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散料加入冶金炉中的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涉及把散料加入冶金炉且尤其是把废钢铁加入电弧炉中的方法,所述电弧炉在一个用盖子不透气封闭的炉子上部中具有至少一个设置在中心的电极,本发明还涉及其相应的装置。
冶金炉通常是分批装料的,从而有规律地用废料罐给电弧炉装料。
从EP0646652B1中知道了一种具有封闭的且可倾翻的电弧炉的炼钢车间装置,该电弧炉具有一个带有至少两个储备容器的装料机。这些储备容器设置在电极支臂的两侧并且被固定在车间吊盘上。储备容器具有一个在装料过程中可取下的底部。无法利用这些容器给炉子连续装料。
DE19753184A1描述了一种用于熔炼金属的熔炉装置,其中与炉子主轴平行地设置了一根中心管,在该中心管中设置了至少一个电极并且可以把一个容器放在炉头上。在这个容器中,炉料被暂时堆放在被盖子封闭的炉子上并通过炉盖开口落到炉内。在这种已知的装置中,也无法连续地给炉子装料。
DE4407861C1公开了一种电弧炉装料装置,其中在炉盖上设置了一个环形腔,在这里,在环形腔中设置了一个移动装置,可接通的起重磁铁悬挂在该移动装置上。至少一个材料输送机构从侧面伸入炉子中,被固定在移动装置上的起重磁铁设置在该材料输送机构上,起重磁铁能够通过磁力拿取炉料并且把炉料投到炉内的任意位置上。给炉子输送材料通过循环输送带来进行。这不等同于借助独立散料容器的分批工作。
本发明地任务是提供一种把散料加入冶金炉中的方法及装置,它通过简单的结构措施工作可靠地把散料分批送往炉头并可以连续地把散料加入炉上部。
本发明通过方法独立权利要求1和装置独立权利要求4的特征完成了该任务。
根据本发明,为了送往冶金炉而采用了相互独立的散料装置如在炼钢厂中已知的重力排料溜槽,就象在转炉炼钢中所采用的那样。
封闭冶金炉上部的盖子被设计成是可转动的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在开口区域内设置了一个对接机构,它与一个装有废钢铁的散料容器相连。在盖子转动的同时,从容器中送出散料。通过这种方法,在每个任意点的环形深度区内,获得了位于炉上部中的炉料。
受控制地进行从散料容器中输送出散料,确切地说,是通过借助滑板抛料,通过输送带输送或倾覆整个容器。通过使用独立的溜槽,提高了工作可靠性并且减小了废钢铁占地要求。此外,当一个散料容器在其被装在炉头上的情况下发生故障时,其功能可由另一个容器来承担。此外,可以在出现事故的位置上把另一个容器装入装料区中。因此,可以在一个分开的维修区域内等候可能出现的容器且尤其是输送机构驱动机构的故障。
除了电动或用流体马达驱动的滑板外,也可以把输送带以及以任何方式驱动的振动溜槽用作输送机构。
在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散料容器被安放在一个支架上,该支架造成在垂直和或许水平位置上的散料角度改变。通过倾覆机构和/或摆动机构,可以如此调节散料容器,即也可以在难接近的炉上部区域中装入散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计简单地构成散料容器。
在一个特殊设计方案中,在炉头中设置了测量填充状态的测量调节机构,其中通过计算机来控制盖子转动以及输送机构的卸料速度。
散料容器被分别安放在对接机构中,它们通过适当的密封板条确保了不污染环境的冶金炉装料。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改进方案中,弹性支承密封板条。
根据本发明,这些散料容器可以在任何位置上被对接在盖子上。
在第一设计方案中,散料容器沿对角线方向被安放在圆形盖子上,其中散料容器在装料时没有突出到盖子边缘外。
在第二设计方案中,只有散料容器的溜槽突向盖子,而容器面的大部分突出到盖子边缘外。在这个设计方案中,可以把明显多于一个的容器对接在炉头上。在这里,提供至少两个对接机构,因为这样一来可以不中断地连续装料。
在另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规定了,可以把至少三个散料容器对接在炉头上,其中这些容器沿一条沿装料口中心线的切向延伸的直线移动。由此一来,这些容器几乎不突出到盖子边缘外,由此一来,即便是一个散料容器出现故障,也可以连续地装填冶金炉。
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其中示意地示出了:
图1示出了具有被装在可转动盖子上的散料容器的炉子;
图2示出了具有两个向外突出的散料容器的炉子;
图3示出了具有一个对接站的电弧炉;
图4a-图4c是炉子及散料容器布置结构的缩小俯视图。
图1-图3分别示出了冶金炉,它在这里呈电弧炉形式,所述冶金炉具有一个炉底部12和一个通过一个盖子15被盖住的炉上部。盖子15或一个环形盖部16通过滚轮19可转动地支承在炉上部11的开口上并且通过一个盖子转动驱动机构51被驱动。
在图1、2中,与炉上部11同心地设置了一个套筒13,一个电极21被装在该套筒中。
在图1中,电极本身位于一个可与炉上部11开口隔绝的套筒13中,其中电极21通过一个电极座22与一个支臂23相连,支臂与一个支柱24连接,所述支柱通过一个电极驱动机构57可垂直移动。套筒13通过一个套筒支架14被固定在炉上部11上。
在套筒13开口及炉上部11的开口处,一个环形盖部16可转动地支承在盖座19上。盖部16具有一个装料口17。一个具有一块可关闭的且在这里成闸板形式的壁板32的对接站31位于这个区域内。
一个散料容器可被对接到对接站31上。为了避免含粉灰的气体泄漏,直通到容器41地在对接站31上设置了一个密封板条34。
此外,一个电动机52被安装在散料容器41上,该电动机和一根传动杆45相对应,该传动杆与一个滑板42相连。通过滑板42,散料可以预定地移向散料容器41开口并被连续送入炉上部11的装料室18中。
在图2中,电极通过一个电极座被保持在一个偏向炉底部12的套筒13开口上。
环形装料室18在其开口处通过一个环形盖部16被封闭起来。环形盖部16可转到盖座19上并因此可通过转动驱动机构51被驱动。在环形盖部16中设置了一个装料口17。在右侧部分中,通过一个对接部31盖上装料口17,所述对接部具有一个可关闭的壁板(遮窗32)。
散料容器41被安放在倾覆输送机构44中,它通过一个倾覆驱动机构53使散料容器41翻转或通过摆动驱动机构56使散料容器相对水平取向地摆动。
在倾覆和摆动时,可关闭的壁板32具有一个成形件33,它确保了对接部31和散料容器41前部之间不透气的密封。
在左侧,散料容器41在底部区域内具有一个输送机构43,它可以过一个输送带电动机54来驱动。输送带的下分支位于成重力排料溜槽形式的散料容器41的外面。
输送机构43通过一个测量调节机构62与一个设置在炉上部11中的填充状态测量装置61相连。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用一个盖罩47盖住散料容器41。盖罩47按照环形盖部16装料口17的尺寸突出到散料容器41的溜槽外。
在在此所示的散料容器41的设计结构中,对接站成简单的装料口17形式,它可以用一个盖子35被盖上。
在图2中,两个散料容器41明显突出到盖部16外。没有进一步示出在这里所需的在炼钢车间中的支承结构。
在图3中,电极21通过一个支座22被固定在支臂23上,支臂可以通过一个驱动机构57垂直移动。
在这个电弧炉中,整个盖子15支承在盖座19上并且通过驱动机构51来驱动。在右上部,示出了对接站31的前视图,该对接站具有一个可调节的壁板32且在这里是遮窗,它可以通过一个驱动机构55而移动。
可以在图3中明显看到,对接站31具有一定高度,从而对接站31和或许对接的散料容器41可以不受阻碍地在支臂23下移动。
在图4a-图4c中,示出了盖子15的俯视图。在这里,图4(a)示出了一个散料容器41,它横移到盖子15上地被对接在或许设置在装料展31上的套筒13上方。
在图4(b)中,示出了两个分别具有一个散料容器41的对接站31。在图4(b)的右边示出了,散料容器不仅可以移入移出,同时它可被对接在对接站31上,而不是又可摆动又可倾覆。
在图4(c)中,几个散料容器41如此与对接站31相连,即散料容器41被安装在一条直线G的中点上,该直线G设置在一条经过装料口17的中心线的切向上。
附图标记一览表10-冶金炉;11-炉上部;12-炉底部;13-套筒;14-套筒支座;15-盖子;16-环形盖部;17-装料口;18-装料室;19-盖座/滚轮;21-电极;22-电极座;23-支臂;24-支柱;31-对接站;32-可关闭的壁板/遮窗;33-成形件;34-密封板条;35-盖子装料口;41-散料容器;42-滑板输送机构/滑板;43-输送机构;44-倾覆机构;45-传动杆;46-倾覆机构和/或摆动机构;47-盖罩;M-中心线;G-直线;51-盖子转动驱动机构;52-散料容器滑板驱动机构,电动机;53-散料容器的倾覆驱动机构;54-散料容器的输送带,电动机;55-遮窗电动机;57-电动机驱动机构;61-填充状态测量装置;62-测量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