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可行性新药的提取、分离工艺.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879000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29393.7

申请日:

2002.09.09

公开号:

CN1426826A

公开日:

2003.07.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B01D11/02; A61J3/00

主分类号:

B01D11/02; A61J3/00

申请人:

刘国柱

发明人:

刘国柱

地址:

071000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北王力乡顾家营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可行性新药的提取工艺,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从中药中提取出的有效成份成倍增加,关键是把蕴含在中药中的高效活性成份提取、分离出来,并能以中成药各种剂型作用于临床,对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提取中药(对方剂用药或单味中药同样适用)的 新工艺,其特征在于它是工艺成本低廉,提取、分离出的中成药物为常压锅 炉提出中成药的3倍,沙锅煎出中成药的40倍。并且能把蕴含在中药中,人 类从未用过的活性成份分离出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取中药的新工艺,能分离出药用表皮 成份占15%,高效活性成份占50%,共分离出生药的65%,药渣干燥后作辅 料用,共能应用生药的98%。次用量1-3克。(方剂用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提取中药的新工艺,能分离出药用表皮 成份占13%,高效活性成份占42%,共分离出生药的55%,药渣干燥后作辅 料用,共能应用生药的83%。次用量1-3克。(方剂用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提取中药的新工艺,能分离出药用表皮 成份占10%,高效活性成份占35%,共分离出生药的45%,药渣干燥后作辅 料用,共能应用生药的70%。次用量1-3克。(方剂用药)
5: 对于单味提取,木质化的能分离出生药的25%为有效成份,粉质化 的能分离出生药的90%,作为有效成份。其余中药种类同权利要求2、3、4 所述。
6: 根据权利要求1、2、3、4、5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本发明适合 全部品种中药的提取、分离。
7: 根据权利要求1、2、3、4、5、6所述,本发明特征在于从中药中 提取、分离的有效成份成倍的增加,关键是能把蕴含在中药中的人类从未用 过的高效活性成份充分提取、分离出来,而且单位质量的中成药药效还要2-4 倍的增加。
8: 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工艺,本发明特征在于,取所需中药干燥粉碎 至120目细粉,加热至80℃,煎20分钟,过滤,包括以下步骤,重复上述过 程,多次提取。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本发明特征在于,中成药能制成1)浓缩颗 粒、2)散剂、3)冲剂、4)片剂、5)粉剂、6)胶囊等剂型均可。

说明书


中药可行性新药的提取、分离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中药的新工艺,具体地说就是把蕴含在中药里

    的人类从未用过的高效活性成份提取出来,成为人体能吸收的,有高效

    医疗作用的中成药物。它的高效特征表现为,现应用的中成药10-20克/

    次方能达到治疗效果,本发明的提取物1-3克/次,就能达到很好的医疗

    效果。背景技术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的医学瑰宝,其中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的

    健康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有几千年应用历史的中医药学,目前中药制剂

    大都停留在水煮、酒浸上,特别是复方中药中多种有效成份的提取、纯

    化更是困难。虽经药理试验证明了药物的活性成分,因提取、分离技术

    所限,仍然解决不了提纯问题。目前,国内外中药的提取,遇到以下棘

    手问题。

        1、常压锅炉提取中药,时间一般用24-72小时,时间长,①提取

    率低②有效成份最高能提出30%③高效活性成分全部丢失,药物的活性成

    份在长时间的浸泡中大大降低。有效成份提取率低,表现为:本人从药厂

    带回一些废弃的药渣,用本发明工艺继续提取,结果蕴含在药渣里35%左

    右的药效成份被分离出来了。(方剂用药)

        中成药一部分剂型仍停留在丸药水平,丸药中加入大量糖,这种剂

    型只适合一部分病患者服用,而且保质,储存困难。另一部分剂型如片剂、

    散剂,均加入辅料,辅料为西药或生物药。成为中西医结合的药物,体现

    不出中药的优越性。

        2、沙锅煎药或现在最先进的如韩国产自动装袋煎药机(当前部分

    医院、部分药店用此种煎药机),因工艺不合理,芳香类大部分失效,动

    物类和矿物类药有效成份则难全部煎出,重要的是中药中地高效活性成份

    粘糊在药渣上,不能煎出,就不能被利用。

        3、还有一种工艺采用纳米技术,将中药粉碎后,直接作用于临床,

    此技术问题在于不经熟化提取,药物大份子不能被人体吸收,高效活性成

    份不能被人体利用。

        以上各种提取工艺都存在以下问题:

        ①久煎不宜,药物活性降低,疗效降低。

        ②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剂型粗糙,使国内中成药很难打入国际

    市场。发明内容  将所需任何配伍的中药(单味同样适用)粉碎成120目细粉,加适

    量水,加热至80℃,煎20分钟,过滤。以下步骤,重复上述过程,多次

    提取。提取液浓缩,并将药渣干燥后打成细粉作辅料用,共能应用生药的

    70-98%。加工成中成药1)浓缩颗粒,2)散剂,3)冲剂,4)片剂,5)

    粉剂,6)胶囊等剂型均可。

        服用方法:口服,一次1-3克,一日2-3次。

        应用上述工艺,能把蕴含中药中人类从未用过的新药活性成份提取,

    分离出来,使之作用于临床,它防病、治病,高效、速效,安全毒性小,

    性能稳定,服用方便,次用量小,1-3克/次就能达到很好的疗效。

        本发明工艺过程简单,不填加任何影响药物疗效的催化剂,成本低廉,

    提取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药物的高效活性成份被充分提取、分离出来了。

    表现在:前三煎,提取、分离的药液味苦,辛、咸、酸、有毒,为药用表

    皮成份,约占15%;三煎后,提出的药液无味、无毒,且活性高于前三煎,

    浓度也高于前三煎,为高效活性成份,约占35-50%。

        本发明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

        同一剂任何配伍(单味同样适用)的中药250克,用常压锅炉、纳米技

    术、沙锅煎药(电脑煎药机),本发明分别提取、分离。提出量、应用量、

    提取物疗效的对比如下表:  名    称 常压锅炉 纳米技术    沙锅煎药  (电脑煎药机)  本  发  明提出药物(克)    70    250    一天药用量    240(药渣作辅料)次用量(克)    5    10    1/2    3应用次数    12    25    2    80倍数    6    3    40

    本发明提出的中成药,如上表所述数量上增加了2倍,次用量反而2-3倍的减小了,根据次用量对比计算,同一剂同样份量的中药用本发明提出的中成药总药效是常压锅炉提取药物的6倍,纳米技术提出药物的3倍,

    沙锅煎药(电脑煎药机)煎出药物的40倍。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本发明的优

    越性。

        还有常压锅炉提取,时间上需要24小时,过程繁锁,提取过程必须填

    加催化剂,提取后,还要清除催化剂,除不干净就会影响药物疗效,沙锅

    煎药(电脑煎药机),都是整包药大锅煮,费人、费时、携带、储存都不方

    便,只适用于居家过日子,生火煎药的人,本发明成本低,不加任何影响

    药物疗效的物质,而且中成药可加工成浓缩颗粒、散剂、冲剂、片剂、粉

    剂、胶囊等剂型,服用相当方便。

        为表明提取物的治疗效果,经100例临床观察,并选择不同疾病,年龄、

    性别及原治疗方法相当的每一种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服用本发明提取、

    分离的与原治疗方法相当的中成药15-30天后疾病便得到控制,疗效显著。

        通过以上论述,说明该发明的确把蕴含在中药中的高产活性成份提取出

    来了,从而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本发明工艺时间短、

    成本低,适用全部中药的提取、分离等多种优点,确定了它适合工业化生

    产的可能性和实用性。从而改变我国中药提取工艺技术落后的现状,它必

    将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推动中药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具体实施方式  某女,16岁,风寒慢性感冒,鼻炎引起的头痛,用西医治疗7

          个月,各大医院均治疗过,还做了穿刺手术,均无明显疗效,改用

          本发明提取的浓缩颗粒,用药30天,头痛好了,疗效显著。

              某男,40岁,风湿性腿痛,服用西药治疗2个月无疗效。腿痛

          的几乎不能走路了,改服本发明提取的浓缩颗粒,用药15天,腿痛

          明显治愈,疗效显著。

              某女,29岁,肺结核,常规中药4付,用本发明提取、分离得

          到的提取药物够80天的药用剂量。服用30天控制住病灶的扩展。

          共用9付常规中药,180天药用剂量,服完后,病灶消失。

中药可行性新药的提取、分离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药可行性新药的提取、分离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药可行性新药的提取、分离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可行性新药的提取、分离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可行性新药的提取、分离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可行性新药的提取工艺,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从中药中提取出的有效成份成倍增加,关键是把蕴含在中药中的高效活性成份提取、分离出来,并能以中成药各种剂型作用于临床,对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治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