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体”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体”轮胎及其制造方法,适用于子午线轮胎和斜交轮胎,特别适用于乘用车无内胎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自1888年英国的Dunlop发明空芯轮胎以来,人们围绕着改进轮胎性能,提高轮胎质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不断开发出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轮胎,其中较典型的有无气时呈折叠形轮胎,三角形无帘线轮胎,内隔膜将胎腔分成内腔和外腔的双腔轮胎等等。自1948年子午线轮胎在法国的米西林橡胶公司问世后,子午线轮胎,特别是无内胎子午线轮胎成为最具有发展前途的轮胎品种。2000年中国青岛黄海橡胶集团公司又研制出无内胎斜交轮胎,将处于“夕阳”的斜交轮胎又推向一个新阶段。
由于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市场对汽车轮胎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乘用车的行驶不断加快,对轮胎性能的要求更加苛刻。现有技术主要依靠调整轮胎内部结构、优化工艺设备、改进原材料等措施提高轮胎性能。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采用这些措施改进轮胎仍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寻求其它措施改进轮胎显的尤为必要。
现实中的载重汽车后轮多采用双轮胎,双轮胎具有承载能力大、稳定性高、附着性好、抗侧滑、水滑能力强、安全可靠等优越性。但不能用于汽车的前轮(导向轮),如果将两条轮胎改型连体在一起成为一条轮胎,匹配上专用轮辋及气门咀,使其具备双轮胎的优越性,既能做汽车的前轮胎,又能做后轮胎,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轮胎的性能,既能做载重汽车的前轮胎(导向轮)亦可做乘用车的前轮胎和后轮胎地“连体”轮胎;提供这种轮胎制造方法的目的是,使轮胎生产企业在现有技术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就能进行“连体”轮胎的规模生产,减少大量的设备更新改造投资。
发明内容 一种“连体”轮胎及其制造方法包括:
“连体”轮胎,该轮胎是用两条改型的半成品轮胎,将相对一侧的胎壁粘连在一起制成的一种“连体”轮胎,其特征是:轮胎的横断面图形轴对称,有两个胎腔,两个行驶面,两个行驶面之间有一道“V”形槽,两道外胎壁,一道由两侧胎壁粘连在一起构成的中胎壁,中胎壁上有两道分胎壁,分胎壁上的胎圈其形状、结构和两道外胎壁上的胎圈是一样的;(参见附图1连体轮胎横向剖视图)
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和设备上的改进,其特征是:“连体”轮胎生产采用分别成型、定型硫化生产出末贴胎面和缓冲层的两条半成品轮胎,将其相对一侧的胎壁进行锉磨后上喷胶浆粘贴硫化在一起,再将其胎顶进行锉磨喷上胶浆后,再贴上缓冲层和胎面胶,然后再定型硫化成产品。(参见附图2工艺流程图)
根据“连体”轮胎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这种“连体”轮胎的结构形式和制造方法,可用于改进不同类型的子午线轮胎和斜交轮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连体”无内胎子午线轮胎的实施例,附图2是“连体”轮胎生产的工艺流程图;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如下:
附图1是“连体”轮胎的横向剖视图,轮胎的断面图形轴对称,图中的(2)是由两侧胎壁粘连在一起的中胎壁,中胎壁(2)上有两道分胎壁(3),两分胎壁(3)上的胎圈(4)和两外胎壁(5)上的胎圈其形状、结构是一样的,胎面上有一道“V”型槽(6),缓冲层(7)和胎面胶(8)是在半成品轮胎粘连在一起成型、定型后再进行粘贴的。
附图2是“连体”轮胎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同已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一条“连体”轮胎具备了双轮胎结构上的性能,匹配上专用的轮辋和气门,咀充入高压气后具有了双轮胎的承载能力大,稳定性高,附着性好,抗侧滑、水滑能力强,安全可靠等性能,且既能做载重汽车的前轮胎(导向轮)又能做乘用车的前轮胎和后轮胎。由于轮胎整体结构上的改变,结构上的力学性能得以提高,为调整轮胎胎体结构改进轮胎性能创造了条件,如减薄胎体厚度,减少胎圈断面尺寸等等,可进一步改善轮胎的动态力学性能。
2、“连体”轮胎的生产,不需要进行全套的生产设备更新和投资。通过工艺流程图显易而见,“连体”轮胎的制造方法是在现有轮胎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工艺上技术的改进生产的,因此,具备生产汽车轮胎能力的厂家均可以进行规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