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式洗衣机的机壳 本发明涉及洗涤槽前倾的洗衣机,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这样的洗衣机机壳,即与内置有直立式洗涤槽的机壳结构一样地形成内置有倾斜的洗涤槽的机壳结构,从而可以在容量差范围内实现洗衣机共用并简便地进行机壳制造和洗涤槽组装。
倾斜式洗衣机一般是这样的洗衣机,即由于洗涤槽前倾一定角度,所以洗衣者能比较方便地取出洗涤物并且提高了根据倾斜角度减少用水量所获得的便利性和节水性。
图1为现有技术的倾斜式洗衣机的剖面图。
具有现有技术地倾斜式洗涤槽的洗衣机由构成外部的且在上侧安装有盖102的机壳104、以一定角度倾斜地内置于机壳104中的且由用于储存洗涤水的外槽106及内置于所述外槽106中且起洗涤脱水作用的内槽108构成的洗涤槽105、设置在外槽106下侧且驱转内槽108的驱动马达110以及在将外槽106悬挂支承在机壳104中的同时实现减振功能的吊杆112构成。
由于外槽106及内槽108前倾地内置于机壳104中,因此,在机壳104前面部上侧设有以外槽106上侧向前方倾斜的角度突出的倾斜部116,在所述机壳104后面部下侧设有以外槽106后方部倾斜的角度突出的凸起部118。
但是,在所述现有技术的洗衣机的机壳104中,由于倾斜部116向前突出,因此使用者需在以相当于所述倾斜部116的突出距离离开内槽108的状态下投入或取出洗涤物,从而造成了不便。另外,由于倾斜部116形成在机壳104前面部,因此应分别成形装配机壳104的侧面部和前面部。由于还需分别使形成有凸出部118的机壳的后部成形并将其装配在侧部,因此,使机壳104的制造及装配工序较复杂。
另外,所存在的问题有,虽然可减振支承外槽106的吊杆112一般连接在机壳104上面的4个角部,但是因机壳104倾斜的影响,因此难以使用于悬挂吊杆112的吊杆支承部形成在机壳104上面上。
另外,所存在的问题还有,即使在洗涤容量相同的情况下,也须分别制造洗涤槽直立的普通洗衣机的机壳和洗涤槽倾斜的洗衣机机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问题,其提供了一种具有倾斜式洗涤槽的洗衣机,在具有倾斜式洗涤槽的洗衣机中,通过去掉机壳向前突出的部分而易于实现洗涤物的收存和取出,机壳可以与洗涤槽直立的普通洗衣机共用而减小了洗衣机的制造费用,并易于部件的装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具有倾斜槽的洗衣机机壳,在洗衣机机壳的后面,以滑动方式将为各种配线及装配而安装的后盖装配在机壳上,从而易于进行后盖的装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倾斜式洗衣机包括:机壳;由在所述机壳内部,前方上侧部以一定角度倾斜地装配在所述机壳前面部侧面的、用于储存洗衣水的外槽及设置在所述外槽内部、用于洗涤洗涤物的内槽构成的洗涤槽,用于转动所述内槽的驱动装置,在具有倾斜式洗涤槽的洗衣机中,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后面部的开口部,在外侧形成有外突部且覆盖在所述开口部的后盖。
所以,具有本发明的倾斜式洗涤槽的洗衣机,其机壳体形成为长方体的形态,因此其优点是可以与具有直立结构的洗涤槽的普通洗衣机机壳共用。
由于具有倾斜式洗涤槽的洗衣机的机壳前面部形成了平坦的垂直面,因此具有易于容纳并取出洗涤物的优点。
另外,由于将后盖装配结构改进为滑动结合方式,因此具有易于装配的优点。
图1为具有以往倾斜式洗涤槽的洗衣机的剖面图。
图2所示为具有本发明实施例的倾斜式洗涤槽的洗衣机剖面图。
图3为图2中洗衣机的机壳的斜视图。
图4为显示图3中后盖内侧面的斜视图。
图5为显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后盖结合在机壳上的状态的斜视图。
发明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倾斜式洗衣机的剖面。
如该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倾斜式洗衣机由构成外部的、在上侧安装有盖2的机壳4,洗涤槽5,设置在所述外槽6下侧、用于转动内槽8的驱动装置12,可减振地将所述外槽6支承机壳4上的吊杆10构成,其中所述洗涤槽5由内置于所述机壳4、用于储存洗涤水的外槽6及内置于所述外槽6、用于洗涤洗涤物的内槽8构成。
所述机壳4如图2和图3所示,由前面部15和两侧面部17整体形成以具有大致“コ”字形横截面的主体,装配在所述“コ”字形开口后部上侧的上板19,在所述上板19下侧、与所述上板19隔离装配的下板21构成。基板16安装在所述机壳4下侧,用于将吊杆10连接在机壳上的吊杆连接部18设置在机壳4上侧的4个角部。在所述机壳4的后面部,在所述上板19和下板21之间设有在组装时可进行配线作业的开口部20,通过所述开口部20,完成连接驱动部12和控制部C的配线作业之后,将后盖22盖在所述开口部20上。
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具有倾斜式洗涤槽的洗衣机在将外槽6抽入所述机壳4的内部后,通过吊杆10使外槽6倾斜设置以使所述外槽6的前部和机壳4的前面部15彼此不会干涉。此时,由于通过所述外槽6的倾斜而突出机壳4后面部的外槽6的下端是穿过形成在所述机壳4后部的开口20而突出的,因此所述机壳4的后面部与外槽6不会彼此接触。在经过所述开口部20完成装配作业后,将后盖22装配在所述机壳4上。
所述后盖22是由树脂材料或薄形铁板材料制成的,考虑到由于外槽6的倾斜而在后部突出的外槽6的部位以及脱水过程时,外槽6的振幅及振动距离,因此,在后面形成突出的凸起部24以使外槽6不接触后盖22。
所述后盖22的凸起部24的上侧形成在对应于外槽6倾斜的倾斜面上,虽然考虑到整体强度而使凸起部24成梯形,但是通过根据后盖材料而定的成形条件,也可采用三角形或圆形。
另外,如图4所示,在后盖22的凸起部24内部附着有海绵这样的缓冲部件39,其能够缓冲由于外槽6的较大振动所造成的碰撞,从而不会因外槽6碰撞后盖22而造成变形,由此防止了后盖22的破损。
根据外槽6从机壳4的开口部20伸出部位的尺寸及形状可以以多种样式形成前述凸起部24。
图5详细描述了后盖22装配在机壳4上的结构。多个第1安装凸起部28以一定间隔形成,以使后盖22的上侧结合在装配于机壳4中开口部20上侧的上板19的下侧,多个第2安装凸起部30以一定间隔形成,以使后盖22的下侧结合在装配于机壳4中开口部20的下侧的下板21的上侧。在所述下盖2的上侧,以相当于所述第1安装凸起部28数量形成一侧开放的弹性夹紧部34,以便与所述第1安装凸起部28结合。
在所述夹紧部34间进行后盖22的装配时,为了使后盖22的滑动距离最小,因此形成有插入第1安装凸起部28的插入槽36,为了使所述夹紧装置34的端部易于结合第1安装凸起部28,因此其外侧应以一定角度扩展形成。
在这样形成的后盖22的下侧结合了第2安装凸起部30且使第1安装凸起部28插入后盖的插入槽36之后,当滑动后盖22时,可通过使第1安装凸起部28结合在夹紧装置34上来完成后盖22的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