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一根应集合的纤维条的运输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根设计为机织带的透气运输带,用来输送一根应集合的纤维条通过纺纱机上一个集合区的一条吸气缝,该运输带带有许多根按纤维条运输方向的纬纱和横向于纤维条输送方向的经纱。
背景技术
当一根已牵伸纤维条直接在牵伸装置的前罗拉对的下游获得纺纱加捻,则在前罗拉对的钳口线产生一个所谓纺纱三角形。这样使已牵伸纤维条以一定宽度离开牵伸装置并加捻成一根较小直径的纱。纺纱三角形含有不适当地夹在已加捻纱中的边缘纤维,后者对成纱的强度很少或没有起到作用。因此近几年已趋向于在牵伸装置的下游安置一个所谓集合区,集合区是以输出侧的钳口线分界。然后纺纱加捻分配到纱上。纤维在集合区内进行集束或集合,这样纤维条在离开最后钳口位置时变细到不再产生可怕的纺纱三角形。所生产的纱比较均匀,结实和较少毛羽。
有许多不同设计的集合区用于纤维条的集合,其中一些实用的实施形式是,应集合的纤维条是借助透气的运输带输送通过集合区的一条吸气缝。
上述这种运输带的现有技术可以从DE 198 37 182 A1得知。已知的运输带是用细的塑料线织成,有细密的孔,因此从制造原理上说是透气的。经纱和纬纱分别有相同的间距和相同的直径。
这种设计成机织带的运输带必须满足不同的要求。其一,经纱和纬纱构成的孔眼应有足够大,使运输带保证集合所需的空气流量。其二,织物的细孔应当小到这样程度,即进行输送和集合的纤维条的每根纤维不致于穿过织物孔眼作为损耗纤维被抽吸掉。为此,人们曾经就这两个自相矛盾的要求,努力寻找一种合适的拆衷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创造上述这类设计为机织带的透气运输带,它一方面保证有足够大的空气流量,而另一方面尽可能阻止抽吸损耗纤维。
该任务的解决办法是,一种透气的运输带,用于经抽吸机构输送一根松散的或多个单根的纤维条通过一个纺纱机的集合区域,在该集合区域中沿运输方向的纤维条将被通过运输带抽吸的空气流在横向于运输方向上集合,然后这些纤维被加捻成纱线,所述运输带包括在运输带运行方向上延伸的纬纱和在横向于运输带运行方向上延伸的经纱,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带是一个连续的机织带,在运行方向上延伸的纬纱相互间等间距布置,在横向于输送方向上延伸的经纱相互间等间距布置,经纱和纬纱的直径相等且小于0.08mm,沿运行方向的纬纱之间的距离大于横向于运行方向的经纱之间的距离。
借助这种织物带的设计方案产生的矩形孔眼,其较小的一侧是朝向运输方向,其较大的一侧是横向于运输方向。由于运输方向较小的净宽,纤维损耗明显减小。此外,由于横向较大的净宽具有一充分大的空气流量,因此依据本发明运输带的矩形孔眼横截面可具有如已知的运输带的正方形横截面相同的尺寸。因此可以缩小两根经纱之间的净间距,并为了平衡而放大两根纬纱之间净间距,从而达到纤维较少的损耗。实际上,织造时纬纱是通过一根根紧密排列的经纱交织,而在经纱方面看,引入纬纱较为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两根纬纱之间的净间距大于其直径。按此方法,运输带敞开的气流横截面达到30%以上。当经纱和纬纱直径都小于0.08毫米时,这项措施还能够得到支持。这样可获得很均匀的气流,从而产生良好的集合效应和良好的纱质量。
由于运输带滑行经过一滑动面,会产生一定的磨损。由于吸气作用随着时间能够减少,如飞花或粘附在纤维材料的这种可洗净的组分。因此,较好的是,经纱和纬纱分别采用PEEK(聚醚醚酮)纤维。这样得到一种很耐磨的洗涤后实际不缩水的运输带。
为了避免回转的运输带有撞击点,可以生产一种环形的运输带。一种通过搭接形成即使很小的撞击点,也意味着一条微小缝隙,纤维会在缝隙中牢固夹住。如果该机织带织成环形带,就可以避免出现的现象。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详见下述的一个实施例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一集合区部位的部分剖面侧视图;
图2依据图1中箭头II方向的集合区前视图,有几个部件省略未绘示;
图3根据本发明的机织运输带的图2部分侧视图的特别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表示在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台纺纱机,特别是环锭纺纱机的断面图。从图可以看到牵伸装置1的终端区域装备有前罗拉对2和其上游安置的上皮圈4和下皮圈3组成的皮圈对。前罗拉对2含有一根贯穿机器长度方向被传动的沟槽罗拉5和一个配置到每个纺纱锭位的皮辊6。前罗拉对2构成牵伸装置的钳口线7以及终止其先前的牵伸区。
纤维条或粗纱8按已知方式在牵伸装置1中向运输方向A前行,被牵伸到要求的支数为止。一根已牵伸,但未加捻的纤维条9直接产生在前钳口线7的下游。
如果此时立即给纤维条加捻,则在前钳口线7出现可怕的纺纱三角形。因此,已牵伸的纤维条9的牵伸区下游的一个集合区10首先是通过其纤维的边侧汇集而集束或集合,这样在以后的加捻中不再形成纺纱三角形。
从图2上看出,设计为空心异形的抽吸管道11是位于牵伸区10,它延伸到许多个纺纱锭位。抽吸管道11最好经过每节机器并在一适当位置上安装一根通向图上未表示的负压源的真空连接管12。
在集合区10内,抽吸管道11的外部轮廓设计为滑动面13,透气的运输带14即在该滑动面上滑行过去。运输带14涉及一种有细小孔眼薄织物带,后文还要作详细描述,运输带输送应集合的纤维条通过集合区10,此时纤维条9被吸到运输带14上。
运输带14在背向集合区10的侧面上运行经过张力元件15,张力元件也在侧面方向对准运输带14。
在滑动面13上有一条被运输带14覆盖的吸气缝16,它对着运输方向A略为倾斜延伸,这样纤维条9在集合时在吸气缝16的一个边缘上附加地得到叠加一轻度有利于集合作用的加捻。
集合区10的终端是受到借助运输带14摩擦传动的一个握持罗拉17限定。握持罗拉17紧压在运输带14和吸气缝11上,形成所谓的输出钳口线18,它朝向纺纱加捻起到止捻作用,即纤维条9在集合区10内不受到任何加捻。吸气缝16接近到输出钳口线18附近。
形成的细纱19直接在输出钳口线18下游获得纺纱加捻,此时纱按输出方向B输送到一个图中未表示的加捻机构,例如一个环锭。
由于运输带14是以其上面输送纤维条9,以其下面运行经过吸气缝16,其危险在于,纤维条9的单根纤维从织物孔眼进入到抽吸管道11的里面并继续到达抽吸装置内。几根这种损耗纤维和附在纤维上的灰尘可能悬挂滞留在运输带14上,干扰了集合效应,随着时间就能导致改变纱的特性。因此,制造为机织带的这种运输带应如何设计,将以放大的图3叙述如下。
运输带14的织物是由按运输方向A的纬纱20和横向于运输方向A的经纱21组成。这些纬纱20和经纱21常见的是采用聚酰胺丝,但也可以应用PEEK(聚醚醚酮)丝更加好。后者所称的材料特别耐磨。
纬纱20和经纱21进行交织,两根相邻的纬纱20之间净间距x大于两根相邻经纱21之间的净间距y。间距x可以是间距y的多倍。这样织物中的孔眼是小矩形孔22,其较小的边相当于间距y,沿着运输方向A,而其较大的边是横向于运输方向A延伸,相当于间距x。利用这种结构,矩形孔眼22具有这样一个横截面,其大小相当于至今已知的正方形横截面的织物孔眼,但以前的正方形孔眼是阻挡不住废纤维。通过缩小净间距y,废纤维的危险显著小,以此同时放大两根纬纱20之间的净间距x,提供足够大的空气流量通过运输带14。
事实表明,两根纬纱20之间的净间距x大于其直径d
L是有优点的。该直径最好是0.8毫米以下,相当于经纱21的直径d
Q。
图3还展示了纤维9的四根相邻的纤维23,从图上看到,依据本发明设计的织物带,短纤维23比至今致力通过织物的孔眼吸除掉废花的方法更为少,但是集合所需要的空气流量不需要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