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并捻制造帘子线的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通过并捻两根纱制造帘子线的设备。
在并捻时涉及一种特殊的捻线工艺,其中加捻两个组分,而如在传统的捻线工艺中那样它们本身不扭转。也就是说在并捻时捻线的各组分保持不扭转。通过并捻制成的帘子线其优点在于其提高了的抗拉强度,因为各长丝始终准确地处于沿加载的方向。这类帘子线优选地用作轮胎线。
例如在印刷品DE3611735A1、DE9411246U1和DE4121913A1中特别是后一个印刷品公开了一种制造帘子线的设备,它包括一个绕有内纱并以垂直轴线定向的筒子,在这里内纱从此筒子经顶部向上抽出。此外,此设备有一个绕此筒子的外纱的输入装置,以及有一个设在此外纱进入输入装置的进口前的外纱制动器。在筒子上方和在其轴线内有一导纱眼,内纱和外纱缠绕地在导纱眼中拼合。此外,在筒子与导纱眼之间有一内纱制动器。
在所介绍的设备中,两根纱地张力或速度必须通过适当地调整外纱及内纱的制动器加以调谐。然而由于在内纱和外纱内张力的不同并不能可靠地实现这一点。尤其是几乎不可能借助外纱制动器目标准确地影响外纱的张力,因为由外纱构成的纱线气圈(在外纱制动器的下游)有自己的动力学,因此调整外纱制动器不能直接在并捻点影响外纱张力。由此形成内纱与外纱之间的长度差,这种长度差称为超长并对帘子线的质量评定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德国实用新型DE9411246U1中说明了一种并捻设备,其中内纱制动器在工作期间可借助于无导线的发射器-接收器系统集中从外部影响,以便借此影响内纱的纱线张力。
由德国实用新型DE29719456U1已知一种直接并捻锭子,它有一可驱动旋转的锭子和一个支承在锭子上并防止转动的用于盛放喂给筒子的保护罐。第一根纱从喂给筒子向上抽出,而第二根纱从另一个喂给筒子抽出通过锭子设计为空心的轴导引并引入以旋转锭子的频率旋转的滚筒外套的导纱机构内。因此第二根纱(外纱)被限制在旋转的滚筒外套内,其结果是降低了外纱的应力并因而减少了断纱的危险。
在这些已知的并捻设备中,使内纱和外纱动态性能相同是通过影响内纱进行的。但是这样做非常麻烦,因为内纱被外纱围绕所以很难接近。但另一方面在已知的设备中不能有效地影响外纱,因为外纱的动力学特性完全受纱线气圈自身固有动力学的影响,所以调整外纱制动器不能直接影响在并捻点的外纱张力。
此外,为避免这种超长可采用帘子线调节器,例如在德国实用新型G9201138.1中所说明的那样,其中通过刚性连接的罗拉进行长度补偿。然而,尽管采取了这种措施有时仍出现超长。此外,随同旋转的帘子线调节器妨碍采用高的生产速度。再有,在起-停过程中由于自由的纱线气圈消失或由于其缓慢地构成,更多地导致超长或导致外纱在转向点受损,因为既未调整内纱张力也未调整外纱张力。这些地方中部分对于帘子线的力学参数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一种制造帘子线的设备,它能可靠地并采取简单的措施避免出现超长并因而能生产高质量的帘子线。
通过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所述特征达到此目的。由从属 可知有利的设计。
下面参见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表示通过并捻设备的截面图。
设备有一底板18,底板上侧固定了一个基本上圆柱形的外壳19。外纱3的输入装置6位于底板18的一个孔内,外纱从一个图中未表示的在整个设备上部区的筒子抽出。输入装置6有一个在外部的基本上圆柱形的外壳19,它与底板18固定连接。外壳19设计为内部空心并通过两个滚动轴承20支承一根垂直延伸的空心轴21。输入装置6在空心轴下端有一个外纱3的进口22。
轴21在输入装置6上方延伸到外壳19的内腔中。在那里与轴21旋转固定地连接的首先是罐10,它基本上由底23和带有其上边缘11的圆柱壁24组成。最后,空心轴21通过另一对滚动轴承25和26支承筒子5,内纱2卷绕在此筒子上。
筒子5、其支承以及盖27均由先有技术已知,所以下面不详述。不过应指出,所说明的支承允许罐10随空心轴21自由旋转,而与此同时内纱2从它那里经顶部抽出的筒子5则相对于外壳19静止不动。这可以通过筒子5借助轴承对25/26支承和利用磁固定器来实现,后者由设在外壳19上端的外磁铁28以及设在筒子5上端的内磁铁29组成。在这两块磁铁28与29之间的相互作用大于轴承对25和26内的摩擦力,所以即使空心轴21旋转筒子5仍相对于外壳19保持处于静止状态。
在筒子5的盖27上面有一内纱影响装置9,下面对此还要详细说明,在它的上方有一导纱眼8。
在外纱的所在区内有一个同样要在下面详细说明的外纱影响装置7,它设在外纱3进入输入装置6的进口前。此外,可为外纱3设不同的转向辊29。
内纱2从筒子5经顶部抽出并通过在盖27中央的孔向上排出,然后经过内纱影响装置9最终垂直流动地向上到达导纱眼8。
外纱3经外纱影响装置7和转向辊29供入输入装置6,并垂直地向上(沿筒子5的轴线)移动直至穿过罐10的底23引出。接着外纱3急剧地向外转向并平行于底23流动,亦即在底23与筒子5之间流动直至罐10的圆柱壁24。然后外纱3沿圆柱壁24向上行进并在罐10的上边缘11处离开罐10。当外纱3在罐10内部强迫导引时它贴靠在其内壁上,而从罐10的上边缘11直至导纱眼8则外纱3沿一自由的纱线气圈延伸。导纱眼8相当于捻线点或并捻点。在那里内纱2与外纱3均匀缠绕以构成帘子线1,它向上离开导纱眼8并接着成卷。
设在盖27上侧的纱影响装置设计为内纱制动器9。内纱制动器9有一个针对内纱2至少一种动态特性的测量装置13。优选地测量速度和纱线张力。此测量装置13的测量值(必要时处理成电的形式)由发射器例如按定时脉冲为100ms连续发射。发射器14优选地在光的范围内工作,例如在红外区内。在这种情况下它涉及一种在红外区内发射的发光二极管或半导体激光器。按替换的方式,发射器14也可以在射频范围内工作。
测量装置13、发射器14和可能存在的处理电子设备的供电,或通过在盖27上的蓄电池实现,或优选地借助于发电机,它利用运动的内纱2的能量来产生电流。
无导线地传输测量数据是有必要的,因为外纱3在罐10上边缘11与导纱眼8之间的区域内构成一个自由的纱线气圈11,它作快速的旋转运动以及不可能导线连接地传输测量结果。
在自由的纱线气圈12的外面发射器14的发射范围内有一个对应的接收器15,在光学传输的情况下它例如涉及一个光敏半导体元件,在通过射频传输的情况下则涉及一个接收天线。接收器15与数据处理单元16连接,它以此方式连续获得内纱2瞬时的纱线张力或纱线速度方面的信息。数据处理单元16可以再去控制外纱影响装置7。
外纱影响装置7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涉及一种纱制动器,它的制动力由数据处理单元16控制或根据检测到的内纱2的纱线张力调整。在这里数据处理单元16总是按这样的方式调整在外纱制动器7上的制动力,亦即使外纱3有与从内纱2测得的相同的张力或速度。
作为替换形式,外纱影响装置7也可以涉及一种主动输送装置,换句话说所涉及的是一种不仅能制动而且能主动输送纱线的装置。不过影响的方式相同,亦即在并捻点内保持内纱与外纱有一致的纱线张力或速度以适应于测得的内纱2速度或张力。
因此按本发明是通过影响比较容易接近的外纱,来使内纱和外纱的动态特性相同。所说明的根据内纱2的张力状态或速度影响外纱3可主要通过利用罐10来实施,而不是利用通常自由的纱线气圈。也就是说通过在罐10内部有控制地导引外纱3,还在外纱3进入输入装置6的进口前便影响外纱3,从而直接和即时影响它在并捻点内的张力或速度,因为在罐10的上边缘11与导纱眼8之间保留的自由的纱线气圈不再有严格的固有动力学,以及完全自由的纱线气圈严格的固有动力学通过在罐10内导引外纱3而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