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的合成方法.pdf

上传人:徐敬 文档编号:8654566 上传时间:2020-10-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55088.X

申请日:

20061205

公开号:

CN101195611B

公开日:

201110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D333/36

主分类号:

C07D333/36

申请人: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发明人:

陈建辉,魏昂锋,顾立新,丁建清

地址:

312500 浙江省新昌县环城东路59号

优先权:

CN200610155088A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戴晓翔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的合成方法。现有方法的反应时间长,且产品在反应过程中会因浓氢卤酸的存在而发生部分分解,直接影响了d-生物素的质量。本发明将丙二酸二乙酯缩合物、氰基化合物或双苄基生物素在氢卤酸中进行回流反应,后期滴加冰乙酸,继续回流至产物中无单苄生物素和d-生物素,浓缩除去未反应的氢卤酸和冰乙酸,加入无水乙醇,冷冻到0~5℃,投入氢氧化锂中和,析出白色固体结晶,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漂洗,烘干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反应时间短,易控制反应终点,后期反应引入冰乙酸,有效避免了产物二氨基酸在浓氢卤酸中发生分解,产物收率和含量高。

权利要求书

1.(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的合成方法,其步骤如下:将(3aS,4S,6aS)-1,3-二苄基-4-(ω,ω-二乙氧甲酰丁基)-四氢-1H-噻吩并[3,4-d]咪唑-2(3H)-酮、(3aS,4S,6aS)-1,3-二苄基-4-(4-腈丁基)-四氢-1H-噻吩并[3,4-d]咪唑-2(3H)-酮或5-[(1R,3aS,6aR)-4,6-二苄基-5-氧代六氢-1H-噻吩并[3,4-d]咪唑-1-基]戊酸在氢卤酸中进行回流反应,直至产物中的单苄生物素的质量百分含量≤1%、d-生物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在5%~10%时,滴加冰乙酸,继续回流至产物中无单苄生物素和d-生物素,浓缩除去未反应的氢卤酸和冰乙酸,加入无水乙醇,冷冻到0~5℃,投入氢氧化锂中和,析出白色固体结晶,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漂洗,烘干得到目标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氢卤酸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0%~5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高纯d-生物素的中间体(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简称二氨基酸)是合成d-生物素的前体化合物,可以通过光气或固体光气关环来制备d-生物素,它的质量及纯度决定着成品d-生物素的质量。

公开号为CN137431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d-生物素的合成方法,其将5-[(1R,3aS,6aR)-4,6-二苄基-5-氧代六氢-1H-噻吩并[3,4-d]咪唑-1-基]戊酸、47%-48%氢溴酸和二甲苯或异丙苯回流12-60小时,脱苄/开环合成(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氢卤酸盐(简称二氨基酸氢卤酸盐),进而与环化试剂在无机碱溶液和有机溶剂中进行关环反应,化合物二氨基酸氢卤酸盐不经分离直接进行关环反应即得d-生物素。该方法反应时间长,副反应多,生成的产物二氨基酸氢卤酸盐为淡黄色结晶粉末,其含有杂质及氢卤酸,易变质,且会因氢卤酸的存在而分解,从而影响了d-生物素的质量。

现有其它一些用于制备d-生物素的方法,其涉及到中间产物(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上述方法的反应时间长,且该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会因浓氢卤酸的存在而发生部分分解,导致该物质的收率低,从而直接影响了d-生物素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的制备方法,其在反应后期引入冰乙酸,以有效避免产物在氢卤酸中的分解,大大提高产物的收率,保证d-生物素的质量。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的合成方法,其步骤如下:将(3aS,4S,6aS)-1,3-二苄基-4-(ω,ω-二乙氧甲酰丁基)-四氢-1H-噻吩并[3,4-d]咪唑-2(3H)-酮(以下简称丙二酸二乙酯缩合物)、(3aS,4S,6aS)-1,3-二苄基-4-(4-腈丁基)-四氢-1H-噻吩并[3,4-d]咪唑-2(3H)-酮(以下简称氰基化合物)或5-[(1R,3aS,6aR)-4,6-二苄基-5-氧代六氢-1H-噻吩并[3,4-d]咪唑-1-基]戊酸(以下简称双苄生物素)在氢卤酸中进行回流反应,直至产物中的单苄生物素的质量百分含量≤1%、d-生物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在5%~10%时,滴加冰乙酸,继续回流至产物中无单苄生物素和d-生物素,浓缩除去未反应的氢卤酸和冰乙酸,加入无水乙醇,冷冻到0-5℃,投入氢氧化锂中和,析出白色固体结晶,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漂洗,烘干得到目标产物。

该方法的反应路线如下:

所述的(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的合成方法,所使用的氢卤酸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0%~52%,不同于现有方法中氢卤酸常用的浓度为47%~48%,通过提高氢卤酸的浓度来缩短反应时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反应时间短,易控制反应终点,后期反应引入冰乙酸,有效避免了产物二氨基酸在浓氢卤酸中发生分解,产物收率和含量高;二氨基酸氢卤酸盐用氢氧化锂中和后得到的二氨基酸结晶,不因氢卤酸的存在而分解,保证了d-生物素的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用丙二酸二乙酯缩合物2合成二氨基酸1

2000ml三口烧瓶中,投入131g(0.25mol)丙二酸二乙酯缩合物2、52%氢溴酸1310g,搅拌,蒸馏升温至90℃,保温1小时,使得溴乙烷及脱羧反应完全,改回流继续升温在125-126℃,保温3小时,TLC(薄层点板分析法)检测(展开剂∶甲苯∶冰乙酸∶甲醇=10∶10∶3)显示反应体系为双苄基生物素含量0.8%,生物素5%及二氨基酸1的氢溴酸盐,降低温度到110℃,缓慢滴加冰乙酸400g,在该温度下回流约2小时将余下的少量单苄生物素,d-生物素脱苄开环完全。真空回收尽氢溴酸与冰乙酸,每次用水100ml夹带酸三次,加入无水乙醇1310ml回流1小时,冰水浴冷却道0℃,缓慢投入氢氧化锂21.0g中和,析出白色固体结晶,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漂洗三次,真空烘干得白色粉末50.14g,收率92%得到目标产物二氨基酸1,HPLC分析含量高达99.2%。mp:236-238℃,〔α〕D25=-39.45(c=1.0,0.1N NaOH)

IR(KBr)Vmax:3391,2939,1639,1588,1545,1485,1404。

1H NMR(400MHZ,D2O)δ:1.20~1.80(m,6H,CH2CH2CH2CH2COOH),2.12(m,2H,CH2COOH),2.69(m,2H,C4--CH2),3.46~3.75(m,3H,C1-H,C2-H,C3-H),

13C NMR(100MHZ,D2O)δ:26.43(3’),28.23(2’),30.20(1’),32.50(4),39.95(4’),51.24(1),58.11(3)60.15(2),186.23(5)

MS(ESI)m/z:219(M++H)

Anal.calcd for C9H18N2O2S:C 49.51,H 8.31,N 12.83,S 14.69

Found C 49.01,H 8.89,N 12.13,S 15.03

实施例2用氰基化合物4合成二氨基酸1

1000ml三口烧瓶中,投入40.5g(0.1mol)氰基化合物4、50%氢溴酸500g,搅拌,升温在125-126℃,保温6小时,TLC检测(展开剂:乙酸乙酯∶乙醇=1∶1)显示反应体系基本为双苄基生物素含量0.6%,生物素7%二氨基酸1的氢溴酸盐,降低温度到110℃,缓慢滴加冰乙酸100g,在该温度下回流约2小时将余下的少量单苄生物素,d-生物素脱苄开环完全。真空回收尽氢溴酸与冰乙酸,用水150ml夹带三次,加入无水乙醇500ml回流1小时,冰水浴冷却道0℃,缓慢投入氢氧化锂8.4g中和,析出白色固体结晶,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漂洗三次,真空烘干得白色粉末20.3g,收率93.1%得到目标产物二氨基酸1,HPLC分析含量高达99.0%。mp:237-238.5℃,〔α〕D25=-39.15(c=1.0,0.1N NaOH)IR,1H NMR,13C NMR,Ms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3用双苄基生物素3合成二氨基酸1

2000ml三口烧瓶中,投入85g(0.2mol)双苄基生物素3、51%氢溴酸800g,搅拌,升温在125-126℃,保温5小时,TLC检测(展开剂:乙酸乙酯∶乙醇=1∶1)显示反应体系基本为双苄基生物素含量1%,生物素10%及二氨基酸1的氢溴酸盐,降低温度到110℃,缓慢滴加冰乙酸200g,在该温度下回流约2小时将余下的少量单苄生物素,d-生物素脱苄开环完全。真空回收尽氢溴酸与冰乙酸,用水200ml夹带三次,加入无水乙醇1000ml回流1小时,冰水浴冷却道0℃,缓慢投入氢氧化锂16.8g中和,析出白色固体结晶,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漂洗三次,真空烘干得白色粉末41g,收率94%得到目标产物二氨基酸1,HPLC分析含量高达99.5%。mp:237-238℃,〔α〕D25=-40.1(c=1.0,0.1N NaOH)IR,1H NMR,13C NMR,Ms与实施例1一致。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同或等同的技术内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的合成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的合成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的合成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的合成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S,3S,4S)-5-(3,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的合成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195611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10.12 CN 101195611 B *CN101195611B* (21)申请号 200610155088.X (22)申请日 2006.12.05 C07D 333/36(2006.01) (73)专利权人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 厂 地址 312500 浙江省新昌县环城东路 59 号 (72)发明人 陈建辉 魏昂锋 顾立新 丁建清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代理人 戴晓翔 CN -1778803 A,2006.05.31, 全文 . CN -1142166 C,2004.。

2、03.17, 全文 . WO -2004041830 A2,2004.05.21, 全文 . JP 6-263752 A,1994.09.20, 全文 . STANTON A. Harris et al.Biotin. VIII. A Stereochemical Correlation of dl-Biotin, dl-Allobiotin and dl-epi-Allobioti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67.1945,672102-6. 陈芬儿 等 .d- 生物素的不对称全 合成研究 (II)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2 7.2。

3、001,22(7),1141-1146. 陈芬儿 等 .d- 生物素的不对称全 合成研究 (V)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3 6.2002,23(6),1060-1064. (54) 发明名称 (2S,3S,4S)-5-(3,4- 二 氨 基 - 四 氢 噻 吩 -2- 基 ) 戊酸的合成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2S,3S,4S)-5-(3,4- 二 氨基 - 四氢噻吩 -2- 基 ) 戊酸的合成方法。现有 方法的反应时间长, 且产品在反应过程中会因浓 氢卤酸的存在而发生部分分解, 直接影响了 d- 生 物素的质量。本发明将丙二酸二乙酯缩合物、 氰 基化合物或双苄基生物素在氢。

4、卤酸中进行回流反 应, 后期滴加冰乙酸, 继续回流至产物中无单苄生 物素和 d- 生物素, 浓缩除去未反应的氢卤酸和冰 乙酸, 加入无水乙醇, 冷冻到05, 投入氢氧化 锂中和, 析出白色固体结晶, 过滤, 滤饼用无水乙 醇漂洗, 烘干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反应时间短, 易控制反应终点, 后期反应引入冰乙酸, 有效避免 了产物二氨基酸在浓氢卤酸中发生分解, 产物收 率和含量高。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代庆伟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CN 101195611 B1/1 页 2 1.(2S, 3S, 4S。

5、)-5-(3, 4- 二氨基 - 四氢噻吩 -2- 基 ) 戊酸的合成方法, 其步骤如下 : 将 (3aS, 4S, 6aS)-1, 3- 二苄基 -4-(, - 二乙氧甲酰丁基 )- 四氢 -1H- 噻吩并 3, 4-d 咪 唑 -2(3H)- 酮、 (3aS, 4S, 6aS)-1, 3- 二苄基 -4-(4- 腈丁基 )- 四氢 -1H- 噻吩并 3, 4-d 咪唑 -2(3H)- 酮或 5-(1R, 3aS, 6aR)-4, 6- 二苄基 -5- 氧代六氢 -1H- 噻吩并 3, 4-d 咪唑 -1- 基 戊酸在氢卤酸中进行回流反应, 直至产物中的单苄生物素的质量百分含量 1、 d- 。

6、生物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在 5 10时, 滴加冰乙酸, 继续回流至产物中无单苄 生物素和d-生物素, 浓缩除去未反应的氢卤酸和冰乙酸, 加入无水乙醇, 冷冻到05, 投 入氢氧化锂中和, 析出白色固体结晶, 过滤, 滤饼用无水乙醇漂洗, 烘干得到目标产物。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2S, 3S, 4S)-5-(3, 4- 二氨基 - 四氢噻吩 -2- 基 ) 戊酸的合 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氢卤酸的质量百分浓度为 50 52。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195611 B1/3 页 3 (2S, 3S, 4S)-5-(3, 4- 二氨基 - 四氢噻吩 -2- 基 ) 戊酸的合 。

7、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高纯 d- 生物素的中间体 (2S, 3S, 4S)-5-(3, 4- 二氨 基 - 四氢噻吩 -2- 基 ) 戊酸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2S, 3S, 4S)-5-(3, 4- 二氨基 - 四氢噻吩 -2- 基 ) 戊酸 ( 简称二氨基酸 ) 是合成 d- 生物素的前体化合物, 可以通过光气或固体光气关环来制备 d- 生物素, 它的质量及纯度 决定着成品 d- 生物素的质量。 0003 公开号为 CN1374312 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 d- 生物素的合成方法, 其将 5-(1R, 3aS, 6aR)-4, 6- 二苄基 -。

8、5- 氧代六氢 -1H- 噻吩并 3, 4-d 咪唑 -1- 基 戊酸、 47 -48氢溴酸和二甲苯或异丙苯回流 12-60 小时, 脱苄 / 开环合成 (2S, 3S, 4S)-5-(3, 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氢卤酸盐(简称二氨基酸氢卤酸盐), 进而与环化试剂在 无机碱溶液和有机溶剂中进行关环反应, 化合物二氨基酸氢卤酸盐不经分离直接进行关环 反应即得 d- 生物素。该方法反应时间长, 副反应多, 生成的产物二氨基酸氢卤酸盐为淡黄 色结晶粉末, 其含有杂质及氢卤酸, 易变质, 且会因氢卤酸的存在而分解, 从而影响了 d- 生 物素的质量。 0004 现有其它一些用于制备 d- 。

9、生物素的方法, 其涉及到中间产物 (2S, 3S, 4S)-5-(3, 4-二氨基-四氢噻吩-2-基)戊酸, 上述方法的反应时间长, 且该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会因浓 氢卤酸的存在而发生部分分解, 导致该物质的收率低, 从而直接影响了 d- 生物素的质量。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提供一种 (2S, 3S, 4S)-5-(3, 4- 二氨基 - 四氢噻吩 -2- 基 ) 戊酸的制备方法, 其在反应后期引入冰乙酸, 以有 效避免产物在氢卤酸中的分解, 大大提高产物的收率, 保证 d- 生物素的质量。 0006 为此,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 (。

10、2S, 3S, 4S)-5-(3, 4- 二氨基 - 四氢噻 吩-2-基)戊酸的合成方法, 其步骤如下 : 将(3aS, 4S, 6aS)-1, 3-二苄基-4-(, -二乙氧 甲酰丁基 )- 四氢 -1H- 噻吩并 3, 4-d 咪唑 -2(3H)- 酮 ( 以下简称丙二酸二乙酯缩合物 )、 (3aS, 4S, 6aS)-1, 3- 二苄基 -4-(4- 腈丁基 )- 四氢 -1H- 噻吩并 3, 4-d 咪唑 -2(3H)- 酮 ( 以下简称氰基化合物 ) 或 5-(1R, 3aS, 6aR)-4, 6- 二苄基 -5- 氧代六氢 -1H- 噻吩并 3, 4-d咪唑-1-基戊酸(以下简称双。

11、苄生物素)在氢卤酸中进行回流反应, 直至产物中的单 苄生物素的质量百分含量 1、 d- 生物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在 5 10时, 滴加冰乙酸, 继续回流至产物中无单苄生物素和 d- 生物素, 浓缩除去未反应的氢卤酸和冰乙酸, 加入无 水乙醇, 冷冻到 0-5, 投入氢氧化锂中和, 析出白色固体结晶, 过滤, 滤饼用无水乙醇漂洗, 烘干得到目标产物。 0007 该方法的反应路线如下 : 说 明 书 CN 101195611 B2/3 页 4 0008 0009 所述的 (2S, 3S, 4S)-5-(3, 4- 二氨基 - 四氢噻吩 -2- 基 ) 戊酸的合成方法, 所使用 的氢卤酸的质量百分浓度为。

12、 50 52, 不同于现有方法中氢卤酸常用的浓度为 47 48, 通过提高氢卤酸的浓度来缩短反应时间。 0010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反应时间短, 易控制反应终点, 后期反应引入冰乙酸, 有效避免了产物二氨基酸在浓氢卤酸中发生分解, 产物收率和含量高 ; 二氨基酸氢卤酸盐 用氢氧化锂中和后得到的二氨基酸结晶, 不因氢卤酸的存在而分解, 保证了 d- 生物素的质 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实施例 1 用丙二酸二乙酯缩合物 2 合成二氨基酸 1 0012 2000ml 三口烧瓶中, 投入 131g(0.25mol) 丙二酸二乙酯缩合物 2、 52氢溴酸 1310g, 搅拌, 蒸馏升温至。

13、 90, 保温 1 小时, 使得溴乙烷及脱羧反应完全, 改回流继续升温 在 125-126, 保温 3 小时, TLC( 薄层点板分析法 ) 检测 ( 展开剂甲苯冰乙酸甲醇 10103)显示反应体系为双苄基生物素含量0.8, 生物素5及二氨基酸1的氢溴酸 盐, 降低温度到 110, 缓慢滴加冰乙酸 400g, 在该温度下回流约 2 小时将余下的少量单苄 生物素, d- 生物素脱苄开环完全。真空回收尽氢溴酸与冰乙酸, 每次用水 100ml 夹带酸三 次, 加入无水乙醇1310ml回流1小时, 冰水浴冷却道0, 缓慢投入氢氧化锂21.0g中和, 析 出白色固体结晶, 过滤, 滤饼用无水乙醇漂洗三次。

14、, 真空烘干得白色粉末 50.14g, 收率 92 说 明 书 CN 101195611 B3/3 页 5 得到目标产物二氨基酸 1, HPLC 分析含量高达 99.2。mp : 236-238, D 25 -39.45(c 1.0, 0.1N NaOH) 0013 IR(KBr)Vmax: 3391, 2939, 1639, 1588, 1545, 1485, 1404。 0014 1H NMR(400MHZ, D 2O) : 1.20 1.80(m, 6H, CH2CH2CH2CH2COOH), 2.12(m, 2H, CH2COOH), 2.69(m, 2H, C4-CH2), 3.46。

15、 3.75(m, 3H, C1-H, C2-H, C3-H), 0015 13C NMR(100MHZ,D 2O) : 26.43(3), 28.23(2), 30.20(1), 32.50(4), 39.95(4 ), 51.24(1), 58.11(3)60.15(2), 186.23(5) 0016 MS(ESI)m/z : 219(M+H) 0017 Anal.calcd for C9H18N2O2S : C 49.51, H 8.31, N 12.83, S 14.69 0018 Found C 49.01, H 8.89, N 12.13, S 15.03 0019 实施例 2 用。

16、氰基化合物 4 合成二氨基酸 1 0020 1000ml三口烧瓶中, 投入40.5g(0.1mol)氰基化合物4、 50氢溴酸500g, 搅拌, 升 温在 125-126, 保温 6 小时, TLC 检测 ( 展开剂 : 乙酸乙酯乙醇 1 1) 显示反应体系 基本为双苄基生物素含量 0.6, 生物素 7二氨基酸 1 的氢溴酸盐, 降低温度到 110, 缓 慢滴加冰乙酸 100g, 在该温度下回流约 2 小时将余下的少量单苄生物素, d- 生物素脱苄开 环完全。真空回收尽氢溴酸与冰乙酸, 用水 150ml 夹带三次, 加入无水乙醇 500ml 回流 1 小 时, 冰水浴冷却道 0, 缓慢投入氢氧。

17、化锂 8.4g 中和, 析出白色固体结晶, 过滤, 滤饼用无水 乙醇漂洗三次, 真空烘干得白色粉末 20.3g, 收率 93.1得到目标产物二氨基酸 1, HPLC 分 析含量高达 99.0。mp : 237-238.5, D 25 -39.15(c 1.0, 0.1N NaOH)IR, 1H NMR, 13C NMR, Ms 与实施例 1 一致。 0021 实施例 3 用双苄基生物素 3 合成二氨基酸 1 0022 2000ml三口烧瓶中, 投入85g(0.2mol)双苄基生物素3、 51氢溴酸800g, 搅拌, 升 温在 125-126, 保温 5 小时, TLC 检测 ( 展开剂 : 乙。

18、酸乙酯乙醇 1 1) 显示反应体系 基本为双苄基生物素含量 1, 生物素 10及二氨基酸 1 的氢溴酸盐, 降低温度到 110, 缓慢滴加冰乙酸 200g, 在该温度下回流约 2 小时将余下的少量单苄生物素, d- 生物素脱苄 开环完全。真空回收尽氢溴酸与冰乙酸, 用水 200ml 夹带三次, 加入无水乙醇 1000ml 回流 1小时, 冰水浴冷却道0, 缓慢投入氢氧化锂16.8g中和, 析出白色固体结晶, 过滤, 滤饼用 无水乙醇漂洗三次, 真空烘干得白色粉末 41g, 收率 94得到目标产物二氨基酸 1, HPLC 分 析含量高达 99.5。mp : 237-238, D 25 -40.1(c 1.0, 0.1N NaOH)IR, 1H NMR,13C NMR, Ms 与实施例 1 一致。 0023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凡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同或等同的技 术内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