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纱装置.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883856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4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05296.1

申请日:

2001.02.02

公开号:

CN1306107A

公开日:

2001.08.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10.29|||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1.2.2

IPC分类号:

D04B15/38

主分类号:

D04B15/38

申请人:

慈溪市太阳纺织器材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信棣; 陈军捷; 陆炳康

地址:

315301浙江省慈溪市北二环西路1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刘赛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送纱装置,包括分设在壳体两侧的电机和储纱轮,调节纱线出纱张力的张力环,出纱支架、进纱探杆及进纱阻尼元件,以及由调节杆进行储纱量大小调节机构,同时壳体正面下端设计成与压纱环下端平齐的延伸段。本装置使储纱轮的运转不受电机重量影响,使其启动快,速度高,最高转速达2900转/分以上,送纱速度750米/分以上,既能满足不规则、间歇性纱线消耗的送纱要求,又能避免储纱轮与壳体间形成缝隙及纱线缠绕的缺陷,保证织机正常运转,还具有结构简单、经济性、实用性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送纱装置,有一个可与织机固定的壳体(1),壳体上设有电机(3)、 由电机驱动旋转的储纱轮(10),内置轴承的压纱环(11)安装在壳体上与储纱轮 同步旋转,调节纱线出纱张力的张力环(12)套装在储纱轮上,壳体上还设有带 出纱瓷眼(13)的出纱支架(14)、进纱探杆(8)及进纱阻尼元件,壳体内还设有 由调节杆(2)实现储纱量大小调节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3)固定 在壳体一侧,电机轴从壳体另一侧伸出,储纱轮(10)固定在壳体另一侧的电 机轴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正面下端有一 延伸段(15),该延伸段与压纱环(11)的下端平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纱量大小调节机构 包括设在壳体上的调节杆(2),该调节杆与设在壳体内的调节块(19)相连,而 调节块可在与壳体固定的调节块底座(20)之滑动槽内滑移,拉簧(18)连接在张 力杆(17)和调节块(19)之间,张力杆同时与微动开关(16)的触点相抵触。

说明书


送纱装置

    本发明涉及送纱装置,尤其是一种供应不规则、间歇性纱线消耗的送纱装置。

    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纺织机械如剑杆织机、提花圆机、织袜机等都必须配备供应不规则,间歇性纱线消耗的送纱装置,以适应布面花纹图案的编织及布面张力差异等因素对纱线供给的需求。传统的纯机械式的送纱装置无法满足此类织机的送纱要求,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87100370A“织机的贮线和供线装置”、CN2122154U“储存式积极输纱器”,它们是一种依靠外力来带动储纱轮的装置,自身无独立的动力源,仅适用于定长供纱。公开号CN85106977A“纱线存储和喂纱装置”,包含一个用以卷绕纱线并能实现变频调速的传动机械,利用检测元件对检测信号进行模糊辨识抽纱速度的检测器。此装置虽然能满足不规则、间歇性纱线的供给,但其结构十分复杂,电气控制采用变频调速,造价十分昂贵,很难普及应用,缺乏经济性。目前市场上较普及的送纱装置是将电机直接安装在储纱轮中,增加了储纱轮的重量,使它起动迟缓,转速减慢,电机地转速只能达到1500转/分,送纱速度低于400米/分,以致仅局限于低速送纱,这是缺陷之一;另外,由于进纱口、壳体和储纱轮之间的相对位置设计不当,使储纱轮与壳体之间留有缝隙,当送纱装置运转时,经常发生纱线通过此缝隙而缠绕在电机轴上,使送纱装置堵阻运转,织机不得不停下来,待清理完堵阻在轴上的纱线后,才能使织机继续启动运转,这样既费时又费力。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增加成本又能提高送纱速度的送纱装置为第一目的;同时提供一种避免纱线缠绕在电机轴上、确保织机正常运转的送纱装置为第二目的。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由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送纱装置,有一个可与织机固定的壳体,壳体上设有电机、由电机驱动旋转的储纱轮,内置轴承的压纱环安装在壳体上与储纱轮同步旋转,调节纱线出纱张力的张力环套装在储纱轮上,壳体上还设有带出纱瓷眼的出纱支架、进纱探杆及进纱阻尼元件,壳体内还设有由调节杆实现储纱量大小调节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固定在壳体一侧,电机轴从壳体另一侧伸出,储纱轮固定在壳体另一侧的电机轴上。

    所述的壳体正面下端有一延伸段,该延伸段与压纱环的下端平齐。

    本发明首先改进了电机与储纱轮的位置设计,使储纱轮的运转不受电机重量影响,故起动迅速,转速提高,最高转速可达2900转/分,送纱速度可达750米/分以上,满足了不规则、间歇性纱线消耗的送纱要求;其次,采用了壳体延伸段与压纱环下端平齐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储纱轮与壳体之间形成缝隙导致纱线缠绕电机轴的缺陷,克服了费时费力的纱线堵阻清理工作,保证织机正常运转;本装置结构简单,不增加成本,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卸去电机后的储纱最大小调节机构。

    下面将结合上述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作一详细说明。

    参见图1-3,送纱装置有一个可与织机机架固定的壳体(1),壳体一侧固定一电机(3),电机采用内转子、外定子的三相异步结构,具体可以将电机组装后用螺栓固定于壳体上,或将电机盖或电机壳与壳体连成一体,然后再固定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电机轴通过壳体从另一侧伸出,储纱轮(10)固定在电机轴上由电机驱动旋转,储纱轮在电机轴上的固定可通过固定套或挡圈,再用螺栓固紧,亦可直接用螺栓固紧在电机轴上,电机通过电机轴带动储纱轮旋转达到储存纱线的功能。内置向心球轴承的压纱环(11)安装在壳体上与储纱轮同步旋转,压纱环内的向心球轴承内圈为轴承支承件,压纱环就铆接在轴承支承件上,用来控制电器开关。调节纱线出纱张力的张力环(12)套装在储纱轮上,壳体上还设有带出纱瓷眼(13)的出纱支架(14)、进纱探杆(8)及进纱阻尼元件,进纱阻尼元件包括引纱板(4)、进纱板(5)、夹纱板(6)、进纱瓷眼(7)、(9)等等。

    同时,在壳体正面的下端设计成延伸段(15),该延伸段与压纱环(11)的下端平齐,消除了缝隙,以免在储纱过程纱线进入缠绕在电机轴上而导致织机不得不停机清理纱线的麻烦。

    当纱线在储纱轮上储存到一定量时,纱圈会推动安装在壳体上的压纱环,被推动的压纱环通过张力杆断开触点,送纱装置便停止转动,储纱轮亦停止储纱。

    壳体内还设有实现储纱量大小调节的调节机构,该机构包括设在壳体上可手动调节的调节杆(2),该调节杆与设在壳体内的调节块(19)相连,而调节块可在与壳体固定的调节块底座(20)之滑动槽内滑移,拉簧(18)连接在张力杆(17)和调节块(19)之间,张力杆同时与微动开关(16)的触点相抵触。

    调节储纱轮储纱量时,在张力杆上可预置一个拉力,即设置一个初始张力,初始张力与储纱轮纱线缠绕时的推力是相对的,这样可以确保一定的储纱量。初始拉力是由拉簧提供的,通过旋转调节杆,可以使调节块在调节块底座中滑动,调节块的滑动实现了拉簧的伸缩,从而改变了张力杆的张力,实现了调节储纱量大小的目的。

    当织机有抽纱要求时,从储纱轮中抽出的纱线的张力调整是通过张力环的更换来实现的,可设计许多张力环,它们筋的粗细不一、长短不一、从而实现出纱纱线张力的改变。

    当纱线被抽到一定量时,拉簧的张力超过了储纱轮上的纱线缠绕所产生的推力时,张力杆便接通电源,使电机启动,带动储纱轮旋转,从而达到了再次储纱的目的。这样循环往复,实现了送纱装置供应不规则、间歇性纱线供给的目的。

送纱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送纱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送纱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纱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纱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送纱装置,包括分设在壳体两侧的电机和储纱轮,调节纱线出纱张力的张力环,出纱支架、进纱探杆及进纱阻尼元件,以及由调节杆进行储纱量大小调节机构,同时壳体正面下端设计成与压纱环下端平齐的延伸段。本装置使储纱轮的运转不受电机重量影响,使其启动快,速度高,最高转速达2900转/分以上,送纱速度750米/分以上,既能满足不规则、间歇性纱线消耗的送纱要求,又能避免储纱轮与壳体间形成缝隙及纱线缠绕的缺陷,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