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865342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5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76801.2

申请日:

2010.09.09

公开号:

CN101942055A

公开日:

2011.01.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F 212/08申请日:20100909|||公开

IPC分类号:

C08F212/08; C08F220/14; C08F220/48; C08F212/10; C08F220/34; C08F212/14; C08J9/12

主分类号:

C08F212/08

申请人:

浙江工业大学

发明人:

杨晋涛; 桑燕; 陈枫; 钟明强

地址: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朝晖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代理人:

黄美娟;王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并公开了所述无规共聚物应用于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的聚合物发泡过程,其中无规共聚物按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离子液体单体、第二反应单体、引发剂在溶剂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在50~80℃温度下搅拌反应6~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醇溶剂中析出产物,抽滤、滤饼洗涤后干燥制得所述无规共聚物。将本发明制备的无规共聚物进行超临界CO2发泡,避免了因CO2富集区成核而导致体系整体泡孔密度低、泡孔尺寸大的问题,制得的聚合物发泡材料泡孔密度高、泡孔尺寸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无规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规共聚物按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 将离子液体 单体、 第二反应单体、 引发剂在溶剂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 在 50 ~ 80℃温度下搅拌反应 6 ~ 24 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醇溶剂中析出产物, 抽滤、 滤饼洗涤后干燥制得所述 无规共聚物 ; 所述醇溶剂为甲醇或无水乙醇 ; 所述离子液体单体通式为 : A+B-, 其中 B- 为四氟硼酸根、 六氟磷酸根或双 ( 三氟甲磺酰 ) + 亚胺根, 其中 A 如下列式 I ~式 IV 之一所示 : 式 I ~式 IV 中 : R1、 R 3、 R4、 R6 各自独立为对乙烯基苄基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 ; R2、 R5、 R7 各自独立为 C1 ~ C4 的烷基或苯基 ; 所述第二反应单体为下列之一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 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乙酯 ; 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 偶氮二异庚腈、 过氧化二苯甲酰、 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 或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 ; 所述离子液体单体的用量为离子液体单体和第二反应单体总质量的 5 ~ 80wt%, 所述 引发剂的用量为离子液体单体和第二反应单体总质量的 0.2 ~ 0.8wt%。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无规共聚物, 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 N, N- 二甲基甲酰胺或二 甲基亚砜, 所述溶剂的用量与离子液体单体和第二反应单体总质量的比为 0.5 ~ 2 ∶ 1。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无规共聚物应用于以超临界 CO2 为发泡剂, 经过超临界 CO2 发 泡过程制备聚合物发泡材料。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的方法为 : 无规共聚物加入高压釜, 用 CO2 吹洗 2 ~ 3min, 以除去高压釜中的空气, 然后将高压釜升温至 80 ~ 150℃, 用超临界 CO2 注气系统注入 CO2, 控制 CO2 压力为 5 ~ 20MPa, 在恒温恒压下饱和 8 ~ 12h, 然后快速卸 压至常压并在 80 ~ 150℃保温 1 ~ 20 分钟, 最后高压釜冷却至室温, 即制备得到聚合物发 泡材料。
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的方法为 : 无规共聚物加入同向双 螺杆挤出机中, 在挤出机熔融段位置通过超临界 CO2 柱塞泵将 CO2 注入无规共聚物熔体中, 连续挤出, 经风冷定型后, 制得聚合物发泡材料, 挤出机机筒温度为 150 ~ 250℃, 机头口模 温度为 100 ~ 160℃, 螺杆转速为 50r/min, CO2 注入流量为 5 ~ 12ml/min。

说明书


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

    ( 一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 特别是涉及一 种含有离子液体共聚物组分的无规共聚物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 ( 二 ) 背景技术
     聚合物发泡材料具有质量轻、 冲击强度高、 介电常数和导热系数低等优点, 广泛用 于包装业、 农业、 汽车工业、 建筑、 军事工业、 航天及日用品等领域。 因此, 全球对发泡材料的 需求在不断增长, 但同时人们对工业生产的环保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现今最常用的两类物 理发泡剂 - 氯氟烃类发泡剂和烷烃类发泡剂, 因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必然会被环境 友好的 “绿色发泡剂” 所取代。
     目前, 超临界二氧化碳 ( 热力学状态在临界点 (31.1℃、 7.37MPa) 以上的 CO2) 是 最有应用前景的替代发泡剂, 已成为发泡领域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热点。 CO2 因其具有无 毒、 不可燃、 消耗臭氧潜能值为零、 价格低廉、 易实现超临界态等优点, 完全符合发泡剂的绿 色化要求。但与传统发泡剂相比, 超临界 CO2 也存在一些缺点, 具体表现为在聚合物中溶解 性能差、 扩散快, 成核效率低等, 难以制备材料密度低, 泡孔尺寸小, 泡孔密度高的聚合物发 泡材料。
     添加成核剂是解决发泡体系中成核效率低等问题的一种方法。如 CN98813127.7 描述了采用中等剂量的成核剂 ( 如碳酸钙、 滑石粉、 二氧化钛等 ) 来增加微孔泡沫塑料泡 孔密度和减小泡孔尺寸的方式。CN200910048639.6 描述了一种以有机蒙脱土为成核剂、 超 临界流体为发泡剂 ( 如 CO2 或 N2) 的热塑性树脂发泡用成核剂母粒的制备方法。翟文涛等 在 < 聚合物 >(Polymer, 2006, 47 : 7580-7589) 上撰文, 报道了以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异 相成核剂加入聚碳酸酯中进行超临界 CO2 发泡。Lee 等在 < 合成科学与技术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65 : 2344-2363) 上撰文, 总结了在聚苯乙烯超临界 CO2 发泡 过程中, 添加不同纳米填料 ( 如纳米碳管、 纳米碳纤维、 纳米粘土等 ) 对体系成核效率的影 响。 此种在聚合物发泡体系中添加成核剂的方法, 其目的是为引入了大量异相成核位置, 但 由于纳米填料易发生团聚, 导致成核效率不高, 且若增加填料用量, 可能会影响材料的局部 性能。
     在聚合物超临界 CO2 发泡体系中, 引入 CO2 溶解度相对较高的聚合物也是一种解决 方法。 Spitael 等在 < 大分子 >(Macromolecules, 2004, 37 : 6874-6882) 上撰文, 报道了将聚 苯乙烯 (PS) 和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 的嵌段共聚物引入到 PS 的超临界 CO2 发泡中。Zhai 等在 < 聚合物 >(Polymer, 2008, 49 : 3146-3156) 上撰文, 报道了将 PS 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研究接枝聚合物对 iPP 发泡的影响。此种方法能 (PMMA) 接枝在等规聚丙烯 (iPP) 链段上, 够增加聚合物基体中 CO2 的溶解度, 但易形成 CO2 富集区, 导致体系泡孔密度降低。 ( 三 )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界 CO2 发泡的方法, 该方法不仅具有绿色环保等优点, 还能提高 CO2 在发泡体系中的溶解度, 制得材料密度低, 泡孔尺寸 小, 泡孔密度高的聚合物发泡材料。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无规共聚物, 所述的无规共聚物按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 将离子液体单体、 第二 反应单体、 引发剂在溶剂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 在 50 ~ 80℃温度下搅拌反应 6 ~ 24 小 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醇溶剂中析出产物, 抽滤、 滤饼洗涤后干燥制得所述无规共聚 物, 所述醇溶剂为甲醇或无水乙醇。
     所述离子液体单体通式为 : A+B-, 其中 B- 为四氟硼酸根 (BF4-)、 六氟磷酸根 (PF6-) 或双 ( 三氟甲磺酰 ) 亚胺根 (Tf2N-), 其中 A+ 如下列式 I ~式 IV 之一所示 :
     式 I ~式 IV 中 : R 1、 R3、 R4、 R6 各自独立为对乙烯基苄基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 ; R2、 R5、 R7 各自独立为 C1 ~ C4 的烷基或苯基。
     所述第二反应单体为下列之一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 腈、 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乙酯等。
     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 偶氮二异庚腈、 过氧化二苯甲酰、 过氧化二碳酸二异 丙酯或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
     所述离子液体单体的用量为离子液体单体和第二反应单体总质量的 5 ~ 80wt%, 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离子液体单体和第二反应单体总质量的 0.2 ~ 0.8wt%。
     所述溶剂为 N, N- 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 所述溶剂的用量与离子液体单体 和第二反应单体总质量的比为 0.5 ~ 2 ∶ 1。
     本发明所述的无规共聚物可应用于以超临界 CO2 为发泡剂, 经过超临界 CO2 发泡过 程制备聚合物发泡材料。
     较为具体的, 所述应用的方法可以为下列之一
     A、 间歇发泡 : 无规共聚物加入高压釜, 用 CO2 吹洗 2 ~ 3min, 以除去高压釜中的空 气, 然后将高压釜升温至 80 ~ 150℃, 用超临界 CO2 注气系统注入 CO2, 控制 CO2 压力为 5 ~ 20MPa, 在恒温恒压下饱和 8 ~ 12h, 然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在 80 ~ 150℃保温 1 ~ 20 分钟, 最后高压釜冷却至室温, 即制备得到聚合物发泡材料。
     B、 连续发泡 : 无规共聚物加入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挤出机熔融段位置通过超 临界 CO2 柱塞泵将 CO2 注入无规共聚物熔体中, 连续挤出, 经风冷定型后, 制得聚合物发泡材 料, 挤出机机筒温度为 150 ~ 250℃, 机头口模温度为 100 ~ 160℃, 螺杆转速为 50r/min, CO2 注入流量为 5 ~ 12ml/min。
     连续发泡的原理在于 : 无规共聚物熔体与 CO2 的均相体系经输送段到达机头口模
     处释压, CO2 溶解度迅速降低, 逸出聚合物熔体, 形成气泡核并长大, 随后经过风冷定型装置 定型, 获得聚合物发泡材料。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
     (1) 绿色环保 : 本发明以超临界 CO2 作为发泡剂, 具有无毒、 不可燃、 消耗臭氧潜能 值为零、 成本低, 可在较低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实现超临界状态等优点。
     (2)CO2 溶解度高 : 本发明将对 CO2 具有强吸附能力的聚离子液体单体与聚合物单 体进行无规共聚并发泡, 显著增加了体系中 CO2 的溶解度。
     (3) 本发明将离子液体与聚合物单体的无规共聚物进行超临界 CO2 发泡, 避免了因 CO2 富集区成核而导致体系整体泡孔密度低、 泡孔尺寸大的问题。 所制得的发泡材料的平均 16 3 泡孔密度在 1×10 cells/cm 以上, 平均泡孔尺寸在 2μm 以下。
     (4) 本发明可将离子液体与聚合物单体制得的无规共聚物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各类 聚合物超临界 CO2 发泡的研究与工业领域。
     本发明所制备的离子液体聚合物超临界 CO2 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可采用扫描电子 显微镜观察。通过 Scion Image 图形处理软件分析计算发泡材料的平均泡孔尺寸、 泡孔密 度以及孔径分布。 ( 四 ) 附图说明
     图 1. 聚苯乙烯和聚 ( 苯乙烯 -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 ) 发泡材料 泡孔结构 SEM 图
     图 1(a) 为聚 ( 苯乙烯 -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 ) 发泡材料泡孔结 构 SEM 图, 图 1(b) 为聚苯乙烯发泡材料泡孔结构 SEM 图
     图 2. 聚苯乙烯和聚 ( 苯乙烯 -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 ) 发泡材料 泡孔尺寸分布图
     图 2(a) 为聚 ( 苯乙烯 -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 ) 发泡材料泡孔尺 寸分布图, 图 2(b) 为聚苯乙烯发泡材料泡孔尺寸分布图
     图 3. 聚 ( 苯乙烯 -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 ) 的 1H-NMR 谱图
     图 4. 聚 ( 苯乙烯 -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 ) 的 DSC 曲线 ( 五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 此:
     实施例 1 :
     取 10g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 ([MATMA][BF4]), 90g 苯乙烯 (St), 0.4g 偶氮二异丁腈, 100g N, N- 二甲基甲酰胺加入 250ml 的圆底烧瓶中, 室温下搅拌 10min, 升温至 75℃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时间为 12 小时, 反应结束后, 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并 将其倒入 500mL 无水乙醇中, 有沉淀析出, 经抽滤、 用无水乙醇洗涤后, 将滤出物在 60℃下 1 抽真空干燥 6 小时, 得到 [MATMA][BF4] 含量为 12.6wt% ( 由 H-NMR 谱图附图 3 计算得到 ) 的 [MATMA][BF4]/St 无规共聚物,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为 115℃ ( 见附图 4)。
     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 用少量 CO2 吹洗 3min 后, 将高压釜升温到 90℃, 用超临界 CO2 注气系统将 CO2 注入高压釜内, 使压力达到 10MPa。恒温恒压下饱和 12h 后, 快速 卸压至常压并于 90℃保温 10min, 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 得到发泡材料。发泡材料的泡 孔结构 SEM 图见附图 1(a), 泡孔尺寸分布图见附图 2(a)。
     实施例 2 :
     取 5g 对乙烯基苄基三甲基六氟磷酸铵 ([VBTMA][PF6]), 95g 苯乙烯 (St), 0.5g 偶 氮二异丁腈, 200g N, N- 二甲基甲酰胺加入 500ml 的圆底烧瓶中, 室温下搅拌 10min, 升温至 50℃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时间为 12 小时, 反应结束后, 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并将其倒 入 500mL 甲醇中, 有沉淀析出, 经抽滤、 用甲醇洗涤后, 将滤出物在 60℃下抽真空干燥 6 小 时, 得到 [VBTMA][PF6] 含量为 6.7wt% ( 核磁测定 ) 的 [VBTMA][PF6]/St 无规共聚物, 其玻 璃化转变温度 (Tg) 为 111℃。
     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 用少量 CO2 吹洗 3min 后, 将高压釜升温到 120℃, 用 超临界 CO2 注气系统将 CO2 注入高压釜内, 使压力达到 13MPa。恒温恒压下饱和 10h 后, 快 速卸压至常压并于 120℃保温 20min, 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 得到发泡材料。
     实施例 3 :
     取 5g 对乙烯基苄基三乙基四氟硼酸铵 ([VBTEA][BF4]), 95g 苯乙烯 (St), 0.6g 偶 氮二异庚腈, 180g N, N- 二甲基甲酰胺加入 500ml 的圆底烧瓶中, 室温下搅拌 10min, 升温 至 60℃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时间为 6 小时, 反应结束后, 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并将其 倒入 500mL 无水乙醇中, 有沉淀析出, 经抽滤、 用无水乙醇洗涤后, 将滤出物在 60℃下抽真 空干燥 6 小时, 得到 [VBTEA][BF4] 含量为 6.3wt% ( 核磁测定 ) 的 [VBTEA][BF4]/St 无规 共聚物,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为 106℃。
     按上述方法多次制备大量无规共聚物, 将其加入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超临界 CO2 连续挤出发泡。 工艺条件如下 : 从加料口至出口, 挤出机各段温度设定为 : 180、 190、 200、 200、 195、 195、 195、 190、 190 ℃ ; 熔体泵温度为 185 ℃ ; 口模温度为 160 ℃ ; 螺杆转速设定为 50r/min ; CO2 注入流量为为 8ml/min。
     实施例 4 :
     取 10g 对乙烯基苄基三甲基铵双 ( 三氟甲磺酰 ) 亚胺盐 ([VBTMA][Tf2N]), 90g 甲 基丙烯酸甲酯 (MMA), 0.4g 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 150g N, N- 二甲基甲酰胺加入 500ml 的 圆底烧瓶中, 室温下搅拌 10min, 升温至 50℃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时间为 20 小时, 反应结束 后, 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并将其倒入 500mL 无水乙醇中, 有沉淀析出, 经抽滤、 用甲醇 洗涤后, 将滤出物在 60℃下抽真空干燥 6 小时, 得到 [VBTMA][Tf2N] 含量为 9.2wt% ( 核磁 测定 ) 的 [VBTMA][Tf2N]/MMA 无规共聚物,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为 102℃。
     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 用少量 CO2 吹洗 3min 后, 将高压釜升温到 110℃, 用 超临界 CO2 注气系统将 CO2 注入高压釜内, 使压力达到 12MPa。恒温恒压下饱和 12h 后, 快 速卸压至常压并于 110℃保温 12min, 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 得到发泡材料。
     实施例 5 :
     取 20g 对乙烯基苄基三苯基膦六氟磷酸盐 ([VBTPP][PF6]), 80g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0.7g 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 160g 二甲基亚砜加入 500ml 的圆底烧瓶中, 室温下搅拌 10min, 升温至 70℃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时间为 6 小时, 反应结束后, 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 温, 并将其倒入 500mL 甲醇中, 有沉淀析出, 经抽滤、 用甲醇洗涤后, 将滤出物在 60℃下抽真空干燥 6 小时, 得到 [VBTPP][PF6] 含量为 18.4wt % ( 核磁测定 ) 的 [VBTPP][PF6]/MMA 无 规共聚物,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为 122℃。
     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 用少量 CO2 吹洗 2min 后, 将高压釜升温到 130℃, 用 超临界 CO2 注气系统将 CO2 注入高压釜内, 使压力达到 15MPa。恒温恒压下饱和 8h 后, 快速 卸压至常压并于 130℃保温 15min, 最后将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 得到发泡材料。
     实施例 6 :
     取 20g 对乙烯基苄基三乙基膦四氟硼酸盐 ([VBTEP][BF4]), 80g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0.2g 偶氮二异丁腈, 120g N, N- 二甲基甲酰胺加入 250ml 的圆底烧瓶中, 室温下搅 拌 10min, 升温至 75℃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时间为 24 小时, 反应结束后, 使混合液自然冷却 至室温, 并将其倒入 500mL 甲醇中, 有沉淀析出, 经抽滤、 用甲醇洗涤后, 将滤出物在 60℃下 抽真空干燥 6 小时, 得到 [VBTEP][BF4] 含量为 18.7wt% ( 核磁测定 ) 的 [VBTEP][BF4]/MMA 无规共聚物,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为 120℃。
     按上述方法多次制备大量无规共聚物, 将其加入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超临界 CO2 连续挤出发泡。 工艺条件如下 : 从加料口至出口, 挤出机各段温度设定为 : 230、 240、 250、 250、 245、 245、 245、 240、 240 ℃ ; 熔体泵温度为 240 ℃ ; 口模温度为 160 ℃ ; 螺杆转速设定为 50r/min ; CO2 注入流量为 5ml/min。 实施例 7 :
     取 30g 1-( 对乙烯基苄基 ) 吡啶四氟硼酸盐 ([VBP][BF4]), 70g 丙烯腈 (AN), 0.3g 偶氮二异丁腈, 100g 二甲基亚砜加入 250ml 的圆底烧瓶中, 室温下搅拌 10min, 升温至 58℃ 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时间为 24 小时, 反应结束后, 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并将其倒入 500mL 甲醇中, 有沉淀析出, 经抽滤、 用甲醇洗涤后, 将滤出物在 60℃下抽真空干燥 6 小时, 得到 [VBP][BF4] 含量为 27.9wt% ( 核磁测定 ) 的 [VBP][BF4]/AN 无规共聚物, 其玻璃化转 变温度 (Tg) 为 130℃。
     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 用少量 CO2 吹洗 3min 后, 将高压釜升温到 150℃, 用 超临界 CO2 注气系统将 CO2 注入高压釜内, 使压力达到 20MPa。恒温恒压下饱和 8h 后, 快速 卸压至常压并于 150℃保温 1min, 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 得到发泡材料。
     实施例 8 :
     取 30g 1-[2-( 甲基丙烯酰氧基 ) 乙基 ] 吡啶六氟磷酸盐 ([MAP][PF6]), 70g 丙烯 酸甲酯 (MA), 0.3g 偶氮二异庚腈, 100g N, N- 二甲基甲酰胺加入 250ml 的圆底烧瓶中, 室温 下搅拌 10min, 升温至 70℃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时间为 9 小时, 反应结束后, 使混合液自然冷 却至室温, 并将其倒入 500mL 无水乙醇中, 有沉淀析出, 经抽滤、 用无水乙醇洗涤后, 将滤出 物在 60 ℃下抽真空干燥 6 小时, 得到 [MAP][PF6] 含量为 30.7wt % ( 核磁测定 ) 的 [MAP] [PF6]/MA 无规共聚物,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为 55℃。
     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 用少量 CO2 吹洗 3min 后, 将高压釜升温到 80℃, 用超 临界 CO2 注气系统将 CO2 注入高压釜内, 使压力达到 5MPa。恒温恒压下饱和 12h 后, 快速卸 压至常压并于 80℃保温 5min, 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 得到发泡材料。
     实施例 9 :
     取 50g 1-[2-( 甲基丙烯酰氧基 ) 乙基 ]-3- 丁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MABI][BF4]), 30g 苯乙烯 (St), 20g 丙烯酸乙酯 (EA), 0.6g 过氧化二苯甲酰, 120g N, N- 二甲基甲酰胺加
     入 500ml 的圆底烧瓶中, 室温下搅拌 10min, 升温至 70℃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时间为 24 小 时, 反应结束后, 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并将其倒入 500mL 无水乙醇中, 有沉淀析出, 经 抽滤、 用无水乙醇洗涤后, 将滤出物在 60℃下抽真空干燥 6 小时, 得到 [MABI][BF4] 含量为 52.8wt% ( 核磁测定 ) 的 [MABI][BF4]/St/EA 无规共聚物,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为 51℃。
     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 用少量 CO2 吹洗 2min 后, 将高压釜升温到 80℃, 用超 临界 CO2 注气系统将 CO2 注入高压釜内, 使压力达到 8MPa。恒温恒压下饱和 10h 后, 快速卸 压至常压并于 80℃保温 12min, 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 得到发泡材料。
     实施例 10 :
     取 50g 1-( 对乙烯基苄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 ([VBBI][PF6]), 40g 甲基丙 烯酸甲酯 (MMA), 10g 丙烯酸甲酯 (MA), 0.6g 偶氮二异丁腈, 100g N, N- 二甲基甲酰胺加入 250ml 的圆底烧瓶中, 室温下搅拌 10min, 升温至 65℃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时间为 24 小时, 反 应结束后, 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并将其倒入 500mL 甲醇中, 有沉淀析出, 经抽滤、 用甲 醇洗涤后, 将滤出物在 60℃下抽真空干燥 6 小时, 得到 [VBBI][BF4] 含量为 47.8wt% ( 核 磁测定 ) 的 [VBBI][PF6]/MMA/MA 无规共聚物,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为 87℃。
     按上述方法多次制备大量无规共聚物, 将其加入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超临界 CO2 连续挤出发泡。 工艺条件如下 : 从加料口至出口, 挤出机各段温度设定为 : 150、 160、 165、 165、 160、 160、 160、 155、 155 ℃ ; 熔体泵温度为 155 ℃ ; 口模温度为 100 ℃ ; 螺杆转速设定为 50r/min ; CO2 注入流量为 12ml/min。
     实施例 11 :
     取 70g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乙基六氟磷酸铵 ([MATEA][PF6]), 20g 苯乙烯 (St), 10g 丙烯腈 (AN), 0.6g 偶氮二异庚腈, 80g 二甲基亚砜加入 250ml 的圆底烧瓶中, 室温下搅 拌 10min, 升温至 68℃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时间为 24 小时, 反应结束后, 使混合液自然冷却 至室温, 并将其倒入 500mL 无水乙醇中, 有沉淀析出, 经抽滤、 用无水乙醇洗涤后, 将滤出物 在 60℃下抽真空干燥 6 小时, 得到 [MATEA][PF6] 含量为 73.0wt% ( 核磁测定 ) 的 [MATEA] [PF6]/SAN 无规共聚物,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为 165℃。
     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 用少量 CO2 吹洗 3min 后, 将高压釜升温到 150℃, 用 超临界 CO2 注气系统将 CO2 注入高压釜内, 使压力达到 18MPa。恒温恒压下饱和 9h 后, 快速 卸压至常压并于 150℃保温 15min, 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 得到发泡材料。
     实施例 12 :
     取 80g 对乙烯基苄基三丁基四氟硼酸铵 ([VBTBA][BF4]), 10g 苯乙烯 (St), 10g 甲 基丙烯酸甲酯 (MMA), 0.8g 偶氮二异丁腈, 50g 二甲基亚砜加入 250ml 的圆底烧瓶中, 室温下 搅拌 10min, 升温至 70℃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时间为 12 小时, 反应结束后, 使混合液自然冷 却至室温, 并将其倒入 500mL 甲醇中, 有沉淀析出, 经抽滤、 用甲醇洗涤后, 将滤出物在 60℃ 下抽真空干燥 6 小时, 得到 [VBTBA][BF4] 含量为 77.9wt% ( 核磁测定 ) 的 [VBTBA][BF4]/ St/MMA 无规共聚物,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为 128℃。
     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 用少量 CO2 吹洗 3min 后, 将高压釜升温到 140℃, 用 超临界 CO2 注气系统将 CO2 注入高压釜内, 使压力达到 18MPa。恒温恒压下饱和 8h 后, 快速 卸压至常压并于 140℃保温 15min, 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 得到发泡材料。
     对比例 :取 100g 苯乙烯 (St), 0.4g 偶氮二异丁腈, 100g N, N- 二甲基甲酰胺加入 250ml 的 圆底烧瓶中, 室温下搅拌 10min, 升温至 75℃开始聚合, 聚合反应时间为 12 小时, 反应结束 后, 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并将其倒入 500mL 无水乙醇中, 有沉淀析出, 经抽滤、 用无水 乙醇洗涤后, 将滤出物在 60℃下抽真空干燥 6 小时, 得到聚丙乙烯 (PS), 其玻璃化转变温度 (Tg) 为 101℃。
     将 PS 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 用少量 CO2 吹洗 3min 后, 将高压釜升温到 90℃, 用超临界 CO2 注气系统将 CO2 注入高压釜内, 使压力达到 10MPa。恒温恒压下饱和 12h 后, 快速卸压至常压并于 90℃保温 10min, 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 得到 PS 发泡材料。
     制得的 PS 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 SEM 图见附图 1(b), 泡孔尺寸分布图见附图 2(b)。
     从图 1 和图 2 中 (a) 与 (b) 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 所制备的离子液体共聚物超临 界 CO2 发泡材料泡孔密度高、 泡孔尺寸小。

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42055A43申请公布日20110112CN101942055ACN101942055A21申请号201010276801222申请日20100909C08F212/08200601C08F220/14200601C08F220/48200601C08F212/10200601C08F220/34200601C08F212/14200601C08J9/1220060171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地址310014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朝晖六区72发明人杨晋涛桑燕陈枫钟明强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1代理人黄美娟王兵54发明名称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

2、界二氧化碳发泡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并公开了所述无规共聚物应用于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的聚合物发泡过程,其中无规共聚物按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离子液体单体、第二反应单体、引发剂在溶剂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在5080温度下搅拌反应6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醇溶剂中析出产物,抽滤、滤饼洗涤后干燥制得所述无规共聚物。将本发明制备的无规共聚物进行超临界CO2发泡,避免了因CO2富集区成核而导致体系整体泡孔密度低、泡孔尺寸大的问题,制得的聚合物发泡材料泡孔密度高、泡孔尺寸小。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2页CN1。

3、01942060A1/1页21一种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规共聚物按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离子液体单体、第二反应单体、引发剂在溶剂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在5080温度下搅拌反应6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醇溶剂中析出产物,抽滤、滤饼洗涤后干燥制得所述无规共聚物;所述醇溶剂为甲醇或无水乙醇;所述离子液体单体通式为AB,其中B为四氟硼酸根、六氟磷酸根或双三氟甲磺酰亚胺根,其中A如下列式I式IV之一所示式I式IV中R1、R3、R4、R6各自独立为对乙烯基苄基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R2、R5、R7各自独立为C1C4的烷基或苯基;所述第二反应单体为下列之一或两种以上的混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

4、烯腈、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乙酯;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或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所述离子液体单体的用量为离子液体单体和第二反应单体总质量的580WT,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离子液体单体和第二反应单体总质量的0208WT。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规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所述溶剂的用量与离子液体单体和第二反应单体总质量的比为052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规共聚物应用于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经过超临界CO2发泡过程制备聚合物发泡材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的方法为无规共聚物加入高压釜,用CO2吹。

5、洗23MIN,以除去高压釜中的空气,然后将高压釜升温至80150,用超临界CO2注气系统注入CO2,控制CO2压力为520MPA,在恒温恒压下饱和812H,然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在80150保温120分钟,最后高压釜冷却至室温,即制备得到聚合物发泡材料。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的方法为无规共聚物加入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在挤出机熔融段位置通过超临界CO2柱塞泵将CO2注入无规共聚物熔体中,连续挤出,经风冷定型后,制得聚合物发泡材料,挤出机机筒温度为150250,机头口模温度为100160,螺杆转速为50R/MIN,CO2注入流量为512ML/MIN。权利要求书CN1019420。

6、55ACN101942060A1/7页3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一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有离子液体共聚物组分的无规共聚物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二背景技术0002聚合物发泡材料具有质量轻、冲击强度高、介电常数和导热系数低等优点,广泛用于包装业、农业、汽车工业、建筑、军事工业、航天及日用品等领域。因此,全球对发泡材料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但同时人们对工业生产的环保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现今最常用的两类物理发泡剂氯氟烃类发泡剂和烷烃类发泡剂,因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必然会被环境友好的“绿色发泡剂”所取代。0003目前,超。

7、临界二氧化碳热力学状态在临界点311、737MPA以上的CO2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替代发泡剂,已成为发泡领域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热点。CO2因其具有无毒、不可燃、消耗臭氧潜能值为零、价格低廉、易实现超临界态等优点,完全符合发泡剂的绿色化要求。但与传统发泡剂相比,超临界CO2也存在一些缺点,具体表现为在聚合物中溶解性能差、扩散快,成核效率低等,难以制备材料密度低,泡孔尺寸小,泡孔密度高的聚合物发泡材料。0004添加成核剂是解决发泡体系中成核效率低等问题的一种方法。如CN988131277描述了采用中等剂量的成核剂如碳酸钙、滑石粉、二氧化钛等来增加微孔泡沫塑料泡孔密度和减小泡孔尺寸的方式。CN2009。

8、100486396描述了一种以有机蒙脱土为成核剂、超临界流体为发泡剂如CO2或N2的热塑性树脂发泡用成核剂母粒的制备方法。翟文涛等在POLYMER,2006,4775807589上撰文,报道了以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异相成核剂加入聚碳酸酯中进行超临界CO2发泡。LEE等在COMPOSITESSCIENCEANDTECHNOLOGY,2005,6523442363上撰文,总结了在聚苯乙烯超临界CO2发泡过程中,添加不同纳米填料如纳米碳管、纳米碳纤维、纳米粘土等对体系成核效率的影响。此种在聚合物发泡体系中添加成核剂的方法,其目的是为引入了大量异相成核位置,但由于纳米填料易发生团聚,导致成核效率不高,。

9、且若增加填料用量,可能会影响材料的局部性能。0005在聚合物超临界CO2发泡体系中,引入CO2溶解度相对较高的聚合物也是一种解决方法。SPITAEL等在MACROMOLECULES,2004,3768746882上撰文,报道了将聚苯乙烯PS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嵌段共聚物引入到PS的超临界CO2发泡中。ZHAI等在POLYMER,2008,4931463156上撰文,报道了将P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在等规聚丙烯IPP链段上,研究接枝聚合物对IPP发泡的影响。此种方法能够增加聚合物基体中CO2的溶解度,但易形成CO2富集区,导致体系泡孔密度降低。三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

10、种无规共聚物及其应用于超临界CO2发泡的方法,该方法不说明书CN101942055ACN101942060A2/7页4仅具有绿色环保等优点,还能提高CO2在发泡体系中的溶解度,制得材料密度低,泡孔尺寸小,泡孔密度高的聚合物发泡材料。0007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8一种无规共聚物,所述的无规共聚物按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离子液体单体、第二反应单体、引发剂在溶剂中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在5080温度下搅拌反应62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醇溶剂中析出产物,抽滤、滤饼洗涤后干燥制得所述无规共聚物,所述醇溶剂为甲醇或无水乙醇。0009所述离子液体单体通式为AB,其中B为四氟硼酸根BF4、六氟磷酸根。

11、PF6或双三氟甲磺酰亚胺根TF2N,其中A如下列式I式IV之一所示00100011式I式IV中R1、R3、R4、R6各自独立为对乙烯基苄基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R2、R5、R7各自独立为C1C4的烷基或苯基。0012所述第二反应单体为下列之一或两种以上的混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乙酯等。0013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或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0014所述离子液体单体的用量为离子液体单体和第二反应单体总质量的580WT,所述引发剂的用量为离子液体单体和第二反应单体总质量的0208WT。0015所述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12、或二甲基亚砜,所述溶剂的用量与离子液体单体和第二反应单体总质量的比为0521。0016本发明所述的无规共聚物可应用于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经过超临界CO2发泡过程制备聚合物发泡材料。0017较为具体的,所述应用的方法可以为下列之一0018A、间歇发泡无规共聚物加入高压釜,用CO2吹洗23MIN,以除去高压釜中的空气,然后将高压釜升温至80150,用超临界CO2注气系统注入CO2,控制CO2压力为520MPA,在恒温恒压下饱和812H,然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在80150保温120分钟,最后高压釜冷却至室温,即制备得到聚合物发泡材料。0019B、连续发泡无规共聚物加入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在挤出机熔。

13、融段位置通过超临界CO2柱塞泵将CO2注入无规共聚物熔体中,连续挤出,经风冷定型后,制得聚合物发泡材料,挤出机机筒温度为150250,机头口模温度为100160,螺杆转速为50R/MIN,CO2注入流量为512ML/MIN。0020连续发泡的原理在于无规共聚物熔体与CO2的均相体系经输送段到达机头口模说明书CN101942055ACN101942060A3/7页5处释压,CO2溶解度迅速降低,逸出聚合物熔体,形成气泡核并长大,随后经过风冷定型装置定型,获得聚合物发泡材料。0021本发明的优点如下00221绿色环保本发明以超临界CO2作为发泡剂,具有无毒、不可燃、消耗臭氧潜能值为零、成本低,可在。

14、较低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实现超临界状态等优点。00232CO2溶解度高本发明将对CO2具有强吸附能力的聚离子液体单体与聚合物单体进行无规共聚并发泡,显著增加了体系中CO2的溶解度。00243本发明将离子液体与聚合物单体的无规共聚物进行超临界CO2发泡,避免了因CO2富集区成核而导致体系整体泡孔密度低、泡孔尺寸大的问题。所制得的发泡材料的平均泡孔密度在11016CELLS/CM3以上,平均泡孔尺寸在2M以下。00254本发明可将离子液体与聚合物单体制得的无规共聚物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各类聚合物超临界CO2发泡的研究与工业领域。0026本发明所制备的离子液体聚合物超临界CO2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可采用扫描电。

15、子显微镜观察。通过SCIONIMAGE图形处理软件分析计算发泡材料的平均泡孔尺寸、泡孔密度以及孔径分布。四附图说明0027图1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发泡材料泡孔结构SEM图0028图1A为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发泡材料泡孔结构SEM图,图1B为聚苯乙烯发泡材料泡孔结构SEM图0029图2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发泡材料泡孔尺寸分布图0030图2A为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发泡材料泡孔尺寸分布图,图2B为聚苯乙烯发泡材料泡孔尺寸分布图0031图3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的1HNMR谱图0032。

16、图4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的DSC曲线五具体实施方式00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0034实施例10035取10G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四氟硼酸铵MATMABF4,90G苯乙烯ST,04G偶氮二异丁腈,100G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250ML的圆底烧瓶中,室温下搅拌10MIN,升温至75开始聚合,聚合反应时间为12小时,反应结束后,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将其倒入500ML无水乙醇中,有沉淀析出,经抽滤、用无水乙醇洗涤后,将滤出物在60下抽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MATMABF4含量为126WT由1HNMR谱图附图3计算得到的M。

17、ATMABF4/ST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15见附图4。0036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用少量CO2吹洗3MIN后,将高压釜升温到90,用超说明书CN101942055ACN101942060A4/7页6临界CO2注气系统将CO2注入高压釜内,使压力达到10MPA。恒温恒压下饱和12H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于90保温10MIN,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得到发泡材料。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SEM图见附图1A,泡孔尺寸分布图见附图2A。0037实施例20038取5G对乙烯基苄基三甲基六氟磷酸铵VBTMAPF6,95G苯乙烯ST,05G偶氮二异丁腈,200G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500ML。

18、的圆底烧瓶中,室温下搅拌10MIN,升温至50开始聚合,聚合反应时间为12小时,反应结束后,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将其倒入500ML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经抽滤、用甲醇洗涤后,将滤出物在60下抽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VBTMAPF6含量为67WT核磁测定的VBTMAPF6/ST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11。0039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用少量CO2吹洗3MIN后,将高压釜升温到120,用超临界CO2注气系统将CO2注入高压釜内,使压力达到13MPA。恒温恒压下饱和10H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于120保温20MIN,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得到发泡材料。0040实施例30041取5。

19、G对乙烯基苄基三乙基四氟硼酸铵VBTEABF4,95G苯乙烯ST,06G偶氮二异庚腈,180G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500ML的圆底烧瓶中,室温下搅拌10MIN,升温至60开始聚合,聚合反应时间为6小时,反应结束后,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将其倒入500ML无水乙醇中,有沉淀析出,经抽滤、用无水乙醇洗涤后,将滤出物在60下抽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VBTEABF4含量为63WT核磁测定的VBTEABF4/ST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06。0042按上述方法多次制备大量无规共聚物,将其加入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超临界CO2连续挤出发泡。工艺条件如下从加料口至出口,挤出机各段温度设定为1。

20、80、190、200、200、195、195、195、190、190;熔体泵温度为185;口模温度为160;螺杆转速设定为50R/MIN;CO2注入流量为为8ML/MIN。0043实施例40044取10G对乙烯基苄基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VBTMATF2N,90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04G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150G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500ML的圆底烧瓶中,室温下搅拌10MIN,升温至50开始聚合,聚合反应时间为20小时,反应结束后,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将其倒入500ML无水乙醇中,有沉淀析出,经抽滤、用甲醇洗涤后,将滤出物在60下抽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VBTMATF2N含量。

21、为92WT核磁测定的VBTMATF2N/MMA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02。0045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用少量CO2吹洗3MIN后,将高压釜升温到110,用超临界CO2注气系统将CO2注入高压釜内,使压力达到12MPA。恒温恒压下饱和12H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于110保温12MIN,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得到发泡材料。0046实施例50047取20G对乙烯基苄基三苯基膦六氟磷酸盐VBTPPPF6,80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07G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160G二甲基亚砜加入500ML的圆底烧瓶中,室温下搅拌10MIN,升温至70开始聚合,聚合反应时间为6小时,反应结束后,使混。

22、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将其倒入500ML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经抽滤、用甲醇洗涤后,将滤出物在60下抽真说明书CN101942055ACN101942060A5/7页7空干燥6小时,得到VBTPPPF6含量为184WT核磁测定的VBTPPPF6/MMA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22。0048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用少量CO2吹洗2MIN后,将高压釜升温到130,用超临界CO2注气系统将CO2注入高压釜内,使压力达到15MPA。恒温恒压下饱和8H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于130保温15MIN,最后将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得到发泡材料。0049实施例60050取20G对乙烯基苄基三乙基膦四氟。

23、硼酸盐VBTEPBF4,80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02G偶氮二异丁腈,120G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250ML的圆底烧瓶中,室温下搅拌10MIN,升温至75开始聚合,聚合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将其倒入500ML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经抽滤、用甲醇洗涤后,将滤出物在60下抽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VBTEPBF4含量为187WT核磁测定的VBTEPBF4/MMA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20。0051按上述方法多次制备大量无规共聚物,将其加入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超临界CO2连续挤出发泡。工艺条件如下从加料口至出口,挤出机各段温度设定为230、240、2。

24、50、250、245、245、245、240、240;熔体泵温度为240;口模温度为160;螺杆转速设定为50R/MIN;CO2注入流量为5ML/MIN。0052实施例70053取30G1对乙烯基苄基吡啶四氟硼酸盐VBPBF4,70G丙烯腈AN,03G偶氮二异丁腈,100G二甲基亚砜加入250ML的圆底烧瓶中,室温下搅拌10MIN,升温至58开始聚合,聚合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将其倒入500ML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经抽滤、用甲醇洗涤后,将滤出物在60下抽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VBPBF4含量为279WT核磁测定的VBPBF4/AN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

25、G为130。0054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用少量CO2吹洗3MIN后,将高压釜升温到150,用超临界CO2注气系统将CO2注入高压釜内,使压力达到20MPA。恒温恒压下饱和8H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于150保温1MIN,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得到发泡材料。0055实施例80056取30G1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吡啶六氟磷酸盐MAPPF6,70G丙烯酸甲酯MA,03G偶氮二异庚腈,100G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250ML的圆底烧瓶中,室温下搅拌10MIN,升温至70开始聚合,聚合反应时间为9小时,反应结束后,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将其倒入500ML无水乙醇中,有沉淀析出,经抽滤、用无水乙醇。

26、洗涤后,将滤出物在60下抽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MAPPF6含量为307WT核磁测定的MAPPF6/MA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5。0057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用少量CO2吹洗3MIN后,将高压釜升温到80,用超临界CO2注气系统将CO2注入高压釜内,使压力达到5MPA。恒温恒压下饱和12H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于80保温5MIN,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得到发泡材料。0058实施例90059取50G1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3丁基咪唑四氟硼酸盐MABIBF4,30G苯乙烯ST,20G丙烯酸乙酯EA,06G过氧化二苯甲酰,120GN,N二甲基甲酰胺加说明书CN101942055ACN。

27、101942060A6/7页8入500ML的圆底烧瓶中,室温下搅拌10MIN,升温至70开始聚合,聚合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将其倒入500ML无水乙醇中,有沉淀析出,经抽滤、用无水乙醇洗涤后,将滤出物在60下抽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MABIBF4含量为528WT核磁测定的MABIBF4/ST/EA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1。0060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用少量CO2吹洗2MIN后,将高压釜升温到80,用超临界CO2注气系统将CO2注入高压釜内,使压力达到8MPA。恒温恒压下饱和10H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于80保温12MIN,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

28、温,得到发泡材料。0061实施例100062取50G1对乙烯基苄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VBBIPF6,40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0G丙烯酸甲酯MA,06G偶氮二异丁腈,100G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250ML的圆底烧瓶中,室温下搅拌10MIN,升温至65开始聚合,聚合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将其倒入500ML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经抽滤、用甲醇洗涤后,将滤出物在60下抽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VBBIBF4含量为478WT核磁测定的VBBIPF6/MMA/MA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7。0063按上述方法多次制备大量无规共聚物,将其加入同向双螺杆挤出。

29、机中进行超临界CO2连续挤出发泡。工艺条件如下从加料口至出口,挤出机各段温度设定为150、160、165、165、160、160、160、155、155;熔体泵温度为155;口模温度为100;螺杆转速设定为50R/MIN;CO2注入流量为12ML/MIN。0064实施例110065取70G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乙基六氟磷酸铵MATEAPF6,20G苯乙烯ST,10G丙烯腈AN,06G偶氮二异庚腈,80G二甲基亚砜加入250ML的圆底烧瓶中,室温下搅拌10MIN,升温至68开始聚合,聚合反应时间为24小时,反应结束后,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将其倒入500ML无水乙醇中,有沉淀析出,经抽滤、用无水。

30、乙醇洗涤后,将滤出物在60下抽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MATEAPF6含量为730WT核磁测定的MATEAPF6/SAN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65。0066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用少量CO2吹洗3MIN后,将高压釜升温到150,用超临界CO2注气系统将CO2注入高压釜内,使压力达到18MPA。恒温恒压下饱和9H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于150保温15MIN,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得到发泡材料。0067实施例120068取80G对乙烯基苄基三丁基四氟硼酸铵VBTBABF4,10G苯乙烯ST,10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08G偶氮二异丁腈,50G二甲基亚砜加入250ML的圆底烧瓶中,室。

31、温下搅拌10MIN,升温至70开始聚合,聚合反应时间为12小时,反应结束后,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将其倒入500ML甲醇中,有沉淀析出,经抽滤、用甲醇洗涤后,将滤出物在60下抽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VBTBABF4含量为779WT核磁测定的VBTBABF4/ST/MMA无规共聚物,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28。0069将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用少量CO2吹洗3MIN后,将高压釜升温到140,用超临界CO2注气系统将CO2注入高压釜内,使压力达到18MPA。恒温恒压下饱和8H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于140保温15MIN,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得到发泡材料。0070对比例说明书CN101942。

32、055ACN101942060A7/7页90071取100G苯乙烯ST,04G偶氮二异丁腈,100G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250ML的圆底烧瓶中,室温下搅拌10MIN,升温至75开始聚合,聚合反应时间为12小时,反应结束后,使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并将其倒入500ML无水乙醇中,有沉淀析出,经抽滤、用无水乙醇洗涤后,将滤出物在60下抽真空干燥6小时,得到聚丙乙烯PS,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01。0072将PS样品装入高压釜内并密封,用少量CO2吹洗3MIN后,将高压釜升温到90,用超临界CO2注气系统将CO2注入高压釜内,使压力达到10MPA。恒温恒压下饱和12H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于90保温10MIN,最后高压釜经冷却至室温,得到PS发泡材料。0073制得的PS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SEM图见附图1B,泡孔尺寸分布图见附图2B。0074从图1和图2中A与B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所制备的离子液体共聚物超临界CO2发泡材料泡孔密度高、泡孔尺寸小。说明书CN101942055ACN101942060A1/2页10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42055ACN101942060A2/2页11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4205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