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并捻制造帘子线的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通过并捻两根纱制造帘子线的设备。
在并捻时涉及一种特殊的捻线工艺,其中加捻两个组分,而如在传统的捻线工艺中那样它们本身不扭转。也就是说在并捻时捻线的各组分保持不扭转。通过并捻制成的帘子线其优点在于其提高了的抗拉强度,因为各长丝始终准确地处于沿加载的方向。这类帘子线优选地用作轮胎线。
例如在印刷品DE3611735A1和DE4121913A1中表示了此类设备。特别是后一个印刷品公开了一种制造帘子线的设备,它包括一个绕有内纱并以垂直轴线定向的筒子,在这里内纱从此筒子经顶部向上抽出。此外,此设备有一个绕此筒子的外纱的输入装置,以及有一个设在此外纱进入输入装置的进口前的外纱制动器。在筒子上方和在其轴线内有一导纱眼,内纱和外纱缠绕地在导纱眼中拼合。此外,在筒子与导纱眼之间有一内纱制动器。
由德国实用新型DE29719456U1已知一种直接并捻锭子,它有一可驱动旋转的锭子和一个支承在锭子上防止转动用于盛放喂给筒子的保护罐。第一根纱从喂给筒子向上抽出,而第二根纱从另一个喂给筒子抽出通过锭子设计为空心的轴导引并引入滚筒外套的导纱机构内,其中滚筒外套以旋转锭子地频率旋转。以此方式将第二根纱(外纱)限制在旋转的滚筒外套内,由此不形成纱线气圈。
在由DE4121913A1所介绍的设备中,两根纱的张力或速度必须通过适当地调整外纱及内纱的制动器加以调谐。然而由于在内纱和外纱内张力的不同并不能可靠地实现这一点。尤其是几乎不可能借助外纱制动器目标准确地影响外纱的张力,因为由外纱构成的纱线气圈(在外纱制动器的下游)有自己的动力学,因此调整外纱制动器不能直接在并捻点影响外纱张力。由此形成内纱与外纱之间的长度差,这种长度差称为超长并对帘子线的质量评定有决定性的意义。
为避免这种超长可采用帘子线调节器,例如在德国实用新型G9201138.1中所说明的那样,其中通过刚性连接的罗拉进行长度补偿。然而,尽管采取了这种措施有时仍出现超长。此外,随同旋转的帘子线调节器妨碍采用高的生产速度。再有,在起-停过程中由于自由的纱线气圈消失或由于其缓慢地构成,更多地导致超长或导致外纱在转向点受损,因为既未调整内纱张力也未调整外纱张力。这些地方中部分对于帘子线的力学参数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一种制造帘子线的设备,它能可靠避免出现超长并因而能生产高质量的帘子线。
通过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所述特征达到此目的。由从属 可知有利的设计。
下面参见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表示通过并捻设备的截面图。
设备有一底板18,底板上侧固定了一个基本上圆柱形的外壳19。外纱3的输入装置6位于底板18的一个孔内,外纱从一个图中未表示的在整个设备上部区的筒子抽出。输入装置6有一个基本上圆柱形的外部构件19,它与底板18固定连接。构件19设计为内部空心并通过两个滚动轴承20支承一根垂直延伸的空心轴21。输入装置6在空心轴下端有一个外纱3的进口22。
轴21在输入装置6上方延伸到外壳19的内腔中。在那里与轴20旋转固定地连接的首先是罐10,它基本上由底23和带有其上边缘11的圆柱壁24组成。
最后,空心轴21通过另一对滚动轴承25和26支承筒子5,内纱2卷绕在此筒子上。
筒子5、其支承以及盖27均由先有技术已知,所以下面不详述。不过应指出,所说明的支承允许罐10随空心轴21自由旋转,而与此同时内纱2从它那里经顶部抽出的筒子5则相对于外壳19静止不动。这可以通过筒子5借助轴承对25/26支承和利用磁固定器来实现,后者由设在外壳19上端的外磁铁28以及设在筒子5上端的内磁铁29组成。在这两块磁铁28与29之间的相互作用大于轴承对25和26内的摩擦力,所以即使空心轴21旋转筒子5仍相对于外壳19保持处于静止状态。
在筒子5的盖27上面有一内纱影响装置9,下面对此还要详细说明,在它的上方有一导纱眼8。
在外纱的所在区内有一个同样要在下面详细说明的外纱影响装置7,它设在外纱3进入输入装置6的进口前。此外,可为外纱3设不同的转向辊29。
内纱2从筒子5经顶部抽出并通过在盖27中央的孔向上排出,然后经过内纱影响装置9最终垂直流动地向上到达导纱眼8。
外纱3经外纱影响装置7和转向辊29供入输入装置6,并垂直地向上(沿筒子5的轴线)移动直至穿过罐10的底23引出。接着外纱3急剧地向外转向并平行于底23流动,亦即在底23与筒子5之间流动直至罐10的圆柱壁24。然后外纱3沿圆柱壁24向上行进并在罐10的上边缘11处离开罐10。当外纱3在罐10内部强迫导引时它贴靠在其内壁上,而从罐10的上边缘11直至导纱眼8则外纱3沿一自由的纱线气圈延伸。导纱眼8相当于捻线点或并捻点。在那里内纱2与外纱3均匀缠绕以构成帘子线1,它向上离开导纱眼8并接着成卷。
无论是用于内纱的影响装置9还是用于外纱的影响装置7,按本发明均设计为主动式输送机构。与可动的纱制动器的差别在于,主动式输送机构9或7不仅有能力制动纱线并因而保持其张力不变,而且使纱有规定的速度值并因而还主动影响其张力。因此这种主动式输送机构需要驱动装置和还需要供电。
为外纱3的主动输送机构7供电没有什么困难,而当为内纱的主动输送机构9供电时则必须采用蓄电池,它放在盖27上并必须定期在设备运行时间之外充电或更换。或选择与之不同的方式,内纱2的主动输送机构9可无导线式供给电能。这例如借助于一个由能量及信息的发射器30与接收器31组成的装置来实现,其中发射器30装在外壳19上端以及接收器31装在筒子5上端它的盖27外侧区内。发射器30发射例如在射频范围内的能量,它们被接收器31接收并输给主动输送机构9。因此相同的装置还可以传输信息,例如所期望的瞬时速度,主动输送机构9应以此速度驱动。
在设备运行期间通过导线连接向主动输送机构9传输能量和信息,由于存在旋转的纱线气圈12因而不予考虑。
借助两个主动输送机构可以保证按相同的方式影响内纱2及外纱3。也就是说所涉及的是两根纱的强迫导引。优选地为导引外纱3采用一个围绕筒子5旋转的罐10。当存在由先有技术已知的外纱3自由的纱线气圈时,外纱3的主动输送效果是有限的,因为大的纱线气圈有明显的自身固有的动力学以及在主动输送机构上施加的影响没有或只能在很长的时间延迟的情况下作用在并捻点上。然而由于在罐10内强迫导引外纱3,通过主动输送机构7对外纱3的任何影响实际上可以没有时间延迟地立即在并捻点感觉到,因此通过主动输送机构7可以有控制地作用在外纱3上。
采用所说明的设备可以没有超长危险地生产帘子线。此外,通过主动输送实现了一种可调或可控制的起-停特性,并因而不需要迄今一直使用的昂贵的帘子线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