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及发酵工程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脂肪酶EALIP及其基因和应用。
背景技术
脂肪酶(Lipase,EC 3.1.1.3)又称为甘油三酯水解酶,能催化天然底物油脂水解生成脂肪酸、甘油和甘油单酯或二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油脂加工、医药、洗涤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酶制剂,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同来源的脂肪酶的氨基酸顺序和分子大小差别很大,但都是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折叠的,即α/β折叠。这种结构包含一个被α螺旋包围着的以平行β-片层结构为主的核,β-折叠片之间通过α螺旋相连接。
脂肪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制剂,其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工业
脂肪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1)用于脂肪或油脂的加工,改变其物理、化学性状或提高其营养价值。
(2)改善食品风味或品质,延长面包、糕点等产品的保质期,控制非酶褐变,增大面包等产品的体积等。
2、饲料工业
脂肪酶作为一种饲用酶制剂,可以有效地提高猪、鸡、鸭、鱼等在生长过程中对脂肪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动物饲粮中能量的利用率,同时还可补充部分必需的营养物质。
3、日化洗涤行业
在洗涤剂中加入5-500U/g的脂肪酶,能提高洗涤剂的去污能力并降低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的用量,减少去污剂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在废水处理时加入一定量的脂肪酶,可高效除去脂肪,减少废水处理的成本和降低二次污染。
此外,脂肪酶还可应用于造纸、医药、环保等行业。
脂肪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植物中含脂肪酶较多的是油料作物的种子,动物体内含脂肪酶较多的则是胰脏和脂肪组织。能产脂肪酶的微生物很多,主要集中在黑曲霉、假丝酵母、根霉、假单胞菌、链霉菌等菌株。
由于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易发生遗传变异,而且具有比动物更广泛的pH值、温度范围以及底物专一性,因此微生物脂肪酶成为工业用脂肪酶的重要来源。
目前国内脂肪酶的生产仍然面临着发酵水平低、应用效果不强、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大力加大脂肪酶的研发力度,尽快推出合适的脂肪酶产品,成为我国酶制剂行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脂肪酶EALIP。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编码上述脂肪酶的基因EGALip。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包含上述脂肪酶的重组载体EGALip-pPICZaA。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包含上述脂肪酶基因EGALip的重组菌株。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制备上述脂肪酶EALIP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脂肪酶EALIP的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脂肪酶,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该脂肪酶酶蛋白由291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前20个氨基酸序列为信号肽序列,理论pI/Mw:4.92/30972,成熟的脂肪酶EALIP序列如下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编码上述脂肪酶的基因EGALip,该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整个基因序列为876bp,其中1-60bp为信号肽序列,成熟蛋白的编码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本发明的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6.0,该脂肪酶在75℃前耐热性能良好,当处理温度超过75℃后,酶活有一定程度的损失,Ca2+、Mg2+、Co2+对酶活有一定的激活作用,K+、Zn2+、Fe2+、Mn2+对酶活影响不大,Fe3+、Cu2+则对酶活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上述脂肪酶基因EGALip的重组载体,优选为EGALip-pPICZaA。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最优选的实施方案,优选为将本发明的脂肪酶基因EGALip插入到质粒pPICZaA上的EcoR I和NotI限制性酶切位点之间,使该核苷酸序列位于AOX1启动子的下游并受其调控,获得重组酵母表达载体EGALip-pPICZaA。
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上述脂肪酶基因EGALip的重组菌株,优选重组菌株为毕赤酵母菌株X3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效表达上述脂肪酶基因EGALip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用上述重组载体采用电转化法转化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X33,筛选获得重组菌株EGALip-pPICZaA–X33;
2)采用筛选获得的重组毕赤酵母菌株在25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诱导该脂肪酶的表达;以及
3)发酵结束后,回收并纯化所表达的该脂肪酶进行相关测试。
其中,重组菌株在发酵罐中的发酵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菌体培养阶段,按10%的比例接入种子,培养16-20小时,以补完葡萄糖、pH及DO上升为标志;
第二阶段为饥饿阶段,当葡萄糖补完之后,不流加任何碳源,当溶氧上升至80%以上即表明该阶段结束,为期约30-60min;
第三阶段为诱导表达阶段,流加诱导培养基,并且保持溶氧在20%以上,整个培养时间为180-200小时之间。
发酵结束后,发酵液可通过陶瓷膜去除菌体及超滤膜处理后获得浓缩的粗酶液。利用本发明的方法高效表达上述的脂肪酶,可达到15000U/mL左右的发酵水平,而且酶的稳定性能好,大大降低了脂肪酶的生产成本,有利于该脂肪酶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重组脂肪酶在25L罐中的发酵过程曲线
图2、重组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曲线
图3、重组脂肪酶的最适反应pH曲线
图4、重组脂肪酶的耐温性能曲线
图5、重组脂肪酶在室温下保存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图6、各种离子对脂肪酶酶活力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未作具体说明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均参照《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J.萨姆布鲁克一书中所列的具体方法进行,或者按照试剂盒和产品说明书进行;所述试剂和生物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验材料和试剂:
1、菌株与载体
大肠杆菌菌株Topl0、毕赤酵母X33、载体pPICZaA均购自Invitrogen公司。
2、酶与试剂盒
逆转录酶SuperScriptTM III购自Invitrogen公司。RNA提取试剂盒、质粒DNA提取试剂盒、胶回收试剂盒、PCR产物纯化试剂盒、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购自上海生工公司。
3、培养基
基础盐培养基(BSM):磷酸二氢铵5%、磷酸二氢钾0.5%、七水硫酸镁1.5%、硫酸钾1.95%、硫酸钙0.1%、氢氧化钾0.1%、消泡剂0.03%。0.1MPa、121℃灭菌30min,冷却后每升加4.4毫升无机盐溶液(PTM1)。
微量无机盐溶液(PTM1)配制:硫酸铜0.6%、碘化钾0.018%、一水硫酸锰0.3%、二水钼酸钠0.02%、硼酸0.002%、六水氯化钴0.05%、氯化锌2%、七水硫酸铁6.5%、浓硫酸0.5%、生物素0.02%
实施例1、黑曲霉菌株脂肪酶基因的克隆
培养产脂肪酶黑曲霉菌株(Aspergillus Niger),运用RNA提取试剂盒,提取黑曲霉ACCC30132的总RNA,按照逆转录酶SuperScriptTM III Reverse Transcriptase操作说明合成第一链cDNA。以cDNA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
扩增所用引物如下:
LIP-S(EcoRI):
5’GCACTGAATTCAAGGTCGGATTTCGTACTC 3’
LIP-A(NotI):
5’GCACTGCGGCCGCTTACAAAAGCGACGAAGA3’
PCR结束后,将PCR产物纯化并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NotI进行双酶切,然后与经过同样双酶切的载体pPICZaA相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Topl0感受态细胞,经抗生素Zeocin筛选后,获得阳性克隆。提取阳性克隆的质粒,该质粒载体命名为EGALip-pPICZaA,并送样到上海生工公司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该编码脂肪酶的基因全长876bp,编码291个氨基酸。
实施例2、含脂肪酶基因EGALip的毕赤酵母工程菌的构建
将上述重组表达载体EGALip-pPICZaA采用SacI进行线性化,线性化后的重组载体电击转化毕赤酵母X33感受态细胞,电转化后涂布于含Zeocin的YPD平板上进行筛选,筛选得到高产脂肪酶的毕赤酵母重组菌株EGALip-pPICZaA-X33。
实施例3、脂肪酶菌株的发酵培养
采用筛选获得的脂肪酶重组菌株EGALip-pPICZaA-X33进行高密度液体发酵培养。
配制10L基础盐培养基,在25L液体发酵罐中高温灭菌后,冷却至常温。用氨水调节发酵液的pH值为4.60,接入1L液体种,发酵温度设定为30℃,调节转速和空气流量控制整个发酵过程中溶氧大于20%以上。
整个发酵过程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菌体培养阶段,流加已灭菌的2L 50%的葡萄糖,培养20-24小时,流加葡萄糖完后结束;
第二阶段为饥饿阶段,葡萄糖流加完之后,当溶氧上升至80%以上、pH上升即表明该阶段结束,为期约30min;
第三阶段为诱导表达阶段,流加甲醇进行诱导表达,并且保持溶氧在20%以上,培养时间在180小时左右。
在发酵过程中的定时取样测定酶活,发酵过程中脂肪酶的表达情况如附图1所示,发酵192h的发酵液酶活为14965U/mL。
实施例4、脂肪酶的性质测定
脂肪酶的酶活力检测
酶活单位定义:1g固体酶粉,于40℃、pH7.5条件下,水解脂肪每分钟产生1微摩尔(μmol)的脂肪酸,即为1个脂肪酶单位,以U/g表示。
1、最适反应温度测定
参照脂肪酶的检测方法,设定不同的检测温度,以最高酶活力为100%,其它温度下测得的酶活与之相比,即得到该温度下的相对酶活。
该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曲线见图2,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左右。
2、最适反应pH测定
配制不同pH值的缓冲液(pH1.5-10),分别在不同pH条件下进行酶活测定,以最高酶活为100%,其他检测结果与之相比,即得到不同pH检测条件下的相对酶活。
该脂肪酶最适反应pH曲线见图3,其最适反应pH为6.0左右。
3、耐温性能测试
采用发酵获得的脂肪酶样品(固体,总含水量为17%左右,相当于饲料制粒时的水分含量),在不同温度下(60-100℃)处理10min,然后按照脂肪酶的检测方法,测定经不同温度下处理的样品酶活,以未处理的样品酶活为100%,其它检测结果与之相比,即得到该脂肪酶经不同温度处理的相对酶活。
该脂肪酶的耐温性能曲线见图4。检测结果表明,该脂肪酶在75℃前耐热性能良好,当处理温度超过75℃后,酶活有一定程度的损失。
4、脂肪酶的保存稳定性测定
将脂肪酶固体样品置于室温下贮存,每月定时取样,按照脂肪酶的检测方法,检测不同保存时间的样品酶活,以初始酶活为100%,不同时间取样所测酶活与之相比,即得到该脂肪酶在不同保存时期的相对酶活。
该脂肪酶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见图5。结果显示该脂肪酶的稳定性能良好,在室温条件下保存半年,剩余酶活仍可达到92%以上。
5、各种离子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将含有1mM K+、Mg2+、Ca2+、Fe2+、Fe3+、Zn2+、Mn2+、Co2+、Cu2+的磷酸缓冲液与稀释适当倍数的酶液混合,室温放置1h,以未处理的酶液为对照,结果如图6所示。结果表明,Ca2+、Mg2+、Co2+对酶活有一定的激活作用,K+、Zn2+、Fe2+、Mn2+对酶活影响不大,Fe3+、Cu2+则对酶活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