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聚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聚酯的方法。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以下简称聚酯 ) 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由于具有多种 优良的性能可广泛地用于纤维、 瓶、 膜等材料, 是合成纤维的最大品种, 在工程塑料以及其 它工业领域也有十分重要的用途。
催化剂是聚酯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工业生产和研究较多的聚酯催化剂 主要是锑、 锗和钛三个系列的催化剂, 其中聚酯工业装置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是锑系催化剂 ( 包括 Sb2O3、 SbAc3 和乙二醇锑等 ), 目前世界上 90%以上的聚酯是由锑系催化剂生产出来 的, 我国的聚酯装置也主要采用锑系催化剂。 该催化剂的缺点是 : 锑系催化剂含重金属对环 境造成污染 ; 聚合物带灰色。锗系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在反应过程中引发的副反应较 少, 所制的聚酯色相好, 但是由于资源少, 价格昂贵。 钛系聚酯催化剂具有高活性, 但是钛系聚
酯催化剂制得的聚酯存在稳定性差和制品泛黄、 浑浊的问题, 因而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
在全球越来越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背景下, 聚酯催化剂的发展总体趋势是向环 保、 高效、 低毒和无毒方向发展, 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是未来聚酯发展的趋势, 以欧盟 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将能否达到绿色产品标准作为进入市场的条件, 经过 10 多 年的发展, 欧盟生态标签 (Eco-label) 已经逐渐被欧盟消费者所认可, 加贴生态标志商品 的受欢迎程度也逐渐提高。
钛系聚酯催化剂由于其活性高、 不含重金属, 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催化剂活性 高, 可缩短反应时间、 提高单位产能, 采用钛系聚酯催化剂生产的聚酯透明度增加、 灰度下 降, 可以用来生产高档薄膜和包装瓶, 同时在聚酯中残留的金属量仅为锑的几十分之一, 更 有利于纺丝。
由于工业聚酯装置对催化剂使用上的要求, 钛系聚酯催化剂的研发方向由早期的 固态催化剂向液态催化剂发展, 但是液态催化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催化剂光照稳定性和储 存稳定性差, 在日光照射下甚至在室内放置催化剂颜色都会变深, 并影响到催化剂的性能 以及所制得聚酯切片的色相, 因此催化剂需避光保存。
CN1328072 和 CN1327985 公开了以钛酸酯与二元醇的反应产物作为聚酯催化 剂, 其外观为颗粒状 ; 200610116237.1 公开了采用钛酸酯与乙二醇反应再与磷酸酯化合 物反应制备液态催化剂, 但未报道解决了液态催化剂光照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的问题 CN1756788 公开了采用乙二醇、 水、 乙酸镁、 乳酸和钛酸酯的反应产物制备了液态催化剂, 但 是磷化合物不能作为催化剂的组成之一, 而是必须和催化剂分开来加入到聚合体系中, 该 专利也未报道解决了液态催化剂光照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液态钛系聚酯催化剂光照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不好的的问题, 提供一种新的生产聚酯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的催化剂为均相液态 催化剂, 可与乙二醇互溶, 具有良好的光照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 且采用该方法生产的聚酯 具有色相好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生产聚酯的方法, 以二 元羧酸和二元醇醇为原料, 于反应温度为 230 ~ 280℃, 反应压力为常压~ 0.5MPa 条件下进 行酯化反应, 得到预聚物, 然后在反应温度为 250 ~ 320℃, 反应压力为小于 150Pa 的真空条 件下进行缩聚反应得聚酯产物, 其中所用的钛系聚酯催化剂包括以下原料物质在反应温度 0 ~ 200℃, 反应时间 0.5 ~ 10 小时条件下的反应产物 :
(A) 具有以下通式的钛化合物 :
Ti(OR)4
R 为选自 1 ~ 10 个碳原子的烷基 ;
(B) 选自具有 2 ~ 10 个碳原子的二元醇 ;
(C) 选自元素周期表中 IA 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 ;
(D) 选自元素周期表中 IIA、 IB、 IIB、 VIIB 或 VIII 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 ;
(E) 选自有机酸中的至少一种脂肪族有机酸 ;
(F) 选自磷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磷酸酯化合物 ;
其中, 二元醇 (B) 与钛化合物 (A) 的摩尔比为 1 ~ 8 ∶ 1 ; 金属化合物 (C) 与钛化 合物 (A) 的摩尔比为 0.1 ~ 10 ∶ 1 ; 金属化合物 (D) 与钛化合物 (A) 的摩尔比为 0.1 ~ 20 ∶ 1 ; 脂肪族有机酸 (E) 与钛化合物 (A) 的摩尔比为 1 ~ 20 ∶ 1 ; 磷酸酯化合物 (F) 与 钛化合物 (A) 的摩尔比为> 0 ~ 10 ∶ 1。
上述技术方案中, 钛系聚酯催化剂可以在酯化反应开始前加入也可以在缩聚反应 开始前加入, 二元羧酸优选方案为选自对苯二甲酸、 邻苯二甲酸、 间苯二甲酸、 萘二甲酸、 联 苯二甲酸或环己烷二羧酸中的至少一种 ; 二元醇优选方案为选自乙二醇、 1, 3- 丙二醇、 1, 4- 丁二醇、 1, 6- 己二醇和 1, 4- 环己烷二甲醇中的至少一种 ; 钛化合物 (A) 的优选方案为 选自钛酸四甲酯、 钛酸四乙酯、 钛酸四丙酯、 钛酸四异丙酯或钛酸四丁酯中的至少一种化合 物; 二元醇 (B) 的优选方案为选自乙二醇、 1, 2- 丙二醇、 1, 3- 丙二醇、 1, 4- 丁二醇或 1, 6- 己 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二元醇 ; 金属化合物 (C) 的优选方案为选自元素周期表中 IA 中的锂、 钠 或钾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 ; 金属化合物 (D) 的优选方案为选自锌、 锰、 镁、 钙或 钴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 ; 脂肪族有机酸 (E) 的优选方案为选自柠檬酸、 苹果酸、 酒石 酸、 草酸、 琥珀酸或乳酸中的至少一种脂肪族有机酸 ; 磷酸酯化合物 (F) 的优选方案为选自 磷酸三甲酯、 磷酸三乙酯、 磷酸三丙酯、 磷酸三异丙酯、 磷酸三丁酯或磷酸三苯酯中的至少 一种磷酸酯化合物。与钛化合物 (A) 反应的二元醇 (B) 与钛化合物 (A) 的摩尔比优选范围 为1~4∶1; 金属化合物 (C) 与钛化合物 (A) 的摩尔比优选范围为 0.1 ~ 6 ∶ 1 ; 金属化 合物 (D) 与钛化合物 (A) 的摩尔比优选范围为 0.1 ~ 10 ∶ 1 ; 脂肪族有机酸 (E) 与钛化合 物 (A) 的摩尔比优选范围为 1 ~ 15 ∶ 1 ; 磷酸酯化合物 (F) 与钛化合物 (A) 的摩尔比优选 范围为> 0 ~ 6 ∶ 1。钛系聚酯催化剂为均相液态催化剂, 可与乙二醇互溶。原料物质制备 聚酯催化剂的反应条件优选范围为 : 反应温度 10 ~ 180℃, 反应时间 2 ~ 6 小时
本发明中钛系聚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
将所需量的通式为 Ti(OR)4 的钛化合物、 二元醇、 选自元素周期表中 IA 的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 元素周期表中选自 IIA、 IB、 IIB、 VIIB 或 VIII 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 有 机酸和磷化合物反应得到均相液态钛系聚酯催化剂。
聚酯的制备方法如下 :
本发明的聚酯制备方法中, 原料使用二元羧酸或其成酯衍生物和二元醇, 优选方 案使用芳族二元羧酸或其成酯衍生物和脂肪族二元醇。
用于本发明的二元羧酸包括芳族二元羧酸, 如对苯二甲酸、 邻苯二甲酸、 间苯二甲 酸、 萘二甲酸、 联苯二甲酸, 以及脂环族羧酸如环己烷二羧酸等, 优选方案为对苯二甲酸。
二元醇的例子包括脂肪族二元醇如乙二醇、 1, 3- 丙二醇、 1, 4- 丁二醇、 1, 6- 己二 醇、 1、 4- 环己烷二甲醇等, 优选方案为乙二醇。
本发明所述的聚酯制备方法, 可以采用已知的聚酯制备方法, 以二元羧酸和二元 醇醇为原料, 于反应温度为 230 ~ 280℃, 反应压力为常压~ 0.5MPa 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 得到预聚物, 然后在反应温度为 250 ~ 320℃, 反应压力为小于 150Pa 的真空条件下进行缩 聚反应得聚酯产物, 钛系聚酯催化剂可以在酯化反应开始前加入也可以在缩聚反应开始前 加入。
在本发明中, 聚酯的特性粘度和色相等通过以下方法测试 : 1) 特性粘度 : 苯酚 - 四氯乙烷混和液作溶剂, 25℃的温度下用乌氏粘度计测定。
2) 色相 : 粒料样在 135℃处理 1 小时后用 BYK Gardner 公司的 color-view 自动色 差计测定其 Hunter L 值 ( 亮度 )、 a 值 ( 黄 - 蓝的色相 ) 和 b 值 ( 红 - 绿的色相 )。其中, L 值越高, 亮度越大 ; b 值高则聚酯切片偏黄。对于本发明来说, 希望追求高的 L 值, 低的 b 值。
本发明通过采用由通式为 Ti(OR)4 的钛化合物、 二元醇、 选自元素周期表中 IA 的 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 元素周期表中 IIA、 IB、 IIB、 VIIB、 VIII 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化合物、 脂 肪族有机酸和磷酸酯化合物反应得到均相液态钛系聚酯催化剂。本发明人惊奇地发现, 所 制得的钛系聚酯催化剂具有以下特点 : 1) 催化剂制得的聚酯具有良好的色相 ; 2) 催化剂具 有良好的光照稳定性, 催化剂在日光照射下不发生外观及颜色以及催化剂性能的变化 ; 3) 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 催化剂不避光保存一年半以上未发现催化剂的外观、 颜色 和催化剂性能的变化, 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催化剂 A 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 12.4 克 (0.2 摩尔 ), 往反 应器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 28.4 克 (0.1 摩尔 ), 析出白色沉淀物, 在 70℃下反应 2 小 时, 将产物离心分离, 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 3 次, 将产品在 70℃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 末状物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 加入 乙二醇 50 克, 32 克 2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0.2 摩尔 )、 四水醋酸镁 21.4 克 (0.1 摩尔 )、 一水柠檬酸 21 克 (0.1 摩尔 )、 磷酸三甲酯 14 克 (0.1 摩尔 ), 在 150℃反应温度下反应 2 小时, 得到近无色均相液体, 为催化剂 A。
聚酯的制备
将 500 克对苯二甲酸和 316 克乙二醇及催化剂 A( 基于生成的聚酯的量, 钛原子的 重量为 5ppm), 混和配成浆料, 加入到聚合釜中, 进行酯化反应, 酯化温度为 230 ~ 255℃, 压 力为 0.25MPa, 通过精馏装置排出反应生成的水。酯化结束后降至常压, 抽真空减压至体系 压力低于 130Pa, 同时反应温度逐渐升至 280℃, 当体系反应至达到 150min 后停止反应, 之 后将反应产物从聚合釜底部以条形连续挤出, 冷却、 切粒, 供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见表 1。
【实施例 2】
将催化剂 A 放置强烈日光下连续照射照射 3 个月, 未发现催化剂颜色、 外观发生变 化, 再次测试其催化性能, 结果见表 1。
【实施例 3】
将催化剂 A 室内未避光放置一年半, 未发现催化剂颜色、 外观发生变化, 再次测试 其催化性能, 结果见表 1。
【实施例 4】 聚酯的制备
将 500 克对苯二甲酸和 316 克乙二醇及催化剂 A( 基于生成的聚酯的量, 钛原子的 重量为 5ppm), 混和配成浆料, 加入到聚合釜中, 进行酯化反应, 酯化温度为 230 ~ 255℃, 压 力为 0.25MPa, 通过精馏装置排出反应生成的水。酯化结束后降至常压, 抽真空减压至体系 压力低于 130Pa, 同时反应温度逐渐升至 280℃, 与实施例 1 相比适当提高搅拌转速使缩聚 反应速度加快, 以便在较短的聚合时间内聚合物的粘度能够增大至期望值。当体系反应至 达到 80min 后停止反应, 之后将反应产物从聚合釜底部以条形连续挤出, 冷却、 切粒, 供性 能测试。
测试结果见表 1。
【实施例 5】
催化剂 B 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 12.4 克 (0.2 摩尔 ), 往反 应器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 28.4 克 (0.1 摩尔 ), 析出白色沉淀物, 在 70℃下反应 2 小 时, 将产物离心分离, 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 3 次, 将产品在 70℃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 末状物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 加入 乙二醇 50 克, 32 克 2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0.2 摩尔 )、 四水醋酸镁 42.8 克 (0.2 摩尔 )、 一水柠檬酸 21 克 (0.1 摩尔 )、 磷酸三甲酯 28 克 (0.2 摩尔 ), 在 100℃反应温度下反应 2 小 时, 得到均相液体, 为催化剂 B。
聚酯的制备
由与实施例 1 同样的方法制备聚酯, 采用催化剂 B 作为催化剂, 基于生成的聚酯的 量, 钛原子的重量为 5ppm。
测试结果见表 1。
【实施例 6】
催化剂 C 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 18.6 克 (0.3 摩尔 ), 往反 应器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 28.4 克 (0.1 摩尔 ), 析出白色沉淀物, 在 70℃下反应 2 小 时, 将产物离心分离, 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 3 次, 将产品在 70℃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 末状物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 加入 乙二醇 50 克, 48 克 2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钠 (0.3 摩尔 )、 四水醋酸镁 21.4 克 (0.1 摩尔 )、 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乳酸 189 克 (0.2 摩尔 )、 磷酸三乙酯 18.2 克 (0.1 摩尔 ), 在 50℃反应温度下反应 2 小时, 得到均相液体, 为催化剂 C。
聚酯的制备
由与实施例 1 同样的方法制备聚酯, 采用催化剂 C 作为催化剂 ( 基于生成的聚酯 的量, 钛原子的重量为 5ppm)。
测试结果见表 1。
【实施例 7】
催化剂 D 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 6.2 克 (0.1 摩尔 ), 往反应 器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 28.4 克 (0.1 摩尔 ), 析出白色沉淀物, 在 70℃下反应 2 小时, 将产物离心分离, 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 3 次, 将产品在 70℃下真空干燥。 得到白色粉末状 物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 加入 乙二醇 50 克, 32.8 克 25%的乙酸钠水溶液 (0.1 摩尔 )、 四水醋酸镁 85.6 克 (0.4 摩尔 )、 醋酸 12 克 (0.2 摩尔 )、 磷酸三乙酯 72.8 克 (0.4 摩尔 ), 在 150℃反应温度下反应 2 小时, 得到均相液体, 为催化剂 D。
聚酯的制备
由与实施例 1 同样的方法制备聚酯, 采用催化剂 D 作为催化剂 ( 基于生成的聚酯 的量, 钛原子的重量为 5ppm)。
测试结果见表 1。
【实施例 8】
催化剂 E 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 62 克 (1 摩尔 ), 往反应器 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 28.4 克 (0.1 摩尔 ), 析出白色沉淀物, 在 70℃下反应 2 小时, 将 产物离心分离, 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 3 次, 将产品在 70℃下真空干燥。 得到白色粉末状物 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 加入 乙二醇 50 克, 22.4 克 2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 (0.1 摩尔 )、 四水醋酸镁 21.4 克 (0.1 摩尔 )、 乳酸 90 克 (1 摩尔 )、 磷酸三乙酯 18.2 克 (0.1 摩尔 ), 在 150℃反应温度下反应 2 小时, 得 到均相液体, 为催化剂 E。
聚酯的制备
由与实施例 1 同样的方法制备聚酯, 采用催化剂 E 作为催化剂 ( 基于生成的聚酯
的量, 钛原子的重量为 5ppm)。
测试结果见表 1。
【比较例 1】
由与实施例 1 同样的方法制备聚酯, 采用乙二醇锑作为催化剂 ( 基于生成的聚酯 的量, 锑原子的重量为 250ppm)。
表1
催化剂用量 催化剂 (ppm 金属 ) 实施例 1 实施例 2 实施例 3 实施例 4 实施例 5 实施例 6 实施例 7 实施例 8 比较例 1 比较例 2 比较例 3
聚合时间 (min) 150 150 150 80 150 150 150 150 150 80 80特性粘度 L (dL/g) 0.670 0.672 0.668 0.661 0.655 0.665 0.665 0.680 0.671 0.660 0.658 88.6 88.5 88.6 89.0 88.9 89.0 89.3 89.2 86.4 88.6 88.9 -1.41 -1.45 -1.47 -1.45 -1.25 -1.28 -1.53 -1.26 -1.34 -1.20 -1.25 4.30 4.25 4.32 2.30 3.80 4.08 3.74 4.29 3.85 3.30 3.17 a b催化剂 A 催化剂 A 催化剂 A 催化剂 A 催化剂 B 催化剂 C 催化剂 D 催化剂 E 乙二醇锑 催化剂 F 催化剂 G5ppm Ti 5ppm Ti 5ppm Ti 5ppm Ti 5ppm Ti 5ppm Ti 5ppm Ti 5ppm Ti 250ppm Sb 10ppm Ti 10ppm Ti【比较例 2】
按照中国专利申请 200610116237.1 中公开的实施例 1 所述方法制备催化剂 F。
在装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 12.4 克 (0.2 摩尔 ), 往反 应器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 28.4 克 (0.1 摩尔 ), 析出白色沉淀物, 在 70℃下反应 2 小 时, 将产物离心分离, 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 3 次, 将产品在 70℃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 末状物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 加入 醋酸锂 13.2 克 (0.2 摩尔 )、 磷酸三甲酯 28 克 (0.2 摩尔 ) 和乙二醇 200 克, 在 150℃反应 温度下反应至体系变为均相液体, 得到催化剂。聚酯的制备
由与实施例 4 同样的方法制备聚酯, 采用催化剂 F 作为催化剂 ( 基于生成的聚酯 的量, 钛原子的重量为 10ppm)。
测试结果见表 1。
【比较例 3】
按照中国专利申请 200610116237.1 中公开的实施例 2 所述方法制备催化剂 G。
在装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加入乙二醇 12.4 克 (0.2 摩尔 ), 往反 应器中缓慢滴入钛酸四异丙酯 28.4 克 (0.1 摩尔 ), 析出白色沉淀物, 在 70℃下反应 2 小 时, 将产物离心分离, 并用蒸馏水洗涤残留物 3 次, 将产品在 70℃下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粉 末状物质。
将干燥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置于带有搅拌器、 冷凝器和温度计的反应器中, 加入 醋酸锂 13.2 克 (0.2 摩尔 )、 磷酸三甲酯 28 克 (0.2 摩尔 ) 和乙二醇 200 克, 在 150℃反应 温度下反应至体系变为均相液体, 得到催化剂。
聚酯的制备
由与实施例 4 同样的方法制备聚酯, 采用催化剂 G 作为催化剂 ( 基于生成的聚酯 的量, 钛原子的重量为 10ppm)。 测试结果见表 1。
【实施例 9 ~ 15】
如实施例 1 制备催化剂, 不同的是改变了钛酸酯 (A)、 二元醇 (B)、 金属化合物 (C)、 金属化合物 (D)、 脂肪族有机酸 (E) 和磷酸酯化合物 (F) 的种类和用量。 采用所制备的催化 剂如实施例 1 制备聚酯, 测试结果见表 2。
【实施例 16 ~ 17】
如实施例 1 的各步骤及条件制得催化剂, 将催化剂用于聚酯的制备, 只是改变聚
酯制备过程的缩聚温度, 其评价条件及结果列于表 3
表3
缩聚温度 (℃ ) 实施例 16 实施例 17 270 290催化剂用量 (ppm 金属 ) 5ppm Ti 5ppm Ti聚合时间 (min) 150 150特性粘度 L (dL/g) 0.620 0.752 88.3 88.8 -1.41 -1.45 3.40 4.90 a b12