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8790000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1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27884.8

申请日:

20141225

公开号:

CN105779328A

公开日:

201607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N1/20,C12R1/01

主分类号:

C12N1/20,C12R1/01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十中,齐泮仑,杜然,何皓,范桂芳,付兴国,胡徐腾,孙洪磊,李顶杰,雪晶,郑蕾,张家仁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

优先权:

CN201410827884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玉双;祁建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配制种子液培养基GS-2,将菌种ATCC27405接种于该种子液培养基;步骤二:配制发酵培养基并灭菌;步骤三:将培养好的种子液按一定比例接入到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厌氧瓶或发酵罐中;步骤四:温度60℃,厌氧,罐或瓶压为-0.1MPa~0.1MPa,控制氢气分压为0.01MPa,间歇性搅拌进行发酵。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取热纤梭菌大量菌体浓度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通过条件性诱导,获得了高密低的菌体浓度(常规培养的6-9倍)和显著提升的单位质量纤维素酶活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配制种子液培养基GS-2,所述种子液培养基包括:KHPO1.5-2.0g/L、KHPO(无水)2.9-3.5g/L、氮源2.1-2.5g/L、MgCl·6HO1.0-1.5g/L、CaCl·2HO150-250mg/L、FeSO·6HO1.25-3mg/L、半胱氨酸盐酸盐1.0-2g/L、刃天青钠盐2.0mg/L、碳源5.0-15.0g/L、吗啉代丙烷磺酸10.0-15.0g/L、酵母膏4.0-6.0g/L和柠檬酸钠·2HO3.0-5.0g/L,初始pH为7.0-7.4;将菌种ATCC27405接种于该种子液培养基;步骤二:配制发酵培养基并灭菌,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KHPO1.2-1.5g/L、KHPO(无水)4.0-6.0g/L、氮源5.0-15.0g/L、MgCl·6HO2.0-3.0g/L、CaCl·2HO100-250mg/L、FeSO·6HO1.0-3.0mg/L、半胱氨酸盐酸盐1.0-3.0g/L、刃天青钠盐2.0mg/L、碳源15.0-30.0g/L、吗啉代丙烷磺酸10.0-15.0g/L、酵母膏10.0-15.0g/L和柠檬酸钠·2HO0.5-1.5g/L;步骤三:将培养好的种子液接入到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厌氧瓶或发酵罐中;步骤四:温度55~60℃,厌氧,罐或瓶压为-0.1MPa~0.1MPa,控制氢气分压为0.01MPa,间歇性搅拌进行发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选自α-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或木聚糖中的一种以质量比为1:5的比例组成的组合物或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选自α-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或木聚糖中的两种组成的组合物,其中纤维二糖与所选两种化合物的质量之和的质量比为1:5,其中所选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4或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氮源为胰蛋白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氮源为尿素、NHSO和胰蛋白胨的组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氮源为质量比为1:2:1的尿素、NHSO和胰蛋白胨的组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碳源浓度大于15g/L发酵时,控制pH恒定为7.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发酵方式采用分批、补料分批、连续或半连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经24h-48h发酵后菌体浓度达到最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菌种为冻干粉保藏状态的菌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和环境危机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重大难题,是目前各国的研究的热点问 题。生物资源的能源化开发利用对于解决能源短缺、粮食危机和减少CO2气 体排放有极其深远的意义(Tilmanetal,2009;Regalbutoetal,2009)。生物 乙醇是目前开展的有前景的可替代能源,但是目前多采用粮食发酵,由于人口 膨胀和粮食危机,淀粉乙醇受到诸多限制。

在我国,每年秸秆类农业废弃物产量多达7亿吨以上,是资源量最大, 利用潜力最高的一类物质,具有巨大的生物质转化潜力。将秸秆类农业废弃物 生物质转化为能源的过程,其限速步骤是纤维素的水解,特别是高度有序结晶 的不溶性纤维素水解。早期对纤维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中主要利用好氧微 生物产生纤维素酶,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真菌(特别是瑞氏木霉)等。近年来, 厌氧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高效特性引起了广泛的注意(Tracyetal,2011),由厌 氧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以胞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被称之为“纤维小体”。 纤维小体主要包括:外切葡聚糖酶、内切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其他半纤维素 酶。

热纤梭菌是一种高温、厌氧、纤维素降解菌。生长温度在50-70℃。可利 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产生纤维二糖,木糖和木聚二糖等,还可产生乙醇、乙酸、 乳酸、H2和CO2。目前研究发现热纤梭菌主要利用六碳糖(葡萄糖)作为能 量来源,不能利用五碳糖(木糖),因而培养热纤梭菌的底物通常是纤维二糖、 微晶纤维素和纤维素粉等。热纤梭菌是目前已获得的微生物中每毫克分泌蛋白 的酶活性最高的纤维素降解菌(Lynd,2002),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 潜力。高密度发酵是快速获取菌体及其主要代谢物的主要方法,也是商业化生 产的前提条件,对于提高发酵工业中的生产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陈保立,王世立等,2009),然而热纤梭菌的高密度培养还未见报道,本发明 将填补此方面的空白。

另一方面,虽然现今已有广泛的对纤维素小体功能结构的研究,但是并没 有涉及利用多种碳源合理搭配提高热纤梭菌纤维素酶活的培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以填补热 纤梭菌高密度发酵和培养基复合组分诱导高纤维素酶活力方面的空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步骤一:配制种子液培养基GS-2,所述种子液培养基包括:KH2PO41.5-2.0g/L、K2HPO4(无水)2.9-3.5g/L、氮源2.1-2.5g/L、MgCl2·6H2O 1.0-1.5g/L、CaCl2·2H2O150-250mg/L、FeSO4·6H2O1.25-3mg/L、半胱氨 酸盐酸盐1.0-2g/L、刃天青钠盐2.0mg/L、碳源5.0-15.0g/L、吗啉代丙烷磺酸 10.0-15.0g/L、酵母膏4.0-6.0g/L和柠檬酸钠·2H2O3.0-5.0g/L,初始pH为 7.0-7.4;将菌种ATCC27405接种于该种子液培养基;

步骤二:配制发酵培养基并灭菌,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KH2PO41.2-1.5g/L、K2HPO4(无水)4.0-6.0g/L、氮源5.0-15.0g/L、MgCl2·6H2O 2.0-3.0g/L、CaCl2·2H2O100-250mg/L、FeSO4·6H2O1.0-3.0mg/L、半胱氨 酸盐酸盐1.0-3.0g/L、刃天青钠盐2.0mg/L、碳源15.0-30.0g/L、吗啉代丙烷磺 酸10.0-15.0g/L、酵母膏10.0-15.0g/L和柠檬酸钠·2H2O0.5-1.5g/L;

步骤三:将培养好的种子液接入到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厌氧瓶或发酵罐中;

步骤四:温度60℃,厌氧,罐或瓶压为-0.1MPa~0.1MPa,控制氢气分 压为0.01MPa,间歇性搅拌进行发酵。

其中,步骤一中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

其中,步骤二中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选自α-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或木 聚糖中的一种以质量比为1:5的比例组成的组合物或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 选自α-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或木聚糖中的两种组成的组合物,其中纤维二糖 与所选两种化合物的质量之和的质量比为1:5,其中所选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 为1:4或4:1。

其中,步骤一中所述氮源为胰蛋白胨。

其中,步骤二中所述氮源为尿素、NH4SO4和胰蛋白胨的组合物。

其中,步骤二中所述氮源为质量比为1:2:1的尿素、NH4SO4和胰蛋白胨 的组合物。

其中,所述步骤四中碳源浓度大于15g/L发酵时,控制pH恒定为7.0。

其中,所述步骤四中发酵方式采用分批、补料分批、连续或半连续。

其中,所述步骤四中经24h-48h发酵后菌体浓度达到最大。

其中,所述步骤一中菌种为冻干粉保藏状态的菌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取热纤梭菌大 量菌体浓度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通过条件性诱导,获得了高密度的菌 体浓度(常规培养的6-9倍)和显著提升的单位质量纤维素酶活力;在本发明 的发酵培养基中采用无机氮源替代部分有机氮源,节约发酵成本,在同等投入 下,具有酶活提高和经济效益增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延迟期和最大菌体浓度影响示意图;

图2为不同氮源对相对酶活性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以纤维素质生物质二糖降解物, 如纤维二糖或木聚二糖为原料,发酵法直接高密度培养,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发酵种子液的制备;

将菌种(clostridiumthermocellum)ATCC27405(冻干粉保藏)接种于种 子液培养基GS-2:KH2PO41.5-2.0g/L,K2HPO4(anhydrous)2.9-3.5g/L,氮 源2.1-2.5g/L,MgCl2·6H2O1.0-1.5g/L,CaCl2·2H2O150-250mg/L, FeSO4·6H2O1.25-3mg/L,Cysteinehydrochloride(半胱氨酸盐酸盐)1.0-2g/L, Resazurin(刃天青钠盐)2.0mg/L,碳源5.0-15.0g/L,Morpholinopropane sulfonicacid(MOPS,吗啉代丙烷磺酸)10.0-15.0g/L,Yeastextract(酵母膏) 4.0-6.0g/L,Sodiumcitrate(柠檬酸钠)·2H2O3.0-5.0g/L,初始pH为7.0-7.4;

步骤二:高密度组合碳源诱导型发酵培养基配方:KH2PO41.2-1.5g/L, K2HPO4(anhydrous)4.0-6.0g/L,氮源5.0-15.0g/L,MgCl2·6H2O2.0-3.0g/L, CaCl2·2H2O100-250mg/L,FeSO4·6H2O1.0-3.0mg/L,Cysteinehydrochloride (半胱氨酸盐酸盐)1.0-3.0g/L,Resazurin(刃天青钠盐)2.0mg/L,碳源 15.0-30.0g/L,Morpholinopropanesulfonicacid(MOPS,吗啉代丙烷磺酸) 10.0-15.0g/L,Yeastextract(酵母膏)10.0-15.0g/L,Sodiumcitrate(柠檬酸 钠)·2H2O10.0-15.0g/L配制发酵培养基,并灭菌。

步骤三:接种、按种子液与发酵培养基的重量比为1:10的比例将培养好 的种子液接入到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厌氧瓶或发酵罐中;

步骤四:培养、温度60℃,厌氧,罐或瓶压为-0.1MPa~0.1MPa,控制 氢气分压为0.01MPa,间歇性搅拌。高底物浓度(碳源浓度大于15g/L)发酵 时应控制pH恒定为7.0左右。发酵方式可采用分批,补料分批,连续或半连 续等;

步骤五:经24h-48h后菌体浓度达到最大,瓶装条件下OD600达到7.85, 发酵罐中OD600达到12.0,纤维素酶酶活最高提升约5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选自α-纤维 素、微晶纤维素或木聚糖中的一种以质量比为1:5的比例组成的组合物或所 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选自α-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或木聚糖中的两种组成的组 合物,其中纤维二糖与所选两种化合物的质量之和的质量比为1:5,其中所选 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4或4:1。;所述氮源为尿素、NH4SO4、胰蛋白胨以 1:2:1的质量比例组成的组合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KH2PO41.2g/L、K2HPO4(无 水)6.0g/L、氮源5.0g/L、MgCl2·6H2O2.49g/L、CaCl2·2H2O150mg/L、 FeSO4·6H2O1.25mg/L、半胱氨酸盐酸盐2.0g/L、刃天青钠盐2.0mg/L、碳源 20.0g/L、吗啉代丙烷磺酸10.0g/L、酵母膏12.0g/L和柠檬酸钠·2H2O0.752g/L。

此发酵培养基在碳源的选择和配比上具有独特性,不同于传统的同类培养 基,通过碳源的调配,有利的刺激了微生物的纤维素酶活力,使发酵液酶活显 著增加。

控制氢气分压为0.01MPa,根据热纤梭菌代谢路径,控制低浓度氢分压有 利于碳源向乙醇的转化,减少甚至抑制乙酸的产生,有效降低对菌体生长和代 谢活性的抑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选自α-纤维素、微晶纤维 素或木聚糖中的一种以质量比为1:5的比例组成的组合物或所述碳源为纤维 二糖与选自α-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或木聚糖中的两种组成的组合物,其中纤 维二糖与所选两种化合物的质量之和的质量比为1:5,其中所选两种化合物的 质量比为1:4或4:1,,这样的混合碳源能够有效地诱导纤维素酶的产生,同 时避免高浓度的纤维二糖对热纤梭菌的反馈抑制作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氮源为尿素、NH4SO4、胰蛋白胨以1:2:1质 量比例组成的组合物,有机氮源对热纤梭菌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成本较高, 无机氮源能部分满足菌体需求,补充有机氮源的不足。

碳源优化机理:热纤梭菌在利用纤维素底物过程中,由于需要多种酶的协 调作用才能实现纤维素的彻底水解,纤维素酶的酶活由三种酶组成,分别为外 切葡聚糖苷酶、内切葡聚糖苷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酶中,葡萄糖苷酶因为能 够有效的将纤维素水解中间产物彻底水解从而解除这些中间产物对外切酶和 内切酶的严重活性抑制,对于提升纤维素酶酶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不完 全水解的纤维素产生的纤维二糖等寡聚多糖,在低浓度下会产生诱导增强葡萄 糖苷酶活性的作用,高浓度下则会抑制该酶的活性。碳源中加入的纤维二糖经 过浓度优化,能够对热纤梭菌中的葡萄糖苷酶酶活达到最强的诱导作用,因而 能够有效地提升单体酶活性。此外,由于纤维素降解利用困难,直接投入纤维 素原料,由于可利用底物匮乏,菌株在初期会存在极长的延迟期,并且会导致 最终菌体密度过低,进而严重影响酶活。

采用混合碳源,利用其中的寡聚糖实现纤维素相关酶的诱导,并在发酵初 期为菌株提供足够的可直接利用的发酵糖,经验证能够有效地缩短菌株的延迟 期,并通过进一步调控氮源,能够实现高浓度和高酶活培养,通过图1可以看 出在采用混合碳源后,在两种培养模式(厌氧瓶培养和发酵罐培养)下,不仅 延迟期有显著地降低,最大菌体浓度也有了显著地提升。

进一步考察不同氮源对酶活和菌浓的影响我们发现,由于纤维素酶的合成 对氮源需求较高,而有机氮源价格高昂,在大规模生产中无法使用,采用合适 的无机氮源进行替换,能够有效地在降低培养成本。此外,在实验中我们还发 现,当在氮源中进一步添加尿素,形成三种氮源的组合时,由于尿素为碱性氮 源,还能够进一步刺激和调控菌体代谢产物向非酸性产物倾斜,能够有效解除 酸性物质抑制作用,提升菌体浓度和酶活性,通过图2可以看出不同氮源对相 对酶活性的影响,此外,采用三种氮源的组合氮源时,对生长曲线进行监控发 现在采用混合碳源的条件下热纤梭菌的生长曲线几乎不受影响,说明采用混合 氮源能够在保证菌体高密度生长的前提下,进一步的提升单体酶活,并显著地 降低培养成本,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采用间歇性搅拌,根据菌体状态调整搅拌状态,能够在保证剪切力不损伤 细胞或影响酶对纤维素吸附的同时,增强传质,增大底物与菌体接触概率,大 大提升了菌体生长速度。

与中国专利号为201110189094.8的专利申请(一种热纤梭菌高密度培养 的方法)相比,不仅使用的菌种不同,中国专利号为201110189094.8的专利 申请中使用的菌种为clostridiumthermocellumJYT01,本专利中使用的菌种为 clostridiumthermocellumATCC27405,发酵培养基不同,发酵工艺操作也不相 同,中国专利号为201110189094.8的专利申请的培养目的和重点是发酵菌体 的高密度增殖,而本发明中的目的和重点在于同时提升菌体浓度和单位菌体的 纤维素酶活力,在本发明中发酵培养中采用无机氮源替代部分有机氮源,节约 发酵成本,在同等投入下,具有酶活提高和经济效益增加的优点。

实施例1:100ml厌氧瓶发酵

1.用1mL注射器取100μLC.thermocellumATCC27405的甘油管菌种,接 种于装有5mL种子培养基的厌氧瓶中,60℃恒温培养,活化菌种。

2.配制种子培养基,包括:KH2PO41.5g/L、K2HPO4(无水)2.9g/L、胰蛋 白胨2.1g/L、MgCl2·6H2O1.0g/L、CaCl2·2H2O150mg/L、FeSO4·6H2O 1.25mg/L、半胱氨酸盐酸盐1.0g/L、刃天青钠盐2.0mg/L、纤维二糖5.0g/L、 吗啉代丙烷磺酸10.0g/L、酵母膏6.0g/L和柠檬酸钠·2H2O3.0g/L,调整初始 pH为7.4,115℃,30min灭菌。其中,钙、镁、铁盐分别配成100X母液于 灭菌后加入。分装培养基100mL于300ml厌氧瓶中,不断通入氮气排净瓶内 空气,按10%比例接种菌种后,用聚丁酯塞密封,以保证瓶内厌氧环境。培 养36小时后收集菌液作为高密度高酶活发酵种子液。

3.配置高密度组合碳氮源诱导型发酵培养基,包括:KH2PO41.2g/L、 K2HPO4(无水)6.0g/L、尿素1.25g/L、NH4SO42.5g/L、胰蛋白胨1.25g/L、 MgCl2·6H2O2.49g/L、CaCl2·2H2O150mg/L、FeSO4·6H2O1.25mg/L、半胱 氨酸盐酸盐2.0g/L、刃天青钠盐2.0mg/L、纤维二糖3.33g/L、微晶纤维素16.67 g/L、吗啉代丙烷磺酸10.0g/L、酵母膏12.0g/L和柠檬酸钠·2H2O0.752g/L, 调整初始pH为7.4,分装至300ml厌氧瓶中(加100ml培养基),115℃, 30min灭菌。其中,钙、镁、铁盐分别配成100X母液于灭菌后加入。将收集 的菌液按照10%的比例接种至灭菌分装好的高密度组合碳氮源诱导型发酵培 养基中,温度55℃,厌氧,采用单向阀控制罐或瓶压为-0.1MPa~0.1MPa; 发酵罐需控制氢气分压为0.01MPa,间歇性搅拌。高底物浓度(碳源浓度大于 15g/L)发酵时应控制pH恒定为7.0左右。

4.约48h后碳源被全部消耗,发酵液中菌体浓度达8.85(OD600),滤纸 酶活约为0.20IU/ml。。

5.检测方法:

滤纸酶活是将滤纸溶液与酶液混匀,50℃下反应30min,然后用DNS法 测定还原糖的生成量,并以每分钟水解底物产生1μmol还原糖所需的酶量定 义为1个活力单位(IU)。

实施例2:3L发酵罐发酵

1.用1mL注射器取400μLC.thermocellumATCC27405的甘油管菌种, 接种于装有20mL种子培养基(配方同实施例1)的厌氧瓶中,60℃恒温培养, 活化菌种;将活化好的C.thermocellumATCC27405菌液12mL接种于200mL 种子培养基中,6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得到一级种子液;,计算 接种量为1∶10,发酵液总体积为2L时各自所需体积。

2.按配方“KH2PO41.2g/L,K2HPO4(anhydrous)6.0g/L,尿素1.25g/L, NH4SO42.5g/L,胰蛋白胨1.25g/L,MgCl2·6H2O2.49g/L,CaCl2·2H2O 150mg/L,FeSO4·6H2O1.25mg/L,Cysteinehydrochloride2.0g/L,Resazurin 2.0mg/L,纤维二糖3.33g/L,微晶纤维素13.34g/L,木聚糖3.33g/L, Morpholinopropanesulfonicacid(MOPS)10.0g/L,Yeastextract12.0g/L,Sodium citrate·2H2O0.752g/L”配制发酵培养基(钙、镁、铁盐母液灭菌后加入),115 ℃,15min湿热灭菌。

3.灭菌结束后,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氮气,以去除培养基及发酵罐内的 氧气。待培养基由淡蓝色或粉红色(刃天青的颜色)变回其自身的颜色后,调 节培养基pH恒定为7.0,罐温55℃,同时接入所需体积的ATCC27405一级 种子液,停止通气,间歇式搅拌发酵。

4.约48h后碳源被全部消耗,发酵液中菌体浓度达13.25(OD600),滤纸 酶活约为0.20IU/m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取热纤梭菌大 量菌体浓度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通过条件性诱导,获得了高密度的菌 体浓度(常规培养的6-9倍)和显著提升的单位质量纤维素酶活力;在本发明 的发酵培养基中采用无机氮源替代部分有机氮源,节约发酵成本,在同等投入 下,具有酶活提高和经济效益增加的优点。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 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827884.8 (22)申请日 2014.12.25 C12N 1/20(2006.01) C12R 1/01(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 9 号中国石油大厦 (72)发明人 李十中 齐泮仑 杜然 何皓 范桂芳 付兴国 胡徐腾 孙洪磊 李顶杰 雪晶 郑蕾 张家仁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王玉双 祁建国 (54) 发明名称 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

2、法, 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 配制种子液培养基 GS-2, 将 菌种 ATCC27405 接种于该种子液培养基 ; 步骤二 : 配制发酵培养基并灭菌 ; 步骤三 : 将培养好的种 子液按一定比例接入到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厌氧瓶 或发酵罐中 ; 步骤四 : 温度 60, 厌氧, 罐或瓶压 为 -0.1MPa 0.1MPa, 控制氢气分压为 0.01MPa, 间歇性搅拌进行发酵。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 一种快速获取热纤梭菌大量菌体浓度的发酵培养 基和培养条件, 并通过条件性诱导, 获得了高密低 的菌体浓度 ( 常规培养的 6-9 倍 ) 和显著提升的 单位质量纤维素酶活力。 (51)Int.Cl。

3、.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 CN 105779328 A 2016.07.20 CN 105779328 A 1/1 页 2 1.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一 : 配制种子液培养基 GS-2, 所述种子液培养基包括 : KH2PO41.5-2.0g/L、 K2HPO4( 无水 )2.9-3.5g/L、 氮源 2.1-2.5g/L、 MgCl26H2O1.0-1.5g/L、 CaCl22H2O 150-250mg/L、 FeSO46H2O 1.25-3mg/L、 半胱氨酸盐酸盐 1.0-。

4、2g/L、 刃天青钠盐 2.0mg/L、 碳源 5.0-15.0g/L、 吗啉代丙烷磺酸 10.0-15.0g/L、 酵母膏 4.0-6.0g/L 和柠檬酸钠2H2O 3.0-5.0g/L, 初始 pH 为 7.0-7.4 ; 将菌种 ATCC27405 接种于该种子液培养基 ; 步骤二 : 配制发酵培养基并灭菌, 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 : KH2PO41.2-1.5g/L、 K2HPO4( 无 水 )4.0-6.0g/L、氮 源 5.0-15.0g/L、 MgCl26H2O2.0-3.0g/L、 CaCl22H2O 100-250mg/ L、 FeSO46H2O 1.0-3.0mg/L、 半胱。

5、氨酸盐酸盐 1.0-3.0g/L、 刃天青钠盐 2.0mg/L、 碳源 15.0-30.0g/L、 吗啉代丙烷磺酸 10.0-15.0g/L、 酵母膏 10.0-15.0g/L 和柠檬酸钠2H2O 0.5-1.5g/L ; 步骤三 : 将培养好的种子液接入到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厌氧瓶或发酵罐中 ; 步骤四 : 温度 55 60, 厌氧, 罐或瓶压为 -0.1MPa 0.1MPa, 控制氢气分压为 0.01MPa, 间歇性搅拌进行发酵。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 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

6、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 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选自 - 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或木聚糖中的一种以质量比为 1 : 5 的 比例组成的组合物或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选自 - 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或木聚糖中的两 种组成的组合物, 其中纤维二糖与所选两种化合物的质量之和的质量比为 1:5, 其中所选两 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 1:4 或 4:1。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 所述氮源为胰蛋白胨。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 所述氮源为尿素、 NH4SO4和胰蛋白胨的组合物。 6.根据权利要。

7、求 5 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中 所述氮源为质量比为 1:2 : 1 的尿素、 NH4SO4和胰蛋白胨的组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四中碳源浓度大于 15g/L 发酵时, 控制 pH 恒定为 7.0。 8.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四中发酵方式采用分批、 补料分批、 连续或半连续。 9.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四中经 24h-48h 发酵后菌体浓度达到最大。 10.根据权利要求。

8、 1 所述的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一中菌种为冻干粉保藏状态的菌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779328 A 2 1/6 页 3 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能源和环境危机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重大难题, 是目前各国的研究的热点问题。生 物资源的能源化开发利用对于解决能源短缺、 粮食危机和减少 CO2气体排放有极其深远的 意义 (Tilman et al, 2009 ; Regalbuto et al, 2009)。生物乙醇是目前开展的有前景的可 替代能源, 但是目前多采用。

9、粮食发酵, 由于人口膨胀和粮食危机, 淀粉乙醇受到诸多限制。 0003 在我国, 每年秸秆类农业废弃物产量多达 7 亿吨以上, 是资源量最大, 利用潜力最 高的一类物质, 具有巨大的生物质转化潜力。将秸秆类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转化为能源的过 程, 其限速步骤是纤维素的水解, 特别是高度有序结晶的不溶性纤维素水解。早期对纤维 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中主要利用好氧微生物产生纤维素酶, 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真 菌 ( 特别是瑞氏木霉 ) 等。近年来, 厌氧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高效特性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Tracy et al, 2011), 由厌氧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以胞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 被称之为 “。

10、纤维小体” 。纤维小体主要包括 : 外切葡聚糖酶、 内切葡聚糖酶、 木聚糖酶和其他半纤维素 酶。 0004 热纤梭菌是一种高温、 厌氧、 纤维素降解菌。 生长温度在50-70。 可利用纤维素和 半纤维素产生纤维二糖, 木糖和木聚二糖等, 还可产生乙醇、 乙酸、 乳酸、 H2和CO2。 目前研究 发现热纤梭菌主要利用六碳糖 ( 葡萄糖 ) 作为能量来源, 不能利用五碳糖 ( 木糖 ), 因而培 养热纤梭菌的底物通常是纤维二糖、 微晶纤维素和纤维素粉等。热纤梭菌是目前已获得的 微生物中每毫克分泌蛋白的酶活性最高的纤维素降解菌 (Lynd,2002), 具有巨大的研究价 值和实际应用潜力。高密度发酵。

11、是快速获取菌体及其主要代谢物的主要方法, 也是商业化 生产的前提条件, 对于提高发酵工业中的生产强度, 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 陈保立, 王世立等, 2009), 然而热纤梭菌的高密度培养还未见报道, 本发明将填补此方面的空白。 0005 另一方面, 虽然现今已有广泛的对纤维素小体功能结构的研究, 但是并没有涉及 利用多种碳源合理搭配提高热纤梭菌纤维素酶活的培养方法。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 以填补热纤梭菌 高密度发酵和培养基复合组分诱导高纤维素酶活力方面的空白。 0007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 一种热纤梭菌的培养方法。

12、, 包括以下步 骤 : 0008 步骤一 : 配制种子液培养基 GS-2, 所述种子液培养基包括 : KH2PO41.5-2.0g/ L、 K2HPO4( 无 水 )2.9-3.5g/L、氮 源 2.1-2.5g/L、 MgCl26H2O1.0-1.5g/L、 CaCl22H2O 150-250mg/L、 FeSO46H2O 1.25-3mg/L、 半胱氨酸盐酸盐 1.0-2g/L、 刃天青钠盐 2.0mg/L、 碳源 5.0-15.0g/L、 吗啉代丙烷磺酸 10.0-15.0g/L、 酵母膏 4.0-6.0g/L 和柠檬酸钠2H2O 说 明 书 CN 105779328 A 3 2/6 页。

13、 4 3.0-5.0g/L, 初始 pH 为 7.0-7.4 ; 将菌种 ATCC27405 接种于该种子液培养基 ; 0009 步骤二 : 配制发酵培养基并灭菌, 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 : KH2PO41.2-1.5g/L、 K2HPO4( 无 水 )4.0-6.0g/L、 氮 源 5.0-15.0g/L、 MgCl26H2O2.0-3.0g/L、 CaCl22H2O 100-250mg/L、 FeSO46H2O 1.0-3.0mg/L、 半胱氨酸盐酸盐 1.0-3.0g/L、 刃天青钠盐 2.0mg/ L、 碳源 15.0-30.0g/L、 吗啉代丙烷磺酸 10.0-15.0g/L、 酵母膏。

14、 10.0-15.0g/L 和柠檬酸 钠2H2O 0.5-1.5g/L ; 0010 步骤三 : 将培养好的种子液接入到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厌氧瓶或发酵罐中 ; 0011 步骤四 : 温度 60, 厌氧, 罐或瓶压为 -0.1MPa 0.1MPa, 控制氢气分压为 0.01MPa, 间歇性搅拌进行发酵。 0012 其中, 步骤一中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 0013 其中, 步骤二中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选自 - 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或木聚糖中 的一种以质量比为 1 : 5 的比例组成的组合物或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选自 - 纤维素、 微 晶纤维素或木聚糖中的两种组成的组合物, 其中纤维二糖与所选两种化合物。

15、的质量之和的 质量比为 1:5, 其中所选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 1:4 或 4:1。 0014 其中, 步骤一中所述氮源为胰蛋白胨。 0015 其中, 步骤二中所述氮源为尿素、 NH4SO4和胰蛋白胨的组合物。 0016 其中, 步骤二中所述氮源为质量比为 1:2 : 1 的尿素、 NH4SO4和胰蛋白胨的组合物。 0017 其中, 所述步骤四中碳源浓度大于 15g/L 发酵时, 控制 pH 恒定为 7.0。 0018 其中, 所述步骤四中发酵方式采用分批、 补料分批、 连续或半连续。 0019 其中, 所述步骤四中经 24h-48h 发酵后菌体浓度达到最大。 0020 其中, 所述步骤一中菌。

16、种为冻干粉保藏状态的菌种。 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取热纤梭菌大量菌体 浓度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并通过条件性诱导, 获得了高密度的菌体浓度 ( 常规培养 的 6-9 倍 ) 和显著提升的单位质量纤维素酶活力 ; 在本发明的发酵培养基中采用无机氮源 替代部分有机氮源, 节约发酵成本, 在同等投入下, 具有酶活提高和经济效益增加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2 图 1 为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延迟期和最大菌体浓度影响示意图 ; 0023 图 2 为不同氮源对相对酶活性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一种热纤梭菌高密度高酶活培养的方法, 以纤维素质生物。

17、质二糖降解物, 如纤维 二糖或木聚二糖为原料, 发酵法直接高密度培养,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0025 步骤一 : 发酵种子液的制备 ; 0026 将菌种 (clostridium thermocellum)ATCC27405( 冻干粉保藏 ) 接种于种子 液 培 养 基 GS-2 : KH2PO41.5-2.0g/L, K2HPO4(anhydrous)2.9-3.5g/L,氮 源 2.1-2.5g/L, MgCl26H2O 1.0-1.5g/L, CaCl22H2O 150-250mg/L, FeSO46H2O 1.25-3mg/L, Cysteine hydrochloride( 半胱氨。

18、酸盐酸盐 )1.0-2g/L, Resazurin( 刃天青钠盐 )2.0mg/L, 碳源 5.0-15.0g/L, Morpholinopropane sulfonic acid(MOPS, 吗啉代丙烷磺酸 )10.0-15.0g/L, 说 明 书 CN 105779328 A 4 3/6 页 5 Yeast extract( 酵母膏 )4.0-6.0g/L, Sodiumcitrate( 柠檬酸钠 )2H2O 3.0-5.0g/L, 初 始 pH 为 7.0-7.4 ; 0027 步 骤 二 : 高 密 度 组 合 碳 源 诱 导 型 发 酵 培 养 基 配 方 : KH2PO41.2-1。

19、.5g/L, K2HPO4(anhydrous)4.0-6.0g/L, 氮源 5.0-15.0g/L,MgCl26H2O 2.0-3.0g/L, CaCl22H2O 100-250mg/L, FeSO46H2O 1.0-3.0mg/L, Cysteine hydrochloride( 半 胱 氨 酸 盐 酸 盐 )1.0-3.0g/L, Resazurin( 刃 天 青 钠 盐 )2.0mg/L, 碳 源 15.0-30.0g/ L, Morpholinopropane sulfonic acid(MOPS, 吗 啉 代 丙 烷 磺 酸 )10.0-15.0g/L, Yeast extract。

20、( 酵母膏 )10.0-15.0g/L, Sodium citrate( 柠檬酸钠 )2H2O 10.0-15.0g/L 配制 发酵培养基, 并灭菌。 0028 步骤三 : 接种、 按种子液与发酵培养基的重量比为 1 : 10 的比例将培养好的种子液 接入到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厌氧瓶或发酵罐中 ; 0029 步骤四 : 培养、 温度 60, 厌氧, 罐或瓶压为 -0.1MPa 0.1MPa, 控制氢气分压为 0.01MPa, 间歇性搅拌。高底物浓度 ( 碳源浓度大于 15g/L) 发酵时应控制 pH 恒定为 7.0 左 右。发酵方式可采用分批, 补料分批, 连续或半连续等 ; 0030 步骤五 :。

21、 经 24h-48h 后菌体浓度达到最大, 瓶装条件下 OD600 达到 7.85, 发酵罐中 OD600 达到 12.0, 纤维素酶酶活最高提升约 50。 003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选自 - 纤维素、 微 晶纤维素或木聚糖中的一种以质量比为 1 : 5 的比例组成的组合物或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 与选自 - 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或木聚糖中的两种组成的组合物, 其中纤维二糖与所选两 种化合物的质量之和的质量比为 1:5, 其中所选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 1:4 或 4:1。 ; 所述氮 源为尿素、 NH4SO4、 胰蛋白胨以 1:2 : 1 的质量比例组成的组合。

22、物。 0032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 : KH2PO41.2g/L、 K2HPO4( 无水 )6.0g/ L、 氮源 5.0g/L、 MgCl26H2O 2.49g/L、 CaCl22H2O 150mg/L、 FeSO46H2O 1.25mg/L、 半胱 氨酸盐酸盐 2.0g/L、 刃天青钠盐 2.0mg/L、 碳源 20.0g/L、 吗啉代丙烷磺酸 10.0g/L、 酵母膏 12.0g/L 和柠檬酸钠2H2O 0.752g/L。 0033 此发酵培养基在碳源的选择和配比上具有独特性, 不同于传统的同类培养基, 通 过碳源的调配, 有利的刺激了微生物的纤维素酶活力, 使发酵。

23、液酶活显著增加。 0034 控制氢气分压为 0.01MPa, 根据热纤梭菌代谢路径, 控制低浓度氢分压有利于碳源 向乙醇的转化, 减少甚至抑制乙酸的产生, 有效降低对菌体生长和代谢活性的抑制。 003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选自 - 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或木 聚糖中的一种以质量比为1 : 5的比例组成的组合物或所述碳源为纤维二糖与选自-纤维 素、 微晶纤维素或木聚糖中的两种组成的组合物, 其中纤维二糖与所选两种化合物的质量 之和的质量比为1:5, 其中所选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4或4:1, , 这样的混合碳源能够有 效地诱导纤维素酶的产生, 同时避免高浓度的纤维二糖对热。

24、纤梭菌的反馈抑制作用。 0036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所述氮源为尿素、 NH4SO4、 胰蛋白胨以 1:2 : 1 质量比例组成 的组合物, 有机氮源对热纤梭菌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但成本较高, 无机氮源能部分满足菌 体需求, 补充有机氮源的不足。 0037 碳源优化机理 : 热纤梭菌在利用纤维素底物过程中, 由于需要多种酶的协调作用 才能实现纤维素的彻底水解, 纤维素酶的酶活由三种酶组成, 分别为外切葡聚糖苷酶、 内切 说 明 书 CN 105779328 A 5 4/6 页 6 葡聚糖苷酶和葡萄糖苷酶, 三种酶中, 葡萄糖苷酶因为能够有效的将纤维素水解中间产物 彻底水解从而解除这些中间产。

25、物对外切酶和内切酶的严重活性抑制, 对于提升纤维素酶酶 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不完全水解的纤维素产生的纤维二糖等寡聚多糖, 在低浓度下 会产生诱导增强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 高浓度下则会抑制该酶的活性。碳源中加入的纤 维二糖经过浓度优化, 能够对热纤梭菌中的葡萄糖苷酶酶活达到最强的诱导作用, 因而能 够有效地提升单体酶活性。此外, 由于纤维素降解利用困难, 直接投入纤维素原料, 由于可 利用底物匮乏, 菌株在初期会存在极长的延迟期, 并且会导致最终菌体密度过低, 进而严重 影响酶活。 0038 采用混合碳源, 利用其中的寡聚糖实现纤维素相关酶的诱导, 并在发酵初期为菌 株提供足够的可直接利用。

26、的发酵糖, 经验证能够有效地缩短菌株的延迟期, 并通过进一步 调控氮源, 能够实现高浓度和高酶活培养, 通过图 1 可以看出在采用混合碳源后, 在两种培 养模式(厌氧瓶培养和发酵罐培养)下, 不仅延迟期有显著地降低, 最大菌体浓度也有了显 著地提升。 0039 进一步考察不同氮源对酶活和菌浓的影响我们发现, 由于纤维素酶的合成对氮源 需求较高, 而有机氮源价格高昂, 在大规模生产中无法使用, 采用合适的无机氮源进行替 换, 能够有效地在降低培养成本。 此外,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 当在氮源中进一步添加尿素, 形成三种氮源的组合时, 由于尿素为碱性氮源, 还能够进一步刺激和调控菌体代谢产物向 非。

27、酸性产物倾斜, 能够有效解除酸性物质抑制作用, 提升菌体浓度和酶活性, 通过图 2 可以 看出不同氮源对相对酶活性的影响, 此外, 采用三种氮源的组合氮源时, 对生长曲线进行监 控发现在采用混合碳源的条件下热纤梭菌的生长曲线几乎不受影响, 说明采用混合氮源能 够在保证菌体高密度生长的前提下, 进一步的提升单体酶活, 并显著地降低培养成本, 具有 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0040 采用间歇性搅拌, 根据菌体状态调整搅拌状态, 能够在保证剪切力不损伤细胞或 影响酶对纤维素吸附的同时, 增强传质, 增大底物与菌体接触概率, 大大提升了菌体生长速 度。 0041 与中国专利号为 201110189094。

28、.8 的专利申请 ( 一种热纤梭菌高密度培养的方 法 ) 相比, 不仅使用的菌种不同, 中国专利号为 201110189094.8 的专利申请中使用的菌种 为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JYT01, 本专利中使用的菌种为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ATCC27405, 发酵培养基不同, 发酵工艺操作也不相同, 中国专利号为 201110189094.8 的专 利申请的培养目的和重点是发酵菌体的高密度增殖, 而本发明中的目的和重点在于同时提 升菌体浓度和单位菌体的纤维素酶活力, 在本发明中发酵培养中采用无机氮源替代部分有 机氮源, 节约发酵成本, 在同。

29、等投入下, 具有酶活提高和经济效益增加的优点。 0042 实施例 1 : 100ml 厌氧瓶发酵 0043 1. 用 1mL 注射器取 100L C.thermocellum ATCC27405 的甘油管菌种, 接种于装 有 5mL 种子培养基的厌氧瓶中, 60恒温培养, 活化菌种。 0044 2. 配制种子培养基, 包括 : KH2PO41.5g/L、 K2HPO4( 无水 )2.9g/L、 胰蛋白胨 2.1g/L、 MgCl26H2O 1.0g/L、 CaCl22H2O 150mg/L、 FeSO46H2O1.25mg/L、 半胱氨酸盐酸盐 1.0g/L、 刃天青钠盐 2.0mg/L、 纤。

30、维二糖 5.0g/L、 吗啉代丙烷磺酸 10.0g/L、 酵母膏 6.0g/L 和柠檬酸 钠 2H2O 3.0g/L, 调整初始 pH 为 7.4, 115, 30min 灭菌。其中, 钙、 镁、 铁盐分别配成 100X 说 明 书 CN 105779328 A 6 5/6 页 7 母液于灭菌后加入。分装培养基 100mL 于 300ml 厌氧瓶中, 不断通入氮气排净瓶内空气, 按 10比例接种菌种后, 用聚丁酯塞密封, 以保证瓶内厌氧环境。培养 36 小时后收集菌液作 为高密度高酶活发酵种子液。 0045 3. 配置高密度组合碳氮源诱导型发酵培养基, 包括 : KH2PO41.2g/L、 K。

31、2HPO4( 无 水 )6.0g/L、尿 素 1.25g/L、 NH4SO42.5g/L、胰 蛋 白 胨 1.25g/L、 MgCl26H2O 2.49g/L、 CaCl22H2O 150mg/L、 FeSO46H2O 1.25mg/L、 半胱氨酸盐酸盐 2.0g/L、 刃天青钠盐 2.0mg/ L、 纤维二糖3.33g/L、 微晶纤维素16.67g/L、 吗啉代丙烷磺酸10.0g/L、 酵母膏12.0g/L和柠 檬酸钠2H2O 0.752g/L, 调整初始 pH 为 7.4, 分装至 300ml 厌氧瓶中 ( 加 100ml 培养基 ), 115, 30min 灭菌。其中, 钙、 镁、 铁盐。

32、分别配成 100X 母液于灭菌后加入。将收集的菌液按 照 10的比例接种至灭菌分装好的高密度组合碳氮源诱导型发酵培养基中, 温度 55, 厌 氧, 采用单向阀控制罐或瓶压为 -0.1MPa 0.1MPa ; 发酵罐需控制氢气分压为 0.01MPa, 间 歇性搅拌。高底物浓度 ( 碳源浓度大于 15g/L) 发酵时应控制 pH 恒定为 7.0 左右。 0046 4. 约 48h 后碳源被全部消耗, 发酵液中菌体浓度达 8.85(OD600), 滤纸酶活约为 0.20IU/ml。 。 0047 5. 检测方法 : 0048 滤纸酶活是将滤纸溶液与酶液混匀, 50下反应 30min, 然后用 DNS。

33、 法测定还原糖 的生成量, 并以每分钟水解底物产生 1mol 还原糖所需的酶量定义为 1 个活力单位 (IU)。 0049 实施例 2 : 3L 发酵罐发酵 0050 1. 用 1mL 注射器取 400L C.thermocellum ATCC27405 的甘油管菌种, 接种于装 有 20mL 种子培养基 ( 配方同实施例 1) 的厌氧瓶中, 60恒温培养, 活化菌种 ; 将活化好的 C.thermocellum ATCC27405 菌液 12mL 接种于 200mL 种子培养基中, 60, 恒温培养箱中培 养 24 小时, 得到一级种子液 ; , 计算接种量为 1 10, 发酵液总体积为 2。

34、L 时各自所需体积。 0051 2. 按配方 “KH2PO41.2g/L, K2HPO4(anhydrous)6.0g/L, 尿素 1.25g/L, NH4SO42.5g/ L, 胰蛋白胨 1.25g/L, MgCl26H2O 2.49g/L, CaCl22H2O150mg/L, FeSO46H2O 1.25mg/ L, Cysteine hydrochloride 2.0g/L, Resazurin2.0mg/L, 纤维二糖 3.33g/L, 微晶纤维 素 13.34g/L, 木聚糖 3.33g/L, Morpholinopropane sulfonic acid(MOPS)10.0g/L,。

35、 Yeast extract 12.0g/L, Sodium citrate 2H2O 0.752g/L” 配制发酵培养基 ( 钙、 镁、 铁盐母液灭 菌后加入 ), 115, 15min 湿热灭菌。 0052 3.灭菌结束后, 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氮气, 以去除培养基及发酵罐内的氧气。 待培 养基由淡蓝色或粉红色(刃天青的颜色)变回其自身的颜色后, 调节培养基pH恒定为7.0, 罐温 55, 同时接入所需体积的 ATCC27405 一级种子液, 停止通气, 间歇式搅拌发酵。 0053 4. 约 48h 后碳源被全部消耗, 发酵液中菌体浓度达 13.25(OD600), 滤纸酶活约为 0.20I。

36、U/ml。 005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取热纤梭菌大量菌体 浓度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并通过条件性诱导, 获得了高密度的菌体浓度 ( 常规培养 的 6-9 倍 ) 和显著提升的单位质量纤维素酶活力 ; 在本发明的发酵培养基中采用无机氮源 替代部分有机氮源, 节约发酵成本, 在同等投入下, 具有酶活提高和经济效益增加的优点。 0055 当然, 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 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 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说 明 书 CN 105779328 A 7 6/6 页 8 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5779328 A 8 1/1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5779328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