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培养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霉菌培养箱.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934409.5 (22)申请日 2016.08.24 (73)专利权人 青岛环湾检测评价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株洲路 168号12层 (72)发明人 逄涛吴鹏司鹏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37241 代理人 郝团代 (51)Int.Cl. C12M 1/14(2006.01) C12M 1/12(2006.01) C12M 1/00(2006.01) B65D 25/10(2006.01) B65D 。
2、81/0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霉菌培养箱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霉菌培养箱, 试管储存箱 设置为U形结构, 其底部和主箱体的侧壁相连接 且突出于主箱体外侧设置, 试管储存箱内设置有 数个管腔; 主箱体设置为中空长方体结构, 主箱 体内分层设置有隔板, 隔板上等间距设置有培养 托盘, 培养托盘设置为由两个D形孔相切而成的 凹槽, 主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 密封盖上设 置有可拆卸的换气管, 换气管设置为倒弧形管, 所述换气管向试管储存箱的上方延伸设置。 通过 试管托取放试管, 将霉菌培养和试管液的实验装 置有效加以结合, 具有双重功能, 充分利用空间, 且提高了实验。
3、效率, 可以给菌类提供更好的生长 环境, 便于推广, 便于工业化生产, 普及市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954006 U 2017.02.15 CN 205954006 U 1.霉菌培养箱,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箱体和试管储存箱, 试管储存箱设置为U形结构, 其 底部和主箱体的侧壁相连接且突出于主箱体外侧设置, 试管储存箱内设置有数个管腔; 所 述主箱体设置为中空长方体结构, 主箱体内分层设置有隔板, 隔板上等间距设置有培养托 盘, 培养托盘设置为由两个D形孔相切而成的凹槽, 主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 密封盖上 设置有可拆卸的换气管, 换气管设置为倒弧形管, 所。
4、述换气管向试管储存箱的上方延伸设 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霉菌培养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腔设置为中空圆柱形结构, 官 腔内设置有试管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霉菌培养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管托包括手持杆和设置在手持 杆底部的底盘, 手持杆的中部设置套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霉菌培养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环设置为中空环形圈, 套环的 直径和底盘的直径一致且大于试管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霉菌培养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设置为从下到上分别为圆板 和中空球囊连接而成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霉菌培养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的培养托盘纵横交错设置有 紫外线灯。。
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霉菌培养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箱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倒U形 雾化棒, 雾化棒的末端通过水管和水箱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5954006 U 2 霉菌培养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培养箱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霉菌培养箱。 背景技术 0002 霉菌培养箱是培养箱的一种, 主要是培养生物与植物, 在密闭的空间内设置相应 的温度、 湿度, 使霉菌在4-6小时左右长出来, 作为人工加快繁殖霉菌之用, 考核电工电子产 品的抗霉能力和发霉程度。 是人工三防气候中的一种重要检测手段, 是大专院校、 医药、 军 工、 电子、 化工、 生物科研部门作储。
6、藏菌种、 生物培养、 是科研实验室必需测试设备。 用于测 试和判断其在湿热温度环境变化后的参数及性能。 0003 用于试管的储存箱广泛地用于许多应用中。 霉菌培养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需要 使用试管配制营养液。 配制好培养液的试管往往无处安放, 普通的试管架稳定性差, 容易发 生振动洒液等现象, 导致实验突发事件及误差的产生。 0004 菌类是喜湿的生物, 不论是孢子萌发、 菌丝生长, 子实体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水分和 空气相对湿度, 没有水分就没有生命。 食用菌的各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水分, 其子实体发育 时需水量更大。 目前广泛使用的霉菌培养箱, 结构单一, 培养托盘结构设计比较单独, 霉菌 培养。
7、箱内的杀菌和保湿效果不佳, 且不能和试管储存箱有效结合, 空间利用率差。 因此, 如 何研发一种新型霉菌培养箱,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霉菌培养箱结构单一且不能和试管储存箱加以结合的技 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霉菌培养箱。 0006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 霉菌培养箱, 包括主箱体和试管储存箱, 试管储存箱设置为U形结构, 其底部和主 箱体的侧壁相连接且突出于主箱体外侧设置, 试管储存箱内设置有数个管腔; 所述主箱体 设置为中空长方体结构, 主箱体内分层设置有隔板, 隔板上等间距设置有培养托盘, 培养托 盘设置为由两个D形孔。
8、相切而成的凹槽, 主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 密封盖上设置有可拆 卸的换气管, 换气管设置为倒弧形管, 所述换气管向试管储存箱的上方延伸设置。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管腔设置为中空圆柱形结构, 官腔内设置有试管托。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试管托包括手持杆和设置在手持杆底部的底盘, 手持杆的中部设 置套环。 0010 更进一步的, 所述套环设置为中空环形圈, 套环的直径和底盘的直径一致且大于 试管直径。 0011 更进一步的, 所述底盘设置为从下到上分别为圆板和中空球囊连接而成的结构。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相邻的培养托盘纵横交错设置有紫外线灯。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主箱体的内。
9、侧壁上设置有倒U形雾化棒, 雾化棒的末端通过水管和 水箱连接。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5954006 U 3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5 本实用新型中的霉菌培养箱结构新颖, 由于主箱体和试管储存箱完美的结合, 在 培养霉菌的同时, 有利于同步调配试管培养液, 将霉菌培养和试管液的实验装置有效加以 结合, 具有双重功能, 充分利用空间, 且提高了实验效率, 便于推广, 便于工业化生产, 普及 市场。 0016 本实用新型中的主体箱内部空间安排合理, 培养托盘, 结构独特, 便于在相邻的培 养托盘内同步培养, 有利于直观的观察霉菌的培养效果, 同时通过交错排布的紫外线。
10、灯进 行适当杀菌, 杀菌效果显著, 以满足霉菌的生长需求; 倒U形雾化棒为霉菌的培养提供了适 宜的湿度, 保证了霉菌的快速生长。 0017 本实用新型中的试管储存箱内部结构紧凑, 通过试管托取放试管, 试管通过试管 托上的套环进行限位, 通过试管托的底盘进行支撑, 由于底盘上设置有中空球囊, 起到了减 震缓冲效果, 避免了试管内培养液的震荡, 保证了试液的含量控制的准确性。 0018 主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 起到了防尘和保温作用, 有利于可拆卸的换气管, 对 主箱体内的空气起到换气作用, 保证霉菌培养箱体内空气流通, 可以给菌类提供更好的生 长环境。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
11、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试管托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其中, 1、 密封盖; 2、 紫外线灯; 3、 隔板; 4、 培养托盘; 5、 倒U形雾化棒; 6、 主箱体; 7、 换气管; 8、 试管储存箱; 9、 管腔; 10、 手持杆; 11、 套环; 12、 中空球囊; 13、 圆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3 实施例1 0024 如图1所示, 霉菌培养箱, 包括主箱体6和试管储存箱8, 试管储存箱8设置为U形结 构, 其底部和主箱体6的侧壁相连接且突出于主箱体6外侧设置, 试管储存箱8内设置有数个 管腔9; 所述主箱体6设置为。
12、中空长方体结构, 主箱体6内分层设置有隔板3, 隔板3上等间距 设置有培养托盘4, 培养托盘4设置为由两个D形孔相切而成的凹槽, 由于主箱体6和试管储 存箱8完美的结合, 在培养霉菌的同时, 有利于同步调配试管培养液, 将霉菌培养和试管液 的实验装置有效加以结合, 具有双重功能, 充分利用空间, 且提高了实验效率, 便于推广, 便 于工业化生产, 普及市场。 0025 主箱体6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1, 密封盖1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换气管7, 换气管7设置 为倒弧形管, 所述换气管7向试管储存箱8的上方延伸设置, 起到了防尘和保温作用, 有利于 可拆卸的换气管7, 对主箱体6内的空气起到换气作用, 保。
13、证霉菌培养箱体内空气流通, 可以 给菌类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0026 实施例2 002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不同于实施例1, 如图2所示, 霉菌培养箱, 包括主箱体6和试 管储存箱8, 所述管腔9设置为中空圆柱形结构, 官腔内设置有试管托, 所述试管托包括手持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5954006 U 4 杆10和设置在手持杆10底部的底盘, 手持杆10的中部设置套环11, 所述套环11设置为中空 环形圈, 套环11的直径和底盘的直径一致且大于试管直径, 所述底盘设置为从下到上分别 为圆板13和中空球囊12连接而成的结构, 试管储存箱8内部结构紧凑, 通过试管托取放试 管, 。
14、试管通过试管托上的套环11进行限位, 通过试管托的底盘进行支撑, 由于底盘上设置有 中空球囊12, 起到了减震缓冲效果, 避免了试管内培养液的震荡, 保证了试液的含量控制的 准确性。 所述相邻的培养托盘4纵横交错设置有紫外线灯2, 紫外线灯2进行适当杀菌, 杀菌 效果显著, 以满足霉菌的生长需求; 所述主箱体6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倒U形雾化棒5, 雾化棒 的末端通过水管和水箱连接, 倒U形雾化棒5为霉菌的培养提供了适宜的湿度, 保证了霉菌 的快速生长。 0028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范围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 改型、 添加或替换,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5954006 U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05954006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