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方盒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器皿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方盒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纸盒多为单个纸盒,连体的纸盒比较少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纸盒多为单个纸盒,连体的纸盒比较少见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连
体方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取正方形纸,在各纸边各取三个纸边点,
将各纸边等分为四,上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左至右为上纸边左、中、右交点,下纸边的三
个纸边点由左至右为下纸边左、中、右交点,
左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上至下为左纸边上、中、下交点,右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上至
下为右纸边上、中、下交点;
做正方形纸左高右低的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
在左纸边上交点与上纸边左交点之间做第一反折线,与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相交于
第一反折线交点;
在右纸边下交点与下纸边右交点之间做第二反折线,与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相交于
第二反折线交点;
在左纸边中交点与上纸边中交点之间做第一指示线;
在右纸边中交点与下纸边中交点之间做第二指示线;
在上纸边中交点与右纸边中交点之间、下纸边中交点与左纸边中交点之间做中交点正
折线;
在上纸边左交点与右纸边下交点之间做上右指示线;
在上纸边右交点与左纸边下交点之间做上左指示线;
在下纸边左交点与右纸边上交点之间做下右指示线;
在下纸边右交点与左纸边上交点之间做下左指示线;
上右、上左、下右、下左指示线两两相交,形成盒中正方形即盒底正方形,所述两两
相交的四个交点为盒底角顶点;
由上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左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做第三反折
线;
由下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右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做第四反折
线;
依照中交点正折线,将正方形纸的右上角、左下角折叠相贴,正方形纸变形为六边形;
由第一反折线交点向六边形的上纸边做垂直线,即第一垂直线反折线;
由第二反折线交点向六边形的下纸边做垂直线,即第二垂直线反折线;
在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上,左上角顶点至上左指示线一段为第一对角线正折线;
在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上,右下角顶点至下右指示线一段为第二对角线正折线;
盒底正方形的四条边分别为左上边、左下边、右上边、右下边,各边的中点分别为左
上边中点、左下边中点、右上边中点、右下边中点;
六边形上的上左指示线、下右指示线变化为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上右指示线、
下左指示线、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将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各分成四部分,上左重合
线的四部分由左下至右上依次为,第一盒侧面正折线、左上边正折线、左上边反折线、盒
侧面反折线;下右重合线的四部分由左下至右上依次为,第二盒侧面正折线、右下边反折
线、右下边正折线、第三盒侧面正折线;
六边形上的上右指示线变化为上右重合线,被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右上边中点
分成四部分,由左上至右下依次为,第一上右重合线正折线、右上边反折线、右上边正折
线、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
六边形上的下左指示线变化为下左重合线,被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左下边中点
分成四部分,由左上至右下依次为,第一下左重合线正折线、左下边正折线、左下边反折
线、第二下左重合线正折线;
在左上边中点与右上边中点之间做第一连线正折线,
在左下边中点与右下边中点之间做第二连线正折线;
在右上边中点向最近的中交点正折线做垂直线,即第一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
在左下边中点向最近的中交点正折线做垂直线,即第二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
依照第一下左重合线正折线、第一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三反折线、第一连线正折线
折叠相贴;依照左下边正折线、第二下左重合线正折线、第一对角线正折线、左上边正折
线、左上边反折线、右上边反折线、右上边正折线、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一盒侧面
正折线、盒侧面反折线、第一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折叠90度,左下边反折线暂时正折90
度,即成连体方盒第一步折叠状;第一指示线上的折叠部分和未折叠部分重合为第一指示
线重合正折线;
依照第一指示线重合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叠相贴,同时,折叠部分的第一对角
线正折线的中部,即第一指示线重合正折线至第一反折线交点之间部分顺应反折,依照第
一对角线正折线的上部,即第一反折线交点至纸角部分和第一垂直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
照第一反折线折叠90度,即成连体方盒第二步折叠状;在盒底正方形的正中心之上,形成
垂直于盒底的纵向夹层开口,所述纵向夹层朝向第一对角线正折线;
依照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四反折线、第二连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照第二盒侧
面反折线、第三盒侧面反折线、第二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右下边反折线、右下边正折线、
第二对角线正折线折叠90度,左下边反折线复原并折叠90度,已折叠的第二下左重合线
正折线展开为平面,即成连体方盒第三步折叠状;第二指示线上的折叠部分和未折叠部分
重合为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
依照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叠相贴,同时,折叠部分的第二对角
线正折线的中部,即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至第二反折线交点之间部分顺应反折,依照第
二对角线正折线的上部,即第二反折线交点至纸角部分和第二垂直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
照第二反折线折叠90度,即成连体方盒初步形状;其时,折叠部分有一个三角形位于纵向
夹层一侧;
将位于纵向夹层一侧的三角形插入夹层开口内,即成连体方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构思巧妙,设计新颖;制作规则,折叠容易;造型美观,别具
一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画有折叠线、指示线的正方形纸平面图;
图2是正方形纸变形为六边形平面图;
图3是连体方盒第一步折叠状立体图;
图4是连体方盒第二步折叠状立体图
图5是将第二步折叠状立体图水平移动180度后的立体图;
图6是连体方盒第三步折叠状立体图
图7是连体方盒初步形状立体图;
图8是连体方盒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虚线表示正面对折的正折线,即折叠时,纸的正面和正面相对折叠;实线加圈表
示反面对折的反折线,即折叠时,纸的反面和反面相对折叠;实线加点表示指示线;
取正方形纸,在各纸边各取三个纸边点,将各纸边等分为四,上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
左至右为上纸边左、中、右交点,下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左至右为下纸边左、中、右交点,
左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上至下为左纸边上、中、下交点,右纸边的三个纸边点由上至下为
右纸边上、中、下交点;
做正方形纸左高右低的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
在左纸边上交点与上纸边左交点之间做第一反折线,与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相交于
第一反折线交点;
在右纸边下交点与下纸边右交点之间做第二反折线,与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相交于
第二反折线交点;
在左纸边中交点与上纸边中交点之间做第一指示线;
在右纸边中交点与下纸边中交点之间做第二指示线;
在上纸边中交点与右纸边中交点之间、下纸边中交点与左纸边中交点之间做中交点正
折线;
在上纸边左交点与右纸边下交点之间做上右指示线;
在上纸边右交点与左纸边下交点之间做上左指示线;
在下纸边左交点与右纸边上交点之间做下右指示线;
在下纸边右交点与左纸边上交点之间做下左指示线;
上右、上左、下右、下左指示线两两相交,形成盒中正方形即盒底正方形,所述两两
相交的四个交点为盒底角顶点;
由上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左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做第三反折
线;
由下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右纸边中交点向最近的盒底角顶点做第四反折
线;如图1;
依照中交点正折线,将正方形纸的右上角、左下角折叠相贴,正方形纸变形为六边形;
由第一反折线交点向六边形的上纸边做垂直线,即第一垂直线反折线;
由第二反折线交点向六边形的下纸边做垂直线,即第二垂直线反折线;
在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上,左上角顶点至上左指示线一段为第一对角线正折线;
在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上,右下角顶点至下右指示线一段为第二对角线正折线;
盒底正方形的四条边分别为左上边、左下边、右上边、右下边,各边的中点分别为左
上边中点、左下边中点、右上边中点、右下边中点;
六边形上的上左指示线、下右指示线变化为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上右指示线、
下左指示线、正方形纸对角线指示线将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各分成四部分,上左重合
线的四部分由左下至右上依次为,第一盒侧面正折线、左上边正折线、左上边反折线、盒
侧面反折线;下右重合线的四部分由左下至右上依次为,第二盒侧面正折线、右下边反折
线、右下边正折线、第三盒侧面正折线;
六边形上的上右指示线变化为上右重合线,被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右上边中点
分成四部分,由左上至右下依次为,第一上右重合线正折线、右上边反折线、右上边正折
线、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
六边形上的下左指示线变化为下左重合线,被上左重合线、下右重合线、左下边中点
分成四部分,由左上至右下依次为,第一下左重合线正折线、左下边正折线、左下边反折
线、第二下左重合线正折线;
在左上边中点与右上边中点之间做第一连线正折线,
在左下边中点与右下边中点之间做第二连线正折线;
在右上边中点向最近的中交点正折线做垂直线,即第一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
在左下边中点向最近的中交点正折线做垂直线,即第二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如图2;
依照第一下左重合线正折线、第一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三反折线、第一连线正折线
折叠相贴;依照左下边正折线、第二下左重合线正折线、第一对角线正折线、左上边正折
线、左上边反折线、右上边反折线、右上边正折线、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一盒侧面
正折线、盒侧面反折线、第一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折叠90度,左下边反折线暂时正折90
度,即成连体方盒第一步折叠状;第一指示线上的折叠部分和未折叠部分重合为第一指示
线重合正折线;如图3;
依照第一指示线重合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叠相贴,同时,折叠部分的第一对角
线正折线的中部,即第一指示线重合正折线至第一反折线交点之间部分顺应反折,依照第
一对角线正折线的上部,即第一反折线交点至纸角部分和第一垂直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
照第一反折线折叠90度,即成连体方盒第二步折叠状;在盒底正方形的正中心之上,形成
垂直于盒底的纵向夹层开口,所述纵向夹层朝向第一对角线正折线;如图4;
将连体方盒第二步折叠状水平移动180度,可看到盒外侧形状;如图5;
依照第二上右重合线正折线、第四反折线、第二连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照第二盒侧
面反折线、第三盒侧面反折线、第二中交点垂直线正折线、右下边反折线、右下边正折线、
第二对角线正折线折叠90度,左下边反折线复原并折叠90度,已折叠的第二下左重合线
正折线展开为平面,即成连体方盒第三步折叠状;第二指示线上的折叠部分和未折叠部分
重合为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如图6;
依照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叠相贴,同时,折叠部分的第二对角
线正折线的中部,即第二指示线重合正折线至第二反折线交点之间部分顺应反折,依照第
二对角线正折线的上部,即第二反折线交点至纸角部分和第二垂直线反折线折叠相贴,依
照第二反折线折叠90度,即成连体方盒初步形状;其时,折叠部分有一个三角形位于纵向
夹层一侧;如图7;
将位于纵向夹层一侧的三角形插入夹层开口内,即成连体方盒:如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