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菱形汽车.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883879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28286.7

申请日:

2000.12.15

公开号:

CN1293134A

公开日:

2001.05.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12.15

IPC分类号:

B62D61/02; B62D7/00; B60K5/00

主分类号:

B62D61/02; B62D7/00; B60K5/00

申请人:

钟志华;

发明人:

钟志华

地址:

410082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亚军;李丕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类菱形汽车,其四个车轮呈菱形布置,前、后轴各装一车轮,且该二车轮为转向轮;中轴左、右各装一车轮,且该二车轮为驱动轮;底盘总成中的转向机构分别联接前、后轮的转向架,且该前、后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发动机总成装设于底盘的中部,车身呈流线型的类菱形。本发明提供一种新概念结构与造型的汽车品种,它对碰撞的缓冲吸能性能更强,对车内乘员的安全保护性能更高,转弯半径小,操作灵活,减轻重量,外形流畅美观,空气动力学性能好,节省能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类菱形汽车,包括车身总成、底盘总成、发动机总成、电器总成, 其特征在于: A.底盘总成中的四个车轮呈菱形布置,前、后轴各装一车轮,且该二车 轮为转向轮,中轴左、右各装一车轮,且该二车轮为驱动轮; B.底盘总成中的转向机构分别联接前、后轮的转向架,且该前、后轮的 转动方向相反; C.发动机总成装设于底盘的中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菱形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车架(7)呈菱形,它由前后两个横框(701)、(702)和中部纵框 (703)固接成“工”字形,该前、后横框各有弧形外伸梁(704)、(705); 所述底盘总成中的转向机构的结构为:前后轮(1)、(14)通过减振器(2)、 (13)与转向架(3)、(11)连接,转向架通过销轴(39)、(40)与车架(7)连接, 前后转向架(3)、(11)左右各有一铰接转向拉杆(4)、(15)、(12)、(22),前 转向架的左铰接转向拉杆(15)通过柔性钢丝绳(10)与后转向架的右铰接转 向拉杆(12)连接,前转向架的右铰接转向拉杆(4)通过柔性钢丝绳(5)与后转 向架的左铰接转向拉杆(22)连接,柔性钢丝绳(10)与“L”型的杠杆(6)固 定,“L”型杠杆(6)的另一端与直齿条(16)的一端通过滑道连接,直齿条(16) 与直齿轮(17)啮合,该直齿轮(17)固定在方向盘(19)的轴杆(18)上; 所述发动机总成(26)装设于车架(7)的中部纵框(703)上,该发动机总成 通过万向节(27)、(29)和半轴(28)连接左车轮(21),通过万向节(23)、(25) 和半轴(24)连接右车轮(9),该车轮(21)、(9)的轮架(43)固定于左、右摆臂 (20)、(8),该二摆臂另端各铰接于转轴(801),该轮架(43)铰接套有弹簧(37) 的阻尼器(38),该阻尼器另端铰接于车架(7),所述车轮(21)、(9)位于车架 (7)的“工”字形框架的间隔中。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菱形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呈前后对称的流线形的中间宽、两端圆弧状的类菱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菱形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内前排座椅朝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同,后排座椅朝向与汽车前 进方向相反。

说明书


类菱形汽车

    本发明涉及汽车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概念结构与造型的类菱形汽车。

    汽车特别是轿车的发展经历了构造从简单到复杂,性能日臻完善,安全、舒适程度越来越高的过程,但讫今为止,汽车按车轮的布局分类只有过三轮汽车和四轮汽车两类,前者的前轴装单轮,后轴装左、右轮,后者的前、后轴上各装有左、右轮。汽车发动机也只有前置和后置两种,这种传统造型布局的汽车有其优点,目前发动机前置的四轮汽车为轿车的主要车型。这种车型经多年发展改进,继续提高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也无多大余地。为了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改进外观,需要开发新概念结构与造型的汽车,增加汽车的新品种。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增加新概念结构与造型汽车的品种,提供一种类菱形汽车,其对碰撞的缓冲吸能性能更强,对车内乘员的安全保护性能更高,转弯半径小,操作灵活,减轻重量,外形流畅美观,空气动力学性能好,节省能源。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类菱形汽车,包括车身总成、底盘总成、发动机总成、电器总成,其特征在于:

    A.底盘总成中的四个车轮呈菱形布置,前、后轴各装一车轮,且该二车轮为转向轮,中轴左、右各装一车轮,且该二车轮为驱动轮;

    B.底盘总成中的转向机构分别联接前、后轮地转向架,且该前、后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C.发动机总成装设于底盘的中部。

    所述底盘车架呈菱形,它由前后两个横框和中部纵框固接成“工”字形,该前、后横框各有弧形外伸梁;

    所述底盘总成中的转向机构的结构为:前后轮通过减振器与转向架连接,转向架通过销轴与车架连接,前后转向架左右各有一铰接转向拉杆,前转向架的左铰接转向拉杆通过柔性钢丝绳与后转向架的右铰接转向拉杆连接,前转向架的右铰接转向拉杆通过柔性钢丝绳与后转向架的左铰接转向拉杆连接,柔性钢丝绳与“L”型的杠杆固定,“L”型杠杆的另一端与直齿条的一端通过滑道连接,直齿条与直齿轮啮合,该直齿轮固定在方向盘的轴杆上;

    所述发动机总成装设于车架的中部纵框上,该发动机总成通过万向节和半轴连接左车轮,通过万向节和半轴连接右车轮,该车轮的轮架固定于左、右摆臂,该二摆臂另端各铰接于转轴,该轮架铰接套有弹簧的阻尼器,该阻尼器另端铰接于车架,所述车轮位于车架的“工”字形框架的间隔中。

    所述车身呈前后对称的流线形的中间宽、两端圆弧状的类菱形。

    所述车身内前排座椅朝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同,后排座椅朝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

    本发明有以下积极有益的效果:

    1.本发明将汽车的四个轮子按前后各一个、中间两个布置,四个轮子呈菱形布置,且车架(底盘部分)也呈菱形,其碰撞安全性能必比普通的四轮汽车得到本质上的改进,即正面碰撞时,前轮首先接触被碰物体,起到缓冲作用,同时由于车架的菱形特征,同类车辆相撞时,车体会发生偏转,从而减小碰撞剧烈程度,又由于发动机总成位于中部,前后的缓冲区增加,有利于对乘员的保护;

    2.由于中间有发动机总成和左右两个轮胎,发生侧面碰撞和汽车翻滚时,汽车对乘员的保护性能大大改善;

    3.由于后排座椅朝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发生正面碰撞时,后排座乘员无须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保护,只需考虑防乘员颈部损伤的座椅靠枕安全措施;

    4.车身采用具有很好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流线型设计,有利于降低空气阻力,从而降低能耗,同时也可改善高速行驶稳定性;

    5.车轮菱形布置,转弯半径小,操作灵活;

    6.发动机总成中置结构可以很紧凑,便于减轻重量;

    7.可以设计成前、后左右对称形状,结构新颖,外形美观。

    现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附图编号:

    1.前轮          2.减振器       3.转向架

    4.转向拉杆      5.钢丝绳       6.杠杆

    7.车架

    701.横框        702.横框       703.纵框

    704.外伸弧梁    705.外伸弧梁

    8.纵摆臂        801.转轴

    9.中轮右侧

    10.钢丝绳       11.转向架      12.转向拉杆

    13.减振器       14.后轮        15.转向拉杆

    16.直齿条       17.直齿轮      18.轴杆

    19.方向盘       20.纵摆杆      21.左侧中轮

    22.转向拉杆     23.万向节      24.半轴

    25.万向节       26.发动机总成  27.万向节

    28.半轴         29.万向节      30.前挡风玻璃

    31.侧视车身外轮廓    32.前车门          33.前排座位

    34.后排座位          35.后车门          36.后窗玻璃

    37.弹簧              38.阻尼器          39.销轴

    40,销轴              41.俯视车身外轮廓  42.前视车身外轮廓

    43.轮架(制动鼓)

    请参照图1、图2、图3,本发明是一种类菱形汽车,包括车身总成、底盘总成(包括转向器及悬架装置等)、发动机总成和电器总成。

    其四个车轮呈菱形布置,前、后轴各装一车轮,且该二车轮为转向轮,中轴左、右各装一车轮,且该二车轮为驱动轮:

    底盘总成中的转向机构分别联接前、后轮的转向架,且该前、后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发动机总成装设于底盘的中部。

    所述底盘车架7呈菱形,它由前后两个横框701、702和中部纵框703固接成“工”字形,该前、后横框各有弧形外伸梁704、705;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四个车轮,呈如图2所示的菱形布置,即前后各一车轮,中间两个车轮,前车轮1和后车轮14除起支承作用外,还起转向作用,中间两个车轮9和21起支承和驱动作用,发动机总成26位于车的中部,动力输出通过万向节27、29和半轴28传入左驱动轮,通过万向节23、25和半轴24传入右驱动轮,左右驱动轮通过纵摆臂8、20(也可用横摆臂)与车架连接,弹簧37和阻尼器38一端与车架7铰接,另一端与悬架摆臂8铰接。

    前、后轮1、14通过减振器2、13与转向架3、11连接,转向架通过销轴39、40与车架7连接,前后转向架3、11左右各有一铰接转向拉杆4、15、12、22,前转向架的左铰接转向拉杆15通过柔性钢丝绳10与后转向架的右铰接转向拉杆12连接,而前转向架的右铰接转向拉杆4则通过柔性钢丝绳5与后转向架的左铰接转向拉杆22连接,柔性钢丝绳10与“L”型的杠杆6固定,“L”型杠杆6的另一端与直齿条16的一端通过滑道连接,直齿条16与直齿轮17啮合,而直齿轮17则固定在方向盘19的轴杆18上,方向盘左右转动时,通过齿轮17带动齿条16作往复运动,从而带动“L”型杠杆6作摆动,“L”型杠杆6带动柔性钢丝绳10作往复运动,从而通过拉杆15、12带动转向架转动,使前、后轮作同步而反向的转动。

    本发明的新概念车的外形具有很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流线型设计,其俯视外形图如图2中的双点画线41,正视外形图如图1中的双点画线31,前视图外形如图3中的双点画线42,后排座位34朝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

类菱形汽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类菱形汽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类菱形汽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类菱形汽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菱形汽车.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类菱形汽车,其四个车轮呈菱形布置,前、后轴各装一车轮,且该二车轮为转向轮;中轴左、右各装一车轮,且该二车轮为驱动轮;底盘总成中的转向机构分别联接前、后轮的转向架,且该前、后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发动机总成装设于底盘的中部,车身呈流线型的类菱形。本发明提供一种新概念结构与造型的汽车品种,它对碰撞的缓冲吸能性能更强,对车内乘员的安全保护性能更高,转弯半径小,操作灵活,减轻重量,外形流畅美观,空气动力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