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数码影像技术结合手工绘制 制作绘画作品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绘画作品的方法,尤其是创作写实风格的绘画、对绘画原作的复制和把相片转制成绘画的方法。
手工绘制写实风格的绘画作品,要特别注意“形似”,一般人要做到这一步不容易,所以是否“栩栩如生”就成了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之一。尤其是人物肖像画,“神似”固然重要,但“形似”更是基础,这历来是绘画的一道难题。
传统上对绘画原作的复制,是人工临摹手绘。但临摹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很难做到十分准确。近年来出现了电脑扫描喷绘的复制方法,解决了以上两方面的问题。但喷绘出来的画面没有笔触,尤其是油画类的没有凹凸感,因此只好通过刷漆和复盖布纹膜来增强质感,但仍给人以印刷品类的低档的感觉。
摄影作品模仿绘画的做法,则是通过暗层技术进行后期制作以达到某种绘画效果。而婚纱照片所谓的仿油画,也是靠复盖粗布纹膜来造成画布效果。这类照片模仿绘画的做法,其不足之处是:1、始终未能超出照片地范畴变成真正的绘画;2、照片的色泽保存期有限,不能像绘画的色泽那样保持长久。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数码影像技术结合手工绘制制作绘画作品的方法,它可以高效率地、准确地绘制写实风格的作品和复制绘画原作,包括绘画作品应有的笔触质感,可以把一幅照片转制成一幅真正的绘画作品。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发明实现的方案是:包括画面素材的收集和处理,其特点是还包括使用数码影像扫描、加工和喷绘技术,根据绘画种类选择打印介质,用喷绘仪打出底图后,再用手工在底图上描绘加色,使之成为一幅真正的绘画作品。
所述的数码影像扫描技术,包括反射扫描、透射扫描和照相扫描三种,根据扫描对象而定。A3幅面以下的印刷品和照片,用平台扫描仪或滚筒扫描仪进行反射扫描;A3以上幅面或绘画原作,用扫描式数码后背照相机拍照;摄影底片则用底片扫描仪作透射扫描。
所述的数码影像加工技术,是指在电脑上运用Photosho和CorelDRAW等电子暗房软件和Painter等绘画软件,对扫描进电脑的画面素材作进一步的加工,对属创作写实风格的画作的要合成新的画面,对属复制绘画原作的进行修整、剪裁、调色等,对属摄影作品除进行上述加工外,还要使之具有各种绘画风格。
所述的喷绘技术,是用喷绘仪或彩色喷墨打印机,利用RIP等软件控制墨量和速度,在喷墨专用油画布和纤维布、喷墨涂料纸、水粉纸和宣纸等介质上打印出底图。
所述的手工描绘加色,是在打印好的底图上添加颜色。由于底图上线条、颜色、布局都有了,这就大大降低了手绘的难度,提高了模仿原作或写生创作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制作绘画作品的步骤为:
第一步:为了创作某幅写实绘画的要先进行拍照,即采集画面素材。这样的拍照要按画意摄影的要求来取景和剪裁,景深和用光也要配合。画面素材也可到各类图片库去找。
为了复制绘画原作和把照片转制成绘画的没有这一步。
第二步:通过扫描把画面素材输入电脑。第一步所拍照的底片或原来摄影作品的底片应直接用底片扫描,如洗印出照片后再用平台扫描仪扫描会损失细节。超过A3幅面的印刷品和照片、不便于夹进平台或滚筒扫描仪的绘画原作,用扫描式数码后背照相机拍照,用其他数码相机拍像素不够,用传统相机要多一道扫描底片或照片的程序,损失细节。除上述情况外,其余的扫描对象用平台扫描仪扫描。
第三步:在电脑上加工甚至创作画面。创作写实绘画作品和把照片转制成绘画的,要对画面素材进行合成、调色、剪裁,要用电子暗房软件中的Artistic(艺术家滤镜)等工具把组合好的整幅素材变成油画、水粉画、水彩画、彩色木刻、国画等艺术风格,必要时还要用绘画软件在画面上增加细节和笔触效果。复制绘画原作的没有创作的工序,但有时也要进行加工修饰,如消除折痕和污渍、破损之处,原画模糊的要增加其锐利度(使之更清晰),原画腿色的要增加其饱和度(使之更鲜艳),有时还要有所取舍,局部剪裁。
第四步:用喷绘仪或彩色喷绘墨打印机把电脑加工好的画面打印出底图,此时首先要根据不同的绘画品种选用不同的打印介质。如准备做成油画的,用喷墨专用油画布;做成装饰画的,用喷墨专用纤维布;做成水粉画的,用一般水粉画纸;做成国画的,用一般宣纸,等等。
在打印中,关键是用RIP(光栅处理器)软件设置好各项参数,针对不同的打印介质和画面,其dpi(分辨率)、饱和度、墨量、速度、色彩调整、亮度、对比度等参数是不同的。设置得越恰当,底图基础越好,下一步手工描绘添色越容易。
第五步:在打印好的底图上再用手工描绘添色。这一步与一般用电脑复制(包括喷绘和印刷)绘画作品相比是最大的不同,即使之又成了真正的绘画。当然与传统的绘画又不同,因为电脑已替其完成了大量的打底工作,现在只需在底图上照图样添加一层色彩,使之具有绘画应有的笔触和质感,就大功告成了。
上述制作绘画作品的方法,不需要绘画水平很高就能够制得一幅很逼真的画,而不完全靠人力一笔一画地描绘,数码设备完成了大部分的打底工作,出画速度快,质量好,由此形成一种生产绘画作品的新途径或新工艺。
下面结合画面,以创作一幅人物画像油画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一是先拍好1张人像照片。拍摄时根据设计草图的要求,模特摆出特定的姿势。由于要用电脑给她套上一件婚纱,故模特不必身着婚纱而穿紧身衣。
图二是国外最流行的婚纱资料照片,要想让模特真的穿上这一件婚纱是很难实现的,用数码影像技术能就轻而易举解决这一难题。
图三是把图二用平台扫描仪扫描进电脑,再用photosho把婚纱单独分离出来,即先用选择工具(该工具及以下各种工具,均为photoshop的分项功能)圈定婚纱,再反选择圈定其余部分,然后删掉其余部份。
图四是图一和图三的合成。先把图一用底片扫描仪扫进电脑,用图层工具设其为图层一,把图三复盖在图层一上作图层二,婚纱套准模特的身躯,尤其注意胸部和手臂的结合处。调整好位置和统一色调后,合并图层,模特就穿上了婚纱。
图五是世界名画,取其为本画的背景,用平台扫描仪扫进电脑。
图六是图五和图四的合成,图五为图层一,图四为图层二,图四盖住原画中的人物,盖不住的地方,用印章工具扩大背景来盖住她。
图七是人工手绘添色的照片,即先用喷绘仪在喷墨专用油画布上打印,然后用手工逐处添上相当颜色的油彩,装上相框,即成了一幅人物肖像油画。
以上所举人物肖像画的创作过程,包括了本发明的主要步骤,对绘画原作的复制和把照片转制成绘画作品的,采用其中部分过程。只要是按此办法,先用数码影像技术打出底图,再用手工在底图上描绘添色的,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