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方盒.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86641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7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55241.4

申请日:

2015.10.01

公开号:

CN105253418A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5D 5/00申请公布日:2016012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D 5/00申请日:20151001|||公开

IPC分类号:

B65D5/00

主分类号:

B65D5/00

申请人:

李平

发明人:

李平

地址:

570105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滨海大道6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连体方盒,涉及一种方盒的制作方法。取正方形纸,做第一反折线、第二反折线等折叠线和指示线,折叠成六边形,再进而折叠成连体方盒第一步折叠状;在此基础下折叠成连体方盒第二步折叠状;在此基础上折叠成连体方盒第三步折叠状;再进而折叠成连体方盒初步形状;其时,折叠部分有一个三角形位于纵向夹层一侧;将位于纵向夹层一侧的三角形插入夹层开口内,即成连体方盒。构思巧妙,设计新颖;制作规则,折叠容易;造型美观,别具一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连体方盒,其特征是:取正方形纸,在各纸边各取三个纸边点,将各纸边等分
为四,上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左至右为上纸边左、中、右交点,下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左
至右为下纸边左、中、右交点,
左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上至下为左纸边上、中、下交点,右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上至
下为右纸边上、中、下交点;
做正方形纸左高右低的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
在左纸边上交点与上纸边左交点之间做第一反折线,与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相交于
第一反折线交点;
在右纸边下交点与下纸边右交点之间做第二反折线,与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相交于
第二反折线交点;
在左纸边中交点与上纸边中交点之间做第一指示线;
在右纸边中交点与下纸边中交点之间做第二指示线;
在上纸边中交点与右纸边中交点之间、下纸边中交点与左纸边中交点之间做中交点正
折线;
在上纸边左交点与右纸边下交点之间做上右指示线;
在上纸边右交点与左纸边下交点之间做上左指示线;
在下纸边左交点与右纸边上交点之间做下右指示线;
在下纸边右交点与左纸边上交点之间做下左指示线;
上右、上左、下右、下左指示线两两相交,形成盒中正方形即盒底正方形,所述两两
相交的四个交点为盒底角顶点;
由上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左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做第三反折
线;
由下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右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做第四反折
线;
依照中交点正折线,将正方形纸的右上角、左下角折叠相贴,正方形纸变形为六边形;
由第一反折线交点向六边形的上纸边做垂直线,即第一垂直线反折线;
由第二反折线交点向六边形的下纸边做垂直线,即第二垂直线反折线;
在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上,左上角顶点至上左指示线一段为第一对角线正折线;
在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上,右下角顶点至下右指示线一段为第二对角线正折线;
盒底正方形的四条边分别为左上边、左下边、右上边、右下边,各边的中点分别为左
上边中点、左下边中点、右上边中点、右下边中点;
六边形上的上左指示线、下右指示线变化为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上右指示线、
下左指示线、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将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各分成四部分,上左重合
线的四部分由左下至右上依次为,第一盒侧面正折线、左上边正折线、左上边反折线、盒
侧面反折线;下右重合线的四部分由左下至右上依次为,第二盒侧面正折线、右下边反折
线、右下边正折线、第三盒侧面正折线;
六边形上的上右指示线变化为上右重合线,被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右上边中点
分成四部分,由左上至右下依次为,第一上右重合线正折线、右上边反折线、右上边正折
线、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
六边形上的下左指示线变化为下左重合线,被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左下边中点
分成四部分,由左上至右下依次为,第一下左重合线正折线、左下边正折线、左下边反折
线、第二下左重合线正折线;
在左上边中点与右上边中点之间做第一连线正折线,
在左下边中点与右下边中点之间做第二连线正折线;
在右上边中点向最近的中交点正折线做垂直线,即第一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
在左下边中点向最近的中交点正折线做垂直线,即第二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
依照第一下左重合线正折线、第一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三反折线、第一连线正折线
折叠相贴;依照左下边正折线、第二下左重合线正折线、第一对角线正折线、左上边正折
线、左上边反折线、右上边反折线、右上边正折线、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一盒侧面
正折线、盒侧面反折线、第一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折叠90度,左下边反折线暂时正折90
度,即成连体方盒第一步折叠状;第一指示线上的折叠部分和未折叠部分重合为第一指示
线重合正折线;
依照第一指示线重合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叠相贴,同时,折叠部分的第一对角
线正折线的中部,即第一指示线重合正折线至第一反折线交点之间部分顺应反折,依照第
一对角线正折线的上部,即第一反折线交点至纸角部分和第一垂直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
照第一反折线折叠90度,即成连体方盒第二步折叠状;在盒底正方形的正中心之上,形成
垂直于盒底的纵向夹层开口,所述纵向夹层朝向第一对角线正折线;
依照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四反折线、第二连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照第二盒侧
面反折线、第三盒侧面反折线、第二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右下边反折线、右下边正折线、
第二对角线正折线折叠90度,左下边反折线复原并折叠90度,已折叠的第二下左重合线
正折线展开为平面,即成连体方盒第三步折叠状;第二指示线上的折叠部分和未折叠部分
重合为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
依照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叠相贴,同时,折叠部分的第二对角
线正折线的中部,即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至第二反折线交点之间部分顺应反折,依照第
二对角线正折线的上部,即第二反折线交点至纸角部分和第二垂直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
照第二反折线折叠90度,即成连体方盒初步形状;其时,折叠部分有一个三角形位于纵向
夹层一侧;
将位于纵向夹层一侧的三角形插入夹层开口内,即成连体方盒。

说明书

连体方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器皿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方盒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纸盒多为单个纸盒,连体的纸盒比较少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纸盒多为单个纸盒,连体的纸盒比较少见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连
体方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取正方形纸,在各纸边各取三个纸边点,
将各纸边等分为四,上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左至右为上纸边左、中、右交点,下纸边的三
个纸边点由左至右为下纸边左、中、右交点,

左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上至下为左纸边上、中、下交点,右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上至
下为右纸边上、中、下交点;

做正方形纸左高右低的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

在左纸边上交点与上纸边左交点之间做第一反折线,与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相交于
第一反折线交点;

在右纸边下交点与下纸边右交点之间做第二反折线,与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相交于
第二反折线交点;

在左纸边中交点与上纸边中交点之间做第一指示线;

在右纸边中交点与下纸边中交点之间做第二指示线;

在上纸边中交点与右纸边中交点之间、下纸边中交点与左纸边中交点之间做中交点正
折线;

在上纸边左交点与右纸边下交点之间做上右指示线;

在上纸边右交点与左纸边下交点之间做上左指示线;

在下纸边左交点与右纸边上交点之间做下右指示线;

在下纸边右交点与左纸边上交点之间做下左指示线;

上右、上左、下右、下左指示线两两相交,形成盒中正方形即盒底正方形,所述两两
相交的四个交点为盒底角顶点;

由上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左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做第三反折
线;

由下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右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做第四反折
线;

依照中交点正折线,将正方形纸的右上角、左下角折叠相贴,正方形纸变形为六边形;

由第一反折线交点向六边形的上纸边做垂直线,即第一垂直线反折线;

由第二反折线交点向六边形的下纸边做垂直线,即第二垂直线反折线;

在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上,左上角顶点至上左指示线一段为第一对角线正折线;

在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上,右下角顶点至下右指示线一段为第二对角线正折线;

盒底正方形的四条边分别为左上边、左下边、右上边、右下边,各边的中点分别为左
上边中点、左下边中点、右上边中点、右下边中点;

六边形上的上左指示线、下右指示线变化为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上右指示线、
下左指示线、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将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各分成四部分,上左重合
线的四部分由左下至右上依次为,第一盒侧面正折线、左上边正折线、左上边反折线、盒
侧面反折线;下右重合线的四部分由左下至右上依次为,第二盒侧面正折线、右下边反折
线、右下边正折线、第三盒侧面正折线;

六边形上的上右指示线变化为上右重合线,被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右上边中点
分成四部分,由左上至右下依次为,第一上右重合线正折线、右上边反折线、右上边正折
线、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

六边形上的下左指示线变化为下左重合线,被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左下边中点
分成四部分,由左上至右下依次为,第一下左重合线正折线、左下边正折线、左下边反折
线、第二下左重合线正折线;

在左上边中点与右上边中点之间做第一连线正折线,

在左下边中点与右下边中点之间做第二连线正折线;

在右上边中点向最近的中交点正折线做垂直线,即第一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

在左下边中点向最近的中交点正折线做垂直线,即第二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

依照第一下左重合线正折线、第一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三反折线、第一连线正折线
折叠相贴;依照左下边正折线、第二下左重合线正折线、第一对角线正折线、左上边正折
线、左上边反折线、右上边反折线、右上边正折线、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一盒侧面
正折线、盒侧面反折线、第一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折叠90度,左下边反折线暂时正折90
度,即成连体方盒第一步折叠状;第一指示线上的折叠部分和未折叠部分重合为第一指示
线重合正折线;

依照第一指示线重合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叠相贴,同时,折叠部分的第一对角
线正折线的中部,即第一指示线重合正折线至第一反折线交点之间部分顺应反折,依照第
一对角线正折线的上部,即第一反折线交点至纸角部分和第一垂直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
照第一反折线折叠90度,即成连体方盒第二步折叠状;在盒底正方形的正中心之上,形成
垂直于盒底的纵向夹层开口,所述纵向夹层朝向第一对角线正折线;

依照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四反折线、第二连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照第二盒侧
面反折线、第三盒侧面反折线、第二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右下边反折线、右下边正折线、
第二对角线正折线折叠90度,左下边反折线复原并折叠90度,已折叠的第二下左重合线
正折线展开为平面,即成连体方盒第三步折叠状;第二指示线上的折叠部分和未折叠部分
重合为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

依照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叠相贴,同时,折叠部分的第二对角
线正折线的中部,即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至第二反折线交点之间部分顺应反折,依照第
二对角线正折线的上部,即第二反折线交点至纸角部分和第二垂直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
照第二反折线折叠90度,即成连体方盒初步形状;其时,折叠部分有一个三角形位于纵向
夹层一侧;

将位于纵向夹层一侧的三角形插入夹层开口内,即成连体方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构思巧妙,设计新颖;制作规则,折叠容易;造型美观,别具
一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画有折叠线、指示线的正方形纸平面图;

图2是正方形纸变形为六边形平面图;

图3是连体方盒第一步折叠状立体图;

图4是连体方盒第二步折叠状立体图

图5是将第二步折叠状立体图水平移动180度后的立体图;

图6是连体方盒第三步折叠状立体图

图7是连体方盒初步形状立体图;

图8是连体方盒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虚线表示正面对折的正折线,即折叠时,纸的正面和正面相对折叠;实线加圈表
示反面对折的反折线,即折叠时,纸的反面和反面相对折叠;实线加点表示指示线;

取正方形纸,在各纸边各取三个纸边点,将各纸边等分为四,上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
左至右为上纸边左、中、右交点,下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左至右为下纸边左、中、右交点,
左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上至下为左纸边上、中、下交点,右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上至下为
右纸边上、中、下交点;

做正方形纸左高右低的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

在左纸边上交点与上纸边左交点之间做第一反折线,与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相交于
第一反折线交点;

在右纸边下交点与下纸边右交点之间做第二反折线,与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相交于
第二反折线交点;

在左纸边中交点与上纸边中交点之间做第一指示线;

在右纸边中交点与下纸边中交点之间做第二指示线;

在上纸边中交点与右纸边中交点之间、下纸边中交点与左纸边中交点之间做中交点正
折线;

在上纸边左交点与右纸边下交点之间做上右指示线;

在上纸边右交点与左纸边下交点之间做上左指示线;

在下纸边左交点与右纸边上交点之间做下右指示线;

在下纸边右交点与左纸边上交点之间做下左指示线;

上右、上左、下右、下左指示线两两相交,形成盒中正方形即盒底正方形,所述两两
相交的四个交点为盒底角顶点;

由上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左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做第三反折
线;

由下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右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做第四反折
线;如图1;

依照中交点正折线,将正方形纸的右上角、左下角折叠相贴,正方形纸变形为六边形;

由第一反折线交点向六边形的上纸边做垂直线,即第一垂直线反折线;

由第二反折线交点向六边形的下纸边做垂直线,即第二垂直线反折线;

在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上,左上角顶点至上左指示线一段为第一对角线正折线;

在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上,右下角顶点至下右指示线一段为第二对角线正折线;

盒底正方形的四条边分别为左上边、左下边、右上边、右下边,各边的中点分别为左
上边中点、左下边中点、右上边中点、右下边中点;

六边形上的上左指示线、下右指示线变化为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上右指示线、
下左指示线、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将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各分成四部分,上左重合
线的四部分由左下至右上依次为,第一盒侧面正折线、左上边正折线、左上边反折线、盒
侧面反折线;下右重合线的四部分由左下至右上依次为,第二盒侧面正折线、右下边反折
线、右下边正折线、第三盒侧面正折线;

六边形上的上右指示线变化为上右重合线,被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右上边中点
分成四部分,由左上至右下依次为,第一上右重合线正折线、右上边反折线、右上边正折
线、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

六边形上的下左指示线变化为下左重合线,被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左下边中点
分成四部分,由左上至右下依次为,第一下左重合线正折线、左下边正折线、左下边反折
线、第二下左重合线正折线;

在左上边中点与右上边中点之间做第一连线正折线,

在左下边中点与右下边中点之间做第二连线正折线;

在右上边中点向最近的中交点正折线做垂直线,即第一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

在左下边中点向最近的中交点正折线做垂直线,即第二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如图2;

依照第一下左重合线正折线、第一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三反折线、第一连线正折线
折叠相贴;依照左下边正折线、第二下左重合线正折线、第一对角线正折线、左上边正折
线、左上边反折线、右上边反折线、右上边正折线、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一盒侧面
正折线、盒侧面反折线、第一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折叠90度,左下边反折线暂时正折90
度,即成连体方盒第一步折叠状;第一指示线上的折叠部分和未折叠部分重合为第一指示
线重合正折线;如图3;

依照第一指示线重合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叠相贴,同时,折叠部分的第一对角
线正折线的中部,即第一指示线重合正折线至第一反折线交点之间部分顺应反折,依照第
一对角线正折线的上部,即第一反折线交点至纸角部分和第一垂直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
照第一反折线折叠90度,即成连体方盒第二步折叠状;在盒底正方形的正中心之上,形成
垂直于盒底的纵向夹层开口,所述纵向夹层朝向第一对角线正折线;如图4;

将连体方盒第二步折叠状水平移动180度,可看到盒外侧形状;如图5;

依照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四反折线、第二连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照第二盒侧
面反折线、第三盒侧面反折线、第二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右下边反折线、右下边正折线、
第二对角线正折线折叠90度,左下边反折线复原并折叠90度,已折叠的第二下左重合线
正折线展开为平面,即成连体方盒第三步折叠状;第二指示线上的折叠部分和未折叠部分
重合为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如图6;

依照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叠相贴,同时,折叠部分的第二对角
线正折线的中部,即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至第二反折线交点之间部分顺应反折,依照第
二对角线正折线的上部,即第二反折线交点至纸角部分和第二垂直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
照第二反折线折叠90度,即成连体方盒初步形状;其时,折叠部分有一个三角形位于纵向
夹层一侧;如图7;

将位于纵向夹层一侧的三角形插入夹层开口内,即成连体方盒:如图8。

连体方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连体方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连体方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体方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体方盒.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连体方盒,涉及一种方盒的制作方法。取正方形纸,做第一反折线、第二反折线等折叠线和指示线,折叠成六边形,再进而折叠成连体方盒第一步折叠状;在此基础下折叠成连体方盒第二步折叠状;在此基础上折叠成连体方盒第三步折叠状;再进而折叠成连体方盒初步形状;其时,折叠部分有一个三角形位于纵向夹层一侧;将位于纵向夹层一侧的三角形插入夹层开口内,即成连体方盒。构思巧妙,设计新颖;制作规则,折叠容易;造型美观,别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