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8781929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85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15970.0

申请日:

20140704

公开号:

CN104087645B

公开日:

201609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P33/00,A61K31/704,C12R1/25

主分类号:

C12P33/00,A61K31/704,C12R1/25

申请人:

吉林农业大学

发明人:

王义,张美萍,蒋世翠,孙春玉,王康宇,陈旸,孙亮

地址:

130118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新城大街2888号

优先权:

CN201410315970A

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铁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及制备方法,它是将灭菌的人参花,均匀摆放在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表面上,喷淋植物乳杆菌种子液,35℃密闭发酵;采用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C‑Y‑1;发酵1天时,其人参总苷含量160.230mg/g,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76.215mg/g,提高了1.91倍,Rg3含量为0.076mg/g,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g3;发酵3天时,Rh2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612mg,提高了2.34倍;发酵1天时,F1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56mg,提高了1.2倍;发酵7天时,F2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06mg,提高了3.04倍。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它是将灭菌的人参花,均匀摆放在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表面上,喷淋植物乳杆菌种子液,30-35℃发酵1-7天制得;所述的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为一种固体培养基C-Y-1,它的组分为:蛋白胨9.5-10.5g、酵母粉4.7-5.2g、乙酸铵1.8-2.1g、柠檬酸三钠24-25g、硫酸镁0.361-0.363g、硫酸锰0.19-2.1g、硫酸亚铁0.029-0.031g、磷酸二氢钾5.8-6.2g、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0.9-1.1mL、琼脂18g,溶于1L水,调节pH5.5-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固体培养基C-Y-1,它的组分为:蛋白胨10g、酵母粉5g、乙酸铵2g、柠檬酸三钠25g、硫酸镁0.362g、硫酸锰0.2g、硫酸亚铁0.03g、磷酸二氢钾6g、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溶于1L水,调节pH5.85。 3.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制备方法,它包括:1)将植物乳杆菌接种于SL固体培养基中,挑取单菌落接入SL液体培养基进行活化处理,得种子液;2)将灭菌后的人参花均匀摆放在厚度0.5-2.0cm权利要求2所述的C-Y-1固体培养基表面上,喷淋步骤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种子液,温度35℃密闭发酵;3)从固体培养基上拾取发酵的人参花;所述的SL液体培养基为C-Y液体培养基,它的组分为:蛋白胨10g、酵母粉5g、葡萄糖20g、乙酸铵2g、柠檬酸三钠25g、硫酸镁0.362g、硫酸锰0.2g、硫酸亚铁0.03g、磷酸二氢钾6g、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溶于1L水,调节pH5.85。 4.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制成,步骤2)所述的发酵,发酵时间为1天。 5.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制成,步骤2)所述的发酵,发酵时间为3天。 6.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制成,步骤2)所述的发酵,发酵时间为7天。 7.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参花,包括西洋参花。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固体发酵(solid-state fermentation)通常可以定义为微生物在不含有或者几乎不含有自由水培养基质的生长过程及生物反应过程。

用于固体发酵的微生物菌株在几乎没有自由水的培养基上进行生长、繁殖,并产生代谢产物,其过程属于生物类反应。依据发酵的目的,可以将其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1、以微生物或孢子的生长培养为目的,2、以酶解反应及代谢产物的生产为目的。但有些发酵过程即包括了微生物的生长培养,也包括了酶解反应及代谢产物的生产,如酒曲的培养和酱油、米曲的培养。

用于固体发酵的微生物菌株在几乎没有自由水的培养基上进行生长、繁殖,并产生代谢产物,其过程属于生物类反应。依据发酵的目的,可以将其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以微生物或孢子的生长培养为目的;以酶解反应及代谢产物的生产为目的。但有些发酵过程即包括了微生物的生长培养,也包括了酶解反应及代谢产物的生产,如酒曲的培养和酱油、米曲的培养。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er)系五加科(Araliacede)人参属(Panax L.)植物,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更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驰名中外。我国明代伟大的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史诗性巨著《本草纲目》一书中,对人参的功效作了详尽的介绍,奠定了人参“百草之王”的美誉。人参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海拔为500~1100米的针叶林或混交林的山坡中,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40°~45°(N), 117.5°~134°(E)之间[6],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及河北北部的山地地区,尤以吉林长白山地区为主产区。我国是研究人参最早的国家之一,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详细记载了人参具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之功效[7]。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效,同时人参具有抗心律失常、抗溶血、调节免疫系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等诸多药理学活性[8]。人参中含有的化学组分比较复杂,除了含有人参皂苷外,人参中还含有多种非皂苷的活性成分,如含有糖类(单糖、寡糖、低聚糖、多糖等)、氨基酸、脂肪酸、黄铜、维生素(VB1、VB2、VB12、烟酸、泛酸等)及挥发油等组分。随着近年来现代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参的药用价值及其保健功效进一步得到了认证,人参的价格和地位不断飙升,如今人参不仅作为我国的名贵中草药,更是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

人参皂苷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及保健功效,经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对于心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具有良好的药理学活性。而对于单体人参皂苷药理学活性的研究极为活跃,特别是一些含量甚微的稀有人参皂苷,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F组人参皂苷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为减少细胞凋亡及增加VEGF表达。

由于不同的单体人参皂苷在人参中的含量不同,我们把一部分含量较高人参皂苷称之为主要人参皂苷,如人参皂苷-Ra1、Rb1、Rb2、Rd、Re、Rf、Rg1等;人参皂苷-Rg2、Rg3、Rg5、Rh1、Rh2、Rh3、Rh4等含量极低,被称为稀有人参皂苷。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稀有人参皂苷相对于主要人参皂苷来讲,通常具有更好的药理学活性。人参皂苷苷元的抗肿瘤活性最强,其强弱规律为:齐墩果酸型﹥人参二醇型﹥人参三醇型;而随着糖苷数目的增多,其抗肿瘤活性依次减弱:苷元﹥二糖苷﹥三糖苷﹥四糖苷;人参皂苷抗肿瘤活性受C-20位点处羟基构型的影响,其强弱顺序为:20(S) ﹥20(R)。大多数天然的人参皂苷并不能直接被人体所吸收,难以直接发挥药效;天然人参皂苷在胃中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后经肠道菌群脱糖基化后才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经脱糖基化处理而产生的次级皂苷及苷元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及药理活性。但是稀有的次级人参皂苷及苷元在人参、西洋参、田七等五加科植物的根、茎、叶、花蕾及果实中的含量甚微,直接提取极为困难。

人参在初夏时开出黄绿色的小花,人参花又被称作“神草花”:人参长至三年方开花,每一株人参一年仅开一朵小花,60斤人参仅能采得50g参花;人参花弥足珍贵,素有“绿色黄金”之称,其在提神、降压、降糖、降血脂、抗癌、调理胃肠功能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药理活性及保健功效。

人参植株中的不同部位,其人参总苷含量有显著差异,经研究表明,人参花中的人参总苷含量最高,而果实、根、茎叶中的总苷含量依次降低。单体人参皂苷-Rb、Rc及Rg1在人参的地下部分(人参主根、须根、芦头)含量较高;单体人参皂苷-Re在人参的地上部分(花蕾、叶及果实)含量较高;人参地下部分的原人参二醇苷元含量略高于地上的部分;人参地上部分的原人参三醇苷元含量略高于地下的部分。李向高等对人参植株中不同部位的人参总苷、苷元及主要皂苷含量进行测定,发现人参花中的人参皂苷-Re含量最高。

现阶段对于人参皂苷微生物转化(包含液体发酵及固体发酵)的报道多集中在对人参根的研究,而关于人参叶、人参花蕾及人参果实等其他部位的微生物转化方面的报道很少见,特别是微生物固体发酵人参花的研究,国内外罕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高人参花总皂苷及稀有皂苷的含量,而提供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及制备方法。

一种固体培养基C-Y-1,它的组分为:蛋白胨9.5-10.5g、酵母粉4.7-5.2g、乙酸铵1.8-2.1g、柠檬酸三钠24-25g、硫酸镁0.361-0.363g、硫酸锰0.19-2.1g、硫酸亚铁0.029-0.031g、磷酸二氢钾5.8-6.2g、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0.9-1.1mL、琼脂18g,溶于1L水,调节pH 5.5-6.2。

所述的蛋白胨10g、酵母粉5g、乙酸铵2g、柠檬酸三钠25g、硫酸镁0.362g、硫酸锰0.2g、硫酸亚铁0.03g、磷酸二氢钾6g、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溶于1L水,调节pH 5.85。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它是将灭菌的人参花,均匀摆放在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表面上,喷淋植物乳杆菌种子液,30-35℃发酵1-7天;

所述的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为上述的一种固体培养基C-Y-1;

所述的人参花包括西洋参花。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制备方法:

1)将植物乳杆菌接种在SL固体培养基中,挑取单菌落接入SL液体培养基进行活化处理,得种子液。

2)将灭菌后的人参花均匀摆放在厚度0.5-2.0cm的C-Y-1固体培养基表面上,喷淋步骤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种子液,温度35℃密闭发酵。

3)从固体培养基上拾取发酵的人参花;

所述的SL液体培养基为C-Y液体培养基,它的组分为:蛋白胨10g、酵母粉5g、葡萄糖20g、乙酸铵2g、柠檬酸三钠25g、硫酸镁0.362g、硫酸锰0.2g、硫酸亚铁0.03g、磷酸二氢钾6g、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溶于1L水,调节pH 5.85。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它是由上述方法制成,步骤2)所述的发酵,发酵时间为1天。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它是由上述方法制成,步骤2)所述的发酵,发酵时间为3天。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它是由上述方法制成,步骤2)所述的发酵,发酵时间为7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它是将灭菌的人参花,均匀摆放在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表面上,喷淋植物乳杆菌种子液, 35℃密闭发酵;采用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C-Y-1;发酵1天时,其人参总苷含量160.230mg/g,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76.215mg/g,提高了1.91倍,Rg3含量为0.076mg/g,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g3;发酵3天时,Rh2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612mg,提高了2.34倍;发酵1天时,F1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56mg,提高了1.2倍;发酵7天时,F2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06mg,提高了3.04倍。

发酵后的人参花外观完整、无破碎;发酵后分离容易、简单,方便人参皂苷的提取;颜色明显发黑,且伴有浓烈的乳酸气味(见图3、4)。

附图说明

图1植物乳杆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鉴定。

图2植物乳杆菌在S-L培养基(左)及C-Y培养基(右)24小时的生长状况。

图3为人参花在固体培养基上发酵前的照片。

图4为人参花在固体培养基上发酵后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配制培养基

C-Y培养基:蛋白胨10g、酵母粉5g、葡萄糖20g、乙酸铵2g、柠檬酸三钠25g、硫酸镁0.362g、硫酸锰0.2g、硫酸亚铁0.03g、磷酸二氢钾6g、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溶于1L水,调节pH 5.85。

C-Y-1培养基:蛋白胨10g、酵母粉5g、乙酸铵2g、柠檬酸三钠25g、硫酸镁0.362g、硫酸锰0.2g、硫酸亚铁0.03g、磷酸二氢钾6g、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溶于1L水,调节pH 5.85。

C-Y-2培养基:葡萄糖20g、乙酸铵2g、柠檬酸三钠25g、硫酸镁0.362g、硫酸锰0.2g、硫酸亚铁0.03g、磷酸二氢钾6g、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溶于1L水,调节pH 6.05。

上述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再加入琼脂18g。

SL培养基。

实施例2植物乳杆菌产β-葡萄糖苷酶的鉴定

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无菌操作,将配制好的七叶苷-R2A固体培养基倾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接菌环挑取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涂布在平板的一侧,另一侧作为空白处理,将平板从超净工作台中移入生化培养箱,设置培养温度为37℃,静止培养48小时,取出平板后观察培养基涂布一侧与空白处理的颜色变化,结果涂布一侧变为了黑色(见图1)。

实施例3种子培养基的选择

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倾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接菌环挑取植物乳杆菌,采用4区划线接种方式,将菌株分别接种于培养基中,移入生化培养箱中,设置培养将温度为37℃,静止培养48小时后,观察菌株的生长特点。植物乳杆菌接种到C-Y培养基后,菌落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SL培养基,如图2所示。

实施例4人参花C-Y固体培养基上固体发酵

1、将植物乳杆菌接种在C-Y固体培养基中,挑取单菌落接入C-Y液体培养基进行活化处理,反复3次后的菌液作为发酵种子液(C-Y液体培养基)。

配置固体发酵培养基:C-Y固体发酵培养基10组,每组做3个平行,每组培养基:3×25mL=75mL,共需C-Y固体发酵培养基:75mL×10=750mL;分装在玻璃组培瓶(240mL)中,高压蒸汽灭菌(115℃,30min)待用。每组人参花:3×1g=3g,共需人参花:3×10g=30g,经过快速高压蒸汽灭菌及紫外线辐射灭菌后待用。

无菌操作,将人参花平铺在C-Y固体发酵培养基的表面;取出活化好的植物乳杆菌菌液,用移液器精确吸取适量菌液,分2次均匀喷淋在人参花表面,旋紧瓶盖后移入生化培养箱中,静止培养;从固体培养基上拾取发酵的人参花。

实施例5人参花C-Y-1固体培养基中固体发酵

1、将植物乳杆菌接种在C-Y固体培养基中,挑取单菌落接入C-Y液体培养基进行活化处理,反复3次后的菌液作为发酵种子液(C-Y液体培养基)。

2、配置C-Y-1型固体培养基10组,每组做3个平行,每组培养基:3×25mL=75mL,共需C-Y-1型固体培养基:75mL×10=750mL;分装在玻璃组织培养瓶(240mL)中,高温蒸汽灭菌待用;每组人参花(5年生干燥人参花,产自吉林集安县):3×1g=3g,共需人参花:3×10g=30g,经过快速高温蒸汽灭菌联合紫外线辐射灭菌后待用。

3、无菌操作,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倾倒进玻璃组织培养瓶中,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将人参花均匀平铺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但无需压紧,使人参花与培养基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便于之后菌液的喷淋,使菌液与人参花、培养基3者之间有接触的空间(见图2),将活化好的菌液喷淋在人参花的表面(用移液器精确吸取菌液0.5mL),喷淋2次。

4、旋紧瓶盖后移入生化培养箱中,静止培养。

5、从固体培养基上拾取发酵的人参花。

实施例6人参花C-Y-2固体培养基中固体发酵

1、将植物乳杆菌接种在C-Y固体培养基中,挑取单菌落接入C-Y液体培养基进行活化处理,反复3次后的菌液作为发酵种子液(C-Y液体培养基)。

2、配置C-Y-2型固体培养基10组,每组做3个平行,每组培养基:3×25mL=75mL,共需C-Y-2型固体培养基:75mL×10=750mL;分装在玻璃组织培养瓶(240mL)中,高温蒸汽灭菌(115℃,30min)待用。每组人参花:3×1g=3g,共需人参花:3×10g=30g,经过快速高温蒸汽灭菌联合紫外线辐射灭菌后待用。

3、无菌操作,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倾倒进玻璃组织培养瓶中,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将人参花均匀平铺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但无需压紧,使人参花与培养基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便于之后菌液的喷淋,使菌液与人参花、培养基3者之间有接触的空间),将活化好的菌液喷淋在人参花的表面(用移液器精确吸取菌液0.5mL,喷淋2次,共需1mL菌)。

4、旋紧瓶盖后移入生化培养箱中,静止培养。

5、从固体培养基上拾取发酵的人参花。

实施例7人参皂苷的提取

采用超声提取法进行人参皂苷的提取,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干燥处理后的人参花用无菌中性滤纸折成滤纸包,放入50mL三角瓶中,加入20mL甲醇,用塑料薄膜封紧瓶口,将三角瓶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处理20分钟。

2、提取的溶液经薄层色谱检测无皂苷反应为止,弃掉滤纸包,合并提取液转移至烧杯中,80℃水浴蒸干提取液。

3、取出烧杯,加入20mL蒸馏水进行复溶,转移溶液至分液漏斗中。

4、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除杂处理(除去醇溶性杂质),充分震荡后静止待溶液分层,收集下层溶液;重复处理4次。

5、经过4处理后的溶液重新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进行除杂处理(除去水溶性杂质),充分震荡处理,待溶液分层后收集上层溶液;重复处理4次,合并萃取液。

6、萃取液转移至烧杯中,80℃水浴蒸干萃取液。

7、精确量取10mL甲醇复溶,装入10mL试样瓶内,待测。

实施例8人参总苷含量的检测结果

根据国内外已有文献的报道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关于人参总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相关阐述,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人参总苷含量进行测定。

1、灭菌处理前后人参花样品中总苷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蒸汽灭菌时间的延长,对样品中人参总苷含量的影响越大,而紫外线辐射灭菌法几乎不影响总苷的含量变化。快速高温蒸汽灭菌(115℃,6分钟)联合紫外线辐射灭菌(40W,30分钟),对于人参总苷含量的变化控制在1%之内,且灭菌效果良好。

2、人参花在C-Y固体培养基上发酵24、48、72小时测定结果(见表2)。

经分析后发现: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pH、接种量4种因素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实验组的人参皂苷含量变化不大。

3、人参花在C-Y-1固体培养基上发酵24、48、72小时测定结果(见表3)。

A﹥D﹥B﹥C,A、D两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因素的差异极显著,植物乳杆菌在C-Y-1型培养基中的最优发酵工艺为:A1B2C2D1,即:发酵时间(24h)、发酵温度(35℃)、发酵pH(5.85)、接种量(4%)。

4、人参花在C-Y-2固体培养基上发酵24、48、72小时测定结果(见表4)。

A﹥D﹥B﹥C,A、D两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因素的差异显著,植物乳杆菌在C-Y-2型培养基中的最优发酵工艺为:A3B1C3D1,即:发酵时间(72小时)、发酵温度(30℃)、发酵pH(6.05)、接种量(4%)。

5、人参花在C-Y固体培养基上发酵10天人参总苷含量测定结果。

人参花与C-Y固体培养基共同作为发酵底物,在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经植物乳杆菌发酵10天,发酵时间与人参总苷含量的变化见表5所示。

通过与阴性供试品相比,人参总苷含量变化不显著。

6、人参花在C-Y-1固体培养基上发酵10天人参总苷含量测定结果。

人参花C-Y-1型固体培养基共同作为发酵底物,在发酵时间(24小时)、发酵温度(35℃)、发酵pH(5.85)、接种量(4%)的条件下,经植物乳杆菌发酵10天,发酵时间与人参总苷含量的变化见表6所示。

通过与阴性供试品相比,人参总苷含量变化显著。发酵第1天时,人参总苷含量达到最大值160.230mg/g,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76.215mg/g,提高了1.91倍。

7、人参花在C-Y-2固体培养基上发酵10天人参总苷含量测定结果。

人参花与C-Y-2型固体培养基共同作为发酵底物,在发酵时间(72小时)、发酵温度(30℃)、发酵pH(6.05)、接种量(4%)的条件下,经植物乳杆菌发酵10天,发酵时间与人参总苷含量的变化见表7。

通过与阴性供试品相比,人参总苷含量变化显著。发酵第3天时,人参总苷含量达到最大值136.960mg/g,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52.945mg/g,提高了1.63倍。

8、发酵前后各单体人参皂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通过HPLC法对发酵产物中单体人参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其结果见表8所示。

C-Y-1型培养基发酵产物中,稀有人参Rg3、Rh2、F1、F2含量的变化:

1)发酵1天时:Rg3含量达到最大值,含量为0.076mg/g,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g3。

2)发酵3天时:Rh2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612mg,提高了2.34倍。

3)发酵1天时:F1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56mg,提高了1.2倍。

4)发酵7天时:F2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06mg,提高了3.04倍。

C-Y-1型培养基发酵产物中,主要人参Rb1、Rb2、Rd、Rf含量的变化:

1)发酵1天时:Rb1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730mg,提高了2.38倍。

2)发酵1天时:Rb2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418mg,提高了1.51倍。

3)发酵1天时:Rd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1.906mg,提高了1.62倍。

4)发酵3天时:Rf含量达到最大值,含量为0.302mg,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f。

从微生物转化开始时,人参皂苷Re、Rg1、Rg2的含量开始减少,生成新的次级人参皂苷。

差异显著性分析:

1)发酵3天时,人参皂苷-Rf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

2)发酵1天时,人参皂苷-Rg3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

3)发酵1天时,人参皂苷-Rb1、Rg1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4)发酵3天时,人参皂苷-Rh2、F1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5)发酵4天时,人参皂苷-Rb2、Rg2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6)发酵5天时,人参皂苷-Rd、Re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7)发酵7天时,人参皂苷-F2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C-Y-2型培养基发酵产物中,稀有人参Rg3、Rh2、F1、F2含量的变化:

1)发酵4天时:Rg3含量达到最大值,含量为0.604mg/g,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g3。

2)发酵2天时:Rh2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508mg,提高了2.11倍。

3、发酵10天时:F1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7.696mg,提高了10.77倍。

4、发酵10天时:F2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326mg,提高了7.27倍。

C-Y-2型培养基发酵产物中,主要人参Rb1、Rb2、Rd、Rf含量的变化:

1)发酵1天时:Rb1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326mg,提高了1.62倍。

2)发酵9天时:Rb2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3.584mg,提高了5.36倍。

3)发酵1天时:Rd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576mg,提高了1.19倍。

4)发酵9天时:Rf含量达到最大值,含量为1.458mg,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f。

从微生物转化开始时,人参皂苷Re、Rg1、Rg2的含量开始减少,生成新的次级人参皂苷,人参皂苷-Rg2在发酵第6天时,含量慢慢提高;在发酵第9天时,含量为0.810mg/g,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84mg/g,提高了1.29倍。

差异显著性分析:

1)发酵9天时,人参皂苷-Rf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

2)发酵4天时,人参皂苷-Rg3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

3)发酵10天时,人参皂苷-F1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

4)发酵10天时,人参皂苷-F2=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

5)发酵1天时,人参皂苷-Rb1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6)发酵2天时,人参皂苷-Rg2、Rh2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7)发酵4天时,人参皂苷-Re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8)发酵9天时,人参皂苷-Rb2、Rd、Rg1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人参总苷含量变化:

C-Y-1型固体培养基:植物乳杆菌对人参花发酵1天时,其人参总苷含量达到最大值160.230mg/g,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76.215mg/g,提高了1.91倍。

C-Y-2型固体培养基:植物乳杆菌对人参花发酵3天时,人参总苷含量达到最大值136.960mg/g,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52.945mg/g,提高了1.63倍。

稀有人参皂苷-Rg3、Rh2、F1、F2含量的变化:

C-Y-1型固体培养基:植物乳杆菌对人参花进行发酵1天时,Rg3含量达到最大值,含量为0.076mg/g,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g3;发酵3天时,Rh2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612mg,提高了2.34倍;发酵1天时,F1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56mg,提高了1.2倍;发酵7天时,F2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06mg,提高了3.04倍。

C-Y-2型固体培养基:植物乳杆菌对人参花进行发酵4天时,Rg3含量达到最大值,含量为0.604mg/g,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g3;发酵2天时,Rh2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508mg,提高了2.11倍;发酵10天时,F1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7.696mg,提高了10.77倍;发酵10天时,F2含量达到最大值,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326mg,提高了7.27倍。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及制备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315970.0 (22)申请日 2014.07.04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08764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0.08 (73)专利权人 吉林农业大学 地址 130118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新 城大街2888号 (72)发明人 王义张美萍蒋世翠孙春玉 王康宇陈旸孙亮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市东师专利事务所 22202 代理人 张铁生 (51)Int.Cl. C12P 33/00(2006.01) A61K 31。

2、/704(2006.01) C12R 1/25(2006.01) 审查员 赵天 (54)发明名称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及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及制备 方法, 它是将灭菌的人参花, 均匀摆放在无碳源 SL固体培养基表面上, 喷淋植物乳杆菌种子液, 35密闭发酵; 采用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C-Y-1; 发酵1天时, 其人参总苷含量160.230mg/g, 与阴 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76.215mg/g, 提高了1.91 倍, Rg3含量为0.076mg/g, 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 Rg3; 发酵3天时, Rh2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 了0.612mg, 提高了2.34倍。

3、; 发酵1天时, F1含量与 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56mg, 提高了1.2倍; 发酵7天时, F2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 0.106mg, 提高了3.04倍。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2页 CN 104087645 B 2016.09.07 CN 104087645 B 1.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 它是将灭菌的人参花, 均匀摆放在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表面 上, 喷淋植物乳杆菌种子液, 30-35发酵1-7天制得; 所述的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为一种固体培养基C-Y-1, 它的组分为: 蛋白胨9.5-10.5g、 酵母粉4.7-5.2g、 乙酸铵1.8-2.1g、 柠檬酸三钠24。

4、-25g、 硫酸镁0.361-0.363g、 硫酸锰0.19- 2.1g、 硫酸亚铁0.029-0.031g、 磷酸二氢钾5.8-6.2g、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0.9- 1.1mL、 琼脂18g, 溶于1L水, 调节pH5.5-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一种固体培养基C- Y-1, 它的组分为: 蛋白胨10g、 酵母粉5g、 乙酸铵2g、 柠檬酸三钠25g、 硫酸镁0.362g、 硫酸锰 0.2g、 硫酸亚铁0.03g、 磷酸二氢钾6g、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 溶于1L水, 调节pH 5.85。 3.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制备。

5、方法, 它包括: 1) 将植物乳杆菌接种于SL固体培养基中, 挑取单菌落接入SL液体培养基进行活化处 理, 得种子液; 2) 将灭菌后的人参花均匀摆放在厚度0.5-2.0cm权利要求2所述的C-Y-1固体培养基表 面上, 喷淋步骤1) 所述的植物乳杆菌种子液, 温度35密闭发酵; 3) 从固体培养基上拾取发酵的人参花; 所述的SL液体培养基为C-Y液体培养基, 它的组分为: 蛋白胨10g、 酵母粉5g、 葡萄糖 20g、 乙酸铵2g、 柠檬酸三钠25g、 硫酸镁0.362g、 硫酸锰0.2g、 硫酸亚铁0.03g、 磷酸二氢钾 6g、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 溶于1L水, 调节pH。

6、5.85。 4.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制成, 步骤2) 所述 的发酵, 发酵时间为1天。 5.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制成, 步骤2) 所述 的发酵, 发酵时间为3天。 6.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制成, 步骤2) 所述 的发酵, 发酵时间为7天。 7.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参花, 包括西洋参花。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4087645 B 2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中药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

7、0002 固体发酵 (solid-statefermentation) 通常可以定义为微生物在不含有或者几 乎不含有自由水培养基质的生长过程及生物反应过程。 0003 用于固体发酵的微生物菌株在几乎没有自由水的培养基上进行生长、 繁殖, 并产 生代谢产物, 其过程属于生物类反应。 依据发酵的目的, 可以将其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 1、 以微生物或孢子的生长培养为目的, 2、 以酶解反应及代谢产物的生产为目的。 但有些发酵 过程即包括了微生物的生长培养, 也包括了酶解反应及代谢产物的生产, 如酒曲的培养和 酱油、 米曲的培养。 0004 用于固体发酵的微生物菌株在几乎没有自由水的培养基上进行生长、。

8、 繁殖, 并产 生代谢产物, 其过程属于生物类反应。 依据发酵的目的, 可以将其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 以微生物或孢子的生长培养为目的; 以酶解反应及代谢产物的生产为目的。 但有些发酵 过程即包括了微生物的生长培养, 也包括了酶解反应及代谢产物的生产, 如酒曲的培养和 酱油、 米曲的培养。 0005 人参 (PanaxginsengC.A.Meyer) 系五加科 (Araliacede) 人参属 (PanaxL.) 植 物, 是闻名遐迩的 “东北三宝” 之一, 更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 驰名中外。 我国明代伟大 的医学家、 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史诗性巨著 本草纲目 一书中, 对人参的功效作了详尽的。

9、介 绍, 奠定了人参 “百草之王” 的美誉。 人参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 海拔为5001100米的针叶 林或混交林的山坡中, 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40 45 (N),117.5 134 (E)之间6, 在我 国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及河北北部的山地地区, 尤以吉林长白山地区为主产区。 我国是研 究人参最早的国家之一, 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 中详细记载了人参具有 “补 五脏、 安精神、 定魂魄、 止惊悸、 除邪气、 明目益智, 久服轻身延年” 之功效7。 现代药理学研 究表明,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 复脉固脱、 补脾益肺、 生津安神之功效, 同时人参具有抗心律失 常、 抗溶血、 调节免疫系统、。

10、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等诸多药理学活性8。 人参中含有的化学组 分比较复杂, 除了含有人参皂苷外, 人参中还含有多种非皂苷的活性成分, 如含有糖类 (单 糖、 寡糖、 低聚糖、 多糖等) 、 氨基酸、 脂肪酸、 黄铜、 维生素 (VB1、 VB2、 VB12、 烟酸、 泛酸等) 及 挥发油等组分。 随着近年来现代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参的药用价值及其 保健功效进一步得到了认证, 人参的价格和地位不断飙升, 如今人参不仅作为我国的名贵 中草药, 更是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 0006 人参皂苷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及保健功效, 经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对于心脑 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

11、 免疫系统、 消化系统等具有良好的药理学活性。 而对于单体人参皂苷 药理学活性的研究极为活跃, 特别是一些含量甚微的稀有人参皂苷, 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0007 F组人参皂苷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为减少细胞凋亡及增加VEGF表 达。 说明书 1/13 页 3 CN 104087645 B 3 0008 由于不同的单体人参皂苷在人参中的含量不同, 我们把一部分含量较高人参皂苷 称之为主要人参皂苷, 如人参皂苷-Ra1、 Rb1、 Rb2、 Rd、 Re、 Rf、 Rg1等; 人参皂苷-Rg2、 Rg3、 Rg5、 Rh1、 Rh2、 Rh3、 Rh4等含量极低, 被称为稀有人参皂苷。。

12、 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稀有人参皂苷 相对于主要人参皂苷来讲, 通常具有更好的药理学活性。 人参皂苷苷元的抗肿瘤活性最强, 其强弱规律为:齐墩果酸型 人参二醇型 人参三醇型; 而随着糖苷数目的增多, 其抗肿瘤活 性依次减弱: 苷元 二糖苷 三糖苷 四糖苷; 人参皂苷抗肿瘤活性受C-20位点处羟基构型的 影响, 其强弱顺序为: 20(S) 20(R)。 大多数天然的人参皂苷并不能直接被人体所吸收, 难 以直接发挥药效; 天然人参皂苷在胃中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后经肠道菌群脱糖基化后才可 以被人体吸收利用; 经脱糖基化处理而产生的次级皂苷及苷元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及药 理活性。 但是稀有的次级人参皂。

13、苷及苷元在人参、 西洋参、 田七等五加科植物的根、 茎、 叶、 花蕾及果实中的含量甚微, 直接提取极为困难。 0009 人参在初夏时开出黄绿色的小花, 人参花又被称作 “神草花” :人参长至三年方开 花, 每一株人参一年仅开一朵小花, 60斤人参仅能采得50g参花; 人参花弥足珍贵, 素有 “绿 色黄金” 之称, 其在提神、 降压、 降糖、 降血脂、 抗癌、 调理胃肠功能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突出 的药理活性及保健功效。 0010 人参植株中的不同部位, 其人参总苷含量有显著差异, 经研究表明, 人参花中的人 参总苷含量最高, 而果实、 根、 茎叶中的总苷含量依次降低。 单体人参皂苷-Rb、 Rc。

14、及Rg1在人 参的地下部分 (人参主根、 须根、 芦头) 含量较高; 单体人参皂苷-Re在人参的地上部分 (花 蕾、 叶及果实) 含量较高; 人参地下部分的原人参二醇苷元含量略高于地上的部分; 人参地 上部分的原人参三醇苷元含量略高于地下的部分。 李向高等对人参植株中不同部位的人参 总苷、 苷元及主要皂苷含量进行测定, 发现人参花中的人参皂苷-Re含量最高。 0011 现阶段对于人参皂苷微生物转化 (包含液体发酵及固体发酵) 的报道多集中在对 人参根的研究, 而关于人参叶、 人参花蕾及人参果实等其他部位的微生物转化方面的报道 很少见, 特别是微生物固体发酵人参花的研究, 国内外罕有报道。 发明。

15、内容 0012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高人参花总皂苷及稀有皂苷的含量, 而提供一种固体发酵人 参花及制备方法。 0013 一种固体培养基C-Y-1, 它的组分为: 蛋白胨9.5-10.5g、 酵母粉4.7-5.2g、 乙酸铵 1.8-2.1g、 柠檬酸三钠24-25g、 硫酸镁0.361-0.363g、 硫酸锰0.19-2.1g、 硫酸亚铁0.029- 0.031g、 磷酸二氢钾5.8-6.2g、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0.9-1.1mL、 琼脂18g, 溶于1L 水, 调节pH5.5-6.2。 0014 所述的蛋白胨10g、 酵母粉5g、 乙酸铵2g、 柠檬酸三钠25g、 硫酸镁0.362g。

16、、 硫酸锰 0.2g、 硫酸亚铁0.03g、 磷酸二氢钾6g、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 溶于1L水, 调节pH 5.85。 0015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 它是将灭菌的人参花, 均匀摆放在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表 面上, 喷淋植物乳杆菌种子液, 30-35发酵1-7天; 0016 所述的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为上述的一种固体培养基C-Y-1; 0017 所述的人参花包括西洋参花。 说明书 2/13 页 4 CN 104087645 B 4 0018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制备方法: 0019 1) 将植物乳杆菌接种在SL固体培养基中, 挑取单菌落接入SL液体培养基进行活化 处理, 得种子液。

17、。 0020 2) 将灭菌后的人参花均匀摆放在厚度0.5-2.0cm的C-Y-1固体培养基表面上, 喷淋 步骤1) 所述的植物乳杆菌种子液, 温度35密闭发酵。 0021 3) 从固体培养基上拾取发酵的人参花; 0022 所述的SL液体培养基为C-Y液体培养基, 它的组分为: 蛋白胨10g、 酵母粉5g、 葡萄 糖20g、 乙酸铵2g、 柠檬酸三钠25g、 硫酸镁0.362g、 硫酸锰0.2g、 硫酸亚铁0.03g、 磷酸二氢钾 6g、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 溶于1L水, 调节pH5.85。 0023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 它是由上述方法制成, 步骤2) 所述的发酵, 发酵时间为。

18、1天。 0024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 它是由上述方法制成, 步骤2) 所述的发酵, 发酵时间为3天。 0025 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 它是由上述方法制成, 步骤2) 所述的发酵, 发酵时间为7天。 002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体发酵人参花, 它是将灭菌的人参花, 均匀摆放在无碳源SL 固体培养基表面上, 喷淋植物乳杆菌种子液, 35密闭发酵; 采用无碳源SL固体培养基C- Y-1; 发酵1天时, 其人参总苷含量160.230mg/g,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76.215mg/g, 提高 了1.91倍, Rg3含量为0.076mg/g, 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g3; 发酵3天时, Rh2含量与阴。

19、性供试 品相比增加了0 .612mg, 提高了2 .34倍; 发酵1天时, F1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 0.156mg, 提高了1.2倍; 发酵7天时, F2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06mg, 提高了3.04 倍。 0027 发酵后的人参花外观完整、 无破碎; 发酵后分离容易、 简单, 方便人参皂苷的提取; 颜色明显发黑, 且伴有浓烈的乳酸气味 (见图3、 4) 。 附图说明 0028 图1植物乳杆菌株产 -葡萄糖苷酶的鉴定。 0029 图2植物乳杆菌在S-L培养基 (左) 及C-Y培养基 (右) 24小时的生长状况。 0030 图3为人参花在固体培养基上发酵前的照片。 0031 。

20、图4为人参花在固体培养基上发酵后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实施例1配制培养基 0033 C-Y培养基: 蛋白胨10g、 酵母粉5g、 葡萄糖20g、 乙酸铵2g、 柠檬酸三钠25g、 硫酸镁 0.362g、 硫酸锰0.2g、 硫酸亚铁0.03g、 磷酸二氢钾6g、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 溶 于1L水, 调节pH5.85。 0034 C-Y-1培养基: 蛋白胨10g、 酵母粉5g、 乙酸铵2g、 柠檬酸三钠25g、 硫酸镁0.362g、 硫 酸锰0.2g、 硫酸亚铁0.03g、 磷酸二氢钾6g、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 溶于1L水, 调 节pH5.85。 003。

21、5 C-Y-2培养基: 葡萄糖20g、 乙酸铵2g、 柠檬酸三钠25g、 硫酸镁0.362g、 硫酸锰0.2g、 硫酸亚铁0.03g、 磷酸二氢钾6g、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mL, 溶于1L水, 调节pH 6.05。 说明书 3/13 页 5 CN 104087645 B 5 0036 上述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再加入琼脂18g。 0037 SL培养基。 0038 实施例2植物乳杆菌产 -葡萄糖苷酶的鉴定 0039 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无菌操作, 将配制好的七叶苷-R2A固体培养基倾倒平板, 待 培养基冷却凝固后, 用接菌环挑取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plan。

22、tarum) , 涂布在平板的 一侧, 另一侧作为空白处理, 将平板从超净工作台中移入生化培养箱, 设置培养温度为37 , 静止培养48小时, 取出平板后观察培养基涂布一侧与空白处理的颜色变化, 结果涂布一 侧变为了黑色 (见图1) 。 0040 实施例3种子培养基的选择 0041 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倾倒平板,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 用接菌环挑取植物乳杆菌, 采 用4区划线接种方式, 将菌株分别接种于培养基中, 移入生化培养箱中, 设置培养将温度为 37, 静止培养48小时后, 观察菌株的生长特点。 植物乳杆菌接种到C-Y培养基后, 菌落的生 长状况明显优于SL培养基, 如图2所示。 0042 。

23、实施例4人参花C-Y固体培养基上固体发酵 0043 1、 将植物乳杆菌接种在C-Y固体培养基中, 挑取单菌落接入C-Y液体培养基进行活 化处理, 反复3次后的菌液作为发酵种子液 (C-Y液体培养基) 。 0044 配置固体发酵培养基: C-Y固体发酵培养基10组, 每组做3个平行, 每组培养基: 3 25mL75mL, 共需C-Y固体发酵培养基: 75mL10750mL; 分装在玻璃组培瓶(240mL)中, 高 压蒸汽灭菌 (115, 30min) 待用。 每组人参花: 31g3g, 共需人参花: 310g30g, 经过 快速高压蒸汽灭菌及紫外线辐射灭菌后待用。 0045 无菌操作, 将人参花。

24、平铺在C-Y固体发酵培养基的表面; 取出活化好的植物乳杆菌 菌液, 用移液器精确吸取适量菌液, 分2次均匀喷淋在人参花表面, 旋紧瓶盖后移入生化培 养箱中, 静止培养; 从固体培养基上拾取发酵的人参花。 0046 实施例5人参花C-Y-1固体培养基中固体发酵 0047 1、 将植物乳杆菌接种在C-Y固体培养基中, 挑取单菌落接入C-Y液体培养基进行活 化处理, 反复3次后的菌液作为发酵种子液 (C-Y液体培养基) 。 0048 2、 配置C-Y-1型固体培养基10组, 每组做3个平行, 每组培养基: 325mL75mL, 共 需C-Y-1型固体培养基: 75mL10750mL; 分装在玻璃组织。

25、培养瓶 (240mL) 中, 高温蒸汽灭 菌待用; 每组人参花 (5年生干燥人参花, 产自吉林集安县) : 31g3g, 共需人参花: 310g 30g, 经过快速高温蒸汽灭菌联合紫外线辐射灭菌后待用。 0049 3、 无菌操作, 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倾倒进玻璃组织培养瓶中,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 将人参花均匀平铺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形成薄薄的一层, 但无需压紧, 使人参花与培养基之 间留有一定的缝隙, 便于之后菌液的喷淋, 使菌液与人参花、 培养基3者之间有接触的空间 (见图2) , 将活化好的菌液喷淋在人参花的表面 (用移液器精确吸取菌液0.5mL) , 喷淋2次。 0050 4、 旋紧瓶盖后。

26、移入生化培养箱中, 静止培养。 0051 5、 从固体培养基上拾取发酵的人参花。 0052 实施例6人参花C-Y-2固体培养基中固体发酵 0053 1、 将植物乳杆菌接种在C-Y固体培养基中, 挑取单菌落接入C-Y液体培养基进行活 化处理, 反复3次后的菌液作为发酵种子液 (C-Y液体培养基) 。 说明书 4/13 页 6 CN 104087645 B 6 0054 2、 配置C-Y-2型固体培养基10组, 每组做3个平行, 每组培养基: 325mL75mL, 共 需C-Y-2型固体培养基: 75mL10750mL; 分装在玻璃组织培养瓶 (240mL) 中, 高温蒸汽灭 菌 (115, 30。

27、min) 待用。 每组人参花: 31g3g, 共需人参花: 310g30g, 经过快速高温 蒸汽灭菌联合紫外线辐射灭菌后待用。 0055 3、 无菌操作, 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倾倒进玻璃组织培养瓶中,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 将人参花均匀平铺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形成薄薄的一层, 但无需压紧, 使人参花与培养基之 间留有一定的缝隙, 便于之后菌液的喷淋, 使菌液与人参花、 培养基3者之间有接触的空 间) , 将活化好的菌液喷淋在人参花的表面 (用移液器精确吸取菌液0.5mL, 喷淋2次, 共需 1mL菌) 。 0056 4、 旋紧瓶盖后移入生化培养箱中, 静止培养。 0057 5、 从固体培养基上拾取。

28、发酵的人参花。 0058 实施例7人参皂苷的提取 0059 采用超声提取法进行人参皂苷的提取,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0060 1、 干燥处理后的人参花用无菌中性滤纸折成滤纸包, 放入50mL三角瓶中, 加入 20mL甲醇, 用塑料薄膜封紧瓶口, 将三角瓶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 超声处理20分钟。 0061 2、 提取的溶液经薄层色谱检测无皂苷反应为止, 弃掉滤纸包, 合并提取液转移至 烧杯中, 80水浴蒸干提取液。 0062 3、 取出烧杯, 加入20mL蒸馏水进行复溶, 转移溶液至分液漏斗中。 0063 4、 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除杂处理 (除去醇溶性杂质) , 充分震荡 后。

29、静止待溶液分层, 收集下层溶液; 重复处理4次。 0064 5、 经过4处理后的溶液重新置于分液漏斗中, 加入等体积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进 行除杂处理 (除去水溶性杂质) , 充分震荡处理, 待溶液分层后收集上层溶液; 重复处理4次, 合并萃取液。 0065 6、 萃取液转移至烧杯中, 80水浴蒸干萃取液。 0066 7、 精确量取10mL甲醇复溶, 装入10mL试样瓶内, 待测。 0067 实施例8人参总苷含量的检测结果 0068 根据国内外已有文献的报道及2010年版 中国药典(一部) 关于人参总苷含量测 定方法的相关阐述,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人参总苷含量进行测定。 0069 1、 灭。

30、菌处理前后人参花样品中总苷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1) 。 说明书 5/13 页 7 CN 104087645 B 7 0070 0071 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蒸汽灭菌时间的延长, 对样品中人参总苷含量的影响越大, 而 紫外线辐射灭菌法几乎不影响总苷的含量变化。 快速高温蒸汽灭菌 (115, 6分钟) 联合紫 外线辐射灭菌(40W, 30分钟), 对于人参总苷含量的变化控制在1%之内, 且灭菌效果良好。 0072 2、 人参花在C-Y固体培养基上发酵24、 48、 72小时测定结果 (见表2) 。 说明书 6/13 页 8 CN 104087645 B 8 0073 0074 经分析后发现: 发酵时间。

31、、 发酵温度、 发酵pH、 接种量4种因素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 意义, 且不同实验组的人参皂苷含量变化不大。 0075 3、 人参花在C-Y-1固体培养基上发酵24、 48、 72小时测定结果 (见表3) 。 说明书 7/13 页 9 CN 104087645 B 9 0076 0077 A D B C, A、 D两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因素的差异极显著, 植物乳杆菌在 C-Y-1型培养基中的最优发酵工艺为: A1B2C2D1, 即: 发酵时间 (24h) 、 发酵温度 (35) 、 发酵 pH (5.85) 、 接种量 (4%) 。 0078 4、 人参花在C-Y-2固体培养基上发酵2。

32、4、 48、 72小时测定结果 (见表4) 。 说明书 8/13 页 10 CN 104087645 B 10 0079 0080 A D B C, A、 D两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因素的差异显著, 植物乳杆菌在C- Y-2型培养基中的最优发酵工艺为: A3B1C3D1, 即: 发酵时间 (72小时) 、 发酵温度 (30) 、 发酵 pH (6.05) 、 接种量 (4%) 。 0081 5、 人参花在C-Y固体培养基上发酵10天人参总苷含量测定结果。 0082 人参花与C-Y固体培养基共同作为发酵底物, 在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下, 经植物乳杆 菌发酵10天, 发酵时间与人参总苷含量的变。

33、化见表5所示。 说明书 9/13 页 11 CN 104087645 B 11 0083 0084 通过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人参总苷含量变化不显著。 0085 6、 人参花在C-Y-1固体培养基上发酵10天人参总苷含量测定结果。 0086 人参花C-Y-1型固体培养基共同作为发酵底物, 在发酵时间 (24小时) 、 发酵温度 (35) 、 发酵pH (5.85) 、 接种量 (4%) 的条件下, 经植物乳杆菌发酵10天, 发酵时间与人参总 苷含量的变化见表6所示。 0087 0088 通过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人参总苷含量变化显著。 发酵第1天时, 人参总苷含量达 到最大值160.230mg/g。

34、,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76.215mg/g, 提高了1.91倍。 0089 7、 人参花在C-Y-2固体培养基上发酵10天人参总苷含量测定结果。 说明书 10/13 页 12 CN 104087645 B 12 0090 人参花与C-Y-2型固体培养基共同作为发酵底物, 在发酵时间 (72小时) 、 发酵温度 (30) 、 发酵pH (6.05) 、 接种量 (4%) 的条件下, 经植物乳杆菌发酵10天, 发酵时间与人参总 苷含量的变化见表7。 0091 0092 通过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人参总苷含量变化显著。 发酵第3天时, 人参总苷含量达 到最大值136.960mg/g, 与阴性供试品。

35、相比增加了52.945mg/g, 提高了1.63倍。 0093 8、 发酵前后各单体人参皂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0094 通过HPLC法对发酵产物中单体人参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 其结果见表8所示。 0095 0096 C-Y-1型培养基发酵产物中, 稀有人参Rg3、 Rh2、 F1、 F2含量的变化: 0097 1) 发酵1天时: Rg3含量达到最大值, 含量为0.076mg/g, 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g3。 说明书 11/13 页 13 CN 104087645 B 13 0098 2) 发酵3天时: Rh2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612mg, 提高了 2.34倍。 00。

36、99 3) 发酵1天时: F1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56mg, 提高了1.2 倍。 0100 4) 发酵7天时: F2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06mg, 提高了3.04 倍。 0101 C-Y-1型培养基发酵产物中, 主要人参Rb1、 Rb2、 Rd、 Rf含量的变化: 0102 1) 发酵1天时: Rb1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730mg, 提高了 2.38倍。 0103 2) 发酵1天时: Rb2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418mg, 提高了 1.51倍。 0104 3) 发酵1天时: Rd含量达到最大值,。

37、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1.906mg, 提高了1.62 倍。 0105 4) 发酵3天时: Rf含量达到最大值, 含量为0.302mg, 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f。 0106 从微生物转化开始时, 人参皂苷Re、 Rg1、 Rg2的含量开始减少, 生成新的次级人参皂 苷。 0107 差异显著性分析: 0108 1) 发酵3天时, 人参皂苷-Rf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极显著差异。 0109 2) 发酵1天时, 人参皂苷-Rg3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极显著差异。 0110 3) 发酵1天时, 人参皂苷-Rb1、 Rg1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显著差异。 0111 4) 发酵3天。

38、时, 人参皂苷-Rh2、 F1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显著差异。 0112 5) 发酵4天时, 人参皂苷-Rb2、 Rg2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显著差异。 0113 6) 发酵5天时, 人参皂苷-Rd、 Re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显著差异。 0114 7) 发酵7天时, 人参皂苷-F2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显著差异。 0115 0116 C-Y-2型培养基发酵产物中, 稀有人参Rg3、 Rh2、 F1、 F2含量的变化: 0117 1) 发酵4天时: Rg3含量达到最大值, 含量为0.604mg/g, 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g3。 0118 2) 发酵2天时。

39、: Rh2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508mg, 提高了 2.11倍。 0119 3、 发酵10天时: F1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7.696mg, 提高了 说明书 12/13 页 14 CN 104087645 B 14 10.77倍。 0120 4、 发酵10天时: F2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326mg, 提高了 7.27倍。 0121 C-Y-2型培养基发酵产物中, 主要人参Rb1、 Rb2、 Rd、 Rf含量的变化: 0122 1) 发酵1天时: Rb1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326mg, 提高了 1.62倍。。

40、 0123 2) 发酵9天时: Rb2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3.584mg, 提高了 5.36倍。 0124 3) 发酵1天时: Rd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576mg, 提高了1.19 倍。 0125 4) 发酵9天时: Rf含量达到最大值, 含量为1.458mg, 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f。 0126 从微生物转化开始时, 人参皂苷Re、 Rg1、 Rg2的含量开始减少, 生成新的次级人参皂 苷, 人参皂苷-Rg2在发酵第6天时, 含量慢慢提高; 在发酵第9天时, 含量为0.810mg/g, 与阴 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0.184mg/g, 提高了1.29倍。

41、。 0127 差异显著性分析: 0128 1) 发酵9天时, 人参皂苷-Rf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极显著差异。 0129 2) 发酵4天时, 人参皂苷-Rg3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极显著差异。 0130 3) 发酵10天时, 人参皂苷-F1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极显著差异。 0131 4) 发酵10天时, 人参皂苷-F2=含量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极显著差异。 0132 5) 发酵1天时, 人参皂苷-Rb1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显著差异。 0133 6) 发酵2天时, 人参皂苷-Rg2、 Rh2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显著差异。 0134 7) 发酵4天时。

42、, 人参皂苷-Re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显著差异。 0135 8) 发酵9天时, 人参皂苷-Rb2、 Rd、 Rg1含量分别与阴性供试品相比, 具有显著差异。 0136 人参总苷含量变化: 0137 C-Y-1型固体培养基: 植物乳杆菌对人参花发酵1天时, 其人参总苷含量达到最大 值160.230mg/g,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76.215mg/g, 提高了1.91倍。 0138 C-Y-2型固体培养基: 植物乳杆菌对人参花发酵3天时, 人参总苷含量达到最大值 136.960mg/g,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52.945mg/g, 提高了1.63倍。 0139 稀有人参皂苷-Rg3。

43、、 Rh2、 F1、 F2含量的变化: 0140 C-Y-1型固体培养基: 植物乳杆菌对人参花进行发酵1天时, Rg3含量达到最大值, 含量为0.076mg/g, 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g3; 发酵3天时, Rh2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 相比增加了0.612mg, 提高了2.34倍; 发酵1天时, F1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 加了0.156mg, 提高了1.2倍; 发酵7天时, F2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 0.106mg, 提高了3.04倍。 0141 C-Y-2型固体培养基: 植物乳杆菌对人参花进行发酵4天时, Rg3含量达到最大值, 含量为0.604mg/g, 阴性供试品未检测出Rg3; 发酵2天时, Rh2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 相比增加了0.508mg, 提高了2.11倍; 发酵10天时, F1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 加了7.696mg, 提高了10.77倍; 发酵10天时, F2含量达到最大值, 与阴性供试品相比增加了 0.326mg, 提高了7.27倍。 说明书 13/13 页 15 CN 104087645 B 1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16 CN 104087645 B 16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17 CN 104087645 B 1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