反应, 得到头孢呋辛赖氨酸后养晶、 析晶得到头孢呋辛赖氨酸 晶体, 具体步骤包括: 0。

26、048 (1) 制备头孢呋辛钠: 0049 a.在步骤 (4) 制备得到的头孢呋辛钠湿品中加入丙酮和水, 滴加30%HCl溶液调节 pH值2.02.5; 加入活性炭脱色, 过滤, 洗涤, 减压蒸馏浓缩, 结晶, 得头孢呋辛酸; 0050 b.在水中加入盐酸赖氨酸和三乙胺, 搅拌至完全溶解; 0051 c.取异丙醇、 注射用水体积比为2: 1, 降温至-10-5, 加入头孢呋辛酸、 针用活 说明书 4/18 页 8 CN 103145734 B 8 性炭, 搅拌均匀, 制得混悬液; 0052 d.在温度-10-5条件下, 将步骤b的无色溶液加入到步骤c的混悬液中, 边加边 搅拌, 得到含黑色活性。

27、炭的溶液; 0053 e.无菌过滤、 养晶、 析晶、 抽滤、 洗涤、 真空干燥, 得到头孢呋辛赖氨酸晶体。 0054 本发明的第十优选技术方案为: 将步骤d得到的溶液过滤后, 边搅拌边加入-10- 5异丙醇, 在-10-5条件下搅拌养晶13小时; 再加入-10-5异丙醇搅拌析晶13 小时; 加入异丙醇时的搅拌速度为120180转/分钟, 优选120转/分钟; 搅拌养晶和搅拌析 晶时的搅拌速度为3090转/分钟, 优选60转/分钟。 0055 本发明的第十一优选技术方案为: 在步骤e中, 所述的洗涤步骤为, 将抽滤得到的 晶体加入-10-5混合洗液, 所述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5:4:1的丙酮、 乙。

28、醇和水, 洗涤13 次。 0056 本发明的第十二优选技术方案为: , 所述的制剂为无菌粉针、 冻干粉针、 水针。 所述 的无菌粉针为直接分装得到的无菌粉针。 0057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0058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孢呋辛赖氨酸化合物, 所述头孢呋辛赖氨酸中含有99.96 99.99wt%的头孢呋辛赖氨酸, 0.010.04%的反式头孢呋辛酸, 反式头孢呋辛酸的分子式如 式I所示: 0059 0060 本发明的头孢呋辛赖氨酸化合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 味苦; 略有引 湿性。 在水中易溶, 水中的溶解度为0.42g/ml (20) 。 本发明的化合物纯度高。

29、, 可达到 99.96%以上, 仅含有微量的反式头孢呋辛酸; 并且经稳定性试验证实, 本发明得到的头孢呋 辛赖氨酸的稳定性很强, 高于现有技术, 杂质含量和聚合物含量均低于现有技术的头孢呋 辛赖氨酸, 非常适用于临床应用。 0061 本发明的头孢呋辛赖氨酸化合物可制备成无菌粉针、 冻干粉针或水针等注射剂, 并优选制备成无菌粉针。 本发明的无菌分装粉针制剂可制备成0.25g、 0.75g、 1.5g三个规 格, 以应用于不同的临床需要。 本发明的头孢呋辛赖氨酸制剂中还可以添加稳定剂、 防腐剂 或抗氧化剂等, 从而进一步改善该制剂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62 图1: 头孢呋辛赖氨酸的差热分析 (。

30、DSC) 图; 0063 图2: 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热重分析 (TGA) 图; 0064 图3: 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 0065 图4: 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红外光谱图; 0066 图5: 头孢呋辛赖氨酸的1H-NMR核磁共振氢谱; 说明书 5/18 页 9 CN 103145734 B 9 0067 图6: 头孢呋辛赖氨酸的13C-NMR核磁共振碳谱图; 0068 图7: 头孢呋辛赖氨酸的正离子质谱图; 0069 图8: 头孢呋辛赖氨酸的负离子质谱图; 0070 图9: 头孢呋辛赖氨酸的高分辨质谱图; 0071 图10: 头孢呋辛赖氨酸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 0072 图11: 头孢呋。

31、辛赖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0073 图12: 反式头孢呋辛酸的1HNMR核磁共振氢谱图; 0074 图13: 反式头孢呋辛酸的高分辨质谱图; 0075 图14: 7-氨基头孢烷酸晶体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 0076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进一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 并不对本发明的内容构 成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77 实施例13-去氨甲酰基-乙酰基-头孢呋辛钠的制备: 0078 0079 (1) 制备7-氨基头孢烷酸晶体: 0080 a-1.称取7-氨基头孢烷酸加入到30倍重量的水中形成悬浊液, 加入4mol/l的氨 水, 搅拌至7-氨基头孢烷酸完全溶解, 溶液的pH值为6.8; 00。

32、81 a-2.加入4mol/l的盐酸和有机溶剂, 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 2: 1的混合溶剂, 所加入有机溶剂的体积为7-氨基头孢烷酸悬浊液体积的2倍; 当pH值为3.5 时, 停止滴加盐酸, 继续加入有机溶剂; 0082 a-3.有机溶剂加完后, 养晶2小时, 过滤, 洗涤、 真空干燥得到7-氨基头孢烷酸晶 体。 其X射线衍射曲线如图14所示; 0083 (2) 7-ACA溶液的制备 0084 b-1.反应瓶中加入64ml水, 搅拌下水浴冷却至0-2; 0085 b-2.往反应瓶中加入7-ACA15.01g, 用5ml水洗涤反应瓶口及内壁; 0086 b-3.快速搅拌下加入N。

33、aOH溶液 (15%) 16ml, NaOH溶液滴加过程中控制溶液温度不 超过5, 确认7-ACA完全溶解。 0087 (3) SMIFA酰氯的制备 0088 c-1.反应瓶中加入110ml二氯甲烷, 快速搅拌下加入PCl5细粉15.41g, 然后水浴升 温至30, 搅拌至全溶; 0089 c-2.将溶液降温至-25; 0090 c-3.维持温度在-12以下滴加DMA22.6ml; 加毕, 降温至-25; 0091 c-4.在充氮、 快速搅拌下加入呋喃铵盐 (SMIFA) 12.41g, 控制溶液温度在-12- 15继续搅拌1小时, 然后降温至-20; 说明书 6/18 页 10 CN 103。

34、145734 B 10 0092 c-5.加入2水55ml, 维持溶液温度在01, 搅拌10分钟后, 停止搅拌, 静置分 层; 0093 c-6.转移有机相, 降温至0, 弃去水相; 0094 c-7.有机相用2冷水洗涤2次, 将溶液降温至-5, 备用。 0095 (4) 缩合反应 0096 d-1.维持溶液温度在-26下, 将酰氯溶液滴加至7-ACA溶液中, 同时向反应液 中滴加NaOH溶液 (15%) , 以维持溶液pH在7.07.6; 0097 d-2.维持溶液温度在-26下搅拌2.5h, 期间溶液pH维持在6.57.0, 用HPLC监 测, 7-ACA应小于2%; 0098 d-3.静。

35、置分层, 转移有机相, 加入2冷水12ml, 快速搅拌5分钟, 期间可用NaOH溶 液 (15%) 维持溶液pH在6.57.0; 0099 d-4.静置分层, 弃去有机相; 水相合并, 并保持溶液温度低于6, 备用。 收率为 65.5%。 0100 实施例2 3-去氨甲酰头孢呋辛酸的制备 0101 0102 a.量取甲醇32ml, NaOH溶液 (15%) 18ml, 搅拌下降温至-16-20, 维持在该温度 下, 滴加入缩合溶液及2水6ml; 加毕, 在维持该溶液温度为-16-20条件下, 搅拌15 20分钟; 0103 b.滴加入冰醋酸5.4ml, 水浴升温, 当溶液温度达到510时加入保。

36、险粉、 乙二胺 四乙酸 (EDTA) 各0.10g, 继续搅拌, 然后加入二氯甲烷75ml, 此时, 温度将有所上升, 溶液的 pH值在56之间; 0104 c.滴加入HCl溶液 (16%) 26ml, 调溶液pH值至2.0, 然后继续搅拌30分钟, 降温至5 , 维持搅拌30分钟; 0105 d.过滤, 用2水洗涤3次、 二氯甲烷洗涤2次、 抽干, 45下真空干燥5小时, 至水分 低于0.5%, 得3-去氨甲酰头孢呋辛酸。 收率80.6%。 0106 实施例3.头孢呋辛酸的制备 0107 0108 a.在反应瓶中加入无水四氢呋喃85ml, 降温至14, 充氮条件下加入去氨甲酰 头孢呋辛, 搅。

37、拌至完全溶解; 0109 b.将溶液降温至-70, 继续降温的情况下, 滴加入氯磺酰异氰酸酯 (CSI) 5.2ml; 加毕, 溶液温度不超过-50-45; 说明书 7/18 页 11 CN 103145734 B 11 0110 c.-50-45下快速搅拌30分钟, 滴加入2水18ml, 维持溶液温度在05, 继 续搅拌10分钟; 0111 d.反应瓶中加入NaHCO3溶液(NaHCO318.00g+纯水140ml升温至3540下搅拌溶 解), 调节溶液pH值在6.57.0之间; 0112 e.搅拌10分钟后, 加入乙酸乙酯72ml, 充分搅拌, 水相pH 6; 0113 f.水浴升温至20。

38、, 滴加入30%HCl溶液调节水相pH为2.0; 加毕, 搅拌10分钟; 0114 g.分层, 水相分离出来后用乙酸乙酯35ml萃取, 上相乙酸乙酯相与前面的有机相 合并, 将水相弃去; 0115 h.加入活性炭1.82g, 搅拌脱色15分钟; 0116 i.过滤, 分别用混合溶媒: 四氢呋喃/乙酸乙酯1: 1各20ml、 乙酸乙酯20ml洗 涤, 滤液及洗液一并转移至反应瓶中, 并降温至510, 真空干燥, 得到头孢呋辛酸。 收率 为70.5%。 0117 实施例4.头孢呋辛钠的制备 0118 0119 a.将异辛酸钠溶液 (异辛酸钠7.50g+乙醇43ml在40下搅拌至完全溶解) 在15 。

39、20分钟内滴加入反应瓶, 期间溶液温度维持在20, 加毕, 继续搅拌2小时; 0120 b.过滤, 用丙酮42ml洗涤2次、 抽干, 得头孢呋辛钠。 收率为88.5%。 0121 实施例5.头孢呋辛赖氨酸的制备 0122 0123 (1)制备头孢呋辛钠: 0124 a 在反应瓶中, 加入头孢呋辛钠湿品、 丙酮160ml、 水5 8ml, 滴加入HCl溶液(30) 调节pH值至2.0; 0125 b.加入活性炭1.81g, 搅拌脱色20分钟; 0126 c.过滤, 用18ml含水5的丙酮洗涤, 滤液及洗液一并转移至一洁净的500ml的反 应瓶中; 0127 d 在水浴温度为40的条件下对反应瓶中。

40、溶液进行抽真空蒸馏浓缩至总体积约 说明书 8/18 页 12 CN 103145734 B 12 120ml; 0128 e 在2030分钟内滴加入二氯甲烷120ml, 在二氯甲烷加入过程中, 将有沉淀出 现; 将结晶液冷却至5, 继续缓慢搅拌4小时; 0129 f.过滤, 用二氯甲烷30ml2洗涤、 抽干, 湿品在50下真空干燥至水分小于1, 得头孢呋辛酸15 97g。 收率68 3。 0130 (2)合成头孢呋辛赖氨酸 0131 按顺序加入, 边加边搅拌。 0132 注射用水 23.0mL 0133 盐酸赖氨酸4 31g 0134 三乙胺(缓缓加入)3 3mL 0135 合成头孢呋辛赖氨酸。

41、: 0136 a 量取异丙醇20mL、 注射用水10mL, 混匀, 降温至-10-5 C, 加入头孢呋辛酸10g、 针用活性炭1g, 搅拌均匀, 制得混悬液; 将上述澄清无色溶液缓缓加入到该混悬液中, 边加 边搅拌, 反应30分钟, 得到含黑色活性炭的澄清溶液, 温度控制在-10-5; 0137 b 无菌过滤: 二级过滤, 第1级0 45 m, 第2级0 22 m, 温度控制在-10-5; 0138 c.养晶: 将经过过滤的无菌溶液置入结晶罐中, 搅拌速度: 120rpm, 边加边搅拌, 缓 缓加入-10-5异丙醇约60mL, 待溶液变浑浊, 停止加入异丙醇, 搅拌60rpm养晶1小时; 温 。

42、度控制在-10-5; 0139 d.析晶: 将经过过滤的-10-5异丙醇600ml置入结晶罐中, 搅拌速度: 120rpm, 边加边搅拌, 加完异丙醇后, 60rpm搅拌析晶1小时; 温度控制在-10-5; 0140 e.抽滤、 洗涤: 将结晶液抽滤至无明显液体流出, 加入-10-5混合洗液 (丙酮: 乙醇: 水体积比为75:20:5) , 洗涤3次, 每次浸泡20分钟, 真空抽滤; 第4次洗涤采用通过三级 过滤系统的-10-5丙酮, 浸泡20分钟, 真空抽滤; 温度控制在-10-5。 0141 f.真空干燥: 首先上吹干氮气、 下部抽真空2小时, 然后关闭下真空, 开始抽上真 空, 至极限真。

43、空-0.1mp, 然后升温至40, 真空干燥, 每2小时充热干氮气, 挤出残留溶剂, 至 水分3.0%, 过30目筛, 二次充氮气铝桶包装, 密闭干燥处保存。 得到头孢呋辛赖氨酸。 收率 为86.3%。 0142 实施例6: 结构确证 0143 取实施例5制备的头孢呋辛赖氨酸的1个批次, 进行如下鉴定试验: 0144 1 结构 0145 1.1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结构解析 0146 结构确证用样品: 头孢呋辛赖氨酸 0147 批号: 20100301 0148 精制方法: 取原料药20g, 溶于40ml2纯化水中, 加入异丙醇至出现微量乳光, 静 置于-18冰箱冷冻室内析晶, 3小时后取出, 过滤。

44、, 200ml丙酮: 乙醇: 水 (75:20:5, v: v: v) 洗 涤, 重复3次, 然后用200ml丙酮洗涤, 真空干燥, 即得。 0149 采用质谱、 高分辨质谱、 核磁氢谱、 核磁碳谱、 红外、 紫外、 X射线衍射、 差热分析、 热 重分析等方法对样品进行结构确证, 证实了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结构。 0150 头孢呋辛赖氨酸结构解析见表1。 说明书 9/18 页 13 CN 103145734 B 13 0151 头孢呋辛赖氨酸结构式如下: 0152 0153 分子式: C16H16N4O8SC6H14N2O2 0154 分子量: 570.57 0155 表1: 头孢呋辛赖氨酸结构解。

45、析 0156 0157 说明书 10/18 页 14 CN 103145734 B 14 0158 1.2头孢呋辛赖氨酸的结构解析图谱 0159 1.2.1差热分析 0160 如图1所示, 头孢呋辛赖氨酸以每分钟10升温进行差热分析, 显示头孢呋辛赖氨 酸在173178分解。 0161 1.2.2热重分析 0162 如图2所示, 头孢呋辛赖氨酸以每分钟升温5进行热重分析, 在70.7691.09 , 失重2.342%, 显示头孢呋辛赖氨酸含有微量吸附水, 不含结晶水, 在172.37179.15 分解。 0163 1.2.3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0164 检测仪器: 岛津UV-2401紫外可见分光。

46、光度计; 检测条件: H2O为溶剂, 测试结果如 图3所示。 0165 1.2.4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0166 检测仪器: 岛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SHIMADZUFTIR-8400; 检测条件: KBr压 片, 所得谱图如图4所示: 0167 1.2.5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0168 检测仪器: 超导核磁共振波普仪, BrukerAvance400; 检测条件: D2O为溶剂。 图5为 头孢呋辛赖氨酸的1H-NMR核磁共振氢谱, 图6为头孢呋辛赖氨酸的13C-NMR核磁共振碳谱图。 0169 1.2.6质谱分析 0170 检测仪器: Brukeresquire2000质谱仪; 检测条件: 采用。

47、电喷雾电离(ESI)方式检 测。 其正离子质谱图如图7所示, 负离子质谱图如图8所示。 0171 1.2.7高分辨质谱分析 0172 检测仪器: microOTOF-Q125, 检测条件: 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方式, 正离子检测。 高分辨质谱图如图9所示。 0173 1.2.8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0174 检测仪器: D/max-3AX射线衍射仪; 检测条件: Cu靶K 1射线, 电压35KV, 电流25mA, 发射狭缝1 , 防散射狭缝1 , 接收狭缝0.3mm, 2 范围2 -50 ; 检测依据: 转靶多晶体X射线衍 射方法通则JY/T009-1996。 0175 X-射线粉末衍射分。

48、析表明, 本品在2 范围5 35 有较明显的特征衍射峰, 显示较 确定的衍射谱图, 如图10所示, 表明本品为结晶性粉末。 说明书 11/18 页 15 CN 103145734 B 15 0176 实施例7: 杂质分析 0177 对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头孢呋辛赖氨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 进行杂质分析, 精高效 液相色谱图 (图11) 所示, 本发明制备的头孢呋辛赖氨酸中含有1种杂质, 为杂质1。 0178 具体色谱条件: 0179 以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以pH3.4醋酸盐缓冲液(取醋酸钠0.68g, 冰醋酸 5.8g, 加水稀释成1000ml, 用冰醋酸调节pH3.4)为流动相A, 以。

49、乙腈为流动相B, 流速为每分 钟1.5ml, 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273nm; 柱温为30。 0180 表2: 洗脱条件 0181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95 5 40 80 20 50 60 40 51 95 5 55 95 5 0182 杂质经结构确认为: 杂质为反式头孢呋辛酸, 具体如表3所示: 0183 表3: 杂质和主峰 (头孢呋辛) 在高效液相色谱图中的保留时间、 色谱峰面积百分 比: 0184 0185 一、 反式头孢呋辛酸的结构解析 0186 杂质1为反式头孢呋辛酸, 分子量424.4, 化学名: (6R, 7R)-7-(E)2-呋喃基(甲氧 亚氨基)乙酰氨基-3-氨基甲酰氧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2-甲 酸。 杂质3结构解析见表4, 结构式如下: 0187 0188 表4: 反式头孢呋辛酸结构解析 0189 说明书 12/18 页 16 CN 103145734 B 16 0190 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0191 检测仪器: 超导核磁共振波普仪, BrukerAvance400; 检测条件: D2O为溶剂。 图11 为1H-NMR核磁共振氢谱, 图12为13C-NMR核磁共振碳谱图。 0192 2.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