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正象透镜列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873138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49807.5

申请日:

2002.11.01

公开号:

CN1417596A

公开日:

2003.05.1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02B 3/08申请日:20021101授权公告日:20060726终止日期:2009120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2B3/08; B29D11/00

主分类号:

G02B3/08; B29D11/00

申请人: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根本浩之; 佐藤史郎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1.11.01 JP 336691/2001; 2001.11.01 JP 336709/2001; 2002.06.20 JP 180173/200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王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注射成型制作的树脂透镜板上,球面或非球面的微小凸透镜按设定的间距规则地配置在平板上。微小凸透镜在板平面方向的形状是四角形或六角形,与邻接的微小凸透镜的中心间距离最大的方向与板长边方向平行地配置。在各微小凸透镜的边界部分,沿连接相邻微小凸透镜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进行沟或突条加工,在其上面形成光吸收性膜。在沟或突条加工部分,由于形成区分相邻透镜成象空间的隔壁,可有效地除去漫散射光。

权利要求书

1: 树脂透镜板,其是长方形的板,具有:在板的两面或一面的中央 部分按设定的间距规则地配置球面或非球面微小凸透镜的透镜形成区 域、和在透镜形成区域外侧的板周围部分不形成透镜的区域,该微小凸 透镜的板平面方向的形状是四角形或六角形,其配置使与相邻的微小凸 透镜的中心间距离最大的方向与板的长边平行。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前述微小凸透镜以 稠密结构配置。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在板一方的长边侧 侧面部分设有作为注射成型时的树脂的注入痕的树脂注入浇口痕。
4: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在板的长边侧侧面 部分设有组装用的固定件。
5: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透镜形成区 域外侧的区域,沿板的长边设调整透镜间隔用的凸部。
6: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在前述透镜形成区 域外侧的区域,沿板的长边设高度与前述微小凸透镜的高度相同或在其 以下的粘接部分。
7: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在板长度方向两端 部的一面设凸部,在另一面的同一位置设凹部,前述凸部的高度比前述 凹部的深度小,且前述凸部与凹部形状相似,能彼此嵌合。
8: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在板的长度方向两 端部设缺口部分。
9: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在板表面形成透明 导电膜,可调整透明导电膜的电位。
10: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在邻接的前述微小 凸透镜的边界部分形成光吸收性膜。
11: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在沿连接相邻的前 述微小凸透镜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的一定宽度的区域形成光吸收性膜。
12: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沿连接相邻的前述 微小凸透镜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形成沟或突条,在前述沟或突条上形 成光吸收性膜。
13: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沿连接相邻的前述 微小凸透镜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形成沟,在前述沟上利用毛细管现象 形成由导入前述沟中的黑色油墨构成的光吸收性膜。
14: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在板的一面沿连接 相邻的前述微小凸透镜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形成沟,在另一面沿连接 相邻的前述微小凸透镜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形成突条,且前述沟与突 条是彼此可嵌合的形状,并在前述沟上形成光吸收性膜。
15: 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在板的两面沿连接 相邻的前述微小凸透镜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形成沟,并在沟上形成光 吸收性膜。
16: 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树脂透镜板,其特征在于,前述光吸收 性膜是利用毛细管现象由导入前述沟中的黑色油墨构成的。
17: 树脂正象透镜列,其特征在于,将2枚以上权利要求1~15的任 一项所述的树脂透镜板重合。
18: 树脂正象透镜列,其特征在于,使2枚以上权利要求14所述的 树脂透镜板按前述沟与突条相互嵌合的方式重合。
19: 树脂正象透镜列,其特征在于,将2枚以上权利要求15所述的 树脂透镜板,按将厚度在沟宽以下的遮光壁插入在前述沟上的方式重合。
20: 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树脂正象透镜列,其特征在于,在入射侧和/ 或出射侧有用于除去漫散射光、作为区分相邻透镜的成象空间的隔板的、 大致与透镜光轴平行而形成的隔板结构体。
21: 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树脂正象透镜列,其特征在于,前述隔板结 构体是相对于透镜光轴方向平行、且与透镜列长度方向垂直、按等间隔 排列多个平板状薄板的结构体。
22: 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树脂正象透镜列,其特征在于,在入射侧和/ 或出射侧,有用于除去漫散射光的透过视野角限制手段。
23: 权利要求22所述的树脂正象透镜列,其特征在于,前述透过视 野角限制手段,是选择性地散射或吸收特定角度范围以外的入射光的光 控制膜,配置前述光控制膜,使视野角被限制的方向为透镜列长度方向。
24: 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树脂正象透镜列,其特征在于,将前述树脂 透镜板重合,从而使设在树脂透镜板表面的、在注射成型结束时由推顶 杆从模具产生的推顶杆痕、或作为注射成型树脂的注入痕的树脂注入浇 口痕为同一方向。
25: 录写或读取光学系用的图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树脂正象透镜列装入盒体中,在前述盒体中沿主扫描方向设与 透镜形成区域的副扫描方向宽度相同或更窄的缝隙。
26: 权利要求25所述的录写或读取光学系用的图象传输装置,其特 征在于,在前述盒体的至少表面形成导电性膜,使得可以调整前述导电 性膜的电位。
27: 权利要求25所述的录写或读取光学系用的图象传输装置,其特 征在于,用透光性部件覆盖前述缝隙。
28: 权利要求25所述的录写或读取光学系用的图象传输装置,其特 征在于,前述树脂正象透镜列装在盒体中,使设在前述树脂透镜板周围 的固定部件与设在前述盒体上的突起部嵌合。
29: 权利要求25所述的录写或读取光学系用的图象传输装置,其特 征在于,在前述缝隙与树脂正象透镜列之间,有选择性地散射或吸收特 定角度范围以外的入射光的光控制膜,配置前述光控制膜,使视野角被 限制的方向为主扫描方向。
30: 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注射成型制作规则地配置球 面或非球面微小凸透镜的透镜板时使用的模具的制造方法中,包括: 对具有与规则地配置在平板状基板上的有树脂制微小凸状球面体的 母型的前述微小凸状球面体中心基本同一个中心的圆的外侧部分进行加 工的工序, 在加工后的前述母型的树脂上形成导电膜的工序, 在前述导电膜上按设定的厚度镀覆金属的工序, 把前述镀覆后的金属与前述加工后的母型进行膜模制得模具的工 序。
31: 权利要求30所述的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微小凸 透镜的板平面方向的形状是四角形或六角形,其配置使与相邻的微小凸 透镜的中心间距离最大的方向与板的长边平行。
32: 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注射成型制作规则地配置 球面或非球面微小凸透镜的透镜板时使用的模具的制造方法中,包括: 沿着有规则地配置在平板状基板上的树脂制微小凸状球面体的母型 的、连接相邻的微小凸状球面体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进行形成沟或突 条的加工的工序, 在加工形成沟或突条后的前述母型的树脂上形成导电膜的工序, 在前述导电膜上按设定的厚度镀覆金属的工序, 将前述镀覆的金属与前述加工后的母型进行脱模制得模具的工序。
33: 权利要求32所述的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微小凸 透镜的板平面方向的形状是四角形或六角形,其配置使与相邻微小凸透 镜的中心间距离最大的方向与板的长边平行。
34: 权利要求31或33所述的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微 小凸透镜按稠密结构配置。
35: 权利要求31或33所述的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加 工采用激光进行。
36: 树脂透镜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工序: 把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模具、与未进行加工的模具分 别安装在模具组中,使凹球面面对面地对置的工序, 在对置的模具间设规定的间隙、在前述间隙中注入树脂的工序, 将前述模具进行脱模、取出树脂透镜板的工序, 在具有与配置在前述树脂透镜板上的微小凸透镜中心大致同一个中 心的圆的外侧部分的已加工的部分上形成光吸收性膜的工序。
37: 树脂透镜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权利要求31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模具、与没有凹球面的平坦的模 具分别安装在模具组中,使凹球面与平坦面面对面地对置的工序, 在对置的模具之间设规定的间隙、在前述间隙中注入树脂的工序, 将前述模具进行脱模、取出树脂透镜板的工序, 在具有与配置在前述树脂透镜板上的微小凸透镜中心大致同一个中 心的圆的外侧部分的已加工的部分上形成光吸收性膜的工序。
38: 树脂透镜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权利要求33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模具、与没有加工的模具分别安 装在模具组中,使凹球面面对面地对置的工序, 在对置的模具之间设规定的间隙,在前述间隙中注入树脂的工序, 将前述模具进行脱模、取出树脂透镜板的工序, 在前述树脂透镜板上的微小凸透镜间形成的沟或突条上形成光吸收 性膜的工序。
39: 树脂透镜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权利要求33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模具和没有凹球面的平坦模具分 别安装在模具组中,使凹球面与平坦面面对面地对置的工序, 在对置的模具之间设规定的间隙、在前述间隙中注入树脂的工序, 将前述模具进行脱模、取出树脂透镜板的工序, 在前述树脂透镜板上的微小凸透镜间形成的沟或突条上形成光吸收 性膜的工序。
40: 树脂透镜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两个权利要求33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模具,使凹球面面对面地 对置而分别安装在模具组中的工序, 在对置的模具之间设规定的间隙,在前述间隙中注入树脂的工序, 将前述模具进行脱模,取出树脂透镜板的工序, 在前述树脂透镜板上的微小凸透镜间形成的沟或突条上形成光吸收 性膜的工序。
41: 树脂正象透镜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至少1枚权利 要求36~40的任一项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树脂透镜板的两枚以上的树脂 透镜板重合以制造透镜列。

说明书


树脂正象透镜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正象透镜列,尤其是至少两枚球面或非球面的微小凸透镜按设定的间距、规则地配置在平板上的树脂透镜板对向配置而构成的树脂正象透镜列。本发明还涉及这种树脂正象透镜列的制造方法。

                            技术背景

    光打印机等的录写光学用或扫描器等的读取光学系用的图象传输装置中采用的成象光学体系,过去大多采用折射率分布型棒式透镜列,采用这种透镜列,可使正象成象光学体系极为紧凑。然而,这种透镜列由于配列多个棒式透镜件、采用树脂固定制造,容易产生透镜件的配列不均等。这样的配列不均影响透镜列的析象清晰度,在最近的高析象清晰度化(例如,析象清晰度1200dpi)的设备中,已成为图象不均匀的原因。

    为了抑制这种配列不均的发生,可考虑采用树脂正象透镜列代替上述地棒式透镜列。树脂正象透镜列通过将多个透镜形成的平板型的树脂透镜板在透明基板上层合两枚以上而实现正象成像光学系。树脂透镜板由于通过将树脂注入模具中制造,透镜的排列精度高,具有比较容易制造大型部件的特征。另外,也可以进行无间隙地配置透镜的稠密配置,可制得光利用效率高的正象成像的透镜列。

    然而,上述的树脂透镜板,由于在透镜的制法上通常是在透明基板上形成透镜,涉及成像的光线以外的光线通过透镜体射入邻接的光学系,有漫散射光的问题。为此,提出在除基板表面透镜部分以外的部分施予遮光膜,或在层合的树脂透镜板间设隔板等的手段,但由于通过透镜体产生漫散射光,覆盖透镜以外部分的遮光不充分。如果在此基础上并用隔板,以接近与透镜垂直的角度射入射出的光线以外的光线基本上可以除去,但在树脂透镜板以外设这样的结构体,透镜列整体大型化,在种种应用上是不希望的。

    另外,迄今,树脂正象透镜列,在使液晶图像向空间或物体方向成像等方面,由于与液晶显示元件组合使用,为了使树脂正象透镜列适用于光打印机或扫描器,必须与提高析象清晰度一起增加透过光量。此外,作为所谓线扫描光学系用,在形状上也必须长形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有效地除去漫散射光、同时可适用于录写光学系用或读取光学系用的图像传输装置的树脂正象透镜列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种树脂正象透镜列中使用的树脂透镜板。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具有树脂正象透镜列的图像传输装置。

    本发明第1方案的树脂透镜板,是长方形状的板,在板的两面或一面的中央部分有按设定的间距规则地配置球面或非球面微小凸透镜的透镜形成区域,在透镜形成区域外侧的板周围部分有不形成透镜的区域,该微小凸透镜,板平面方向的形状是四角形或六角形,其配置使邻接的微小凸透镜的中心间距离最大的方向与板的长边平行。在树脂透镜板上,优选沿连接相邻微小凸透镜中心的线的2等分线形成沟或突条,在沟或突条上形成光吸收性膜。

    本发明第2方案的树脂正象透镜列,将2枚以上上述的树脂透镜板重合构成。

    本发明第3方案的录写或读取光学系用的图像传输装置,是把上述的树脂正象透镜列装在盒体中,在该盒体中设沿主扫描方向与透镜形成领域的副扫描方向的宽度相等或窄幅的缝隙。

    本发明第4方案的模具的制造方法,在采用注射成型制作规则地配置球面或非球面的微小凸透镜的透镜板时使用的模具的制造方法中,包括:对与在平板状的基板上有规则配置的树脂制微小凸状球面体的母型的微小凸状球面体中心具有大致相同中心的圆的外侧部分进行加工的工序、在加工后的横腔的树脂上形成导电膜的工序、在导电膜上镀覆金属成为设定厚度的工序、及从镀覆金属加工后的母型脱模制得模具的工序。

    本发明第5方案的树脂透镜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2个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模具使凹球面相对地对置、把每个凹球面固定在模具组(dieset)中的工序、在对置的模具间设规定的间隙、在间隙间注入树脂的工序、将模具脱模、取出树脂透镜板的工序,及在树脂透镜板上的微小凸透镜间形成的沟或突条上形成光吸收性膜的工序。

    本发明第6方案的树脂正象透镜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至少含1枚的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树脂透镜板的树脂透镜板2枚以上重合制造透镜列。

                            附图说明

    图1A是构成本发明树脂正象透镜列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

    图1B是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

    图2A是说明微小凸透镜配置的图。

    图2B是说明微小凸透镜配置的图。

    图3A是说明微小凸透镜理想配置方向的图。

    图3B是说明微小凸透镜理想配置方向的图。

    图4A是在透镜与同心圆的开口部分以外的区域形成光吸收性膜的树脂透镜板的局部平面图。

    图4B是在沿连接透镜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的一定宽度的领域形成光吸收性膜的树脂透镜板的局部平面图。

    图4C是在透镜间的不具有透镜功能的部分形成光吸收性膜的树脂透镜板的局部平面图。

    图5A是沿图4A的A-A’线的截面图。

    图5B是沿图4B的B-B’线的截面图。

    图5C是沿图4C的C-C’线的截面图。

    图6A是表示将一个面上形成沟、另一个面上进行突条加工的树脂透镜板层合时状态的2枚树脂透镜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6B是在树脂透镜板的一面所形成的沟的局部平面图。

    图6C是在树脂透镜板的另一面所形成的突条的局部平面图。

    图7A是表示将在两面形成沟的树脂透镜板层合时状态的2枚树脂透镜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7B是在树脂透镜板上所形成的沟的局部平面图。

    图8A是表示树脂透镜板的另一例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

    图8B是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

    图8C是沿图8A的D-D’线的截面图。

    图9A是表示树脂透镜板另一例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

    图9B是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

    图9C是沿图9A的E-E’线的截面图。

    图10A是说明制造用于制作树脂透镜板模具的母型的工序的图。

    图10B是说明制造用于制作树脂透镜板模具的母型的工序的图。

    图10C是说明制造用于制作树脂透镜板模具的母型的工序的图。

    图11A是说明用母型制作Ni模具工序的图。

    图11B是说明用母型制作Ni模具工序的图。

    图11C是说明用母型制作Ni模具工序的图。

    图12A是说明用注射成型模具制作树脂透镜板工序的图。

    图12B是说明用注射成型模具制作树脂透镜板工序的图。

    图13是说明在沟上形成光吸收性膜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说明在沟上形成光吸收性膜方法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15A是树脂透镜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15B是表示采用图13与图14所示方法在树脂透镜板上形成的光吸收性膜形状的一部分的图。

    图16是将树脂透镜板3枚重合而形成的树脂正象透镜列的侧面图。

    图17A是将树脂透镜板重合后进行位置合并时的位置合并前的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

    图17B是位置合并前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

    图18A是将树脂透镜板重合后进行位置合并时的位置合并后的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

    图18B是位置合并后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

    图19A是将棒状夹具插入两端部分所设贯通孔进行位置合并时的位置合并前的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

    图19B是位置合并前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

    图20A是将棒状夹具插入设在两端部的贯通孔进行位置合并时的位置合并后的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

    图20B是位置合并后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

    图21A表示将树脂透镜板重合时的位置合并的另一例的树脂透镜板的截面图。

    图21B是放大图21A的F部的图。

    图22A是采用超声波焊接粘接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

    图22B是被粘接的树脂透镜板的长边侧侧面图。

    图22C是沿图22A的G-G’线的截面图。

    图23A是树脂透镜板的粘接部分区域即图22C的H部分粘接前与粘接后的放大截面图。

    图23B是在树脂透镜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领域中粘接前与粘接后的放大截面图。

    图24A是表示在树脂正象透镜列的射入侧具有隔板结构体状态的树脂正象透镜列的侧面图。

    图24B是表示在射入侧与射出侧具有隔板结构体状态的树脂正象透镜列的侧面图。

    图25A是表示在盒体中容纳树脂正象透镜列状态的图象传输装置的平面图。

    图25B是沿图25A的I-I’线的截面图。

    图25C是表示图象传输装置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25D是表示图象传输装置又一其他例的截面图。

                            发明详述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树脂正象透镜列由2枚以上在两面或一面形成许多微小凸透镜的树脂透镜板密合层合而成。为了实现正象成像的树脂正象透镜列,必须至少有三面的透镜形成面。

    图1A是构成本发明树脂透镜列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图1B是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树脂透镜板采用注射成型制作。树脂透镜板的材质为可注射成型的树脂,尤其是烯烃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或降冰片烯系树脂。作为市售的树脂有日本Zeon公司制的ZEONEX(注册商标)或ゼオノア(注册商标),或日本合成橡胶(JSR)公司制的ARTON(商品名),其特征是吸水性低。

    采用注射成型制作的树脂透镜板10,是长形的长方形状,在中央部分的透镜形成区域,在树脂透镜板10的长度方向(相当于图像传输装置的主扫描方向)及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相当于图像传输装置的副扫描方向)配置许多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微小凸透镜12。微小凸透镜12在树脂透镜板10的两面形成。

    在透镜形成区域外,为了使对置的微小凸透镜的顶点彼此的间隔保持一定,形成许多透镜高度以上的透镜间隔调整用凸部14。该透镜间隔调整用凸部14,为了防止树脂透镜板10在长度方向弯曲,优选沿树脂透镜板10的长边形成。

    另外,在透镜形成区域外,有注射成型机的推顶杆形成的钉痕16。该钉痕16是为了在注射成型结束时容易脱模而通过从模具内推出成型体的钉而产生的压痕。

    此外,在树脂透镜板10的长度方向侧面(不形成透镜的面)有浇口痕部分18。该浇口痕部分18是为注入注射成型树脂用的膜状浇口的痕。长而薄的长方形状成型体的时候,在长度方向的侧面设宽度大的膜状浇口,从浇口注入树脂进行成型时,由于一样地产生成型收缩,故变形小、成型体的内部应力变小。

    另外,在树脂透镜板10的侧面,有固定部20。通过该固定部分20与设在外部盒体上的突起部分的嵌入,可容易地将树脂透镜板10装入外部盒体。由于树脂透镜板10是长方形,优选在树脂透镜板的长度方向侧面设固定部分20。

    球面或非球面的微小凸透镜12的配置,如图2A与图2B所示,成为在与树脂透镜板的外边平行的方向交错配置透镜的交错型的配置。透镜的板平面方向的形状,有如图2A所示的四角形的情况和如图2B所示的六角形的情况。图2A表示按四方向配列稠密地配置四角形状透镜的状态,图2B表示按六方向配列稠密地配置六角形状透镜的状态。

    再者,这里所谓四方向配列,是指在4个方向配置透镜的配列,使得注视1个透镜,其他透镜的1边与该透镜的各边相接,所谓六方向配列,是指在6个方向配置透镜的配列,使得注视1个透镜,其他透镜的1边与该透镜的各边相接。

    四角形没必要是图示的正方形,可从包括菱形及长方形的平行四边形中选择。六角形只要是相对的边平行,则不限于正六角形。再者,任一种的透镜配置不一定必须是稠密结构,也可以是在透镜间有间隙的非稠密结构的配置。但从传输光量的角度,优选稠密结构。

    在线扫描光学系使用这样的树脂透镜板时,如图3A与图3B所示,优选树脂透镜板的长度方向、即线扫描光学系的主扫描方向与微小凸透镜的中心间距离最大的方向一致。

    这是根据以下的理由。图3A所示四方向配列的透镜情况下,透镜80相对于成像光线81,在最接近四方向的透镜82的位置发生的漫散射光83的强度最大。此时,配置透镜使主扫描方向成为图示箭头方向、即邻接透镜的中心间距离最大的与正方形对角线平行的方向,这样可降低漫散射光83对成像光线81的影响。

    图3B所示的六方向配列的透镜的场合也同样,透镜90相对成像光线91,在最接近6方向的透镜92的位置发生的漫散射光93的强度最大。此时,也配置透镜使主扫描方向成为图示箭头方向,即邻接透镜的中心间距离最大的方向,这样可降低漫散射光93对成像光线91的影响。

    如上述配置的情况下,四方向配列透镜的情况,由于漫散射光的发生位置与扫描线之间的距离比六方向配列的情况大,具有漫散射光的影响小的特征。再者,不论是四方向配列透镜的情况、还是六方向配列透镜的情况,如图2A与图2B所示,均可以为稠密结构的配置。作为稠密结构配置的情况下,微小凸透镜成为正方形形状透镜或六角形状透镜,如上所述,正方形形状透镜在漫散射光的影响方面有利。而六角形状透镜与正方形状透镜相比,在透镜周边部分的像差小,且具有传输光量大的特征。

    在图1A与图1B所示的成型的树脂透镜板10的表面形成低反射被膜。低反射被膜是用于降低树脂透镜板反射率的膜,可以采用氟系树脂膜。

    再者,也可以在树脂透镜板的表面形成透明导电膜。若可在树脂透镜板表面形成透明导电膜,调整透明导电膜的电位,则树脂正象透镜列带电后,可防止调色剂等异物粘附在透镜面上。此时,最优选采用曝光、显像工艺使透明导电膜与粘附调色剂的感光体为同电位。作为透明导电膜,若使用ITO(氧化铟锡)膜,可兼具亲水性被膜的作用。亲水性被膜可改善对胶粘剂的湿润性。

    另外,树脂透镜板上形成的低反射被膜的表面,在邻接的微小凸透镜的边界部分,形成用于除去漫散射光的光吸收性膜(遮光膜)。

    图4A是表示在透镜与同心圆的开口部分26以外的区域形成光吸收性膜24时的树脂透镜板的局部平面图,图4B是表示在沿连接相邻透镜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22的一定宽度区域中形成光吸收性膜24后形成开口部分26时的树脂透镜板的局部平面图。而图4C是表示在图4B中由于透镜的配置不是稠密结构,在透镜间存在不具透镜功能的部分的情况的树脂透镜板的局部平面图。

    图4B与图4C的情况下,优选沿2等分线22对透镜进行沟槽或突条加工,然后在其上形成光吸收性膜24。沿2等分线22对透镜进行沟槽或突条加工,然后在其上面形成光吸收性膜24的情况下,由于在沟槽或突条加工部分形成区分邻接透镜的成像空间的隔板,在图4A示的透镜与同心圆的开口部分26以外的区域,与形成光吸收性膜24的情况相比,可更有效地除去漫散射光。

    图5A是沿图4A的A-A’线的截面图,是透镜件部分的截面图。如图5A所示,残留开口部分26后,在微小凸透镜的边界部分与透镜形成区域外的部分形成光吸收性膜24。图5B是沿图4B的B-B’线的截面图。在相邻的微小凸透镜间有沟槽25,在其上面形成光吸收性膜24。优选树脂透镜板上的透镜形成区域外的部分也加工成与沟槽25的底相同的深度,除去后形成低部27。在该低部27的表面也形成光吸收性膜24。而,图5C是沿图4A的C-C’线的截面图。透镜的配置不是稠密结构时,如图5C所示,不仅沟部25,而且微小凸透镜间不具透镜功能的平坦部分29也完全被光吸收性膜24遮光。

    由上述光吸收性膜24覆盖的微小凸透镜间的沟25与透镜形成区域外的低部27,可将相对透镜的光轴倾斜的光线的一部分进行遮光。

    图6A是在树脂透镜板的一面沿连接相邻透镜中心的2等分线形成沟、在另一面沿连接相邻透镜中心的2等分线进行突条加工的2枚树脂透镜板层合时的局部截面图,图6B是在树脂透镜板的一面形成的沟的局部平面图,图6C是在树脂透镜板的另一面形成的突条的局部平面图。沟与突条有彼此可嵌合的形状,在沟的上面形成光吸收性膜24。如果这样地在树脂透镜板10的一面形成沟,在另一面形成突条,则将树脂透镜板10层合制成树脂正象透镜列时,通过使沟与突条嵌合,可除去漫散射光,同时可进行位置合并。

    另外,图7A是将两面形成沟的2枚树脂透镜板层合时的局部截面图,图7B是在树脂透镜板上所形成的沟的局部平面图。在树脂透镜板10的两面沿连接相邻透镜中心的2等分线形成沟,在沟上形成光吸收性膜24。这样,将两面形成沟的树脂透镜板10层合后制成树脂正象透镜列时,通过将厚度在沟宽以下的遮光壁23插入沟中,可除去漫散射光,同时可进行位置合并。

    图8A是表示树脂透镜板另一例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图8B是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图8C是沿图8A的B-B’线的截面图。在树脂透镜板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区域,为了进行将2枚树脂透镜板重合时的位置调整,在树脂透镜板的一面设凸部34,在另一面设与凸部34进行嵌合的凹部36。

    另外,也可以在树脂透镜板的透镜形成区域外,设用于将2枚以上树脂透镜板进行调芯的多个穴、凹凸部,或也可在树脂透镜板的侧面设用于调芯的凹凸部。

    图9A是表示树脂透镜板另一例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图9B是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图9C是沿图9A的C-C’线的截面图。在树脂透镜板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区域,设进行树脂透镜板之间的调芯用的V字型缺口部38。

    在图8A与图9A中,在树脂透镜板10的透镜形成区域外,沿长边设用于相互粘接树脂透镜板的粘接部32。粘接部32与粘接平坦面的情况相比,为了增大粘接面积,形成凹凸沟。

    再者,在图8A与图9A中,虽然没有示出图1所示的透镜间隔调整用凸部14,但也可以在粘接部32与透镜形成区域之间等形成凸部。

    以下,说明有关树脂透镜板的制造方法。这里说明具有配置成稠密结构的微小凸透镜、沿连接相邻透镜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形成沟的树脂透镜板的制造方法。

    首先,说明制作树脂透镜板模具用的母型的制作工序。

    [1]母型制作

    (a)配列微小凸状球面体的母型的制作

    以往的母型有图10A所示的截面形状,制作方法是在玻璃基板上按所要求的尺寸、方案配列树脂构成的微小凸状球面体,已在特开平11-245266号公报中公开。根据该方法可采用如下的工序制作母型。

    准备在一面有球面凹状坑的玻璃掩模,在其表面涂布脱模剂,使之干燥。然后,在玻璃掩模上滴下环氧系紫外线固化树脂。为了展开滴下的树脂,在树脂上摆放玻璃基板进行按压。其后,为了使树脂硬化,照射紫外线。树脂硬化后,通过将玻璃掩模进行脱模,可得到在玻璃基板上配列微小凸状球面体的现有技术的母型。

    另外,根据特开平7-218702号公报,也可采用如下的方法制作现有技术的母型。

    在基板上层合所要求厚度的热塑性材料层和中间层及光致抗蚀剂层。采用光刻法把光致抗蚀剂层留出具有所要求直径的圆形图形、进行除去其他部分的图形形成。将该圆形光致抗蚀膜作为掩膜,蚀刻除去中间层。以该中间层作为掩膜采用反应性离子蚀刻剂除去热塑性树脂层,则在基板上形成圆柱状树脂层。若除去中间层进行热处理,树脂层表面变形,可在基板上得到凸状球面体。

    (b)激光加工

    然后,如图10B所示,沿连接上述母型的相邻微小凸状球面体中心的线段的垂直2等分线,边扫描边照射激光。图10B表示相邻微小凸状球面体彼此相接的稠密结构的情况。此时,沿所谓树脂层的谷线照射激光。因此,部分地除去树脂,如图10C所示,制作在微小凸状球面体间的谷部形成沟的母型40。

    沟的深度,如图10C的部分放大图所示,将沟加工前的母型40的最低部(谷线)定义为基准,为0μm以上、100μm以下。树脂层可以一直到基板完全除去,还可以残留一部分。沟的深度比0μm浅时,遮光性不充分,比100μm深时,在后面的工序中模具难以成型。在以球面体间的间距为P时,沟宽为0.2P以下。宽度大于0.2P时,所制造的透镜列的透镜的有效部分减少,透过光量减少。图中,沟部的侧面虽然示出与底面垂直,但实际上在后续工序的注射成型时,为了使成型品容易与模具脱模,优选沟部侧面有朝上方稍打开的锥度。并优选沟的底部是粗糙面。

    再者,如图10C所示,球面体形成区域的外缘部的微小凸状球面体与球面体形成区域外的边界部也与沟加工同样地照射激光进行加工。此时,球面体形成区域外的部分也如部分放大图所示,优选加工成与球面体间的沟相同的深度。

    实际的加工工序,作为激光使用适合于环氧树脂加工的KrF受激准分子激光(波长248nm)。加工条件设定为:输出功率230mJ、能量密度约0.5J/cm2、振荡频率150Hz。

    照射收缩成直径40μm的点射线束,沿按四方向配列稠密配置的微小凸状球面体元件1个的菱形状的外周使工作步骤移动,扫描射线束,从而形成沟。激光射线束的扫描速度为250μm/s。

    上述加工在沟的交叉附近残留没除去的树脂时,必须在最初的沟加工后重新进行残留树脂的除去加工。另外,为了防止树脂的再粘附,在射线束照射部分附近设置Ar气体喷嘴,使发生的树脂的气体扩散。

    作为加工用激光,在受激准分子激光方面,除KrF以外,还可以使用ArF(波长:193nm)、XcCl(波长:308nm)、XcF(波长:351nm)等。另外,除受激准分子激光外,也可以使用Nd-YAG激光的第3高次谐波(波长:355nm)、第4高次谐波(波长:266nm)。

    另外,被加工物的材质也可以是能用KrF受激准分子激光等的紫外光加工的材料。除环氧树脂外,还有聚酰亚胺、聚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砜、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对微小凸状球面体周边的沟形成,如上述照射缩小成点的光束,按照沟形成图形驱动试样等级、或将射线扫描与阶段驱动组合进行描绘,但也可在激光照射光学系的途中,插入用介电体多层膜或金属(不锈钢、铬等)制作的沟形状的掩模,按加工面上缩小投影的形状进行照射加工。或者,制作需进行沟加工的微小凸状球面体整体,或制作其一部分的沟形状的掩模,可以一次照射,也可以分开照射进行加工。

    再者,按交错型配置正方形状的微小凸状球面体时,可在球面体形成全部区域直线状地形成沟,但按交错型配置六角形状的微小凸状球面体时,由于不能在球面体形成全部区域直线状地形成沟,沟加工中的激光的扫描稍复杂。

    另外,球面体的纵横配列间隔不同时,虽然在连结球面体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上形成沟,但不是垂直2等分线,沟不与2等分线成直角交叉。但可同样地进行沟加工。

    另外,作为其他的加工方法,可适当采用反应性离子蚀刻、离子束蚀刻、喷砂清理、切削加工。

    以下,说明采用以上的工序制作的母型40制作Ni(镍)模具的工序。

    [2]Ni模具的制作

    (a)导电膜的成膜

    如图11A所示,在母型40的树脂37上粘附导电膜42。导电膜42可采用例如Ni的化学镀覆形成。

    (b)Ni模具制作

    然后,如图11B所示,在导电膜42上进行镀Ni。该镀覆如下进行。即在装满电解液(Ni电镀液)的电解槽中,用加热器加热电解液(Ni电镀液),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而且,将拟在阳极侧电沉积(镀覆)的Ni片与阴极侧作为被镀覆物的母型40连接。通电后,阳极侧的Ni溶解,在阴极侧析出。其结果在母型的导电膜42上形成Ni镀层46。沟状的凹部也被Ni填充。镀Ni的厚度为了确保作为注射成型时的模具的刚性,设定0.3mm以上。

    (c)脱模与外周加工

    然后,如图11C所示,将镀Ni46进行脱模。脱模后的Ni模具对应于母型的沟状凹部形成突条。为了作为注射成型用模具安装在模具组中,切削表面,切削角等,进行外周加工。

    在以上的实施方案中,由玻璃掩模制作母型,由该母型制作Ni模具。经这样的工序制作Ni模具的理由是,这样的模具与直接采用玻璃掩模作为模具相比,可以反复制作树脂透镜板。然而,若不考虑大量生产性,也可以将该玻璃掩模作为模具使用制作树脂透镜板,采用激光加工在最终制品的树脂透镜板上的透镜间形成沟。

    以下,说明采用由以上工序制作的注射成型用模具制作树脂透镜板的工序。

    [3]注射成型

    (a)模具安装

    如图12A所示,将2个Ni模具对置,使图形面对面分别安装在模组(没图示)中。一边的模具50固定,另一边的模具52安装成可动。2个模具50、52中,一个使用前述工序制作的有突条的Ni模具,另一个使用没有突条的现有技术的模具。若需要的话,也可以两者均为带突条的模具。任一种情况下,表面与内芯剪切公差(包括图形面的旋转)是±50μm,2个模具间的间隙公差是±50μm。调节可动侧模具52的安装位置,使之达到这些公差内。

    (b)注射成型

    在这样安装的2个模具50、52的间隙中注入透明成型树脂54。成型树脂为可注射成型的树脂。

    树脂注射结束后,如图12B所示,将模具进行脱模,取出成型的树脂透镜板56。

    这样,可反复制造有按四方向配列稠密配置的微小凸透镜、沿连接微小凸透镜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形成沟的树脂透镜板。

    最后,在树脂透镜板上的沿连接微小凸透镜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形成的沟部分形成光吸收性膜。

    以上的实施方案,虽然注射成型两面形成微小凸透镜的树脂透镜板,但只在一面形成有微小凸透镜的树脂透镜板时,使一方的模具为没有球面的凹状坑的平坦的金属板。例如,可成为Ni板。

    以下,说明有关在沿连接微小凸透镜中心的2等分线所形成的沟上形成光吸收性膜的方法。

    图13是说明在沟上形成光吸收性膜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3所示,在透镜形成领域外,沿树脂透镜板10的长边形成比沟深的油墨槽17,在这里滴下黑色油墨15。然后,使树脂透镜板10朝短边方向倾斜,使黑色油墨15流动,利用毛细管现象在透镜间的沟中导入黑色油墨15,成为光吸收性膜。

    图14是说明在沟上形成光吸收性膜方法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4所示,也可以在透镜形成区域外,沿树脂透镜板10的长边设土堤状部分19,在这里滴下油墨。

    图15A是树脂透镜板的局部截面图。图15B是表示采用图13与图14所示的方法在树脂透镜板上形成的光吸收性膜的形状的一部分的图。图15B中,13是油墨流入位置。

    采用上述的方法,不需要形成光吸收性膜用的印刷、图形形成等的工序。再者,为了改善油墨的流动性,也可以将沟内的表面等进行改质。另外,可适当地选择油墨的粘度,黑色粒子的直径等。

    另外,也可以在透镜板的整个表面上涂布含碳的涂料,在涂料干燥前,采用擦去微小凸透镜顶部涂料等的方法除去,在沟上形成光吸收性膜。

    此外,光吸收性膜也可以在树脂透镜板上的、透镜形成区域外的透过对像面的成像没用的光线的区域形成。优选尽量遮住对成像没用的光线。

    树脂透镜板的表面,如图4A所示,也可以形成露出使光吸收性膜24成膜时的位置用的符号30(形状不限于十字型,也可以是口字型)。图4A,28是透镜边界。

    再者,在树脂透镜板的透镜形成区域外,对像面的成像没用的光线透过的区域,以形成光吸收性膜时降低反射为目的,优选为粗糙面、或微小凹凸面。

    另外,在树脂透镜板的表面形成的低反射被膜的材质是氟树脂时,其上面所形成的光吸收性膜的材质也优选是氟系,因为可以提高密合性。

    本发明的树脂正象透镜列,如上所述,将2枚以上形成光吸收性膜的树脂透镜板重合,对上述树脂透镜板的各微小凸透镜的光轴进行调芯,使各树脂透镜板粘接固定而成。

    图16是3枚树脂透镜板重合形成的树脂正象透镜列的侧面图。

    就树脂透镜板来讲,3枚的树脂透镜板全部可以使用如上述制得的、沿2等分线形成光吸收性膜的树脂透镜板10,一部分的树脂透镜板也可以使用如上述制得的、沿2等分线形成光吸收性膜的树脂透镜板10。如果大量使用具有光吸收性膜形成的隔板的透镜面,透过光量减少,而少量使用时,有时残留一部分漫散射光。具有光吸收性膜所形成隔壁的透镜面的数目由漫散射光的除去与传输光量的均衡决定。

    重合时,利用图1所示成型时的推杆痕16与薄膜浇口痕部18,使方向一致。通过使推杆痕16或薄膜浇口痕部18为同一方向,使树脂透镜板重合,容易制得成型方向为相同方向的组合。

    将2枚树脂透镜板重合时,首先进行简单的位置合并。图8A、图8B、图8C所示的树脂透镜板的情况,通过所形成的凸部34与凹部36嵌合,可调整位置。图9A、图9B、图9C所示的树脂透镜板的情况下,可通过在一对具有刚性的圆筒状夹具间嵌入V字型缺口,调整位置。也可以把树脂透镜板的外边作为基准,使位置一致。长的树脂透镜板的位置一致,由于在长度方向容易引起错位,故优选在长度方向两端固定位置。缺口不一定必须是V字型,也可以是U字型等。

    图17A是将图9A所示树脂透镜板重合后进行位置合并时的位置合并前的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图17B是位置合并前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图18A是位置合并后的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图18B是位置合并后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

    如图18A与图18B所示,在将图9A所示树脂透镜板重合,在一对具有刚性的夹具33间嵌入缺口进行位置确定时,有时树脂透镜板10发生翘曲。此时,如图19A、图19B、图20A、图20B所示,在长的树脂透镜板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设贯通孔,在孔中插入棒状夹具35,对长度方向施加张力进行位置合并。

    图19A是将棒状夹具插入树脂透镜板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所设贯通孔中进行位置合并时的位置合并前的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图19B是位置合并前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图20A是位置合并后的树脂透镜板的侧面图,图20B是位置合并后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

    图21A是表示树脂透镜板重合时的位置合并的其他例的树脂透镜板的截面图;图21B是放大图21A的F部分的图。在长的树脂透镜板10的短边方向两端部,在树脂透镜板10的一面设1根半圆柱状(半圆柱形状)凸部39,在另一面设2根半圆柱状(半圆柱形状)凸部47,在树脂透镜板10彼此重合时,通过使1根的半圆柱的侧面与2根的半圆柱间接触进行固定的方法,进行位置合并。

    另外,树脂透镜板重合时的位置合并,如图6A所示,也可以在树脂透镜板的一面沿连接透镜中心的2等分线形成沟,在另一面沿连接透镜中心的2等分线进行突条的加工,通过使沟与突条嵌合,进行位置合并。

    此外,如图7A所示,也可以在树脂透镜板的两面,沿连接透镜中心的2等分线形成沟,在树脂透镜板彼此重合时,通过在板间夹入厚度为沟宽以下的遮光壁,进行位置合并。

    另外,还可装在内部尺寸是树脂透镜板外形尺寸以上的带状或板状结构物中进行位置合并、或进行固定。另外,对与膜状浇口痕部相反侧的长边按压推顶杆进行固定,通过用弹簧等从具有膜状浇口痕部的相反侧进行挤压,也可以使2枚以上构成的树脂透镜板之间进行位置合并。

    树脂透镜板间的粘接,是在图8A或图9A所示的粘接部32涂布胶粘剂进行。

    在利用粘接部32的粘接不能确保树脂透镜间足够的粘结力时,在树脂透镜板的透镜形成区域外的凹凸嵌合部也涂布胶粘剂,粘接树脂透镜板。例如,在图8B所示的凸部34与凹部36也涂布胶粘剂进行粘接。

    再者,只粘接凹凸嵌合部、树脂透镜板间可机械固定时,也可以只是通过凹凸嵌合部的粘接进行固定。

    胶粘剂的材质为与树脂透镜板上被覆的被膜相类似的材料。例如,在树脂透镜板的表面形成的低反射被膜的材质是氟系树脂,在其上面形成的光吸收性膜的材质也是氟系时,优选胶粘剂的材质也是氟系,这是为了提高密合性。

    胶粘剂在粘接固定对置的2枚树脂透镜板时,为了维持透镜顶点附近彼此的接触,使用有硬化收缩的胶粘剂。粘接部32的高度与透镜的高度相同或在其之下,胶粘剂收缩时,树脂透镜板间的间隔,由图1所示透镜间隔调整用凸部对接而决定。未形成透镜间隔调整用凸部时,通过透镜的顶部接触而决定树脂透镜板间的间隔。另外,胶粘剂使用光硬化性产品。因为通过加热硬化的胶粘剂在调芯后固定时,因变形而产生错位,所以是不希望的。另外,为了降低光的散射,优选黑色的胶粘剂。

    另外,树脂透镜板间的粘接也可以不用胶粘剂,而用超声波熔接。图22A是采用超声波熔接粘接的树脂透镜板的平面图,图22B是粘接的树脂透镜板的长边侧侧面图,图22C是沿图22A的G-G’线的截面图。

    此外,图23A是作为树脂透镜板粘接部分区域的图22C的H部分中的粘接前与粘接后的放大截面图。此时,如图23A所示,在一方的树脂透镜板的粘接部分区设倾斜大的三角突起41,在另一方树脂透镜板对置的粘接部分区设倾斜小的三角凹部49,对三角突起41施予超声波熔融,通过三角突起41与三角凹部49一致成三角形状,粘接树脂透镜板。

    另外,图23B是在树脂透镜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区域的粘接前与粘接后的放大截面图。使长度方向两端部区域形成的凸部43的高度比凹部45的深度高一些,通过对凸部43施予超声波熔融,使凸部43与凹部45的形状一致而粘接树脂透镜板。

    采用超声波熔接粘接树脂透镜板时,不需要亲水性被膜形成、胶粘剂涂布工序等。

    树脂透镜板间,为了机械地固定对置的树脂透镜板,也可在树脂透镜板的透镜形成区域外设多处贯通孔,插入焊接棒进行焊接固定,为了机械地固定对置的树脂透镜板,也可以在树脂透镜板的透镜形成区域外设凹凸部,用夹钳进行固定,使夹钳不露出。

    另外,为了更有效地除去漫散射光,在树脂透镜板彼此重合时,也可以在树脂透镜板间夹入用于除去漫散射光的薄膜。

    该薄膜可采用光学透过率大、薄膜表面设有与透镜配列间距基本一致的开口的光吸收性印刷的膜,还可以采用光学透过率小、设有与透镜配列间距基本一致的开口穴的膜。

    另外,在层合树脂透镜板所形成的上述树脂正象透镜列的入射侧和/或射出侧,为了除去漫散射光,作为区分相邻透镜成象空间的隔板,可以具有与透镜光轴基本平行地形成的隔板结构体。

    图24A是表示在树脂正象透镜列的入射侧具有上述隔板结构体44的状态的树脂正象透镜列的侧面图,图24B是表示在入射侧与出射侧具有上述隔板结构体44的状态的树脂正象透镜列的侧面图。

    图象传输装置用的线扫描光学系中,向长度方向,即主扫描方向倾斜的漫散射光成为问题。这里,上述的隔板结构体44,只要对树脂正象透镜列的长度方向有遮光功能,就可以。

    作为这样的隔板结构体的例子,有使薄板与垂直方向平行、等间隔排列的帘子状的结构体,薄板使用对金属或树脂薄板表面进行形成光吸收性被膜等防反射处理的薄板。

    作为其他隔板结构体的例子,有对树脂正象透镜列的长度方向限制透过视野角的手段。配置选择性地散射或吸收特定角度范围以外的入射光的光控制膜,使视野角被限制的方向为透镜列长度方向。光控制膜的制作是将透明树脂与光吸收性树脂层合进行粘接,在与层合方向垂直方向切成设定的厚度。但也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取向的液晶一样,含有按一定方向取向的分子的树脂膜等。

    图25A是表示在录写或读取光学系用的图像传输装置的盒体内装有树脂正象透镜列的状态的图像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25B是沿图25A的I-I’线的截面图。使树脂透镜板周围设的固定部件与盒体上设的突起部分嵌合后,把树脂正象透镜列装在盒体中。通过用盒体覆盖树脂正象透镜列的周围,可抑制由物点(光源)通过透镜对象点的成象不起作用的光线与外散射光,对盒体的内壁进行光吸收性处理。

    另外,为了除去由物点通过透镜对像点的成象不起作用的光线,如图25A与图25B所示,在盒体51上,在透镜与象面间沿主扫描方向,设缝隙(或小孔)48,但缝隙48的宽度要与透镜形成区域的宽度(副扫描方向的宽度)相等、或窄些。

    盒体51用金属等的导体形成,另外,优选在盒体51的表面形成导电性膜,赋予导电性,还可以调整导体与导电性膜的电位。通过使导体与导电性膜的电位与感光体保持在同电位水平,可防止调色剂靠近,防止调色剂粘附在树脂正象透镜列上。

    另外,也可以用玻璃等的透光性部件覆盖缝隙,如图25C所示,也可以在盒体46上沿主扫描方向设开口部分,用印刷缝隙48的玻璃等的透光性部件53覆盖开口部分。通过用透光性部件覆盖缝隙或开口部分,可防止调色剂粘附在树脂正象透镜列上。

    另外,树脂正象透镜列也可以在入射侧和/或出射侧具有隔板结构体。图25D是表示在树脂正象透镜列与缝隙之间,为了遮断向主扫描方向倾斜的光线,作为透过视野角限制手段而设上述光控制膜55的状态。

树脂正象透镜列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树脂正象透镜列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树脂正象透镜列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树脂正象透镜列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脂正象透镜列及其制造方法.pdf(4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注射成型制作的树脂透镜板上,球面或非球面的微小凸透镜按设定的间距规则地配置在平板上。微小凸透镜在板平面方向的形状是四角形或六角形,与邻接的微小凸透镜的中心间距离最大的方向与板长边方向平行地配置。在各微小凸透镜的边界部分,沿连接相邻微小凸透镜中心的线段的2等分线进行沟或突条加工,在其上面形成光吸收性膜。在沟或突条加工部分,由于形成区分相邻透镜成象空间的隔壁,可有效地除去漫散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