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pdf

上传人:南*** 文档编号:8807666 上传时间:2021-01-0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42465.2

申请日:

20090109

公开号:

CN101445553B

公开日:

201104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K14/415,C12N15/29,C12N15/63,C12N5/10,C12N1/15,C12N1/19,C12N1/21,A01H5/00

主分类号:

C07K14/415,C12N15/29,C12N15/63,C12N5/10,C12N1/15,C12N1/19,C12N1/21,A01H5/00

申请人:

湖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宁约瑟,王国梁,谢旗,戴良英,刘雄伦

地址: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湖湖南农业大学

优先权:

CN200910042465A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何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其编码蛋白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a)由序列表中如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a)中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该植物抗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可用于培育抗逆植物,特别是抗干旱水稻。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在培育抗旱性水稻中的应用,该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含有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在培育抗旱性水稻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分为OsSINAT5超量表达载体和抑制表达载体,该超量表达载体是将全长OsSINAT5基因CDS  SEQ ID NO:3定向克隆到pubix.nc1300.ntap.gck载体Ubiquitin启动子下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该抑制表达载体是利用pANDA载体通过PCR克隆如SEQ ID NO:4所示的OsSINAT5基因编码前92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得到的抑制表达载体。 3.一种培育抗旱水稻的方法,是将含有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水稻细胞中,得到抗旱水稻,该重组表达载体分为OsSINAT5超量表达载体和抑制表达载体,该超量表达载体是将全长OsSINAT5基因CDS SEQ ID NO:3定向克隆到pubix.nc1300.ntap.gck载体Ubiquitin启动子下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该抑制表达载体是利用pANDA载体通过PCR克隆如SEQ ID NO:4所示的OsSINAT5基因编码前92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得到的抑制表达载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个水稻锌指蛋白基因DNA片段(基因)的分离克隆、功能验证和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由于其固着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使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环境密切相关,并且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环境信号的调控并遭遇到各种逆境胁迫,如盐碱、贫瘠、干旱的土地,寒冷、冰冻的气候,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等,而干旱、盐碱、高温等非生物胁迫是目前引起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世界各国政府及科研人员都迫切希望通过生物技术途径帮助解决这个重大问题。植物对逆境的响应和适应不仅通过生理生化过程,还需要通过分子细胞水平的调控,所以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尤其在分子水平揭示这种特性,是培育能在逆境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的重要基础;更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植物获得抗逆性强的植物的先决条件。 

干旱、高盐和低温等环境胁迫已极大的限制了全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干旱是限制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据统计,干旱对世界粮食作物的影响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于首位,其危害相当于其它自然灾害之和。因此,认识植物对干旱的反应机制,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基础。在干旱等逆境下,植物能够在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所造成的伤害并得以生存。干旱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引起渗透胁迫并抑制植物的生长、损伤植物细胞,最终引起DNA的降解而导致植物细胞的死亡。干旱对植物的影响,仅有一部分可能是植物的一种适应反应,许多反应是因胁迫而致的生理损伤结果。这一过程与植物对高盐及低温引起的渗透胁迫的反应相似。 

现有的研究表明,渗透胁迫能够诱导或抑制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的产物不仅能够直接参与植物的胁迫应答,而且能够调节其它相关基因的表达或参与信号传导途径,从而使植物避免或减少伤害,增强对胁迫环境的抗性。泛素(Ubiquitin)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和结构都高度保守。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是通过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实现的。其基本过程是:泛素分子在ATP存在的情况下被泛素激活酶(E1)激活,使泛素的C末端甘氨酸结合到E1的半胱氨酸巯基上,然后转移到泛素结合酶(E2)的半胱氨酸巯基上,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作用下,共价连接到靶蛋白分子的赖氨酸残基上,形成多聚Ub-靶蛋白复合物;该复合物被26S蛋白酶体所识别并被降解成小肽或氨基酸,同时释放Ub供循环利用。大量研究表明,由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是生物体维持自身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重要生理生化过程。目前,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已经鉴定出XERICO(KO et al.,2006)、SIZ1(Catala et al.,2006)、SDIR1(Zhang et al.,2007)、DRIP1和DRIP2(Qin et al.,2008)以及PUB22和PUB23(Cho et al.,2008)等泛素连接酶直接参与植物对干旱反应关键步骤的控制,超量表达或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能显著增强植物的抗旱性,这些研究表明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在植物抗旱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全世界约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为食。而我国是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其稻作面积和稻作总产量分别占全世界23%和37%,世界范围内的降水减少和分布不均对其生产影响很大。再者,我国每年用水总量为5000亿m3,农业用水占70%,而水稻又是农业耗水的第一大户,其耗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54%左右,占农业总用水量的65%以上。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缺水问题,干早严重制约着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因此进行水稻抗早性研究,对于提高作物抗早性和减少农业生产用水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水稻中培育出的抗旱转基因水稻还较少,因此找出水稻中与抗旱相关的泛素连接酶,培育抗旱的品种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可提高水稻的抗旱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在培育抗旱性水稻中的应用,该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含有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在培育抗旱性水稻中的应用,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分为OsSINAT5超量表达载体和抑制表达载体,该超量表达载体是将全长OsSINAT5基因CDS SEQ ID NO:3定向克隆到pubix.nc 1300.ntap.gck载体Ubiquitin启动子下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该抑制表达载体是利用pANDA载体通过PCR克隆如SEQ ID NO:4所示的OsSINAT5基因编码前92个氨基酸的DNA 序列得到的抑制表达载体。 

一种培育抗旱水稻的方法,是将含有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水稻细胞中,得到抗旱水稻,该重组表达载体分为OsSINAT5超量表达载体和抑制表达载体,该超量表达载体是将全长OsSINAT5基因CDS SEQ ID NO:3定向克隆到pubix.nc1300.ntap.gck载体Ubiquitin启动子下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该抑制表达载体是利用pANDA载体通过PCR克隆如SEQ ID NO:4所示的OsSINAT5基因编码前92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得到的抑制表达载体。 

利用上述基因的编码蛋白: 

1)利用RNAi或者其它技术抑制OsS INAT5基因的表达,本发明利用pANDA载体,通过PCR克隆如SEQ ID No:4所示的该水稻OsSINAT5基因编码前92个氨基酸的DNA序列构建RNAi表达载体; 

2)、水稻抗旱性基因OsSINAT5构建RNAi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组织或细胞,得到转基因植株。 

本发明所提供的与水稻抗旱性相关的基因,名称为OsSINAT5(与拟南芥中SINAT5同源),该基因在水稻基因组数据库TIGR中的编号为Os03g24040,编码一个含有“SINA”结构域的RING类型的泛素连接酶,该基因的CDS全长906bp,编码302aa的蛋白。到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OsSINAT5功能的研究报道。本发明所述基因即是稻基因组数据库TIGR中的编号为Os03g24040的基因,来源于水稻,是下列核苷酸序列之一: 

1)序列表SEQ ID No:1的DNA序列; 

2)编码序列表中SEQ ID No:2蛋白质序列的多核苷酸; 

3)与序列表中SEQ ID No:1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编码相同功能蛋白质的DNA序列; 

4)在高严谨条件下可与序列表中SEQ ID No:1限定的DNA序列杂交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高严谨条件为在0.1XSSPE(或0.1XSSC)、0.1%SDS的溶液中,65℃条件下杂交并洗膜。 

序列表中序列1的DNA序列由4963个碱基组成,含有四个外显子,分别为自5′端第601位到第799位碱基;自5′端第2254位到第2477位碱基;自5′端第2381位到第3216位碱基;自5′端第3681位到第4363位碱基。该序列编码SEQ ID No:2的核苷酸残基序列。 

与水稻耐旱性相关的基因OsSINAT5的编码蛋白OsSINAT5,是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o:2氨基酸残基序列的蛋白质,或者是将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者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且具有与SEQ ID No: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相同活性的由SEQ ID No:2衍生的蛋白质。 

序列表中序列2氨基酸残基序列是由30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 

含有本发明基因OsSINAT5的表达载体、转基因细胞系及寄主菌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扩增OsSINAT5中任一片段的引物对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用于构建所述植物表达载体的出发载体包括双元农杆菌载体和可用于植物微弹轰击的载体等。利用任意一种可以引导外源基因在植物中表达的载体,将本发明的OsSINAT5基因在植物中超量表达就表现旱敏感,而将此基因抑制表达后,植物表现为耐旱。 

本发明的基因在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上时,可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加上任何一个强启动子或诱导性启动子,也可使用增强子。 

携带有本发明OsSINAT5基因的表达载体可通过使用Ti质粒、Ri质粒、植物病毒载体、直接DNA转化、微注射以及电穿孔等常规生物技术方法转入植物细胞,并培育出抗旱性得到改良的植物。被转化的植物寄主可以是水稻、玉米、小麦等单子叶植物,也适用于烟草、大豆等双子叶植物,培育抗旱的植物品种。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ClustalW软件(公开使用软件)将水稻OsSINAT5蛋白与其拟南芥中同源蛋白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黑色表示高度保守的氨基酸,“*” 分别表示其保守的ring-finger和zinc-finger。 

图2-A和图2-B为OsSINAT5和OsSINAT5RING突变的E3泛素连接酶反应。其中: 

图2-A为OsSINAT5RING finger结构域的示意图和氨基酸突变位点。 

图2-B为OsSINAT5蛋白的体外泛素化反应。 

在体外用小麦的E1、人的E2和6xHis标签泛素(Ub),与GST-OsSINAT5 和GST-OsSINAT5(H71Y)RING突变的融合蛋白共孵育做E3活性检测。左边的数字显示蛋白的分子量,单位为千道尔顿(kD)。RC表示共孵育时间,单位为分钟(min)。GST为实验的负对照。样品经8%SDS-PAGE电泳分离,Western用Nickel-HRP检测His标签的泛素。 

图3为GFP-OsSINAT5融合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亚细胞定位。 

转染后18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目的蛋白定位。上排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GFP对照在明场、绿色荧光下以及明场和绿色荧光合并下的结果;下排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GFP-OsSINAT5融合蛋白在明场、绿色荧光下以及明场和绿色荧光合并下的结果。 

图4-A为OsSINAT5超表达转基因植物Northern杂交检测。 

第一道为对照,其余为转基因独立转基因株系,每个样品的加样量为10ug的总RNA,28SrRNA作为RNA加样对照。 

图4-B为OsSINAT5RANi转基因植物RT-PCR检测。 

第一道为对照,其余为转基因独立转基因株系,OsActin1基因被作为内参。 

图5-A至图5-D为OsSINAT5转基因植物对干旱的不同反应。 

对培养于1/2MS培养基两个星期大的植物进行干旱处理实验,从左到右依次为OsSINAT5超表达植物(OsSINAT5-OV),野生型(WT),OsSINAT5RNAi抑制植物(OsSINAT5-RNAi)。 

图5-A为干旱处理五天后,OsSINAT5转基因植物与野生型比较的结果。 

图5-B为干旱处理六天后复水前,OsSINAT5转基因植物与野生型比较的结果。 

图5-C为干旱处理六天复水1d后,OsSINAT5转基因植物与野生型比较的结果。 

图5-D为干旱处理六天复水1d后,OsSINAT5转基因植物与野生型成活率统计(n=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植物抗逆性相关蛋白OsSINAT5及其编码基因的获得 

微陈列(Microarray)分析的结果表明水稻Os03g24040基因是一个受干旱 诱导的基因,利用BLAST程序发现它与拟南芥中SINAT5高度同源,于是命名为OsSINAT5。根据水稻已公布序列,设计引物扩增OsSINAT5基因的蛋白编码区(SEQ ID No:3),用于进一步研究。克隆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3min;94℃30sec,59℃30sec;72℃1min,28个循环;72℃延伸10min。特异性引物如下: 

F1(5’-GG ATGGCCTCAGTTACTTATATTG-3’),斜体碱基为HindIII酶切位点; 

F2(5’-GG TCACTGTTCCTTCCAAATTCTC-3’),斜体碱基为BamHI酶切位点) 

提取两周苗龄的野生型水稻日本晴的幼苗总RNA反转录得到第一链cDNA。以其为模板,用F1和F2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得到分子量约为900kb的条带。用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该片段。将该回收片段与载体pGEM-T Easy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根据pGEM-T Easy载体上的羧卞青霉素抗性标记筛选阳性克隆,得到含有回收片段的重组质粒。以该重组质粒载体上的T7和SP6启动子序列为引物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到了OsSINAT5基因的蛋白编码区,OsSINAT5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由906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编码SEQ ID No:2所示的蛋白。 

实施例2、OsSINAT5蛋白的泛素连接酶活性 

采用体外表达OsSINAT5蛋白及其RING finger突变蛋白OsSINAT5(H71)的方法来考察其是否具有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 

2,1原核表达载体pGEX-OsSINAT5的构建 

根据OsSINAT5基因的序列设计其特异性引物,将OsSINAT5全长CDS定向克隆入pGEX-6p-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中,用热击法转入大肠杆菌XL1-Blue中。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均按分子克隆中操作步骤进行。纯化后的融合蛋白用于Ubiquitination反应。克隆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3min;94℃30sec,59℃30sec;72℃1min,28个循环;72℃延伸10min特异性引物序列如下 

F1:5’-GG ATGGCCTCAGTTACTTATATTG-3’,斜体碱基为BamHI酶切位点; 

F2:5’-GG TCACTGTTCCTTCCAAATTCTC-3’,斜体碱基EcoRI为酶切位点) 

2,2OsSINAT5RING finger突变蛋白的获得 

如图1和图2-A所示,OsSINAT5存在保守的RING finger结构域,为了验证OsSINAT5蛋白的E3连接酶是否与RING finger结构域有关,我们利用快速定点突变试剂盒(Stratagene)把OsSINAT5CDS第211位胞嘧啶C突变为腺嘌呤A,使读码框由CAT突变为AAT,如图2-A所示,编码氨基酸由组氨酸(H)变为酪氨酸(Y),破坏了RING finger结构域的保守性。获得包含点突变的OsSINAT5CDS序列后,按照2,1中OsSINAT5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进行pGEX-OsSINAT5(H71Y)的构建。H71Y点突变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如下: 

F1:5’-CATCAGTGCTCTAATGGTtATACATTGTGCTCTGGATGC-3’ 

F2:5’GCATCCAGAGCACAATGTAtaACCATTAGAGCACTGATG-3’2,3OsSINAT5及OsSINAT5(H71Y)突变蛋白体外泛素化反应 

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E1(GI:136632)、人的E2(UBCh5b)和6xHis标签泛素(Ub)、纯化了的GST融合的E3(~1μg)及ATP存在的共同作用下,His-Ub可以与GST-E3连接,并且随着His-Ub的不断增加,形成多聚泛素(Poly-Ub)链,蛋白的分子量也随之增加。而蛋白是否有与His-Ub连接,可以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按分子量大小分离蛋白后,用Nickel-HRP杂His-Ub经Western实验(选用0.2μm的PVDF膜),分析是否GST-E3已经加上Poly-Ub。 

将纯化了的GST、GST-OsSINAT5、GST-OsSINAT5(H71Y)蛋白加入1.5μL 20×reaction buffer(1M Tris pH7.5,40mM ATP sigma,100mM MgCl2,40mMDTT),3μL E1(粗提的E1,大约50ng),3ul E2(粗提的E2,约40ng),2μL纯化的His-Ub(约2μg),加ddH2O至总体积为30μL。在Eppendorf Thermomixercomfort仪器上,30℃,900rpm孵育,为了进一步验证OsSINAT5是否会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加上更多的Ub,我们对OsSINAT5野生型蛋白设置了15min,30min,60min三个孵育时间,缺E1、缺E2、GST对照以及OsSINAT5(H71Y)蛋白反应时间均为90min。反应后每管各加入10μl 4×SDS-PAGE上样缓冲液,沸水中煮5-10min,取15μL进行SDS-PAGE电泳。电泳后进行Western杂交检测。如图2-B中所示,纯化的GST-OsSINAT5蛋白在与小麦的E1和人的E2共孵育的条件下,可以检 测出OsSINAT5具有体外泛素化的活性,并且随着孵育时间15min、30min、60min的增加,形成越来越多的多聚泛素(Poly-Ub)链。然而,OsSINAT5(H71Y)蛋白在孵育90min后仍未检测到任何多聚泛素链,OsSINAT5蛋白突变体OsSINAT5(H71Y)的E3连接酶的活性完全消失了,说明OsSINAT5蛋白中完整的RING结构确实是OsSINAT5蛋白E3连接酶活性必须的。 

实施例3、OsSINAT5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为了进一步验证OsSINAT5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本发明根据OsSINAT5基因的序列设计其特异性引物,利用pGDG(Goodin et al.,2002)载体构建了pGDG-OsSINAT5表达载体,通过水稻原生质体转染(Chen et al.,2006)使融合基因在植物细胞内瞬间表达,转染后18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目的蛋白定位。克隆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3min;94℃ 30sec,59℃ 30sec;72℃ 1min,28个循环;72℃延伸10min特异性引物如下: 

F1(5’-GG ATGGCCTCAGTTACTTATATTG-3’),斜体碱基为HindIII酶切位点; 

F2(5’-GG TCACTGTTCCTTCCAAATTCTC-3’),斜体碱基为BamHI酶切位点);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瞬间表达结果显示,GSF对照在整个细胞中,包括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能检测到,而GFP-OsSINAT5蛋白绝大多数分布于细胞核,这一结果与其在拟南芥中同源蛋白SINAT5是一致的。 

实施例4、OsSINAT5基因超量表达、抑制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化 

为了能更好地阐明此基因的功能,申请人将其在水稻中抑制表达和超量表达,从转基因植物的表型来验证。 

OsSINAT5基因超量表达和RNAi载体采用Gateway技术(Invitrogen)。超量表达载体构建方法如下:将全长OsSINAT5基因CDS(SEQ ID No:3)定向克隆到pubix.nc1300.ntap.gck载体(Puig at el.,2001)Ubiquitin启动子下,用于得到水稻pUbiquitin-OsSINAT5超量表达植物。抑制表达(RNAi)载体构建方法如下:通过Blast程序比对发现在水稻中OsSINAT5基因还有五个同源基因且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是其编码前92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存在明显的特异性(SEQ ID No:4),选择其作为构建RNAi载体的靶序列。通过PCR克隆该目 的序列,选用pANDA载体(Miki and Shimamoto,2003),重组反应按Invitrogen公司提供的重组克隆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方法将其导入到水稻品种“日本晴”中,经过预培养、侵染、共培养、筛选具有潮霉素抗性的愈伤、分化、生根、炼苗移栽,得到转基因植株。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方法应用Qu等人报道的方法(Qu et al.,2006)。简要介绍如下: 

4,1水稻转化涉及的培养基 

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NB:N6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十B5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脯氨酸500mg/L 十酶水解干酪素(CEH)300mg/L 十2,4-D 2.5mg/L 十蔗糖30g/L 十植物凝胶2.5g/L,pH5.8。 

2)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 

L3:L3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十L3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脯氨酸500mg/L 十谷氨酰胺500mg/L 十2,4-D 2.5mg/L 十麦芽糖30g/L 十植物凝胶2.8g/L,pH5.8。 

3)愈伤组织共培养培养基 

NS:N6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十B5 有机成分+铁盐十酶水解干酪素(CEH)1000mg/L 十蔗糖30g/L 十葡萄糖10g/L 十乙酰丁香酮200umol/L 十植物凝胶2.3g/L,pH5.2。 

4)愈伤组织筛选培养基 

S40:L3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十L3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脯氨酸500mg/L 十谷氨酰胺500mg/L 十2,4-D 2.5mg/L 十氨苄青霉素200mg/L 十头孢霉素250mg/L十麦芽糖30g/L 十潮霉素40mg/L 十植物凝胶3.0g/L,pH5.8。 

5)愈伤组织预分化培养基 

PDL:N6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十B5 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脯氨酸500mg/L十酶水解干酪素((CEH)300mg/L 十6-BA 1.0mg/L 十NAA2.0mg/L 十ABA5.0mg/L 十潮霉素50mg/L 十蔗糖30g/L 十植物凝胶3.0g/L,pH5.8。 

6)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 

DL:N6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十B5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脯氨酸500mg/L十酶水解干酪素((CEH)300mg/L 十6-BA 2.0mg/L 十KT1.0mg/L 十NAA1.0mg/L 十IAA1.0mg/L 十麦芽糖30g/L 十植物凝胶3.0g/L,pH5.8。 

7)生根及壮苗培养基 

1/2MS:1/2MS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十1/2MS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蔗糖30g/L 十潮霉素20mg/L 十植物凝胶3.0g/L,pH5.8。 

8)CC培养基 

CC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十CC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脯氨酸500mg/L 十谷氨酰胺500mg/L 十酶水解干酪素(CEH)300mg/L 十2,4-D 2.5mg/L 十蔗糖30g/L 十植物凝胶2.5g/L,pH5.8。 

9)N6培养基 

N6基本成分十脯氨酸500mg/L十酶水解干酪素(CEH)300mg/L十2,4-D2.5mg/L 十蔗糖30g/L 十植物凝胶2.5g/L,pH5.8。 

10)YENB培养基 

YE酵母粉提取物7.5g/L 十营养肉汤8g/L 十琼脂粉15g/L,pH7.0。 

11)LB培养基 

蛋白胨10g/L 十酵母粉5g/L 十NaCl 10g/L 十琼脂粉15g/L,pH7.0。 

12)SOB培养基 

蛋白胨20g/L 十酵母粉5g/L 十NaCl 0.5g/L 十琼脂粉15g/L,pH7.0。 

13)SOC培养基 

SOB培养基(已灭菌)十20ml 除菌的1mol/L葡萄糖液。 

4,2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1)农杆菌EHA105菌株单菌落,接种于5mlYENB液体培养基中,28℃,200rpm培养至OD600值为0.4。 

2)取农杆菌菌液1ml,按1∶100比例加入100ml YENB液体培养基中,28℃,250rpm,振荡培养2.5~3h。 

3)将培养液倒入用冰预冷的无菌离心管中,置冰上冷却10min,4℃4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尽量倒尽残液。 

4)加入34ml预冷的0.1M CaCl2重悬沉淀,置冰上1h。 

5)4℃,4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尽量流尽残液。 

6)加20%甘油(冰中预冷)20ml,4℃ 4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 

7)在沉淀中加入2ml 10%的甘油,每管80ul分装于1.5ml离心管,-80℃冰箱保存。 

4,3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 

1)将成熟水稻种子去壳。 

2)70%酒精消毒1~3min。 

3)用0.1%的升汞消毒15min,其间不断摇动。 

4)用无菌水洗4~5次,并用灭菌滤纸吸干。 

5)将米粒平放于2,4-D浓度为2.5mg/L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NB上,于26℃暗培养8~10d,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 

6)将愈伤组织转入继代培养基L3中继代,10~15d后进行共培养。 

4,4农杆菌对水稻愈伤组织的转化 

1)挑取-80℃保存的农杆菌转化子在含有抗生素的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50mg/L Kanamycin,50mg/L Rifampicin),28℃暗培养至长出菌落。 

2)挑取单菌落于5mL含有抗生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50mg/L Kanamycin,50mg/LRifampicin),28℃、225rpm振荡培养16~24h。 

3)从中取1ml菌液加入到50mL AB(含50mg/L Kanamycin,50mg/L Rifampicin)液体培养基中,28℃、225rpm振荡培养,OD600=1.0。 

4)室温,4000rpm离心20min,倒掉液体,收集菌体。 

5)将菌体重悬于10ml加有200umol/L乙酰丁香酮的AAM液体培养基,10℃,4000rpm离心10min,倒掉液体,收集菌体。 

6)用含有200umol/L乙酰丁香酮AAM液体培养基重悬菌体,定容到50ml。 

7)挑选颜色新鲜、淡黄色、致密、生长旺盛的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和农杆菌菌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侵染30min。 

8)愈伤组织适当干燥后,放入加有200umol/L乙酰丁香酮共培养培养基上,26℃,暗培养3d。 

4,5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和幼苗分化 

1)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用无菌水漂洗10次以上。 

2)再用含250mg/L头孢霉素和200mg/L氨苄青霉素的无菌水在25℃、150rpm条件下振荡1~2h。 

3)洗净、适当干燥,放入40mg/L潮霉素筛选压的筛选培养基上,26℃暗培养,15~20d后,进行第二轮筛选。 

4)抗性愈伤先进行预分化,26℃,暗培养;待抗性愈伤组织变成嫩白而坚硬时,再放入到分化培养基中,26℃,光照培养。 

4,6壮苗、驯化及移栽 

1)将分化得到的幼苗移入生根培养基中培养。 

2)再生苗长至15cm高且根较为粗壮时将瓶口打开,在培养瓶中加入一些无菌水并保持湿度进行驯化。 

3)长出新根时,将苗取出,根部的培养基小心用流水洗净,接于从水稻田中取来的土壤中进行移栽。 

4)为使移栽后的的苗子保持85%的湿度,采用塑料膜覆盖,2d后适当进行通风,4d后揭去膜,进行常规管理。 

实施例5、OsSINAT5基因超量表达、抑制表达转基因植物的分子检测 

本发明OsSINAT5基因超量表达、抑制表达转基因植物总RNA提取采用TRIzol法(Invitrogen)。OsSINAT5基因超量表达转基因植物分子检测采用Northern杂交,有关实验操作方法按《分子克隆》进行。将10μg总RNA在甲醛变性胶中电泳后,转移至Hybond-N+(Amersham)尼龙膜上。α-32P-dCTP标记的OsSINAT5探针按随机引物标记试剂盒(Promega)说明书进行。杂交程序参考Sambrook(1989)等方法进行。28SrRNA作为RNA加样对照,Northern杂交至少重复两次。结果如图4-A所示,与对照WT相比,本发明克隆的基因OsSINAT5在大多数转基因株系中表达量增加,可以用于进一步表型鉴定。 

OsSINAT5基因的抑制表达转基因分子检测采用RT-PCR法。RNA样品首先用DNaseI消化,除去基因组DNA的污染。根据Promega公司MMLV(Cat.M170A)使用方法进行cDNA第一链合成:冰上依次加入下列反应组分:总RNA2μg,0.05μg Oligo-dT,加ddH2O至12μL混匀,75℃5min,冰上冷却;再依 次加入如下组分:5×反应缓冲液5μL;RibonucLeose inhibitor 25U;dNTPs(10mM)5μL,MMLV Reverse transcriptase(200U/μL)1μL,加水至25μL,42℃反应1h,70℃10min终止反应,置于冰上;将合成的单链cDNA稀释10倍,作为RT-PCR反应的模板。 

OsActin1基因被作为内参,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3min;94℃30sec,60℃30sec;72℃35sec,26个循环;72℃延伸10min。其特异性引物如下: 

F1(5’-CGTCTGCGATAATGGAACTGG-3’) 

F2(5’-CTGCTGGAATGTGCTGAGAGAT-3’) 

选择OsSINAT5特异性片段进行检测,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3min;94℃30sec,59℃30sec;72℃1min,28个循环;72℃延伸10min。特异性引物如下: 

F1(5’-GGAAGCTTATGGCCTCAGTTACTTATATTG-3’); 

F2(5’-GGGGATCCTCACTGTTCCTTCCAAATTCTC-3’) 

RT-PCR结如4-B所示,与对照WT相比,本发明克隆的基因OsSINAT5在大多数转基因株系中表达量下降,可以用于进一步表型鉴定。 

实施例6、OsSINAT5基因超量表达、抑制表达转基因植物对干旱处理的不同反应 

在实施例5的结果前提下,本发明首先对OsSINAT5基因超量表达、抑制表达转基因植物T3代植物进行了纯合体筛选。具体步骤如下:每个植株选取30粒种子去壳,70%乙醇表面消毒1min,30%漂白液消毒30min,灭菌水洗5遍,用无菌镊子播种在含潮霉素的1/2MS(Murashige&Skong)培养基平皿上进行筛选,野生型日本晴作为对照,培养条件为28℃,持续光照强度为2500lux,16h光照/8h黑暗。两周后统计发芽及成活率,本发明默认100%成活率的植株为纯合体,每个纯合体植物单独取样并进行相应的分子检测。取分子检测和潮霉素筛选结果一致的株系用于接下来的表型鉴定。 

本发明选取四条独立的超量表达和两条独立的抑制表达转基因纯合水稻用于表型筛选。具体步骤如下:每条纯和转基因株系选15粒种子去壳,70%乙醇表面消毒1min,30%漂白液消毒30min,灭菌水洗5遍,用无菌镊子播种在均盛有100ml 1/2MS(Murashige&Skong)培养基的圆筒形培养瓶中,野生型日本晴作 为对照,培养条件为28℃,持续光照强度为2500lux,16h光照/8h黑暗。等培养至两周大时,OsSINAT5超表达植物(OsSINAT5-OV),野生型(WT),OsSINAT5RNAi抑制植物(OsSINAT5-RNAi)植物状态无明显区别。打开培养瓶盖子,不浇水进行干旱处理。 

干旱五天后,如图5-A所示,OsSINAT5超表达植物(OsSINAT5-OV)大多数萎奄,叶片下垂,出现严重的旱胁迫表现,对照野生型(WT)也有部分叶片开始下垂,OsSINAT5RNAi抑制植物(OsSINAT5-RNAi)则基本保持着正常的生长状态。 

干旱六天后复水前,如图5-B所示,OsSINAT5超表达植物(OsSINAT5-OV)叶片出现不可恢复的干枯,绝大多数对照野生型(WT)和OsSINAT5RNAi抑制植物(OsSINAT5-RNAi)均已萎奄,部分开始出现不可恢复的干枯。 

复水一天后,如图5-C所示,OsSINAT5超表达植物(OsSINAT5-OV)叶片完全不能恢复,对照野生型(WT)有部分叶片恢复正常生长状态,相比,绝大多数OsSINAT5RNAi抑制植物(OsSINAT5-RNAi)均可恢复至正常生长状态。植物在干旱后的复水能力也是抗旱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复水后,如图5-D所示,OsSINAT5RNAi抑制植物(OsSINAT5-RNAi)存活率最高(54%),对照野生型存活率为27%,而OsSINAT5超表达植物(OsSINAT5-OV)却均已不可恢复的萎奄,不能恢复生长。干旱及复水实验表明,OsSINAT5超量表达降低了植物的耐旱性,而OsSINAT5抑制表达后则增强了植物的耐旱性。这些结果证实了OsSINAT5在植物对干旱的响应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序列表 

<110>湖南农业大学 

<120>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 

<130>PHW09012 

<160>4 

<170>PatentIn version 3.1 

<210>1 

<211>4963 

<212>DNA 

<213>Oryza sativa 

<400>1 

acattatttt cgggagcaag acatgaggag ctcaaatcag ttcctttccg aacacagcac    60 

acccctcctt gacatgggcc ggcccaaggc ccagcacctg tatctggtta cggtatacta    120 

agtctgcagt taagtaatta attaattatg gtatgtgata cttttctcaa tacgtaataa    180 

tgttcacttt gatgttattt tcatccatac tatttttaga taaagttacc aaaaatttta    240 

actaccttaa gtttattgcc aaattttagc aagtaattat gaaatcttgc caaattttgg    300 

caaccttgcc aaaattttga caacttagct aaaatttggt aatgccaaaa cttgataagg    360 

ttaaaaatgg tagcaaagtg aacaagcccg aaatggtgtg ttaaccactt cggttaatta    420 

atttcagtac tcagttcatt aaattaatta aagaaaggcc gaatccctag aggtggggaa    480 

cgggtgggcc cgcgcaaacg ccacgaggaa gaaagagaga gaaaaggtta gcaactttca    540 

cgggacaaaa accagcagac tagtcagata tacatatact cctcctcaac aaaacaaaac    600 

aaaaaacgcg agaagagaga gagagaagct tttaattcga attctctctc tcatcacggc    660 

ttcttctgct tctccttctc ctcccccctc atccctcctc cgccggtagc cgccggccgg    720 

gagcgagcag cgagcgagac cggagcccgc cggagccggt ctcgctcccc cctcctccct    780 

tgttcgcgcc acccccgagg tacatcccgc cgatctctct ctttctctct ctcgttggtc    840 

tgctctgtga tttttttttt ttttgccaag gctgttcttt atttggcaca gagattgttt    900 

tttttttcct tctttgcggg tgtccggttc gagtccacgg ggtttgactc tgccggaaat    960 

ggttcgaatg cggcggccgg agggcggagg aggggttttg gggggcgttc ttggtgggtt    1020 

ggtttgcgcc gagtctttgt taatttgtta gggttcttga tctgatgcgg cttctcgttg    1080 

ccgggatgcg cttgcctcat ggctgaattc aaacaggccg gtctctctct ccctccctct    1140 

ctcccgtcag ccgtgtgctt tgaccgagta agtttttgaa cttcgattgg ttgagctggg    1200 

ggttcttgac tttttcttac tccacgaatg ttcctttttg cacaatgggg ctactaatga    1260 

atggaaagct agagatggtg tgcctaatgg tgatgtgccg tcattgtgtt agctcggatt    1320 

tgtactgcga atttgcgagc tcacatgctc agctgatgat gtgttgatcc agggagtata    1380 

tataattggt tggtagagta cttgctagat tgtgctcacg ggtctcattt caaagttcag    1440 

tatgaaatct tggttgtaaa gtagtactag tgttttgtta atcgttaggg agtacttctc    1500 

ctgcattttt cttaattttt tccctttaaa aactgtaggt ggatttgtta ttagtaaagc    1560 

tgatttgtgc caaatagaaa ttctgtttta tccgcagtaa ggtactgtaa acagtacttg    1620 

caggcactag ggtttattgg caaggttttc tatgttacat tttaataaat gccacctttt    1680 

tcttcgtcaa aagaagccac ggttataaag aaaaagtgaa gcattaattg atgtaaatgc    1740 

acgaactaca aatttccaca aatataaacc ttttaataaa atccacaaat gaaagaaaaa    1800 

tgcagttcac acaccaatct ctttctcaaa atttacactt ttcttataac aggtatgcta    1860 

aattttctta atacaaagca tatacaaaac atcacaagca ctatagacat tcatgacata    1920 

tctgttgcat aggacaatat gcagtatgaa gacctggctg gtcaaaactt ccgatgcaca    1980 

tgtgaggccc tatccatgtg ctttcttgat ttctgctcct ttatggccct atctccttca    2040 

aagcccttaa acacttcaac agtgtccaat catactatga gactgtatgg atatgggcat    2100 

atggctatac ttttgatgag gcaatgattt tttttgttaa taatagtgtt aataggaagt    2160 

gttgaattgg ttttttaaaa ggaagtattt aagcattgaa tttgtcattt attttgactc    2220 

actaataaca cagatagttc tctttcctag caggacccct tacaatatct agtgtattta    2280 

tggcctcagt tacttatatt gatgactccg gttctgaggt aattgatcct ccaaagactg    2340 

aggtgctgga tgttaccgaa cttgctggtg atcctgttcc gcattcacca aaaccaaatg    2400 

tggtagtttc tagcagtgtg cgtgaactgc ttgaatgtcc agtctgcctg agcgcaatgt    2460 

atcctcccat tcatcaggtg cacatatacc acttattgaa tcttttttgc acttaaaaag    2520 

gatattttct tgtatggaag tcacttggga aacaaaatgc gtgtttcatt taattgcatt    2580 

gcttttacta tcttgaatcc tgctatcata tttgtagtct ggcctgatct atttgaactt    2640 

atctagatga tttcctggtt taaaacggtc gttctgagct gctttttcac atatgttctg    2700 

ttccactacc aaattgttac ccatgtattt aagcaccaaa aaagaagtta gctaagatag    2760 

tatgtacaat atgcacattg ttgtactatg ttgtaagttg taaccccaac tctttttctg    2820 

ctaatgcagt gctctaatgg tcatacattg tgctctggat gcaaaccaag ggttcacaat    2880 

cgctgtccaa cttgtaggca tgaactgggt aatattagat gtcttgctct cgagaaggtg    2940 

gctgcgtcgc ttgaacttcc atgcaagtac cagaacttcg ggtgtgtagg catttatcct    3000 

tactactgca agctgaagca tgagtcacag tgccaatata ggccttatag ctgtccatat    3060 

gctggatctg aatgcacagt tgctggtgac attccatact tggtgaatca cttgaaagat    3120 

gaccacaagg ttgacatgca taatggctgc accttcaacc atcgctatgt caagtcgaat    3180 

cctcatgaag ttgagaatgc cacctggatg cttacggtat cccctcgtta actccaccat    3240 

gttagttatt gtgaagtata tcactgatgt ttacttatgc aaagattggt tcacttgtct    3300 

gctaagatag tccatatttc tgtactgagt tttatgagcc tttctgtaaa aataaacatt    3360 

ggttcacttg tacagtatga ttgcactctg tacttttcat gtcaactgag gatgctgatc    3420 

atgcagcata gttattggtc taaaataatc tctcacctat gaagaaacta tgcatcagaa    3480 

tatccatctg cttccatttc caaaaaaaaa aaaaaaaact ttgtctgctt tacagcacaa    3540 

taatagcatt tggacagggc tcttgatctg caaccttttc ttgctgcttt ctaagtgcaa    3600 

tataaaatta agaatttcct tctaatctgt tcttttccat tgaacaaaat ggactaagta    3660 

actataatgc ttccatctag gttttcagct gctttggcca gtacttctgc ctacatttcg    3720 

aagcatttca gctggggatg gcacctgtgt acatcgcctt cctgaggttc atgggtgatg    3780 

acttggaagc aaagaactac agctacagcc tggaggtagg aggcactggc cgcaaaatga    3840 

tctggcaagg ggttccccgg agcatcagag acagccatcg gaaggtccgg gatagctatg    3900 

atgggcttat catccaacgg aacatggcct tgttcttctc tggtggagaa aggaaggagc    3960 

tcaaattgcg ggtcactggg agaatttgga aggaacagtg aaaataaaat gtgaaatgat    4020 

ctgttcatcg ttcttaaccc ttgcatgaac ctatgtatca tcacagtgcg agaattatag    4080 

ccattcatag gcagtgactc taaaatgaag acttgtaatg ttattagctt gttttagcta    4140 

ccatcttctg ttagattggt gcctgtggat gactagatga cagtcatgta gaccagagtg    4200 

gcactattgt agaattcctg gcaaacttct ctttgccttg aactgcttgt tgagttgcca    4260 

ttctgtggta tagggaaatc taatggcaat tcatgagatg aatgtgttga actctttttc    4320 

atgtttccag catatttcta gcttctttgt tcattctttc agcatatctc tagcttgttt    4380 

gttcattctt tcagcatatt tctagctatg ttaaggcatg atctgaaagt tcttaagaat    4440 

cggatatgct gtaacaaatc atggtgaaat gtcatgtagc atgtaccatt tccttttatc    4500 

ttaaatgctg cttttgaatt ggagggtgaa taccagaatg attttgtaag ctttttccga    4560 

ataaagtttc aacttggtgt gcaagattaa atcggggttg agcacccaga gtaaatatta    4620 

gtagaagata aaatgaagtg ctgatttttt ttcttaaaga aaaaacaaga gttgaagcgc    4680 

tagaatcaat aatttgatct gcatcatgtc cggagtagta ctgtttgtac gctataggag    4740 

caataatgtt gtgcccgtac gttactgcct tcccttcaat tgtctgcacc tctgcacccg    4800 

tcgtactact gtgtcgtgga cgtggcacct tatctgaagg atttcacaaa atttgctcat    4860 

ggaagtaagg gttaagggag tagtttgctt tgatgcccag atcaactcta ccaaaatttg    4920 

gtattgttaa ctcaataagt gtttttgatt tttttttctt tgc                      4963 

<210>2 

<211>301 

<212>PRT 

<213>Oryza sativa 

<400>2 

Met Ala Ser Val Thr Tyr Ile Asp Asp Ser Gly Ser Glu Val Ile Asp 

1               5                   10                  15 

Pro Pro Lys Thr Glu Val Leu Asp Val Thr Glu Leu Ala Gly Asp Pro 

            20                  25                  30 

Val Pro His Ser Pro Lys Pro Asn Val Val Val Ser Ser Ser Val Arg 

        35                  40                  45 

Glu Leu Leu Glu Cys Pro Val Cys Leu Ser Ala Met Tyr Pro Pro Ile 

    50                  55                  60 

His Gln Cys Ser Asn Gly His Thr Leu Cys Ser Gly Cys Lys Pro Arg 

65                  70                  75                  80 

Val His Asn Arg Cys Pro Thr Cys Arg His Glu Leu Gly Asn Ile Arg 

                85                  90                  95 

Cys Leu Ala Leu Glu Lys Val Ala Ala Ser Leu Glu Leu Pro Cys Lys 

            100                 105                 110 

Tyr Gln Asn Phe Gly Cys Val Gly Ile Tyr Pro Tyr Tyr Cys Lys Leu 

        115                 120                 125 

Lys His Glu Ser Gln Cys Gln Tyr Arg Pro Tyr Ser Cys Pro Tyr Ala 

    130                 135                 140 

Gly Ser Glu Cys Thr Val Ala Gly Asp Ile Pro Tyr Leu Val Asn His 

145                 150                 155                 160 

Leu Lys Asp Asp His Lys Val Asp Met His Asn Gly Cys Thr Phe Asn 

                165                 170                 175 

His Arg Tyr Val Lys Ser Asn Pro His Glu Val Glu Asn Ala Thr Trp 

            180                 185                 190 

Met Leu Thr Val Phe Ser Cys Phe Gly Gln Tyr Phe Cys Leu His Phe 

        195                 200                 205 

Glu Ala Phe Gln Leu Gly Met Ala Pro Val Tyr Ile Ala Phe Leu Arg 

    210                 215                 220 

Phe Met Gly Asp Asp Leu Glu Ala Lys Asn Tyr Ser Tyr Ser Leu Glu 

225                 230                 235                 240 

Val Gly Gly Thr Gly Arg Lys Met Ile Trp Gln Gly Val Pro Arg Ser 

                245                 250                 255 

Ile Arg Asp Ser His Arg Lys Val Arg Asp Ser Tyr Asp Gly Leu Ile 

            260                 265                 270 

Ile Gln Arg Asn Met Ala Leu Phe Phe Ser Gly Gly Glu Arg Lys Glu 

        275                 280                 285 

Leu Lys Leu Arg Val Thr Gly Arg Ile Trp Lys Glu Gln 

    290                 295                 300 

<210>3 

<211>906 

<212>DNA 

<213>Oryza sativa 

<400>3 

atggcctcag ttacttatat tgatgactcc ggttctgagg taattgatcc tccaaagact    60 

gaggtgctgg atgttaccga acttgctggt gatcctgttc cgcattcacc aaaaccaaat    120 

gtggtagttt ctagcagtgt gcgtgaactg cttgaatgtc cagtctgcct gagcgcaatg    180 

tatcctccca ttcatcagtg ctctaatggt catacattgt gctctggatg caaaccaagg    240 

gttcacaatc gctgtccaac ttgtaggcat gaactgggta atattagatg tcttgctctc    300 

gagaaggtgg ctgcgtcgct tgaacttcca tgcaagtacc agaacttcgg gtgtgtaggc    360 

atttatcctt actactgcaa gctgaagcat gagtcacagt gccaatatag gccttatagc    420 

tgtccatatg ctggatctga atgcacagtt gctggtgaca ttccatactt ggtgaatcac    480 

ttgaaagatg accacaaggt tgacatgcat aatggctgca ccttcaacca tcgctatgtc    540 

aagtcgaatc ctcatgaagt tgagaatgcc acctggatgc ttacggtttt cagctgcttt    600 

ggccagtact tctgcctaca tttcgaagca tttcagctgg ggatggcacc tgtgtacatc    660 

gccttcctga ggttcatggg tgatgacttg gaagcaaaga actacagcta cagcctggag    720 

gtaggaggca ctggccgcaa aatgatctgg caaggggttc cccggagcat cagagacagc    780 

catcggaagg tccgggatag ctatgatggg cttatcatcc aacggaacat ggccttgttc    840 

ttctctggtg gagaaaggaa ggagctcaaa ttgcgggtca ctgggagaat ttggaaggaa    900 

cagtga                                                               906 

<210>4 

<211>276 

<212>DNA 

<213>Oryza sativa 

<400>4 

atggcctcag ttacttatat tgatgactcc ggttctgagg taattgatcc  tccaaagact   60 

gaggtgctgg atgttaccga acttgctggt gatcctgttc cgcattcacc aaaaccaaat    120 

gtggtagttt ctagcagtgt gcgtgaactg cttgaatgtc cagtctgcct gagcgcaatg    180 

tatcctccca ttcatcagtg ctctaatggt catacattgt gctctggatg caaaccaagg    240 

gttcacaatc gctgtccaac ttgtaggcat gaactg                              276 

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44555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4.06 CN 101445553 B *CN101445553B* (21)申请号 200910042465.2 (22)申请日 2009.01.09 C07K 14/415(2006.01) C12N 15/29(2006.01) C12N 15/63(2006.01) C12N 5/10(2006.01) C12N 1/15(2006.01) C12N 1/19(2006.01) C12N 1/21(2006.01) A01H 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湖南农业大学 地址 410128 。

2、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湖湖南 农业大学 (72)发明人 宁约瑟 王国梁 谢旗 戴良英 刘雄伦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 任公司 43113 代理人 何为 Yu,J. et al.GenBank:EEC75276.1, hypothetical protein OSI_11609Oryza sativa Indica Group. GenBank.2008, Miguel E. Vega-Sa´ nchez et al.SPIN1, a K Homology Domain Protein Negatively Regulated and Ubiquitinated 。

3、by the E3 Ubiquitin Ligase SPL11, Is Involved in Flowering Time Control in Rice. The Plant Cell Preview, .2008, Qi Xie*, Hui-Shan Guo*, Geza Dallman*, Shengyun Fang† ,.SINAT5 promotes ubiquitin-related degradation of NAC1 to attenuate auxin signals. nature .2002, Genbank.AC151407.1. GenBank .20。

4、04, (54) 发明名称 水稻抗旱性 OsSINAT5 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 应用 (57) 摘要 一种水稻抗旱性 OsSINAT5 基因及其编码蛋 白与应用,其编码蛋白是如下 (a) 或 (b) 的蛋白 质 :(a) 由序列表中如 SEQ ID NO :2 所示的氨 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 将 (a) 中氨基酸序 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 / 或缺失 和 / 或添加且与植物抗逆性相关的由 (a) 衍生的 蛋白质。该植物抗逆性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可 用于培育抗逆植物,特别是抗干旱水稻。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杨振宇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

5、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4 页 附图 4 页 CN 101445553 B1/1 页 2 1. 一种水稻抗旱性 OsSINAT5 基因在培育抗旱性水稻中的应用, 该水稻抗旱性 OsSINAT5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 SEQ ID NO : 1 所示。 2. 含有水稻抗旱性 OsSINAT5 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在培育抗旱性水稻中的应用, 其特 征在于 : 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分为 OsSINAT5 超量表达载体和抑制表达载体, 该超量表达载 体是将全长 OsSINAT5 基因 CDS SEQ ID NO : 3 定向克隆到 pubix.nc1300.ntap.gck 载体。

6、 Ubiquitin 启动子下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 该抑制表达载体是利用 pANDA 载体通过 PCR 克 隆如 SEQ ID NO : 4 所示的 OsSINAT5 基因编码前 92 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得到的抑制表达载 体。 3. 一种培育抗旱水稻的方法, 是将含有水稻抗旱性 OsSINAT5 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导 入水稻细胞中, 得到抗旱水稻, 该重组表达载体分为 OsSINAT5 超量表达载体和抑制表达载 体, 该超量表达载体是将全长 OsSINAT5 基因 CDS SEQ ID NO : 3 定向克隆到 pubix.nc1300. ntap.gck 载体 Ubiquitin 启动。

7、子下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 该抑制表达载体是利用 pANDA 载 体通过 PCR 克隆如 SEQ ID NO : 4 所示的 OsSINAT5 基因编码前 92 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得到 的抑制表达载体。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445553 B1/14 页 3 水稻抗旱性 OsSINAT5 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物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个水稻锌指蛋白基因DNA片段(基因) 的分离克隆、 功能验证和应用。 背景技术 : 0002 植物由于其固着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使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环境密切相关, 并且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环境信号的调。

8、控并遭遇到各种逆境胁迫, 如盐碱、 贫瘠、 干 旱的土地, 寒冷、 冰冻的气候, 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等, 而干旱、 盐碱、 高温等非生物胁迫 是目前引起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 世界各国政府及科研人员都迫切希望通过 生物技术途径帮助解决这个重大问题。植物对逆境的响应和适应不仅通过生理生化过程, 还需要通过分子细胞水平的调控, 所以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 尤其在分 子水平揭示这种特性, 是培育能在逆境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的重要基础 ; 更是利用 现代生物技术改良植物获得抗逆性强的植物的先决条件。 0003 干旱、 高盐和低温等环境胁迫已极大的限制了全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

9、, 干旱是限 制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据统计, 干旱对世界粮食作物的影响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于首 位, 其危害相当于其它自然灾害之和。因此, 认识植物对干旱的反应机制, 提高植物的抗旱 性, 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基础。在干旱等逆境下, 植物能够在分子、 细胞和整体水平上做出相 应的调整, 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所造成的伤害并得以生存。干旱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引 起渗透胁迫并抑制植物的生长、 损伤植物细胞, 最终引起 DNA 的降解而导致植物细胞的死 亡。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 仅有一部分可能是植物的一种适应反应, 许多反应是因胁迫而致的 生理损伤结果。这一过程与植物对高盐及低温引起的渗透胁迫的反应相似。 。

10、0004 现有的研究表明, 渗透胁迫能够诱导或抑制基因的表达, 这些基因的产物不仅能 够直接参与植物的胁迫应答, 而且能够调节其它相关基因的表达或参与信号传导途径, 从 而使植物避免或减少伤害, 增强对胁迫环境的抗性。泛素 (Ubiquitin) 是一种在真核生物 中普遍存在的由 76 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蛋白, 其氨基酸序列和结构都高度保守。泛素介导的 蛋白质降解是通过泛素 /26S 蛋白酶体途径实现的。其基本过程是 : 泛素分子在 ATP 存在 的情况下被泛素激活酶 (E1) 激活, 使泛素的 C 末端甘氨酸结合到 E1 的半胱氨酸巯基上, 然 后转移到泛素结合酶 (E2) 的半胱氨酸巯基上,。

11、 最后在泛素连接酶 (E3) 的作用下, 共价连 接到靶蛋白分子的赖氨酸残基上, 形成多聚 Ub- 靶蛋白复合物 ; 该复合物被 26S 蛋白酶体 所识别并被降解成小肽或氨基酸, 同时释放 Ub 供循环利用。大量研究表明, 由泛素介导的 蛋白质降解是生物体维持自身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重要生理生化过程。目前, 在拟 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中已经鉴定出 XERICO(KO et al., 2006)、 SIZ1(Catala et al., 2006)、 SDIR1(Zhang et al., 2007)、 DRIP1 和 DRIP2(Qin et al., 20。

12、08) 以及 PUB22 和 PUB23(Cho et al., 2008) 等泛素连接酶直接参与植物对干旱反应关键步骤的控制, 超量表 达或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能显著增强植物的抗旱性, 这些研究表明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在植物抗旱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说 明 书 CN 101445553 B2/14 页 4 0005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 全世界约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为食。而我国是最大 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 其稻作面积和稻作总产量分别占全世界 23和 37, 世界范围内 的降水减少和分布不均对其生产影响很大。再者, 我国每年用水总量为 5000 亿 m3, 农业用 水占 70, 而水稻又。

13、是农业耗水的第一大户, 其耗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54左右, 占农 业总用水量的65以上。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 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我 国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缺水问题, 干早严重制约着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 因此进行水稻 抗早性研究, 对于提高作物抗早性和减少农业生产用水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水稻中培 育出的抗旱转基因水稻还较少, 因此找出水稻中与抗旱相关的泛素连接酶, 培育抗旱的品 种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0006 发明内容 :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水稻抗旱性 OsSINAT5 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 可提高。

14、水稻的抗旱性。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水稻抗旱性 OsSINAT5 基因在培育抗旱性水稻中的应用, 该水稻抗旱性OsSINAT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 1 所示。 0009 含有水稻抗旱性 OsSINAT5 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在培育抗旱性水稻中的应用, 所 述重组表达载体分为 OsSINAT5 超量表达载体和抑制表达载体, 该超量表达载体是将全长 OsSINAT5基因CDS SEQ ID NO : 3定向克隆到pubix.nc 1300.ntap.gck载体Ubiquitin启动 子下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 该抑制表达载体是利用 p。

15、ANDA 载体通过 PCR 克隆如 SEQ ID NO : 4 所示的 OsSINAT5 基因编码前 92 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得到的抑制表达载体。 0010 一种培育抗旱水稻的方法, 是将含有水稻抗旱性 OsSINAT5 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导入水稻细胞中, 得到抗旱水稻, 该重组表达载体分为 OsSINAT5 超量表达载体和抑制表 达载体, 该超量表达载体是将全长 OsSINAT5 基因 CDS SEQ ID NO : 3 定向克隆到 pubix. nc1300.ntap.gck 载体 Ubiquitin 启动子下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 该抑制表达载体是利用 pANDA 载体通过 PCR。

16、 克隆如 SEQ ID NO : 4 所示的 OsSINAT5 基因编码前 92 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得到的抑制表达载体。 0011 利用上述基因的编码蛋白 : 0012 1) 利用 RNAi 或者其它技术抑制 OsS INAT5 基因的表达, 本发明利用 pANDA 载体, 通过 PCR 克隆如 SEQ ID No : 4 所示的该水稻 OsSINAT5 基因编码前 92 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 构建 RNAi 表达载体 ; 0013 2)、 水稻抗旱性基因OsSINAT5构建RNAi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组织或细胞, 得到转基 因植株。 0014 本发明所提供的与水稻抗旱性相关的基因, 名。

17、称为 OsSINAT5( 与拟南芥中 SINAT5 同源 ), 该基因在水稻基因组数据库 TIGR 中的编号为 Os03g24040, 编码一个含有 “SINA” 结 构域的 RING 类型的泛素连接酶, 该基因的 CDS 全长 906bp, 编码 302aa 的蛋白。到目前还没 有任何关于 OsSINAT5 功能的研究报道。本发明所述基因即是稻基因组数据库 TIGR 中的编 号为 Os03g24040 的基因, 来源于水稻, 是下列核苷酸序列之一 : 0015 1) 序列表 SEQ ID No : 1 的 DNA 序列 ; 0016 2) 编码序列表中 SEQ ID No : 2 蛋白质序列。

18、的多核苷酸 ; 说 明 书 CN 101445553 B3/14 页 5 0017 3)与序列表中SEQ ID No : 1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 且编码相同 功能蛋白质的 DNA 序列 ; 0018 4) 在高严谨条件下可与序列表中 SEQ ID No : 1 限定的 DNA 序列杂交的核苷酸序 列。 0019 所述高严谨条件为在 0.1XSSPE( 或 0.1XSSC)、 0.1 SDS 的溶液中, 65条件下杂 交并洗膜。 0020 序列表中序列1的DNA序列由4963个碱基组成, 含有四个外显子, 分别为自5端 第 601 位到第 799 位碱基 ; 自 5端第 225。

19、4 位到第 2477 位碱基 ; 自 5端第 2381 位到第 3216 位碱基 ; 自 5端第 3681 位到第 4363 位碱基。该序列编码 SEQ ID No : 2 的核苷酸残 基序列。 0021 与水稻耐旱性相关的基因 OsSINAT5 的编码蛋白 OsSINAT5, 是具有序列表中 SEQ ID No : 2 氨基酸残基序列的蛋白质, 或者是将 SEQ ID No : 2 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者几 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 缺失或添加且具有与 SEQ ID No : 2 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相同活性的由 SEQ ID No : 2 衍生的蛋白质。 0022 序列表中序列 2 氨基酸残基序。

20、列是由 302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 0023 含有本发明基因 OsSINAT5 的表达载体、 转基因细胞系及寄主菌均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0024 扩增 OsSINAT5 中任一片段的引物对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5 用于构建所述植物表达载体的出发载体包括双元农杆菌载体和可用于植物微 弹轰击的载体等。利用任意一种可以引导外源基因在植物中表达的载体, 将本发明的 OsSINAT5基因在植物中超量表达就表现旱敏感, 而将此基因抑制表达后, 植物表现为耐旱。 0026 本发明的基因在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上时, 可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加上任何一 个强启动子或诱导性启动子, 也可使用。

21、增强子。 0027 携带有本发明 OsSINAT5 基因的表达载体可通过使用 Ti 质粒、 Ri 质粒、 植物病毒 载体、 直接 DNA 转化、 微注射以及电穿孔等常规生物技术方法转入植物细胞, 并培育出抗旱 性得到改良的植物。被转化的植物寄主可以是水稻、 玉米、 小麦等单子叶植物, 也适用于烟 草、 大豆等双子叶植物, 培育抗旱的植物品种。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 0029 图 1 为采用 ClustalW 软件 ( 公开使用软件 ) 将水稻 OsSINAT5 蛋白与其拟南芥中 同源蛋白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0030 黑色表示高度保守的氨基。

22、酸,“*” 分别表示其保守的 ring-finger 和 zinc-finger。 0031 图 2-A 和图 2-B 为 OsSINAT5 和 OsSINAT5RING 突变的 E3 泛素连接酶反应。其中 : 0032 图 2-A 为 OsSINAT5RING finger 结构域的示意图和氨基酸突变位点。 0033 图 2-B 为 OsSINAT5 蛋白的体外泛素化反应。 0034 在体外用小麦的 E1、 人的 E2 和 6xHis 标签泛素 (Ub), 与 GST-OsSINAT5 和 GST-OsSINAT5(H71Y)RING 突变的融合蛋白共孵育做 E3 活性检测。左边的数字显示蛋。

23、白的 说 明 书 CN 101445553 B4/14 页 6 分子量, 单位为千道尔顿 (kD)。RC 表示共孵育时间, 单位为分钟 (min)。GST 为实验的负对 照。样品经 8 SDS-PAGE 电泳分离, Western 用 Nickel-HRP 检测 His 标签的泛素。 0035 图 3 为 GFP-OsSINAT5 融合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亚细胞定位。 0036 转染后18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目的蛋白定位。 上排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 : GFP 对照在明场、 绿色荧光下以及明场和绿色荧光合并下的结果 ; 下排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 : GFP-OsSINAT5 融合蛋白在明场、 。

24、绿色荧光下以及明场和绿色荧光合并下的结果。 0037 图 4-A 为 OsSINAT5 超表达转基因植物 Northern 杂交检测。 0038 第一道为对照, 其余为转基因独立转基因株系, 每个样品的加样量为 10ug 的总 RNA, 28SrRNA 作为 RNA 加样对照。 0039 图 4-B 为 OsSINAT5RANi 转基因植物 RT-PCR 检测。 0040 第一道为对照, 其余为转基因独立转基因株系, OsActin1 基因被作为内参。 0041 图 5-A 至图 5-D 为 OsSINAT5 转基因植物对干旱的不同反应。 0042 对培养于 1/2MS 培养基两个星期大的植物。

25、进行干旱处理实验, 从左到右依 次 为 OsSINAT5 超 表 达 植 物 (OsSINAT5-OV),野 生 型 (WT), OsSINAT5RNAi 抑 制 植 物 (OsSINAT5-RNAi)。 0043 图 5-A 为干旱处理五天后, OsSINAT5 转基因植物与野生型比较的结果。 0044 图 5-B 为干旱处理六天后复水前, OsSINAT5 转基因植物与野生型比较的结果。 0045 图 5-C 为干旱处理六天复水 1d 后, OsSINAT5 转基因植物与野生型比较的结果。 0046 图 5-D 为干旱处理六天复水 1d 后, OsSINAT5 转基因植物与野生型成活率统计。

26、 (n 15)。 具体实施方式 : 0047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 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方法。 0048 实施例 1、 植物抗逆性相关蛋白 OsSINAT5 及其编码基因的获得 0049 微陈列 (Microarray) 分析的结果表明水稻 Os03g24040 基因是一个受干旱 诱导 的基因, 利用 BLAST 程序发现它与拟南芥中 SINAT5 高度同源, 于是命名为 OsSINAT5。根据 水稻已公布序列, 设计引物扩增 OsSINAT5 基因的蛋白编码区 (SEQ ID No : 3), 用于进一步 研究。克隆 PCR 反应条件为 : 94预变性 3min ; 94 30sec。

27、, 59 30sec ; 72 1min, 28 个循 环 ; 72延伸 10min。特异性引物如下 : 0050 F1(5 -GG ATGGCCTCAGTTACTTATATTG-3 ), 斜体碱基为 HindIII 酶切位 点 ; 0051 F2(5 -GG TCACTGTTCCTTCCAAATTCTC-3 ), 斜体碱基为BamHI酶切位点) 0052 提取两周苗龄的野生型水稻日本晴的幼苗总 RNA 反转录得到第一链 cDNA。以其 为模板, 用 F1 和 F2 进行 PCR 扩增。对 PCR 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得到分子量约为 900kb 的条带。用琼脂糖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该片。

28、段。将该回收片段与载体 pGEM-T Easy 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DH5 感受态细胞, 根据 pGEM-T Easy 载体上的羧卞青霉 素抗性标记筛选阳性克隆, 得到含有回收片段的重组质粒。以该重组质粒载体上的 T7 和 SP6 启动子序列为引物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到了 OsSINAT5 基因的 蛋白编码区, OsSINAT5 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序列如 SEQ ID No : 3 所示, 由 906 个脱氧核糖核 说 明 书 CN 101445553 B5/14 页 7 苷酸组成, 编码 SEQ ID No : 2 所示的蛋白。 0053 实施例 2、 OsSI。

29、NAT5 蛋白的泛素连接酶活性 0054 采用体外表达 OsSINAT5 蛋白及其 RING finger 突变蛋白 OsSINAT5(H71) 的方法 来考察其是否具有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 0055 2, 1 原核表达载体 pGEX-OsSINAT5 的构建 0056 根据 OsSINAT5 基因的序列设计其特异性引物, 将 OsSINAT5 全长 CDS 定向克隆入 pGEX-6p-1 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中, 用热击法转入大肠杆菌 XL1-Blue 中。融合蛋白的表达、 纯化均按分子克隆中操作步骤进行。纯化后的融合蛋白用于 Ubiquitination 反应。克隆 PCR 反应条件为 : 9。

30、4预变性 3min ; 94 30sec, 59 30sec ; 72 1min, 28 个循环 ; 72延 伸 10min 特异性引物序列如下 0057 F1 : 5 -GG ATGGCCTCAGTTACTTATATTG-3 , 斜体碱基为 BamHI 酶切位点 ; 0058 F2 : 5 -GG TCACTGTTCCTTCCAAATTCTC-3 , 斜体碱基 EcoRI 为酶切位点 ) 0059 2, 2OsSINAT5RING finger 突变蛋白的获得 0060 如图 1 和图 2-A 所示, OsSINAT5 存在保守的 RING finger 结构域, 为了验证 OsSINAT5。

31、蛋白的E3连接酶是否与RING finger结构域有关, 我们利用快速定点突变试剂盒 (Stratagene) 把 OsSINAT5CDS 第 211 位胞嘧啶 C 突变为腺嘌呤 A, 使读码框由 CAT 突变为 AAT, 如图 2-A 所示, 编码氨基酸由组氨酸 (H) 变为酪氨酸 (Y), 破坏了 RING finger 结构域 的保守性。获得包含点突变的 OsSINAT5CDS 序列后, 按照 2, 1 中 OsSINAT5 原核表达载体的 构建方法进行 pGEX-OsSINAT5(H71Y) 的构建。H71Y 点突变的特异性引物序列如下 : 0061 F1 : 5 -CATCAGTGC。

32、TCTAATGGTtATACATTGTGCTCTGGATGC-3 0062 F2 : 5GCATCCAGAGCACAATGTAtaACCATTAGAGCACTGATG-32, 3OsSINAT5 及 OsSINAT5(H71Y) 突变蛋白体外泛素化反应 0063 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E1(GI : 136632)、 人的E2(UBCh5b)和6xHis标签泛素 (Ub)、 纯化了的 GST 融合的 E3( 1g) 及 ATP 存在的共同作用下, His-Ub 可以与 GST-E3 连接, 并且随着 His-Ub 的不断增加, 形成多聚泛素 (Poly-Ub) 链, 蛋白。

33、的分子量也随之增 加。而蛋白是否有与 His-Ub 连接, 可以通过 SDS-PAGE 凝胶电泳按分子量大小分离蛋白后, 用 Nickel-HRP 杂 His-Ub 经 Western 实验 ( 选用 0.2m 的 PVDF 膜 ), 分析是否 GST-E3 已 经加上 Poly-Ub。 0064 将 纯 化 了 的 GST、 GST-OsSINAT5、 GST-OsSINAT5(H71Y) 蛋 白 加 入 1.5L 20reaction buffer(1M Tris pH7.5, 40mM ATP sigma, 100mM MgCl2, 40mMDTT), 3L E1( 粗提的 E1, 大约。

34、 50ng), 3ul E2( 粗提的 E2, 约 40ng), 2L 纯化的 His-Ub( 约 2g), 加 ddH2O 至总体积为 30L。在 Eppendorf Thermomixercomfort 仪器上, 30, 900rpm 孵育, 为了进一步验证 OsSINAT5 是否会随着孵育时间的增加加上更多的 Ub, 我们对 OsSINAT5 野生型蛋白设置了 15min, 30min, 60min 三个孵育时间, 缺 E1、 缺 E2、 GST 对照以及 OsSINAT5(H71Y) 蛋白反应时间均为 90min。反应后每管各加入 10l 4SDS-PAGE 上样缓 冲液, 沸水中煮 。

35、5-10min, 取 15L 进行 SDS-PAGE 电泳。电泳后进行 Western 杂交检测。如 图2-B中所示, 纯化的GST-OsSINAT5蛋白在与小麦的E1和人的E2共孵育的条件下, 可以检 测出 OsSINAT5 具有体外泛素化的活性, 并且随着孵育时间 15min、 30min、 60min 的增加, 形 成越来越多的多聚泛素 (Poly-Ub) 链。然而, OsSINAT5(H71Y) 蛋白在孵育 90min 后仍未检 说 明 书 CN 101445553 B6/14 页 8 测到任何多聚泛素链, OsSINAT5 蛋白突变体 OsSINAT5(H71Y) 的 E3 连接酶的。

36、活性完全消失 了, 说明 OsSINAT5 蛋白中完整的 RING 结构确实是 OsSINAT5 蛋白 E3 连接酶活性必须的。 0065 实施例 3、 OsSINAT5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0066 为了进一步验证 OsSINAT5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本发明根据 OsSINAT5 基因的序列 设计其特异性引物, 利用 pGDG(Goodin et al., 2002) 载体构建了 pGDG-OsSINAT5 表达载 体, 通过水稻原生质体转染 (Chen et al., 2006) 使融合基因在植物细胞内瞬间表达, 转染 后18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目的蛋白定位。 克隆PCR反应条件为 : 。

37、94预变性3min ; 94 30sec, 59 30sec ; 72 1min, 28 个循环 ; 72延伸 10min 特异性引物如下 : 0067 F1(5 -GG ATGGCCTCAGTTACTTATATTG-3 ), 斜体碱基为 HindIII 酶切位 点 ; 0068 F2(5 -GG TCACTGTTCCTTCCAAATTCTC-3 ), 斜体碱基为 BamHI 酶切位 点 ) ; 0069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瞬间表达结果显示, GSF 对照在整个细胞中, 包括细胞质和 细胞核中均能检测到, 而 GFP-OsSINAT5 蛋白绝大多数分布于细胞核, 这一结果与其在拟南 芥中同源。

38、蛋白 SINAT5 是一致的。 0070 实施例 4、 OsSINAT5 基因超量表达、 抑制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化 0071 为了能更好地阐明此基因的功能, 申请人将其在水稻中抑制表达和超量表达, 从 转基因植物的表型来验证。 0072 OsSINAT5 基 因 超 量 表 达 和 RNAi 载 体 采 用 Gateway 技 术 (Invitrogen)。 超 量表达载体构建方法如下 : 将全长 OsSINAT5 基因 CDS(SEQ ID No : 3) 定向克隆到 pubix.nc1300.ntap.gck 载体 (Puig at el., 2001)Ubiquitin 启动子下, 用于。

39、得到水稻 pUbiquitin-OsSINAT5 超量表达植物。抑制表达 (RNAi) 载体构建方法如下 : 通过 Blast 程 序比对发现在水稻中 OsSINAT5 基因还有五个同源基因且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但是其编码 前 92 个氨基酸的 DNA 序列存在明显的特异性 (SEQ ID No : 4), 选择其作为构建 RNAi 载体 的靶序列。 通过PCR克隆该目 的序列, 选用pANDA载体(Miki and Shimamoto, 2003), 重组 反应按 Invitrogen 公司提供的重组克隆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0073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方法将其导入到水稻品种 “日本。

40、晴” 中, 经过预培 养、 侵染、 共培养、 筛选具有潮霉素抗性的愈伤、 分化、 生根、 炼苗移栽, 得到转基因植株。农 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方法应用Qu等人报道的方法(Qu et al., 2006)。 简要介绍如下 : 0074 4, 1 水稻转化涉及的培养基 0075 1)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0076 NB : N6 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十 B5 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脯氨酸 500mg/L 十酶水解干 酪素 (CEH)300mg/L 十 2, 4-D 2.5mg/L 十蔗糖 30g/L 十植物凝胶 2.5g/L, pH5.8。 0077 2)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 0078 L3 : L3 。

41、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十 L3 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脯氨酸 500mg/L 十谷氨酰胺 500mg/L 十 2, 4-D 2.5mg/L 十麦芽糖 30g/L 十植物凝胶 2.8g/L, pH5.8。 0079 3) 愈伤组织共培养培养基 0080 NS : N6 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十 B5 有机成分 + 铁盐十酶水解干酪素 (CEH)1000mg/ L 十蔗糖 30g/L 十葡萄糖 10g/L 十乙酰丁香酮 200umol/L 十植物凝胶 2.3g/L, pH5.2。 说 明 书 CN 101445553 B7/14 页 9 0081 4) 愈伤组织筛选培养基 0082 S40 : L3大量元素及微。

42、量元素十L3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脯氨酸500mg/L 十谷氨酰胺 500mg/L 十 2, 4-D 2.5mg/L 十氨苄青霉素 200mg/L 十头孢霉素 250mg/L 十麦芽糖 30g/L 十潮霉素 40mg/L 十植物凝胶 3.0g/L, pH5.8。 0083 5) 愈伤组织预分化培养基 0084 PDL : N6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十B5 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脯氨酸500mg/L十酶水解干 酪素(CEH)300mg/L 十6-BA 1.0mg/L 十NAA2.0mg/L 十ABA5.0mg/L 十潮霉素50mg/L 十 蔗糖 30g/L 十植物凝胶 3.0g/L, pH5.8。 0085 6。

43、)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 0086 DL : N6 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十 B5 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脯氨酸 500mg/L 十酶水解干 酪素 (CEH)300mg/L 十 6-BA 2.0mg/L 十 KT1.0mg/L 十 NAA1.0mg/L 十 IAA1.0mg/L 十麦 芽糖 30g/L 十植物凝胶 3.0g/L, pH5.8。 0087 7) 生根及壮苗培养基 0088 1/2MS : 1/2MS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十1/2MS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蔗糖30g/L 十潮霉 素 20mg/L 十植物凝胶 3.0g/L, pH5.8。 0089 8)CC 培养基 0090 CC 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十 。

44、CC 有机成分十铁盐十脯氨酸 500mg/L 十谷氨酰胺 500mg/L 十酶水解干酪素 (CEH)300mg/L 十 2, 4-D 2.5mg/L 十蔗糖 30g/L 十植物凝胶 2.5g/L, pH5.8。 0091 9)N6 培养基 0092 N6 基本成分十脯氨酸 500mg/L 十酶水解干酪素 (CEH)300mg/L 十 2, 4-D2.5mg/L 十蔗糖 30g/L 十植物凝胶 2.5g/L, pH5.8。 0093 10)YENB 培养基 0094 YE 酵母粉提取物 7.5g/L 十营养肉汤 8g/L 十琼脂粉 15g/L, pH7.0。 0095 11)LB 培养基 009。

45、6 蛋白胨 10g/L 十酵母粉 5g/L 十 NaCl 10g/L 十琼脂粉 15g/L, pH7.0。 0097 12)SOB 培养基 0098 蛋白胨 20g/L 十酵母粉 5g/L 十 NaCl 0.5g/L 十琼脂粉 15g/L, pH7.0。 0099 13)SOC 培养基 0100 SOB 培养基 ( 已灭菌 ) 十 20ml 除菌的 1mol/L 葡萄糖液。 0101 4, 2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0102 1) 农杆菌 EHA105 菌株单菌落, 接种于 5mlYENB 液体培养基中, 28, 200rpm 培养 至 OD600 值为 0.4。 0103 2) 取农杆菌菌液 。

46、1ml, 按 1 100 比例加入 100ml YENB 液体培养基中, 28, 250rpm, 振荡培养 2.5 3h。 0104 3) 将培养液倒入用冰预冷的无菌离心管中, 置冰上冷却 10min, 4 4000rpm 离心 5min, 弃上清, 尽量倒尽残液。 0105 4) 加入 34ml 预冷的 0.1M CaCl2 重悬沉淀, 置冰上 1h。 0106 5)4, 4000rpm, 离心 5min, 弃上清, 尽量流尽残液。 说 明 书 CN 101445553 B8/14 页 10 0107 6) 加 20甘油 ( 冰中预冷 )20ml, 4 4000rpm 离心 5min, 弃上。

47、清。 0108 7) 在沉淀中加入 2ml 10的甘油, 每管 80ul 分装于 1.5ml 离心管, -80冰箱保 存。 0109 4, 3 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 0110 1) 将成熟水稻种子去壳。 0111 2)70酒精消毒 1 3min。 0112 3) 用 0.1的升汞消毒 15min, 其间不断摇动。 0113 4) 用无菌水洗 4 5 次, 并用灭菌滤纸吸干。 0114 5) 将米粒平放于 2, 4-D 浓度为 2.5mg/L 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NB 上, 于 26暗 培养 8 10d, 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 0115 6) 将愈伤组织转入继代培养基 L3 中继代, 10 15。

48、d 后进行共培养。 0116 4, 4 农杆菌对水稻愈伤组织的转化 0117 1) 挑取 -80保存的农杆菌转化子在含有抗生素的 LB 固体培养基上划线 (50mg/ L Kanamycin, 50mg/L Rifampicin), 28暗培养至长出菌落。 0118 2) 挑取单菌落于 5mL 含有抗生素的 LB 液体培养基中 (50mg/L Kanamycin, 50mg/ LRifampicin), 28、 225rpm 振荡培养 16 24h。 0119 3) 从中取 1ml 菌液加入到 50mL AB( 含 50mg/L Kanamycin, 50mg/L Rifampicin) 液体。

49、培养基中, 28、 225rpm 振荡培养, OD600 1.0。 0120 4) 室温, 4000rpm 离心 20min, 倒掉液体, 收集菌体。 0121 5) 将菌体重悬于 10ml 加有 200umol/L 乙酰丁香酮的 AAM 液体培养基, 10, 4000rpm 离心 10min, 倒掉液体, 收集菌体。 0122 6) 用含有 200umol/L 乙酰丁香酮 AAM 液体培养基重悬菌体, 定容到 50ml。 0123 7) 挑选颜色新鲜、 淡黄色、 致密、 生长旺盛的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和农杆菌菌液按 一定的比例混合, 侵染 30min。 0124 8) 愈伤组织适当干燥后, 放入加有 200umol/L 乙酰丁香酮共培养培养基上, 26, 暗培养 3d。 0125 4, 5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和幼苗分化 0126 1) 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用无菌水漂洗 10 次以上。 0127 2)再用含250mg/L头孢霉素和200mg/L氨苄青霉素的无菌水在25、 150rpm条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